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期小结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主持人:周红菊
课题成员:彭莲花 覃连柱 向明 黄琼英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认识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也讲究方法。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这里也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在今年课题研究中,我们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一、研究的理论与思考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表现在:
(1)重知识,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进和方法指导。
(2)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克服这些弊端,改革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感到计算源于生活,学会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愉悦情景计算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计算课中的方法多样化教学
(1)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算理进行数学计算。
(2)体现方法多样化并优化方法。
2.学习习惯对计算能力的影响
四、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与总结,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概括如下:
(1)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1 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1、2 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1、3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做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遗忘的情况。比如:学习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形;做减法退位计算除法的时候,前一位的余数常常忘记遗下来等。而相当多的计算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不用心造成的。比如:草稿纸上的得数计算是正确的,但抄在作业本上就错了; 1、4 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等。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运算错误。(2)年龄特征的因素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特点。也就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之间的整体认识。如:抄题不全,把乘号写成加号,在计算时写的是乘法,实际计算时用的是加法。(3)算理不清楚
3.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错误。有部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只是记忆性的接受。以至于改进位的不进位和不该进位的则进位。
3.2
计算法则不过关
3.2.1 对乘数中间有0和商数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不清楚。3.2.2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中多零少零现象时有发生。如:20×50=100,30×40=120等错误结果。
3.2.3 竖式计算时不明白算理,格式不正确对应位值不能对齐导致计算错误。
3.2.4 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不齐或相应数位不能对齐。3.2.5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如:2/5+3/5=5/10.3.2.6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不清。(4)基本口算不熟练
在所有的计算中,竖式计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是混合运算和情境问题计算的基础,任何一个加、减、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都有若干道一步计算的口算组成的。但在平时教学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口算不熟练,基础不牢固,出错率非常高。(5)计算不懂得技巧,缺乏耐心。
有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看到计算的数字大或繁琐时就产生害怕或厌烦的情绪,导致计算不够耐心、细心,错误多。还有学生做题时总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那题就做,殊不知对于一些题用简便方法来完成,提高做题效率。如:35+68+32=35+(68+32)=135。
(6)没有及时改错的习惯。
从平时的作业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出现了计算错误后,从不自觉订正。老师必须跟在后面看着他们改正错题,有些学生在改错题时并没有真正找出错误的原因,而是将错题立即擦掉,重新再做一遍,或者和同学对下答案草草了事。
针对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五、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1)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1书写要规范。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平常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书写格式不规范导致错误。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提高正确率。
2.2 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认真核对,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审题,弄清算理,看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再认真书写计算。最后,就是要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计算完,要认真检查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有无写错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运用的正常解题思路有时很难发现问题。
(3)重视学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借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一种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进行口算、听算的训练,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实践证明,口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作用。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它对学生的计算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方法可以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4)重视计算的技巧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做题的一些技巧。如:简便运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减少计算的错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5)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6)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对一些学困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以上是本阶段我们针对学生计算方面的问题谈到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当然这些还比较肤浅,下阶段还要不断加深,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听完说课心得体会
周红菊
今天到五小说课大赛的现场,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一直对说课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今天终于明白在以后的说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现我把自己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第一:明白说课的组成包括: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学习目标、说学习重难点、说教学法、说3C建构表、说导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八个方面。
第二:知道要想说好课,平时一定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有意识训练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例如在教研活动时,组织一些说课讨论,有时间多看报刊上登载的优秀说课稿,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说课现场。
第三:说课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充满激情、慨慷自然,紧凑边贯、简练准确,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多媒体。
第四:课件展示,在出现设计题目的同时,可以反映出此题目的设计意图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
第五:明白板书设计在说课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本节内容的一个知识点再现,而且能很好的突出本节知识的重难点。
第六:在设计导学内容时尽量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讲解出来,并把如何突破本节知识重难点的地方详细过程说出来。
总之,通过这次听说课后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业务水平。
第二篇:中期小结
对练习中的错题归类与对策探究
南园学校
方君
“小学数学练习错题归类与分析”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在当前“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无效的练习,而进行的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从错题归类分析中,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改进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根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案,我们主要是通过设计“ 错题记录本”,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记录平时练习中的错题,自己分析原因,改正错题,教师回收后给出对策和建议。我主要负责四年级其中两个班的“错题记录本”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四年级共发放30本“错题记录本”,本次回收30本,回收率100%,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记录详实,原因分析基本准确,错题改正认真、正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也很渴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减少他们学习中的出错率,这也更让我们坚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错因归类 1.粗心是最大的共性。
学生出错的题目中,不会做而出错占极少数,粗心而出错约占错 题的80%~90%,在计算类题型中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有位学生共记录了28道错题,其中因粗心出错的竟然有21道。粗心出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1)抄错数字 抄错数字非常常见,有从上一步计算到下一步抄错数字,有从原题到列式抄错数字的,有从草稿纸上到练习本上抄错数字的,有因为书写不规范抄错数字的,例如将“0”写成“6”,还有写反数字,例如将“54”写成“45”。
(2)审题不当
审题不够仔细和严谨也是一大错因,有没看清题目的条件就做题而出错,有不会抓关键词或者忽略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出错,有对题目中单位不统一和变换注意不到而出错,还有没看清题目的要求便开始解题而出错。
2.学生做题时急于求成。
这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错因,很可能归于学生粗心,考虑 不全面。其实从错题本上的“错因分析”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错题主要是为了快些完成作业,急于求成而出错。例如有一个学生的错题是30的因数没有找全,他的错因分析上便写道“太急了,没有找全”。
3.思维定势。
学生容易对某一类题型形成思维定势,对稍作变化的“陷阱”题 便会出错。例如“16×4÷16×4”,学生受到简便运算的定势影响,错误地认为“16×4÷16×4=1”,从而造成错误。
4.对概念、法则理解不透。
学生对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理解不透,不能完全内化,对概念容易 混淆、遗忘,也是常见错因。例如学生在选素数和合数是常常将“1”也选进去。
二、针对性措施
1.平时注重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通过采取课前一练和定期举行计算 比赛的形式进行,并要求学生做题前看清数字,细心计算,仔细检查,提高正确率。对于解题能力,主要是注重对学生解题策略多样性的培养,利用对比、归纳、演绎等策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
2.进行有针对性的错题讲评
在不影响新课的前提下,每周固定一节课前进行5分钟的错题讲 评,有提示性的讲解,有重点性的讲解,也有全面性的讲解,务求让学生印象深刻,减少错误的再发性,特别是概念类和思维定势类的出错,此类型在讲评后,出错率大大降低。
3.让学生分析错因,进行纠错练习
利用错题本,让学生回忆、检查解题过程,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 能力不足,可以从中反复练习,减少错误,同时利用遗忘规律,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学生的常错内容,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达到纠错的目的。
从错题研究开始,到发放错题记录本,进行对策的探究,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错题观,敢于示错、找错,乐于纠错,也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有效地利用错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但反思研究过程,还有许多待改进和困惑之处:本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较广,较为零散,研究的深度不够,针对每一位学生、每一题都给出对策和建议,有雷同和重复之处,可考虑适当改进。对学生错因分析的指导不力,如何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如何有效利用错题来提高他们的辨析、纠错能力,还需仔细而深入地探究。
2014年 5月
第三篇:课题中期小结
课题中期小结
一、课题简介
随着二期课改教材的全面铺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实施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应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在我校理化生教研组申报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我申请了子课题“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探究”。本课题试图使学生通过学案导学,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建议、学习活动(问题探索、质疑问难、知识梳理、学习能力检测)、推荐作业、学习体会和兴趣博览等栏目。从而自己构建过程,并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精神,在能力和精神的运用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让每个学生均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
二、课题进展
经过半年的课题实践,主要通过设计学案、学生提前预习学案、课堂反馈及课后检测的方式探究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1、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研究能力
钻研教材、大纲、考纲,翻阅资料,优秀教案,找出各章节教材的主要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学能目标,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并设计有针对性地能力检测练习。
2、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教学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组织教学,而学案导学的教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且要互补,则就更难了,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确定按如下程序进行组织教学研究试验:
(1)、自学、互助分组预习
在各班内进行分组,每组为前后两排4人,因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生变化,允许他们在组与组间每周自由调换一次,各组在上课前根据学案相互督促完成课程预习。
(2)、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
老师依据教材和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推理、论证、实验、提问、辩论、归纳、总结等等。此过程时间长短可依据教材情况而定,一般为35分钟左右。
(3)、课内10分钟的能力检测
每位学生将在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进行自我能力检测,并由教师当场进行讲评。并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分析问题,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3、课题阶段成果
在前一阶段的课题实践中,开了两节公开课《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和《化学计算复习---化学反应后溶液浓度计算》;并且在咸阳教育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化学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三、个人在课题实践中的体会
1、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初中化学上学期《氧气的性质》一节的学习目标可这样设计:
(1).知识目标
Ⅰ、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Ⅱ、知道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正确描述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Ⅲ、会熟练书写常见金属、固态非金属和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2).学能目标
学会用实验探索研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初三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
启蒙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实验操作、微观想像、记忆等方法。
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启蒙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
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化学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解开禁锢在学生头上的“金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说学生先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主探索式、自学质疑式、同桌讨论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辩论式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几种形式,但都必须有开放性探索材料作载体。设计提供开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条原则:
(1)要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全过程中。
(2)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关键。
(3)提供的材料要难易适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参与中体现思维力度,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过程中感到太简单,就不会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有时会影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若提供的材料过难,学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样会影响积极性,更不利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进行。
4、问题设计要具有探索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很少,课堂上多数问题主要还是由教师提出。因此,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逆向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氢气的装置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5、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学习能力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学习能力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即可通过完成练习和解决具体问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学习能力检测题的设计一般分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个层次。此外,在新授课学案的学习活动部分还设计了质疑问难和知识梳理两个环节。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学习活动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反思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指导他们学会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通过教师点拨,师生共议解决的问题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大。实践证明,通过质疑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发展。
四、几点收获和不足
1、收获:
自主探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设计,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多层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不足:
由于初中化学的特殊性即基础教学和能力诊断在短短的一年内完成,所以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还有不足,在下阶段将尽量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西,甚至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第四篇:实习中期小结
毕业实习中期小结
时间如流水转瞬即逝,还记得两年前在父亲的陪同下,拎着大包小包到处找地方的那张稚气未脱的脸蛋。那天乘坐校车进这个学校的瞬间,就对自己说“这就是接下来三年我要奋斗的地方了。没想到时间悄无声息地过了两年,现在我已然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三了,更让我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是,我已经参与顶岗实习了,并且已经快过了一半的时间了。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象牙塔。确实,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人们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
对于这次的顶岗实习其实也是充满波折的,原本是安排去金华的。刚开始还挺害怕的,从小就在家附近生活,忽然要去一个陌生环境生活,总归是有点害怕的。但当我有了充分的准备去接受新环境时,事实却有了大转弯,我可以继续在嘉兴这个我所熟悉的地方实习。现在很幸运地在学校的实验室顶岗实习,在这里我将度过将近两个月的日子。
其实11月15号前的那个晚上还是很担心的,毕竟实习和学生这两个角色是不一样,学生只要按时上下课,完成老师完成的作业,下午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的,有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而实习呢,除按时上下班外,还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休息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要在工作的。不可能说,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而且和班上其他同学相比我算是很幸福的了,我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他们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也许对他们来说搞好和工作单位其他同事的关系,短时间内适应一个新环境是一个难点。而我并不需要经历这一步。
实验室这个词,这个环境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自大一开始我们的大部分在校时间都是在是实验室度过的。以前对于实验室并不是很熟悉,并不是清楚地知道烧杯放哪了,量筒放哪了,移液管放哪了,那个药品在哪里。以前因为不熟悉实验室,老是抱怨实验室的那股味道难闻,怪。可是在这个学期的两个月的综合实训中,之前的那种问题荡然无存了,实验室的摆放对我来说并不是问题,实验室的环境变得很熟悉,主要还是因为实验室投入使用的时候,我们班参与了整理这环节,对它的熟悉自然也比其他人多几分。
11月15日早上8点到实验室时,一起的三个同学心里都很忐忑不安,因为以前一直在这里做着自己的实验,现在在这里实习,我们需要干些什么活呢?后来老师来后只是让我们把凯式定氮的消化管洗干净,让我们用一台我们从为接触过的新仪器测两个样品的蛋白质含量,说有不懂的问另外一名老师,之后就走了。我们三个就老老实实地洗消化管,洗地相当认真,按老师说地,要洗地不挂水珠,9根管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完全不挂水珠为止。我想这大概是我们洗涤玻璃仪器最认真的一次了,因为我们洗了整整一上午。下午的时候,我们打电话问懂那台仪器操作方法的老师教一下我们,可老师说那几天都很忙的,要再过一个礼拜才有空,就这样这个事就没了下文。那天下午后来也没事干,也没有老师过来管我们,我们就自己想点事做做,把实验室那些玻璃仪器收拾一下,没想到越收拾越觉得实验室太乱了,就干脆来了个大整理。就那样过了实习的第一天。
第二天的时候也是8点到那里,也不知道干些什么,就在那里等着,后来又一个班级过来坐实验,我们就帮他们配试剂,指导他们什么放在哪里,他们有不
懂的也教一下他们。下午的时候,安装微波消解仪的技术人员过来,我们也在边上有需要帮忙的也帮一下,下午完成了安装,说第二天进行测试。
第三天过去因为事先知道要拿我们课题培养的桑叶做测试,到了就早早地和一起的同学开始准备,每个样取了2g,做三个平行。那一天都围着微波消解仪转,参加了那个培训,算是大概的把那台仪器的基本步骤学会了。不过那也有一个难点,那台仪器都是英文的,这可把我们难住了,我还好点,另外三个男同胞可傻了眼了。后来回寝室后我把那台仪器的操作说明书仔细地看了遍,大概知道了,放几根管怎么放,相应的功率是多少,不过时间怎么设在上面却找不到,只能慢慢通过后面的实验摸索了。
后来几天陶老师让我们准备了几个班级实验课要用的试剂及仪器,准备的内容还挺多的,准备了一下午。那天下午,我们回去的路上都说,没想到啊!原来上一次实验课,老师要准备那么多,以前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容易啊!
第二天过去后,因为知道那天有班级过来上实验课,刚到不就就讨论,怎么他们还不来啊?别让我们白准备了啊,也让我们有点事做啊。就是这样,我们已经实习到了今天。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知所措,但慢慢地我们找到了感觉。除了准备实验课要用的仪器、试剂外,我们也经常整理药品室,定期地打扫各个实验室。
在实习大概快要过两周的时候,老师终于有空了,我们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那台全自动凯式定氮仪完成了两个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这台仪器同样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纯英文的,一起的两个男生感慨说,后悔没把英语学好,干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他们两个给我打下手。不过总归是第一次接触到新仪器,也不懂。那台消解仪我们按说明设好了程序,让它运行,却发现温度怎么都升不上去,运行了一上午,温度还是没动静,又不敢找老师问,怕老师说。后来我干脆自己在那乱按一通,不过结果是,我乱按一通后温度升啦!原因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把我们设好的程序传达到仪器,这样它自然不会按我们的意愿运行了。而那台凯式定氮的问题还好点,基本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看得懂就会做。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做了关于高岭土、黄土比例如何配比的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探索高龄土的硬度,发现800℃时还可以,但达到900℃时硬度完全可以了,不会碎,但体积变小了好多。后来按老师说的,我们去找了些黄土掺进去,经过多次实验发现黄土:高岭土在900℃灼烧后的硬度及吸水量是最好的。此外,我们也用微波消解,利用原子分光光度仪测定了,草木灰中K、Ca、Mg、Cu、Fe、Mn、Zn等金属含量,刚开始时不懂仪器如何使用,找了相关的老师,自己也学习了一些,现在基本学会了。还参加了Waters高效液相仪的培训,因为之前高效液相方面涉及的比较少,所以对这台仪器使用的一些地方还是有点不懂的,但基本的操作还是会点的。
顶岗实习已经过去一半了,发现老师真的很不容易,他们要传授知识给我们前提是他们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我们每上一次课,虽然只是45分钟可老师却要准备很多,除了授课的内容外,还有实验的仪器等等。同时,我也发现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而且是主动学习,有兴趣地学习。真希望还能在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诵读中期小结
枝江市实验小学《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2013年秋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从2011年9月开始,我们枝江市实验小学开始了《经典诵读》课题的研究,我们从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方案和活动计划,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进程,扎实细致做好实验班级的实验前测工作,为研究提供原始数据,到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互动交流,开阔视野,相互启发,发现问题,提出策略,使实验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近两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将经典诵读融入传统课教学之中,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在开展这个课题研究近2年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围绕四个“一”字做文章:
一、秉持一个理念
那就是“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所有知识营养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让他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我们形象地把这种教育比喻为“填牛”!填多了,年龄大了,他会慢慢“反刍”(理解)!现在不给他好好“吃”几本经典,正是“饿牛”,等他长大了,就没有什么东西供他咀嚼!所以在儿童期不给他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在儿童期就要求他理解,正是遏止他的成长。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紧紧围绕、突出“诵读“二字,弱化理解,重在积累。
二、用好一本教材
不管是前两年的《经典诵读》教材,还是今年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我们全校学生都做到人手一本。教材上的古诗词、古诗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反复筛选的,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为了用好教材,我们首先从时间上进行保证:
1、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一节校本课程的时间,由语文老师上经典诵读课,以身示范,与生同读。
2、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在双休、节假日,布置适当诵读任务,并动员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亲子诵读,建立学生诵读登记卡,让家长评分。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为了规范落实对教材的使用,我们还完善了诵读的评价制度。一是各班级建立“读书背诵卡”“阅读卡”,让每位学生记录自己的诵读内容,以及经典诵读活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三是开展专门的汇报展示活动,分班级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
除了用好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现状,进行适当补充。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学段由学校统一组织筛选、推荐书目,对部分通用篇目进行选编。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
一年级:优秀古诗文20首;《三字经》选萃。
二年级:优秀古诗文40首;
《百家姓》
三年级:优秀古诗文50首; 《弟子规》选萃。
四年级:优秀古诗文60首; 《千字文》
五年级:优秀古诗文70首; 《论语》 《大学》 《中庸》选萃。
六年级:校本教材优秀古诗文80首; 《诗经》 《孟子》选萃。
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就是一颗智慧的种子,一旦播下,将给孩子奠定一个大智慧、大格局的人生基础。
三、营造一种氛围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竹文化特色创建结合起来。一走进校门,是以竹命名的教学楼,楼梯间,走廊上,是一首首咏竹的名诗,学生日日穿行其间,潜移默化,牢记心间;大课间时,当悠扬的音乐响起,学生集体朗诵颂竹的古诗文,然后跳起欢快的竹竿舞,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让人赏心悦目。
去年元旦,学校还举办了专场咏竹古诗文朗诵赛,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学生语音标准,语调铿锵,形式多样,赢得了前来观摩的枝江市团委,宜昌市青少年宫的领导们的高度赞誉,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另外,我们学校橱窗、班级板报都开辟了古诗文欣赏专栏,开展了手抄报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等活动。我们还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利用班级内的黑板报或教室的一角,开辟一些读书专栏,如“新书介绍”、“读书之星”等,宣传阅读意义,展示阅读成果。我们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通过这些浓郁氛围的营造,相信我们的学生个个能做到亲近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举行全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与学校书法课题结合起来,展示学校写字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3、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4、举办“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四、提升一批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教学成果的见证人,教师的理念、知识素养直接影响着,决定着经典诵读的成果。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理解了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同时,也掌握了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学校通过师生比武这个平台选拔优秀师生,通过培养诵读尖子,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提高了教师素质。
我们在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路上一边前行,一边回望。如果要我们说,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我们想,在学校的每一个橱窗前挤满了一年级小朋友的脑袋,他们大声、准确地朗读出大哥哥大姐姐的习作,念出一整段的新闻,展现出惊人的识字量就是我们的成果;在各个年级,不管是语文课,数学课,抑或科学,美术等等课堂上,学生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应该也有属于我们的成果;在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我们时时嗅到一股《诗经》的清新,《庄子》的儒雅,《论语》的思辨,也正是习得了古韵,浸润了经典;当我们的学生渐渐变得谦虚沉稳,逐渐懂得谦逊善良,他一定是在心里刻下了“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古训,当学生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爷爷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他一定是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这正是经典的力量;当我们的老师在宜昌市经典诵读竞赛课的赛场上获得一等奖,在枝江市经典诵读示范课的讲台上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她们的光芒和经典的光芒互相辉映,这也是我们的经典诵读正在果实飘香。
走过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之路,我们一边付出,一边收获,也在一边思考:比如如何让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更浓厚,热情更持久?经典诵读课怎样才能高效地上出自己的特色?怎样把经典诵读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而不仅仅是校园,课堂?这些困惑我们希望得到领导专家的指导,我们自己也会加强研究,交流,不断思索,不断实践,让经典诵读这条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