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
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 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 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7、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教学难点
1、观察物体。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关键
1、通过“精讲巧练”,使学生提高计算题的正确率,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2、通过分析并改变条件和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具学具:
口算、简便运算练习卡片,小黑板。教学进度:
1、万以上数的认识…………………………………… 10课时
2、计算器……………………………………… 2课时
3、三位数乘两位数……………………………… 16课时
4、平行和相交…………………………… 4课时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1课时
6、统计………………………… 5课时
7、整理与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
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一
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
”“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记数法。
(3)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近似数,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
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
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方面: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并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进行思考;在交流中,能正确表达自己操作、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解决问题方面: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页整万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
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
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教学具准备:
演示文稿、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大的数。如: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茶叶:七十八万吨 甘蔗:九千零五十一万吨 油菜籽: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二、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
(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
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 一个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和万级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四个数位;从第二位起,都是
十、百、千。
不同点:万级多一个万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十万有()个万,一百万有()个万,一千万有()个万。
(2)一百万有()个十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是()个一千万。
(3)从低位到高位,按照数位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万位。
(5)万位的右面一位是()位,左面一位是()位。
3.教学整万数的读写。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78个万。
引导学生用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万级数,但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对着
那一位写0。78个万是780000。
780000 读作:七十八万 七十八万 写作:780000 举例明确写法: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9051万,指定学生读数、写数。
(3)在计数器上拨出1140个万,指定学生读数、写数。练习:
想想做做 2:先说出下面各数分别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
想想做做3:读一读,比一比。
(3)提问: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
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整万数的读写。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数位顺序表,四位一级记数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
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数:
250000
3450000
10390000
998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万
五千万
四千八百万
二千零六万
3、整万数是如何读写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亿以内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1)在计数器上拨珠:5个一千万,2个一百万,三个十万,9个万,5个千,2个百,三个十,9个一。
(2)谁能读一读这个数?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再读个级,五千二百三十九。)
2、(1)观察计数器,3个百万和4个千合起来是多少?
(2)指名回答。(三百万四千)
提问: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三百万;再读个级,四千。)
(3)观察:这个数中哪几个数位上是0?通过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4)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试一试。
(5)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十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
3、(1)观察计数器,四百零八万零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2)分析这个数的读法,对于各个数位上的0是怎么处理的?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试一试: 针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这一难点,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1、2、3 练习时让学生读写完毕后都要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读、写的。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6,创意性: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思考题。板书设计:
4080007的读写
3004000的读写
52395239的读写
亿以内数的读写
总结读写方法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
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1.提问:
(1)说出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0个千、10个万、10个十万、10个百万呢?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万和十万,十万和百万,百万和千万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
560000
4325610
10020007
2307006
685030 3.从右到左说出326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
(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千万”大的数。如:我国
2003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三百七十五亿米。
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万。然后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一直数到九千万,再拨上一千万。提问: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10要怎么样?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万位左边)(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提问:再加一亿是多少?
教师明确:亿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亿”。10个一亿是十亿。
板书“十亿”。(写在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亿、一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然后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出示
P89页数位顺序表)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教学整亿数的读写。学生看书自学,通过整万数的读写,将知识迁移到整亿数的读写上。
练习:想想做做 1、2
5、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
学生自己写出九百六十万和十三亿。全班交流。(2)
出示小萝卜和小辣椒不同的书写方法
(3)比较:那种书写方法简便?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讨论改写的方法:
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8个0,写上亿。
(5)A、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4000000=()万
70840000=()万
500000000=()亿
2300000000=()亿
6、想想做做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
创意性: 有兴趣的学生自学二进制计数法。板书设计:
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整亿数的读写
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数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基本能力: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数位顺序表,学过个级和万级,谁来说说个级包括什么,万级包括什么?
读出780000,11340000,5634890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一)、1、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那么十个一千万是多少?(一亿)十个一亿是多少?(十亿)十个十亿是多少?十个一百亿是多少?十个一千亿是多少?
2、翻开书89页,看一下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这几个产量的数字自己在本子上写写看看,写完了小组讨论一下。
3、看一下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快速把它填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划下来。
5、想想做做1、2题
(二)、1、一起读一下90页上的例题,在本子上试着写出这两个数来。
2、有两种写法,9600000和960万,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些?把下面的一句话读一读,划下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3、5题。创意性: 你知道吗?回家查资料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
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复习改写方法,正确改写。
教学具准备:
数位顺序表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子上写出这些数,7600000,4500000000,80500000,7656899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看92页的例题,先在书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把这两个数写出来。
2、再试着写一个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万,一百三十七亿八千二百三十万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创意性: 想想做做第6题,你知道吗?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来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忆以内数的读写法,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能结合所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忆以内数的读写法,能熟练地比较数的大小,能把一些大数目的数字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思想教育:
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
教学具准备:
数位顺序表、电脑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96页的第3题,指名学生练习写数
2、出示题目: 请你读出下面各数:
53040000000
13054896
49000
17000000
2020000 56785
30000
35000
3220000
1294
***0
二、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巩固学生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1组成的数的认识(96页的第一题)
2、复习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97页的第4、5、7、8题)
三、小结
四、测试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
泰山黄金周 ——计算器
一、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
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
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 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
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
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 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
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
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 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
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
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
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
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2)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
“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
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时还需要说明几点: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
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3-25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泰山黄金周景点售票统计表。
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
(2)泰山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多少人?
列式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计算太麻烦了。
那么用什么工具能使计算简便哪?
2、揭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
(1)合作学习
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交流
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2、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
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
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认识清零键 ——AC键
3、计算比赛,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阅读教材“你知道吗?”。了解小知识。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3、4、7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24-25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56+78132 1398401-43875 24688 *435
28950+3276-1265
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二、设计游戏,熟练使用、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下
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
器上按9次,然后再除以12 345 678。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
结果是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了。
观察:111111111/12345679,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
4、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9999*11= 9999*12=
9999*13= 9999*14=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1、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找出规律,说出111111111*111111111=结果是多少?
2、第5题,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3、第6题,看一看,你能找出多少回文数。
4、完成“我学会了吗?”,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四、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
扬 帆 奥 运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2.笔算
23×15 30×87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为迎奥运,青岛市要新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 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东西快速
路。从火车站到石老人现在仅需25分钟左右,能节约一半时间。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放入问题口袋。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少数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的指导和帮
助。学生完成后请学生板演各种做法。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可能交流:
①估算:213≈200 200×15=3000 交流结果:估算是大约值,不是精确值,所以不能用这个答案。
②列竖式计算 结果是精确值,可以用。
(3)师:对于这种方法,你有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
教师在板书中用红笔画出。
(4)算完后,可以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5)对照着竖式,小组内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组交流后,师小结方法。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6 0 2 6 0
× 1 2 × 1 2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四、自主练习
1.第1题
这是一道笔算乘法的基本练习题,其中包括了末尾有0的情况。竖着第2列是因数中间有
0的情况,暂时不练,放在下节课中解决。
2.第2题
这一题是着重练习末尾有0的情况,学生自己解决。
3.第3题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师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要求学生用估算检验。
这是一道笔算乘法的基本练习题,其中包括了末尾有0的情况。竖着第2列是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暂时不练,放在下节课中解决。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13×15=(米)260×12=(米)
1 3 2 6 0 2 6 0
× 1 5 × 1 2 × 1 2
0 6 5 ……213×5的积 5 2 0 5 2
1 3 ……213×10的积 2 6 0 2 6 1 9 5 3 1 2 0 3 1 2 0
作业设计:
1.学校组织夏令营,共有412名同学参加
景点公园海底世界游乐场博物馆
门票单价(元/人)12462118
估算的价钱
实际计算的价钱
2.同步训练中相应的练习。
课后小结: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学生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认知。
1.口算训练
2.笔算
148×15 850×17 209×18
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2.学生汇报。板书竖式。
三、复习旧知,巩固认知。
3.口算训练
4.笔算
148×15 850×17 209×18
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四、探究新知
3.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4.学生汇报。板书竖式。
0 9
× 1 8
2
0 9 7 6 2
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
3.师小结
五、复习旧知,巩固认知。
5.口算训练
6.笔算
148×15 850×17 209×18
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六、探究新知
5.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6.学生汇报。板书竖式。2 0 9 × 1 8 1 6 7 2 2 0 9 3 7 6 2
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3.师小结
七、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0 6 1 7 8 8 2 0 3 0 8 × 2 7 × 1 6 × 1 6 × 1 8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 4 2 0 8 3 0 4 × 2 3 × 2 6 × 4 0 × 3 5 3 6 9 4 9 4 4 8 3 2 0 1 5 2 0 2 4 6 1 6 4 8 1 0 2 6 1 5 2 0 3 2 4 2 5 4 0
7.书39页第4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学生独立解答。
做完后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连线的依据以及使用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的快的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 连的快。
可以先根据末尾2个0的,再根据末尾1个0的,最后还可以根据积的个位来判断是否正确。
8.第5题
由学生自主解答。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 2 0 9 × 1 8 1 6 7 2 2 0 9 3 7 6 2 作业设计:
爸爸是公司的采购员,最近他为公司采购元旦庆祝会的奖品 1 .
种类茶叶饮料巧克力照相机复读机被套
单价86元/千克56元/箱45元/盒805元/部164元/台108元/个
数量
总价
2.同步训练的相关题目 课后小结: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
2、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
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难点:
加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口算练习
11×40 75×20 220×3 14×5 26×3 3×800 4×320 32×4 230×2 50×10 101×8 302×4
二、笔算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148×15 375×24 603×26 240×80 850×12 309×50 集体反馈,学生选取1题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书本39页第6题
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题。学生先根据统计表后面的提示独立计算并填写,然
后交流填写的方法。并可以问问为什么黑花最少。书本第7题
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集体订正。注意估算的方法。
5.火眼金睛辨对错。
书本第8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交流,分析错误原因。还可以请做题又对又快的学生来介绍经验。
6.补充练习:
(1)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到野外采集树叶标本。第一小队14人,每人采集31枚,第二小队15人,每人采集30枚,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择一个进行解答。(2)
海捕对虾每千克的价钱 鲜鱼25元/千克 是鲜鱼的5倍
买120千克鲜鱼,拿2500元够吗?
对虾一共卖了多少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到哪位积就和哪一位上的数字对齐
作业设计: 拓展 :数学趣题。
创 新 左面式子中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你能将 × 创 新 它改写乘一个数字算式吗? 再 创 新
课后小结: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 点: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
难 点: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口算训练
200×3 3×26 6000×20 18×3 2×25 40×200 11×400 70×20 8×18 19×5 50×300 210×40 2.估一估,算一算。
106×27≈ 178×16≈ 206×28≈ 880×40≈
3.解决实际问题 书本40页第9题
这道题是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志愿者在干什么?然后自主解决。解决后,交流方法。引导用估算的学生说一说方法 及判断依据。
4、填一填
书本第10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笔算乘法的综合练习。
学生能够自主尝试厚,组织交流。明确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 计算比较简单。
5.你能在 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吗?
× =12000
× =36000 6.国庆长假电视塔价格规定如下:
购票人数1――5051――100100人以上
每人票价262220 青师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去电视塔参观,一班47人,二班48人,三班53人。
(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2)三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7.聪明小屋
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47×126= 1 2 6 × 4 7
作业设计: 书本41页11、12题
拓展:如果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你能解答吗?如何解答?
课后小结: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能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2.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式,渗透比例和函数的思想。
重、难点: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法的启蒙教育。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师——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看图,知道这是哪里吗?
对,这是我们美丽的青岛。青岛的沙滩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可是,沙滩上往往会有石子、垃圾,所以就 会有筛沙车清理沙滩。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问题是: 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介绍沙滩上的筛沙车
生提出问题:
筛沙车2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15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二:
教师:
我们一起看一下筛沙车工作情况统计表,(出示下表)
工作效率(平方米/分)80808080
工作时间(分)153060120
工作总量(平方米)
你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意思吗?
谁能说一说?
谁想把你填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的答案。
在刚才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讲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哪个小组想将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学生——
每人一张表格
独立填写
生:我用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乘时间可以算出15分钟清洁沙滩的总面积1200平方米。
„„
生:沙滩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越长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越大。„„)小组汇报,交流。)三: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规律
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我们刚才是从表格的左边往右边观察的,如果从表格的右边到左边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师完整板 书—)
(学生发现: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活动四:自主练习1.第一题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组织交流算法。鼓励学生灵活利用积的变换规律进行计算。特别引导学生观察第三组题目,因数怎样变化的?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2.自主练习第二题 学生独立解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因数的变化。3.填表,找出变化规律。
因数12120122120
因数44400440
积
(1)
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2)
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时,积((3)
当一个因数缩小6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两个因数都变化时,积怎样?)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作业——书本43页第4题
课后小结: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难
点: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3=
48×2=
24×5= 120×3=
48×20=
24×25= 12000×3=
48×200=
24×75= 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二、填一填
因数20 40200200
因数5510 20
积 200 2000
三、书本43页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
“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
四、练习第6题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
五、第7题,填一填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 器算。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六、补充练习-走进生活
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
单价2626262626
数量(盒)53060600800
总价(元)
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因数
×
因数=
积 不变
扩大(缩小)扩大(缩小)
课后小结: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难
点: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七、口算
12×3=
48×2=
24×5= 120×3=
48×20=
24×25= 12000×3=
48×200=
24×75= 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八、填一填
因数20 40200200
因数5510 20
积 200 2000
九、书本43页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
“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
十、练习第6题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第二篇:青岛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胶东办事处第二小学
王伟坤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 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
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
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
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 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能
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 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 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7、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教学难点
1、观察物体。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关键
1、通过“精讲巧练”,使学生提高计算题的正确率,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2、通过分析并改变条件和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具学具:
口算、简便运算练习卡片,小黑板。教学进度:
1、万以上数的认识…………………………………… 10课时
2、计算器……………………………………… 2课时
3、三位数乘两位数……………………………… 16课时
4、平行和相交…………………………… 4课时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1课时
6、统计………………………… 5课时
7、整理与复习…………………………… 4课时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
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
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一
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
”“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记数法。(3)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近似数,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
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
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
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方面: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并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进行思考;在交流中,能正确表达自己操作、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解决问题方面: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页整万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
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
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教学具准备:演示文稿、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3)中间有一个
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大的数。如:我国2003 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茶叶:七十八万吨 甘蔗:九千零五十一万吨 油菜籽: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二、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 表:
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
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
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和万级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四个数位;从第二位起,都是
十、百、千。
不同点:万级多一个万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十万有()个万,一百万有()个万,一千万有()个万。(2)一百万有()个十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是()个一千万。(3)从低位到高位,按照数位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万位。(5)万位的右面一位是()位,左面一位是()位。3.教学整万数的读写。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78个万。
引导学生用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万级数,但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78个万是780000。
780000 读作:七十八万 七十八万 写作:780000 举例明确写法: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9051万,指定学生读数、写数。(3)在计数器上拨出1140个万,指定学生读数、写数。练习:
想想做做 2:先说出下面各数分别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读一读。想想做做3:读一读,比一比。
(3)提问: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
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整万数的读写。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数位顺序表,四位一级记数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
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数:
250000
3450000
10390000
998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万
五千万
四千八百万
二千零六万
3、整万数是如何读写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亿以内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1)在计数器上拨珠:5个一千万,2个一百万,三个十万,9个万,5个千,2个百,三个十,9个一。
(2)谁能读一读这个数?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再读个级,五千二百三十九。)
2、(1)观察计数器,3个百万和4个千合起来是多少?
(2)指名回答。(三百万四千)提问: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三百万;再读个级,四千。)
(3)观察:这个数中哪几个数位上是0?通过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4)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试一试。
(5)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 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
十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
3、(1)观察计数器,四百零八万零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2)分析这个数的读法,对于各个数位上的0是怎么处理的?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3)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
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试一试:
针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这一难点,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1、2、3 练习时让学生读写完毕后都要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读、写的。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6,创意性: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思考题。板书设计:
4080007的读写
3004000的读写
52395239的读写 亿以内数的读写
总结读写方法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
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1.提问:
(1)说出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0个千、10个万、10个十万、10个百万呢?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万和十万,十万和百万,百万和千万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
560000
4325610
10020007
2307006
685030 3.从右到左说出326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千万”大的数。如:我国
2003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三百七十五亿米。
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万。然后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一直数到九千万,再拨上一千万。提问: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10要怎么样?(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万位左边)(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提问:再加一亿是多少?
教师明确:亿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亿”。10个一亿是十亿。板书“十亿”。(写在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亿、一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然后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一样,都是计数
单位。(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
表。(出示
P89页数位顺序表)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教学整亿数的读写。
学生看书自学,通过整万数的读写,将知识迁移到整亿数的读写上。练习:想想做做 1、2
5、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1)
学生自己写出九百六十万和十三亿。全班交流。(2)
出示小萝卜和小辣椒不同的书写方法
(3)比较:那种书写方法简便?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4)讨论改写的方法:
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8个0,写上亿。
(5)A、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4000000=()万
70840000=()万
500000000=()亿
2300000000=()亿
6、想想做做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
创意性: 有兴趣的学生自学二进制计数法。板书设计:
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整亿数的读写
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数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
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基本能力: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数位顺序表,学过个级和万级,谁来说说个级包括什么,万级包括什么? 读出780000,11340000,5634890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一)、1、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那么十个一千万是多少?(一亿)
十个一亿是多少?(十亿)十个十亿是多少?十个一百亿是多少?十个一千亿是多少?
2、翻开书89页,看一下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这几个产量的数字自己在本子上写写看看,写完了小组讨
论一下。
3、看一下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快速把它填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划下来。
5、想想做做1、2题
(二)、1、一起读一下90页上的例题,在本子上试着写出这两个数来。
2、有两种写法,9600000和960万,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些?把下面的一句话读一读,划下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3、5题。创意性: 你知道吗?回家查资料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把整万、整亿的
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复习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子上写出这些数,7600000,4500000000,80500000,7656899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看92页的例题,先在书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把这两个数写出来。
2、再试着写一个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万,一百三十七亿八千二百三十万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创意性: 想想做做第6题,你知道吗?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来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忆以内数的读写法,比较这些数 的大小,并能结合所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忆以内数的读写法,能熟练地比较数的大小,能把一些
大数目的数字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电脑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96页的第3题,指名学生练习写数
2、出示题目: 请你读出下面各数:
53040000000
13054896
49000
17000000
2020000 56785
30000
35000
3220000
1294
***0
二、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巩固学生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1组成的数的认识(96页的第一题)
2、复习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97页的第4、5、7、8题)
三、小结
四、测试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 泰山黄金周——计算器
一、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
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
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
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
计算器”这一单元。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
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人们购买商品 的实际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计算器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
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
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
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
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
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
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
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2)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
“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
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4.教学时还需要说明几点: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
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3-25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
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 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泰山黄金周景点售票统计表。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是多少?
(2)泰山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多少人? 列式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计算太麻烦了。
那么用什么工具能使计算简便哪?
2、揭示课题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1)合作学习
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交流
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2、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
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认识清零键 ——AC键
3、计算比赛,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阅读教材“你知道吗?”。了解小知识。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3、4、7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24-25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
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 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2456+78132 1398401-43875 24688 *435 28950+3276-1265 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二、设计游戏,熟练使用、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 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再除以12 345
678。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
结果是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了。观察:111111111/12345679,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
4、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9999*11= 9999*12=
9999*13= 9999*14=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9999*19的结果是多少吗?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1、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找出规律,说出111111111*111111111=结果是多少?
2、第5题,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3、第6题,看一看,你能找出多少回文数。
4、完成“我学会了吗?”,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四、整体回顾,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 扬 帆 奥 运
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2.笔算 23×15 30×87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为迎奥运,青岛市要新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二期工程历时12个
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东西快速路。从火车站到石老人现在
仅需25分钟左右,能节约一半时间。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放入问题口袋。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 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少数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后请学生板演各 种做法。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可能交流:
①估算:213≈200 200×15=3000 交流结果:估算是大约值,不是精确值,所以不能用这个答案。②列竖式计算
结果是精确值,可以用。
(3)师:对于这种方法,你有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教师在板书中用红笔画出。(4)算完后,可以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5)对照着竖式,小组内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小组交流后,师小结方法。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6 0 2 6 0 × 1 2 × 1 2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
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四、自主练习1.第1题
这是一道笔算乘法的基本练习题,其中包括了末尾有0的情况。竖着第2列是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暂时不练,放在下节课中解决。2.第2题
这一题是着重练习末尾有0的情况,学生自己解决。3.第3题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师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做完
后,要求学生用估算检验。
这是一道笔算乘法的基本练习题,其中包括了末尾有0的情况。竖着第2列是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暂时不练,放在下节课中解决。2.第2题
这一题是着重练习末尾有0的情况,学生自己解决。3.第3题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师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做完
后,要求学生用估算检验。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13×15=(米)260×12=(米)1 3 2 6 0 2 6 0 × 1 5 × 1 2 × 1 2 1 0 6 5 ……213×5的积 5 2 0 5 2 2 1 3 ……213×10的积 2 6 0 2 6 3 1 9 5 3 1 2 0 3 1 2 0
作业设计:
1.学校组织夏令营,共有412名同学参加
景点公园海底世界游乐场博物馆
门票单价(元/人)12462118 估算的价钱
实际计算的价钱
2.同步训练中相应的练习。
课后小结: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学生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认知。1.口算训练 2.笔算 148×15 850×17 209×18 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2.学生汇报。板书竖式。
三、复习旧知,巩固认知。3.口算训练 4.笔算 148×15 850×17 209×18 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四、探究新知 3.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4.学生汇报。板书竖式。0 9 × 1 8 1 6 7 2 2 0 9 3 7 6 2
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3.师小结
五、复习旧知,巩固认知。5.口算训练 6.笔算 148×15 850×17 209×18 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六、探究新知 5.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6.学生汇报。板书竖式。0 9 × 1 8 1 6 7 2 2 0 9 3 7 6 2
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3.师小结
七、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0 6 1 7 8 8 2 0 3 0 8 × 2 7 × 1 6 × 1 6 × 1 8
2.火眼金睛辨对错
2 4 2 0 8 3 0 4 × 2 3 × 2 6 × 4 0 × 3 5 3 6 9 4 9 4 4 8 3 2 0 1 5 2 0 2 4 6 1 6 4 8 1 0 2 6 1 5 2 0 3 2 4 2 5 4 0
7.书39页第4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学生独立解答。
做完后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连线的依据以及使用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的快的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 连的快。
可以先根据末尾2个0的,再根据末尾1个0的,最后还可以根据积的个位来判断是否正确。
8.第5题
由学生自主解答。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0 9 × 1 8 1 6 7 2 2 0 9 3 7 6 2 作业设计:
爸爸是公司的采购员,最近他为公司采购元旦庆祝会的奖品 1 .
种类茶叶饮料巧克力照相机复读机被套
单价86元/千克56元/箱45元/盒805元/部164元/台108元/个
数量
总价
2.同步训练的相关题目 课后小结: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
2、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
难点:加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口算练习11×40 75×20 220×3 14×5 26×3 3×800 4×320 32×4 230×2 50×10 101×8 302×4
二、笔算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148×15 375×24 603×26 240×80 850×12 309×50 集体反馈,学生选取1题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书本39页第6题
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题。学生先根据统计表后面的提示独立计算并填写,然
后交流填写的方法。并可以问问为什么黑花最少。书本第7题
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集体订正。注意估算的方法。
5.火眼金睛辨对错。
书本第8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交流,分析错误原因。还可以请做题又对又快的学生来介绍经验。
6.补充练习:
(1)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到野外采集树叶标本。第一小队14人,每人采集31枚,第二小队15人,每人采集30枚,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择一个进行解答。(2)
海捕对虾每千克的价钱 鲜鱼25元/千克 是鲜鱼的5倍
买120千克鲜鱼,拿2500元够吗?
对虾一共卖了多少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到哪位积就和哪一位上的数字对齐
作业设计:
拓展 :数学趣题。
创 新 左面式子中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你能将 × 创 新 它改写乘一个数字算式吗? 再 创 新
课后小结: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重 点: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
难 点: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口算训练 200×3 3×26 6000×20 18×3 2×25 40×200 11×400 70×20 8×18 19×5 50×300 210×40 2.估一估,算一算。
106×27≈ 178×16≈ 206×28≈ 880×40≈
3.解决实际问题 书本40页第9题
这道题是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志愿者在干什么?然后自主解决。解决后,交流方法。引导用估算的学生说一说方法 及判断依据。
4、填一填
书本第10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笔算乘法的综合练习。
学生能够自主尝试厚,组织交流。明确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 计算比较简单。
5.你能在 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吗?
× =12000
× =36000 6.国庆长假电视塔价格规定如下:
购票人数1――5051――100100人以上
每人票价262220 青师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去电视塔参观,一班47人,二班48人,三班53人。
(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
(2)三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
7.聪明小屋
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47×126= 1 2 6 × 4 7
作业设计:
书本41页11、12题
拓展:如果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你能解答吗?如何解答?
课后小结: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能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2.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式,渗透比例和函数的思想。
重、难点:
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法的启蒙教育。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师——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看图,知道这是哪里吗?
对,这是我们美丽的青岛。青岛的沙滩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可是,沙滩上往往会有石子、垃圾,所以就
会有筛沙车清理沙滩。
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问题是: 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介绍沙滩上的筛沙车 生提出问题:
筛沙车2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15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二:
教师:
我们一起看一下筛沙车工作情况统计表,(出示下表)
工作效率(平方米/分)80808080 工作时间(分)153060120 工作总量(平方米)
你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意思吗?
谁能说一说?
谁想把你填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的答案。
在刚才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讲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哪个小组想将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学生——
每人一张表格
独立填写
生:我用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乘时间可以算出15分钟清洁沙滩的总面积1200平方米。
„„
生:沙滩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越长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越大。„„)小组汇报,交流。)三: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规律
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师:我们刚才是从表格的左边往右边观察的,如果从表格的右边到左边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师完整板
书—)
(学生发现: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活动四:自主练习1.第一题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组织交流算法。鼓励学生灵活利用积的变换规律进行计算。特别引导学生观察第三组题目,因数怎样变化的?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2.自主练习第二题
学生独立解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因数的变化。3.填表,找出变化规律。
因数12120122120 因数44400440 积
(1)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2)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时,积()(3)当一个因数缩小6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两个因数都变化时,积怎样?)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
作业——书本43页第4题
课后小结: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 点: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3= 48×2= 24×5= 120×3= 48×20= 24×25= 12000×3= 48×200= 24×75= 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二、填一填
因数20 40200200 因数5510 20 积 200 2000
三、书本43页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
“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
四、练习第6题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
五、第7题,填一填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 器算。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六、补充练习-走进生活
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
单价2626262626 数量(盒)53060600800 总价(元)
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因数 × 因数= 积
不变 扩大(缩小)扩大(缩小)
课后小结: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 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 点: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七、口算
12×3= 48×2= 24×5= 120×3= 48×20= 24×25= 12000×3= 48×200= 24×75= 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
八、填一填
因数20 40200200 因数5510 20 积 200 2000
九、书本43页练习第3题
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
“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
十、练习第6题
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
十一、第7题,填一填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
器算。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
十二、补充练习-走进生活
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
单价2626262626 数量(盒)53060600800 总价(元)
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因数 × 因数= 积
不变 扩大(缩小)扩大(缩小)
作业设计:
拓展练习1.12×40=480,当12扩大10倍,40缩小10倍,积是多少?你能找到规律吗? 2.你知道吗?
下面每一组数中的其中一个数是另一数的补充数。42和58 56和44 39和61 20和80 96和4 你能写出下面各数的补充数吗? 86 29 74 第四单元 我跟爸爸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
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
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
—互相垂直。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2、学绘画平行线与互相垂直。
难点: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 „„„„2课时 信息窗二 „„„„2课时
信息窗二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教材简析
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 具:
班班通、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讨论、猜想、分析。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对!可以修隧道,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活动二 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着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活动三
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她到哪个医院更近一些?
.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活动四
说说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学生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再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活动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活动六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画图。)
作业:同步P55~P57
板书设计: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后小结: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第2课时
教材简析
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 学 目 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进行相关的自主练习。
3、学习“我学会了吗”的相关知识。教 具
班班通、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活动二 练习:
1:你能说出下面每组的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2、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E F H K L N Z
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A
·A
4、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A ·A ·A 活动三 自主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活动四:
“我学会了吗?”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
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
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 活动五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同步P58~P61 板书设计: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1、在下面的字母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E F H K L N Z
2、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A ·A
·A
3、经过A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A ·A ·A 课后小结: 农田里的数学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商不变的性质,除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
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运算
小数除法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本单元教材选取了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素材来研
究除法计算。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
科学知识。
教材把知识融入现实问题之中,给学生以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结合实际运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
解决问题。练习的编排一方面注重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注重了与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难点: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四、单元教学建议
1. 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4.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课时安排
信息窗1 3课时 信息窗2 3课时 信息窗3 3课时 信息窗4 3课时 信息窗5 3课时 回顾整理 3课时 拓展平台 1课时 我学会了么 1课时 综合应用 3课时 课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探索除法算理算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 点: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难 点:计算时要“退位”。教 具: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
18÷6 100÷5 183÷3 35÷7 50÷5 100÷4 238÷7 129÷3(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
人力6 耕牛60 手扶拖拉机96 四轮拖拉机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复习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学生
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选择性使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但是要提的合理。)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96÷6 540÷6
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
学生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
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
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是如何计算的(三)自主练习
1.书p66的自主练习第一题:口算
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书p67的自主练习第三题:口算
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96÷6=16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540÷6=90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540÷60=?
960÷6= 160 作业设计: 1.书p66的自主练习第二题。
2、同步练习的习题。课后小结:
课题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重 点: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难 点: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
80÷20 50÷10 60÷30 160÷80 100÷50 250÷50 360÷60 390÷30(2)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道口算题:540÷60=? 同学们,这道题应该如何口算呢? 复习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导入新课 1.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2.交流口算的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但是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吸收别人的好方法,选择最合适的
如:60×9=540 所以540÷60=9 或者 540÷6=90 所以540÷60=9 又或者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学生已经有了用口诀求商和第一个红点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进行方法的交流。)3.质疑:问题口袋
我们刚才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你能说说口算方法是什么么? 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举例提问?(每个红点问题后都有问题口袋,鼓励学生学会新知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1.口算
840÷60= 480÷30= 750÷50= 630÷30= 600÷30= 720÷60= 2.人体的血液1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180周。(1)血液平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2)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3.飞机每小时飞行72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1)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多少倍?(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时刻注意计算要验算,养成养好习惯。)板书设计: 540÷60=9
想: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 60×9=540 所以540÷60=9 或者 540÷6=90 所以540÷60=9 作业设计:
1、P67 自主练习5、6题。
2、同步练习相关习题。课后小结:
课题 除数是两位数的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能力。经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 点:学生能迅速准确口算。
难 点: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具准备: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复习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何进行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进行口算? 3.在口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4.口算
二、基本练习
1、某校四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如下
符合标准体重的人数160人
超过标准体重的人数20人
低于标准体重的人数10人
(1符合标准体重的人数是超过标准体重人数的几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实验小学三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若平均每个班40人,问三年级有几个 3.20台录音机共980元,平均每台多少钱? 4.今天上午共摘苹果960千克.(1)平均每40千克装一筐,需要多少个筐?(2)960千克送给小朋友120千克,剩下的还能装多少筐?
三、提高练习1.小实验
用弹簧秤,称物体,在一定的范围内,物体每增加1千克,可使弹簧伸长2厘米,分小组作试验,并记录下来。学生做试验,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在动手操作、灵活性较强的练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能力。)2.聪明小屋
2006年9月30日是周六,12月23日是双休日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说出想的过程,看哪一个小组想的最快,办法最巧妙 板书设计:
180÷3= 80÷20= 750÷50= 120÷40= 630÷3= 60÷30= 720÷60= 540÷30= 作业设计:同步练习上的相关习题。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上的位置,为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
打下基础。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 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难 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农作物?
你认识这么多农作物,你知道他们的播种时间及生长期么?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所见到的或知道的农作物,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的进入学习情境中。)
(二)新授
1.同学们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少,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图)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观察图的基础上,回答:玉米的播种时间是5月份,生长期为120天;小麦的播种时间是10月份,生长期为235天;花生的播种时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数学问题:玉米的生长期十几个月?小麦的生长期呢?几月份收玉米?什么时间收小麦?。。。
(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3.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你能列出算式么? 120÷30 这道题怎么计算?
(学生口算直接说出得数)(2)师:我们已经会口算这道题了,如果进行笔算,你能试一试么?
学生自己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3)对于同学们写得竖式,你有问题要问么?
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商写在什么位置? 为什么?”
(4)小麦的生长期是几个月,你能自己试着解决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7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全班学生交流想法及计算过程。
学生交流估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
1.通过刚才的计算,说说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2.根据这幅图,我们还提出了其他问题:花生、红薯、大豆的生长期分别是几个月呢?请同学们选
择一个问题解决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第二题。
(四)课堂总结
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玉米的生长期是几个月? 小麦的生长期大约是几个月? 120÷30 = 235÷30= 4 7 30 120 30 235 120 210 0 25 作业设计:
1.自主练习的第3、4题.2、同步练习中相关练习课后小结: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练习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 点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难 点
让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2.说一说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3.火眼金睛辨对错
完成书上自主练习第7题,学生自主判断计算对错,不对的题改正过来。
(二)综合练习
1.下面是亚洲几个国家的陆地面积
国家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菲律宾
陆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9601908030(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巴基斯坦的多少倍?(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一级枣有90千克,二级枣有170千克,三级枣有230千克。(1)一级枣每5千克装一箱,能装多少箱?(2)二级枣每10千克装一箱,需要多少个箱子?(3)三级枣每20千克装一箱,12个箱子能装完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再来计算。第3问,学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只要有道理都可以。
3.面积为50平方米的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720克、磷310克、钾600克。平均每平方米小麦大约需要从土
壤里吸收氮、磷、钾各多少克? 先让学生弄懂题意,再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你还了解哪些农业知识
4.一条路长765米,已经修了370米,剩下的每天修19米,大约还需要几天修完? 5.有542千克橘子,平均每15千克装一箱,需要准备多少个箱子?
三、趣味练习
6.估一估,连一连,商是几位数。
800÷40 716÷70 850÷50 97÷40 120÷60 526÷40 630÷60 510÷90
两位数
一位数
7.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多少?
30×()<206 60×()<417 50×()<368 90×()<575 80×()<641 70×()<613 板书设计
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
陆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9601908030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的相关习题。课后小结: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
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
点
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难
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32÷2
58÷2
520÷2
660÷6
810÷90
80÷40
60÷60
90÷30
400÷40
720÷8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40÷90
370÷20
750÷60
600÷30
(二)提高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20×()﹤91
()×30 ﹤ 94 98 ﹥30×()
50×()﹤190()×60﹤482
402﹥ 70×()
练习时可以拿出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进行比赛,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再独立完成余下的题目。
2.做儿童衣服每套用布3米,原来有230米布,用去了120米,剩下的布做40套儿童衣服够么?
3.种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种子,大约有100粒。(1)405克玉米种子大约有几百粒?
(2)种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种子?
练习时,鼓励学生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第(1)问可以用估算解答;第(2)问可以用笔算,也可以借
助口算解答。
三、(趣味练习)人体趣味数字:
儿童的头发平均每月(按30天)长40毫米 儿童的指甲从出生到10岁大约可以长650毫米 人1小时大约眨眼840次。
(1)儿童儿童的头发平均每天大约长多少毫米?(2)儿童的指甲平均每年大约长多少毫米?(3)人平均每分钟大约眨眼多少次?
以小组合作为主,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求得结果。板书设计
20×()﹤91
()×30 ﹤ 94 98 ﹥30×()
50×()﹤190()×60﹤482
402﹥ 70×()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关习题。课后小结
信 息 窗 3 第一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 商的方法。
2、助直观操作,启发理性思考,突破笔算除法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能够把所学的知
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用具: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
小红外出旅游一共照了360张照片,她想每60张组成一本影集,一共需 要几本影集?
怎样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知识迁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360÷60=6(本)
答:一共需要6本影集。
二、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
1、茁壮的田地需要科学的管理,想一想不讲科学施肥、浇水会出现什么后果?(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科学种田的意义)
2、仔细观察情境图,有关施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
三、知识新授
1、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怎样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372÷62=
(吨)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班内交流)
生:用37除以62,不够除,所以用372除以62,6个60是360,所以可以把62看成60来试商,大约要6吨。
2、把62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四舍”法)你能用竖式 算一算吗?并验算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看算得对不对。372÷62=
(吨)
□ 2)3 7 2
把62看作60试商,商是6
□□□
6×62得372
□
答:
3、学生验算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四、概括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先把这个两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五、巩固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87
×()<88
×()<135
×()<90
2、先说说把下面各题的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并验算。
÷ 23 =
345 ÷ 23 =
864 ÷ 32 =
656 ÷ 41 =
3、试一试: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要播放288分钟,每天从17:28播放至18:00,多少天可播放完?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一说计算方法。板书设计: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
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
372÷62=
(吨)
□ 2)3 7 2
把62看作60试商,商是6
□□□
6×62得372
□
作业设计:补充练习、同步相关练习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用“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笔算方法,体会用“五入”法把除 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并能简便正确地进行笔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 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方法及调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用具: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
口算:
270÷30
250÷50
400÷40
720÷90
二、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喷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
2、滴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 三、知识新授
1、喷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
⑴、请学生列式:850÷17=
(吨)
⑵、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小组里交流,班级汇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把17看作几十
来试商?介绍“五入“法)
850÷17=
(吨)
0 7)8 5 0
怎么办?7)8 5 0 8 5 1 7
0
商4小了
改 商 5
在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试商时,如果不成功需要进行调商)
验算一下看结果是否正确?
2、滴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你会做吗?验算(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
323÷17=
(吨)
8
9 7)3 2 3
怎么办?7)3 2 3 7 7 1 5 3
5 3 3 6
5 3
7
0
商18小了
改 商 19(提醒学生计算完了,别忘在横式上写得数和单位名称,并且回答要完整。)比较两种灌溉方式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滴灌比喷灌每公顷节约用水„„
3、我们村有60公顷棉田,如果采用滴灌可以节水„„(这是前面计算的延伸,可放给学生自己解决)
4、会计算598÷18吗?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可以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怎
样算的?总结试商方法)
四、巩固练习
1、()里最大能填几? ×()<134
×()<578
2、先说说把下面各题的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并验算。
÷ 18 =
171 ÷ 57 =
266 ÷ 38 =
368 ÷ 16 =
五、概括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了笔算除法题你发现什么?再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四舍“法或”五入“法把这个两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来试商,试商时,如果不成功需要进行调商。板书设计: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 喷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
850÷17=
(吨)
0 7)8 5 0
怎么办?7)8 5 0 8 5 1 7
0
商4小了
改 商 5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2-
3、同步相关练习课后札记:
第三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复习课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一(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笔算能力,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3、确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 算的习惯。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那这节课同学们就到习题王国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
!(板书出示)
1、口算游戏
30÷10
42÷3
120÷40
150÷50
210÷30
60÷4
540÷6
900÷50
360÷30
960÷4
720÷8
360÷60 全班一齐口算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68)5 4 6
43)3 7 6
39)2 3 2 4 7 6 8 7
5
3、计算比拼 162÷39
568÷47
196÷23
490÷16 80÷18
762÷29
472÷23
176÷1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4、实际应用
⑴、有趣的信息
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108升空气,平均每分钟吸入()升。
人在婴幼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30克,谷类150克,需要的谷类是肉类的()倍。⑵、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草莓264千克。
①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以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卖7元钱,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综合题,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再独立解答)
5、思考题
智慧鸟博士要来考察一下你的智力。谁想独立完成这道题的计算?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 2□)5 □ 6
□4)□□ 0
□□
□□
□
□ □ □ □
□□ □
0
0
二、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一些练习,除法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继续努力。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练习一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68)5 4 6
43)3 7 6
39)2 3 2 4 7 6 8 7
5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4-
7、同步相关练习课后札记:
第四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复习课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二(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法。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㈠、算一算,比一比。224÷56
612÷18
608÷32 186÷56
552÷18
798÷32 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还要注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集体订正答案。小组交流自己的
发现。指名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除三位数时出现的几种情况及计算方法。)㈡、解决问题。(77页8—14题)
1、野营:报名的三年级有134人,四年级有118人。每18人需要一口锅。⑴、需要准备多少口锅?
⑵、三、四年级各需要多少顶帐篷?
(练习时,应指导学生看清图意,找准数量关系,再解答)
2、下面是几位手工编织者编织拖鞋的情况。请将表格填完整。
李芳赵敏张林李梅范青
工作总量(双)128***2
工作时间(天)3229475128
工作效率(双/天)
(这是一道巩固常见数量关系的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含
义,待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后,再计算填表)
3、王先生用820元买了20箱饲料。上网后发现,该产品从厂家直接购货,每箱32元。他一共多花了多少钱
?
4、心脏的跳动很有规律。一般情况下,婴儿每分钟跳动140次;幼儿每分、钟98次,;成年人每分钟72次。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排出大量血液。正常情况下,一个白天(12小时)大约
可排出420万毫升的血液。
⑴、婴儿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约是成年人的多少倍? 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计算并验算 96÷32
310÷62
87÷29
240÷48 117÷13
568÷71
108÷12
224÷28
6、饮料促销
销售方式11瓶每瓶10元
销售方式21盒(2瓶装)每盒16元
销售方式31箱(6瓶装)每箱40元
张叔叔要用160元去购买饮料,你认为怎样购买最合算?
(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并说出选择的理由,只要有道理即可)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练习二 ㈠、算一算,比一比。224÷56
612÷18
608÷32 186÷56
552÷18
798÷32 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8-
14、同步相关练习
第三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引导学生置疑
3.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指导学生如何体验。(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
2.课堂检测
3.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做“自主练习”P6—
1、2题。】
3.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5页
认识吨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千克、克的基础上,由学生对质量单位应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吨的学习。通过由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方法,结合同学的体重让学生感知吨有多重,从而认识吨。
教与学的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克 3千克=()克
1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2.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巩固与反思
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2.2吨=()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吨
9000克=()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自由交流
六、作业设计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6——9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 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秤、生活实物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课复习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认识体秤,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
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 200g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四、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
课
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教具准备
情境图、实物
教法与学法设计
通过一个崭新的情境图,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助指导,也由此检测出学生学生中的不足加以强化。
教与学的过程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 4
650
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
1.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
1)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
(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2)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
(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
(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估一估
思考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四、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
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蔬菜? 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数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时教案设计2-1-1 课题
信息窗1:出海归来
备课教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6——()30——×3——()——×7——()(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4)小练习:300×7×100(指名说算理)(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 练习1)
2×3=
3×5=
5×4=
4×2=
20×3=
30×5=
50×4=
4×20=
200×3=
300×5=
500×4=
4×200=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
48×
56×6
3396×
2102×3
199×
47×8大于500
小于500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课时教案设计2-1-2 课题
信息窗1:出海归来
备课教师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
使用修订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 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 2.解决问题:
(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 ①估算
②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 ③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1 3
×
2
——————
6 ……3×2=6
2 0 ……10×2=20 2 6 ……6+20=26 ④简便写法:
1 3
×
2
——————
2 6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3×312=①估算
②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出算理。
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 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
每小时行21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呢?(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
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6)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7)
30 60 90()()()111 222()()()666 学生独立完成 5.自主练习8 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5=400
2×()=648
6×()=666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乘法竖式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重 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课时教案设计2-2-1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
2 7
6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课时教案设计2-2-2 课题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二、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 ①估算
②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②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15
242
×
3
×
4
2.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2 1 6
× 1 3
————
6 4 8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19×
4512×4
2×28
3316×3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
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 解决。
6.在()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8.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
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9.自主练习10 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书上的练习比较少,在完成书上练习的基础上要加大练习的数量,使学生熟练掌握。
课时教案设计2-3-1 课题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
(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9 ×
————————
1 3(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 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 补充练习:25×4 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
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补充练习:125×8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 自己计算,同位交流 2.自主练习2 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比较好,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课时教案设计2-3-2 课题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5×4=
25×8=
125×8=
2、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
589×5
454×4×198
378×5
9×278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5: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自主练习7:计算
14×3=
96×5=
156×7=
152×6=
125×7=
234×3=
×142=
75×8=
5、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6、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自主练习10 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教学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正确率较高,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课时教案设计2-4-1 课题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33 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 ①学生估算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5 0 ×
3 ————————
1 0 5 0 可以这样写:
5 0 × 1
3
————————
0 5 0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1 6 0 2 0
× 4 × 7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理解题意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5、自主练习9:动脑筋
30×9
12×25×
413×7 300×9
120×3
250×4
130×7(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35(2)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 3000×9
1200×3
2500×4
1300×7
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教学小结
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末尾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课时教案设计2-4-2 课题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 2.自主练习4
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5.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
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中间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比较难,要注意提醒学生0乘任何数都等于0。同时还涉及到价钱的计算,一节课要完成全部内容很紧张,因此必要的练习要跟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时教案设计3-1-1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五、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 ——位置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
六、教学反思
学生对八个方位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走路线,在叙述时往往条理不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向哪个方向走……
课时教案设计3-1-2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8-40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
2、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
3、小练习,找朋友。
二、完成练习
1、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
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 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 全班交流
2、请你当小导游
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
3、小组内介绍自己周围熟悉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4、乘车
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任选两个站点,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
5、填表
先读一读介绍文字,想一想,然后独立填写。
根据自己的填写,向大家介绍这所学校,全班进行评议。
6、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方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的练习。
课时教案设计3-2-1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43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
二、新授
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
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
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小游戏:(判断练习)
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单一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如电动门、电梯、风扇、车轮……但对于一些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就容易造成误解,如:开门、翻书、跳绳等,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
课时教案设计3-2-2 课题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三维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请学生简单介绍)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
45(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 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
2、自主练习3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
四、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完成不错,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提出了不少问题。
第四单元
风筝厂见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7――P4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
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活动三:练一练
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49_50
教学目标:
1、巩固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5——10题。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1――P5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96÷
384÷66÷3 活动三:练一练
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级里进行讨论交流。
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街接教材P52――P5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第四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探索新知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组活动”,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过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透初步的估计意识。第二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自主练习中,借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数的方法,初步渗透按群计数的方法。在“贴一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的意识。第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四个信息窗是“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第一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3、6题。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重难点: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3题,给熊猫画五官。
4、自主练习第6题,给学生3秒钟的时间看第六题的小鸟,学生估一估天上有几只小鸟?看谁估的最准。估过之后,数一数验证一下。再让学生观察图上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数一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快乐的校园
1—5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4、5题。教学目的:
1、会写1-5各数。
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
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2、自主练习第4题,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旁边的表格要我们干什么?学生能填对数就可,不做过多要求。
3、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观察,让学生把题意先看清楚,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根据给定的数涂出对应的圆圈个数,只要涂的个数与数字对应就可)再引导学生找出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
四、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1、2、3、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评价: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2)汇报观察结果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
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四、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1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给彩虹涂颜色。
3、自主练习第2题
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
4、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5、自主练习第8题
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五、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课时
快乐的校园
6—10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6—10的写法及自主练习2、4、5题。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 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 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2、学习6的写法(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4题
写数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弄明白后然后再正确地写数。
2、自主练习第5题
借助碗和帽子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6题
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根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可利用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
4、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再到附页中找到对应的图来贴一贴,然后同位互相交流排列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三及自主练习1、2题。教学目标:
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人,右边队选9人,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知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3、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1)数一数(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
8○6
5○8
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或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课后反思:
教研组长签字
第六课时
快乐的校园比较大小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4—15页自主练习第3-6题及聪明小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4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3、自主练习第5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4、自主练习第6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聪明小屋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七课时 快乐的校园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信息窗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0的含义。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
(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 7()()()()
3、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4、自主练习的第3题。
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八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教学重难点: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1、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巩固练习
结合教科书第18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1)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2)补充练习:
5()6
8()5
0()1
3、基数和序数(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最后引到图中的一排小花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
(2)练习: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三、丰收园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课堂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自己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等关系。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样整理”的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借助体会分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自主练习的第3题,提出“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第二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明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主练习”第2题的挂图。学生准备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妈妈我 上衣裤子 冬季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师板书:男女)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师板书:东路队西路队)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第21页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学生看图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2、自主练习第二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4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的1、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在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使学生经历具体比较活动的过程,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明确目的。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妈妈把衣服整理好了,那么衣服整理好了该放在哪儿呢?(学生独立回答)现在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的。
2、观察信息窗2,并提出问题。(1)小明和妈妈是怎样放衣服的?(2)图中还有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教师引导提问:看看这些衣服,你能看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1)生独立思考。(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多少,有的可能看出衣服的长短)(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出对多少、厚薄的比较,引出课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长,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短„„(渗透比较的相对性。)
2、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补充练习:伸出各自的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几根手指比第几根„„谁最长,谁最短?)
(3)、比较:除了衣服,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3、巩固
(1)自主练习第2题:先向学生介绍天平,再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自主练习第3题:
①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②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4、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任何两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比较,想一想都可以比什么?(1)小组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找一找,我们周围有没有可以比较的东西,你能提出一些关于比较方面的问题吗?(小组合作,采用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好。)
5、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谁能说一下通过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才能更好?
三、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教具学具:
投影、进行分类与比较的物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开动小脑筋想一想,主要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说:同学们学会得可真不少!想不想做一些问题考考自己?
二、巩固练习
1、分一分(投影出示)红苹果绿桃子绿萝卜 绿苹果红萝卜红桃子
学生独立分类,同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分法:
(1)按水果、蔬菜分成两类(2)按颜色分成两类
(3)按树上、地下分成两类
2、投影出示25页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个故事吗?
(2)仔细看一下大树的表情,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朋友重猴子轻)小朋友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的教育)
(3)涂一涂:
把高的树涂上绿色,把矮的树涂上淡绿色。
涂完后问:我们刚才是把树的什么涂上了颜色?(叶子)现在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你能提出比一比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①高树叶子多,矮树叶子少; ②高树叶子颜色深,矮树叶子颜色浅。还能比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学的分类与比较的知识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过这些知识?
1、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我整理书包时,摆积木时,整理玩具时„„)
2、汇报
3、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继续帮爸爸妈妈干一些事情吗?下一节课再来交流。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6课时。
第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信息窗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1)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③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2)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认识加号。(4)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图意,并列出算式。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口算结果外,还可以制成口算卡片,经常性地进行口算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3、自主练习第3题
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它学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4、自主练习4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5、自主练习第5题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境,根据得数连算式。练习时先让学生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并弄清图意,再做题。根据屏幕上显示的“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标与电脑连起来。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连其他的鼠标,屏幕上可以怎样更改?
6、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的信息窗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5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3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3+4=7
4+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巩固练习
4+1=
5+4=
6+2=
7+3=
1+4=
4+5=
2+6=
3+7=
6、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班小朋友那么聪明,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小礼物,还带来了问题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二、自主探索
1、教师以《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这怎么办呢?(讨论)它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迷路了,怎么办才好呀?”妈妈听了点了点头说:“孩子,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只要你按得数是9,就一定能回家了。”于是,聪明的小白兔按妈妈的话去做,终于回家了。小白兔走的是哪一条路,你知道吗?
2、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小白兔回家的路线(教师可提供如下的算式,也可以适当补充算式)。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2+6=
4+3=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自己看图,并写出算式。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自主练习第4题:我踢哪些球? 练习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3、自主练习第5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4、自主练习第6题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 页信息窗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具准备:
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花果山看到我们喜欢的小猴子,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刚才洞口有8只猴子,现在有3只了,有几只钻进洞里去了?
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7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9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2个桃子吃,树上还剩多少个桃子? „„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减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以学生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为例,如:还剩几个香蕉?。你能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好吗?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师: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说全班同学听吗?
教师适时总结:从7里面去掉4,用减法计算。7个香蕉,给小猴子吃掉4个,还剩几个?就可以列减法算式: 7 – 4 = 3(个)
(2)认识减号。教师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学生自己其他的减法问题,并把想法说给其他同学听。
2、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装进问题口袋。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六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游览了孙悟空的水帘洞,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本领,认识了减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说清题意后,再列式计算。具体指导语言:
你看图之后,讲一个故事;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连线,同桌看看对不对。
2、自主练习第3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写得数,后请小博士交流 教师读题,学生说得数。
3、自主练习第4题
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六所房子中有的住了一只或两只,有的没住小鸡。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口算,争取全算对。
三、走进生活
1、自主练习第5题
小猴分桃图,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把分得过程用等式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汇报交流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以及问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具体过程如下:
(1)学生看图说图的意思(2)师生一起摆学具(3)看学具列算式(4)同位交流
(5)师生一起把算式分类找规律
2、自主练习第6题
这是一幅包含多信息的情景图。其中有小鸡吃虫子、兔子吃萝卜、小鸟飞走了等信息,是加减综合练习,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3、课外延伸
聪明小屋,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拿实物或学具摆摆看。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七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信息窗4。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列出算式。
2、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可以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算式给予提示:3-()=()个
四、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其他问题。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花儿上还有几只蝴蝶?
2、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放在问题口袋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教研组长签字:
第八课时
走进花果山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长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三、拓展延伸
教师讲一个数字娃娃的故事。你能自己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九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页、42页。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第41页信息窗5挂图)
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②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 ④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⑤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相应的算式。(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4个坐在地上的同学,加上站着看小猴跳水的3个同学是7个同学。再加上跑来的2个同学,就是9个同学。(学生列的算式不同,说法也可以不同)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4加3再加2)
(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在适当时机总结: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的算式,叫做连加。并板书:连加。
(4)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在这幅图里,还有哪几道题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学生自己试做,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走进生活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连加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先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以后再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连加、连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连加、连减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4页的自主练习。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观看猴子跳水的情境图中,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
2、自主练习第2题。
提供了学生用彩纸做纸花的情景,进一步巩固连加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学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做了多少朵纸花?”也可以算“三个小朋友一共用了多少张彩纸?”只要列出正确的算式就行。
3、自主练习第3题。
根据直尺上提供的数据,学生自主列出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
以统计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填数,巩固连加。应先引导学生数清楚西红柿、辣椒、茄子的数量,然后计算三种蔬菜的总个数。
5、自主练习第5题。
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是对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鼓励学生借助图中的信息,尽可能地提出多种有关连加、连减的问题,独立解决后,交流共享。
6、自主练习第6题。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独立解答,发挥想象。在交流中弄清楚“2+2+2+2”和“8-2-2-2-2”的含义,并尝试口算出结果。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一课时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信息窗6。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猴子学钓鱼”的具体情景,体会1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用多种算法去解决问题,初步学会有条理思考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交流算法过程中,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了花果山,游了水帘洞,看了小猴子
跳水,还美美地野餐了一顿,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猴子是怎样钓鱼的呢?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都在干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一个数学故事,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编出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组内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全班解决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
(1)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结合图中的说明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求出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
5-1+2
5-3+1 让学生看算式,每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1)观察此图: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8-2+3
8+3-2(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1题。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关键是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二课时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48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小羊过河”、“运算卡片”、“小猫钓鱼”、“讲故事”、“做公交车”等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
2、理解情境图的思维方式是开放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3、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研究了“小猴子学钓鱼”的故事,又解决了一些问题,同学们很棒!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走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
2、出示“小羊过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1)引出解决的问题:小羊要踩什么样的石头过河?(2)“妈妈告诉我,从得数是3的石头上过河最安全。”算一算哪些石头上的算式得数是3?在石头旁标得数。
(3)说一说:石头上的得数有哪些?(4)画一画:小羊过河的路线?
3、同学们,你们做过公交车吗?出示53页图:
(1)引导学生观察: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提出问题:3路车上一共有多少乘客?(2)合作解决:车上一共有几人?(3)汇报结果。适当渗透思品教育:坐公交车一定要注意安全。靠站停车时先下车后上车,尊老爱幼等。
4、出示小猫钓鱼图片。(1)、引导观察图片:画了什么?小猫做什么?能钓哪条鱼?(2)、引导理解图意:看桶上有什么?鱼上有什么?看第一只小猫和它钓的鱼。鱼背上算式10-5-3的结果是2,这条鱼就钓到了。另外两只小猫能钓到自己想要的鱼吗?讲一个数学小故事。
5、出示48页图片。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编一个故事。要求:有意思、有趣味、有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三课时
走进花果山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探索规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信息,独立思考,发现隐含的规律,初步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习惯。
2、合作交流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注意倾听、欣赏他人的想法,共享探索成果,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探索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表达,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的知识更有趣,比比看,谁学的最好,发现的规律最多。
二、自主探索
1、出示49页第1题
(1)3+2=5,那么2+3=几?
再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总结规律: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不变的。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出示几个类似的但数很大的题,让学生利用学习的规律解决。(2)教师出示蘑菇+苹果=9,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你能想到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说说发现的规律。
2、出示49页第2题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下面的瓜应该是什么颜色?下面呢?下面呢?最后一个呢?让学生按要求完成题。
3、出示49页第3题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填几?为什么?
4、出示49页第4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篱笆呢?再涂上颜色。
三、聪明小屋 请同学们走进“聪明小屋”,看你能发现什么?明天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四、教学随笔:、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四课时
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3页回顾整理。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口算的能力。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观察加法算式分类。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教师准备:
未完成的加减法表格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
【说明: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思维易被激活。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对大海无限喜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这一切即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自己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
3、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排的是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
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同位交流
4、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
5、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
6、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即洪亮又干脆!
7、整理其它得数的加法算式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1)选一选
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
(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3)欣赏各个小组整理情况 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它同学帮老师看一看,哪个小组帖的又快又好?
讲一讲: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4)观察讨论、发现规律
师:你看,老师把各个小组整理的情况,也汇总成了这样的一个表,请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数学问题?自己先看看,看谁观察的有顺序,发现的问题多?
(5)汇报交流。
轻轻的跟你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谁还有不同的发现?还有没有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让学生畅所欲言。
(6)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也可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针对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见解?谁想评评? 【说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探讨,完善探究规律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作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充分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模拟情境、在玩中巩固
1、游戏——猜一猜
师:刚才大家横着、竖着、斜着看,发现了许多规律。有几条小鱼也过来凑热闹。哦,怎么把我们的算式挡住了?那么大家能猜出这些鱼挡住的是什么样的算式吗?
学生根据规律大胆的猜测。
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2、游戏——比比谁最先走过桥
过渡语: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全猜对了!为了奖励大家,这些小鱼邀请大家到它们的海底龙宫玩一玩,想不想去?可是我们必须通过这两座桥,才能到达!要想顺利通过,就要把其它的算式补充完整。大家有信心吗?
男女同学再比比赛,看谁最先走过桥? 谁想帮张老师走过桥,谁想试一试?
3、游戏——补阶梯算式,畅游海底龙宫
师:海底龙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是要想打开海底龙宫的大门,必须把通往大门的阶梯算式补充完整,大家还有自信吗
(1)下面小组的同学先讨论,再去写一写。(2)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再跟临近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其它小组的同学跟你们组想的一样吗?(3)小组汇报交流评价
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教师注重组织丰富的练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采用猜一猜、比一比、补一补等游戏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四、活动欣赏
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海底世界的大门终于向你们敞开了!(课件播放录象欣赏)
【说明:活动的欣赏,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高潮,课的结尾让学生意犹未尽,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十五课时
走进花果山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小鸟、小朋友、花、蝴蝶、苹果等从数到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2、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体味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乐趣。
课件出示秋游图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找数和列式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会问、会说、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观察讨论
1、自主观察
(1)说说从画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组内互相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提问组内比较优秀的同学予以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2)组间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一组提问题,另一组解答,下一个小组说解答方法,多种方法提问并解答。
(3)全班整理,以加减法为主线,进行多种练习,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上自己提的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看你能列多少道算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探索能力。
2、知识延伸
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算你喜欢的题,写你喜欢的数,列你喜欢的算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每提一个问题,列一道算式,你就得到一个五角星。
四、教学随笔: 第十六课时 走进花果山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际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数吗?在我们周围哪儿有数?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周围的数。板书:找找周围的数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找找身体上的数。
找找自己身体上有哪些数?(如:1个头,1个鼻子,1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条胳膊,两条腿,两只脚,10个脚趾等。)
2、找找教室中的数。
教室中有数吗?请你找一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3、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数?
公共场所、体育厂、电视上等。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找出哪些数?
2、你打算怎样去找你周围所熟悉的数?让学生讨论,制定出课外找找周围的数的活动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都找一找周围有哪些你熟悉的数,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交流。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以真实的照片呈现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塑料球,饮料桶等实物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的情境。通过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提出了“我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的问题,引入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在认识过程中,先把一个小朋友摆“火车”用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初步抽象出标准的几何形体让学生认识,在学生有了初步表象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这些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清这几种形体,初步记住它们的样子。自主练习中,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等动手活动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拼搭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几何形体。
2、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由大量感知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信息窗。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教学过程:
一、自由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
二、搭积木 师:同学们,我让大家带来的东西带来了吗?想不想看看其他同学都带了什么东西?同位两个同学先互相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
生:„„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看一看,分一分
1、师: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找朋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模型。提出问题“你能从教室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他们的朋友吗?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谁的手儿巧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0页的自主练习以及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我摸你说与我说你摸。
1、教师课前把各种形状的物体装进口袋,从口袋摸出物体,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说出一种形体的名称,让学生从口袋里摸出相应的实物。也可以由学生说名称,学生摸实物。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然后独立画在书上。
2、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观察第一组为什么圈出“白菜”,再按照这一提示依次把下面三组圈出来。圈完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照着练习中提供的形状想一想,再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摆出其他的形状,然后想象着数出方块的个数,并交流各自的数法。本题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每一副图,能看到几个面,分别说出是那几个面,再让学生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接着训练学生涂右面、上面、前面的颜色。
5、猜一猜
出示一个实物模型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模型?并说说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随笔: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11-20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是打基础的工作,非常重要。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为了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教材强调学生手、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计算教学方面,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多种想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答案。
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信息窗的情境取自于真实的素材,是一幅小学生在给海鸥喂食的场面。通过观察,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展开对11—20各数的认识。在认识11-20各数时,结合摆弄学具和计数器,先学1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基本的内容,再认识11-20各数。借助从画面提出的“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岩石上现在有多少只海鸥”的问题,引出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学习。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些内容有意识安排在练习中学习和扩展。如在自主练习中,设计有“按顺序写数”,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填<、>或=”让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渗透估算,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算法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4、本单元的评价除考察知识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数11—20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信息窗。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介绍背景: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学生说说数的办法。)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
(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
(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
(4)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65页的第1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65页第2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1)从小到大(2)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教科书第65页第3题: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海鸥回来了十几加几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认识。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天继续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12+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六、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海鸥还来了十几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65页5、7、及补充练习教学目的:
巩固练习十几加几的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1、课本65页第5题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快速的看一眼,马上合上书,你看到了什么?(糖)几堆?估一估两堆共有多少块糖?(2)学生集体交流估计的数目,师:“究竟谁估的更接近一些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要想比一比谁估的更接近,必须先算出一共有几块糖。
(3)学生解答“一共有几块糖?”(4)比较谁估的对,请他谈谈心得。
2、教师出示两堆小棒
(1)学生先估计一共有几根小棒?(2)请学生数出两对小棒各有几根?(3)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估计“一盒没有用过的粉笔有几枝?全班有女生几人?男生几人?”
3、课本66页7题
(1)学生看图,理解图意。(2)学生集体交流图意,“说说通过看图你都明白了什么?”
(3)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表格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数一数,算一算。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选比较简便的方法,小组一二三 男生8 12
4、出示小黑板: 女生 10 7(1)通过看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2)一组有几人?
(3)你根据上述情况,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教师选出有关加法问题板书在黑板上。(4)学生独立解决。
5、先计算,后找规律。
10+1
11+2
12+3
13+4
14+5 观察算式及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7、教学随笔 分层作业:C级
1、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2个十是()2、18是()位数,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3、和15相邻的数是()和()。4、17是由1个()和()个一组成的。
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12,和是()。
6、减数是4,被减数是14,差是()。7、16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8、14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17181716
9、?支
10、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11、12、B级
我们一共得了15个☆
13、小明得了多少个星星?
14、写一写。A级15、5元
1元
3元
8元
2元
10元
12元(1)买和一共多少钱?(2)买、和一共多少钱?
(3)明明有10元钱,买一个,还剩多少钱?(4)云云有15元,买和,还剩多少钱?(5)比贵多少钱?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用算式表示。
第四课时
海鸥回来了十几减几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4十几减几及减法算式的名称.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减几不退位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4、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你看图提出减法问题吗?”
(原来有几只海鸥?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怎么列式?引出今天要解答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岩石上现有几只海鸥?”(17-4)(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19-8(1)学生独立解答。(2)同桌交流做法。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情景?学生说说,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解答,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放进问题口袋。
4、学习减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不出的老师可以讲解。学生随便说一个减法算式,其他同学指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口算比赛。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比一比再限定的时间内谁做的既快又对。
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海鸥回来了十几减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自主练习第4、6、8、9,聪明的小屋及根据三个数写四个算式及找规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十几减几的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操作观察能力。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1、先摆小棒,再计算。
(1)师生一起摆小棒先摆16根,再从中去掉5根(2)学生说说怎么去的?(3)学生独立解答。
2、根据算式:19-2(1)学生自己摆小棒解答。(2)同桌交流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看图写算式:教师出示苹果图。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然后自己解答。
2、给学生三个数字,15、2、17写出四个算式。
3、先做题,后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在教学此题时,要引导学生用被减数,减数,差这样的数学术语来讲述规律问题。
4、请你写出得数是15的减法算式 19-4
18-3 17-2 16-1
15-0 在教学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怎样写既不遗漏,又不麻烦。
5、课本66页第8题(1)学生看图讲故事(2)根据故事列算式(3)集体交流意见。
6、课本66页第9题,综合练习。以组为单位由一人任选数字卡片,其它人分别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和得数是这个数的算式。依次轮流进行。
三、走进聪明小屋
找出与其它数不同的数,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第2组答案不唯一。
四、教学随笔
分层作业C级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1)13里面有1个一和3个十.()
(2)2个十是20.()
(3)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10个一是一个十。()
(5)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6.()
二、填空题(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11-20的数数、写数、数的组成、计数单位、数位、数序、大小比较等。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两个两个地数,一共有()个.
2.五个五个地数,一共有()个.
3.填数.(1)16
(2)(16)()11()18 13 20 6 10 8 7()1 10 4()8 10()10()
B级
4.填空.
(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4)2和10合起来是().
(5)17和19中间的数是(). 13(6)18里面去掉()还剩10.
(7)2个十是().
(8)10加()得20.
(9)和15相邻的数是()和().
(10)比20少1的数是().
A级
5.在8,12,19,6,14,20这些数中
(1)左边数起,19在第()个.
(2)从右边数,14在第()个.
(3)和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最小数是().
第六课时
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教学内容:
第67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2、考察是否掌握了数的顺序,会不会比较大小;
3、考察能否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等。
4、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热情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全面回顾,归纳整理
1、同学们,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一转眼我们已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回忆一下这我们主要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自我整理,畅所欲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整理出几大项:数数、估计、加减法„„
二、创设情景、具体考察(出示情景图)
1、整理复习,考察估算能力(1)仔细观察图上是什么场景?你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2)不看图,请学生估出所提问的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检查自己的能力。(3)你还能根据此图提一个关于估算的问题吗?请学生估计事物数量,再一起数一数。(4)小组同学组内考察。
2、整理复习其他内容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1)天上有几只海鸥?有几艘船?几个小朋友„„
(2)左边与右边一共有几只海鸥?红帆船、黄帆船和紫帆船一共有多少艘„„(3)左边的小朋友比右边的多几个„„
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决定加法、减法、数数的复习顺序,进行归类复习。
三、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丰收园
1、师: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的怎样?做的怎样?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你这样就做到积极了„„)
2、照样子,组长组织小组内评价。
3、自己根据各种表现,涂红不同个数的苹果。
四、教学随笔
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4、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和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前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中在相对面判断左右,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一,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小朋友“指鼻子、指眼睛”的游戏画面,引起学生对左、右方位的讨论。在自主练习中,借助“二人听口令击掌”的游戏画面,扩展到对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的学习。信息窗二,是利用几个小朋友一起看照片的现实情境,引起学生对汽车和小兔拍摄位置的讨论,开展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知识的学习。在自主练习中利用小鸟和小猫从不同位置看房子,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巩固。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分辨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商店„„多种场合都接触过这些事情,只是没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系统知识来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的素材外,还可以设计多种情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本课的内容。这样做,可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习的空间,便于学生联想和交流。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初步建立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学会用简单的方位知识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等内容,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使其身临其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用亲身体验唤起对经验的联想,从而学会本课有关内容。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灵活,学到有用的知识。由于是初步学习这些知识,只是积累直观经验,不宜作过高要求。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逐步巩固。有关方位和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初步知识是现实经验的系统化,处处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另外,此类知识很难通过几节课,几个例子,一下子学会,只有通过不断地辨认,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变为得心应手的知识。为此,教师除重视课堂中的体验学习外,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应用,学生能经常用简单的方位知识和辨认物体形状的知识解释和描述一些周围的事物,在应用中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才能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4、除教材提供的游戏外,教师还可联系当地学生实际,设计结合本课内容的其他游戏,进行教学,达到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5、对本单元中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否正确地从上面、侧面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与小伙伴合作,主动运用知识的情况。
四、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信息窗1,及第69页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方位知识,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游戏展开活动,将学习内容寓于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既自主探求,独立思考又相互结合,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和体会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好!(师用右手向同学们挥手问好)请同学们也挥一挥你的右手向老师问好,好吗?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游戏。(师可贴示板书)同学们想玩吗?
二、合作活动,理解知识。
(一)理解左、右。
1、引入游戏:
师:谁玩过“指鼻子、眼”的游戏?(有,请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如没有,师可课件演示或者请一位同学帮助演示,并讲清游戏规则。)
2、同桌合作,做游戏。师:现在知道怎么玩了吗?你想玩吗?下面就请你同桌的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吧。咱们还要比一比谁指的又对又快。
(给学生大约10分钟的时间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知左、右)
3、巧学方法,辨认左右。
师:同学们,咱们先玩到这儿。刚才在玩的时候,谁赢了?(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自己)请几个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指的又对又快?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辨清左、右?(学生可能会举生活实例,例:用右手写字、刷牙;走马路,靠右走„„)
4、反馈练习。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请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再举起你的左手、右手。(强化训练)
师: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的同学互相看看,你还能找出几对这样的好朋友?找找看。
5、相对左右。
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和你的同位握握手。请指一指你同位的左耳朵。师:刚才在握手、指耳朵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尝试解答)
师:这是因为你和同位是面对面,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伸出手的方向也是相对的。这也说明了,在不同方向,左右手的方向是不同的。这就是左右的相对性。
6、做游戏。
师:咱们再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听老师发口令,同学们做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伸出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摸右耳、指左眼、指右眼。
②向上看、向下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一步、向上跳两跳、向下蹲两下、再往后走退一步、再往前走两步。(再让几个学生发发指令)
(二)自主探究,上下前后。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左右这两个方位,那么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又发现了哪几个方位呢?(让学生说,师板书。)
反馈练习。
师:那你能说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什么吗?(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谁还能结合教室里的一些物品说说他们的前、后、上、下的位置关系?(给予鼓励)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谁想介绍一下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三、课间休息: 听音乐,做动作。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师可先演示,然后和学生一起做。
四、巩固练习。
1、游戏,比拍手。
教科书第69页的第1题。教师可请一位学生帮助演示活动过程。(1)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练习。(2)师生比赛。(3)生生比赛。
2、找朋友。(可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一个电子邮件,内容是大树爷爷让我们帮它找朋友。(课件展示)它的朋友就在每个小组同学的其中一个桌洞里,用信封装着,请大家赶快帮它找一找,并把它们贴上,让他们重新回到大树的身边,好吗?
要求是:大树左边有4只小燕子;右边有3只小鸡;上面有2只蝴蝶;下面有5朵小花。每个小组发一张大树图画。
(1)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指导。
(2)展评作品。先请学生说说喜欢哪幅?为什么?教师再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3)课件展示。
四、谈体会: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游戏
左、右、上、下、前、后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图形与位置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信息窗2及71页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现实、有趣的操作、观察活动中,初步积累有关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直观经验,逐步建立方位感和空间感。教具准备:
信息窗2挂图,学生准备:小汽车、积本、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和各种各样的图片及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天真、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为了留下这个美好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领你照过好多像呢?
(学生回答)
2、其实啊,照相也很有学问的,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学生证、身份证、毕业证上的像要从正面拍,有的想为了美观,具有艺术性就要从侧面拍,你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吧?现在谁想当一名小小摄影家呀?(学生回答)
3、师:那么老师首先要考考你的辨别能力,你可一定要先过老师这一关呀!
二、探索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挂图:
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包括照片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谁能从图上发现点什么?(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小男孩左手和右手举起的两张照片不一样)
师:为什么两张照片不一样呢?其实啊!那是因为拍摄的方向不同。(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若答不出教师再说明)。师:你能辨别出它们各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方法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辨认课前准备好的小汽车、积木、小兔子、小狗、等玩具形状,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后统一意见,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方面知识的交流,又是学生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有效点评,重点是小汽车挂图。
3、操作练习
分小组合作,把每人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和照片和起来一起分类。(从前面拍的一类,从上面拍的一类,从侧面拍的一类)教师参加各小组活动,及时指导。
同学们再看这两幅画,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能解决得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问题的口袋)。
三、自主练习谁看到的?
学生自己读图,照图讲一个小故事,教师做简单充实,从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中小鸟、小猫和两个小屋子的位置关系说清楚,比如小猫在屋子的里面,小鸟在屋子的上面。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上面侧面前面后面
五、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图形位置——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我学会了吗?及丰收园。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
2、加深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体验,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六单元尤其是在游戏中,我们都学会了些什么?
二、展示“我学会了吗?”
1、可以借助挂图或事物投影展示“我学会了吗?”
2、学生自己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如:龟兔赛跑),并用学过的知识说说图意。教师要及时点评,说明个别答案不唯一。
3、完成“我学会了吗?”下面的3道题目。
(1)第1小题,用彩笔涂色,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检查。
(2)第2小题,把小蚂蚁前面第2只涂上红色,小蚂蚁后面的第3只涂上黄色。第二小题做完后可增加一些相关练习,如把从左边起第4只蚂蚁圈起来,把右边的4只蚂蚁圈起来等等。
(3)第3小题,乌龟是谁看到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可能是小鸟,也有学生回答是太阳,都合理。
三、丰收园
丰收园里谈收获。
现在学完了,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1)长本领了吗?你长哪些本领了?(2)习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随笔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等为素材,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材编写上选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为素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知识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编排方式,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教材只安排了9+6、6+9和16-
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把其余内容安排在自主练习中,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的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教材由解决现实情景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一个信息窗是“参加运动会报名”,通过提出“需要写多少码?”的问题,引出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探索,并通过自主练习进行巩固。第二个信息窗是“领材料”,通过解决“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巩固加法的口算方法。第三个信息窗是“投沙包比赛”,借助“谁赢了?”的问题,探索20以内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在自主练习中加强巩固。第四个信息窗解决“赛跑分组”情景中引出的“怎样分组?”等有关问题,加强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的应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第五个信息窗是“领奖”,借助成绩统计和分发奖品,引导学生提出多少个问题,综合应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本单元的应用价值。
三、教材编写特点
1、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低年级学生运动会中的“报名”、“领饮料”、“投沙包比赛”、“赛跑分组”、“领奖”五个主题情境,构成了具有横向联系的“情境串”。由情境引发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2、教材的编排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留有较大空间,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本单元在知识的编排上不再采取传统的编排方式,加法不再分9加几、8加几------4、3、2加几,即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减法中也不再分十几减
9、十几减
8、-------十几减4、3、2,即先减大数,再减小数等琐碎的知识点,而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别放在两个信息窗内,只安排了9+6、6+9和16-
9、11-3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基本的口算方法,其余的内容全安排在自主练习中,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口算方法完成全部内容。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材把算式从实际问题里抽出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展示多种算法,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的原则下,提倡学生在共享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把学习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体系框架。信息窗1和3是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信息窗2和4分别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信息窗5又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5、练习题渗透函数思想。
教材在加、减法的练习题中,多处有意识地把有关的口算题按规律排列,让学生在算出得数的同时,从中体验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与和的变化关系;感受到减数不变,被减数与差的变化,以此渗透函数思想。
6、回顾整理的创意形式新颖。
回顾整理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采取“营地式”的呈现方式。把全单元的内容相聚于“大本营”内,大本营共分为六个营区,以不同颜色的小旗为营区的标志。蓝、黄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绿、深蓝营区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黄、绿、深蓝营区分别对加减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为红、紫营区填写加法表和减法表作好了准备。
通过各个营区设计的不同活动,完成对整单元所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四、具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五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 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课时分配:
变花……………………………….1课时
变葫芦…………………………… 1课时
大变鸽子………………………….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29 序号 :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
学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一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观察能力(个性设计)
1、观察图画,教师引导: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鱼有几条?我想问花儿有几朵?
5、教师进行评价: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那就请你来数一数,好吗?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要用2+2+2呢?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你说得很好,仔细观察才能找出规律。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3+3+3+3=15(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串灯笼有三个,一共有5串,所以要用3+3+3+3+3
4、问题口袋,要计算这样的20个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
5、解决第三个问题: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说算式的意义:一个鱼缸里有四条鱼,有四个鱼缸。
(三)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1、教师指着算式:2+2+2=6,加数都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2、同位互相说说起他算式的加数有几个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下棋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二)练习二:摆摆算算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
练习100以内的加法;思考老师最后留下的问题。
第二课时 信息窗1—— 变花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30 序号 :2 教学内容:
信息窗1,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二、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2、小组讨论交流: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作业设计:
练习100以内的加法;给爸爸妈妈讲小鸡种稻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信息窗2——变葫芦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31 序号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二场。(出示挂图)
二、新课
(一)组织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图画:幻魔表演团都表演了什么节目?仔细观察,你还看到了什么?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3、分小组进行提问:
4、全班进行交流:我想问小鸟有几只?我想问葫芦有几个?我想知道舞台灯的灯孔有几个?
(二)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葫芦那么多,数有些麻烦,有没有简单的办法?
提示: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办法?
怎样列算式呢?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2、教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算式中有几个加数?8个,加数是几呀?5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教师板书: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
4+4+4=12(只)
提示学生说想法:一个鸟笼有4只小鸟,一共有3个笼子,所以要用4+4+4=12 教师提问:怎样列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生说算法,教师订正。
4、问题口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记录在问题口袋里
5、解决第三个问题?舞台灯一共有几个灯孔?
3+3+3+3+3+3+3+3=24(个)
说算式的意义:一行灯孔有3个,有8行。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乒乓球赛
1、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中有什么
2、根据图意列算式
3、找学生说算法:为什么你要这样列算式呢?列成乘法算式你会吗?引导学生说算理:2个8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8或者8×2
(二)练习二:填一填
1、让学生摆学具,小手动一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
2、根据小组内摆的学具列算式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 作业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第四课时 信息窗2——变葫芦
备课时间:2011、8、27 上课时间:2011、9、1 序号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
明白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2、汇报学习成果3 x 2 =6或2 x 3 =6分别说明理由。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5x4 或 4x5 2x3 或 3x2 2x3 或3x2)
2、练习第一题,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对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
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个()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个3相加 2x3=6 或3x2=6 3个4相加 3x4=12 或4x3=12 作业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课时 信息窗3——变鸽子
备课时间:2011、8、28 上课时间:2011、9、5 序号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乘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并掌握0的乘法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中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 12()()()
(说一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三、新授: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老师补充大量的练习(小黑板),如: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0+0=()×()=()
0+0+0=()×()=()
0+0+0+0=()×()=()
0+0+0+0+0=()×()=()
0+0+0+0+0+0=()×()=()
0+0+0+0+0+0+0=()×()=()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
快、算得快?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自主练习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五、小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有0的乘法的列式计算
第六课时 信我学会了吗?
备课时间:2011、8、31 上课时间:2011、9、6 序号 :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了多幅情景图,结合题意和图中已有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2、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答。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图上的内容看准确。
2、能熟练的列出乘法算式。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展台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组。师: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
2、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三、补充练习。
看图,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写算式。
①
想:每份()个,有()份,表示()个()。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②
想:每份()个,有()份,表示()个()。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四、数学小知识。
(展台出示:课本第10页“小知识”)
同桌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第七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9、2 上课时间:2011、9、7 序号:7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八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9、7 上课时间:2011、9、8 序号:8 教学内容:讲解第一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1)第二题:填空。
看乘法、写加法。
如:3×4写两个加法算式:3+3+3+3 4+4+4有些同学只写了一个加法算式。
(2)第四题:看图填空。几个几有个别同学不会,出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二单元 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教学内容:
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1——5的乘法口诀。它是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在学习口诀时将5的乘法口诀作为开始,提供了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 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出发认识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自己去体会,在情境中悟出口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1、3、4的乘法口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儿歌学习1——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教材重难点: 1、5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3、4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
2和5的乘法口诀——————————3课时 3和4的乘法口诀——————————3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5 上课时间:2011、9、13 序号:9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引导谈话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杂技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好吗?(板书课题,课件演示教材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
1.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这是一场什么杂技表演? 2.再请小朋友用数学家的眼睛仔细观察自行车杂技表演,你能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吗?
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发现: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有5辆自行车;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等等。
(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信息)
(三)提出问题
引导提问:小朋友,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有效数学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小朋友,请看第一个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算式吗?(教师板书学生列出的算式:5×5=)
(二)重温乘法的意义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吗?5×5表示什么?
(三)学生尝试解答
要计算5×5得多少,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用以下方法:方法一:5+5+5+5+5=25;方法二:逐个数;方法三:五五二十五
(教师要充分表扬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和已经具有的学前知识基础)
(四)引导编儿歌 1.师生齐说儿歌 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运用编儿歌的方法解答问题,你们想知道吗?(出示多媒体课件:一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二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三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四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五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师生一齐说儿歌)2.引导续编儿歌 老师刚才发现,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不能一下推想出结果,怎么办呢?请你们利用学具,小棒表示人,圆片表示车轮,摆一摆,数一数,把上面的儿歌编出来,好吗?
(学生摆学具,续编儿歌,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五)编制乘法口诀
1.从儿歌中抽象乘法算式
通过编儿歌,我们知道了(出示课件:一辆小车有5个人
二辆小车有10个人 三辆小车有15个人 四辆小车有20个人 五辆小车有25个人)
你能根据每一句话写出数学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学生每列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用乘法计算的道理)2.编制乘法口诀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例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1×5=5,强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来概括(随说随板书)。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后面四句话和四个算式编出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中编制并交流、记录)
引导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并找不同的组进行再交流,表扬学生取得的成功,组织学生齐读两遍口诀)
3.发现规律
刚才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得出了5的乘法口诀,每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5乘5等于多少你们会计算了吗?用哪一句口诀?小朋友,学习数学,除了要探索知识之外,还要善于总结规律。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口诀,你能从中发现规律吗?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能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5;5的乘法口诀的结果个位要么是0,要么是5;一共有五句口诀,前一个数按顺序分别是1,2,3,4,5,后一个数都是5。
(教师表扬学生的发现,并总结,从而得出记忆的规律,并随机组织相应练习,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翻手游戏
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玩个翻手游戏好吗?请举起一只小手,当把手翻一下表示1个5,我们就说一五的口诀,再翻一下表示2个5,接着往下对。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
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你们又多了一身本领。请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你会计算吗?快快把算式写在本上,并想一想你用了哪句口诀?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2.拓展练习
应用5的乘法口诀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再仔细观察情境图,看看你还能用情境图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记录
学生给能提出以下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车轮?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巩固乘法的意义和学过的乘法口诀)3.活学活用
除了课本上的问题以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四、课堂评价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你们小组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看 杂 技
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辆自行车 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 一共有多少人?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 5×5=25 2×5=10 1×5=5 一五得五 2×5=10 二五一十 3×5=15 三五十五 4×5=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6 上课时间:2011、9、14 序号: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1和2的口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5的口诀学习2的口诀 并会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学具盒、电脑、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集体背诵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1:
师: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合作)
(由儿歌中“1辆小车2个轮„„”的车轮个数问题直接切入到2的口诀的编制。因为有编制5的乘法口诀作基础,学生借助儿歌编制口诀已经不再困难)
生:我这样编。
1辆小车2个轮 1×2=2 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4 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三、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应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台上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2×4=
口诀:二四得____
四、记忆口诀
这么多口诀,怎么记呢?
三五(),想二五一十,再加上一个五是十五 5的口诀是后一句比前一句多5
五、编1的口诀
板书1×1,启发学生编出1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交流。
六、总结 作业设计:
复习学过的口诀
1辆小车2个轮 1×2=
2一二得二
2辆小车4个轮 2×2=
4二二得四
3辆小车6个轮 3×2=6 ________ 4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5辆小车__个轮 ______ ________
第三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3 上课时间:2011、9、19 序号: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
学生学习过程:
一、第3题
看口诀说算式
练习时,借助一句口诀可说出两个得数相同、因数位置不同的乘法
算式(“一一得一”除外),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
二、第4题
是借助口诀进行计算的练习。
学生独立地写出得数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第7题
估一估,数一数
这是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并交流。
学生可能用3×5=15,15+6=21的方法;也可能用4×5=20,20+1=21的方法;还可能用5+5+5+6=21等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四、第8题
是一道综合应用题。在数数量的时候,学生可能一一对应着数,也可能根据图中物品的摆放规律用口诀计算。在画三角的时候,因为一个红三角表示2个物品的数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代换的数学思想。练习时,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对思考方法灵活的学生可让其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想法,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用符号代换
图上共有()块滑板
图上共有()辆脚踏车
图上共有()双旱冰鞋
▢表示2,你会画吗?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5、6题 板书设计:
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
第四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4 上课时间:2011、9、20 序号: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16—17,3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要看杂技表演首先要来回答小丑的问题。课件出示1、2的乘法口诀
练习题。
2、同学们都很聪明,让我们在一起去看杂技表演,(课件出示信息窗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3、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活动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分小组用喜欢的方法编出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问题。
自己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乘法口诀
学生汇报自己编的儿歌,选择同学们喜欢的儿歌补充完整。,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留一下吗?
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来记忆
2、活动二:解决第二个问题,用3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1)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练习3的乘法口诀。(2)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独立列算式,然后交流是用哪句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三:巩固加深
1、用喜欢的方法背3的乘法口诀,并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
2、拍手对口令,教师说前半句同学们对下半句,再换过来练习。
3、出示卡片进行练习。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题,用展示台展示。
四、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一下。
补充完整儿歌
先在小组内 交流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交流记忆的方法 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第五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4 上课时间:2011、9、21 序号: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7-18页,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瞧,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去观看杂技小丑的表演吧,看,这里有首儿歌,你能接着说下去吗?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咱们借助儿歌一起编3的乘法口诀吧!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填一填。全班进行交流。
2、应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表演晃板的有多少人?应用哪一句口诀的?
3、你能不能借助儿歌来编4的乘法口诀呢?有能力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
全班进行汇报和总结,形成4的乘法口诀。
4、应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有多少个黄灯笼?应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5、想想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这么多的口诀,怎么记?
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一下,重复的口诀只要一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这个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有什么特点?竖着看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游戏:
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四、全课小结: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看口诀说算式”的游戏。
第六课时:表内乘法
(一)备课时间:2011、9、15 上课时间:2011、9、22序号: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19-20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1、完成自主练习1:
请你把口诀填完整,看一看,想一想,怎样填才会又对又快。(做完同桌交流。)
2、完成自主练习2 美丽的贝壳上有很多的算式,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用了哪一句口诀,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和同学交流一下。
3、完成自主练习3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相应的算式和口诀吗?自己独立试一试。
4、完成自主练习4 天空中飞来了这么多的小鸟,谁能读一读这个儿歌,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鸟儿飞?把相应的口诀写出来。
5、完成自主练习5 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说儿歌呢,他们是怎样说的?你们能像他们这样也来说一说吗?好,现在就在小组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又清楚。
6、完成自主练习6 请学生填出答案,然后再进行比较。
7、完成自主练习7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15个人能同时玩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8、完成自主练习8 学生从情境图中观察相应的信息分析这箱灯泡够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9、完成自主练习9 请学生先观察,积木是怎么摆的?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在全班交流方法。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综合练习2、3、4题 板书设计:
观看杂技小丑顶碗
3×4=12(只)口诀:三四十二
第七课时:《表内乘法》复习课
备课时间:2011、9、15 上课时间:2011、9、22 序号: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21—22页,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的乘法口诀,并能运这些口诀计算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掌握做各种题型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5以内的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与学准备:课件,练习小卷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呢?请大家看这个算式:
出示加法算式:4+4+4+4+4板书 由这个算式大家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观察特点,引出“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小黑板出示] 6+6+6+6= 7+7+7+7+7+7+7+7= 学生反馈,核对。
3、师:同学们完成的非常细心,奖励大家一些漂亮的花吧!看图列式
二、复习口诀
看起来,同学们对第一单元的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啦。今天我们再来复习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板书]
1、哪位同学来展示下自己,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1)指名背
(2)同桌互相检查(3)帮口诀找家(出示小黑板、口诀)
2、大家对口诀背得真好,可是老师带来了一位淘淘同学的作业,他的作业却总是遇到困难,请大家分析下原因,并帮他改正(小黑板出示): 找原因,改错误
(四五)十二
三五(一十)
四四(六十)
3、真希望大家在做题时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来试一下吧!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四五()()十五 二四()()二十五 三三()()二十
反馈订正答案。
4、同学们做得真好,我们继续!看口诀,写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三、课中游戏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得非常熟练啦,我也看到有些同学有点累了,不如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我们来做一个绕口令的游戏。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5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每组推选三人,每组各限时半分钟。先让一个同学来说,其他同学认真听,若发现错误,则换人继续往下说。说得多者为胜。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棒,不过大家可不能光顾了玩,我呀,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考考大家: 出示:
4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跳下水。在这句话中,各用了哪几句口诀?
四、课堂检测
1、挑战1分钟 师:同学们口诀掌握的非常熟练了,那么能用这些口诀熟练计算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一起挑战1分钟吧!先别着急写,先观察哪些算式需要格外小心,先把它圈起来。挑战1分钟:
5×3= 4×4= 2×5= 2×4= 5×5= 4×5= 5-2= 3×4= 3+3= 2×3= 3×3= 1+0= 2×2= 1+5= 4×2+3= 5×5-2=
2、()里最大能填几?
5×()<23 13>()×
3()×4<17 20>()×7
师:淘淘最头疼的就是这样的题了,怎样保证()里填的是最大的呢?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我也回去教一个淘淘同学。订正核对。
3、精挑细选
(1)3个4相加写成算式是:
4×3 4+4+4 3+4 3×4
(2)结果小于20的乘法算式有: 4×3 30-20 3×5 5×5 以上两题请学生先仔细读题,把重点字或词找出来,再选择。
4、解决问题
(1)出示以下两道题,请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区分不同,再列式解答:
操场边有两排杨树,第一排有4棵, 操场边上有4排柳树,每排有5棵, 第二排有5棵,一共有多少棵杨树? 一共有多少棵柳树?
求4和5相加 求4个5相加
(2)生独立解答,核对。
(3)我和另外8个同学每人搬3把椅子,一共能搬多少把?
请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名同学,强调:“我和8个同学”表示9个人。
五、拓展延伸、结束课堂学习。(1)动脑筋:
一条绳子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后是9米,猜猜这条绳子打开后是多长?
(2)总结本节课收获。
第八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9、20 上课时间:2011、9、27 序号:17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九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9、27 上课时间:2011、9、28 序号:18 教学内容:讲解第二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2)第一题:填一填。
四()二十有个别同学把二十看成十二。教师提醒学生认真看题。
(2)解决问题中第(2)小题有个别同学没列算式,要求学生把步骤写完整,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3)智慧冲浪出错较多,提醒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三单元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课时分配:
共5课时: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 2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2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1课时
第一课时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9、21 上课时间:2011、9、28 序号:19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大小。难点: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设计:
一、导课。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二、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 手试试角的两条边。
例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顶点、边。课件出示。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
三、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五、你能从这些广告上标志中找出直角吗?
课件出示。
六、回忆乘法口诀。
儿歌的形式,使学生起身活动一下。
七、课后思考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八、教师总结。与小灵通再见。作业设计:
自己制作一个角;找生活中的角
第二课时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9、22 上课时间:2011、9、29 序号:20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特征,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从具体抽象的事物中认识角,认识直角。教学目标: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充分利用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二、完成自主练习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
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
3.第三题: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 1个▢有()个角 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 5个■有()个角
□○□=□ □○□=□ 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第三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备课时间:2011、9、26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玩调皮猴——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用学具做一个角。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二、出示信息图
1.师:为什么两个调皮猴不一样高呢?
生:我认为是两条木条的长短不一样。
生:我认为是角的大小不一样。2.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讨论一下: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师: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四、锐角、钝角的教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四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
备课时间:2011、9、27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2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27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合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重难点:
通过拣一拣、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教学准备:
学具盒、实物投影、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完成自主练习
第四题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第五题是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过多扩展,增加人为难度。
第六题是一个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
第七题是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
备课时间:2011、9、28 上课时间:2011、10 序号:23 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意识。教学目标:
活动是在第二册已经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长度,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感受人体上的数学。
教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和米?
二、实践活动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身上的哪些小秘密?
2.其实,除了这些小秘密,我们身上还有其它的秘密,你们了解吗? 3.指导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长度。
明确测量的要求和方法。
4.师:有哪个小组能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在全班展示一下?
教师跟着指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先给一名学生测量出所有数据,在测量其他同学的。
三、拓展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对数据的分析比较,从而发现发现规律。人拳头一周长度与脚长基本一致;身高与一庹的长度基本一致。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表内乘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的继续学习。通过对1-9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素材的选取有时代特色。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单元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编排合理。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形成结构。练习形式多样化。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重点: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由于学生对编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课时分配:
共11课时:
信息窗1 2课时
信息窗2 2课时
信息窗3 2课时
信息窗4 3课时
回顾整理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一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0 上课时间:2011、10、17 序号:26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利用已有经验编制6的乘法口诀,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齐背1~5的乘法口诀。
二、谈话激趣,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凯蒂去小红家做客,并一起做几个沙包,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看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2)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3)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4)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5)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 „„
四、自编口诀,解决问题。
1、凯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
2、那需要多少块布呢?(36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以下是学生回答的可能性:
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来的。
生2:我们可以这样想:1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 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诀来计算的。你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发言。
3、这个同学真聪明,能根据刚才的得数想出口诀:六六三十六。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试试看。
小组合作自编口诀。全班交流。
4、咱们把儿歌整理一下吧!试着自己整理一下,整理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交流一下。
5、刚才我们编制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6、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谁来解决?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五、巩固练习: 游戏:看算式说口诀 看口诀说算式 同位互相背口诀 开火车背口诀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1 上课时间:2011、10、18 序号:27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时间: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带领学生集体回顾6的乘法口诀。并在练习中用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练习
1.请学生把儿歌补充完整。并写上相应的乘法口诀。
一只蚂蚁6条腿,2只蚂蚁()条腿,3只蚂蚁()条腿,4只蚂蚁()条腿
……
2.第二题是巩固6的口诀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先用比较活泼的对口令的方式,师生对练,同伴对练,男女生对练等,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初步流畅后,再让学生进行独立书面练习。
3.请学生自主计算
6×3= 2×6= 3×5= 4×2= 5×6= 1×6= 6×6= 6×4=
4.第四题是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的题目,使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基础性练习,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出示第五题
请学生认真观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
6.第六题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再进行计算,然后再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
通过学习6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实际生活中运用6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2 上课时间:2011、10、19 序号:28 教学内容:
信息窗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口诀。
2、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
4、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7的口诀。教学准备:
学具盒、正方形纸、彩笔、剪刀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去大自然看看。看,今天凯蒂在和小伙伴们干什么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非常高兴。
他们每人叠了7个纸啪,两个人共叠了几个纸啪?
看看谁算的又准又快?
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不能来编一下7的乘法口诀?
2、出示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7=7或7×1=7 二七十四 2×7=14或7×2=14 三七二十一 3×7=21或7×3=21 四七二十八 4×7=28或7×4=28 五七三十五 5×7=7或7×5=35
六七四十二 6×7=42或7×6=42 七七四十九 7×7=49
3、请你看一看信息窗中还提供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玩老鹰捉小鸡的人有两组,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2×7=14或7×2=14 口诀:二七十四
(2)玩编花篮的有4组,每组7人,一共多少人?
4×7=28或7×4=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应该养成及时回顾的习惯,把1——7的口诀整理背诵。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四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3 上课时间:2011、10、20 序号:29 教学内容:
教科书35-36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巩固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带领学生回顾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练习
1.第一题:请同学续编儿歌,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及口诀
一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两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三个星期有()天算式:_____ 口诀:_____ „„
2.开火车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二十一()十四
()七四十九 六七()
()三十五 四()二十八 3.你能全算对吗?
7×3= 0×7= 7×1=
6×6= 7×2= 7×4=
7×5= 6×5= 4×5=
6×7= 4×6= 3×6=
4.第5题提供的是一种练习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合理分工,努力提高练习效率。5.第6题是填写1——7的乘法口诀练习表。练习时,可向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在寻找规律,独立填表,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6.第七题是7的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弄清说的是什么事,再想数与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计算。
7.第八题时一个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表中的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口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第五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7 上课时间:2011、10、24 序号:30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教科书第37—40页。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编儿歌
师: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做中国结,感到非常高兴。于是,编了一首儿歌:
小小少年手儿巧,编起结来水平高。
中国结儿真奇妙,咱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师:你能结着编下去吗?2个结上怎么样?试试看。1.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2.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3.你们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4.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5.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6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8 上课时间:2011、10、25 序号:31 教学内容:
教科书39-40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带领学生回顾8的乘法口诀。并作相关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二、自主练习
1.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进行对口令练习。
2.第2题“对卡片、说口诀”的游戏。
3.请学生自主计算。
8×3 1×8 8×4 6×8 7×8 8×2 8×8 5×8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些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么?
老师手里还有一些5元的钱,你能帮老师算算一共有多少元吗? 5.第5题是综合运用6、7、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在单位辛辛苦苦的工作,那么你们知道他们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么?
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你能算一算爸爸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妈妈每天工作7小时,你能算一算妈妈每周工作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我们小朋友每天在学校6小时,你能算一算每周在校学习多少小时么?为什么?
算式:_________ 口诀:__________
6.第7题是填乘法算式中未知因数的问题。这些题目是用乘法口诀进行逆向思考。
7.第8题是一道乘法综合应用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来解决多个实际问题,练习内容有乘法、有加法、有开放性问题,第(1)(2)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小题要灵活处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二、总结。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19 上课时间:2011、10、26 序号:32 教学内容: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力能力。在编制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9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二、新授
1、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画内容编儿歌。
3、全班交流。
师:你们算得又快又准,你是怎么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4、你们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交流。
5、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将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6、小组之间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7、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练习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20 上课时间:2011、10、27 序号:33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凯蒂又来跟同学们学艺了。她在学什么呀?
二、新课
1、师:哎呀,小朋友的剪纸可真漂亮呀。一个小朋友想考考我们,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找一找,他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的问题:一共可以剪出多少个红灯笼?
2、师:老师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想列一个表,让学生自己填表。
4、师:你们能根据求出的得数编出9的乘法口诀?
独立编9的乘法口诀。并且熟记口诀。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提出其他问题。
(2)独立列出算式。小组讨论:用哪一句口诀。
6、师:同学们提出那么多问题,真是太棒了。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泥制小动物?
师:还有哪个算式可以用“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
7、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乘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
你们能猜想出乘法竖式怎样列吗?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猜想乘法的竖式的写法。
(2)讨论完后,集体交流。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乘法的竖式及各部分名称。
(4)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可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让教师给予解答。
三、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作业设计:
背诵有关九的乘法口诀
第九课时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二)备课时间:2011、10、24 上课时间:2011、10、31 序号:34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运用9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口算。
开火车口算。
二、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把口诀填完整。
学生用抢答的形式完成此题,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小组要给予表扬鼓励。
2、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并用乘法意义解释。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1)师:9的口诀怎样记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
(2)学生探索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要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口诀。最后总结出自己最喜欢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4、完成自主练习的第6题。教师课前在教室布置一个购物角。
(1)学生拿出10分钟的时间,进行购物活动。
(2)购完物后,先独立解决第1小题,列出算式。
(3)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第2小题。
“聪明小屋”是一道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用连线的形式,找出搭配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加深体验合理的思维方法。
第十课时
回顾与整理
备课时间:2011、10、25 上课时间:2011、11、1 序号:36 教学内容:
回顾整理乘法口诀表。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游戏:对口诀。仔细看好了,老师拿的是什么数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口诀?
1、学生抢答这两个数字组成的口诀;
2、师生游戏进行4-5轮
3、同桌玩游戏。
二、回顾整理
1、整理口诀表
师: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学过的口诀吧!
(1)学生独立完成口诀表。
(2)班级内交流:指名将口诀贴到合适的表格当中,进行整理。
(4)齐读口诀表。
2、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
(2)班级内交流。学生可能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9的每一句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都得9……
3、记忆口诀
师:这么多的口诀,你想怎样记忆?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数学儿歌
(1)1个 6个角,2个 个()个角,3个……
(2)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条腿,3只……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四、教师小结
第十一课时
我学会了吗
备课时间:2011、10、26 上课时间:2011、11、2 序号:37 教学内容:
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回顾1-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系统的整理。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1——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能够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小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综合练习第1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你们知道这些球分别该往哪个球门踢吗?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2)班级集体校对。
2、综合练习第2题。
(1)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
(2)在小组内交流。
(3)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3、综合练习第3题。
(1)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看懂图意。
(2)根据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4、综合练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弄清题意,再填表;小组交流,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班级内进行成果汇报。
5、综合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人板演;集体纠正。
三、我学会了吗
1、师:仔细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货架上有多少支中性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指名回答,说说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四、丰收园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第十二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10、27 上课时间:2011、11、3、序号:38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十三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10、31 上课时间:2011、11、7 序号:39 教学内容:讲解第四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
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
(3)第一题:填一填。
一班有三名同学没有背过口诀,二班有两名没有背过口诀,其他填错的同学是粗心出错,请同学独立改错。
(2)解决问题有些同学不认真看图,如:把7个萝卜数成6个,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看题,说一说求的是什么,怎样列式。(3)智慧冲浪出错较多,提醒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怎样算。出同类题目加强练习。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
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
森林聚会 2课时
小猴子跳水 2课时
猴子捞月 2课时
水中救援 2课时
重建家园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一课时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11、1 上课时间:2011、11、8 序号:40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教科书48—50页 教学目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 新授
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三 巩固练习
师:通过分一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
四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呀? 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告诉他们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第二课时 认识平均分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2 上课时间:2011、11、9 序号:41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50页 教学目标: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昨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二 自主练习
(1)观察题图,说说两幅画,哪幅图是平均分?(指生交流)
(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只分得几条?
(3)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4)指名回答。
(5)评析。(强调“平均分”)
2、第二题
(1)将石榴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分?
(2)先数数有几个石榴,说说怎样分。
(3)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活动结果。
3、第3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
(2)以同桌为单位运用学具分一分。
(3)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4)强调平均分。
4、第4题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人?
(2)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3)全班交流。
(4)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人?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7)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理解平均分。
三、补充练习。
1、练习一
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得几个?
评析。(强调“平均分”)
2、练习二
将自己手中的花片或绢花平均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小结活动结果。
3、练习三
6人,每组3人,分成了()组?6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
四、总结 作业设计:
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自主练习
第三课时 认识除法算式
备课时间:2011、11、3 上课时间:2011、11、10 序号:4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第52页,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谁能出“平均分”的题目?
2、总结复习情况。
二、新授。
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各种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小结各种方法,潜移默化的认可形象思维法。
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同学会吗? 1)指名一优秀生上黑板列式子。
2)询问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4、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吗?
教师总结(30代表总数,6代表相同加数,5代表相同加数的个数)
三、练习。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熊?
12÷□=□
2、老师手里拿着6支铅笔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
你是怎样算的?
要想知道每人分得几支,可以用6除以3。
写成:6÷3=2 3、10块砖,每人搬2块,几人能搬完?
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
4、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2)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几天你都学习了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出几道除法算式考考你周围的伙伴们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30÷6=5
30÷5=6 读作:30除以6
被除数 除数 商
第四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7 上课时间:2011、11、14 序号:43 教学内容:
52—53页的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你能根据图片写出算式吗?
2、每个花坛栽6朵花,3个花坛共栽几棵花?每个花坛栽6朵花,18棵花栽了几个花坛? 3、3个花坛载了18朵花,平均每个花坛载了几棵?
4、每盘4个苹果,2盘有多少个?
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几盘?
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5、开放题: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
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最多。
三、自主练习
1、看图列算。
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1、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体会“若干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出发来计算。
2、分一分,记录下来
3、观察图画,再填空
6、摆一摆
7、计算
6×2= 12÷6= 12÷2= 4×4= 16÷4= 6×3= 8÷6= 18÷3=
四、总结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练习一
6×2=12 12÷6=2 12÷2=6 4×4=16 16÷4=4 6×3=18 18÷6=3 18÷3=6
第五课时 认识除法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8 上课时间:2011、11、15 序号:44 教学内容:
复习除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4粒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得糖一样多吗?
2、用小棒摆一摆,看10里面包含着几个2?
想一想:10里面有几个5?
二、练习
1、出示
▣▣▣ ▣▣ ▣▣▣ ▣▣▣
▣▣▣ ▣▣ ▣▣▣ ▣▣▣
你能说出下面的分法哪种是平均分,为什么?
2、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3、把10根小棒分一分,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分分看。
如果要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你能画图表示你想的这些分法吗?试一试。
4、把8枝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根。
10根小棒,每5根1份,可以分()份。
以上两题的分法相同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听。
5、根据图意列算式,你能列出几种算式?
6、▣ ▣▣ ▣▣ ▣▣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练习2×4=8 4×2=8 8÷2=4 8÷4=2
第六课时 有关0的除法
备课时间:2011、11、9 上课时间:2011、11、16 序号:45 教学内容:
54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能说一说你能用除法来解决哪些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引导学生举例,达到进一步理解。)
三、想想做做。
1、自主练习一:1-3
2、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题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4、口算比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0的除法?写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0÷5=0(个)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七课时 水中救援
备课时间:2011、11、10 上课时间:2011、11、17 序号:46 教学内容:
56页信息窗4及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教学重难点:
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快看动物朋友被困在小岛上了,我们快去救救他们吧!
让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好吗?
仔细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活动一
1、根据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引导:先用小棒摆一摆,可以怎样平均分?
然后仔细观察我们的计算成果,看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活动二
1、其他小动物该怎样营救呢?
2、看谁能想出好办法?
教师提示:山羊和小鹿的体重差不多,每条船能坐3只。
四、活动三
你能说出几道这样的题来考考你的同位吗?
五、游戏“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题,学生动脑思考并抢答,说的对的快的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8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个组有几人?
16根粉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相似数学问题吗?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会用除法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除法的局限性,认识了有余数除法。作业设计:
做数学口算。板书设计: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15÷3=5(条)
救援队员平均每组几只? 10÷3=
3……1(只)
第八课时 水中救援
备课时间:2011、11、14 上课时间:2011、11、21 序号:47 教学内容:
58—59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
回忆整理:上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能根据你学的知识编一道这样的题吗?)
二、活动二
1、自主练习1 老师有首儿歌,排排坐吃果果,现在请你们帮他们分果子吧,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水果,你能帮老师把它们装到盘子里吗?(老师说,学生摆,同桌交流摆的方法)
2、摆一摆,填一填:
让我们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然后小组内列算式。(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3、自主练习3 看,美丽的花园里盛开了鲜艳的花朵,你能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吗?
4、自主练习4 出示情境图
看,大卡车正在忙碌的工作。你能帮助司机叔叔把集装箱装到车上吗?
5、自主练习5 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们认识图上的人吗?没错。他们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呢!谁愿意给大家讲讲现在发生了什么故事?
解决故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跟你一起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10÷3=3……1(枝)
9÷4=
2……1(只)
第九课时 除法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15 上课时间:2011、11、22 序号:48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练习。教学目标: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除法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愿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除法,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练习
1、根据要求摆图片,有15个小圆片,每5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教师板书算式。
2、师问:你能不能把这15个小圆片,平均摆成3行,每行应该摆几个?摆好后,相邻两个同学说一说除法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仔细看,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有什么要求?(仔细观察图)说题意(摆小棒。)
3、自己根据要求摆一摆。
4、第1题:摆2个三角形。
第2题:摆3个正方形。
5、师问:第1题,摆两个三角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谁能列一道乘法算式?你能看图列两道除法算式吗?
第2题方法同第一题。
三、出示信息窗5的挂图
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请谁进行列式解答
提问完毕后,待学生稍加思考指名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数学问题,并且列算式?
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
指名进行集体交流。
指名进行交流结果汇报。
四、巩固练习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2、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3、1)12个棉桃,每三个一份,分成了()份。
2)把12个棉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除法的口算题比赛。板书设计:
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第十课时 自主练习
备课时间:2011、11、16 上课时间:2011、11、23 序号:50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除法练习教学目标: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借助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二、练习
1、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课,都搞过哪些活动?今天的课外活动又开始了。瞧!“10个小同学来到乒乓室进行活动,他们每2人一组,能分成几组?”
2、一组两人,求分成了几组,怎样列式计算?
10÷2=?(让学生充分谈看法)
也可以这样想:5个2人是10人,分成了组。
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想:二
(五)一十,商是十。
10÷2=5 分成了5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帮鸽子回家”。
2、让学生分析题意,并完成此题。
问:有6个窝,12只鸽子要回家,每个窝是几只鸽子的家?
3、兔妈妈带领一群小兔子拔了一堆萝卜,她要分给小兔们吃,现在遇到了困难,你能帮她解决吗?
引导学生分萝卜,出示课题。
引导观察,本题的两个条件,20个萝卜,每只兔子吃5个,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
20个萝卜,平均4只兔子吃,每只兔子吃多少个?
(小组内讨论解答)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在以后的活动中准备怎样用它? 作业设计:
和家长进行口算题比赛。板书设计:
根据练习情况进行板书
第十一课时:单元测试。
备课时间:2011、11、17 上课时间:2011、11、24、序号:51 教学内容:第五单元测试。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掌握的情况。教学过程:学生做试卷,教师巡视检查。
第十二课时:讲解试卷。
备课时间:2011、11、21 上课时间:2011、11、28 序号:52 教学内容:讲解第五单元试卷。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试卷中的错题,培养学生独立改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试卷,找出试卷中的错题,能独立改错的独立改错,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交流,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讲解出错最多的题目。(1)第一题:填一填。
第三小题看图填空,有六名同学没看懂图意,填错了。(2)用数学。
第三小题,有的同学只算了一问。教师请同学认真看题,说信息、问题,解决方法。
(3)智慧冲浪,请做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再出同类型题目加强练习,全班交流,进行巩固。
4、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表扬有进步的学生,请较好的学生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