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诗歌进行到底——李清照词赏析
将诗歌进行到底——李清照词赏析
课堂实录
将诗歌进行到底
执教 阿夫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外校的老师来听课,临时安排了一节课。上午已经有一个同学演讲了,明天轮到谁?能不能提到今天来一个即兴演讲?
生1(孙海林):(站起来,准备走上讲台,但因听课的人太多无法出来,老师说“你就站在座位上演讲吧”!他想了一下后)我就以我桌上的名言“没有人会挫败你的心情,只有你自己放弃坚持的可能”来演讲吧……
师:孙海林能在这么多人的面前灵机一动发表即兴演讲真不容易,美国总统也不过如此嘛!我觉得他的演讲用一句广告词归纳很合适,那就是“爱拼就会赢,敢唱就会红”!(笑)不过他好像稍微有点紧张,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我们来听一首歌吧。(老师开始操作音响,然而不巧的是功放机恰恰在这时坏了,于是老师说)还是我来唱吧(稍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随着歌声同学们的掌声有节奏的响起,甚至听课的老师也在唱完后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老师:同学们猜猜看今天我们上什么课(课前没有透露任何信息——有意如此!)
生2:韩寒!(前段时间我们刚研究了韩寒)
生3:《读<伊索寓言>》!(刚上完《为了忘却的记念》)
生4:李清照!(大概唱了李清照的歌吧!)
老师:真聪明,听歌可不是免费的,我们今天研究李清照的词!(出示课件标题《将诗歌进行到底——李清照词赏析》)
师:同学们说这个标题取得好不好?
众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5:使人想起“将爱情进行到底”!(笑)
生6:与课上的内容很切合!
生7:使用了主标题和副标题!
师:对,“我忍不住要停下来表扬一下自己”(“新东方”徐小平语)取了一个这么好的标题,这表达了我要将同学们引上爱诗、读诗、进而写诗甚至做诗人的阳光大道的决心和企图!(笑)
但是,我说这个题目有问题你相信吗?(同学们愕然!)因为它是一个病句!(大大的惊愕!)“进行”是不及物动词,尽管用一个“将”字把“诗歌(或爱情)”提前,但一复位就“原形毕露”,我们能说“进行课桌”吗?我们所以没有发现是因为它的流行,其实流行的东西存在许多的错误,比如“痛并快乐着”就是一种不合常规的说法。我说这些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养成“思考一切”(马克思语)的习惯。不过我们今天还是将错就错借用一下吧!
诗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源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鲁迅先生说原始社会的劳动号子“杭育杭育”就是诗歌的发源,可见诗歌的源远流长。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不爱诗就是文学趣味低下”,“因为一切文学的东西都必须有诗的气质”。几年来诗歌的教学也越来越引起语文界的关注,去年的《语文学习》有一期的封面赫然印着“呼唤诗性的回归”,高考诗歌鉴赏的分量越来越重,也取消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提法,有人甚至认为高考只须考一篇文章、一首诗歌、一幅对子即可。
我为什么要用李清照的词作为这节课的内容呢?因为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大家对李清照的词比较感兴趣,而且李清照的词通俗易懂,我们就把它作为一个引子进行一点研究吧。
下面我说说鉴赏诗歌的一些要领:一是要注重朗读,最好能成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二是要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因为诗歌是跳跃性的。否则理解李白的《静夜思》就是一个痴呆病患者在床前发呆(笑)!三是要敢于见仁见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锻炼的“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能力。好,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李清照?
生8:她是个女的!(笑)
生9:她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师:连婉约派都知道,不简单!
生10:她的丈夫叫赵明诚,是一个金石收藏家。
师:嘿,都知道她老公是谁,看来李清照是一个大明星啦!(笑)
生11:她的生活很挫折!
师:怎么个挫折法?
生12:不是很清楚。
师:好,下面我们看看她的介绍。(出示幻灯片)(着重李清照生活的前后期的不同)
师:那么你们对词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词有几个“小名”?
生13:词由词牌、上阕、下阕组成,它又叫长短句。
师:对,不过有的词未必有上下阕,比如小令。词还有曲子词、诗余(可见当时词的地位之低,柳永就曾经愤然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琴趣等,大家看幻灯片(词的知识)。
师:下面我们看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可能同学们更熟悉她的另一首《如梦令》,有哪位同学愿意把那首词有表情的背诵给大家听?
生14(刘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读得真好!展现了李清照少年时候浪漫自在而又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你愿意继续读这一首《如梦令》吗?
生15(刘景):愿意!(稍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哪位同学来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16:我觉得还可以读慢点,“知否?知否?”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应”应该读“yīng”,不读“yìng”。
生17:我觉得应该读得伤感一些!师:理由呢?
生17:因为古人一般借酒销愁,加上有一个“瘦”字,李清照有一首词,里面就有“人比黄花瘦”的句子。
师:那是李清照的《醉花阴》,原词是这样的(老师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么你认为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晚期作品啰?
生17:是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18(万海燕):我认为是她的早期作品!
师:为什么?
生18(万海燕):因为喝酒不一定就是销愁,人逢喜事的时候也可以喝酒庆祝!李清照早年就经常喝酒,这从她的另一首《如梦令》里一句“沉醉不知归路”可以看出来,再说这首词也表现了李清照的闲情,你瞧还有人不慌不忙给她卷帘,还有她对花草的关心也可以领悟到这一点。
师:那么你认为那个卷帘人是谁呢?
生18(万海燕):我想应该是她丈夫赵明诚吧!
师:瞧,“做女人真好”,还有丈夫来卷帘!(笑)那么你觉得“绿肥红瘦”的“绿”是草啰?
生18(万海燕):我想是吧!
师:加一个“吧”字似乎把握不大?有不同意见吗?
生19:我觉得卷帘的应该是她的佣人,不然她不会这么问,那个“绿”应该是叶子,这样才能与花相配。
师:我也同意你的看法,那么大家想象一下,李清照当时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去问丫鬟的?她为什么要这样问?而丫鬟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回答主人的?
生20:我觉得李清照的问表现出她对昨夜雨后花儿的关心,担心经过风雨的摧残花儿是否还依旧,而丫鬟的回答似乎漫不经心,这令李清照很失望,所以她纠正她的丫鬟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说得多好,你是李清照的知音,你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那么你认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呢?
生21:我想是对春花的爱惜也就是对春天的爱惜吧!
师:我也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谢谢!下面大家把这首词背出来行吗?(学生齐答:“行”!)你们说要几分钟?(两分钟!)好吧,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开始!
(两分钟后)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
生22:我来吧!(流利的背诵出来)
师:好!这首词大家一定能够很容易的背诵。我们还是看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声声慢》吧!为了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我亲自来朗诵给大家听,请大家倾听、感悟、评价,要求与上一首一样,“有疑则问”“有感则发”。(老师开始有表情的朗读:《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请大家大胆的评一下我刚才读的效果!
生23:我觉得读得不错,读出了李清照当时的凄苦的心情,不过似乎过于夸大了这种情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这种看法我估计有一定的代表性。昨天晚上我在家练习这几句的时候,我儿子马上就“呃儿”(做作呕状)了一下(笑)。不过我以为要表现李清照当时的那种情绪非得用这种语气不可,改天功放机修好了我把名家的朗诵放给大家听就会发现怎样的朗读才能取得表情达意的最好效果。
师:那么你们认为这首词是李清照什么时期的作品呢?
生24(肖朋):肯定是晚期!
师:为什么?
生24(肖朋):你瞧,人都成黄花了,当然是晚期了!(笑)
师:有眼光,这首词确实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大家就这首词谈谈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生25:老师,上阕中“怎敌他晓来风急”应该是“晚来风急”,因为我在江苏省的课外读本《古诗文》中看到的是“晚”,再说哪有早上喝酒的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别的同学怎么看?(环视同学,看出基本上赞成该同学的观点)那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点目前学术界确实存在两种意见,不过我基本上同意用“晓”的观点,因为这样更能表现出李清照一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情态,另外,其实古人还有一个早晨卯时喝酒的习惯,叫做“扶头卯酒”。那么全词还有那些地方流露出作者这种感情?
生26:开头连用14个叠词的运用就是最明显的地方。这14个叠词写出了李清照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冷冷清清”是她的处境,“凄凄惨惨”是她的感觉,“戚戚”是她的伤心。
师:分析得很到位!你们觉得她“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生27:应该是从前的快乐美好的日子吧!
生28:和他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生29(杨翔):寻找一件宝物!(笑)
师:哦,这倒是一个新见解……
生29(杨翔):你们误解了,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李清照后期不断的在寻找赵明诚生前卖给波斯人的一件宝物,想把它们献给南宋王朝作抗金的费用,但最终没能如愿。
师:好,课外书读得多就是显得知识丰富,这个问题留待我们课后再去考证好吗?我觉得这首词主要还是希望能找到一点可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的东西。还有哪位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生18(万海燕):我觉得最后一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最好,它将全文的悲哀推向了高潮,你只要读到最后一句再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自然就会知道李清照的心境之悲哀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
师:能够以读带悟是诗歌鉴赏的一条很效的途径。还有那些地方值得我们推敲学习?
生18(万海燕):我认为这首词在情景交融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严冬才过,初春刚至,北雁南飞,黄花堆积,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撩起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的伤感,所以只好借酒销愁,哪知“借酒销愁愁更愁”,再加上雨滴梧桐,更是催人落泪,仿佛是滴在李清照受伤的心上!
师:说得太好了,你简直就是一个小诗人,平时喜欢写一些诗吗?
生18(万海燕):是的,我觉得读诗和写诗都是一种享受,它可以尽情的抒发我的情感。只是有时觉得功底不够!
师:谢谢!你为我们作了一个示范,相信你以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会在诗歌方面取得一点成绩!
生18(万海燕):谢谢老师!
师: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借用刚才万海燕的话作为一个小结吧。接下去我想请同学们把两首词在艺术上作一个比较,从而进一步的走近李清照。哪位同学先来?
生30:我觉得这两首词代表了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的情感历程,对我们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很有好处。
生31:我觉得这两首词都体现了李清照词“语言清丽,朴素自然”的特点。
生32:我不是很喜欢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词风,我倒是更喜欢以苏轼为代表的“豪
放派”词风,因为那些词更能激发我们积极向上的豪情!
师:这正体现了欣赏文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让我们就把这节课作为一个美丽的开端吧!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课后上我们学校的语文网参加讨论,我会把有关资料发到网上去,并希望大家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老师出示课后探讨题:○1.找出李清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词进行比较研究,加深对李清照词风的认识。○2.任选一首李清照的词写一篇鉴赏文字。○3.将苏轼或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比较,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或者将柳永的词与李清照的词进行类比阅读,感悟婉约词风的特色。——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但同学们似乎余兴未了!)
最后我们来轻松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把下面这首诗读一下?
生33:我来吧——“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师:哪位同学来把这首诗倒过来读一下?
生34:我愿意——“散叶飞秋树,聚鹄戏清池。岸山浸水脉,峰石间云枝。”(同学们有一种新鲜感)
师:这叫“回文诗”,可见诗歌的趣味无穷,值得研究!好,就此打住,下课!
第二篇: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赏析吧。
《一剪梅(月满西楼)》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
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清照《一剪梅》与《声声慢》
2.李清照《一剪梅》中心思想
3.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与李清照
4.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 李清照
5.《一剪梅》李清照鉴赏
6.李清照《一剪梅》教学反思
7.李清照《一剪梅》的结构特色论文
8.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
10.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
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传统古诗词歌曲《月满西楼》欣赏
夜色如水的夜晚,你踏风而来,如空谷幽兰馨香袅袅,似涉水伊人清影悠悠。凝聚千年的那滴清泪在红笺素帛中浇注出一道永恒的风景。一声轻叹穿越时空的浮云,凭烟飞雾绕惹多少多情女子心事摇曳;丝丝缕缕的轻愁在花开花落的轮回中蔓延成相思的洪荒。浅吟慢唱过尘烟滚滚依然风姿绰约,经典着永不调谢的清雅之韵。在每一个满月的夜晚,依稀你倚栏的身影,把所有的惆怅填写成平平仄仄的旋律,吞梅嚼雪般细数爱情的悲伤。残红零落中素袂轻舞,恣意着尺素无托的寂寥。涌动的思念便沉淀出字字的珠玑,震颤了万古的风流。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独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一旦看穿对方的灵魂,她便表现出无情的鄙视和深切的懊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可坐牢也不肯与“驵侩”之人为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可能是李清照的名声太大,当时又有许多人关注此事,再加上朝中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不代表国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那条小命。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世间那得愁如许,为赋新词强说愁。李清照的词有种玩味文字的感觉,但可以肯定,她从没有玩味人生的勇气。读李清照词是个苦旅,不知写李清照词是否苦旅?或者,是苦旅写就李清照词吧。有人说女人是因爱情而存在,不可一刻没爱情,而我则更欣赏摆脱爱情束缚的女人。李清照众词中,每一首都把自己独困闺房,每一首都染满了泪水,每一首都写着赵明诚三字。偶有一天,约三五知已,携酒泛舟到人迹罕至处,论诗,斗酒看日出,观夕阳家愁国恨,闺乐情苦,去你的!忘形,也未致忘了归路吧?回来,明天,你依然是人妻,人媳人母。喜欢李清照,是真诚又至真的!那淡淡的忧郁,轻轻的哀忧,总在不时间,触动心中最弱最惊的那根弦!如果她真是只蝴蝶,那,我宁愿是那恋着她的香气,追随着她的空气,罢了!旷代才女李清照早已作古,但是,在众多文人的幻觉中,眼前还会站立着在萧瑟肃杀的秋风中演唱悲歌的李清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清照《一剪梅》与《声声慢》
2.李清照《一剪梅》中心思想
3.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与李清照
4.一剪梅原文以及赏析 李清照
5.《一剪梅》李清照鉴赏
6.李清照《一剪梅》教学反思
7.李清照《一剪梅》的结构特色论文
8.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李清照一剪梅翻译及赏析
10.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壮大,看中国有豪迈和自豪,总结为: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为之而自豪。
习近平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说的多么好啊,只有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民族才能走向富强,我们是那样规划的,更是那样做的,我们的民族是制度健全的民族,是锐意进取的民族,是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不断发展的民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会更加富强。
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内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外也要用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在当今时代大潮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该如何用中国智慧走向未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我们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进程,要实现《时代之问》开篇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眼长远、立足长远和确保长远的总规划和总执行。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要和国家的梦想一样,要有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激情,总书记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也会努力向前,为我们的中国梦做出一份力,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独特的精神大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拼干劲,拼能力,拼气节,拼胸怀,拼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理智睿智的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在中国怎么办这一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始终在道路自信中做出顺应历史的正确抉择。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新的国家,如何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我们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我有一个理想: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五十年,以国为国,以家为家,以天下为天下,铭记陈毅大将的那句话: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这其中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必须一步一步,纵深推进,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在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的前提下,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必须始终将二者有机结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一鸟两翼的关系,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问题意识,增加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我们大学生的肩上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重托,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坚持,永不动摇,在改革的这条路上我们会渐行渐远,逐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继续加油。
赵恩镇 山东交通学院 2017年7月27日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并从历史高度与现实影响的角度,阐述了这一场伟大改革的意义与价值。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改变着当前中国社会,而且对中国的未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对当代青年来讲,不仅要密切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而且还应积极参加这一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将改革进行到底。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我中华自古而生,承三皇之气,继五帝之怀,有神话曰,“斩鳌足,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而如今,它应仍是我们挺直的脊梁,神话故事曲折成回廊,但其中的精神仍隐约在我们掌心。我国改革
中国!建国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阶段任务;为获得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力量,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党的十四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基因植入中国;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标志着现代国家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标志着党的建设开始适应现代国家和现代市场发展而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社会,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生成。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作为现代文明要素的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基本生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而所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从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转型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面向未来的人类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走向定型的关键性任务,“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现在已是十九大。有人把它概括为:1个新时代,2个重要阶段,3个“意味着”,4个“伟大”,5个“更加自觉”,6个“任何”,7个“战略”,8个“明确”,9个“方面”。1个新时代里包含了,1个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个新矛盾,我国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个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20年-2035年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强国。3,意味着中华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举中国旗帜,意味着用中国智慧贡献世界,为此,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立足实际、坚持基本路线。4,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相连,同时增强4个能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5,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创新、维护我国主权与安全、防范各种风险。6,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的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7个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8,8个明确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8个方面要增强本领,8个主义要防止和反对。9,9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更是推进改革进入新时代。我省改革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主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
过去五年,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唱响创新和实干的最强音、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今后五年,“要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目标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与改革
改革并不只是社会的变化,更多的是需要社会的主体——人,也就是我们去变化,大学生当然也是社会之一,并不是说不去工作还在上学就不是在社会了,当你与他人接触交流,就已经形成了社会的一部分,所以社会的改革,我们并不是看看听听就好,也要有我们自己相应的“改革”,要用改革的视角来看自己。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正视各类问题,制定并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新的战略目标,坚定了历史任务,为国家发展进行了方向规划。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思想上的启迪和发展方向的指引,要求我们也能像国家一样,正视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并付诸行动。我们应借鉴国家的全面改革经验理论,在学习上拓展,确立总目标,把握大学学习的定位和方向,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不能盲目乱学,“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只有坚持了正确的事,坚持才有意义。大学生的自我改革,同样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任务,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第五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专题片从“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入手,多维度呈现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专题片开篇即毫不掩饰、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些问题,既说明了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又说明了改革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鸣与共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羡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可可西里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已拥有53处世界遗产、辽宁舰参加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活动向香港市民首次开放等等,无不证明着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路上。对于当前的改革任务,更要求我们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恒心,常抓不懈,将基层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上来,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改革上来,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看了这个专题片,感受到了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总书记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老百姓在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大家都有目共睹,改革确实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获得感。我们都为国家能有今天的成绩感到很自豪。该片内容丰富、数据详实、语言朴实无华,十分“接地气”并且讲的都是身边发生的变化,有极强的代入感。原来以为改革都是离自己生活很远很“高大上”的事,现在在发生其实在我们身边的“小改革”也有很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一幅用民主与法治勾勒的治理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改革创新成就了强大的中国,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全面深化改革,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初心起于理想,信念源自担当。5年治国理政的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使命、对方向的自信、对人民的责任、对世界的洞察,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强大执行力。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抉择,更是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征程。将改革进行到底,引领着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冲过新的历史隘口,驶向更加辽阔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