第一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低段群文阅读教学
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滕海川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的教学可以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达到课标要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对语文教学理念更新,改变单片教学的传统,冲破单元教学的框架,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新课标指出:低段孩子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及早阅读”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低段群文阅读教学呢?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低段群文阅读媒体使用要有度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群文直观地展示给孩子他们一定兴趣盎然。因为现代教育技术为孩子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巨大的容量,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丰富了阅读教学内容,同时,还开阔了孩子们阅读视野,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以及创新的意识。可是如果没有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度,阅读课就可能成为观赏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力、语言表达力以及阅读的能力。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拓展阅读的需要,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形式最好不出现,以免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孩子思维活动时间。所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低段群文阅读媒体使用要有度。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呈现群文阅读资料时要适时、恰当,降低孩子群文阅读时的难度,让孩子们乐读 因为低段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如果让孩子大量阅读,孩子不仅做不到而且可能产生厌读情绪,那就适得其反后果严重,所以降低孩子阅读时的难度,让孩子们乐读显得十分重要。叶圣陶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总量,是实现目标的桥梁,也是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和标志。
如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我要选择一组与太阳有关的文章呈现给孩子,经典的有《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但这些故事低年级孩子读起来太深奥,怎么解决这问题呢?这时候,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在网络上查找动画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孩子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实现群文阅读。这个过程孩子认识了生字、了解了故事,开拓了视野,这时再把与太阳有关的群文交给孩子,他们阅读兴趣空前高涨。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绘本形式的群文阅读结合可以激发低段孩子的阅读兴趣
绘本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形式。如果群文以绘本的形式出现孩子一定有很大的兴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老师必做的功课。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此,老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惊奇、疑问等情绪。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有意设疑,故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激发学生的兴趣。
研究表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设疑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么孩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受孩子的专注力、认知能力、识字水平所限,当孩子对书中没有深入展开的某一点感兴趣时,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帮孩子理解、想象;当孩子对故事内容产生疑义时,老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帮忙加以分析。除了需要为孩子提供阅读方面的引导和协助外,师生共读过程还满足了儿童情感和心理方面需求,因此,老师和孩子一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阅读绘本是群文阅读教学过程激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这类绘本,简单的文字没太多可读性,但是画面却内涵丰富,借助画面与文字启发学生思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孩子理解、想象、分析、释疑效果会更显著。
四、基于网络建立群组,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家校配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程的深入,网络进入了我班每个孩子的家庭,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班级QQ群,为孩子们群文阅读提供了互动、探讨、共享的平台。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家校配合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要求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设计活动为主,要求学生从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而是活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信息技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定时在网上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用视频、语音对话、文字等方式进行交流。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们自信心,敢于表达观点;培养了孩子判断的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整合能力;拉近了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距离。孩子、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班级学习氛围浓厚,群文阅读活动才有了活力。
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群文阅读成效,激励孩子坚持阅读 隔段时间要求每个孩子将群文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并把活动延伸至课后。实践之后再回头审视收获必会更多。每个孩子把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这个过程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力、积累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个充满乐趣的活动坚持下去就可以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教学就更具有生命力。
第二篇: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
在作文的起步教学中,我发现我班学生写得最好的题型是编写童话故事,无论内容还是语言都极富童趣。由于童话以幻想来反映生活,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贴近儿童实际,充满幻想的孩子一旦接触童话,自然一拍即合。因此,以童话为形式,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可以激发儿童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借助童话进行作文起步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凭借事物,启发想象。
儿童所想象的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如果没有具体的东西作依据,他们的想象便失去了源泉。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图画、实物、幻灯等各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借助童话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面对一种实物、一种现象或一幅画,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由一幅画想象成几幅画,由一个动作想象成可能发展的一连串的动作;也可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飞翔。
二、凭借材料,从说到写。
说是写的基础,指导学生编写童话应按照先说后写的顺序进行。训练说童话故事的材料很多,小学教材中属童话内容的课文就不少。借助教材续编童话故事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式。上学期我上完《狼和小羊》一课后,让学生给故事续编,大部分学生都说得有声有色,故事说好了,再让学生写,就不困难了。
丰富的语言材料靠积累
一谈起要写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无从写起。其主要原因是作文材料贫乏,因而写作过程用词单一,句子表达形式单一,文章内容空洞,写不具体。要克服这些毛病,关键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读、多看、多听、多写,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一、诵读法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推广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课文,这样日积月累,熟背的文章多了,说话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二、积累法
让学生平时经常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看报章杂志,坚持大量阅读书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丰富生活阅历,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要有事实,有记录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如摘录优美词句、精彩判断、片断、名人名言、科普知识等。也可将好文章、好片断分门别类地贴在本子上,如按人、事景物等,需要运用时查阅非常方便。
三、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的篇名,作者、报刊名言、期数、页码、需要运用时可随时翻索引查询。
以上方法,如果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运用,就不必为写作时的“无米之炊”而烦恼,从而有效地解决作文材料贫乏的缺陷。
第三篇:借助图片进行故事教学
借助图片进行故事教学
(一)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3.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故事的理解。
(二)、操作方法
1.利用图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放大故事中的图片,将它们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利用“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nimal is this? Who is this? What is it like?”等问题,复习已学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出新知识。
2.利用图片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
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可以利用图片进行。(当然也可以用现场操作完成故事的展示与意义表达)
Blue wanted to change its color.One day, Blue met black.Blue said, “ let’s mix.” Then Blue became black.But Blue was not happy.One day, Blue met White.Blue said, “Let’s mix” then Blue became baby blue.But Blue was still not happy.One day, Blue met Yellow.Yellow has magic power.Blue said, “Let’s mix.” Then Blue became green.Blue liked its new color.Blue is happy now.教师可以在图片的提示下,边听故事,边猜测故事内容,然后学会说句子“Let’s mix.Blue became… Blue was not happy.还可以混合不同颜色产生新的颜色,引导学生自己的调配颜色,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英语。
(可以适用于,食品、水果、服装、人物、职业、动物、时间、星期、月份、天气等内容的学习。)
重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是要在故事中运用拟人、夸张、重复等手法,表现故事。
3.利用图片进行学习评价。
1)将自己课外所学内容画成图片(中高年级配上英文)2)利用所画图片与家长、同学交流评价 3)做报纸,比赛。
(三)、图片的几种利用方式
1.让学生对一些故事图片重新编排列组合,不断地在旧句型中运用所学的新词汇把关描述图片,累积讲话时语句的数量,鼓励编出新故事。2.将图片和单词有效结合,编出故事。
第四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
“群文阅读”是新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逐篇阅读教学模式,而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这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只要教师结合自身和孩子实际恰当选择方式方法,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
群文阅读
策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要多读书,多积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群文阅读”就尤为重要。“群文阅读”是新生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逐篇阅读教学模式,而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面对这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我也结合学校的“群文阅读课题”的开展,针对农村小学孩子实际,在实践中探索,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让孩子爱上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阅读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农村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没有阅读氛围。所以很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和习惯。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常注意课前准备时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类神话故事时,就叫孩子课前去阅读一些诸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就给孩子推荐《安徒生童话集》让他们课前阅读。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浓厚了,每次一提到自主阅读课外书,他们便情绪高昂,兴奋不已!
二、采取“分组递进式”阅读方式,恰当整组教材,补充文章。
“分组递进式”阅读教学方式就是先引导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单元“我爱读书”为主题编排的文章时,就进行了“单元整组群文阅读”。这些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重点小女孩在书店尝尽了“窃读”的滋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对阅读的交流,从而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从中得到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一生要以书为伴,以书为侣。《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时的影响,点明读书对写作的影响。教学时,我不是逐篇教学,而是让孩子集中把几篇文章通读,再引领孩子们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最后自己补充了组编了几篇课外的有关读书的文章,指导孩子们“群文阅读”。综合性学习时,还让孩子们收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或者名人的读书故事,与爱读书的人交流学习体会,写自己的读书经历或故事等。在教学“走近伟人——毛泽东”这一单元时,我先让孩子了解毛泽东,去阅读毛泽东的故事及作品。然后再引导“群文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及我整组补充的文章。这样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教给“群文阅读”
方法。教学中指导孩子尝试多种阅读方法,让其“会读”。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群文阅读”不是放羊式阅读。孩子有了兴趣读,但很多不会读,尤其是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阅读一组文章,甚至一本书,这无疑就要引导其读法。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一般采用的是“举一反三”的阅读方式教给其阅读方法,即先引导精读一篇文章,教给阅读方法。再批注,交流,悟情,悟法。然后引导其用所学方法阅读一组文章。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为“父母的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就先让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方法的阅读策略,再去“群文阅读”学习其他三篇文章。
四、保证有书可读。有了兴趣,还得有书可读,农村孩子,有的家庭条件差,没钱买书;有的家里即使有钱,家长们观念落后,他们认为孩子读课外书就是看“闲书,”横加指责,要求一心一意学习“教科书”。巴不得自己孩子时时刻刻都在背诵,做练习题。也不愿意让孩子读课外书,所以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书。基于这种现状,一是我利用家长会向他们讲解读课外书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观念,并且要求家长必须给孩子买一本或多本科外书。二是让孩子们互相交换读物。三是鼓励孩子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每周不得低于一本。少数家庭有电脑的,还可以在网上阅读喜欢的书籍故事等。这样孩子们的读物就增容了,书籍种类更多,内容也精彩纷呈。
五、给予充足的阅读时间。毛泽东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为了让孩子们每天有时间读书,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我把每周四下午的课辅活动定为“群文阅读”课。教师先确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准备好读本,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另外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要求孩子每天回家读课外书至少一小时,让家长签字。然后利用每天的晨会课,交流阅读体会,或者讲讲阅读故事等。
“群文阅读”为阅读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而农村小学开展起来遇到很多的困难相对城区学校对多一些。但只要教师结合自身和孩子实际恰当选择方式方法,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学周刊.上旬刊》2015.第五期
曹三
[2]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张永荣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本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模板范例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范例
《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1、学习要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像认识一些数字和掌握数字之间的简单运算之外,他们对简单图形的学习兴趣是很浓厚的。
2、学习内容的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
3、学习者的分析: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主要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二.目标编制与策略设计
1、目标编制
三、评价方案:
1、评价计划:
(1)收集资料类型:有关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卡片(2)选择被试:二年级小学生
(3)试用成果背景条件:在自然课堂状态下试用
2、评价方法:测验调查和观察
3、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工作内容:观察数学并记录(教学活动内容、时间、练习设计的合理性,学生的反映)
4、归纳分析资料
5、报告评价结果:
(1)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在教学中目标是否完成
(2)教学策略是否运用恰当,多媒体的使用是否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3)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认知、情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篇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英语教学设计
学院:
学号:
姓名:
学科:英语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高一
章节:英语必修2 unit 1 cultural relics 目 录
一、教学内容分析?? 3 1.地位与作用?? 3 2.学时 ? 3 3.教学媒体3
二、学情分析: 3 1.学习对象 „„„„„„„„„„„„„„„„„„„ 3 2.知识基础„„„„„„„„„„„„„„„„„„„ 3 3.能力基础„„„„„„„„„„„„„„„„„„„ 3 4.学习风格分析„„„„„„„„„„„„„„„„„3
三、学习目标 „„„„„„„„„„„„„„„„„„„„3 1.知识目标 „„„„„„„„„„„„„„„„„„„3 2.能力目标 „„„„„„„„„„„„„„„„„„„3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
四、学习重、难点 „„„„„„„„„„„„„„„„„„4
五、教学方法 „„„„„„„„„„„„„„„„„„„„ 4
六、教学步骤 „„„„„„„„„„„„„„„„„„„„4 1.导入„„„„„„„„„„„„„„„„„„„„„„5 2.阅读„„„„„„„„„„„„„„„„„„„„„„5 3.听力„„„„„„„„„„„„„„„„„„„„„„5 4.讨论„„„„„„„„„„„„„„„„„„„„„„„6 5.作业„„„„„„„„„„„„„„„„„„„„„„„6
七、学习软件设计(学习资源与环境)„„„„„„„„„„6 cultural relics 教学设计
设计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选自人教版英语必修2 unit1 cultural relics 第一学时。该单元分两部分,第一本部分主要是介绍历史文物“琥珀屋”它的背景,发展以及现在的状况,使同学们对历史遗产的概念以及其整体的面貌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介绍琥珀屋的这篇英语材料中,能掌握新学的单词及词组,以及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定语从句,从而在之后的口语交流、谈论环节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新单词和新知识。第二部分延续第一部分的口语交流环节,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加强,即学会询问对方的观点,能记录下各方所陈述的内容以及学会辨别事实与观点。2.学时
一课时(45')
3.教学媒体:投影仪、计算机、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1.学习对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2之前,他们以前在老师的辅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了必修1 的学习,英语基础已经有了很好的积淀。比如能进行一定领域内的口语交流,能做很好的阅读、理解以及具备相当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2.知识基础
3.能力基础
4.学习风格分析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本节课重点词汇
(2.)掌握定语从句,知道定语从句的结构,用法
(3.)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观点 2.能力目标
(1.)能在口语交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词汇,能在阅读中理解它们的用法(2.)能灵活使用定语从句对一个人或一件物品进行描述,能在与他人的交际中恰当地运用定语从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3.)能形成自己对历史文物的基本观点,能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3.情感和态度目标
(1.)学生能够能国内外的历史文物有一定的了解
(2.)加深对本地历史文化的兴趣、探索以及保护意识,(3.)能够接受别人与自己持不同的意见
(4.)加深了学生内心喜爱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动力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能识别出什么哪些属于文化遗产,为什么属于,并举例说出一些本地所具有的文化遗产 2.)掌握本课文的重点词汇:amazing, select, decorate, belong to, in return, reception, remove, at war, less than, former 3.)能总结出本课文每段的综合大义 4.)能在小组讨论交流中陈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难点:
1.)定语从句: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选择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词汇与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化遗产图片,激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播放一小段关于圆明园的视频,是同学们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印象
使用ppt贯穿整堂课的流程,学生该完成的任务等 2.活动法
让学生分组,每组两人,教师分发具有问题的纸条,让学生就纸条上的问题询问彼此,如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以及是否曾参观过一些文化遗址,对何种文化遗址或遗产比较感兴趣等等 3.情景教学法
学生分组,设想彼此在交流、讨论关于是否应该重建已经损毁的文化遗产的话题,双方持不同的意见,彼此陈述自己的观点 4.任务教学法
本课时的所有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锻炼他们的实际英语运动能力,增加他们对文化遗产的了解,获得对英语新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步骤
step 1.lead in 导入
teacher’s activities: show the students some cultural relic pictures one by one, such as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yuanmingyuan, mogao caves, the pyramids etc.students’ activities: tell the teacher what they know about these pictures and what their ideas about cultural relics are.the goal of step 1: have the students some impression about cultural relics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s in actively participating the class activities.教师活动:用ppt展示一些关于文化遗产的图片,如兵马俑、圆明园、莫高窟、金字塔等 学生活动:告诉老师他们对这些图片的了解或者对其他的文化遗产的了解
目标:让同学们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概念,激发他们主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step 2.reading 阅读 a.pre-reading(阅读前)1.list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text on the ppt 2.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amber room and the characters appeared in the text 3.list some basic questions, such as what’s the amber room, how it’s made, etc goal of this part: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he text
目标:让学生带着好奇去阅读文章 b.while-reading(阅读)student: 1.find out the main point of each paragraph 2.mark out the part you don’t understand 3.find out those attributive clause sentences teacher: 1.explain in details about the important words in the text 2.explain what’s an attributive clause, how to use it, and the important tips 3.show several pictures, each one has many words scattered.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thing in the picture by using attributive cl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