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研计划2008
2009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宗旨。本年度,我们要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上级工作安排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丰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锻炼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实现我校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继续主张边教学边科研,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加强反思,努力促进校本教研工作走上新台阶,同时把握好课改的脉搏,积极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教育科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育工作意见,教育科研工作要继续按照“建学习型组织,做研究型教师”的精神,坚持“科研兴校,教科先导”思想,教育科研以“三个发展”为根本宗旨,即“教育科研要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深入、扎实开展主课题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抓实基础,抓紧学习,积极实验,敢于探索,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思路
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抓住落实“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研究任务这个重点,按照方案设计进度同步或超前运作。在操作过程中,要以研究课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提高教育效率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培养教师为关键,实施“三教合一”的工作方法,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具体任务
课程改革:1.加强对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指导,鼓励教师主动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出精品实验课,出先进实验经验,出优秀实验教师。2.组织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3.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研究,努力完成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课题研究:1.完成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008年度汇报工作。2.指导各子课题组做好“十一五”课题的原始资料的整理工作,逐步形成中期成果报告。3.组织教师培训,加强课题操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4.认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队伍建设:1.协助教导处做好县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培养和 1 推荐工作,为他们做好教科研方面的资料积累。2.加强对青年教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努力促使更多的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资料建设:1.添置与学校课题研究相关的图书资料。2.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条例。
其他工作:1.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组织的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2.迎接县教科室的课题研究专项调研工作。3.做好新教育实验年度考核材料。
四、工作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科研先导意识。通过对教师教科工作考核的完善,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理论、探索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形成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观念,把教育科研看作是教学工作不能分割的部分,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的一条便捷之路。
2、继续做好教科研的宣传工作,为教师提供专家论文、刊物、书籍,组织全校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从思想上提高对教育科研意义的认识,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3、抓好课题管理。组织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特别是与学校主题相关的理论。同时认真实施课改课题,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加强对校极课题的管理工作,定期组织课题培训。
4、开展各种活动,努力使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加深学校课题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研究。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种科研活动。
5、抓实课题研究,做好学校“十一五”主题课的资料搜集、分析、统计等工作。
6、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首先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参加市级培训,组织校级培训,不断充实教科研先进个人队伍;其次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使各项校级课题顺利实施,为他们参与教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尽快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7、继续健全学校教科室各项制度;加强常规工作管理,整理好各类常规资料;继续做好学校教科室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教科室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8、认真用好《衢州教育》、《浙江教育信息报》等刊物,及时传递教育科研信息,宣传上级教科部门的精神,学习外校教育科研的先进经验。
9、完善教师教科工作考核细则,抓好相关的考核工作,使考核工作起到激励、促进作用。
10、开展校级科研成果竞赛,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一系列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要求他们每学期上交教育教学随笔1至2篇,对其中的优秀成果向省市级刊物推荐,以推广我校教科研成果。
脚踏实地搞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水平,提升课题研究水平,是我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我们有信心通过各个层面的努力,使学校教育科研获得新一轮发展。
五、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教科工作年度计划。
2.制订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包括新教育实验)。
3.召开子课题组组长会议,部署本学期研究工作。
三月份:
1.组织好教科研活动。
2.进行科研工作培训。
3.组织论文推荐。
四月份:
1.组织课题组研讨活动。
2.进行科研工作培训。
3.组织向《衢州教育》投稿
五月份:
1.收集整理科研材料。
2.组织论文参与论文评比。
六月份:
1.科研工作交流会。
2.整理科研工作材料,准备迎接检查。
七月份:
1.收集整理科研材料。
2.课题组工作情况总结
3.科研工作总结 “平淡”中炼“真经”,“本色”中创“特色”
——农村小学课改实践与探索
农村学校教育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薄弱事业”,大家对其有不言而喻的“共识”:缺少理念支持、缺少专家指导、缺少名师示范、缺少经费保证„„我们同弓乡地处常山县最西部山区,教育同样面临以上诸多“薄弱”点。但是已经经历了相对“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改洗礼的同弓乡教育管理者及全体教师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没有搞“应急式”、“救火队式”被动而又缺乏远见的“一阵风”教改,而是更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缺少理念我们强化实践;没有名人大家都置身同一起跑线;缺少专家指导我们与学生共成长;缺少资源我们挖掘“本色”,提升本色,创造“特色”„„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在平凡中炼真经,本色中创特色”为目标,硬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化不利为“优势”,营造出浓郁的课改气息,闻到了清醇的课改花香。
一、“俗读”课程理念 —— 走近新课改
新课改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面对“自主、探索”,“选用教材”,“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等等崭新的理念,农村教师产生了种种疑虑。为了引导全镇教师走近新课改,我镇中心校组建了新课程领导小组,以中心校领导及相关学校校长、主任为主要领导,组织成员,并辐射到了各村小领导及骨干教师。健全的领导管理组织既是我镇课改工作的管理者,同时也是课改工作的实践者,两重使命,使他们更能主动关注课改,研究课改。
我们发现全镇师生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接受能力不强,在初期理论学习时发现,许多老师陷入了“恐高症”状态。面对农村的实际,我校采取了“以通俗的语言解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策略。
首先,将新课改中的新理念、新名词,与我们的平时实践工作相对照,从中寻找共同点与异同点。采取先组织教师把握在学习新课改理念过程中发现的关键词,如“自主探究、终身发展、校本课程、校本教研”等词;再引导教师熟记已把握、筛选的关键词,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最后联系实践试着去落实、运用,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我校中心小学每月的教师《学习新课改,在新课改中实践心得录》等,为全校教师的新课改理念的学习、领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
其次,提炼新课改理念学习中的重点句。例如,“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句子,要求教师找“重点句”、学“重点句”、在实践中“悟重点句”等系 4 列活动,使教师的课改理念逐渐提升。
第三,对农村教师尤其是村小教师学习课改的要求坚持“低标准,重实效”,积极倡导从一点一滴学习,到有一点点的感悟,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体现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扎实推进,不唱高调、空调,实实在在地立足平凡的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学习、感悟、运用、反思、提升。这种“平民化”的新课改理念提升管理与实践使我校的师生开始关注新课改,坦然走进了新课改之门。在新课改轰轰烈烈展开时,我校针对农村实际情况,没有“造声势”,而是以“平实”的作风面对,在平淡中炼就教师的课改理念,参加新课改的实践,这种“群众性”的学习形式,没有让全乡教师畏难,更没有加重教师的负担,使全乡教师明确了新课改是一次长期性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实践,稳步前进、冷静思考,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课改,实践新课改,研究新课改。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镇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逐步提高了,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有各自的心得体会;对新课改的实践运用,也逐步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加上乡中心校进一步对课程规划实施调控,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学习、生活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师生逐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能动地进入教与学的境界。
第四,建立了教师学习新课改成长档案,对在新一轮课改学习、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记录存档。为此,我镇在各校都设了课改联络员,定期将各校的课改学习情况及时上报、交流。镇中心校把握了第一手原始资料。课改领导小组对全镇的教师进行成长分析,找出名人的优势,进行宣传,突出个体生长点,为课改所用。我乡中心小学教科室成员,课改理念把握相对全面,感悟性强,写作功底较强,乡中心校突出宣传他们这一优势,并交给课改任务,不到两年时间多名教师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四十多篇,并写了多篇课改体会,设计了学科课改实验研究方案。
二、在平淡的实践中 —— 走进新课改
实践出真知,课改亦然。我们在课改实验研究中,真正认识到,课改工作推进的生命力和生长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农村教师有教育教学生活,但没有对教育教学理性化的足够的资料,研究谈论的基点太少。农村教师在不能对自己的职业成长出口成句、出口张章时,我们觉得平淡的实践是他们谈论教育、感受教育、理解新课改的最好方式。
1、以案例为生发点,促进教师讲述自己课改中的感悟
我们觉得,让教师自己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教育做法和教育感受,一种较平常的形式就是收集、撰写教育案例。这很平常,对农村教师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搞得好,也能收到奇效。比如,教学案例(以教案为主)、“教学反思”(类似教后小结)、教育 中的小事情、“学生个案”等等,我们以文本为切入点,让教师透过案例,确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投身新课改实践中。我们正在编写《教育个案集》、《教学案例反思》等校本培训教材,进行教育日记评比,让教师回味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为自己而感动,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品味课改。我镇中心小学结合市“十五”立项课题及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基地研究工作,编写了《学法集锦》、《学习策略信息库》、《我的学习方法及策略》(由学生以稚幼的口吻叙述自己的学法及策略)等,立足于学校本色的校本培训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全校教师参与课改、研究课改的积极性。
2、以课堂为落脚点,提高教师对课改的操作能力
对农村教师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已有的经验,传统继承教学多,一贯性为主,但课堂是课改的重头戏,抓住课堂才能抓住课改的牛鼻子。我们依然立足于平凡的教学实践,扣住了农村教师一直在遵循的“五认真”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分层次,逐步改革“五认真”管理方法。在农村一直强调管理教师“要备课”,能有备课似乎就是遵循了教育法规,并未注重备课的实效性,更没有太多注意个性化的备课。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中心小学与村小两个级别进行分层管理,要求中心小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有个性化的备课;要求村小一定要备课,提倡个性化、有创意的备课。如中心小学语文组结合学校“十五”课题及“课改基地”开展了集体备课,写学案等能展示教师独特魅力、体现教师教育方式转变、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时效性”备课。英语组开展“开放式”备课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教案。对学生的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复杂的问题,作为农村小学,我们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的操作入手,展开了以《落实素质发展报告书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探索综合的评价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经验多次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育教学交流评比中获奖,并公开发表。
三、整合实践活动——实践新课改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对农村小学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课题:农村小学在开发此类课程时,有弱点也有它的强势。弱点在于农村小学教师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开发校本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强势在于农村小学也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学生实践基地广泛,活动范围较大,贴近自然生活等。我镇立足于农村本色,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也开发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
首先,我们发动全镇的师生提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把问题归类、筛选,请各教师分年级编定方案,供师生选用。如,我镇的何营村是养鸽基地,我们便发动师生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编印了《农村养鸽小知识》;针对我镇每年春季和秋季农村的鸡鸭鹅、猪狗等家禽牲畜都会发生常见的大规模传染性疾病,造成大面积死亡,农民损失惨重的现象,师生共同努力,正在编写《家禽牲畜常见病防治手册》„„这些地方课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师生对研究这类问题很有兴趣,在收集探索实践的过程中,综合地运用了各科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其次,镇中心校组织课改领导小组深入每一所学校,帮助各校分析校本资源,优化课改骨干成员,整合各类实践活动,力求学校课改工作在本色中出特色。各校就是本校教师成长的摇篮,课改实践活动效率高,不加重师生负担,使课改工作能在基层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每一位学生身上真正得以体现。例如,中心小学大队部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科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实践活动,其他部门也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学生实践活动。大队部有红领巾广播站及校园小记者班,教科室与教导处也有课题研究的校内小刊物„„在调查中,老师学生反映活动多是好事,但同时也难以应付。针对这一情况,镇课改领导小组进行了校内综合实践的整改。如中心小学教科室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与大队部的实践活动相互融合、渗透,力求一举两得,大队部的学生刊物与教科室的课题研究刊物合并,形成了以“小蜜蜂文学社”为中心,以《采蜜集》为主刊的综合实践阵地。要求每学期各部门制定综合计划时要坐在一起,共同商议。这样一来,中心小学在这两年的课改综合实践中,活动更加具有规划性、目标性,也大大地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有效地提高了各项实践活动的质量。活动成果显著,学生在像“市好家长杯作文大赛”这类竞赛中多次名列前茅。这是课改给该校带来的契机。
四、冷静地面对实际问题 —— 研究新课改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镇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分析近两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教师的理念逐步提升,尤其是部分中青年教师在课改中迅速成长,如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市师德演讲、书法比赛中,市课改基地申报、陈述、演讲中崭露头角的中青年教师;区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的相继涌现使我们感到欣慰。我们也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家长对孩子成才观念有一定的新认识感到高兴,更为我镇部分学校在课改中逐步形成的特色、优势倍感自豪:如中心小学的教科研工作迅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品味在课改实践中得到了提高;村小相继在课改中发展,逐步提升为“县示范学校”。但我们仍像许多农村学校一样,在新课改中遇到了如下问题:
1、“撤并”给课改的规划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如一些学校原有的校本培训工作及学校本色,在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后,因为撤并而中 途搁浅。像我镇的网户小学有三四十年的书法传统,曾经是我镇“书法特色学校”,如今学校逐步缩小合并,人员流动,这一传统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2、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我镇的教育教学评估还是在总体上局限于传统的“一考定乾坤”的格局上,当然,这在目前似乎是不可丢掉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研读新课改,我们却发现这明显不能充分适应新课改需求,尽管我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远远不够,无法与“一考”的大气候相抗。因此,许多老师在课改中,兴奋之余也有太多的忧虑。
3、队伍不均衡,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教师工作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给课改工作带来了阻碍。我镇的老教师数量不少,但退休年龄不到,在新课改中也很难适应,下岗分流工作复杂,还有很大的难度。这种人力资源的不优化是课改的大问题,再加上教师中层干部选拔体制的不健全,依然存在着政府委派,纯人事性的干部队伍调配,照顾性的晋级、聘岗,打击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学生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情况不容乐观
课改工作在农村似乎只是学校的事情,学生家长仅仅从学校的家长会、家长学校中有所耳闻,他们自身的素质及社会信息的闭塞,使他们对课改工作的意义,对孩子发展的认识不高。他们目前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孩子的成长最直接的方法依然是“分数”。农村家长对培养孩子的根本目标大多仍然局限于“为了以后能有一碗饭吃”,对他们来讲实现这些目标似乎只能凭借分数。要使农村学生家长的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难度是非常之大的。有时,我们在家长学校与家长谈课改、谈终身发展,家长表面点头,实际上我们明显感到他们依旧关注的是“分数”。
5、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对农村小学来讲,标准应该有多高?能放多低?我们在实践中难以把握每每在培训、操作实施时,参看已经编印的一些校本培训教材、校本课程,我们无所适从。看着课改刚刚开始,一些学校就已经有如此高水准的校本课程,我们与许多农村教师很“茫然”,我们也要编印课程教材吗?我们编得出校本课程吗?„„这太难了,这也许是专家的事。类似这样的疑惑使我们更加困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会在课改中继续思考、实践、总结,也提请教育同仁共同商讨,以解开我们的“心结”。我们会重复深入地研究新课改,扎实地推动新课改工作。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的教育形势和课程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前提的。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教育部基础司长朱慕菊指出,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乃至课堂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意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则包括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学科专业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也包括教育教育的组织、应变能力和智慧,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等方面。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许多进行“二期课改”试验的学校都认为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把立足校本教研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对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形式和途径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规范校本教研管理新体系,促进教研活动的有序性
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全体教师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行动者和研究者,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实施校本教研、提高教研质量的前提。为了落实校本教研,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我校首先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利用政治学习和各学科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集中式和分散式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明确推进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增强投身课改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2.建立激励保障制度
为提升本校教师的内涵,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励教师在专业上领先,在教学上冒尖。如对教师进修第二专业、出国培训、一线实践等制订了教师培训条例;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学期教师考核和奖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和论文比赛的奖励措施及教师指导学生获奖的奖励政策等等。
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1)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校领导和高中部主任深入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
(2)建全教务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
(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各项教学活动。
二.开展校本教研多形式,增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1.自我反思,经验积累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学习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强调的是教师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反省、探索,从中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具有研究性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对此,我校教务处的老师对教师进行定期不定人的随堂课录象,并把刻录的录象课光盘交还给上课的老师,供其观看、反思、保存。课堂录像有利于教师本人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让教师针对录像课进行自我诊断分析,寻找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思考以叙事研究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自我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提高,以便日后扬长避短,超越自我。实践表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师的实效性,有助于教师重构自己的专业实践知识。
2.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校本教研与一般的教研活动的区别就在于校本教研应该是教师有反思、有目的的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学校要求各学科各备课组每周进行教学情况的总结、交流、反思,以教学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解决课堂中真实的问题、教学中实际的问题。各备课组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实行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互相交流,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通过自我反思,相互评价,学会寻找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在这种合作式的备课活动中,教师们集思广益,既有相互间的合作,又有教师个性化的发挥。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平等交流,相互启迪,经验分享。尤其是在听完观摩课和交流课后,老师们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不断的反思,有针对性的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经验,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们敢于提出质疑,各备课组充分发挥组内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学资源共享,个体成功经验分享,形成了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3.专业引领,层次提升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要素之一,主要包括教学理念、经验的引导和教学实践的援助。校本教研必须要有专业引领才能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专业引领应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这样的专业引领才能真正让老师有所收获。我校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谈谈“课堂改进计划”》、《行动研究,我们更需要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之路》、《校本研修,内涵发展的选择》等报告,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理念,把学校这个学生成长的地方,也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
另外,学校还定期聘学科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和听课评课,并对有潜力的教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4.优课探究,行动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光靠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无疑是收效不大的。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都揭示了“实战课堂”的重要性。行动研究是教师学习教学最直接的途径。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的优课探究。努力给教师创设各种锻炼和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活动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1)评优课
为进一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我校“发展为先,人本为纲,内涵为实,质量 为上”的办学理念,学校围绕二期课改精神,“关注课程,聚焦课堂,夯实基础,提高质量”,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旨在将教学评比的过程作为教师实践、反思、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教学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和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每次活动中都会有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2)教研课
要求各教研组每学期所有教师必须开设一节校内公开课,30%的教师开设一节区内公开课,自主选择、自主设计、精心准备,向全校或全区教师开课。听课后由教研组长组织交流评课,总结得失。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尝试了同年级教师共备一堂课,共上同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互补,在互相探讨中共同成长。
(3)示范课
要求每位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每学期开设一堂示范课,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参与听课,并在课后进行研讨,使所有听课的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共享学科资源,最终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1. 进行课例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结合课例开展校本教研研究,就是要立足课堂,以本校教师为基本研究主体,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例本身可作讨论的材料,可以分析教学上的问题,帮助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实现观念的碰撞与交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彼此之间逐渐体会和领悟一个具体教学课例中所蕴含的课程发展理念,重组、修正各自的认知结构及专业理论,进而获得建构理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为此,学校教务处一方面要求各学科在每次教研活动安排2—3位教师进行课例交流,有其他教师对课例进行评述,在互相交流中,在不断地反馈、调节、体验中,领悟教学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最终实现教师之间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在学期结束时上交一课例,优秀的课例将被推荐到区级以上杂志上刊登,调动了教师对教科研的参与,推动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 深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创办学校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已成为当代学校的办学方向与追求。而校本教研,对学校而言,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校本教研是立足自己学校实际,解决学校比较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开发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和办学特色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定位、办学理念的提 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各教研组都进行了课题研究,其中以英语教研组的《外语特色,口语见长》和综合学科教研组的《综合高中开设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作为我校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特色和品牌。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校长亲自负责抓教学研究课题,并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与专家对话,与研究人员交流,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
3.开发校本课程,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本质上要求教师具有研究教育行为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由于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尤显重要。教师应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情境的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进行英语和其他外语语种课程的开发
我校以英语教学为突破口,确定了“突出英语、综合发展”的外语教学目标,在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开设了英语研究型课程以及日语、俄语、韩语等语种的校本课程,组织每学期一次的英语周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并编写了英语校本教材。目前,根据外语语种选修课的教学实践,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正在拟开发其他语种的校本教材。
(2)进行应用性课程的开发
目前,我校已是上海金融学院的附属高中,学校利用合作办学契机,拟在高一开设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应用性课程,并和上海市中职校课程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砌商,进行综合高中应用性教材的编写,设想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和品牌的综合高中模式。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有效实施“二期课改”的保证。有专家指出:校本研究不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额外加给学校的一项任务,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应当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来抓,尤其应当注重日常的研究。另外,校本教研不是个别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专利,所有的教师都应当参与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必须要有改革的愿望和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教研、进修、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教科研计划
一、课题研究
1、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等九个长春市十二五课题进行结题材料的进一步整理和上报。
2、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对长春市十三五课题进行申报和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3、对学校国家级课题《让》和(双)进行研究并整理材料
4、根据名师工作室的要求,督促和指导市级骨干教师 进行课题的申报和研究
二、相关材料的上报
1、对学校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向省市教科所进行申报和评奖
2、对学校已有的课题相关材料上报长春市教科所备案。
3、优秀课题相关材料的申报
4、教改明星材料的申报
5、优秀科研论文的申报
6、教科研专家材料的申报
三、征文
1、长春教育的投稿
2、长春教育读后感
3、省级论文评比的征稿
六、继续教育方面
1、继教用书的征订
2、全员教师的远程培训
第三篇:教科研计划
________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教科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科研在我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以课题为载体,大兴校本研究之风,积极推进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使教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以其实效性、针对性、发展性实现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课改为中心,强化校本研究,推进科研创新。1、强化推进校本研究,全面落实课程改革,开创教科研新局面。课程改革仍是我们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研究的重要话题,实现课改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追求。而加强校本研究,又是推动课改,开创教科研新局面的有力举措。要努力营造以课改为核心的校本研究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改活动、校本培训、专题研究,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的校本研究,开创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2、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的需要;研究的过程贯穿教学的始终;研究的目的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要有目的地选择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甚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某一问题,开展经常化的研究,真正使教科研工作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3、根植于学校,实现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重心的下移,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各学科课程的课堂研究与反思,继续做好每月的案例与反思并逐步提高质量,力争一案一得;利用业务学习广泛开展个案研究;组织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开展教师写课改教学故事,讲课改故事活动和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
(二)以课题为抓手,强化科研管理,形成科研网络。1、加强组织建设和网络建设,形成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组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的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学校教科室主任、兼职教科员、课题组长三支队伍的作用,成立校本研究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履行职责,在课题研究、科研管理、决策咨询、普及提高、成果推广、信息开发、刊物编辑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创新、发挥功能。
2、抓好课题研究,力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衡量课题研究是否有成效,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如何,各课题组要切实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研究活动,同时,要善于从活动中总结提升从而形成成果。
为确保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将加大对课题研究方面的管理与监督的力度。A、明确各课题组的具体负责人; B、各课题组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课题活动,学习、实践、研讨、交流等,活动内容尽量多样化且有实效;C、课题组成员要围绕各自的课题来撰写案例与反思;D、一学期课题研究要有计划,有目标,有安排,有总结;E、积累课题活动资料,包括活动过程、会议记录、教学设计、实践心得等并注意认真记载课题组工作手册;F、注重实效,建立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制,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选择恰当的汇报形式在不同级别中进行汇报。
3、加强课题全过程管理,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
(1)、积极做好课题的结题、开题论证工作。根据计划我校有3个十五课题已进入中期评估,一个课题将结题。本学期将重点做好这些课题的评估与结题工作。
(2)、要积极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对已立项的课题,要根据实验方案、学期计划督促认真实施,定期参加课题组开展的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认真建立课题组台帐制度,了解各课题开展情况。
(3)、重视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和应用推广,要重视发动教师,组织力量,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文章,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苏州市级、省级、全国级刊物上发表。
(三)围绕名师工程,强化队伍建设,凝聚科研人才。
1、建设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校本文化,提升科研水平。通过各级课题研究,发现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能的教师骨干队伍,跟踪培养和目标管理,使他们在短时期内成长成熟。
2、继续出刊好校刊《江潮》,宣传骨干教师的科研成果。
3、参照“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评选条例及“常熟市教育科研星级先进学校”评估条例,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提升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
三、月份安排:
九月份:1、参加教科室主任会议;
2、制定学校教科研计划;
3、召开各课题负责人会议;
4、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计划;
5、各课题组正常开展活动; 十月份:1、教学案例评析竞赛;
2、课题组正常活动;
3、组织市级课题组活动;
十一月份:1、语文课题“创设情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结题。
2、课题组正常活动;
十二月份: “创新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系列活动活动;
1、课题展示课。
2、课题研究成果展。
3、课题论谈 一月份:
1、选送优秀论文;
2、课题组交流总结。
第四篇:教科研计划
博睿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幼儿的素质
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
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资源,使我园的教育 教学在稳步中不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通过各类业务活动,进行全园培训,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通过日常研究和专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2.加大园本研修力度,保证园本教研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3.本学期做好新课题的申报工作,并扎实地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过程管理。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全园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1.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儿园参观学习,定期开展园本培训活
动,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切磋让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2.鼓励教师多阅读有关幼教专业方面的书籍,经常上专业网站查阅有关幼教方面的教育信息。我园
将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提炼经验,升华理论,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经验文章向 杂志和网站投稿,并能获得奖项。
3.根据园内教师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教学能力,分别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分层次的培养,力求 人人有定位、个个有发展。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通过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促进教师专业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加大园本研修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1.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教学行政、年级组长通过检查各类计划、各班环境创设情况、看教学反馈等
措施,了解熟悉各班教学实际情况,从而确定好教研专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
2.加强计划管理,继续规范班级计划、周计划的制订,并检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实情况,保证
一日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灵活安排一日活动,使一日活动有序、科学、合理、有效,保证幼儿
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3.继续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级组长将一如既往地精心组织各组组员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内容的活动
目标、活动过程及教学方法,及时反思教育教学效果,解决教师们的疑惑问题。
4.以整合的思路实施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在实施《多元整合活动课程》的同时,注重各班自主
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善于从辅助教材中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兴趣和特点的课程内容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开展教学研究,收集好过程性资料。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引领教师开展问题研
究,做好教育信息的传递和教育经验的推广活动。
5.本学期,我们将实行师徒帮扶制度,以点带面开展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能力。
6.加强随堂听课。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深入教学第一线听取随堂课,及时了解教师制定计划、组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开展体育锻炼等情况,与教师一起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进一 步落实本园教师间听课制度。
(三)注重创设宽松的教研活动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
1.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展示活动。
(1)青年教师说课、赛课活动:青年教师要在一日活动的组织和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虚心学习老
教师的教学经验,刻苦钻研,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园级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充分发展镇级以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我园将在10月份作一次优 秀教师教学活动展示。
2.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研活动常规化,增强教研实效。各小组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小
组长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组活动都做到充分的准备,帮助和指导班组内的教师共
同参与教研活动,针对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切实开展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探讨中得到收获与 启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3.切实保证两周一次的大教研活动,以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研讨 的专题,通过研讨引领教师把握新理念,对问题作深入的剖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亦可把课程实
施中的真实情景和案例进行共同剖析,引导大家反思。
(四)加强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提高科研意识。
1.本学期申报区级课题的老师准备完成结题的材料和论文,并将成果在园内进行推广,申报园级
课题的老师准备完成结题的论文和资料。
(五)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拓展园际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1.继续发挥我园的示范作用,定期开展与结对园的园本教研交流活动。2.通过网络窗口,拓展教师们交流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教研任务。2.师徒结对仪式。
3.本园骨干教师(园级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展示。十月份:
1.园内各小组组长上交小组计划。2.各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教研活动学习十二月份:
1.本园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师徒帮扶)一月份:
1.课题小结,各教研组成员对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后,汇总课题实施情况。2.整理各类研究资料和各类教学资料。3.教研工作总结
第五篇:2012教科研计划
小学2012年教科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按照区教科室要求,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育质量”的理念,利用各级课题研究的时机,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校行政的领导下,会同教导处、德育处借助“四位一体”的教科研管理体制,继续做好学校教科研的衔接工作,以科研促质量,努力提升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参与全区相关课题的研究活动。积极推进“幸福教育”、“师生导学案”等的研究。抓好学校主导课题的开题工作。以现有市级课题为基础,持续推进实施工作,重点抓好过程管理,认真总结经验和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协助校行政做好学校课程规划的相关工作。
2.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以“生本教育”“学会学习”等为基本理念,加强对教师的常规培训学习指导。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可行,措施上到位。重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办法。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3.“没有研究,就没有改革。”要创新机制,加强学习,解读新课程。按照上级要求,立足课堂,建立以课题组、教研组与备课组为单位的校本研修制度,加大校本研修力度。“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围绕课堂教学而开展的各项学习与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是教科研工作在课改中最实际的功能。”以“三组整合”为基础,推进主题化教研活动;加强课题研究现场与课堂教学现场的调研,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
4.以课题为抓手,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以“教学能手”为带动力,以“师徒结对”为主要模式。做好“青年教师教育沙龙”等有关工作。
5.加强理论学习,解读新课程。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做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及“读书活动”等工作。
6.继续参与特色建设,发挥教科研的作用。利用云平台这一高水平的信息平台,提升学校的形象,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力度,注重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引导教师写好教育反思,关心教师的论文发表等工作。
7.加强与学校各处室的联系,紧扣教育质量这一中心,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抓好学校教科研日常管理,在现有的人力、时间等条件下,力求工作高效、有序、创新。认真学习、宣传教科研最新资料,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协助做好2013年绩效考核的相关工作。
三、主要措施
1.积极引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活动记录”、“教学案例分析”,鼓励教师以“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等方式,开展专项校本研修。2.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正确把握学校教科研不同于科研单位的特点,后者注重结果,前者更注重过程。学校科研是培养人,提高师资水平,积极运用于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开放的学校,需要开放式的教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要强化“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
3.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借助云平台中的课堂魔方,通过行动研究,注重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抓好课题组与教研组活动的整合,发动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新课题。
4.继续做好教师相关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论。把思想统一到“教师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学生课内增效,课后减负”上来。让教科研更加贴近课堂,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为努力将教师从过重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
5.结合学校实际及教师实际,发动、组织力量,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日常过程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尽力做到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用教学实践来检验科研成果,努力提高课程领导能力。
6.从实践走向理论,让结果展现过程。在反思中求突破和创新。做好教育教学的有关信息收集、整理、宣传和先进教科研经验的推广工作。
四、阶段安排 一月
1.迎接市局教育科研专项督导。2.整改上报市级课题立项材料。
3.评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优质课并上报区教研室。二月
1.参加县教科室科研规划课题结题工作会。2.完成区教科室要求的各类材料上交工作。3.组织单位教师科研培训工作。三月
1.组织2012立项课题开题观摩和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2.组织老师们学习科研培训材料。3.参加县教育科研工作会议。4.组织参加市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四月
1.参加市科研科组织的省、市课题开题活动。2.参加市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会。
3.组织参加全县主导课题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4.组织参加省规划课题的选题与立项申报工作。5.组织参加省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五月
1.组织并参与科研共同体的主题活动。2.组织申报需要结题的市级课题。
3.对申报结题的市级课题进行学校初评,严把质量关,再上报县教科室。六月
1.收交市立项课题结题鉴定材料并上报。2.收交县立项课题结题鉴定材料。3.梳理、整理本单位典型经验。七月
1.半年工作总结。2.启动教师读书系列活动。
3.组织市级立项课题结题鉴定工作。八月
1.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专题培训活动。2.参加区局召开的教科室主任读书会。3.梳理科研电子档案做好迎查工作。九月
1.开学检查暨科研课题中期检查工作。2.参加县教科室主任工作会议。
3.迎接市局教育科研电子档案管理专项督导 十月
1.组织参加市局教科研成果推介会暨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会议 2.科研共同体主题活动。3.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各类活动 十一月
1.组织参加上报省教研课题、市规划课题立项材料。2.对上报省、市课题结题的材料进行把关。3.组织参加科研下乡论坛活动。十二月
1.进行工作总结并拟定2014年工作计划。2.准备县教育科研督导检查的各类材料。3.迎接区教育科研年终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