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随笔: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
教育随笔: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
教育随笔: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
有一位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朋友,要为自己的小孩找一所好的小学。他首先跑到我们推荐的一所名校去看了看,结果很失望。然后,他自己跑到了一所我们认为薄弱的小学去看了看,结果却很满意。事后问及原因,他说他在前一所学校看到的是,课间空荡荡的操场和在走廊中齐刷刷走路的学生;而在后一所学校看到的则是,课间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的孩子和在走廊中蹦蹦跳跳的孩子。他说,这样的学校才叫学校,孩子需要这样的学校。
我们学校的课间是什么样子呢?
实际我们不愿拖堂,但总有那么一点点知识没讲完,所以拖一会吧。但是这时候讲的知识学生真的听进去了吗?实则不然。英国某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而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未成年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的难度更大,时间更短,通常只有20分钟。学生一节课坐了35分钟了,当听到下课铃声的时候,心早飞到操场上去了,他还管你讲的什么?讲了也白讲,那不如听到铃声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立刻下课。
实际我们也想拖堂,课间10分钟学生打闹的事情经常出现,课间存在学生的安全隐患。为了不让学生在教室内或走廊外打闹,我们只能课间看着学生。既然不能回办公室,还得待在教师,所以不如继续讲一会(牺牲休息时间继续给学生上课,老师们多敬业啊),或是让学生继续在教室内做作业,不允许学生出教室。其实课间10分钟,老师在教室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观察课下课、上学生不同的表现,给自己的教学一点启发;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他们课间的小游戏,促进师生的交流;„„
不管是想拖堂还是不想拖堂,请还给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心情是否愉快,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活力和学习的质量。在高度紧张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会感到苦与累,所以,课下应该让学生“蹦跳”一下,走出教室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可能,孩子“欢蹦”的时候难免会“乱跳”,也情有可原,只要适当引导,就不是问题。
除了,课间10分钟要让学生活动以外,课中也应该设置学生可以活动一下的教学活动或游戏。另外还要保证上午、下午两节课后的大课间活动,一是让学生能够沐浴阳光,二是让学生能够心情阳光,在身体上和心灵上都能健康地发展。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每当听到这首《童年》都会让我想起孩提时那美好的时光。跳皮筋、打口袋、踢毽子„„这些都是70后、80后再熟悉不过的课间游戏。但是在今天,这些游戏似乎已经“作古”。课间的“欢腾”被“沉寂”代替,课间的“自由”被“束缚”代替,以安全为“借口”,以“学习”为挡箭牌,无情“征用”了学生的课间10分钟,而把学生“软禁”在教室里。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会玩的孩子才会学,好孩子都是玩大的。学而无涯生有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他们!
第二篇: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操场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有的你追我赶,打打闹闹;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丢沙包;有的转呼啦圈;还有的闷闷不乐自个儿玩儿......看到这种场面时,你一定会想到,学生们多放松呢?课间十分钟,就是他们重要的交友与运动时间呀!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休息,孩子们的大脑才能得到缓解。曾经有一个孩子不经意间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那么多老师总是拖堂?”我想了一下,说:“这是老师负责任的表现,不可能下课铃一响,老师正好结束内容,就算掐着时间点儿也不可能那么合适。所以为了让同学们巩固好知识,老师只能拖几分钟,这很正常。”这个孩子听完后,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紧接着又问了一句:“那为什么有的老师拖堂,还有的老师提前上课呢?”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再用什么理由解释,因为再用一句责任心的理由显然站不住脚,我明明知道孩子口中说的这些老师都是学校里最敬业最优秀的老师,可是从孩子的表情来看,他明显不喜欢这些“负责任”的老师。
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经常骗我们,总是在快下课的时候布置任务,说谁要是做完这些题,谁就可以提前下课玩儿,可是她布置的任务根本就没有人能在下课前完成,还有的同学因为完不成任务连上厕所的时间就没有,这样的老师真烦人,故意侵占我们的课余时间。”看着孩子写的这短短几句话,一个满腹牢骚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可悲的是也许这个老师可能还在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沾沾自喜,殊不知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不诚信”的种子,那么即使这个老师付出再多的辛劳,孩子也不会买账,那么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老师最初的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愿望岂不是要落空?
在老师们眼里,占用学生一点儿课余时间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老师会对学生说,要不是为了你们好,我也不会侵占你们的这点时间,要是我不管你们的话,我还乐得清闲呢!我敢打赌,任何老师的这一番说辞都会被学生在心里批的一无是处,他们心里想了很多要对老师说的话,我曾亲耳听到一个学生说:什么为我们好,还不是为了提高我们班的平均分?孩子说的也许很片面,但是这种说法一旦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的话,那对我们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确实形成了一块巨大的绊脚石,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有一首台湾校园歌曲《课间十分钟》是这样唱的:铃铃铃……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让我们那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哦,你好你好十分钟,哦,欢迎欢迎十分钟,那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让我们那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乐的叫喊冲出喉咙……我猜想,写这首歌的作者陈益康一定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人,要不他怎么会写出如此贴近孩子们心坎的一首歌呢?
不要再动学生们的“课间十分钟”了,这“十分钟”是孩子们休息和放松的十分钟,并不是给他们施加压力、查漏补缺的十分钟,更不是上课时间的延续。
请各位老师们尽快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这快乐的十分钟里尽情的放松吧,让眼睛看一看蓝天,让手指摸一摸篮球,让大脑吹一吹清风吧!
第三篇:课间10分钟
不该被忽视的课间十分钟
夏万柏
以前总觉得下课了就是学生的天下,应该让他们“自由”活动,怎么玩都行,班主任不应该多加干预。
课间十分钟是让大脑得到休息,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中去。如果做了激烈的奔跑运动,会感到疲劳,反而会影响学习。下课后待在教室里继续看书写字好不好呢?上课时用眼用脑,下课是用眼用脑,接下来还要用眼用脑。这样,眼睛太疲劳容易的近视,大脑太累了,再学新知识时就听不进也记不进去了。根据这个道理,我们要指导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安排好这宝贵的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比较短暂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好这十分钟呢?下课后,可以走出教室,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散散步,与同学们聊聊,使大脑得到休息;还可以望望远,看看绿色的植物,让眼睛缓解一下;还可以和同学们做一些运动量小的游戏,比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丢沙包……课间适量的运动,不仅是人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的需要。在游戏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结,调节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课间十分钟是班主任最容易“遗忘的角落”、这十分钟往往是学生出事的“高峰”,而且过分的运动还会影响下一节课。作为班主任应该组织好课间十分钟。
首先,必须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不要随便拖堂,随意剥夺孩子们这宝贵的十分钟。拖堂,这是教师缺乏责任感,没有周密准备的表现。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孩子们经过四十分钟的学习活动,必须要有一段时间(即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使大脑有劳有逸,从而利于大脑的持续工作。有经验的教师必然会充分考虑到这点,使自己的教学基本上循序逐进按时进行。拖堂,不仅使班主任无法去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而且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更好地学习。
其次,班主任要认识到组织好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不少班主任认为,课间仅仅十分钟,不组织也出不了问题。其实,组织好课间十分钟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学生年幼无知,精力旺盛,上了四十分钟的课后,下课铃一响,老师一喊:“下课”,他们真如“猛虎下山”,冲出教室,奔上操场,你推我拉你挤我撞,结果就成了发生事故的“高峰”时间,班主任也往往忙于当“警察”。这种情况,就完全说明班主任有必要组织好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时间短暂,只能有计划有安排的适量运动,既能放松和调节大脑,又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只能抓紧,不能放松。总的原则是:动静结合,开展各种需时短、样式多、方便宜行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紧张之后的轻松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这样安全问题也解决了。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适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体悟到等同家庭的班级温暖和快乐。近十年班主任工作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路,下面我就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求抛砖引玉不断进步。
第一,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骨骼和肌肉正处于高峰期,长时间坐立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遵循身体发育的特点,必须经常到室外进行锻炼,这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休息方式,不但会使脑神经元处于短暂的抑制状态,而且因全身活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提高了对脑细胞的氧气和养料的供给,同时也使眼睛的视觉和耳朵的听觉感受能力得以提高,并且对预防近视、防止脊柱弯曲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要把课间十分钟归还给学生,任何占用学生课休形式的做法是愚不可取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还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应当摒弃。
第二,安全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应视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常规工作,课间十分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时段。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抓住错误行为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及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操守。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相互信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对培养学生情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课间要打开门窗,让空气产生流通,从而保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减少病菌和尘埃的吸入,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保证了身体健康,减少了疾病危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短暂的课间十分钟是学生相互交流、增进感情进行课间生活的缩影,其间学生之间不但有快乐、也有矛盾的产生,此时老师要恰当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创设一个温馨、浪漫、文明的班级环境。
课间十分钟,快乐幸福的十分钟,情感交融的十分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吧!在这多梦的季节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自由翱翔,飞向大江南北,飞向五湖四海,飞向世界……
第四篇:《 课间10分钟》教学设计
课间1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教学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8-P29页内容,话题为“下课了”。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0页内容,话题为“上课铃响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也跟着来到了这个新地方,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你们高兴吗?你们瞧!他来啦![(老师展示课件,用动画形式出现“喜羊羊”。)“喜羊羊”: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喜羊羊”!今天我也要和你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啊!相信你们每个同学都很棒。好,那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2.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贴出课题《课间十分钟》)3.师:每天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同学们要仔细观看录像内容,看你能发现什么?(播放录像,生观看后回答。预估:如果学生说得对,给以肯定;如果学生说得不全,在下面的“定格录像画面,逐一引导学生分析”的环节相机指出来,给以补充。)4.教师定格录像画面,逐一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分析不好的行为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预设:
(1)学生分析完不正确游戏和不正确交流的害处后,引导学生背诵《锄禾》这首诗,了解时间的珍贵、安全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知道浪费时间、不能谦让是不文明的行为。
(2)学生分析完不正确的做法后,借助文明礼仪三字经的内容相机教育。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的实际,教师带读并可带着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录像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正确的课间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模拟练习,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全员性的练习,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二创设情境交流、分析其他做法
1.“喜羊羊”: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除了录像中反映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之外,平时你还发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和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的情况呢? 2.听歌曲《课间十分钟》 3.创设情境,学生模拟再现。
(1)教师放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请学生选择这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选择相应的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4.小小讨论会:为什么在课间先做这些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小组讨论。(2)班级交流。
5.小结要点:课间休息时间不是很长,下课后,我们首先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问题。
6.游戏:我是课间行为监督员。让学生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不好的现象。
7.分析讨论: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 8.教师小结: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我们得合理地安排,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预设:[ 1.能当堂练习的就当堂练习。引导学生分析下楼梯冲撞有什么不好,怎样做才能安全?师生想出好办法后,让学生课上模拟练习。
2.如果时间富裕,学生说得不全,老师创设情境,补充几种引导学生分析,如:游戏玩得满头大汗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等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三诵读儿歌巩固做法
1.“喜羊羊”: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下楼梯,安静等,轻声慢步靠右行;游戏前,先入厕,洗净小手别忘记;饮水时,要排队,文明礼让友谊长;不疯跑,不打架,互相谦让乐淘淘。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活动四课后延伸
1.“喜羊羊”:发布评比文明课间小队的信息。
2.师(展示文明课间小队的标志牌):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文明游戏、合理安排时间,看哪个小队能获得“文明小队”的称号。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不应该局限于课堂40分钟,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课间10分钟第二课时
活动一游戏激趣,探究“上课铃响了”的现象
师:今天,“喜羊羊”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师:那就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等尹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出示电铃)生:哇──!师:这是什么? 生:电铃!(高兴)师:漂亮吗? 生:漂亮!(情绪高涨)师:谁能让电铃响起来?(激情调动)生上台演示。
师:电铃响起来的时候,能让你想到什么呢? 生:上课了,是提醒我们用的。生:让我们知道是上课的时间。
师:对了,电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来提醒。
(设计意图: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儿童的情趣,让儿童体验乐趣、理解规律、学习知识等都是非常有用的。采用带有“玩”的色彩而有与学习内容紧密配合的活动方式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活动二发现不同巧分析
师:听!“铃姑娘”来了。(多媒体播放铃声,并出示教材上31页图画。)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集体交流,上台指说„„)生:有的小朋友立即跑回教室。[ 生:有的小朋友听到铃声还往外跑,可定会迟到的。生:他要早点把自己的东西管好久不会迟到了。
生:有的小朋友已经把书准备好了,可还有的人东西找不到。(设计意图:在找图中的“不同”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加深对学生的感知。先以讨论形式,分小组说说,再进行集体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的感受、想法,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师:同学观察得真仔细!为什么都听到了电铃,大家反应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小朋友没有管好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球拍自己要收好。生:因为她下课没有先做好准备就出去玩了,才会上课时没有准备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把风与孩子生活实际切实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调动感官,去观察、思考生活现象。)活动三创设情境巧模拟 师:同学们火眼金睛,“喜羊羊”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请大家来想办法帮帮忙。
1.放铃声录音,模拟表演。
2.阅读教科书说说:这些同学是怎样做的? 3.击鼓传花抢答:上课铃响了,要做好哪些准备? 4.朗读儿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书本文具桌上放,安静等着老师把课上。
5.教师小结:上课铃响了,我们要快速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表演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上课铃响以前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做一次回顾。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的行为中不断地反复和关注才能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品德与生活课要提高教学实效,就不能没有体验。体验如此重要,但不会凭空而讲,而活动则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孕育种种体验的源头活水。如在教学中,设计了“课间游戏我会玩”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在《课间十分钟》的音乐背景下,生自由选择小伙伴玩游戏,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师加入其中。到学生中去,担当学生学习、体验生活的领路人,学生在平等、和谐、有趣的活动中,懂得了在活动中要玩文明的游戏,要遵守规则,与同学和睦相处,团结友爱,获得了真正的发展,“活”的教育就不是一句空话,在游戏中,也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感悟,从而学生能反省自己下课后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最后达到了这节课的最终目的: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教育。这也是《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目的。
板书设计 课间十分钟 合理安排安全游戏 乐趣多
第五篇:教育随笔把快乐还给孩子
教育随笔:把快乐还给孩子
把快乐还给孩子
王家琪昨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后跟被自行车夹到里。她妈妈再三叮嘱近段时间不要让他参加户外活动,为此,我对他格外照顾。
这天户外活动时,我照例带着孩子们到室外做体育游戏,陈梓萌跑过来说;“老师,王家琪也来了。“我未加思索地对他说:“家琪,你脚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园边上看小朋友做游戏吧。“听了我的话,刚刚还兴高采烈的他突然脸色阴沉了下来,慢吞吞地转过身子,往花园那边走去……
王家琪的瞬间变化让我猛然醒悟;离开群众,他并不快乐!我迅速改变了想法:“家琪,回来!老师还要请你帮助。这天的游戏请你当红绿灯,好吗?“我说。王家琪爽快地容许了。“红绿灯“是这个游戏运动量最小的一个主角,王家琪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乐。我决定,次后无论做什么游戏,都要跟王家琪安排一个适宜的游戏主角,即使没有适宜的,也要为他创造一个适宜的主角。
很多时候,我们会无视孩子的感受,在不经意剥夺孩子的快乐。如果我这天忽略了王家琪的变化,就不可能了解王家琪的感受,王家琪也就不可能享受到群众游戏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变化,深刻体会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还他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