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方法:多位数读法三步曲
读多位数的方法
小朋友们在读多位数时,往往容易出错。有没有读准多位数的好方法呢?下面向你介绍一种“三步读数法”。
“三步读数法”就是按照“一划、二读、三查”的步骤进行读数。
“一划”就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划一横线‘例如:560 7001 3900 “二读”就是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去读,只要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就可以了,每一级开头或中间有一个0或者有几个0的,都只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例如:560 7001 3900 读作五百六十亿七千零一万三千九百。
“三查”就是读完多位数后,要仔细检查读出的数是不是正确。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多读或漏读0,如果多位数后面带有单位名称,也要注意把它读出来。例如:10 3009 2000吨 读作十亿三千零九万二千吨。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信息窗1
<万以上的数的读法>导学案
课题:万以上的数的读法
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7题。导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
一、预习学案 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举例说明:记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记数法等。学生回顾,交流。学会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二、导学案
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 ;5094600 ;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21600900。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119000000。(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
(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学生边拨珠边读出。学生讨论后交流。
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指名学生读,学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三、拓宽应用。-课堂检测
1.读数的对比练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
10200 5006500 13500 10020 5065000 135003500 2.自主练习第5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类似的计数器。4.自主练习第8题
让学生买一袋瓜子,倒出来,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
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小组完成。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比较每组的读法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间有零的数的读法。
四、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说说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生先独立说,再交流。总结读数的方法:
1、先分级,每四位分一级,用虚线分开。
2、按照个级读法来读,从高位读起。
3、亿级后要加一个“亿”字,万级后要加一个“万”字。
4、每级开头或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读数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教后反思:
“万以上的数”学生接触较少,理解大数的意义有很大的难度。这节课是这样几个层次化难为易的: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情境窗。在感受“十万”时,帮助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在通过体验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在学习十万时,展示了词典、报纸等事物,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的这些感知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三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学生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就要学习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教材,把数位、记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等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在学习给数位分级时,又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探索数位分组等知识。在汇报时,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理解 “亿级、万级、个级”表示的意义。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意义: 一个自然数有两方面的意义: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表示事物顺序,称为序数.数的读法和写法: 多为数的读法:读个级的数,按照数位的顺序从高位依次读向低位.多位书的写法:写个级的数,按数位顺序从高位依次写向低位,几千就写在千位上等;写多位时先确定是哪一级的哪个数位,然后从高位逐级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一、练习读数
1、读出下列各数
8590400 读作:八百五十九万零四百 4320065 读作:四百三十二万零六十五 39250 8590400 3106000 608020 7005050 4320065
二、练习写数(12分)(1)把要写的数先分级
(2)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写出下面各数:
1、一百四千六十万 写作:40600000 二十五万零五百九十六 写作:1250596(1)三十 三十万 三十亿
(2)一百零七 一百零七万 一百零七亿(3)九千二百 九千二百万 九千二百亿
四千零六十万 三万八千 七十五万三千四百一十 一百二十五万零五百九十六 八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八
2、按要求写数
(1)写出最小的八位数和最大的八位数。
(2)写出比最大的五位数达1的数,和比最小的五位数小1的数。(3)写出一个读两个零的五位数。
3、把两个相同的数用线连起来
三千零五万五千零三 35000053 三千五百五十万零百 30500530 三千零五十万零五百三十 30500503 三千五百万零五十三 30055003 三千零五十五万零五百零三 35500300
百 十 位 位个 位 1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每年有占世界出口总量一半以上的石油从霍尔木兹海峡运出,每天运出石油二百七十万吨,最多可达四百万吨。
(2)人体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血管,要将它们连接起来有十万千米长,是赤道长度的2.5倍。(3)地球与月亮相距大约为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提示:在情境中写数一定要把单位名称写上,表示这个数的意义。
三、综合练习
1、把两个相同的数用线连起来
三千零五万五千零三 35000053 三千五百五十万零百 30500530 三千零五十万零五百三十 30500503 三千五百万零五十三 30055003 三千零五十五万零五百零三 35500300
2、按要求写数
(1)写出最小的八位数和最大的八位数。
(2)写出比最大的五位数达1的数,和比最小的五位数小1的数。(3)写出一个读两个零的五位数。
3、填空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是()级,表示的是多少个();()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
(2)10个一千万是().
10个()是一百亿.
十亿是10个().
十亿是()个一千万.
(3)243156879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它是()位数,从个位起第八位上的数字是(),亿位上的数字是(),万位上的数字是().
(4)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这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这位上的6表示();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4在这位上表示().
(5)一个数百亿位上是7,千万位和十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6)一个数是由十个亿、六个千、四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7)和100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8)最大的九位数与最小的十位数相差().
(9)写出大于999999998而小于1000000002的数.()
(10)1加上一个九位数得到一个十位数,这个九位数是(),这个十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和是(),差是().
(11)一个数由4个十万,8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12)一个数亿位上是9,千万位上是6,万位上是8,千位上是4,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它是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13)9□9390090这个数,□里填()至(),这个数接近9亿;□里填()至(),这个数接近10亿.
(14)7□0000> 730000 □里最小可填().
(15)□478≈7万 □里可填().
(16)64亿> 6□99999999 □里最大可填().
(17)58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580亿.(18)432变成四百三十二亿,要在2后面添上()
(19)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是()级,表示的是多少个();()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
(20)10个一千万是(). 10个()是一百亿. 十亿是10个().十亿是()个一千万.
(21)243156879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它是()位数,从个位起第八位上的数字是(),亿位上的数字是(),万位上的数字是().
(2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位,这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这位上的6表示();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4在这位上表示().
(23)一个数百亿位上是7,千万位和十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8,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24)一个数是由十个亿、六个千、四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25)和100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6)最大的九位数与最小的十位数相差().
(27)写出大于999999998而小于1000000002的数.()
(28)1加上一个九位数得到一个十位数,这个九位数是(),这个十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和是(),差是().
(29)一个数由4个十万,8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30)一个数亿位上是9,千万位上是6,万位上是8,千位上是4,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它是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31)9□9390090这个数,□里填()至(),这个数接近9亿;□里填()至(),这个数接近10亿.
(32)7□0000> 730000 □里最小可填().
(33)□478≈7万 □里可填().
(34)64亿> 6□99999999 □里最大可填().
(35)58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580亿.
(36)432变成四百三十二亿,要在2后面添上()个0.(37)92008000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38)2475000000元读作()改写成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是((39)2043800700读作,它是 位数,3在 位上,7在位上。
(40)六亿三千零四十万零五百二十写作,它是 位数,4在 位上
1、最小的自然数是。0、1、76、305、84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2、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 米。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最小的质数,它的倒数是。4、10个0.001是,10个0.01是,10个0.1是,10个1是,10个10是。
5、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 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有 位小数。
6、最小的四位小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7、一个数有6个1和5个组成,这个数是 ,它的倒数是。
8、一个数有4个10,3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9、A、B、C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且A>B>C,在、、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10、在(A位自然数)中,当A是 时,这个分数是最大的真分数;当A是 时,这个分数是最小的假分数;当A是 时,这个分数的值最大;当A是 时,这个分数没有
二、判断。1、1是最小的自然数。()
2、小数和分数都比整数小。()3、1米的和5米的相等。()
4、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5、3.6是有限小数,3.161616是循环小数。()
6、一个分数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7、自然数的倒数都小于1。()8、0不是自然数。()
9、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0、1个0.1和9个的和是1。()
11、因为比小,所以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小。(三、选择题
1.二亿零二十万八千写作().
①2022080000 ②200208000
③202008000 ④200028000
2.个位、万位、亿位是几个不同的().
①数位 ②位数 ③数级 ④计数单位
3.100个一百万是().
①1000万 ②100万 ③1亿 ④10亿
4.460000000()46亿
①= ②≈③> ④<)
第四篇:把握三步曲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把握“三步曲”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湖南省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张凡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队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旨在教学的实践中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效率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
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一.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字:承上启下,导情引思。
毛主席讲:“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说的是承上启下,复习前次的哪些概念呢?应该是那些最基本的对后次的学习起作用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的复习或再学习,自然地过渡到新课。例如:在讲无理方程的解法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提问: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2.你都学过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步骤是什么?3.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解哪一种方程时必须验根?为什么要进行验根?这组问题,实际上为理解新课作了必要的准备,使得新知识--无理方程和它的解法--成为整个“方程”这段知识整体结构的一个自然发展,使得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解无理方程的关键步骤--去根号,可以由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分母进行联想,由去分母可能产生增根,联想到去根号可能产生增根等。
所谓导情引思,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如讲“勾股定理”,利用多媒体制作,画面1:漆黑的宇宙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老师提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外星人呢?茫茫的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该如何与他们联系呢?此时出现画面2:科学家从地球上向宇宙不断的发射信号:如A、B、C等语言,高山流水等音乐,以及各种图形,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张“勾三股四弦五”的图形上。追问:这张图形究竟包含着什么信息呢?立即把学生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
开局的关键在于造成认知冲突,以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为例,提出问题:妈妈买了一只蛋糕为一对双胞胎兄弟过生日,请问如何把这个蛋糕一分为二呢?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知道只要过中心切一刀,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济于事,形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出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课题。又如讲相似多边形时,先提出问题,在一块长方形黑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到一块新的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是否相似?学生往往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出发认为一定相似,老师干脆回答:“不对!”以此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
二、充实饱满的中坚
现行《教学大纲》中,对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明确地指出“坚持启发式,提倡讨论式,反对注入式”,这是由“要结合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引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而决定的,充实饱满的中坚,关键是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下面仅谈谈排除难点的问题。大家知道,难点是由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既有教学内容的原因,也有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难点的对策。1.因素: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困难
对策:抽象理论具体化
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这个抽象的难点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手拿一张一百元的新版人民币,提问:把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得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得几张?换得的张数y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由此让学生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是亲切自然,水到渠成。
2.因素:知识的综合性强,学生掌握起来易出现“积累误差” 对策:分散难点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有理数的减法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有理数的减法是有一定的综
用心 爱心 专心
合性。表现在①减法要转化为加法来做;②与算术数的运算比较,算术数只是单方面的计算,而有理数则扩充到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的运算,这里涉及“转化”、“符号运算”、“绝对值运算”,再加上对题目特点的识别,正是这几方面的“积累误差”,使有理数减法形成了难点,这就需要有一个过渡与适应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认识法则合理性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层次训练和及时反馈使“转化”、“符号运算”、“绝对值运算”各个击破。3.因素:知识所及的过程复杂,学生不好把握
对策:理出线索,类比联想
例如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完全可以类比着用量角器去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一条射线,第二步,量角器的中心与已知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已知角的一边重合,就是用圆规以已知角的顶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为弧,第三步是在量角器上读出已知角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用圆规在已知角上量取这段弧,第四步是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射线的端点,零刻度线对准射线,就是用圆规以射线端点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第五步在量角器已知刻度的地方画一点,相同地用圆规量取在等弧的地方画一个点,最后过端点和这个点画一条射线,这样我们通过类比,理出线索,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点。
4.因素:新旧知识缺乏联系
对策:培植知识的“生长点” 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去培育新知识的“生长点”。比如,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由于法则和依据缺乏联系,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但如果把去括号和添括号看作乘法分配律的一个应用,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即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就视为“+1”与括号中的式子相乘,括号前面是“-”,就视为“-1”与括号中的式了相乘,这是乘法分配律的正用,添括号法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用,这就是说利用运算律进行数的运算是去括号和添括号的“生长点”,在有理数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这一“生长点”。
三、留有余味的结局
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类: 1.总结式结局: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的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这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同类项”一节小结如下:①今天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两项技能:(1)能迅速准确地找出同类项;(2)会合并同类项。②初学合并同类项时,四步缺一不可;③合并同类项的四步中,要特别注意第二步:带着符号。2.呼应式结局:以解答开局时所提问题的方式结束全课。比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开局时提出一组题目,主体部分讲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步骤,结局时由同学们解答上述题目,再如“全等三角形判定(三)”,开局时提出在窗架的一角钉上一根小木条,有何用处?主体部分讲全等三角形判定三:边边边公理及其初步运用,结局时由同学们用边边边公理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
3.探究式结局:留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比如讲完勾股定理后,出示我国着名的斜拉式大桥--南浦大桥的图案,要求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设计求一根根斜拉的钢索的长度的方法.再如,讲完全等三角形第三个判定公理后,给出问题:判断三角形全等需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那么假如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条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些问题,不必要求学生立即明确对否,而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探究。
4.衔接式结局: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急于求知下次课的内容,比如在结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时,可写出一个系数十分“麻烦”的二次方程,比如说1998x2+999x-3996=0,让学生判别根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求其根的平方和,学生最初的想法是直接求根,然后计算,用心 爱心 专心
但系数之繁使他们为难。进而指出,下节课还有系数更加繁复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要我们求根的平方和,这种结局给学生一种暗示:不能硬算,需要寻求新的关系--这就为下节课“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作了铺垫。
5.开放式结局:比如说讲完“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后,我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①今天你学会了什么?②你觉得数学有趣吗?③你感受到数学美吗?这样将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
上述三个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