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九台市军民小学 副校长 高健 2012.10.25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九台市军民小学 副校长 高健
九台市军民小学是九台市教育局镇内直属小学。多年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教学成绩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总结其原因无外乎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校风引领下的好的教学氛围和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谈到教学手段不能不想到我校取得较成功的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一.我校现有教学班6个,微机室一个,有计算机30台;多功能教室一个,设备齐全;电子备课室计算机5台;各班实物投影仪各一台,计算机各一台,基本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本年度我校根据进修学校电教部的要求,我校共搞了与信息化相关的活动五个。
1.信息化校本教研课
通过活动可以看出教研员都能以规范化的标准为目标,以高效课堂为基准,重视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究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四基”的落实。最为突出的是:张玲、许荣梅的校本剪纸教研课,课件演示效果好。体现了校本教学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毕金良老师的英语课以兴趣教学为主导,便于学生对单词、词组的记忆。课件制作效果好,利于情境教学的氛围体现。课后,老师们评价好,评课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收效。
2.信息化教学开放活动
本次活动讲课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用心备课和讲课。五年级两节课都使用了课件演示,从家长的听课记录的意见反馈中看到了家长们满意的留言和新的期望。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学校多有几个信息化教学的开放日活动,对各位老师的讲课非常满意。可以说此次活动很有实效性,在场的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难看出对我们的信息化教学的认可度。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搞类似的活动。以促进我们学校教学氛围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环境的优化。
3.信息化高效课堂评优课教学活动
评优课活动是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上学期的这项活动不同以往,根据教育局的年初计划要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即“高效率、高标准的课堂”必须要在40分钟内得以呈现。标准提高了,老师们的观念也都有了改观。根据活动的实际效果不难看出,讲课的老师无一不用心备课,专心研究教材,研究方法,研究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思路。活动中表现出色的老师有:侯凤英老师的《买文具》一课实践性强,实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王正峰老师的《日食和月食》课件制作逼真,极具说服力,直观性强;常颖老师的《字母表示数》、高秀梅老师的《步行十八里》、张玲老师的《晏子使楚》课件制作出色,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教育意义。
4.信息化教学课件制作大赛
根据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的安排部署,我校在上半年举办了 信息化教学课件制作大赛活动。活动有计划、有准备、有评选小组、有评选过程。根据我校实际,17个任课教师每人上交一份自制的与所教学科相配套的课件,因为我们懂得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通过传统媒体和其它教育媒体也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必要费时、费力地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件教学的实际需要,选题必须精心、准确、体现实用性。选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特别注意选题的“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
(2)选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而设计的,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本拷贝”,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设计应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扩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3)选择传统教学难以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它们有的是真实实验中有危险的现象,有的是要很长或极短时间才能看到的现象,有的是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有的是其它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4)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调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要想使教学内容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富有吸引力,设计时就要讲究艺术性和审美性。因此,媒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形、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远远超过文字,是课件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感知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臵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动画都要有目的性,不能单纯为装饰画面而动;声响设计包括背景音乐、场景切换声响、演示录音、插入的影音文件等。
根据大赛要求,老师们都能用心设计好自己制作的课件。表现出色的老师有:张玲老师的《中国龙》,许荣梅老师的《海底世界》,王正峰老师的《日食和月食》,毕金良老师的《快乐的星期天》。这些课件制作效果良好:既创设了情境又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变抽象为简单,从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多种媒体信息来看,制作效果很好,演示效果具有辅助教学,更好的消化理解重难点知识起到了不可替代助推作用。
我想,随着课件在教学中的大量开发和应用,新的问题会不断产生。解决新问题要从设计和应用着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设计出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以及演练的机会的优秀课件,是我们教师重要的责任。
5.军民小学网校建设是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版 网校建设意义重大。它是一个平台,因为它涵盖了学校信息发布、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办公、远程即时答疑、师生互动、党工团队管理、教学支持和管理、个人网络空间、博客论坛、校际合作交流、家校联络等等。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等提供实时便捷的交流互动,增进交流,促进合作。他还是教师授课用的教学资源、学生用的学习资源、课外拓展资料、教育资讯、政策法规掌握的数据库。
几年来,我校很重视网校平台建设,我们定期检查老师的登陆情况,上传信息的情况,个人博客内容充实的情况。学校责成信息员刘广庆老师定期检查并打印老师登陆及上传信息情况一览表。也要求刘广庆老师及时更新网校的页面内容,及时上传学校发展的动态信息。现在我校网校访问量及积分名列全市小学第三名。我们会不断地努力,丰富军民小学网校的内容,加大管理力度,积分争取在年内夺回连续几年全市小学第一名的好成绩。三.展望未来,多媒体网络教学必须走进课堂,课堂才能高效。未来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网络教学走进课堂仅仅十几年,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使我们不敢想象的,信息时代的列车已经步入了高速时代,多媒体网络教学会很快遍及城乡中小学,相信这种迅猛发展的趋势将一发不可收拾,也相信未来的课堂教学会在信息化教学的引领下真正走进“高效”的领域。培养出更具国际水准的一代又一代有用的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 1.设备陈旧,跟不上网络世界发展的步伐,更滞后于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2.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绿色网吧难以推广;
3.学以致用的现代技术手段难以在老师与学生的教学或者学习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1.建议电教部多搞一些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观摩课及网络技术的指导与培训。几年前培训的内容(初级、中级)远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需求了。
2.可以与相关的部门(继教部、中、小学教研部)联合起来部署要求,让老师制作电子教案设计,让多媒体教学真正走进课堂。不能因为学校搞活动或者上级相关部门来验收就制作一节、两节的课件,不可取也缺少发展的思想、理念与之相配套的具体行动。
3.协同相关部门多给教学一线的老师配备必要的多媒体器材,便于我市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是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多媒体教学是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新沂市窑湾中学
张维坤
多媒体教学是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摘要:
多媒体教学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也代表着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但在我市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学还处在少数人的探索阶段,起步低,发展慢,影响了课改的深入发展。该文分析了我市农村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即应为多媒体教学提供行政和制度、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保证,使其成为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强力助推器。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是当前课改的一个热点。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需要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在农村现有条件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强力助推器。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及我市农村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的 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尤其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喜人,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叶小兵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包含了三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类型,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超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设备呈现教材内容,以及进行展示资料、模拟情境、提出问题、评定答案等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多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超媒体教学则不仅包括多种形式的信息,而且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提供浏览检索工具,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可以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以及进行互相交流。这三种类型实际上是反映出计算机等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即由单机操作到多种设备的联机操作,进而发展到运用电子技术创建编辑环境,形成所谓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习者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多媒体教学又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其基础设备是计算机,其关键是计算机课件的编制。历史多媒体课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史料提供、图片展示、图示说明、影象传播、情景模式、动画展示、练习巩固等。这些类型往往是经过有机的整合,形成教学的实用材料,在课堂上即时使用,或把教学课件改编成学习课件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下自学。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 教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必然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历史文物、影视资料、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整合、演示出来,为学生提供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有关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也代表着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那么,我市农村初中历史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近年来多次参加全市历史教研活动,通过听课、座谈及实地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县城中学相比,目前我市农村初中历
史多媒体教学还处在少数人的探索阶段,且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并不被大多数历史教师所接受。
可见,我市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起点低、发展慢,不符合新标准的要求,跟不上历史课程改革的大潮。而改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浪淘沙,如果 我们没有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就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伍者。
二、我市农村初中历史多媒体 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重视。比如在英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就专门提到信息传播技术的运用,要求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之发展运用信息传播技术的能力,在教学中组织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和完成作业,如对资源进行选择、综合和判断,提高作业的质量,通过电子媒体交换和共享资料,查找、修改和评价作业等。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重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就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注重 的问题,也应成为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我市初中课程改革已于去年秋季全面实施。教师和学生面临着全新的教材,学习观念和方法也与过去不同。教师要自觉接受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全面掌握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那么,在教学理念和手段上,历史 教师要摒弃“一张嘴、一块黑板、两只粉笔”的陈旧教学模式,吸收当代文明的精华,尝试并发展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几幅挂图就是“最好”的教具,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没有激情,学生缺乏兴趣。一个历
史教师的 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的效果好。音频、动画、录象和音乐等丰富多采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的屏幕上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 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2005年江苏省对苏北地区学校全面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徐州市提出“合理规划、由点到面、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重点加强农村中学教育装备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无差别教育。我市在8月底前完成学校基础建设工作,并按要求对全市“校校通”工程建设学校进行检查,迎接省市二级验收。并要求在信息化工作方面,各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效益,摒弃重建轻用做法;在图书馆建设方面,各校要做到藏书多,范围宽广、知识新颖,积极进行多媒体数字图书馆建设,发挥为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作用,等。这就为农村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历史教师应抓住机遇知难而进,使我市农村历史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三、我市农村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为历史多媒体教学提供行政和制度保证。
目前,我市农村初中多数学校并没有进行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象历史这种不被学校、师生、家长重视的小学科,仍主要依靠传统的教学媒体,为了公开课的需要才使用投影仪等简单的电教手段。某些学校为了通过上级检查验收,在每口教室配备了电视机,但其作用不过是看看新闻,偶尔放一些教学片而已。
可见,农村课改亟需观念更新,而观念更新不是一朝一夕或靠几次动员会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外力的推动。通过行政手段和制度建设,能促使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更新观念,我们不能等到观念更新后再去 进行多媒体教学。窑湾中学在这方面
进行了大胆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举办课件制作比赛,用竞赛激励教师的激情。该校制定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案》“课堂教学”一栏中要求上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广泛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把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 指标。此举迫使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尝试。
其次,多媒体教学需要技术和资金保证。
尽管多媒体教学已排上了课程改革的日程表,成为历史课程标准盛宴上的一道大菜,但是这道菜不易消化。原因很简单,既有知识经验层面上的匮乏,又有资金支持方面的无奈。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教学设备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最关键的。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历史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相差很大。经调查,目前部分教师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进行文字处理。但是能够 进行数据、图形处理,利用和编辑网络教学资源的还只是极少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操作设备和演示课件时手忙脚乱,遇到技术障碍时束手无策,讲述与演示不协调甚至脱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历史教师都集中起来先学会多媒体操作再运用到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或在网上向名师学习,和同行交流;尤其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失误中成长,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升华。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需要有硬件支持,诸如计算机网络、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象机、电影放映机等,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呈现教材内容,把声、形、色与文字材料结合起来,形成所谓电化教学。又如在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深入乡村、社区、家庭,自己动手拍照,录象,还可以制成VCD光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享学习和劳动的快乐。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如果仅靠教师自掏腰包,显然是不现实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为此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各科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否则,多媒体教学将变
成一句空话。
多媒体教学代表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但在我市农村初中还只是一棵刚刚破土的嫩芽。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给予它足够的阳光、土壤和雨露,我们相信,这棵嫩芽就一定会成长为硕果满枝的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百度网。
3、《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百度网。
第三篇: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高效课堂
杨理周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画蛇添足。我们平时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既要注重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太过平面、直观,会让学生失去深刻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视觉心理感受,文字大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要科学合理有美感。太亮的背景、太小的字体、过多的感官刺激,只会让学生劳心费神,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集体的智慧结晶,设计过程凝聚了教师的心血。而不是随手从网下载就用,为了省心、省事的直观的板书。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是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
第四篇:高效课堂下的多媒体教学总结123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逐渐完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图文并茂、声画并举,集文字材料、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感染力、渗透力极强,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这在三四年前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想都不愿想,当时我们有六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几乎为零,为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我们开设了课件制作培训班,每周两节课,从设备使用到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再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整合,通过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与培训班同时进行的是课件课的公开展示活动,要求每人上一节课件课,使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多媒体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三年来,我们已建立起自己的课件资源库,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科设一名课件管理员,收集整理优秀课件,不断充实完善课件资源库,实现校内资源共享。
结合我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我们老师在讲授《重力》一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艰难地行走等画面,设问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为什么那么难,引导他们对画面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英语老师通过设计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接受新知识,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特别是理科,体会最深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这样又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角的比较》《展开与折叠》《平行线的性质》等相关内容时常常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组合体形成过程,揭示其变化规律,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把握数学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乐于接受数学信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多媒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求异创新的精神,创建美术教学新模式。《文化衫设计》一课中老师收集了大量的作品,并且穿插文字和解说。在老师示范下,学生很快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设计出许多好的作品。课中,老师没有滔滔不决的解说,这些知识点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们在网络的帮助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是信息资源建构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大量的板书、示范过程中的一些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东西都交给了多媒体,这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综合课上,探索《汽车与人类生活》让学生耳目一新,改变传统授课内容,通过多媒体拉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历史课堂上,课件已被广泛的使用,改变“历史”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一节课的传统,通过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能够“身历其境”、“亲闻其声”。
在实践中我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
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
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1、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为创造高
效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今后我们将通过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打造有效教学团队的目标。
2、多媒体功能的深开发,开展新一轮课件制作培训,重点在自
己动手创作多媒体课件,不断地提高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的水平,选择优秀作品上传,与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
3、充分发挥白板的强大优势,更多开发利用白板功能,做为今
后多媒体教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易于主动探索的学习气氛中。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主才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顺畅表达。学生的学习收获才会更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实拓展教学内容,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拨动学生的心弦
现代语文课堂是对话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面对文本进行共同探究、交流碰撞思想,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是自己的责任。形象、直观、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促进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琦君的散文《春酒》时,我用多媒体播放着过年时的场景视频片段,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述说着:提到过年我们都会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想起那充满温馨的年夜饭,想起全家人在观看礼花飞舞中相处的快乐,无尽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去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春酒》。甜甜的一杯春酒,既是新年节日的珍品,又是母亲的引以为豪的骄傲,更是作者的甜蜜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课堂开始就定下了这样饱含深情的基调,唤起了学生深情的回忆,为阅读文本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感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播放反映罗布泊的一些图片,同时叙述说:“珍惜地球水资源,否则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这是热爱地球的人所发出的沉痛的呼唤。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均在罗布泊遇难,罗布泊,如今成为了死亡之地,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通过渲染这样的情景,学生知道了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探究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积极创设情景,领略体验的魅力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十分重要,因为一些情感体验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参与了才有切身体会。在平时教学中我就注意了这点。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活动策动点,吸引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但这篇文章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请选择立场展开辩论。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三个情境: ⑴、假如你是屈原,面对奸佞的诬陷迫害,在这雷电交加、狂风大作的午夜,将会怎样倾吐衷肠?
⑵、假如你是作者,当主人公吟诵这篇独白时,你会安插哪些舞台提示,来形象表现他的动作和表情?
⑶、假如郭沫若走进课堂,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本文,并释疑解难,你准备问他哪些问题?
课堂上就是这样,你多给学生支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既锻炼了能力,又增添了课堂趣味,何乐而不为?
三、精心充实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作为一种集声音、画面、信息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宠,许多老师纷纷把教学内容做成课件,不仅吸引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大大丰富了课堂信息内容。如在学习《雷电颂》一课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了《橘颂》的背景画面,学生感受到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在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我用课件在上课伊始展示了三组图片:
⑴、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优美的图画。如:姹紫嫣红的春天花园 枫叶如火的山头 夕阳西下的落晖等美丽的风光画卷。
⑵、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人成绩。如各种新型桥梁,人类登月,神州九号发射场景„„ ⑶、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攀援,大江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雨林消失„„学生看后就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越来越需要重视了。这样就把学生引导进入了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
四、精心构建对话,拓展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完成。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完整的阅读过程一般包括:首先是教师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积极构想文本与教学知识点契合的地方,以及用什么教学方法把文本与学生联系起来。其次是学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层次理解文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再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同一文本进行交流、精心质疑,纠错纠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上把文本的理解向更深层次推进,学生此时就开始与自我对话,认识到自己思考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现自我超越。
在课堂上,当学生把自己的见解给别人交流时,不仅可以加深认识理解,还可以纠正自己的思考偏差,拓展思维的广度。例如,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同学们对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接着我又问了一句,造成这种亲人之间不相认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吗?学生们又继续思考起来,3 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时,教师针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设计了一个搜集有关“愁”的诗句的拓展训练。在学生们一起搜集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同学会局限于课本,只想着寻找运用比喻修辞写愁的诗句,这样很多诗句就被排斥在外了。这时,或许个别学生的灵光一现的小想法就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大家的思维的闸门便自然被打开了,也增长了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特点,挖掘能够引爆学生情感共鸣的着火点,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