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作文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可以说是一种倾诉,一种享受。试想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自然地流淌笔端,诉诸文字,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却长期存在着不好教、不易学、不见效的局面。进入新世纪,如何打破作文教学传统思维定式,如何构建顺应时代趋势、适合学生身心需求,已发展语言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新思维,已成为迫切的任务。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感悟社会生活,积极探索让学生广泛参与互动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创设新颖的、能吸引学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情境的教学经历,就如何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课堂,走出教材,丰富学生的表象和语言 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多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涉猎生活;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生活;启迪学生思索社会,提炼生活。除了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通过要求学生“每日一讲”的口头作文,“每周一记”的周记,“每月一期”的手抄报,随笔文学月刊等形式,对学生渐次进行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科学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读书活动,给学生补充大量的精神食粮。我想这才是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实用价值的有效方法,也是真正扎实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然后通过思考生活,学会作文,在通过作文反应生活,从而变得更加热爱生活。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就能使生活这条大河流进学生的 作文中,使学生的作文反映现实,感情真实,学生爱写,教师爱读。诚如叶圣陶老前辈说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事实上,只有不断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使学生搜集作文素材的必然经历。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观察体验到的东西记下来,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就会丰富,就会把口头语言逐渐通过加工、提炼转化成作文中所需的书面语言。学生在写作文之前,如果没有经过仔细观察、体验生活,那么就会感到 枯燥无味,下笔之后词不达意或无词可用。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二、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作文课上的主角 语文老师要把好作文课前写课后评两大关口,即作文课前的信息搜集工作和作文课后的讲评工作。所谓作文课前的信息搜集,就是在教师确定了作文话题或命题后,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完成有关话题或命题的信息搜集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学生是观察、调研、搜集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作文课前的备课工作,而这恰恰是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略的重要一步。譬如,为了让学生写好说明文,当我确定了“桥”的命题后,就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深入实际,对各种各样的桥梁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搜集有关桥的信息,特别是许多数据资料和图文资料。
至于作文课后的讲评工作,是在作文课结束之后,由教师根据批改的情况,精心设计作文评讲课的全过程,即在教师面批的基础上,让本次作文写得优秀、写得有特色或写得有问题的学生,一一走上讲台主讲自己习作的构思过程、写作收获、存在的不足等等。形式丰富多样,若有特别感人的习作,可以让作者提前准备为全班同学朗读;若有构思特别巧妙的习作,可以让作者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构思本篇作文的过程;若有信息资料也别丰富细致的习作,可以让作者面向全班同学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和过程。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习作,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在鉴赏中提高素质。这种互动式的作文教学课堂,即为学生创设了交流思想、切磋稳坐技巧的情境,又使之成为培养锻炼学生口头说话作文能力的极好时机,亦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良好平台。
三、写好批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发其写作内驱力
近年来,我们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写8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也许是因为没有繁琐的写作框框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随笔生动、内容丰富。对随笔作文,应不做精批细改,但对任何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都要看其内容表达、书写等写下认真的批语。这些批语,有的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有的洋洋洒洒,一吐为快。但无一不是情随文生,情意于墨。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许多批语竟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我的批语之后,竟然又写下了丰富多彩的“续批”。大部分学生反映:发下作文之后,他们最想看的是批语,他们认真写好一篇作文,也常常是希望能得到好的批语。久而久之,我终于发现,好的作文批语是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所融合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还融合着对鲜活生命的关注,对稚嫩灵魂的雕塑。而学生发自内心的“续批”,尤令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对学生作文,尤其是对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尽量肯定,以保护学生对作文的热情,调动其作文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其写作内驱力持久不衰。时间证明,写好批语不失为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又一良策。
四、结合阅读进行补写,续写、改写训练,以此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现行语文教材,具有很多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潜在素材,如能恰到好处地安排一些趣味作文训练,就会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就写过一部《故事新编》的小说集。在这部书中,射日的后羿;治水的大禹;逐渐的干将......全在鲁迅笔下有了新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新编故事的写法,是一种递进思维的体现。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可以一次为雏形,把新的故事“嫁接”到作品主人公身上,于是可拟出《镇关西暗会鲁提辖》、《牛郎成了负心汉》、《项链失而复得》、《于勒回国》等作文题。学了《愚公移山》后,我要学生进行改写,有位学生发挥想象,运用时空变迁,改写得很成功。文章设想:“太行、王屋二山经过专家勘探,有大量的煤、铁等矿产资源,愚公带领村民开采矿产,开出了一条隧道来。然后修了一条直达汉阳的铁路,还在山上搞了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及内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作文教学中,无论是情境作文的创设,还是其他形式的想象作文的训练,都应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发他们的情趣,让创新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趣味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忽视作文作为一种技能训练的错误做法,同时,也为如何调动学生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综上所述,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下一番工夫。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大胆创新,用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情趣,才能找到更多的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最佳途径,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1.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还相应地在各个年级段提出了“喜爱图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等具体目标。目标的提出使得课外阅读的地位更显突出。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课内学习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什么由不得学生,怎样学也往往由教师设计,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哪怕教参有欠缺甚至有错误,因为“拿分要紧”,因此课内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重,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课外阅读就不同,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生从课内学习步入课外阅读,就好像关在房间摆弄玩具的小孩跨出房门走进了大自然。
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教师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率,加快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去阅读文章。而所谓的“课外阅读”则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所以独立性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心理品质。阅读活动中的自制力,是以对读物的内容理解为前提,对读物的利害鉴别为关键,对自身的行为调控为核心的一种心理品质,是阅读者对阅读环境的“免疫系统”。在自制力的“保驾护航”之下,学生从事课外阅读必须具备自主性的品质。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提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效益。“潜移默化 ”这个词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教师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认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把书介绍给学生,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看书往往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学生阅读的导火线。要让学生愿意看,喜欢看,我们就要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我向学生介绍书时,从来不规定他们读什么书,写多少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也不规定要摘抄多少好词好句。我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上,注意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等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时,才给学生介绍适合他们看的书。开始,我主要是结合教学把书介绍给学生。因为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充满童趣的,所以学生对故事性的作品最感兴趣。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都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的,适合小学生的兴趣。我每教完一课书后,学生总会提出很多问题,他们刨根问底,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每到这个时候,我便趁机向学生介绍同类型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建议他们下课后去看。如: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就把《安徒生童话》介绍给大家;讲《四个太阳》、《雪地里的小画家》等课文后便介绍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讲《荷叶圆圆》一课后,便介绍学生读《和大自然交朋友》。这种借机引导的方法效果很好,下课铃一响,学生便围着我,一个个兴致勃勃地向我借书。这时,我就把书送到他们手里,并说:“你们读完后找个时间讲给我听听好吗?”他们回答说:“好!”这就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对老师说的话都会很认真地听,对老师介绍他看的书更会认真地看。这就达到了从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了。
二、借助讲故事诱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的喜欢程度很深。他们喜欢听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现在的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听故事了。等到他们上小学,很多故事他们都已经听过了。我们在讲一个故事的名字的时候,往往就有学生会说自己听过了,这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会变,要自己改编传统的故事。要告诉学生,老师讲的这个故事跟你听的不一样,不信,你就认真听,听听哪里不一样。教师改编后的故事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要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当教师讲完故事以后就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比如我讲《绿野仙踪》或者《小王子》故事里的第一节,然后让学读余下的章节;比如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在哪张报纸上看到的,那个故事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要借助身边的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把班上的图书角、岭南少年报天地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书看,有故事听,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讲故事的形式也可以多变。除了我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我每周抽出一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说”,让大家说说这个星期都看了哪些书,里面有什么好故事,里面有什么精彩的好句子跟好词语,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务必人人参与,让大家都来感受一下阅读的美好。逢双周就开展“一人一文一感受”活动,即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连环画)要求学生说清其内容、说出内心的感慨、列举出生活的例子等等;单周开展“一人一故事”活动,讲发生在身边的或者书本中看的或从别人嘴中听到的故事,鼓励学生配动作、拟表情、变语调,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表演。在操场上,在阳光的沐浴下,学生们兴趣倍增,讲者讲得有声有色,听者听得如痴如醉,大家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着课外阅读的乐趣,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着课外阅读的神奇魅力。
三、利用传阅笔记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他的知识面就会变得比较广,他的见解也会比一般的同学精辟。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汲取别人身上的优点;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也要求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好词佳句。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把作文写好,要把语文学好,字词佳句的搜集很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等,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书籍我都鼓励学生去看。看得多了,慢慢地,有的学生就会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有的同学还背诵成诗,他们读得朗朗上口非常流利,别的同学看了,都非常羡慕,从而也带动了班上阅读的风气;有的学生还把自己从读书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我十分重视他们的这一种阅读方法,在班会上也做了重点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写起文章来也比较有条理了,他们更愿意把时间花在阅读上面了。为了鼓励大家写读书笔记,我把他们写下的一本本好笔记、一篇篇好心得,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贴出来,有时还让大家课后相互传阅,让大家来欣赏别人的作品、杰作,由于我充分肯定同学们这种读书的好方法,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阅读课外书、培养了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四、采用评比的方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进行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开展故事竞赛、智力竞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设立竞赛奖;也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还可根据学生家里的课外读物,评出不同星级的小书屋„„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书籍记载着人类文化进程的痕迹和脚步,传承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当我们的语文教育开始回归阅读时,当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每天的需要时,当我们的孩子开始树立“为人生和命运读书”的信念时,阅读的源源清流必将滋养这些幼小心灵的成长,阅读的丰厚底蕴必将改变整个国民的素质。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追逐阅读,让书香温暖每个孩子的童年。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农村孩子见到的和听到的都比城市的孩子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无从下笔,这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更多是老师的问题,老师如果能够正确引导,正确批改作文,逐步引导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农村由于自身原因,学生见到的比城市的孩子少之又少,小学生怕上作文课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有的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措;有的乱写一通,敷衍了事。由于作文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我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立足生活,培养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文离不开生活,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表面上看,农村小学生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颇有单调乏味之感。但他们的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要真正搞好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欲望是关键。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时我说:“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今天,老师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带来了,”我边说边把一支很普通的钢笔拿出来。“这支钢笔是我读师范时,用七元钱买的,它很普通,笔帽是银白色的,它的作用很大,在我读师范时我天天用它练字,在我从教时,我的论文获奖有它的一半功劳。我很喜欢它。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喜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它?能给老师介绍一下吗?”这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有的拿文具盒;有的拿笔;有的拿手帕......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自己的心爱之物,接着同桌互相交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边写起来,这次写作我几乎没有指导,同学们就能顺理成章了。
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丰富作文内容
学生如果局限在教室、学校等一些小圈子里,要写出文质兼美、内容充实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学生走进生活,学会了做人,他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活力,写作的素材,也就有了更多的源泉,具体的说,比如带领学生到集市观察市井百态;平时观察家乡的变化,积累家乡历史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并且培养学生的课余爱好,比如藏书、收集标本、游戏表演、音乐、美术等。生活内容丰富了,感受深了,在写作中就有真情可言,有感可发,文章就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感染力就一定很强。
三、在观察中培养小学生联想能力
在指导小学生观察时,除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外,还要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培养他们作文时的联想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写蔬菜和水果时,我就指导学生事先在家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这是农村孩子的优势,我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并且引导学生多用比喻句,比如萝卜,有的学生把它比作火箭、比作象牙、比作牛角、比作月亮......这些比喻即形象有具体。但也有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我及时引导,让学生说出不恰当的地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还有的学生引用或自编出了谜语,用谜语写出自己观察的蔬菜或水果,文章也就显得生动了,有趣多了,假如没有丰富的联想,学生怎么也编写出这么多的比喻句和谜语来。
四、感悟教材,学习习作技巧
被选入的教材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典范性强的特点,可以说是最好的范文。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文的作用,比煞费苦心寻找范文要强的多。比如学习《九寨沟》时,课文说九寨沟风景如画,人间仙境,我就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中引导学生体会九寨沟的美,让学生细细的品味,边读边想,九寨沟美在哪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且用书中的词语总结九寨沟的美,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九寨沟的美。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理清文章的层次,学生也感悟了写作要安一定的顺序来写,顺序井然,条理清楚,才能让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经常练笔,养成写作的习惯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不要安课文的练习的习作来写,让学生感觉到作文不单单是作文课上的事,平时更要经常练习。要求学生时时注意捕捉“灵感”,看到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就随时记下了;听到一件趣事,就及时整理出来;得到了一
定灵感,马上写出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全神贯注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家乡四季的变化,自然现象等。并且把这些材料随时记录出来,不论是写成片段还是成篇,文中就会具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文章就无须担心能不能打动读者,佳作自然出现了。
六、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就是鼓励、引导学生解脱“命题”作文的束缚;“自由”使得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自由”使得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自由”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习作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所以教师首先要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其次
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语文教材,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只有走入了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到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再次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最后从自我体验中引说。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七、作文批改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精改只是作文批改中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把作文批改的越细越好的发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的作文中都采用精批精改的方法,那么,要把每一篇作文都改成优秀作文是不可能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才能进行评价,那是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么写作的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发到自己的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对自己的写作的连看一看的兴趣都没有了,既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的再细,对学生作文的写作的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法、方式,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之,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教师所努力探求的,如果我们能真正勤于写作,以切身经验正确引导学生,将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诸多方面把握好,并溶于一体,在练习时就感到心情舒畅,信心十足,从跟本上解除了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就不会觉得作文难,而教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并给以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定能冲破“山穷水尽”,迎来“柳暗花明”。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
张
敏
张寨镇郑庄小学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要从孩子们的心理,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正文: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好的现象:阅读兴趣不高,选择课外读物不当,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我国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课外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确是学习做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特别关注兴趣、方法及习惯三个关键要素。要实现独立阅读,首先要解决独立阅读的动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这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从家庭、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入手:
家庭方面: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和家长进行沟通,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家长最好不
要看电视,玩电脑,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自己也读书,或者陪孩子一起读。既能养成孩子爱读书的习惯,也能增进亲子关系。让班里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的胡心悦的母亲发言,讲讲孩子读书的时候自己是如何陪伴的。为其他家长树立个好的榜样。家长学生互相监督每天保证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学校方面: 我利用传统文化课有时候在一本课外书读完了以后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形式多样,展示积累的词语,成语,朗诵精彩的段落,同学合作表演精彩的对白等。鼓励学生将课外书带在身边,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同学交流,独立阅读都可以。集中的一节课和零散的阅读时间相结合。
教师自身: 俗话说“打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首先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如果有着很深的阅读积累,有着很高的文学素质,有着很好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上就得心应手的多。教师要有阅读的兴趣,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喜欢阅读。教师指导的方法得当,学生就会有较多的收获。和学生共读一本或初读或重温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
放寒假前就把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开出来,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借阅。像上学期我推荐了《小王子》、《狼王梦》、《草房子》、《根鸟》、《爱的教育》、《红瓦黑瓦》《窗前的小豆豆》等等。
让学生自荐好书,说明推荐理由。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内的指定阅读名著和教师推荐书目,学生自己的选择会更适合他们。
针对不良的读物,我给学生做好引导,我发现学生比较爱看漫画书《阿衰》系列,印刷字体较小,影响孩子用眼卫生。而且内容方面以低俗的搞笑为主,不好好学习,考试零分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给学生将什么是幽默,幽默中的大智慧。我推荐了朱德庸的《绝对小孩》和几米的漫画。
三、教授良好的读书方法,保持读书兴趣
“好的方法能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多种读法并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精读,研读,略读,讲读,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毕竟时间有限度,有时候“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硬性规定一星期或者一天必须读多少页,我一般规定一天20页,或者一星期看情况从第几章到第几章,做好后续的检查,一般采取抽查的方式,回答有关内容的5个问题,3个以上回答准确就算过关,给于升级。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也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阅读文本上作批注,边读边思考,重视文本初次阅读的心得体会和感受。教师及时检查。采用教师抽查,小组长定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优秀的批注和读书笔记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在阅读时将你认为精彩的句段、名言警句摘抄到笔记本上,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评选出优秀奖。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读书方法,要学生读完以后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三、用些小技巧。有时候上课前我对学生说今天如果表现很好,下课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离下课几分钟前说,今天大家表现不错,故事开讲:(一般是由课文引发的,比如在讲《童年。冬阳。骆驼队》由童年的话题讲到高尔基的《童年》,抽取《童年》中一个比较精彩的片段,学生听的入迷时,我就停下了„„那后来呢?有人问,就是就是,后来怎么样了?学生就议论开了?呵呵,看的时间太久,我给忘了„„自己看去。推荐《小王子》的时候,记得是给他们讲的猴面包树的神奇„„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这种方法效果不错。
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持续保持阅读兴趣,故事会,朗诵比赛、“我是小诗人”、每周一诗;课前演讲五分钟,制作读书小报、好书推荐卡,读书征文等。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它能调动内在潜力,提高阅读效果和阅读效率。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成长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徐英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只有好奇心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平常在满足后很快消失。而兴趣有较明确的目标,得到满足后,不仅不会消失,反而更加浓厚。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像餐桌前没有胃口一样。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写作是何等的重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举办一些作文交流活动。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经常在班级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巧妙地、恰当地组织一些有益的竞赛,在班里组成几个小组,每组评出一个好作文奖,一个进步奖,同时向得奖同学正式发奖和发出喜报,并让各小组评出的佳作在班上交流,被全班同学公认的好作文贴在班级作文园地栏里,贴的最多的为优胜者。这样个人与个人比,小组与小组比,相互竞争的高潮掀起来。常得奖的同学自然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决心更加努力,写出更好的习作,而有些尚未得奖的同学产生了紧迫感。这样同学们习作的兴趣更为浓厚。除此我还进行个人日记赛,小组日记接力赛等,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向各类作文报刊投稿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提供范文,拓其视野。
作文好比盖房子,有了图纸,还得有材料,否则,再巧的工匠也无能为力,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视野狭窄,作文材料相当贫乏,写起作文无从下笔或者东拼西凑,内容空洞。要避免这种现象,就得开拓视野,积累素材。首先要多读书,要从书中汲取营养。要指导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多读书,尽可能扩大阅读面。同时,要随时积累,做摘录卡片,写心得体会等,日积月累,材料也就多了。其次是“听”。通过录音、广播、电视等,随时了解一些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一些动态。再次“看”。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节假日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转转,感受自然的魅力,让他们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拥入生活的怀抱,让他们去读自然这部深奥的书,去感悟生活这部丰富的著作。最好是“思”。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从一些凡人琐事中发现一些普遍的问题。惟有思考,文章才会与众不同,才不至于空洞乏味。只有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找素材,学生也会随之潜移默化,慢慢地喜欢上作文的。
三、强化表达训练,重视作文修改。
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青海方言相当严重,不善于利用丰富的词汇,更不善于联想发挥。这就要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讲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以高分、奖励稳趣,对于写得特别好的作文可打百分,甚至超百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也可进行自主评改、交互评改等形式,在作文评价中,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地积累、摸索才会有所提高。这只是我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方面做出的一些有效的探索,只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让学生乐学、乐写,就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