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时间:2019-05-13 00:1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第一篇: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受颇深。我觉得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最深有体会的是:新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观念的变化。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我国的课程改革主张学生不应该被看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教材、课堂以外的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服务,建立良好融洽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以发现式、探究式开展教学,从而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传统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学生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多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少采用独白式、讲解式、陈述式的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只有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已经于2011年修订并颁布实施,通过近阶段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自己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深刻认识到新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课要求教师要用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会用多功能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一些明显的优势: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特别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会事半功倍。

三、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应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也是如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运算定律推导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导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五.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教好学生,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课程方面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强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为己所用。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总结

贾 城 西 中 学

曹桂娟

2012-8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意义与价值

1.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4.课程标准层面减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删除部分内容。2011版中删除了部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也不是必须的内容。如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删除了较多内容,在第三学段删除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计算极差”等学习理解较难的内容。

第二是降低要求。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适当调整了识字和词汇的量的要求。小学1-2年的识字量由“1600~1800”调整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调整为“800左右”;3-4年级写字量从“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

第三,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如《生物》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总量和难度。《物理》和《化学》标准分别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量和主题,明确了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第四,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不少学科采用“选学”方式进行了处理。如,数学将“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等有关知识调整为“选学”内容。既从总体上控制了课程难度,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

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式学习”无所适从的困难,很多学科在标准中明确写入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

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4.新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越来越多的“校本课程”、“课程超市”以及普通高中的模块课程形式的出现,使课程结构变得立体和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学习内容及顺序的自主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使学习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做了努力。

第四篇: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13秋学期学习《走进新课程》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科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该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该学科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

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新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从中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3年11月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教师业务学习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根据我校实际,本学期开始学习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我校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3千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就新课程标准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本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总之,我们将在的领导下,依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标准实施好、落实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2014年2月25日

下载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对化学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柏城小学 徐桂芹 暑期新课程标准的研修学习已进行了5天,通过学习,我感受到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陈小波 通过听教育专家的讲解以及与同行的互动,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前几天学校组组织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首先说一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里最基本的理念也是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具体如下:1......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南三中王利华 通过在成都的两天学习,我深刻的意识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这两天主要听了语文专家,新课程标准的编撰者巢宗祺教授的......

    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鲁泰洪山小学《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