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学反思( 尹灵芝)
我的作文教学反思
贵州省玉屏县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 尹灵芝
内容摘要: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如此堪忧,为何?又该如何解决呢?这值得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反思,作文不是写作,作文是一种情感活动。只有把写作当为一种生活需求,学生才会写,乐写,写好。
关键词:作文 本质 训练 反思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语文课堂所学的全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可是现实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许多中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写作水平不高,作文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难点。2009年,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对全国38所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调查显示:纯粹不会写、瞎写、乱写的占15.6%;熟悉的能写点,不熟的不会写的占78%;写琐事小事、记流水账的占56.1%;写得平淡无奇,中规中矩的占83.6%;写不出好作文,拿不了高分的占97.2%。中学生的作文现状如此堪忧,为何?又该如何解决呢?这值得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反思,下面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作文教学“训练”的反思
①观察与认识
观察是作文的准备工作之一,而且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但观察了不一定能够完成作文任务,不一定能够形成积累。观察到的生活一定要和自己的积累、体验结合起来,要进行思考,只有提高了认识,观察到的生活才可能变成写作的素材。老师应该教给反思生活的技巧。认识生活也受年龄、阅历、思想水平的限制,提高认识是提升作文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②多读与多写
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是熟练的技巧。要让技巧熟练,多写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多写一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多写的度;二是多写的训练方向。放任的多写,没有目标的多写无疑是一种负担,也许是一种摧残。至于多读,要明确它和作文质量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多读了不一定就一定提高作文能力,许多读书很多的人,写作能力并不强。和观察一样,读书也是一项基础工作,是一种积累,只有真正形成一种积累,有了认识的相融相通,多读才起作用。
③知识与方法
作文需要训练,但提高作文水平的奥妙是什么,很难说清楚。有许多老师上课就讲作文知识,作文方法,可哪一个作文高手或是写作高手是学习知识和方法练成的呢?知识要讲,讲多少,什么时候讲,这很有门道;方法固然重要,讲多少,什么时候讲,需要思考。许多老师作文教学卖力不讨好,常常误将要求当方法塞给学生。
④概念与形式 这里要说的“概念”不是什么叫记叙文,而是不同的作文命题形式:比如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老师们都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于是带着学生东奔西突,这一讲那一讲,生怕跟不上形势,忽略了作文训练的本质特点——用文字表达。还有作文形式,粗略地说就是文体吧。除了常见的传统记叙文样式,由于“文体不限”出现了一些写得不错的“四不像”文体,当然多数是猎奇。认识不深刻,概念、形式怎样追新逐异,都不会有什么价值。
⑥自改与互改
课程标准对作文评改的认识有过摆动,1978年大纲提倡“以教师评改为主”,1990年的大纲说“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 2001年的课标强化了这个意思,“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修改的能力,检验学生真正的作文水平。所以,修改老师要做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修改不要停留在表面层次,互改不要搞成课堂游戏、装饰。
⑦评估与反馈
教师的评估要准确到位,反馈要及时有效,创设良好的作文环境。问题是评估随意,无计划,无方向,师生双方都不在乎,特别是教师不投入,不尊重“生命的活动”。反馈问题是不及时,形式单一,没有承接性、延续性。
二、作文 “本质” 的反思
我想作文是应该一种情感活动,只要作文有了真情实感,其他还重要吗?苏轼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与此者也。”巴金对自己写作缘由这样表述:“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惟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曹雪芹对着刚写完的《石头记》叹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文不是写作,但那血,那泪,那火,那水,那生命,引领读者浅入深悟:作文的本质——作文是一种情感活动。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有天上课前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想唱首歌,自己写的。我想写歌词也算是一种写作,就同意了。他唱的很好听,最后他说这首歌是写给我的。我很吃惊,也有点奇怪,他为什么会写给我呢?到下课的时候又好几个学生给我递了他们的习作,我莫名的接受了。打开习作,一一看下来,我才明白„„
原来昨天是“母亲节”,我一进班看见讲台桌收拾的特别干净,桌子上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份精致的礼物,瞬间我觉得很感动,就告诉了他们,对他们说了声“谢谢”。没想到,上课学生特别投入,后他们居然有这么大的感触,还连夜写了这些。平时让他们写作文都叫苦连天,而今天他们居然会自觉地写文章。
除了感动,我也在思考:当学生有话想说出来时,写作也变成了他们的需求,而不是一项作业。还记得有一次写作文,我没有给任何话题和材料,让学生随便写。交上来一评改,内心大悟。不是学生不会写,不爱写,而是学生没有拿到自己想写爱写的作文题。在这次作文中,有的写到自己和家人同学甚至是街头的一个陌生人发生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内心健康积极的情感;有的写到环境,从家乡的某条河某座山入手,感叹人们在利益驱使下对环境的破坏,展现了主人翁积极的责任感;有的就写一个小动物或是自然景,抒发与自然的和谐;有的就写观后感读后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乏精辟深刻。
总之,要想让学生有啥可写,就要鼓励学生去写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最熟悉的人和景,凭空想象的作文是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的。只有把写作当为一种生活需求,学生才会写,乐写,写好。
第二篇:尹灵芝谈观后感
这部影片另我们小学生受益匪浅。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像尹灵芝这样的共产党员,时时刻刻心系着百姓才取得了中国的胜利。
影片虽然是红色主旋律电影,但定位却非常年轻化,着重将视角放在抗战青年身上,从他们的故事中折射出整个时代对于人们命运、思想、成长变迁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引发当下电影主流受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从曝光的概念海报可以看出,海报以“信仰”贯穿主体,在抽象的概念设计中具象地传递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刻意渲染的立体感十足的灰色系背景传 递出肃杀景象,不仅象征着那个时代浓重的硝烟味儿,也象征着尹灵芝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而海报主画面,一朵冲破灰暗包裹、浴血而出的鲜红玫瑰正是尹 灵芝的化身,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虽然是概念海报,设计师却于细节处着笔,海报正中完全鲜红的花蕊便是 尹灵芝内心的象征。整张海报非常传神得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的心忠诚。
第三篇:《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像尹灵芝这样的共产党员,时时刻刻心系着百姓才取得了中国的胜利。根据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改编的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于7月1日公映,呼唤人们坚信信仰、希望和力量。以下是关于《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一
《党的女儿尹灵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献礼建党95周年出品。
据介绍,尹灵芝是一个出生在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普通小女孩。家里母亲带着弟弟在外帮佣,父亲四处奔忙劳作。她从小跟着二姨生活,内心播下了“信仰”的种子。
后来,回到父亲身边,参加抗日小学学文化,加入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长。受父亲影响,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理解信仰,当尹灵芝看到父亲为了信仰献出自己生命后,她没有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十七岁的年龄破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妇救会主任。最终在一次执行保护粮食的任务中,尹灵芝被捕,在敌人的各种酷刑逼供下,左眼失明,遍体鳞伤,却始终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个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该电影由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姚安濂,《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女主角、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李琳,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阎青妤以及郜耀平、张志宏、王建国、卢海华、张页石、王朋利等众明星倾情出演。影片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共产党员“心中有信仰”所充满的正能量。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二
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以尹灵芝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弘扬红色经典的主旋律影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晋中市委宣传部、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该片由山西籍著名导演卫晓茼编导,青年演员郜耀平、姚安濂、卢海华等领衔主演。影片以“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山村少女,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尹灵芝烈士1931年3月12日出生于寿阳县尹灵芝镇赵家垴村,13岁担任儿童团长,15岁任村妇救会主任,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为了群众的安全和保护村里的公粮而被捕。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当年11月3日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牺牲时年仅16岁。
卢海华此次是受导演之约,特别出演尹灵芝的共产主义启蒙老师——张明光!卢海华说:“当今观众的欣赏角度越来越刁钻,在创作上更要严谨细致,所以这次放弃了以往的主旋律作品的表达方式。以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内心情感去向观众表达一种价值观和信仰。在对尹灵芝的共产主义启蒙的戏份里,没有以往的说教以及英雄式的表达,而是通过真情实感式的沟通交流实现教育,同时对当今人们的不正确价值观起到了启迪的效果。”在问及本片的社会意义时卢海华说“一部能够触动心弦的作品一定是好的文艺作品,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数次让自己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感动对于一部革命题材电影来说实属不易,这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它在当今的社会意义。”
【拓展阅读】主旋律片《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影座谈会举行
2月29日,红色主旋律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影座谈会在北京中影怀柔影视基地举行。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凡,原中联部常务副部长李北海,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总监黄齐国,国防大学毕泗振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部原文化站主任张新京,中国长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洋兼执行秘书长和80位平均年龄63周岁的红二代,以及各界媒体代表等出席观影现场。
尹灵芝烈士1931年3月12日出生于寿阳县尹灵芝镇赵家垴村,13岁担任儿童团长,15岁任村妇救会主任,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为了群众的安全和保护村里的公粮而被捕。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当年11月3日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牺牲时年仅16岁。
记者在现场正好看到拍摄一场唱《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的戏,饰演老师的是演过很多革命题材影视剧的实力派男演员卢海华。在采访中得知,此次是受导演之约,特别出演尹灵芝的共产主义启蒙老师——张明光!卢海华说:“当今观众的欣赏角度越来越刁钻,在创作上更要严谨细致,所以这次放弃了以往的主旋律作品的表达方式。以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内心情感去向观众表达一种价值观和信仰。在对尹灵芝的共产主义启蒙的戏份里,没有以往的说教以及英雄式的表达,而是通过真情实感式的沟通交流实现教育,同时对当今人们的不正确价值观起到了启迪的效果。”在问及本片的社会意义时卢海华说“一部能够触动心弦的作品一定是好的文艺作品,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数次让自己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感动对于一部革命题材电影来说实属不易,这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它在当今的社会意义。”
观影结束后,总制片人李学政与各界领导和红二代们分享,“创作不能违背历史,需要用心打造对得起下一代的作品”。导演卫晓茼也表示,“影片虽然是一部宣传正能量的红色主旋律影片,但影片拒绝口号,拒绝说教,力争让每个人物都充满人性、充满真情”。他们向大家详谈了创作本片的一些体会和观念,一致认同“最有力量的东西都是通过朴素来表达的”,《党的女儿—尹灵芝》不仅是一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更是一部接地气的走心之作。观影的各界领导和红二代的代表们都给予了影片高度评价和认可。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凡讲,百闻不如一见。一是整个影片自始至终抓住了信仰,小小的年龄如何产生这种信仰通过身边的事情,通过家庭、通过教育、通过整个大时代背景,对信仰的诠释,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二是共产党员的作用,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通过真实事例,在最关键的时刻是他们站出来,对这种革命历史传统的回顾,特别是通过影视手段,具有填补空白的历史性和对党员、青年教育现实性。
原中联部常务副部长李北海发言,思想性、主旋律、从头到尾贯穿着信仰。从艺术上讲,都是很成熟的,非常、非常的真实。从情感上讲,好多年看这种影片没有流过泪,但是,今天还是被感动流泪了。革命的传统教育意义,真正被感动的有两种,不仅片子本身有很好的影响,对于影视正面的引导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而且不是旧片重温,是填补了这块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真空。
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总监黄齐国用三个赞概括了影片,第一个赞影片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高举主旋律,大气的创作单位金盾影视中心是文化方面的旗帜,是一种责任,一种文化的担当;第二个赞影片艺术水准高,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影视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主题,如何选择相对冷门的作品,只有有艺术良知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来;第三个赞创作团队在历史主体的把握上恰如其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能够激起很多思考,这部片子在思想传递中值得回味。
国防大学毕泗振将军说,影片至始至终贯彻“信仰”二字,这也是共产党员必备的。影片中女主演(郜耀平),表演“不洋不土,恰到好处”。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部原文化站张新京主任说,内心深深的被影片触动,提倡党员、团员、青少年应该多看这类红色主旋律题材的影片,该影片具有填补红色历史的空白。
中国长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洋表示,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很久没有看到了,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故事题材的选择,切入点,受振奋,受鼓舞,听党的话跟党走。一定要秉承宣传正能量。党的优良传统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黄力群(全国人大常委会信访局原第一副局长)对影片的体会,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部电影,在影片中唱的这首歌就是《时刻准备着》,少先队儿童团是我们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尹灵芝的父亲去世了,女儿顶上,前仆后继,破格提拔,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尹灵芝讲了一句话:“谁不怕死,但是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所以她实现了我们当时的党员的誓言。最后影片的结尾应用了现在的党员的誓言,我想这是一脉相承的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奋斗,而献出自己的一切。
左凌(原济南军区副政委左齐将军之女)对影片的感受:今天非常高兴看到这部电影,因为我的父亲是红二方面军的,抗战时候就在山西所以对山西非常有感情,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在这里首先感谢金盾影视中心李学政同志和卫导演,能够拍摄出这样的好题材影片,支持你们!非常感谢你们!鞠躬!
马云生(马珍玉将军之女):我为大家写了首诗:“观影感想:信仰入人心,只为主义真;后继有来人,英雄倍出新。”希望你们金盾影视中心这样优秀的团队能够在做出有关“信仰”的系列影片出来,教育大家。
据了解,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是遵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领导的“力争在近期由国家主流影视文化单位投资拍摄一两部弘扬主旋律,增强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加强党员作风建设等,且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影视作品”的指示精神,迅速完成了创作、摄制及后期制作。之后又多次邀请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出版社等相关领导和业内专家审查修改该影片,他们无不被尹灵芝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并对影片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一致认为在新时期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最需要这类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发挥这类影片在现阶段的党员作风建设、政治信仰教育及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另悉,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出品,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中共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国投资论坛健康产业投资中心等联合摄制。即将于今年与全国观众见面。
第四篇:《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党的女儿尹灵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献礼建党95周年出品。据介绍,尹灵芝是一个出生在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普通小女孩。家里母亲带着弟弟在外帮佣,父亲四处奔忙劳作。她从小跟着二姨生活,内心播下了“信仰”的种子。
后来,回到父亲身边,参加抗日小学学文化,加入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长。受父亲影响,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理解信仰,当尹灵芝看到父亲为了信仰献出自己生命后,她没有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十七岁的年龄破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妇救会主任。最终在一次执行保护粮食的任务中,尹灵芝被捕,在敌人的各种酷刑逼供下,左眼失明,遍体鳞伤,却始终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个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该电影由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姚安濂,《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女主角、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李琳,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阎青妤以及郜耀平、张志宏、王建国、卢海华、张页石、王朋利等众明星倾情出演。影片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共产党员“心中有信仰”所充满的正能量。
第五篇: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
《党的女儿尹灵芝》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出品,由卫晓茼执导演的电影,郜耀平、张志宏、姚安濂、李琳、王建国等出演,该片讲述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山村少女,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两篇关于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一
影片虽然是红色主旋律电影,但定位却非常年轻化,着重将视角放在抗战青年身上,从他们的故事中折射出整个时代对于人们命运、思想、成长变迁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引发当下电影主流受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以“心中有信仰”为主线塑造了少年尹灵芝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曝光的概念海报可以看出,海报以“信仰”贯穿主体,在抽象的概念设计中具象地传递了影片的中心思想。刻意渲染的立体感十足的灰色系背景传递出肃杀景象,不仅象征着那个时代浓重的硝烟味儿,也象征着尹灵芝深陷黑暗、遭遇到残酷折磨。而海报主画面,一朵冲破灰暗包裹、浴血而出的鲜红玫瑰正是尹灵芝的化身,这个坚强不屈、信仰坚定的美丽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有着花一般的美好信念。虽然是概念海报,设计师却于细节处着笔,海报正中完全鲜红的花蕊便是尹灵芝内心的象征。整张海报非常传神得传递出了尹灵芝无论面对怎样残酷黑暗的现实,都改变不了那颗因信仰而坚定的心忠诚。
党的女儿尹灵芝观后感二
根据“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为题创作的电影《党的女儿——尹灵芝》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正式开机,影片由晋中市委、寿阳县委县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联合摄制。
影片描写的是尹灵芝烈士从一个懵懂少女因为信仰而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故事。电影向观众讲述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的真理。
尹灵芝,寿阳县赵家垴村人,1931年3月12日生。在父辈的熏陶下,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上了妇救会副主任。在一次保护粮食的行动中被捕,尹灵芝面对严刑拷打不吐口。1947年11月3日,她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尸体被铡成三段,牺牲时年近16岁。
1966年,山西省民政厅追认尹灵芝为“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同年7月修建了尹灵芝烈士陵园和尹灵芝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