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墨人物 听课记录
水 墨 人 物
象山实验小学
孔繁荣
阴
5.18
一、导入
引出国画(其他画种)分类
人物
山水
花鸟
出示学生作品
并展示 师:哪类 生:花鸟
师:继续出示
生:山水
师:有上水又有人物的呢? 生:主要-----
师:出示人物
二、从技法分类
工笔和写意
出示两张图
仕女图
和学生头像 师:哪张是工笔、哪张写意
三、放音乐
欣赏马王堆的人物龙凤画
捣练图
师:分为几组
神态
色彩
用的技法 出示步辇图
唐 阎立本 师:在干什么? 生:
趁机说
以前学过的一张古画 出示
太白行吟图
宋梁揩
吴山明
刘国辉
方争先
四、教师示范
人物画示范 主要是五官
五、出示教师作品
教师继续强调
画时注意的方法
意在笔先
六、播放视屏
杨小阳
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讲评优缺点。
出示画的不好的(结构),但墨色好的画(在大屏幕上展现)及时指导学生构图等(我觉得构图要早点讲)讲落款的体会,字不能太大。一般用浓墨写落款。
七、教师小结
学生作业很好(倾向于胸像,跟范画有关吧?类型不够多)
杨杰明:
欣赏与练习不能泾渭分明
1.在欣赏的时候适当穿插练习。
2.衣服用泼墨,手用勾勒
3.讲讲评评,评评讲讲,看看画画,互相渗透
4.中国画本来就是讲传统的东西?难道不讲创新?
(米罗的东西放进去,杨老师认为不好,我认为可以适当渗透。)
第二篇:《水墨人物》教学设计
《水墨人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任务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写生表现身边的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绘画形式的持久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黑色关系的处理。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直接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水墨人物画。
2、出示学生画的三幅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画是水墨画的一种,水墨画讲究韵味,说说这三幅水墨人物画,哪副有韵味?
3、怎样算有韵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韵味——适度晕染
4、如何适度晕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五官不能晕染,头发和服饰可以晕染。
5、如何补救晕染过度和晕染不够的画作?
二、小知识
1、出示名家作品,验证优秀作品是否有韵味。
2、出示“小知识”,了解水墨人物画与其它画种的区别。
三、赏一赏
1、出示三幅古代人物画。从用笔、线条、浓淡、形态这四个方面欣赏古代人物画。简介水墨人物的历史发展过程。
2、出示两幅现代人物画。分析不同的用笔和表现方法。
四、想一想
1、出示爱因斯旦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水墨技法来表现人物的,步骤是怎样的?
五、学一学
1、出示水墨画人物步骤图。讲解作画步骤。
2、出示教师已经画好的三幅人物的脸部。示范如何画头发(浓墨勾线加淡墨晕染、水墨晕染、勾线)示范如何画衣服。(勾线设色)
六、画一画
1、学生作品欣赏。
2、学生动笔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七、评一评
从韵味、构图、技法等方面来评价学生作品。
第三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范文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
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
复习生字词。(字的结构、部首、读音)
增 光 添 彩
(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
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
遮 半包围结构
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
生:(畅所欲言)
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
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
第一小节:
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
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
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
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瞬息万变)
生:这一小节,作者运用了一些词语,突出变化的快: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师: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都是作者的想象,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说好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揭示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欣赏庐山云雾的美景。
体现出作者喜爱庐山的云雾,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像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评: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质疑部分便慢慢指导学生该如何来品味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以往地学习自己探索出品文的方法,而并未采取繁琐地讲解。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概括、说话、读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说说云雾的瞬息万变吗?”。此外,李老师还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补充好词、纠正学生的语病等等。学生学得
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
听 课 记 录
听课对象:三(6)班 李音 老师
听课内容:习作3 《春游》
过程:
一、看图: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要求:按顺序说,要体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
生:燕子从南方回来了,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麦苗、岸边的小草长得正旺、柳条、河流、鸭子、花
二、学习例文:
师:有一位小朋友就用文字写出了春天的特色。
请同学们用“~~~~~~”划出观察的地点
用“(三角形)”划出看到的景物
生:麦田旁 麦苗 绿油油 泛起波浪
小河边 桃花、小草、河水、鸭子
(清、缓慢、荡起波纹)
师: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的呢?
用圈把相关句子划下来。
(划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生:
1、麦苗:不光写出颜色,还写出了它的动态美。
2、娇嫩的景物 让人不忍去破坏它。
3、鸭子:春江水暖鸭先知
动作写出了鸭子的可爱。
师:作者选出了最能体现春天到来的动物,鸭子选得与众不同。
齐读例文。
三、指导习作:
师:那天春游,哪些景物能体现春天的特色?该怎样来写?
归纳要点:
1、写景不需要写人或事。
2、有详有略,选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来写。
3、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
学生口头说景:(内容见板书)
可挑选景物有详略地进行描写。
四、板书:
阳光、空气、风
花 柳树 动物
五颜六色 千姿百态(杜鹃、紫藤)
柳枝吐翠 柳絮飞舞(枝、叶、絮)
柔软
忙碌的蜜蜂、昆虫
草
小河
评:课堂伊始,通过仔细观察图,进而说图的方式,使学生能将自己说的内容与例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例文的缺陷,为自己的写作指明了方向。整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例文,来发现写作手法与要点,而并未框定学生的写作内容。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易于写出精彩的文章。“观察景色的地点之间转换要有连贯性。”这一写作要点的归纳,也使学生明白文章的条理性十分
重要。
第四篇:听课记录
小壁虎借尾巴
一、随音乐拍手进场。
二、引入主题。
①森林里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用。
②出示图片,问:谁来参加比赛?(观察图片)
③谁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怎么办?
三、讲述故事。
①边讲述边提问。
②提问:故事内容。
③帮助幼儿巩固故事内容。
四、出示盒子,让小朋友猜猜。① 出示字卡,② “壁虎”、“小鱼”、“老牛”、“燕子”
②学习字词。△以动作加深印象。△教师做动作,幼儿猜。
△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五、小结:教育幼儿懂的爱护动物。优点:①教师教态较好。
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较好。
缺点:①没有更好地掌握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礼貌 对话,知道小壁虎尾巴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动物尾巴的区别)
建议:①故事第一遍,教师要完整地讲述。
②加强故事中的礼物对话,教育幼儿平时向别人借东西 时要有礼貌。③让幼儿知道不是所有动物的尾巴断了都可以长出来。风儿来了、律动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①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②让幼儿听“风”声。
③依次出示教具“风”、“树”、“草”、“小宝宝”
三、引出课题“风儿”。①教师逐句教幼儿儿歌。
②教师逐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
③幼儿集体朗读儿歌。
④请个别幼儿朗读。
五、出示字词:树、花、草、风、头发、弯腰、点头。
①教师带领幼儿朗读。
②教师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幼儿回答。
③个别回答。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儿歌?把这首儿歌送给爸 爸、妈妈
优点:①教师教态活泼、自然。
②利用“风”的声音较好。
缺点:
①教学活动内容有些多,对于大班的幼儿很难全部掌握。②注重侧重点,不能全部兼顾。
③教师个别发音发音不准。
④教学活动环节不够紧凑。
建议:①分清侧重点,加强学习。
②在朗读儿歌时,设置情境教学,如有些背景音乐。
③ 语言课重在法杖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幼儿为 主体,引导幼儿说,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小白兔找太阳
一、问好,音乐律动(合拢放开)
二、出示头饰,“小白兔” ①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②引入课题“小白兔找太阳”。
三、教师讲故事,边讲述边出示教具。
①提问。
②学习字宝宝“兔”“子”。
四、游戏:丢手绢。
五、第二遍故事(教师讲故事)
提问:为什么它们把“灯笼”“萝卜”“气球”当成太阳。
六、提问总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照在 身上暖洋洋。优点:①具丰富,准备充分。②教师语音语速较好。缺点:①教具利用不够。
②引入课题衔接不够紧凑。
③头饰太大。
建议:①在引入课题时,应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太阳 是怎样?
②第一遍故事要完整讲述。
④ 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太阳的特点
《猴子学样》 导入: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一位神秘客人,闭上眼睛,数三声,1,2,3,当孩子们睁开眼睛时,老师已经戴上草帽,贴上白色胡须,扮演起了老爷爷的角色。
二、进入主题:1观看绘本阅读的图片,强调幼儿仔细观看。
请幼儿回答你看到的现象,其中猴子表情奇特,请幼儿前来表演。2继续播放下一幅图片,再次强调幼儿仔细观看,之后老师会进行提问。
请幼儿讨论并举手回答故事可能的发展情节。
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加以引导图中人物如何。
3图片播放结束,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整个故事,讲故事过程中加上肢体动作。
4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回答。
如:谁抢走了老爷爷的草帽?
老爷爷生气时的动作?
老爷爷是如何要回草帽的 1老师以老爷爷身份出场,切合主题,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在观看图片之前,强调幼儿仔细观看,提高幼儿的 注意度。
3、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生动形象,富 有表现力,大胆夸张。
《寻找空气》
一、导入:
1先向来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老师好”
二、进入:
1、教师拿出一个空瓶子,问:“孩子们瓶子当中有什么呀?”
2、教师在孩子脸前捏捏瓶子,感受气体的流动。
3、把一张废纸放进瓶子里,把瓶子竖直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盒中,问“瓶子中的纸湿了没有?”
幼儿大都回答“纸已经湿了”。
4、教师拿出瓶子发现纸并没有湿,幼儿对此感到很惊讶
教师问: “如果瓶子不再竖直又会怎么样呢?”
5、教师转动瓶子,让瓶子不再竖直,发现水盒中有气泡冒出,教师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幼儿在得知空气存在时,继续讨论空气的性质,教师分发方便袋,请幼儿收集空气,了解空气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质。
三、结束:外面的空气很新鲜,我们出去寻找空气、开始请幼儿与听课的老师们打招呼,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提问问题不明确,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讲述内容过多,应考虑幼儿的接受 能力
第五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 星期四 第3节 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 班级:高三3班 课题:《归去来兮辞》 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 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 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 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 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 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