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中的童谣

时间:2019-05-13 00: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思品中的童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思品中的童谣》。

第一篇:小学思品中的童谣

《小学思品中的童谣》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

孟召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我校《思品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思品课程的校本化以《教材》为准绳,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开发和建设适合我校学生、老师实际的校本课程。课程结构设置,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主要开设以下4种校本课程:

(1)校园童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生活情趣。

(2,东平自然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3)德育剧场,国学经典小故事:学习国学经典,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理解经典,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4)书法入门: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书写规则、字形字体,为学习书法打下基础。

用童谣对儿童进行品德启蒙教育,是我国儿童德育工作的特点和优良传统。实践证明,童谣符合儿童特点,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是实施儿童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它是群众的创造,质朴天然,不假雕饰,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的欢迎。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中,童谣成为孩子们最初的快乐体验。它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上课认真来听讲,不做动作不张望。发言记着先举手,回答问题要响亮。读写姿势保持端,学习知识不怕难…..”“课间活动讲安全,危险活动要避免。追逐打闹莫贪恋,文明课间我争先……”“出教室,不拥挤,出去回来慢静齐……”

这一首首动听的校园童谣就是我们少年儿童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是真正属于孩子的文化,它单纯活泼,节奏轻快,内容浅显,朗朗上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校园中传唱童谣,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样也最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一、琅琅上口、通俗易懂,既培养习惯又阐明道理。

童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如《我爱五星红旗》一课,国旗的意义、升旗的礼仪,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于理解,难于记忆。我童谣作为了导入和提升激发了学生的理解力:

《国旗国旗真美丽》 国旗 国旗真美丽 五星红旗真美丽,我们大家热爱你,升国旗时要敬礼,唱国歌时要肃立。

童谣,寓思想教育、礼仪教育、常规教育于一体,将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以通俗、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说、唱、听的过程中化难为易,加深理解,把深奥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意识,一种行动。

如《小学生一日常规》就可以用童谣展示:

(一)我是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书包自己清。每天看课表,用具都带好。晚上按时睡,早上起得早。上课有精神,身体棒学习好。

(二)上学歌

按时上学不迟到,衣着整齐讲仪表 校徽领巾胸前戴,问早问好有礼貌

(三)上课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用具桌上放,静等老师把课上。专心听讲纪律好,积极发言勤思考。不懂难题举手问,课堂知识当场了。

(四)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叫我再开口。不插嘴,不乱叫,说话流畅声响亮。

(五)读书写字歌

读书写字要做到,姿势正确很重要,书要斜立人坐正,保护眼睛和颈部,写字牢记“三个一”,“一尺”、“一拳”和“一

寸”,肩平、身正、足要安,书写漂亮人人夸。

(六)作业歌

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

(七)升旗歌

升国旗时要肃立,并拢五指敬个礼。满怀激情唱国歌,目不转睛望国旗。

(八)做操歌

集合队伍快静齐,前后左右成直线。动作一致听口令,做操跑步勤锻炼。

(九)课间活动歌

课间十分钟,礼让记心中,出门靠右行。入厕、喝水、做游戏,行为文明要牢记。

(十)放学歌

排好队伍离学校,安全第一要记牢。无益活动不参加,按时回家莫要忘。

二.吟唱童谣,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如防火:

遇到火灾别惊慌,没法逃离免遭殃。千万别穿塑料衣,浸湿棉衣少烫伤。用湿毛巾来捂鼻,匍匐弯腰速撤离。逆风躲避快疏散,绳索自救别迟疑。火场求救大声叫,明显标志发信号。火灾初期烟火少,争分夺秒快快跑。三.避免火灾成悲剧,安全教育要继续。

如交通

同学们,请注意,交通安全要牢记。过马路,看车辆,小心汽车和你撞。雨雾天,带花帽,司机叔叔辨认好。集体出,组织好,遵守秩序列队好。过井盖,勿踩踏,以防掉入下水道。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常识熟记脑。交通事故可避免,树立意识保安全。

如乘车安全:

上了汽车别靠门,防止掉下摔坏人。有了座位别乱抢,首先要把礼貌讲。把住扶手和靠背,当心刹车碰伤肋。身体别伸窗外边,错车”碰着就可悲。下车要等车停稳,周边情况要看清。

三.充分利用童谣,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颗小草和花朵都成为一首优美的小诗,而且来自于学生又回归学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利用校园童谣,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每日的“起床、离家、行路、到校、上课、作业、课前准备、出操、运动、吃饭、放学、就寝”等常规以童谣的形式演绎出。

如:《课前准备歌》“预备铃响进课堂,学习用品准备好,端正坐好把歌唱,期待老师把课上”《回家歌》“放学路上不乱跑,安全第一要记牢,见到长辈先问好,学习情况要汇报,到家先把作业写,帮做家务有必要,学习劳动两不误,读书培特两兼得”……这样枯燥呆板的行为规范变成了琅琅上口的童谣,易记易诵。孩子们对行为规范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是把规范的内容无形地落实到心坎上。

四.利用这些校园童谣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我的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德育管理。

小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心,榜样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我在学生中选择不同类型的榜样人物,以此激励更多的孩子。我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学校每月一评的“好习惯少年”,和班级每周一评的“好习惯伴我飞翔”,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劳动”等几个方面树立了榜样人物。有句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示范来进行养成教育,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我还觉得孩子的习惯培养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平时还利用校信通发送校园童谣,指导家长有的放矢地在家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生活安全歌》《游泳安全歌》《防地震歌》《防火灾歌》……只有家校合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习惯好的人。

童谣诵读、童谣传唱,让校园童谣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读《致教师》有感 东平县第三小学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书中这样写到:“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这种感觉让我有了读下去的欲望。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奋斗20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 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小琪同学是四(3)班的一个孩子,刚开始她给人的感觉是聪明,发言积极,是个不可多得的聪明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是深入,我发现小琪同学有着和自己课堂表现截然相反的拖作业现象,只要老师不在她身边,她都是在玩,一个字也不动的。对这孩子我用了很多种方法,软硬兼施,但这娃就是油盐不进。

依然我行我素,拖拉作业,还把小脑筋动到了放学开溜上去,实在让人头疼至极。我把这个情况和来接她的奶奶反映了,在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爸妈常常忙到很晚,没有时间去管理她,现在虽然把她送到补习班,其他对她还是不闻不问。了解这一些以后,我以此为切入点,和小琪进行了交谈,对她爸妈工作的辛苦表示理解,关心她放学后在补习班的生活,特别是了解到孩子常常到晚上8 点才能回家,小琪也是不容易。我拉着她的手,和她谈了很多,也许是我的理解让她卸下了心房,又或许是我的关怀令她有所感动,在后面的日子,小琪同学变了很多,作业主动交给我,我的作业再也没有拖拉过。现在她甚至还主动来问我有没有额外的作业给她做。作为她的老师,成就感、欣慰感溢满我的心中。还有一个已经毕业三年的学生,每年的教师节她都会记得给我送上一盆植物,写上一张贺卡祝我节日快乐,我是感动的,幸福的。我想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了。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易,也许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会让我收获很多。

第二篇:小学思品

小学思品《孝敬父母》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而现今思品课教育教学的现状看,却有过分重视空泛的、抽象的认识与理性说教而忽视真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感体验,致使许多学生道德认识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而道德行为仍很低下,从而导致思品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教育者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学生品德内化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

对与《孝敬父母》一课的设计,我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整课体验次数达5次,占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二、设计思路

小学思想品德课第十册《孝敬父母》教材选用的是“陈毅探母”的事例。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我这样设计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课前、课中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激发学生热爱父母、报达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通过表演、辨析和方案的设计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乐于帮助父母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评、演等体验父母的辛劳,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中能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关心父母的生活,做个好孩子。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体验父母的辛劳,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

(一)、课前摸清情况

学生在以往生活中已产生了不少情感体验,这些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因而,我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目标,从家长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学生原有的道德情感状况进行研究,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我设计了一份对家长的调查问卷来把握学生原有的情感。还组织学生设计了一张《成长卡》,在卡上贴上照片、用文字或图形记录成长中与父母之间难忘、有趣的事。调查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梳理,从而捕捉学生情感体验

中的火花,察觉其原有的情感体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从课前就开始了情感的体验过程。

(二)、课始入境入情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人产生的“情感波”的大小是由外在客体的“情势”及内在主体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因此,新课伊始,教师应营造一种体会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波动学生内心的“情弦”,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我在课始设计了学生自己介绍成长卡说一说体会,介绍自己的成长卡,找一找成长的变化,忆一忆成长中难忘的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之中,对新课学习有了情感上的初步体验。

(三)、课中情通而理达

良好的开端只是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下一定的基础,而课中是一堂课的主体阶段。教师应该以教材所体现的情感因素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的情感从“接受层”引向“体验层”,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情通而理达”的目的。

1、以情激情

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个典型事例或是一个学生的情感有时候可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情感。我在选用了《母亲》这首歌的MTV片段,把一些父母关心子女的行动与子女孝敬父母的细微之处呈现出来,再请学生来谈谈他的感想,以身边的事例感染其他同学、,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

2、以境激情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土壤。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动情”。我在本课采用角色换位,让学生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朗诵一首诗或演一演,从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又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会常碰到的两个情景:A说一说:晚饭后,小丽争着为妈妈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说:“你看,我说我来洗,你不听,这下好了!”小丽很生气说:“我再也不洗碗了!”B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业开始看动画片,妈妈加班回来了……在看了这样的情景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父母想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来演一演通过创设情境,达到以境引情、入境动情的目的。

(四)、课后将情转化为行

学生在课中动情,情感的浪花在心头涌动。到了课末,教师应把握契机,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情感通过外显,再次获得深化体验。我在课末,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孝敬方案》。我们常说,思品课教学要坚持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得注重课外的延伸,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外的实践体验,将情感转化为品行。设计《孝敬方案》,让学生把要为父母做的事列在卡上,并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在家亲自做一做,从中感受“孝”的愉悦及劳动的愉悦。让学生在课后更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从而多维度地进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

总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丰富,情感在其中起者重要的作用,道德的内化,必然伴随着情感体验。一个感情冷漠的人,是不会有、也不可能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因此,思品课教学,只有努力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激荡,`才能进一步提高思品课的实效性。我在教学设计中,试图走出思品课一味传授道理的,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发生、升华,让他们去体验生活,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

三、活动过程:

一、走近生活,体验疼爱

1、导入,生展示《成长卡》

师导言: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父母无尽的关爱,有很多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成长卡》。

生介绍《成长卡》并说说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背景音乐声

2、欣赏歌曲《母亲》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父母关爱我们的画面,感受到那冒着雨顶着风送到学校的小雨伞是爱,每一句谆谆教导是爱……父母无时无刻不想着我们,无处不牵挂着我们。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母亲》

二、表达心声,激发情感。

1、导入

师:听了这首歌,我非常感动,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这首歌唱出了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也唱出了我们作子女的心声!歌唱家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可以说一句话,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都可以。谁先来?

2、生反馈。

三、借助材料,提高认识,指导行为。

1、导言: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父母的爱,虽然形式不同,但我们表达的心声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出示课题)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流传出许多动人的故事。你能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你知道的故事吗?

2、联系自身说说孝敬父母的事迹。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甚至在我们同学中也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能说一说吗?可以说别人也可以说自己。先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3、看故事《该把礼物送给谁》,谈看法。的确,在生活中,一句舒心的话、一杯热茶、一块毛巾都能让父母感到子女的爱。孝敬父母应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体现。接下来我们来看个故事。

4、说说怎样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

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将孝心转化为行动了,才是真正的孝顺。

5、角色体验

师:可说说容易,做做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了解到有的同学却常忽略对父母的关心,有时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我这里有两个情景,同学们来看一看,你遇到了会怎样处理?辨析题

(1)、说一说:晚饭后,小丽争着为妈妈洗碗,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妈妈说:“你看,我说我来洗,你不听,这下好了!”小丽很生气说:“我再也不洗碗了!”

(2)、演一演:晚上,你正做完作业开始看动画片,妈妈加班回来了……

四、设计方案,指导行为。

1、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孝敬方案》。

2、发布方案

五、签订合同,指导生活

学生签合同。背景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三篇: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中的方法

浅谈小学思品教学中的方法

【摘要】《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恰当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 思品 教学方法

一是要加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m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也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小学德育论文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二是注意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师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实施全面发展,这也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了解学生的情感、爱好、兴趣以及性格,等等,教师只有真正和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并且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师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自己学生实际的情况来灵活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说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导入教学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这里要注意有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地拔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忽略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整个课堂上,学生兴高采烈,七嘴八舌,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被撇到了一边,整个课堂完全成了学生自由表演的舞台。教师完全成了局外人,任由学生自由发展。这样表面看起来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是自由放任,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在教学中引人生活化。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由于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往生活方面引导,但是很多时候在某些方面引导的有点太“过”了。比如,在有的课堂上,老师对课本内容作浮光掠影式的学习,然后师生用大量时间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和某些有趣的现象,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侃大山”。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来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学生也兴味盎然。可是他们往往是沉浸在那些有趣的故事里面,对书本中的内容完全置之脑后了。一堂课下来,大家也只是凑凑热闹,而所学的知识是基本上没有印象,教学效果也就不问可知了。

四是要进行开放式的课堂。内容上的开放,从教材扩展到学生感兴趣的题材;空间上的开放,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等生活空间;时间上的开放,时间可以与学校活动或其他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展。资源的开放,现在小学高年级思品课,地理、历史内容很多,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以这些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父母的爱。开放式的环境,课堂时间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角色的转换,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思品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思品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思品真正地走进小学。

参考文献:

[1]孟雅男.浅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视界,2010.[2]王国强.生活化:《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关键[J].浙江教育科学,2008.[3]唐声锋.课改中的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探讨[J].文科爱好者,2010,(4).

第四篇: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美育中蕴含着德育,将美育与小学思品课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小学思品课堂中以德促美,以美育德。关键字:小学思品 美育 渗透

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而在培养美好的人”,“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生活„„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学校美育的内涵,即美育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通过展示美的对象的丰富的价值意味,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性。[1]而俄国著名哲学家别林斯基又说过:“美育与德育是亲姐妹。”这就说明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因素。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美育与小学思品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积极探索。

一、美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意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智育德育之手段。”由此可见,美育基于小学思品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㈠ 美育是小学思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小学思品课程标准(2011版)的表述:“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2]这就要求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美育训练。而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3]从这一角度也说明了美育是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育与思品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课文以五彩斑斓的插图开篇,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感受到秋天的美、自然的美。而“秋天的收获”中,祖国大江南北的丰富物产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秋天收获的美,更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美,从而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这使得思品课的教学不仅有着德育的渗透,更有着美育的熏陶。㈡ 美育是小学思品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在思品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之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会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从而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倡导学生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二、美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作用

美育教育是灵魂的教育,美感的熏陶对道德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㈠ 美育能促使学生提高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先导。因此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他们的道德认知正处于积极建构的阶段,此时的正确疏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生年龄尚小,知识贫乏,一味的灌输道德概念、道德理论等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心里共鸣,即使他们能熟练地背诵出各个道德条款,也不能让他们在生活中一一内化成自身的行为,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驰。而在进行道德认知教育时,施以美育的熏陶,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的道德观念反映的是社会形态的真与善,这些真与善的统一蕴含着美的光辉。而这美的光辉能深入人的内心,引发人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帮助人们理解道德概念的内涵,并深入灵魂,引发人的惊叹、崇敬、向往、追求。如课本中讲述的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无不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现着美的光辉。这样的道德渲染、美的熏陶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在生活认清什么是真是善是美,远离生活中的假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㈡ 美育能促使学生践行道德行为

思品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行为。倘若为达到训练目的,强行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行为,不仅不能起到人格培养的作用,还可能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敷衍了事、言行不一。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自觉意识和自觉能力处于萌芽期,模仿力强,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思品课程正契合了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和社会主义公民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使学生在漫长的人生中自觉践行这些行为规范,纯粹的理论说教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实践证明,正确的道德规范,只有把它的有序的感性形态转化为美的形态时,才有感人的力量,才能作为人追求的对象,自觉地吸收它,并形成良好地道德内心境界。[4]当正确的道德规范的内在与外在以美的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在学生的心里引发情感的触动,这种触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判断,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养成良好地道德行为习惯。如人教版二下“让家园更美好”一课中,学生被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家园所感染,带着审美的愉悦享受这一方美丽。而随处所见的垃圾却毁了这片家园。学生在美与丑的对比中,自觉将减少垃圾的排放,不乱扔垃圾这一环保美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美育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渗透

思品课要以美育德,注重美的渗透,充分运用美育与思品课的共同点来营造愉悦、自然的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和努力。㈠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美术可以表现文化,可以铺翼道德。”而思品课的教材图文并茂,课课配有插图,低年级的插图更是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同时教材还配以生动的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讲述道德规范时借助艺术形式的生动性、形象性营造美的情景,引领学生走入美的意境,从而乐于遵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去行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天堂,美的世界里,感受道德的光辉。㈡ 以教师的“美”感染学生

小学思品新课程标准规定“坚持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表率。”乌申斯基也说过:“不管教育者或教师如何把他的最深刻的道德信念隐藏得怎样深,而只要这些信念在他内心存在着,那么,这些信念也很可能加在儿童身上,„„并且这些信念越是隐蔽,则他们的影响作用愈是有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影响之深。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美的人格为学生作表率。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力求做到言行一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其次,教师的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排斥,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着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此外,教师的外在美也影响着学生,端庄大方的仪表、亲切自然的语言、恬淡悠然的性格„„也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㈢ 倡导隐形美育

在以美育德中,我们也提倡一种隐形美育。隐形美育和显性美育有所区别,它不是施教者明显的组织行为,而是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在小学校园中,隐形美育的最好实施方式就是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比如,校园的建筑布局合理规划,恰当点缀,如苏州园林一般“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校园的绿化,春有繁花、夏有绿荫、秋有落叶、冬有常青,花时不同的树交错,落叶树常青树交织,鸟语花香,四季皆宜。久而久之,学生的身心变得愉悦,心灵也得到净化,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逐渐形成。另外,学校的人文关怀也是一种隐形美育,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同窗之间的文明礼让,更能传达出一种美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获得品质的提升。隐形美育有着“春风化雨润无声”之功,让平凡中孕育着美的风采、道德的光辉。

结 语

美是一种永恒,它从远古走来,又穿越无限的时空,飞向未知的将来。德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承载着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美好愿望。在小学学校园里以美育德,让不断被物质异化的时代里保留一份宁静,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向善向美。

参 考 文 献

[1]百度词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3]百度词条

[4]李丽兰,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美育[M].北京: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社,1990.33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集宁师范学院已经度过了三个月的培训时光。回首往昔,有太多的感慨想要倾诉。在此,谨向我的老师、学友表示我诚挚的谢意,你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伴随我走过了这段培训的旅程。

《试谈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这篇论文是在何学慧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何老师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批改审阅。在论文选题和修改上,多次得到老师的启发、督促、鼓励和支持,使我开拓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同时也对论文写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此衷心地感谢何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第五篇:小学思品工作计划

育新小学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坚持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去实施“新课改”,坚持用“创新教育”思想去探索教育创新之路。

二、工作目标:

1、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社会生活,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开展“学大纲、研教材、听讲座、优质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认识,提高思品业务水平。

3,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参加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是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5、开展活动性思品课研究,改革探索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他们受到教育。

三、各月工作安排“

2月份:

1、学大纲、定计划。

2、组织教师集体课。

3月份: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深化课程改革。

4月份:

1、组织教师撰写《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论文、案例。

2、各年级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5月份:

1、各年级段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研活动。

3、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听课活动。

6月份: 整理一学期工作,写好总结。

下载小学思品中的童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思品中的童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思品工作计划

    坞坵小学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坚持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去实施......

    小学思品专心致志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学习时精神集中,专心致志,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取得好成绩。2、知道学习时精神不集中,一心儿用,就学不好知识和本领。3、知道一些学习时专心致志的故事......

    小学思品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教师工作总结 新华小学 陈娟 一年来,我把爱岗敬业,认真研修《课程标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服从领导的安排,以培养......

    小学思品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然而从以往的思品课教学情况看,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学生亦未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坐而学道”......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小学思品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

    小学思品心得体会

    小学思品心得体会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然而从以往的思品课教学情况看,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学生亦未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思品教案模版[定稿]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我懂事了 【学习目标】 1.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2. 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 尊重父母的劳......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点整理提纲 编者注:湄江四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大教师认真实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