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小编推荐)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轮
C, 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5.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
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
6.随着我国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质发生改变,在教育任务上兼顾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B.普通教育与基础教育
C.升学预备教育与就业预备教育 D.基础教育与预备教育
7.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0”,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播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A.学科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活动中心课程
8.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初始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10.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1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12.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 C.“培养国际理解” 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14.两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15.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16.“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17.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A.新民德 B.移民风 C.增民财 D.强民体
18.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9.最早输入中国的西方近代教学法是
A.德克乐利教学法 B.蒙台梭利教学法
C.设计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2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21.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A.“博爱互助” B.“谋生济人”
C.“敬业乐群” D.“爱国崇实”
22.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2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发展群众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办学政策是
.A.公有民办 B.公有公办
C.公办民助 D.民办公助
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25.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 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
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 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
2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A.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一句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28.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29.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
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
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 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
30.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试验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31.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32.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A.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B.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3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或原理的学习D.解决问题的学习
35.在期末复习时,学生采用将课文内容以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36.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得寸进尺 C.入乡随俗 D.吃小亏得大便宜
37.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有意义学习
38.某学生因对“必须坚持每天一定量的运动达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实困难放弃了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这表明其对瘦身的
A.结果期望低 B.结果期望高 C.效能期望低 D.效能期望高
39.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A指导教育实践 B.规范教育行为 C.揭示教育规律 D.制定教育方针
40.某校有2500名学生,先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41.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42.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43.李老师将儿童阅读能力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测量调查,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44.凯米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A.全距 B.中数和平均数
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即集体主义的教育。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来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50.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51.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52.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
53.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54.下文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篇教育评论,请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此文的基本观点与主张
(2)试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指出“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哪些与“变相的语文教学”这种现象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变相的语文教学(有删改)
有人说现在中学课程太多,五花八门,使学生应接不暇。我说现在中学课程并不多,除了英文,只有一门,便是国文。从中学往下,小学的课程似乎也不少;然而也只有一门,便是国语。从中学往上,大学的课程真可谓五花八门了;然而除了英文以及第二外国语,也只有一门,便是国文。
一个小学上自然课,课本摊在书桌上,学生看到“常绿树是四季常绿的,落叶树是秋冬落叶的”这样的文句,教师讲解了,“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落”是什么意思,“四季”是什么意思,“秋冬”是什么意思,一一说明,不厌其详;然而贯穿起来说:“一年四季总是生着绿叶子的那种树,叫作常绿树;到了秋天或冬天落掉叶子的那种树,叫作落叶树。”的铃„„的铃„„下课了。
一个中学上劳作课,教师受了学生的敬礼,回转身去就写黑板,一面写,一面看手里的“脚本”,最先写上六个大字:“书架子的制造”。接着是个小标题:“书架子的材料”,随后便是木与竹都可以做书架子,从价值方面说,竹比木便宜,从效用方面说,木比竹坚实;以及什么木什么木都可以做书架子,哪一种木最好,可是价贵,哪一种木最差,可是便宜,诸如此类。写完了一段,再来个小标题:“书架子的制法”。随后便是书架子的大小,视需要而定;假定它五尺高,分作六层,每层该多少高,横里该多少宽,诸如此类。第二段没有写完,下课铃响了,教师这才面对学生开口道:“今天来不及讲了,下一回再给你们讲吧。”
但是,假如有一个人,绝对不熟悉现在的教育的实况,他跑进无论哪一级的学校参观一天两天,必将惊讶地想到:“平常人听了两个钟头的平铺直叙的演说,就会打呵欠,伸懒腰,用鞋底擦地板,给演讲者暗示,让他赶快把演讲结束;这班学生天天听讲,年年听讲,某字什么意义,某句怎么讲法,无非那一套,他们怎么忍受得住呢?”他或许还有奇怪的想头:“看他们一声不响,谁知道他们的心思在哪儿?说不定会如《孟子》上说的‘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吧?或者无思无虑,空空洞洞,像禅家的入定吧?”他如果是一个慈悲的人,更将往深处去想:“‘游心外鹜’是训练清楚头脑的障碍,‘心无着处’是趋向槁木死灰的途径,而他们的情形恰正如此,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让他们多做一点儿事吧,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手,用他们的口,无论怎样都是好的,退一步说,让他们跑出教室来种一方地,锯一根木头,甚至跑跳一阵,争论一阵,也是好的。只要不再教他们听讲那变相的语文功课,以至陷入‘游心外鹜’或‘心无着处’的魔境,他们就有福了。”
55.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请依据实例,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56.I.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试回答:
(1)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2)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
(3)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哪些强化?
Ⅱ.某校进行了一项通过反思活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者将高中一年级的5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是对照班(控制班)。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实验开始后,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保持同样的进度。对照班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实验班每节课提供5分钟的反思练习,并布置一定量的课外反思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持续一个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测出实验班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
1.该实验研究采用了何种设计类型?
2.该实验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3.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有哪些?
4.该试验设计存在哪些优缺点?
5.该类型实验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C
6.C
7.C
8.D
9.A
10.C
11.D
12.C
13.A
14.B
15.C
16.C
17.A
18.A
19.C
20.A
21.C
22.A
23.D
24.B
25.A
26.B
27.D
28.D
29.A
30.B
31.A
32.B
33.C
34.D
35.C
36.B
37.B
38.C
39.C
40.B
41.C
42.A
43.B
44.C
45.二、辨析题
46.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要点:
正确。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教师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其途径和方法是: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7.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答案要点: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集体教育,因此,集体教育的核心即“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原则也被称为“平行教育原则”,即:教师对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影响是同时的;教师和整个班级对每个成员的影响是平行的。教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把整个集体教育好,同时把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教育好。因此,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不同于通常我们所说的“集体主义教育”,更多地是指一种教育工作的方式、对象和目的。
48.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答案要点:错误。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体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减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语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
心智技能的获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该阶段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原型操作阶段--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原型内化阶段--该阶段已经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成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三阶段表明,当最初面临一个新任务时,先是复述任务规则,也就是练习,但是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失,也就是内化了。
该题目认为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内化阶段,机械的认为只要通过外部练习就可以获得的观点是不对的。
答案要点:
三、简答题
49.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环境)时,在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功能时,它对社会和人(环境)产生的消极作阿用。所谓消极作用是指,教育在作用于社会和人时,所产生的与主观期望结果不一致,非参与者所明确知晓的后果。
比如欧洲中世纪的教育,一切思想文化活动都围绕着上帝进行,教育以进行宗教观念灌输为主旨,结果使教育沦为宗教的附属品,教育变为极大地束缚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工具。比如: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普及教育,其本意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而结果却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使落后地区经济更趋落后,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还在有限的财力状况下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高等教育,结果在落后国家出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极需人才,一方面又出现了教育过度和大量的教育浪费,这一由教育引起的负向效应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如高等教育的扩招,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和足够多的岗位,致使很多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是无相应的岗位就业,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造成了社会压力,同时也有可能部分人就流向了国外,这时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50.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要点:
(1)杜威提出了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重视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的联系,强调教育以内在目的为主。
(2)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2)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说之主旨。
(3)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教育过程内在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虽然如此,杜威从不讳言教育与生长的社会性目的,因为社会性的要求与儿童的需要并不总是相对抗的。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主义,杜威要求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51.简述17-18世纪的德国新大学运动
答案要点:
17到18纪的德国,国家影响加强,实科教育风气增长,在这些背景下,开展的革新旧大学,发展新大学的运动,该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征:
(1)引入现代科学和哲学成果,排除宗教教条。
(2)大胆选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
(3)尊重自由的学术风气,(4)首开民族语(德语)讲课的风气,重视现代外国语。
(5)设立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
(6)上课采用讨论观察实验等新的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科学和哲学,注重研究和教授的价值,形成了诸多现代大学的特征。
18世纪后半期,在启蒙运动及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德国天主教各邦普遍实施了大学改革运动,为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52.答案要点: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其中学习环境策略主要是善于选择安静、干扰小的地点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1.时间管理策略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1)时间排序,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有效时间管理的使用,高效利用最佳时间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在不同质的时间里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2.努力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是指掌握一些方法来排除学习干扰,使自己的精力有效地集中在学习任务上。(1)激发内在动机(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4)调节成败的标准(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6)自我奖励
3.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求助的行为。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对工具的求助,一个是对人的求助:(1)工具利用策略学习工具是学习中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学会有效利用学习工具对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2)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学习总是需要与人交流,老师和同学是学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性人力资源,必须善于利用。
53.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答案要点:
教育观察研究是采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其实施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明确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
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有观点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平等精神。这种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
合理性:
1)私学的兴起:随着春秋时期“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权衰落,礼乐破坏,官学失去政权依托,是垄断的文化学术向下层扩散,出现“学术下移”现象。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自由传授也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序幕。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在一定成度上体现了平等精神。孔子也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私学大师。
2)各派思想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孔子教育平等思想的体现 a)“有教无类”: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有教无类”的涵义,不同的人在注解的时候存在一些分歧,但是有一点人们是公
认的:“有教无类”,同时,孔子兴办私学,招收学生的时候打破族类?国别?贵贱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在入学权利上也力图实现平等的目标? b)“教学相长”: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c)“因材施教”: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孟子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
人的道德境界、智能程度的差别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主观努力程度不同。个人发展潜力是相同的,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体现思想与学术的平等。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根据个人不同特点平等对待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
墨子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a)“素丝说”:人性如素丝,人人都是可教的。
b)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有民主精神。
c)”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学术自由与平等
道家的教育平等思想体现:
道家“法自然”的思想、“逍遥”的人格理想、怀疑的学习方法,都体现了学术自由与平等的思想。
(2)不足:韩非继承商鞅的思想,在跟随荀子的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儒墨道等一些主张,发展完善了法家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学术与思想,体现了一种学术垄断的思想。作为平等思想的反面存在。
55.答案要点:
本文的观点和主张:
第一,作者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劳作课,自然课等其他课程的教学过于强调单一的“文字讲解”,很多课程都被上成了“语文课”,即“变相的语文教学”,不少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等的讲解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语句理解”
第二,语文课单单只是识字和单词的讲解,停留在基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如情感教育,学习策略方法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渗透等。
(2)变相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从教育目的方面来看,教育目的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观。而变相的语文教学局限性:过于强调单纯的基本知识、甚至是“语句理解”的讲解,忽略了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从课程目标来看,“变相的语文教学”容易混淆学科之间差异,造成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实施课程中各门课的特点不明确、混淆了学科的界限。“变相的语文教学”体现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忽略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缺乏创造性教学的意识。(3)相关联的课程改革:
1)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2)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突出各门课的特点、突出各学科的特征,强调课程要有灵活性,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之外,更强调个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3)在教学目标上,从强调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在课程编制上,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6)在知识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56.本题为选做题,如果考生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答案要点:
(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类型为: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2)该实验研究的假设是:反思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自变量:对学生进行的反思教学活动(包括每节课5分钟的课堂反思练习及课外反思练习)。因变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无关变量:实验班教师与对照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由于非随机分派造成的两个班学生本身的特征差异(包括学习成绩高低、学习风气、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被试的缺失;学生成熟的影响;历史的影响等。(4)优点: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选择的偏差,从而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缺点:没有完全采用随机方式分派被试,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可能降低实验内在效度;如果两组被试选择不当,可能造成统计上得误差。在外部效度方面,不能控制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也不易控制选择偏差、实验安排造成的反作用效果。(5)该类型实验报告应主要包括:题目: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前言: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目的;对已有研究的综述以及对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的描述;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的理论框架等。研究方法,包括:核心概念界定;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法;实验设计,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情况,研究的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等的控制等;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时间选择等;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实验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简要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客观呈现研究结果。具体包括:1)对研究中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典型案例、观察资料等用统计表、曲线图及文字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2)在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础上采用逻辑的、统计的手段得出研究结论。讨论: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所研究的主题提出建议等。参考文献和附录。
Ⅱ.答案要点:
(1)这种做法最初易引起学生习得何种行为?
容易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去模仿榜样的行为,以榜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向榜样看齐,争做好人好事,出现更多的利他行为。
(2)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及理由是什么?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他需要经历长期的强化,从社会规范的遵从到社会规范的认同,最终习得行为习惯(3)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到那些强化?
需要使用到的强化有: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外部强化:指人的行为后果(如赞赏或惩罚)对人产生的加强效应。
替代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这种代理强化和由此产生的动机作用,可以说是班杜拉拢“模仿”的机理。
第二篇: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 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
A.传递B.选择C.创造D.传播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
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学区教育制度B.成人教育制度C.教师教育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
7.某类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右图所示:这类课程是()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
8.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曼海姆制
9.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
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第1页(共5页)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13.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挪威各地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将义务教育的结束年龄从14岁延长到16岁。有研究者根据50年代末—60年代初挪威征兵时的智力测验数据,对那段时期10.7万人应征入伍的19岁青年男子的智商得分进行研究。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学9年者的智商平均得分比上学7年者高出7分,比上学8年者高出4分,经检验差异显著。这项研究成果表明()
A.学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智商B.当时测定智商的工具和方法相当完善
C.学校教育并不能显著提高人的智商D.智商的高低影响受教育年限长短
14.《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A.博士B.大成C.翰林D.大儒
15.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A.重视学习通用语言B.重视学习本地方言
C.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D.尽可能掌握不同阶段的语言
16.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
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
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
17.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
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
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
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18.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9.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
A.改革科举B.发行报刊C.兴办学堂D.译介西书
20.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21.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A.教育立法独立B.教育教学权独立C.教育内容独立D.教育督导独立 22.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
A.乡村教育B.普通教育C.师范教育D.职业教育
23.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学友制B.小先生制C.学徒制D.实习制
24.日本大化革新时期所建立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仿照于中国的()
A.汉代教育制度B.唐代教育制度C.宋代教育制度D.元代教育制度
25.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军事教育B.重视女子教育
C.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D.加强国家对教育
26.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A.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B.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D.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
27.赫尔巴特教育过程分别为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即()
A.统觉,教学和训育B.兴趣,教学和训育
C.联想,教学和训育D.管理,教学和训育
28.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推动新大学运动,制造了柏林大学办学模式,为大学增添了
()
A.人才培养功能B.科学研究功能
C.社会服务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
29.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0.“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
A.马卡连柯B.赞科夫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 32.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
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
33.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改进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会议,从而掀起60年代以加强基础学科教学、编写新教材、注重学科概念与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A.改造主义教育B.要素主义教育C.结构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
3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 35.学习单词basket(筐子)有助于学习basketball(篮球)。这里所产生的迁移是()
A.顺应性迁移B.低路迁移C.水平迁移D.特殊迁移
36.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是()
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老马识途
37.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38.某学生很怕猫,老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与他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帮助他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行为塑造法B.系统脱敏法C.松弛训练法D.认知疗法
39.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
43.“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
44.在教育测量统计中,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等级相关系统统计的测量类型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
45.归纳分析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X)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Y)也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前一现象X就可能是另一现象Y 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在阐明理由。
46.杜威实用主义教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48.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5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51.简述梁启超关于教育作用和宗旨的观点。
52.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53.简述教育研究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下列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
(2)根据相关理论分析下述材料中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3)联系学校德育实际,阐述下列材料中观点的现实意义。
夫教育目的不能仅在个人。当日多在造成个人为圣为贤,而今教育之最重要目的,在谋全社会的进度。-------若不骂人,不偷,不怒,不慌,不得罪于人等事,先时多为此道德高,然而此为消极的,于今不能谓此为道德。盖彼者,不过无疵而已,与社会虽有若无。今因于社会进步上着想,吾等当另定道德标准,谓“凡人能于社会公共事业,尽力愈大者,其道德愈高。否则,无道德可言。易言之,即凡于社会上有效劳之能力者-------,则有道德,否则无道德。”若斯数语,包含无限道理。愿诸生愿诸生用为量人量已之尺,相染成风,使社会上渐渐均用此尺,度己亦用此尺,量入则去,所谓社会自觉心,社会进步者不远矣。(节选自张伯苓:《以社会进步为教育目的》,1919年)。
55.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56.请在I、II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一道题的成绩计分。
I.信息加工模型是以心理结构以及对这些结构执行的运作同所谓的认知过程,来描述人的学习与记忆的。阅读下图,并按要求答题:
(1)在答题卡上写出名字母所代表的术语。
(2)按照图中的字母次序,分别对所写出的术语作出解释。
(3)阐述这一信息加工模型对知识学习的重要启示。
II.某中学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者在本校初中二年级800名学生中选择数学考试成绩排名前80名的学生参与实验,并用配对法将学生分为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持续一学年,实验前后分别用数学血液水平测试试卷A和B,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哦实验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请按要求答题。
(1)为该实验设计一个课题名称和研究假设
(2)之处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3)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及其格式
(4)该实验在抽样方法上存在什么问题?它会对实验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篇: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 B.性善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C.教育超越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6.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外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 B.掌握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0.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模式 C.教学目标 D.教学设计
11.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教 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丁和戊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A.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1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Ⅰ.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Ⅱ.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Ⅲ.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Ⅳ.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Ⅰ、Ⅳ
14.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A.重视道德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15.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 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 D.茂材 16.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17.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礼乐 B.礼法 C.仁义 D.天理
18.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B.下帷讲学 C.讲论讲会 D.转相授受
19.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 B.《论语》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 D.《孟子》和《大学》
20.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D.人性具有稳定性 21.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A.涵养道德 B.开发“民智” C.发展人的个性 D.造就“完全人格”
22.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23.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 B.阿拉伯教育 C.基督教教育 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奥古斯丁
26.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A.西塞罗主义 B.昆体良主义 C.新托马斯主义 D.新柏拉图主义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7.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8.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A.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和劳动的教育 B.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 C.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个人的教育
29.20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A.自然后果 B.作业的作用 C.感官教育 D.游戏的作用
30.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A.自由与合作 B.活动与主动
C.注重学生个性差异 D.儿童中心主义与“从做中学”
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A.完全中学 B.统一中学 C.综合中学 D.文实中学
32.“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 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C.凯洛夫 D.赞科夫
33.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着作是
A.《经验与教育》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我的教育信条》 D.《教育与社会》 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35.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6.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联结理论 B.认知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37.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 B.语义网络 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39.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A.经验-分析范式 B.社会批判范式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C.诠释-理解范式 D.复杂思想范式
40.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专着
41.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日记描述记录法 C.时问取样记录法 D.行为检核记录法 42.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43.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率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公共性原则 D.伦理原则
44.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A.标准差 B.方差 C.标准分数 D.相关系数
45.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A.前言部分 B.正文部分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C.结论和建议部分 D.附录部分
二、辨析题:第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4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47.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48.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三、简答题:第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49.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50.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5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5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53.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四、分析论述题:第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美国经济学家桑德伯格(L.G.sandberg)曾经对经济增长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跨国的动态比较。他以欧洲各国1850年的成人识字率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动态比较1913年和1970年人均国民 收入的变化。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1)根据表中数据说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特点。(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产生这种教育影响及其特点的原因。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55.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Ⅱ.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2010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B 6.C 7.B 8.B 9.C 10.D 11.D 12.D 13.A 14.C 15.A 16.A 17.C 18.C 19.D 20.C 21.D 22.A 23.D 24.A 25.B 26.A 27.B 28.B 29.C 30.A 31.C 32.A 33.B 34.B 35.D 36.C 37.A 38.D 39.D 40.B 41.B 42.C 43.A 44.C 45.D
二、辨析题 46.【答案要点】 错误。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47.【答案要点】 错误。
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48.【答案要点】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创造力可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力可高可低。
智力是创造力的一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49.【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50.【答案要点】
(1)目标:“全人生的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思想,是指对青年给予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内容:①人生观指导:以对人类作出贡献为幸福;②政治观指导:投身革命,改造社会,欲做专家,先做战士;③健康生活的指导:具备常识,注重锻炼有强健的体魄与精神;④劳动生活指导:以劳动为荣,有工作的知识技能;⑤公民生活指导: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⑥文化生活指导:参加科学、文艺、游历等多方面文化活动,富有人生情趣。51.【答案要点】
(1)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
(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52.【答案要点】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③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53.【答案要点】
(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表中数据所显示的教育影响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可见,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1850年,有些成人识字率超过70%的国家(如瑞典、芬兰)收入位次很低,有些识字率约50%的国家(如英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收入位次颇高,甚至有些识字率低于50%的国家(如西班牙)的收入位次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识字率高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超过识字率偏低的国家。这表明,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其经济功能具有滞后性。
(2)教育之所以具有上述经济发展功能,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具体表现为: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缩短掌握新技术和转换工种的必要时间,形成解决复杂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发明、参与生产管理、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具有上述滞后性特点,是因为:第一,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影响下一代人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二,教育水平起点高的国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时间越久远这种由教育带来的经济优势就越明显;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水平起点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55.【答案要点】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开办西式近代学校。
不同点: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56.
Ⅰ.【答案要点】
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考试指南、在线试题、经验交流、成绩查询
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Ⅱ.【答案要点】(1)观察法和访谈法。(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 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而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资料来源:早起鸟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早起鸟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四篇: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
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 实验心理学
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III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各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1.嗅觉 2.味觉 3.触觉 4.动觉 5.内脏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选择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种类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4.表象理论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2.言语的功能 3.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 2.言语听觉中枢 3.言语视觉中枢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种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动机的理论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意志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动过程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2.能力的结构
(三)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说 2.智力结构理论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人格大五理论 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气质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四)性格 1.性格的含义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认知风格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 2.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社会化的理论(二)社会认识 1.自我 2.归因
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4.社会态度 5.内隐社会认知(三)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亲密关系 3.偏见与歧视 4.利他行为 5.侵犯行为(四)社会影响 1.说服
2.从众与服从 3.去个体化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6.合作、竞争与冲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 2.纵向研究 3.聚合交叉研究 4.双生子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生态系统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染色体、DNA和基因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4.显性和隐性基因 5.遗传疾病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胎儿的发育过程 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四、婴儿心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规律 2.动作发展的阶段 3.动作发展的训练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的发展 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2.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
(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2.婴儿的依恋 3.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1.游戏理论
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句子的发展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1.记忆的发展 2.思维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心理理论
2.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3.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4.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5.同伴关系
六、童年期心理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1.书面言语的发展 2.内部言语的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元认知及其发展
(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
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 3.品德发展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生理发育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二)认知发展
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四)社会性发展
1.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
(五)情绪
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三)人格发展 1.自我发展理论 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临终心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作用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2.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3.奥苏伯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4.学习结果分类
(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四)学习风格与教育 1.学习风格的含义及其特点 2.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社会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类型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 1.知识的表征 2.知识的类型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2.错误概念的转变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心智技能的形成 2.认知策略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四)学习的迁移
实验心理学 [考查目标] 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 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 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 实验设计与实施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报告的撰写(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1.实验范式 2.实验逻辑
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四)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3.准实验设计 4.真实验设计
(五)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2.反应时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 1.减法反应时技术 2.加法反应时技术 3.开窗技术 4.内隐联想测验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 1.极限法 2.平均差误法
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听觉实验 1.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3.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
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2.颜色视觉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
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4.知觉与觉察实验
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 1.条件性学习实验 2.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记忆实验 1.感觉记忆的实验 2.短时记忆的实验 3.长时记忆的实验 4.工作记忆的实验 5.内隐记忆的实验 6.前瞻记忆的实验 7.错误记忆的实验 8.定向遗忘实验 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六)情绪实验
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2.面部表情的测量 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七)注意实验
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1.眼动技术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构进行解释。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 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 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3.肯德尔等级相关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Φ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2.正态分布 3.二项分布
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5.抽样分布
(二)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方差齐性的检验
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两因素方差分析 5.事后检验
(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六)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
(七)卡方检验 1.拟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八)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2.测量的效度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的误差 1.测量误差的定义
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 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 4.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1.题目的难度 2.题目的区分度
3.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五)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题目编制技术
(六)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七)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九)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 1.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2.项目反应理论 3.概化理论 4.测验等值
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成就测验 1.成就测验的定义 2.成就测验的编制 3.成就测验的标准化
(二)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定义 2.个体智力测验 3.团体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 1.能力倾向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 3.创造力测验
(四)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的定义 2.自陈测验 3.投射测验 4.情景测验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1.心理健康测验 2.态度测验 3.兴趣测验
(六)心理测验的应用
第五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参考教材
1、心理学导论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侯玉波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①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统计与测量
①心理统计学
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辅导书:高教出版社的2012(2013)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大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