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3 00:4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换算历史公元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课程、课时安排高中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每周3课时,共99课时。2.选修课

选修I:世界近现代史,每周2课时,共65课时。

选修Ⅱ:中国古代史,每周2.5课时,共60课时。

三、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近代部分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处于清朝封建统治之下,国势衰微,危机四伏。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并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鸦片战争时期,在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政局发生变化,慈禧太后通过政变夺取了实际的最高统治权。此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

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先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侵华,经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在加强资本输出 的同时,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引发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猛发展。

清政府在形势的逼迫下,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没有能够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迅速得到全国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

(四)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公然恢复君主专制制度,出卖国家利益。对此,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之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壮大起来。

(五)20世纪初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日趋高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冲击了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的独裁统治,经济上采取统一财政、整顿金融等措施,中央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工农业也有一定发展。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开展游击战

争,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反革命“围剿”。

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正确领导。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扶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爱国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大举侵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抵抗日本侵略的会战。侵华日军在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长期坚持敌后抗战,发展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扶植汪精卫汉奸政权;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在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

在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斗争,沦陷区人民采取各种形式坚持抗日。国民政府逐渐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抗日战争后期,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发展,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纲领、策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八)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1946年夏,国民党撕毁谈判协议,派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抵抗。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强化独裁统治,政治更加腐败,加紧搜刮人民,经济日趋崩溃。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军取得了战略上的决定性胜利。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接着,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九)近代中国,西方文化不断传入,封建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局面。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历史、教育、文学艺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现代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已不是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在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我国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和平解放西藏,解放了除台湾和部分岛屿以外的国土。在此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取得初步发展。

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随后,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

(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先后发生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出现了三年经济严重困难。经过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三)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虽遭受巨大损失,但在某些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71年,我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

(四)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民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最终实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五)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和体育、卫生事业,也都有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近代部分

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4.太平天国运动 5.新思想的萌发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清朝政局的变化 2.洋务运动

3.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4.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5.甲午中日战争

★6.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7.戊戌变法运动

8.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清朝的灭亡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3.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4.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4.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六、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1.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3.“九一八”事变 4.红军长征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4.敌后战场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5.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人民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内战的爆发

★3.国统区的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九、中国近代文化

现代部分

一、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3.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4.“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5.外交和国防建设的成就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五、新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注:加“★”部分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近代部分14、15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基本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变化,影响着世界近代历史的进程。

(一)14、15世纪,欧洲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打破长期以来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掠

夺活动,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导致殖民地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弘扬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日趋完善,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

资本主义的发展,迫使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等欧陆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企图以富国强兵来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17至18世纪,荷、英、法等国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17、18世纪,在英、法等国先后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并形成了以法国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北美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及其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

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其历史进程已明显落后于西方。

(三)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深入与扩展,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企图恢复欧洲封建主的反动统治。不久,各国资产阶级掀起了一系列争取民主和政治权利的斗争,到1848年形成全欧洲的革命高潮,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瓦解。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逐渐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社会主义思想空前活跃。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开始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第一国际的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俄国、美国、德意志、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和民族压迫,在亚洲激起了强烈的反抗,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亚洲革

命风暴。

(四)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产生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完毕。与此同时,亚洲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列宁主义诞生。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在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17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科学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同时,很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

现代部分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世界的基本矛盾。30年代后,法西斯主义势力和反法西斯主义进步力量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对抗的格局。其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及其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争取生存与发展的斗争,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超级大国的争霸斗争交织在一起。进入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十分激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

(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建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共产国际。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洲及非洲的民族运动蓬勃发展;苏联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存在着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严重失误和肃反扩大化等问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帝国主义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短暂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时,在德国赔款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德国、日本先后确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中国、朝鲜、西班牙、阿比西尼亚等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加深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危机。

(三)法西斯国家挑起的局部战争,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奋起抗击,英、法、苏、美等国先后投入了反法西斯战争。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经过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反复较量,最终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四)战后初期,联合国正式成立。在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上,美、苏等大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后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起了主要作用,统治世界的野心膨胀,大力推行霸权政策。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欧国家相继改革,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70年代末,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局面逐渐形成,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中苏关系破裂,西欧各国和日本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大阵营渐趋瓦解。

战后,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

溃,第三世界各国成为新的国际政治力量。七八十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进入8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遭受重大挫折。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同时,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竞争已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

(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近代部分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 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3.文艺复兴

★4.宗教改革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

★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4.欧洲启蒙运动

5.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6.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7.16至18世纪的亚洲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6.亚洲革命风暴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4.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5.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17世纪至 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1.自然科学

★2.文学和艺术

现代部分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3.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4.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战后的国际关系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4.美苏争霸

★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6.亚洲经济的发展

五、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经济全球化趋势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六、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1.科学技术

★2.学术思潮与教育

★3.文学艺术

注:加“★”部分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古代史始于一百多万年前,止于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原始社会后期,中国掌握了种植粟和稻等农作物的技术,发明养蚕和织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古老的炎帝黄帝传说,反映了华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都有重要成就。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突出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

(二)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对发展国家的统一,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汉武帝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积极经营边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东汉前期,国力强盛,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黑暗,东汉王朝衰亡。

两汉时期,边疆得以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丝绸之

路的开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哲学、史学有杰出成就,儒学成为主流思想。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许多北方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由于中原屡遭战乱,江南相对稳定,南方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有新的发明,商业活跃。生产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注入新的内容,也为全国的恢复统一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成就。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思想家。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很大发展,石窟艺术是世界艺苑瑰宝,书法绘画创一代新风。

(四)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隋炀帝实行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被推翻。唐朝前期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步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解。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许多新的建树,对中国封建社会有长期影响。

隋唐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国力强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这一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隋唐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书法、绘画名家辈出,音乐、舞蹈绚丽多彩。

(五)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但统一的趋势也在发展。北宋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夏、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同北宋和南宋对峙。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战争频繁,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北宋中期,统治者为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实行变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终遭到失败。

两宋时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南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经济迅速发展。辽、夏、金统治的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边疆民族

地区经济进一步开发。

元朝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元朝幅员辽阔,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开始形成。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管辖。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元朝重视农业手工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大都等国际性的大都会。

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突出发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特点。

(六)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推翻了明朝统治。满族建立清朝以后,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明朝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得到进一步改革。但是,明清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明清时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政府在台湾设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联系密切。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中期以后,东南沿海军民展开了抗倭斗争。清朝军民对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进行了有效抵抗。

明清时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思想。明清小说成果丰硕。图书编纂成就突出。西方传教士东来,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先秦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2.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

★3.夏、商、西周的文化 4.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6.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二、秦汉

1.秦朝统一和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2.秦末农民战争

3.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4.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5.秦汉时期的文化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四、隋唐

1.隋朝兴衰与唐前期的政局

★2.唐朝后期的政局和唐末农民战争 3.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4.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5.隋唐时期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6.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7.隋唐时期的文化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

★1.五代十国

2.北宋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3.辽、西夏的建立与宋辽、宋夏的和战 4.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5.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与对外经济交流 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六、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2.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3.清朝前期的政治 4.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7.明清时期的文化

注:加“★”部分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高中历史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统一,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生动性的统

2.在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前后联系,又要注意本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联系,还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3.高中历史教学,要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4.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教师可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编演小历史剧;有条件的地方,可鼓励学生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

5.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积极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6.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和收看有益的历史影视作品,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并加强思想教育。

7.高中历史教学还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定和检测。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种角度的评价方式,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2.对历史教学的评价,要全面体现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3.对学生的评价,要对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考查能力,尤其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试评价,要注意减轻学生负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4.历史考试、考查的命题要科学。编制试卷时,要注意考查的范围与要求、试卷的结构和内容比例,以及各类题型的搭配,难度要适当。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附: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一、中国近代史(上)

1.林则徐是怎样“开眼看世界”的? 2.从东江米巷到东交民巷 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和李大钊

二、中国近代史(下)

1.爱国将领张学良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三、世界近代史(上)1.军事天才──拿破仑 2.从美国西部片看西进运动 3.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我们生活的?

四、世界近代史(下)1.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3.和平的钥匙掌握在谁手中?──巴以问题的由来

五、中国古代史 1.康熙其人其事 2.从宋代诗词看经济发展 3.火药发明与航天技术

说明:

1.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习,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2.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更具体的研习题目,并确定研习的方式。

第二篇:高中历史

一提到经济,很多人觉得高深莫测。其实不然,经济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许多经济现象,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离不开经济,人人都要懂得有关经济的基本知识。

事实上,经济现象被很简单的分为四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而我们学习的经济常识就是围绕着这四中经济现象而展开的。我们学习的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的知识;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3.关于企业和经营者的知识;4.关于三大产业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一集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知识;5。关于财政,税收与纳税人的知识;6.关于我国银行和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7.关于商品服务市场,家庭消费,一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知识;8.关于当代世界市场和我过对外贸易的知识。市场经济其实是经济现象中生产那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缺点,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点,所以我国要运用宏观调控对经济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少其缺点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也有四中手段,分别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运用这四种手段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生产这一部分中,三大产业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国民经济是由三大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二产业意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在我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局面的根本途径。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加深对党的政策的立即,全面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自觉规范自己再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三篇: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12/6/30 来源:凤阳二中 作者:朱宗勤 已点击:743次

我参加“同课异构”这一课题的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有三次了,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体会和感悟。下面谈谈这次在天长中学举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些感想。

天长中学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充分突出历史图片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研究成果的展示。通过陆有美和桂玲玲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来体现“同课异构”在历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两位老师都有效地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两节课都针对高中低年级学段学生,充分考虑到其仍对具体生动形象与直观事物热情不减,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都能把握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同时两位老师又都各有特色,陆有美老师由次贷危机的图片联系到世界市场的形成导入到内容,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激起学生探究世界市场的产生于发展的兴趣。在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呈现动态地图更能使学生进入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更好地体会航海的艰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抗挫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最后,在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通过漫画分组讨论,得出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桂玲玲老师由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入手,直观生动且能引发学生对于地理大发现的思考。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准备选出四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我是航海家”体现航海途中的故事,并结合新航路的动态示意图填写表格。之后通过史料分析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在讲述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再次引入图片尤金布丁的名画《安特卫普的港口》再现世界贸易中心的繁荣,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假如你是1543年的安特卫普的商人或地主,你的母亲70大寿,你会带什么礼物去祝寿?”引发学生对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的讨论。简单明了,效果明显。

我听完天长中学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后深有启发,并结合这几年安徽历史高考中历史情境题在选择题中所占的分量。在以后教学中重视并强调在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认知分析能力,而不是等到高三分析高考试题时才重点强调。以上是浅薄认识,希望指教!

第四篇:2016高中历史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

高三历史组

紧张的一学期过去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今后的工作,现在对本学期以来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进行简要总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方向和指导。每年高考总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只要高考还存在,研究高考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今年高考虽然会有所调整,但肯定是稳中有变。我们从前两年高考试卷中解读这几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和能力要求、高考试题的出法问法和试题回答的要求,等等。其次是研究去年和今年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识读考试说明对高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的变化,从能力、内容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主流思想。我们在新课和复习教学中以及练习中都要贯彻这些思想。

2、仔细研究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最终高考的参加者,高考试卷的解答者。不根据本校学生情况进行的教学肯定是空对空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经过接触,我们基本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正。教学上我们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检查、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注意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和纪律观念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3、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和详细的教学计划。一个学年、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星期的教学都要有一个计划,都要事先有个统筹安排。我们根据对高三教学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了系统、详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统筹安排整个一年的教学任务、内容。当然计划制订以后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使之更完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调整。

4、本学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单元复习,以时间为顺序,对同一时间段内横向知识,即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内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揭示其间的关系,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解释。时间安排主要是在一模以前,这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的学生情况和目前的高考形势决定我们必须注重基础,而且主要打基础。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用原始的笨办法——“默写”,主要目的是逼学生去看书,背书,并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难度大的练习我们也不用,有的学生自己找了些难题做,我们也劝他不要做,立足于基础题,立足于基本能力要求题,像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对学生概括、评价、启示类历史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5、积极参加研讨会,汲取信息,学习经验。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并通过校友录与同样奋战在高三教学第一线的大学时的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中我们获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信息,对我们今年高三历史教学大有帮助。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能考高分上大学继续深造,为了我们的学校能完成指标考出成绩,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高中历史时间轴

1640.英国爆发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1687.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光荣革命 1689.《权利法案》

1721.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76.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1738.英国成人美国独立 1782.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7.

1787年宪法

1789.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1832.英国议会改革

1833.广州《东西洋考每日统计传》,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 1841.英军抢占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1853.①太平军定都南京(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1858.《天津条约》

1859.①《资政新篇》洪仁轩②达尔文《物种起源》 1860.《北京条约》

1866.发电机,西门子,德国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3.48

巴黎公社建立 1872.创办《申报》

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82.①唐胥铁路②电话传入中国 1894.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 1895.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电影诞生 1895.4

《马关条约》

1898.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1900.普朗克《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部定律的理论》,量子理论诞生 1901.《辛丑条约》

1905.①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②《定军山》首映成功,第一部无声电影③爱因斯坦《轮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6.天津创办有轨电车系统 1909.冯如,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10.10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912.1.1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1916.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 1917.11.7

十月革命

1919.①苏联余量收集制②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5.4

五四运动

1920.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线通航 1921.7.23

中共一大,上海

1922.苏联正式成立

1924.

①国民党一大,广州,国共第一次合作②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1925.3.21

孙中山去世

1926.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第一台机械扫描电视 1927.4.2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4.1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8.1

南昌起义

1927.8.7

八七会议,汉口 1927.9

毛泽东秋收起义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 1929.10.24 黑色星期四

1931.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江西瑞金②《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9.18

“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1931.1935.

①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领导核心②《渔光曲》获得国际荣誉 1935.10.吴起镇会师,长征结束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1937.7.7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7.8.13

“八一三”事变

1937.9

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12

南京大屠杀

1938春

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秋

武汉会战

1940下半年 百团大战

1944.7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指导思想 1945.8.15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6.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②《关贸总协定》(GATT)1947.3.杜鲁门主义

1947.6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①马歇尔计划②朝鲜分裂 1848.2

《共产党宣言》

1949.①《北大西洋公约》②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③德国分裂 1949.1

北平和平解放

1949.4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949.9

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10.1

开国大典

1949.10.2

苏联与中国建交

1950.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朝鲜战争爆发 1951.①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953.12.周恩来,印度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①为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瑞士日内瓦会议②美国第一台彩色电视 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宪法颁布

1955.①印尼万隆会议②华约建立,两极格局形成③钱学森回到祖国 1956.

中共八大 1956春

双百方针

1958.①北京电视台试播,中国电视业诞生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

1961.①柏林墙建立,德国分裂的象征②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南斯拉夫首

1962.古巴导弹危机

196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①西藏自治区建立②牛胰岛素

1966.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66夏

高考制度被废止

1967.①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②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1.10.25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

1972.①尼克松访华,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①英国加入欧共体②袁隆平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1978.①中美《建交公报》②十一届三中全会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元旦

①中美建交②《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金门

1980.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②四川省广安县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1982.①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②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①城市改革,开放上海、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4.12

中英双方驻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①戈尔巴乔夫改革②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7.①台湾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②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88.海南岛经济特区

1989.①APEC创立②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③东欧剧变④拆柏林墙 1990.①台湾 海基会建立②浦东开发 1990.10

两德统一

1991.①中国加入APEC ②欧共体12国《欧洲联盟条约》(马约)③苏联解体,两极

两极格局瓦解④大陆 海基会建立

1992.①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②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③南方谈话④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3.①欧盟成立②中国开通第一条互联网专线③十四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4.①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1997.①中共十五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②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①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②欧元 1999.12.20 澳门回归

2000.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江泽民 2001.①上海合作组织创立②上海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9.11 “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3.神舟五号 2005.连战访问大陆

2008.两岸通邮、通航、通商 2014.

北京第22届APEC会议

19世纪50年代中期

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

上海第一个电报机房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

日本呼唤成为政治大国

20世纪90年代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1840-1842 鸦片战争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1912-1919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1921-1928 新经济政策 1961-1973 越南战争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6 ①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②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37.8-1937.11 淞沪会战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48.9-1949.1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53-1957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 三大改造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一、教学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说不管多好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化,学生也会厌烦,就像一首好歌百听不厌,但听千遍可能就没感觉了,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一、 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个学期的全市统测中......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 高三历史教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复习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都是比较轻松的,大学的历史也可以轻松的学习。我举方法如下: 一、读史可以明智。我就很喜欢历史,但我感觉就几乎就没怎么背过,但每次考试都很好。特别是古代史。兴趣......

    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高中历史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我将按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思路来说课。●......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条件、内容、特点:“一五”计划制定的依据、内容和超额完成;三......

    高中历史答题

    比较分析类非选择题 ·答题模板 1.明确比较对象和方向,加强题干的理解。 2.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

    高中历史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利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