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依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高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本文仅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浅谈个人见解。
一、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制度层面。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就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所以,树立高中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视。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是党的十八大要求。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渗透其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将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二、从社会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集体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F,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关注这一思想。
三、从个人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宣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层次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它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它体现的是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
上述三个层次的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集中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体现了国家目标、社会导向和个人行为准则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姓名: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群策群力、齐抓共建,学校教育无疑承载着这一重任,高中英语教学更责无旁贷。高中生的 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他们的价值取向需要科学的价值体系来引 领。而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应用于高中英语,不仅教授了学生基本的英语知识,而且加深了高中生对于正 确的思想行为的认知。
关键词:高中英语;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社会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学目的外,英语教学应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英语教学中推进德育以及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中教育全过程,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为此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英语教师德育素养,推动英语素质教育,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跨文化交际,理解不同背景下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逐渐从单一地传授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传承着人类历史积淀的精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新课标大纲前言就指出,“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特点,而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
2.青少年的思想行为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民族富强和祖国繁荣的重任。青少年
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根据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点和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打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目的注重教师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即提高学生的英 语水平。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英语的教育内容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增加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发挥英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现行高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传播民族文化。目前英语教材中专门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含量较少,没有足够的接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同样的话题,比如在介绍国外传统节日时,我们可以传授一些我们本民族相同话题的词汇。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有条件还可安排一些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版赏析。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深入把握各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在英语教学中,思想教育往往是隐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刻苦钻研,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英语课堂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要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尽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以教材为基础,完美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英语结合
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深刻领会课文素材 背后的德育内涵,而不仅仅只关注这节课堂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要做到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时时刻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又要充分挖掘更深的内涵,加强课内外横向的联系,真正寓德于教,教书育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比如环保,志愿者,民族英雄等。如新课标必修1中Unit 5 Nelson Mandela中心话题是当代英雄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材料通过黑人工人Elias的叙述,主要介绍了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事迹, 称向我们讲述了南非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们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情况。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旨在使学生了解纳尔逊·曼德拉的生平事迹,认识伟人所应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向他们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必修2中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中心话题是野生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濒危野生动物是指处于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如果不利于其生长和繁殖的因素继续存在或发生,便会很快灭绝。通过这一话题,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环保道德意识。
3.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将品德教育与实际行动统一
高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
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展现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而且是老师的整体形象,老师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影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每一个德育细节,一次表扬、一次批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
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者。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老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生活和学习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thanks”等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进而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能够考出好成绩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思考能力,发现他们的特长。高中英语教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蕴涵在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而且还要科学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其深层内涵,避免德育渗透空洞化、说教式、单一化,而显得枯燥,没有效率。所以,在德育工作中不妨应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既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高中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了民族繁荣、祖国富强。
第三篇: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想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离开人世之时,有多少人认识了你!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呢?我认为是这样的,站在时代的前沿,有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对社会承担责任的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我是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创新,实验教学关键
是创新实验设计理念。实验创新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巧妙,科学合理,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即能演示实验原理,又不为课本中已有实验的重复或简单再现,还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开发微型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利用微型实验仪器使课堂人人动手做实验成为了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进行实验并容易观察实验现象,改变了过去的“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满足学生希望做实验的愿望,使学生有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变为“主动”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果,节约了时间和实验材料,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观察和思维的交融中产生创造的火花。“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不是成绩,更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对,而是唤醒。唤醒学生心目中的真、善、美,唤醒学生向前进的动力,唤醒学生完善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前行,教师也在前行,或许在这一路上,有很多很多美丽的风景,走近了学生,也就走近了他们,唤醒了学生,也就唤醒了自己的心。
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教育作出一份贡献!
第四篇: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1-03 15:24: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而厚重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也全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发展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建设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辩、笃实,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总书记这一讲话,不仅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指导意义,对高中学生也同样适用。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地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而中学生的思想又不成熟。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分析 1.整个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电视节目、互联网等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巨大信息的同时,也冲击给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迫切需要用正确的价值体系来引领,消除他们在娱乐消遣中不自觉形成的不良社会价值观。
2.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 当前,应试教育理念还未退出历史舞台,在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的理念影响下,中学德育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内容上存在成人化、简单化倾向,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要求和生活实际相脱节;在方式方法上,简单粗暴,未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也未能把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存在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如何结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营造有利于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需要从各个角度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中学生自身特点的要求
高中学生总体上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处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变革中的他们,其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状况都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特点和烙印,在他们身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西方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时常遇到现实与课本的价值冲突,心中难免产生疑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根据时代的特点,引导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校教育承载着巨大重任。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塑造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在教学实践中把“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借助生活主题,以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1.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依靠价值观自身具有的真理力量,又要依靠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既是教师素质形象的展现,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要做到知行合一,一言一行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学生做出榜样。例如,敬业、平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课,同时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对知识一知半解,讲课敷衍了事,教案几年不换,自以为是高出学生一等,或者根据成绩好坏、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学生实行差别待遇,必然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高中一线政治教师具有完美的人格,浓郁的爱国情结,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起高大形象,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并能不断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要怀有一种真挚的爱,这种爱是原则性、教育性和广博性的统一,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织凝聚而成的一种教育情操,具有强烈的感化、引动、调节和激励的功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教师人格的影响,是教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对学生心灵的感召、感动和感化,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教师工作中对教学、对集体、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会自然地、多层次、多侧面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不断提高着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效仿老师的言行和人格,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意识和观念。
2.抓好课堂教学,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
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多种渠道并行,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其完整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单独来讲。《文化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节,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来展现的,同时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各个模块中,要把价值观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一手抓知识讲解,一手抓思想和行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重视以理服人,培养学生的理性认知,但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动之以情。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切合点,善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给学生讲岳飞、邓世昌、钱学森等人的故事,以及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用身体保护火炬的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事迹等。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讲自己身边感到我们的爱国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学生的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以为质”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深厚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它们的传承和升华。政治教师要注意对这些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挖掘阐释,讲清其内涵和源流,以及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到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当然,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需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进行整理过滤,需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需要“古为今用”和“时代精神”相统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场文化盛宴。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所以,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没有空洞地宣扬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独辟蹊径地采用“纪录片”这一国际通行的传播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传递中国的声音、表达中国的思想,这样引入有利于让学生把中华文化“内化于心”,从而自觉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升到文化担当的高度,并通过具体的践行将其转化为有影响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自然而然植根于学生心中。
3.结合生活主题,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首创培养“人中人”“真人”“真善美的活人”“长久的现代人”的全新的教育目标。他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每天四问”进德修业,可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而有着大大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四个模块,名称里都有“生活”一词,这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学生个人实际生活。而且评价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效果,要看到受教育者是否认同并践行。那么,政治教师对于思想政治课中所采用的生活元素,无论是生活事件的呈现,还是真实观念冲突的诱发,其最终目标都要唤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切情感认同,并且在实践中践行。例如,我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没有立即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而是请学生就自己平时所见所闻,说一说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学生立即激烈地议论开了,并争着发言,列举的不文明行为包括了一些在校学生的校园不文明行为。我将学生的发言要点列在黑板上,在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又请学生谈了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认识,使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不文明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那节课后,我发现学生在校的一些诸如乱丢垃圾、讲脏话行为真的大大减少了。甚至之前天天丢在水池里容易造成堵塞的擦手纸也彻底消失了。可以说,这次授课的结果,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感悟,通过生活主题,使学生获得超越书本知识之外的更深刻的东西,深度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政治理论由刻板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感性形象,从而使学生由感而动,由感而通,由感而化,达到更高层次的思想浸润和情感的投射与转移,以不经意的方式达到了不言之教、不言而喻的教学效果,带给学生从内到外的收获。正好恰逢我县进行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借助“文明卫生城市伴我行”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当前中学政治教学的必经之路。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14年,校团委紧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校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西华人”目标,积极探索西华青年应该具备的品格特征,在全校深入实施开展西华青年品格塑造工程,有效引导西华学子成为具有“忠诚感恩,求索创新,务实担当,大爱奉献”的西华青年。重点突出青年思想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两项战略任务。全面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道德和人格素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和个性发展、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等领域为西华青年学生提供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成长平台。
易班平台:在易班建设上,充分利用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共青团引领青年学生思想的新阵地,将易班学生工作站建设成为展示团学工作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平台。通过易班学生工作站,打造深受师生喜爱的微访谈、易周话题、易周精彩等精品栏目。全年总共完成微访谈103次,易周话题12期;编辑易周精彩15期。学生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
忠诚感恩:结合 “五·四”运动、烈士纪念日、国庆、“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利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五四晚会、“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活动,都在全校引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我看见——“五四”晚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互动数量达到11000多条,晚会微博话题#我看见.我们的五四#排到了微博热门话题榜第19位。同时,在前期微博宣传中,有3条微博点击量过万,最高为3.2万。此次晚会受到四川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记得么?”漫画校园,这两个话题就得到了团中央、以及各地省市团委微博的推送。在今年12月9日,还将举办纪念12.9运动文艺晚会。
同时,“西华青年”微信、西华大学学生会微信还主要打造特色栏目——“微故事”、“微人物”、“微声音”、“为你读诗”等,以西华青年品格为核心,在创新创业、主要做思想引领方面的内容。同时嵌入做具体活动、学生事物、学生服务、学生观点等内容的发布。以服务和引领来打造微信平台。
此外,还利用主 “西华讲堂(西华看世界)”讲、读书俱乐部、青年diea等,关注青年思想,提升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共有10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办西华讲堂21期,参与人数约6200余人。青年idea共两期,参与学生会近千人。同时,开展“老教授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长谈读书”、等讲座活动。受到师生欢迎以及四川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
除了感恩国家精神培养之外,也倡导学生感恩亲人、感恩身边的朋友,易班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线上发起最美教师、妈妈菜等活动,得到同学们的极大关注,纷纷留言表达对母亲、老师的感恩之情。
求索创新:重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方面,以“西华杯”、“挑战杯”为龙头,组织好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工作,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登峰”计划,让优秀学生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有机会从事到高端的科学研究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家、省市级科技类竞赛和活动,培育学生科技创新和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上半年,共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奖项共计150余项,其中,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哈工大杯”第十六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有影响力赛事获得一等奖20余项。
全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依托学校科技园、校友资源及地方资源,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大举办创业论坛。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有关方面专家来校,采取组织报告会、讲座、座谈会、模拟创业活动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同时,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创业宣传。及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或创业沙龙,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省、全国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与专业、职业、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同时,在易班网站中开辟创业专栏,及时传递创业知识,宣传创业政策,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
务实担当: 主要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工作、青马培训来培养学生的务实担当精神。今年,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组织136支团队,共计2000余名学生深入西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推动学生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活动受到《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9个,建设志愿者服务基地近30个,全年在校内外集中开展了助孤助残、关爱留守儿童、无偿献血、交通文明劝导、校园环保、义务支教、义务家教、城乡综合治理等志愿服务800余次,参与人次达10000人次,服务时数累计达30000余小时。
同时,利用青马团校,大力培养践行学生干部务实担当精神。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展现西华学子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5.12地震、玉树地震、4.20地震中,学生干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抗震救灾。学生干部还专门组织党员服务队,第一个深入灾区,进行帮扶工作。同时,在面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案等社会事件时,主要学生干部第一时间参与学校维稳工作。从2013年到2014年,学生主要干部参与维稳值班5次,同时,还建立了日常信息维护制度,定期撰写学生网络舆情报告。
同时,还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把学生干部派驻到乡镇社区挂职锻炼。我校先后有20余名研究生、30余名本科生到郫县各乡镇挂职锻炼,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肯定。
大爱奉献:“4.20”芦山地震后,西华大学师生赴芦山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发起圆梦活动。此后,西华志愿者通过对成都周边高校的考察,发现以校园公益基金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去支持、扶持爱心公益项目和团队,不仅能够让公益梦想延续,也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为此,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团队研究制定《西华梦想公益基金》章程,包括经费管理、项目审核、人员构成等方面。
西华梦想公益基金,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号召西华学子加入到公益团队中来,更好地诠释西华学子大爱奉献的精神品格。此笔基金,也将秉持“平等、互助、友爱、共享”的理念,为有公益梦想的同学提供资金支持,汇聚校园爱心力量,以更专业、更有效的方式开展爱心公益。从项目的申报、基金的审批到公益活动的开展,都将全程在易班上公开。
今年,西华梦想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受到同学的极大关注,共有69支公益团队申请基金,最终选择了“爱华公益”支教团队、“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团队、“四叶草”关爱智障儿童团队、“蓝色行动”关爱自闭症儿童等8个公益团队进行资助。公益梦想基金受到社会媒体极大关注,有新浪网、四川新闻网、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11月,爱心圆梦项目第二期即将推动,此次爱心圆梦项目以易班为主要载体,与上海易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