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语文散文阅读复习课高效课堂反思
初三语文散文阅读复习课高效课堂反思
胡胜波
初三语文的复习课,内容庞杂:基础、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课内外文言文、名著、阅读、作文,而散文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学生普遍认为散文比较难懂,有一种畏惧心理。为此,我结合考试大纲,将散文的考查分为四大考点:整体感知、语言的赏析和理解、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启示评价。
在进行散文阅读的指导时,我先是让学生做了几篇散文,让学生找找感觉,然后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从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角度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接着进行语言运用的专项训练与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深意。最后从写作手法和启示评价的角度进行指导。我想通过集中兵力各个突破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四大考点的认识。
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同学们都说课堂效果很好,知识点清晰,但是我仍然感到很多不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多做题,让学生见多识广好还是做一篇有一篇的收获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还是应该稳扎稳打。做一篇有一篇的收获。课堂上追求高效,并不是内容完成的多就是高效,学生有收获才是真正的高效。虽然初三的复习时间比较紧张,但我们也应关注学生的反应,不应代替学生思考。
以上是我对阅读复习课的一点思索,如何使复习课更有效更高效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和研讨不尽的话题,我会更加努力钻研,以求最佳的效果。
第二篇:“打造高效课堂”—初三复习研讨课总结
“打造高效课堂”系列教学活动——初三复习研讨课
活动总结
为了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加快初三中考复习模式形成,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2011年3月7日至3月11日,我校成功举办了“打造高效课堂”系列教学活动一——初三复习研讨课,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邓洪程校长、柳群副校长、穆云峰主任及各教研组长自始至终全程参与,大部分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讲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目标全面具体,讲解清晰透彻,提高了课堂效率,活动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大部分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积极准备,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相当明显。
2、教师教学思想实现了新转变:课堂上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3、新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上课教师能积极运用新课程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4、教师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注重运用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课堂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5、教师能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学得自主、主动,有效。
6、课堂“双基”训练扎实。课堂上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双基”落实,着力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立足基础,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精当的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7、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8、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体现出复习课的特点,所讲知识脉络清楚,指明了该节课内容在该学科中的地位、在中考试卷中可能的命题方式及所占的分值。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本次教研活动虽然有诸多亮点,但总的说来仍有一些不足。
1、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语言不标准,缺乏逻辑性。
2、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只是硬性的传授知识,而没有因学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有的教师的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背离了此次教研活动的宗旨。
4、个别教师做到了“精讲”,但没能够做到“精练”,有的甚至没有练习。
5、部分教师没有能够指明该节课的知识在该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中考命题中的分值比例。
三、综合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毕业班的下阶段复习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科学业考试要求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内容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科学业考试要求是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初三备考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以上标准和要求为依据的教学与备考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初三教师必须认真通读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科学业考试要求,吃透其中实质,细化至每一知识点、考点。
2、认真研究近年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
要进行初三复习备考,还要认真研究近年命题趋势及考题热点。毕竟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要求终究要通过考试的试题来实现,教师要认真把握命题的难度要求、命题变化形式。教师要做题。教师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命题,他主要想考察些什么,体现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中的什么理念与要求,类似的题型还有那些,倒过来让你去命题,你会怎么命题,又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好。
3、做好整体复习计划
要做好整体的复习计划,必须基于两点:1)查找、把握学生的弱点,须解决的重点、难点所在,2)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全盘计划各轮次的复习、模拟考试的时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复习,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突出针对性,克服随意性,提高复习课的实效。
4、教师要加强备课
1)了解学生——复习课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对学生的了解可从课堂、作业、考试、交谈等方面获得,要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
2)创新备课——复习课既是新课,又不是新课,复习课不是重复,不是在原地踏步,学生对某些知识既然存在缺陷甚至是基本没有掌握,在复习阶段如果还是用原来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能仍然是难以掌握。复习时间又是那么有限,就要求教师创新备课,紧紧围绕学生的疑难点、遗漏点,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你教师再怎样讲多少遍都无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3)精选课题和精编试题——复习课要精心选择针对学生学习疑难的课题,进行重点的复习,强化训练,力求全面过关。复习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大量的各类型的试题,如何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精心编选在课堂教学及课后布置给学生练习的题目显得十分重要,凡是试题都拿给学生讲、拿给学生作,凡是试卷都给学生由头到尾讲解一遍的做法是非常盲目的,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4)加强实践模拟——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系统的建构、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遗漏问题,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包括准确性、完整性、灵活快速性、清晰整洁性,包括基础题、中等题、填空题、选择题、一般解答题等。要加强模拟考试等的演练,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
5、教师要想上好复习课,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建构梳理性——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建构梳理完整的知识系统形成学科知识与思维素养。
2)解疑补漏性——捕捉学生学习的疑难点、遗漏点,予以解决。3)技能训练性——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快速寻求解答方法的训练以及完整书面解答考题的应试技能训练。任何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最终转化为书面解答能力的提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是没有成效的,要培养学生会考试的能力。
4)分层拓展性——克服二元极端、简单的全班同学统一的课堂教学思想和作法,努力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使每一节课、每一阶段的教学均能使每个群体的学生学有所得、有所发展。
第三篇:如何打造复习课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复习课高效课堂
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又有的说是:“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二、那么,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两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教师为什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因为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战略战术就是学生学会的方法。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第二点:教师为什么必须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
1、语言。
2、板书。
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三 高效课堂的特点:
1.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多媒体的直观性、课前提问、黑板展示、齐读、都是活跃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2、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3、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4.良好的学生习惯
⑴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⑵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⑶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练习。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了。5.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
A文科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一般要包括;①开始要复习提问,2-3分钟即可,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②要布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要强调复习重点,20分钟左右为宜;③要重点讲解,可以采用启发式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一块把知识点串一下,形成知识体系,15分钟为宜;④要当堂检测,不一定成套,选择几个与本节课有关的题目,限定时间做完,当堂解决,5-10分钟为宜;⑤要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作业题要区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B.理科复习课可参考采用“讲、议、练、评”的四段教学模式。
讲:要“精讲”。“精讲”就是要讲的少、讲重点、讲难点、讲学生的疑惑点,讲清重要的概念,讲清知识的隐性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的深刻理解尤为重要。讲要与高考要求接轨,要讲练结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
议:“议”是教师给学生创设思考空间,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注意提高“议”题的质量,不要搞“无病呻吟”。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教师备好课再上课。
练:“练”是复习课中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但练也有个科学性问题,决不是搞题海战术,练得越多越好。练要“精”,要有深度,要有广度,要举一反三。教师在选题时要多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开启智慧的习题,少一些偏题、难题。习题要有典型性,要有层次性,要有覆盖面,要与高考试题尽量靠拢。对典型题目,要变换角度、变换情景、变换问法,进行多次练习。一题多用的好处,好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另外,在练习中,应把图表、图解作为一种提供信息的载体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加以运用;在练习后,一定要有以量化统计为基础的讲评,并要有及时的补偿措施和补偿练习。
评:“评”是对学生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状况的评析和矫正,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方法的正确度,增强其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稳定性。“练”得有度,“评”得到位,及时纠错、查漏补缺,才能全面提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应试能力。
第四篇: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如何上好复习课,打造高效课堂
一、专题研讨活动流程(片二)
课堂示范——做课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及复习经验介绍——集体评课互动交流——主任点评指导——学区总结引领
二、关于复习课(片三)
★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特点:一是“理”,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就是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意义: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某一单元或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缺补漏,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
★目的:温故而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常见课型: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复习课类型: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片四)★复习课的常见课堂结构:(片五)
一、确定目标
二、回忆知识
三、疏通整理
四、评价交流
五、练习提升
三、小学数学部分复习课教学现状(片六)★ 教师观:
1、复习课——先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做题训练,尽可能多地做题,做题越多效果越好。
2、复习课没有新鲜感、没法上、难上。(因为复习课跟新授课相比,它更缺少一种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内在逻辑。新授课因为有新的学习、探究内容,它有一种固定的内在逻辑存在着。比如,学习圆柱体侧面面积时,要通过运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展开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把曲面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探究圆柱体的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最后根据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这里的推导过程是用一步步联系紧密的探究活动很自然地把课堂教学串了起来,这就是新授课一种内在的结构和逻辑,所以,这样的新授课我们就很容易设计几个教学环节,把课上好。而复习课呢,它就缺乏一种教材本身知识结构存在的内在逻辑,所以都觉得复习课很难上。
3、复习课就是练习课,做题——讲评——再练习——再讲评。
4、无法体现教学水平,不愿别人听课。★学生观:
1、复习课——复习无非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题海战术,没有新意。
2、复习课——会做的题、做过的题还得做,真没劲,真累……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受小考的影响,复习课难免就是把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恐怕遗漏知识点,恐怕学生练得不够掌握不好,这样一来,复习课,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一点劲都没有,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累。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片七)
1、重知识整理,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 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和知识的记忆技巧的训练掌握,而忽视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单一。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采用练习-讲评-再练习-再讲评的教学方式,更有甚者,先安排半节课的独立作业,再组织半节课的讨论交流或批改讲评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查阅参考书和整理收集习题讲解难题上,学生被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弄的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就失去了兴趣。
3、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
★复习课上,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想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想怎么学习等.课堂上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4、忽视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渗透不足。
★复习课上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老师罗列知识,以为学生听懂了,概念理清了会说了,就万事大捷,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学生不会应用,不能归纳与提升。即很少举一反三,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不能把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
5、教学目标不全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低下。
★复习课上,教师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记忆为复习阶段的主要学习形式,以大量的机械训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这样,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实践活动,脱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三维目标也就难以全部实现。
6、因材施教原则性不强,人本主义理念落实不到位。★在复习课上常常看到的是所有的学生经历着同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习题训练,统一的复习规划,不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进行学习,导致优等生止步不前,中等生原地踏步,困难生则迎难而退的效果。忽视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五、如何上好复习课(片八)
(一)了解学情,明确复习目标,做到以学定教。
科学合理制定复习目标,是上好一节复习课的前提。复习前,教师应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作业反馈,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二)、选择设计复习策略。依据复习目标,设计一个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地选择和安排重点知识的学习材料,设计学生能够自由开展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书写教学设计。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复习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
2、创设“大”问题情境。
所谓“大”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的材料中包括复习内容的全部信息。
(四)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小学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且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它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由于课题本身所容纳的知识点的不同,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同时结合读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清楚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不能完全回忆时,可以结合教材去搜索,教师及时板书,这样,学生通过思维的再现、记忆的提炼,有了初步的记忆表象,为课堂进一步系统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精神基础。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当学生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后,重要的首先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而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进行整理。
3、使用好必要的材料。一是教材。由于课题所包含的知识分散在教材中,学生主要通过教材搜集不能回忆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弄清各知识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寻找各知识点的原始出处,能使学生回忆起当初学习时所用的数学思考方法。二是必要的学具材料,这是物质基础。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复习课重在使“知识系统化”,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学生在合作探索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的结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揭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合作探索整理也由于课题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到各个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索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对学生探索活动和探索结果的认识,了解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问题认识的不同,以便指导接下来的汇报交流活动。同时,参与小组合作探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指导重在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当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结果进行观察,建立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不断补充与完善,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方法的总结。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发挥评价作用。
(五)、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整理知识的不同结果,是汇报交流活动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整理结果不能充分估计,一旦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教师就不知如何处理,交流活动将无法进行。
2、有序开展汇报交流活动。所谓“有序”,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探索情况的前提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对数学问题的完全理解,不应只是显性的知识结论,还应有隐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学生思维活动过程,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说出“是怎么做的”,而是“是怎样想到要这么做的”。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让学生从被评价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评价者。其次,评价要从不同侧面展开,既可以是对整理结果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理形式的评价,还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目标不能定位在办法“好”与“不好”上,要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和“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评价要能引发学生的反思行为,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理念。
(六)注重练习环节,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片九)
复习课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还要有一定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与发展。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基础性练习.2、综合性练习。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的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能力。
3、探索性练习。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第二节课)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这个学生都知道。课上老师反问了一句: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就一定等底等高吗?学生通过举例、推理等思考判断,得出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不一定等底等高,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拓宽了思维的宽度与深度。
4、开放性练习。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5、针对性练习。在理解知识,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的习题。
6、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练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策略(游戏、变式练习、现实问题情境、数学背景知识等等)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第五篇:数学高效课堂复习课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复习课(学案)
复习目标:目标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知识梳理:本节知识要点,以填空的形式列出,有助于学生复习回顾。
例题精析:根据本节知识点的不同类别,选取5道例题。例题要具有代表性,是
本节课的精华,例题要精选,所选题目要有特色,要蕴含丰富的数学
思想。
巩固练习:练习题目要涉及本节知识点,是知识点的应用与再现,所选题目要有
层次感,难度适当,要注重与前面例题的衔接。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复习课模式
1.出示复习目标
目标以多媒体形式展示,通过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要达到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梳理识记5分钟
本环节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复习识记知识要点。
3.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学生在课堂上随机分配任务,5道例题分给5个不同的组。安排好任务进行讨论,并上台展示成果。题目按先后顺序进行讲解,每讲一题由不同组给予错误指正,教师及时点评。
4.巩固练习的讲解
教师给出答案,针对批阅情况,选出所讲题目。该部分题目由最后一组同学讲解。
5.课堂小结
小结是一堂课的总概括,一堂课的精髓,由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同学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