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小结

时间:2019-05-13 00:3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中期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中期小结》。

第一篇:课题中期小结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中期研究小结

龙山一小微型课题研究小组 卢菊云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二、课题陈述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策略,通过不断的重复与练习,从而形成并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的倾向。

高效课堂: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以学校总课题为依托,着眼课堂,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展开在综合学科教育影响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拟解决下列问题:

1、主动参与课堂:通过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改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乐趣以达到积极参与课堂的目的。

2、善倾听: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倾听的质量,从会倾听向善倾听转变。

3、勤思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和体现最近发展区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用多种评价激励机制促使学生的思考习惯化常态化。

4、会记录:学生在亲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保存下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体现知识获得过程。

5、愿合作:增强学生合作的愿望、能力和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

四、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采取现状调查、发展调查等方式加以研究分析。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3)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四、本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3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历时一年,分以下三阶段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2011/03——2011/04)完成课题论证和方案设计。

2.实验研究阶段(2011/04——2012/10)按方案全面展开实验研究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2012/10——2012/11)对研究取得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一系列成果的整理、撰写、发表等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改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乐趣以达到积极参与课堂的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不仅获得新知识,而且学会如何学习。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要想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必须使参与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而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则必须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通常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这一环节,例如,识字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熟悉的实物入手,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利措施。

2.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从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的个性差异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困难学生被动、消极的旁听。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我是这样做的: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问题信息,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使全体学生都有动口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全体学生都能表达自己意见的情境,比较简单的问题,优先让学困生说,较复杂的问题让优等生说,再让差生说,再次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时,要尽量是最初的几个发言者是意见不一样的同学,以促使其他同学从中思考、辨析,防止一些模糊认识掩盖在一边倒的“同意”声中。使全体学生都有动脑的机会。教师提问题,要尽量提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思考余地的,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跳跃”能力,设置“跳一跳摘果子”的高度,使之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设计课堂练习内容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确定练习的层次,由易到难,以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设计练习还要考虑习题难易适度,要使中下生“吃得消”,优等生“吃得饱”,各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阅读教学。在已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短文,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激励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参加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新知识,能够充分体验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二)注重学生倾听、交流的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三)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课堂氛围,采用了小组积分制,为了公正合理,根据学生多次考试成绩总分排队后进行分组,每组四人,并按成绩排成1至4号。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展示内容的难易程度,随机抽出各组同号学生,进行口答或讲解,1号2号答对者记1分,3号4号则得2分。(由于1、2号学生基础较好,反应问题敏捷,答对的概率相对高一些;

3、4号学生绝大部分基础较差,后进生较多,答对的概率相对较低,分数就给的高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小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形成兵教兵的合作能力。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和考察学生快速反应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采用抢答形式,对前10名学生,答对者记2分。这样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的的热潮。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居高临下的问,学生规规矩矩的听,小心翼翼的学的局面。当学生平等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的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自主合作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特点,设计出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的问题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把探究中发现的成果和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提交给小组展示讨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验证和争论,然后把探究的成果让中等生或希望生在课堂上讲解答辩。对争辩不下的问题,教师向高才生“请教”或由愿做“导师”的学生上台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对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画龙点睛,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这样课堂就变成了生与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切磋学习的论坛。

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2012年10月

第二篇:课题中期小结

课题中期小结

一、课题简介

随着二期课改教材的全面铺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实施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应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在我校理化生教研组申报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我申请了子课题“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探究”。本课题试图使学生通过学案导学,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建议、学习活动(问题探索、质疑问难、知识梳理、学习能力检测)、推荐作业、学习体会和兴趣博览等栏目。从而自己构建过程,并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精神,在能力和精神的运用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让每个学生均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

二、课题进展

经过半年的课题实践,主要通过设计学案、学生提前预习学案、课堂反馈及课后检测的方式探究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1、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研究能力

钻研教材、大纲、考纲,翻阅资料,优秀教案,找出各章节教材的主要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学能目标,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并设计有针对性地能力检测练习。

2、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教学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组织教学,而学案导学的教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且要互补,则就更难了,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确定按如下程序进行组织教学研究试验:

(1)、自学、互助分组预习

在各班内进行分组,每组为前后两排4人,因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生变化,允许他们在组与组间每周自由调换一次,各组在上课前根据学案相互督促完成课程预习。

(2)、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

老师依据教材和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推理、论证、实验、提问、辩论、归纳、总结等等。此过程时间长短可依据教材情况而定,一般为35分钟左右。

(3)、课内10分钟的能力检测

每位学生将在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进行自我能力检测,并由教师当场进行讲评。并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分析问题,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3、课题阶段成果

在前一阶段的课题实践中,开了两节公开课《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和《化学计算复习---化学反应后溶液浓度计算》;并且在咸阳教育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化学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三、个人在课题实践中的体会

1、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初中化学上学期《氧气的性质》一节的学习目标可这样设计:

(1).知识目标

Ⅰ、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Ⅱ、知道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正确描述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Ⅲ、会熟练书写常见金属、固态非金属和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2).学能目标

学会用实验探索研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初三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

启蒙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实验操作、微观想像、记忆等方法。

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启蒙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

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化学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解开禁锢在学生头上的“金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说学生先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主探索式、自学质疑式、同桌讨论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辩论式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几种形式,但都必须有开放性探索材料作载体。设计提供开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条原则:

(1)要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全过程中。

(2)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关键。

(3)提供的材料要难易适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参与中体现思维力度,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过程中感到太简单,就不会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有时会影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若提供的材料过难,学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样会影响积极性,更不利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进行。

4、问题设计要具有探索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很少,课堂上多数问题主要还是由教师提出。因此,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逆向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氢气的装置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5、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学习能力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学习能力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即可通过完成练习和解决具体问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学习能力检测题的设计一般分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个层次。此外,在新授课学案的学习活动部分还设计了质疑问难和知识梳理两个环节。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学习活动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反思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指导他们学会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通过教师点拨,师生共议解决的问题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大。实践证明,通过质疑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发展。

四、几点收获和不足

1、收获:

自主探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设计,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多层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不足:

由于初中化学的特殊性即基础教学和能力诊断在短短的一年内完成,所以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还有不足,在下阶段将尽量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西,甚至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第三篇:课题中期小结

陈仓区南堡小学

《探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期小结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主体学习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小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及早读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从本课题立项以来,通过对本班四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地调查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课、认真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以及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一段时期的培养,已初显成效。

1、学习环节方面培养良好习惯的指导。

课前预习的养成指导:每上完一节课都布置具体的预习题目,明确要求,要形成书面预习资料,忌要求笼统,且坚持检查,保证落到实处。预习的方法主要有:速读法,进行圈点,提要;精读法,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批注;质疑法,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自己试行解决,或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存疑,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习惯的养成指导:尝试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要求课堂笔记不但要记教师的板书还要记教师的讲解。听课笔记要经常检查,经常交流和评点,让学生由开始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转向自觉地去做,形成习惯。

复习习惯的养成指导: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偏向理解分析,过去形成的识记基础知识和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逐渐被淡化,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抛弃,这样课文内容常被淡忘,所以实验时不但要求延续识记、熟读背诵的习惯,而且进一步地加强;二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懂得对知识分类归纳

整理,或按单元、按册归纳整理,因此实验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样指导训练要贯穿整个学期,以期形成习惯。

2、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导。

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导学生改变读书不作笔记的坏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提高阅读层次,改变课外阅读是单纯为了消遣的现状。首先是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方法。阅读方法主要有浏览法、速读法和精读法等;笔记方法主要有圈点法、批注法、摘要法、感想法等。其次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层次。课外阅读和笔记都要有量的要求,如,每周至少精读一篇短文,做一则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等;还有背诵的要求,要求每学期二十个以上的精粹片断或短诗。另外,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还要经常开展交流活动或进行读书比赛活动。

3、写字习惯的养成指导。

⑴、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

⑵、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⑶、坚持持之以恒。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周利用写字课,要求学生都要临帖,教师的指导从坐姿、握笔、笔画、结构、布局直至硬笔书法的欣赏。其次就是组织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训练。为提高积极性,要经常开展评比活动,举行展览或硬笔书法竞赛活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不能长久坚持,早读课有时不认真,作业抄袭现象等,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提醒,发现问题及时想出对策,我会继续再接再厉,做好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四年级语文教师:冶晓妮

第四篇:课题中期小结

“提高中高段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工作小结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前一阶段课题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本阶段前期研究工作更有针对性,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1)重视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除课题组成员订阅的教育教学杂志外,学校还先后购买多种供教师业务学习的书籍和音像资料,还为教师订阅一本杂志,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学习内容,为课题取得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2)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除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讨外,还要求每个教师进行自学、实践。从课题的开始研究到现在,我们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3)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了中高年级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教师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2.大胆实践,优化朗读教学。(1)保证读书时间,培养良好习惯。

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教师们开展的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朗读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的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5)开展教学设计说评活动。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每次在上课之前,必须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方向确定教学内容,搞好教学的设计,然后组织全体成员,针对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认真开展说评活动,通过评议后,主讲教师集思广益、认真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就使课的教学突出了课题的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3.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朗读评价。

(1)在课堂上,我们了解的只能是部分同学的朗读情况,而大部分同学的情况我们并不能全面了解,于是我们让孩子们每篇课文学完后都回家读给家长听,家长在课题旁边做出简单评价。这样一来,老师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朗读情况了。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建立朗读评价表,老师利用早上和下午课前时间对学生朗读课文情况进行检测,逐个做以评价,进行针对性指导。

(3)经过前期实验,我们从课内选出比较优美的10篇课文,课外选出2篇课文。分别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检测,总分10分。错字、漏字、添字、发音不准确属于正确中的一项,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读断句、破句、回读属于流利中的一项,错一次扣1分。有感情一项老师根据学生对文章感情的处理和标点的处理等方面逐情给分,最低控制在5分。最后根据这三项情况分为A、B、C三个等级,8-10分为A,7-8分为B,5-7分为C。

二、主要成效

1.查找问题的意识增强了,通过搜集资料和讨论交流分析,找到了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如朗读指导机械、朗读流于形式等问题,及学生在朗读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2.应用现代化教育媒体的意识增强了。

在教学中积极地运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使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全课题组教师的目标。课题组成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上示范课,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不错,但由于此课题研究没有现成的规律可循和方法可依,只能靠我们不断探索去完成实验。

3.教师向名师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课题组组织教师观看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视频、王崧舟老师《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学习后都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利用教研活动进行了集体交流。这项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对名师风采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教师自发的在家里去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好笔记,到学校与同事进行交流。4.师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

结合课题研究,我们还有效地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朗读教学,每学期,我们坚持开展一次朗读或演讲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了,朗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充分说明课题研究对朗读教学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5.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了。

一年来,我们围绕“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怎样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唱读现象”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研究水平还需要切实提高。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深度,广度要把握的很好,而且要求任课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总结。2.朗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相对较少。

3.学生朗读的语音面貌有很大的改观,证明实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由于学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家庭语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对课题实验造成干扰,学生朗读能力需要不断巩固。

四、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 1.整理、完善课题资料。

2.进行课题终期问卷调查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3.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4.梳理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形成课题工作报告。5.向总课题组提出申请,计划在2014年5.6月间结题。

第五篇:课题中期报告小结

好习惯助我成长

本学期我设立的课题是“培养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对于孩子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我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毛泽东在回忆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时,就总结了一个读书的经验:不动笔墨不动书。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的做法是:

1、四年级学生已学会了查字典,每周可以指导读3—5首诗或2—3篇短文,抄录生字、新词、精彩句子,充分利用字典扫除阅读障碍。每次不超过30分钟。逐渐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2、充分利用教材。每学完一篇课文,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和段落不光要求学生积累背诵,还让学生抄写在成长手册上,养成读书做摘抄的好习惯。

3、多读课外读物,做好读书笔记,为写好作文做准备。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孩子都感到非常吃力,不知道写什么?从何下手?我抓住这一良机加以引导,告诉孩子,问题正出在积累的材料太少了。只有做到“读书动笔” 即写读书笔记才能解决。于是,我利用每周的读书课,带领学生去阅览室读书,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好词佳句或精彩段落,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定期检查。

3、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交流。

总之,孩子从小养成了“读书动笔”的好习惯,不仅能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孩子的思维分析能力,养成了这一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下载课题中期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中期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中期评估小结(汇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南昌小学 我校于2009年9月承担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一年多来,全体课题组成员以课改为需......

    课题中期检查小结 2

    课题中期检查小结 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现对前阶段研究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

    大三班课题中期小结

    二0一一学年大三班课题中期小结 在20011与2012的握手中,新年的节拍即将踏响,一学期的工作也接近尾声。在园课题组的指导引领下,在大三班课题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稳步推进,......

    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中期小结

    初见成效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课题前期小结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

    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小结

    《如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中期阶段性小结 李树梅 一、课题进展情况 我们申报的课题在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就开始行动起来,购买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开始准备......

    计算学困生课题中期阶段性小结

    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阶段性小结 面对现在新的教育形势,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时刻把教科研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中期小结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主持人:周红菊课题成员:彭莲花 覃连柱 向明 黄琼英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

    中期小结

    对练习中的错题归类与对策探究 南园学校 方君 “小学数学练习错题归类与分析”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在当前“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