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风琴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中的运用
口风琴教学在低年级音乐识谱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觉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具有绝对音高的人可以说已具有了良好的音乐素质,而教儿童学习固定音高的乐器,正是培养其绝对音高概念(至少是良好的音准)的最佳途径。当今世界上被公认为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等都将器乐教学作为重要内容,而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则本身就是儿童器乐教学法。铃木先生认为“学好音乐则应从学习乐器入手。”我在课堂中运用课堂器乐进行听辨单音、节奏和旋律的训练,让学生从自己演奏的乐声中去感知乐理知识,比以往单调地解说效果要好得多。
1、用口风琴演奏具化音乐基础知识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听音乐课中的理论知识,是极其枯燥的。课堂乐器的引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了,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就能感受和掌握理论知识。
例如:在各种单纯音符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各种音符,但将多个不同的单纯音符放在一起时,部分学生就一头雾水了,音符的时值总是张冠李戴。通过口风琴的演奏后,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掌握音符间的倍数关系还兴致勃勃地考起了同桌,在快乐的合奏中掌握了一直抵触的乐理知识。
2、用口风琴演奏提高学生的视唱技能
视唱是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利用内心听觉实践的过程,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寓教于乐,但是,如果把视唱教学与器乐合奏教学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的合奏使视唱教学更生动。
例如:在小学音乐湘教版第三册《音阶歌》的教学中,我让一部分学生演奏旋律,另一部分学生跟唱曲谱,或者分组接龙演奏,效果很好。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感受了音响效果,特别是平时视唱音不准的学生,听到自己演奏出这么美的旋律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视唱起来也更准了。
3、用口风琴加强节奏训练
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我采用过很多方法,如模击、念歌词等,但总觉得不够,而乐器的引入既丰富了节奏训练的内容,又很好地结合了固定音高。
例如:可在同一音高上进行各种节奏型的模奏,让学生在相同乐音中感受不同时值的音符;经过一段时间的节奏训练后就可以加入旋律的创编了。
由上可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活跃了课堂。同时,也为唱歌教学和听赏教学提供了“音乐的耳朵”。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的口风琴教学
浅谈低年级的口风琴教学
发表时间:2009-12-2 16:54:42 来源:成都高新和平学校 编辑:成都高新和平学校
点击/评论:660/0
浅谈低年级的口风琴教学
蒲飞宇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低年级中开展好口风琴教学呢? 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而低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且易分散、求胜心强。我分析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后,就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做要到“勤鼓励、勤要求、勤示范、勤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一. 口风琴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准备状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赏识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口风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卡通人物,告诉同学们:“这节课小象“路路”将陪伴大家一起走进“快乐音乐小屋”,它还将为胜利者颁发奖章。”用类似这样的语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当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语速、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2.教学中运用赏识语言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赏识的做法很多,如奖给学生“小红花”、“小五星”等等,学生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认可,而倍受鼓舞。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常运用赞美之辞,多多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例如,“某某同学今天的吹奏姿势很规范”;“某某同学今天吹奏得很专心”;“某某同学吹奏时显得很镇静,很有把握”等等这样夸赞的语言。久而
久之,教师会感觉到班上的小助教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轻松、显得得心应手,课堂气氛融洽。因此,赏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的心理,是低年级口风琴教学中常运用的方法。
二.低年级口风琴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主张“课堂应是一个快乐的地方。“因此,教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趣味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教学课堂上我经常为学生创造机会,一有要学生表现的地方,就让学生上台表演; 我设计开展了“课堂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奏、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有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会张弛有度,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乐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吹奏乐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奏,只有演奏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演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学生乐之学。
3.以“赛”激趣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口风琴课时总是给学生留出5—8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登台表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专门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五星等,并告诉大家:如果谁先会弹,弹得准确、流畅,弹得动听,谁就能得到它。学生们积极踊跃,他们分成两人组、三人组或四人组,互相监督演奏,以便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部分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便向小组长寻求帮助;更有的干脆和我一组,请我指导。现在全班学生对口风琴课中所学过的乐曲,都能很熟练地进行演奏。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从未做过任何要求,完全出于学生自己的意愿。
三.低年级口风琴教学中教师的示范
低年级口风琴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示范,以加深印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1.基本练习中的示范 口风琴课上,教师在上来要带着学生做热身练习,即活动右手五指的练习,先让学生将右手伸出来,在半空中进行手指练习,教师观察,有基础的学生没有问题,而没有基础的学生,一头雾水,非常茫然。教师发现后,一定要更多的给予帮助。根据观察,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心理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这时教师要耐心的做工作帮助他们心理解压,他们放松后,情况会有所好转。还可以让小组长帮助他们,这样又形成了小组帮教式的学习。
2.歌曲教学的示范
口风琴歌曲教学一定要从浅显的歌曲入手,例如学生喜爱的美国歌曲《玛利有只小羊羔》、《划船》等。选择那些大家熟悉的简单上口的歌曲。
1=C 4/4 3 2 1 2 |3 3 3-|2 2 2-| 3 3 3-|3 2 1 2 |3 3 3 1|2 2 3 2 |1---|| 即使这样简单的歌曲,仍要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一开始只要求学生会吹尾音1,然后与教师合奏,教师吹奏1-7小节,而学生只吹第8小节,慢慢的扩充吹奏第2和3小节。还可以选学生带着吹。丰富歌曲的演奏形式,变换花样,学生总有新鲜感,总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当坚持训练后,学生比较熟练后,就可以由学生吹奏全曲了。到了下半学期,学生已经对稍有难度的歌曲感到有兴趣了,这时我们学习了歌曲《划船》、《乃呦乃》等
1=C 2/4 53 3 | 42 2 | 12 34| 55 5 | 53 3 | 42 2 | 12 34| 55 5 |......歌曲学会之后,我们安排个别吹奏、小组演奏。然后,尝试分乐句演奏。当学生们听到分乐句演奏的效果后,开心的欢呼起来。就这样,大家既学会了演唱歌曲,也学会了用口风琴吹奏歌曲,更重要的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
综上所述,口风琴作为音乐课上的学具,已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口风琴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了交流与合作。因此,低年级口风琴教学中教师积极的鼓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法宝,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必要条件。
第三篇:低年级音乐识谱的教学反思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几年的教学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篇:音乐识谱教学[定稿]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 毕刚
【摘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文章剖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谱教学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关键词】音乐审美;小学低年级;识谱; 心理特点;音程感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纪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等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识谱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呢?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识读乐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第二、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课堂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①《什么动物出来玩》: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
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游戏②《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让学生掌握音符的唱名(123唱do re mi),这些都属于知识方面的快速反应,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并不困难,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
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课堂中我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有效提高音符教学效果。我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音乐课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开始认识音符,有计划的让学生分阶段认识、学唱音符。一节或几节课中只要他们掌握一个音符即可,循序渐进学会7个基本音。在认识的过程中让他们用柯达伊手势表示每个音的位置(do握拳朝下,拳放腹部下方位置。re手指伸出斜向左上方,手放腹部上方。mi手掌朝下,放在胸下方。fa拇指向下手上移至胸上方。sol手背朝外放锁骨处。la手腕自然下垂放耳朵下方。si食指向上指太阳穴位置。)通过手势及位置的变化,更形象的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是并不很困难的,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否则就“走调”了;再则,音准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这个获得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观念,在国外的教育理论中,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唱名音程感”的训练是识谱教学的十分重要环节。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牢固地掌握音高感,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跳房子》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听唱法进行唱歌等教学,在听唱的过程中大力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为今后的识谱做好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从感性欣赏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教学打下基础。这种积累的根基在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了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这是二十一世纪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在实践这一新的理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过新年》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初听歌曲,热闹的锣鼓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随后引导学生说出过新年热闹的场面,在学生随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同时对歌曲旋律更加深了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带着过年时的欢快心情随琴轻声模唱,再次刺激了学生对旋律的欣赏和记忆。他们在多次欣赏、自觉记忆歌曲旋律后自己就能够将歌曲旋律模唱出来。这种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乐趣。学生在主动的参与着课堂教学,发挥着自己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上没有看到同学们眉头紧皱、疲惫不堪的样子,反而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十足。下课后一边走一边还哼唱着歌曲,好像真的过年了一样。曲谱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轻松、愉快、自然地学会了。化解了的识谱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享受、以及快乐和自信。随着这种感性积累的逐渐增多,为今后学生的识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X XX XX |X.X X X | X X X O |,是本课的难点,我先给学生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歌曲中的附点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及八分节奏等几个典型的节奏型在歌曲学习前先请学生练习拍击并加上旋律进行演唱,然后再学习歌曲。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歌曲中觉得非常的轻松,而且错误率也很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还总结出:
1.有的识谱教学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这样不但减轻了学习的重复性,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好朋友》(第三册音乐教材)这首歌曲有四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节奏都完全相同,一、二乐句的旋律就最后一个音不同。我在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学习第一乐句,通过听辩、看谱,请学生找出后面三个乐句与第一乐句的共同点,然后再学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使学生除学唱歌曲本身以外进一步地认识了歌曲的音乐结构。
2.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将音阶里的各音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3.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体会主动的学习和表现,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第五篇:如何进行低年级识谱教学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曾丹
内容摘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歌唱、乐器演奏和创作活动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我们要进行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是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含在各种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识谱 兴趣 音乐游戏 乐器演奏
音乐课程改革并未丢弃对学生的识谱要求,这就要求音乐课中要进行识谱教学,并且应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体验相结合。新课标中的 “音乐审美体验”、“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并不是舍弃音乐课堂上的识谱教学,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提出: “我们的学生要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自觉地学习音乐知识”;“在充满乐趣、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在优美动听、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识谱”。
一、说音乐故事,从故事中认识音符
听故事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引导学生学习音乐首先兴趣是主导。在湘教版第三册中有七个音符、唱名及音阶等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是我们学生在音乐课第一次接触音符,但是要在一课中就要学生都记住七个音符肯定是由困难的,首先让学生知道了解。我利用教材内容上的介绍音乐故事美国电影《音乐之声》开始。我在教授这一课时,首先给同学们听赏电影插曲《do re mi》,在动听的歌声之后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对这个电影感兴趣了,我放了其中一段故事中介绍七个小孩,家庭教师给他们分别取名为七个音符。同学们一下子从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七个音符,并且有了印象。
二、利用柯尔文手势,进一步学习音符。
接下来该熟悉这七个音符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位置和运用方向,使这些抽象的音符有自己的形象特点,并且听辨音的高低,从而唱准每一个音。老师边讲边带学生做,之后老师用《do re mi》的音乐,让学生边做手势来表示听到的音,教学碟中的音乐速度很快,老师可以弹奏音乐让学生做其中的几个音符,比如歌曲中出现1(do),3(mi),5(sol)的地方,就让学生专门听辨这三个音符,只在听到这三个音的地方做出手势。
三、利用教材中游戏活动,在互动中巩固音符学习
音乐游戏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当学生认识了音名之后,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熟悉音名唱名、巩固音高。如二年级上册“找朋友”的游戏:请14个小朋友,头上戴着写有七个音符和对应唱名的头饰,让学生在一段《我的朋友就是你》的音乐中,随乐走动,音乐声停,学生的脚步也停止,要求找到相对应的哪个音符和唱名是一对好朋友,并一起手拉手。游戏还可以多种玩法,可以老师和学生找朋友、一对二的找朋友,还可以分小组找朋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一起来唱唱。再如在二年级上册游戏“小鸟小鸟飞回家”:在前面课的音符认识中学生们对音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如:我说、唱、弹一个音,然后让小朋友找到写有相应音符的小鸟,并把这只小鸟贴在写有相应音符的小屋上。也可以每组的学生都当小鸟,小鸟手持音符卡片带小鸟头饰,教室里可设置音乐树、小鸟窝,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参与游戏。老师充当“鸟妈妈”唱第一句,召唤小鸟,小鸟听到鸟妈妈的召唤唱着歌曲,排好队准备回家,各组可以轮流进行。
在三年级上册有以《闪烁的小星》做“唱唱跳跳”的游戏,歌曲围绕音符中的1(do)到6(la)六个音符,唱到哪个音符,学生们就按节奏跳跳这个音符,还有“跳格子”游戏:在音乐教室的地板上画上九个格子,格子中间贴一个音符,它们分别有6(la,)、1(do)、2(re)、3(mi)、4(fa)、5(sol),还有音乐符号休止符(0)的认识。游戏开始前分组让小朋友在格子上跳一跳,唱一唱(跳到哪个格子就唱出这个音,老师在琴上弹出这个音,帮助学生唱准它)。游戏分两人一组或几人一组进行,一个小朋友分别唱出几个音名,另一个或几个小朋友就跳到格子中;还可以边跳边做柯达伊手势模唱。还可以老师弹琴,让学生听出单音,迅速地跳到格子中。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听音能力不断提高,而且他们兴致高。
三年级下册还有一个游戏活动“唱唱跳跳拍拍”有了音高的加入,还有低音5,请学生带上音符头饰,以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为例,唱到哪个学生头饰上的音,谁就按节奏跳一跳,这样不仅有音符的巩固学习,还有节奏的练习。
三、结合乐器教学、在吹奏中学习音符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是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的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在三年级上册中就开始了竖笛的认识,之后借用《乃哟乃》中简单的1(do),3(mi),5(sol)三个音符,请学生吹奏1(do)、5(sol),学生们不仅不会觉得音符的进一步巩固学习的乏味,反而是在吹奏练习中慢慢熟悉了1(do)、5(sol)两个音符。在三年级下册中继续了竖笛吹奏,在歌曲《牧童谣》中去熟悉6(la,)、2(re)、3(mi),学生往往认为识谱是较难的,但自从学会吹竖笛后,我发现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借助歌曲的旋律创编,巩固音符学习 在歌曲的学习中,教材中有很多较简单的歌曲,有些是用来做为音乐游戏或是进行歌表演的歌曲,这一类歌曲音符不多,歌曲节奏不复杂,这些歌曲学生们往往听了几遍就能自己唱了,这时我把这些歌拿出来让学生们唱唱谱,他们是很乐意的。比如三年级上册中《乃哟乃》,整首歌曲围绕1(do),3(mi),5(sol)三个音符进行编曲,请同学们想想这三个音可以进行一些怎样的组合唱,歌曲虽简单但并不枯燥,唱起来也朗朗上口。还可以结合竖笛吹奏创编的伴奏谱,不仅巩固了吹奏练习,也使整个学习活动在***谱、吹竖笛中来感受歌曲中土家儿童的愉悦和欢乐。
识谱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单一的,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以及创造音乐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我们在识谱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形象生动、简便可行、适合小学生特点的音乐游戏和一些综合性的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求最佳教学效果,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