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李秀梅
一、教材编排情况:
本册教材继续了上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形式编写,共8个专题:分别是“乐趣” “遗迹” “英雄” “生命” “冲突” “科学精神” “珍惜”和“告别童年”。各单元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情景,便于我们借“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单元之间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序”,每单元的内容没有“帮、扶、放”的前后序列,弹性空间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单元的选文借助单元主题创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从小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问题、基本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每单元分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单元小结四个部分。每篇主体课文安排了小资料、课后问题、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留白,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这四个提示性、引导性的资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发挥它们的最大效应。
二、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共有11 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点:
1、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
3、切实推进《语文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目标实现。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两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1、依据“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2、注意落实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教材对课文进行了严格筛选,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3、重视 “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设置了热爱生活“乐趣”专题、中华文化“遗迹”专题,热爱科学的“科学精神”专题,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告别童年”。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了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七年级上册有“感悟人生”的单元,本册设置了“乐趣”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在兴趣、目标方面有一定基础,到初中学习相关单元就不会有太大落差。
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点)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过度,使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23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除了指导,还要留写字时间,强调写好字和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勤查字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3.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具备了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中要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方法,自己学习、探究。
《金色的鱼钩》课后题 “读完课文后说说你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哪些句子中?”从找句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作文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其中题目和作文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让课外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和作文要多样化都很重要。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1)、让题目和作文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结合,让学生学会观察、摄取、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如“乐趣”单元,在学生作文时,我从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着手,在诱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工夫,设法了解学生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出的命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容易下笔。
(2)、作文教学,除了帮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他们写作规范和技巧,还必须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我们出的作文题应考虑到孩子们的情趣。
(3)、我们要想办法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感受、创造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社会,开凿作文的源泉。比如“遗迹”单元作文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的杨震祠参观,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观察,对那些平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入的认识,作文起来容易下笔。
(4)、《语文课标》指出:“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写作。”我们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使作文形式多样化,训练有实效。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形式:
A、演、讲、写相结合。
作文课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求写。如“科学精神”单元作文,我让学生先把自己看到的科学实验,边演示,边向同学讲解,讲好了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情有意。这样的训练体现了“人人能体验,个个有的说”的原则。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感受,能激发写作灵感,字里行间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
B、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学习珍惜单元中《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时,让学生懂得友情是永远值得珍惜的。六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离别,此时让学生回忆和朋友间建立的友情,面对离别该如何珍惜。学生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会生活的意义,理解“珍惜”的含义。
C、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口头语言是基础,说、写不应分家,口头作文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D、自改自评与互改互评相结合。
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修改与评估活动中,评改过程中,学生充当了教师角色,无形中增强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写作能力。
五、本期教学活动建议
总的宗旨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着眼,整合教材内容,拓宽训练的形式和范围,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实用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要重视师生感知、感受、感悟情感的介入。具体教学应从这5方面体现:
1、课堂上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自读应当以摘录笔记,心得体会,预习作业等形式显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边阅读边品味的习惯,为老师的课堂点拨,师生互动做好铺垫。
2、课堂交流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个体主动性地阅读,缩小交流少的差距,充分利用教材中 “小资料”、“我的视角”等资源激发学生主动独立阅读的信心,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3、活跃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选择点拨的时机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引领作用,灵活机动地把握教材,让课堂活跃、生动起来。
4、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熟读成诵依然是积累内化的重要手段。本册的古诗文教学,难在意境的感悟和韵律美的体会,不能仅靠一对一直译教学,要加强吟咏,词句教学的理解,不能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
5、习作练笔是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一定要培养呵护学生“我要写”的情感驱动力,营造轻松的练笔氛围,创设实践体验的条件,帮助学生充实习作素材,启发他们观察思考,抒发表述。如学习《吾腰千钱》时训练学生自己找词,看该抓住哪些词来展开、扩写故事。学习“告别童年”单元时,引导学生写临别赠言。
我在一次次的研读教材中,成熟了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次的研读课标中,慢慢充实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坚定着自己对这门课程的信念。这个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深入其境,方知其味的道理!领悟到北师大教材的真正魅力!
2014/2/24
第二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教材分析
一、总体把握
本册教材加强整合性,兼顾小学和中学课本的衔接。不再着眼于个别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中的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推进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其实,在上一册教材中对此我们已经有了了解。
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以供师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安排,特别是“我的视角”“小资料”“日积月累”等提示性、引导性教学资料对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尽力发挥他们的最大效应。鉴于本期是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的过渡期,而且学生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所以勤练笔必不可少。
习作练笔与阅读、综合性学习一定要紧密配合。练笔的提法注重的是习作练习形式的多样化、经常化,片断化,内容的真实性、充实性、实用性。比如三单元学生学习课文《可爱的中国》时,想象方志敏写作时的心理活动,体会革命志士热爱祖国的情感;学完《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后,与同学交流自己跟好朋友分别的经历,学会珍惜友情;读了《城市的标识》后,写自己家乡的标识,启发学生用心去爱那城市中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的馈赠。拓展阅读古文《吾腰千钱》时,想象落水者在河中的情景以及他的想法,引导学生自悟生命的宝贵。综合活动中,让学生们设计公益广告,以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由此可见,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练笔交叉并行,相互渗透。
二、本期教学活动建议
总的宗旨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着眼,整合教材内容,拓宽训练的形式和范围,积极行动,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浏览整册教材,我们会发现课文数量增多了,文体形式丰富了,篇幅加长了,内容也加深了。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对文本不要做“肢解”,要特别重视师生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阅读教学关键是“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的想象。课堂上教师不可讲得太多,挤占学生吟咏揣摩的时间。执教具体建议如下:
1.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没有阅读,教师就不能进入教学指导。学生的自读应当以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心得体会、提纲笔记或预习作业等形式显示出来。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边阅读边品味的习惯,通过多次个性化阅读后的收获来丰富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为教师的课堂点拨、师生互动做好铺垫。
2.课堂交流要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从第二个学段就开始培养了,但是通过几年预习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关注文字、捕捉信息的能力水准在班级中差异较大。营造宽松的班级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个体动情入理地阅读,是缩小这种差距的最佳办法。本册教材出现的名家名篇较以前明显增多,文章中显现出作者的思想深刻、情感真挚、文采飞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小资料”的信息,“我的视角”的意见来围绕文本发掘文字和内容的可关注点。要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独立阅读的信心,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这种展示不仅包括学生质疑的交流,还包含他们自主阅读后的发现与欣赏的交流。
3.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叶圣陶先生曾说:“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拨,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政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所以教师应选择点拨的时机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引领作用。这种选择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力,取决于对学生现状和需求的洞察力。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即将毕业,把已有的知识能力编织成经纬网络,引导总结经验,横向纵向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4.语文学习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指望在课堂上挖深讲透,一步到位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而且讨论与点拨无法代替学生的“读”,熟读成诵依然是积累内化的重要手段。所以,精彩语段要反复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多次回读体会,自己喜欢的段落要赏读抄写。本册出现的古诗文内容轻浅易懂,难在意境的感悟和韵律美的体会。所以,不可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要加强吟咏,除了为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而必须讲解的词语外,词句教学重在理解,对字词的理解不能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
5.习作练笔是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一定要培养呵护学生“我要写”的情感驱动力,教师要致力于营造轻松的练笔氛围,创设实践体验的条件,帮助学生充实习作素材,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抒发表述。在学习了“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一系列的写作知识后,力求让这些知识“精要有用”,避免用“套路”训练学生写套话。比方说同样是《一件---------的事》,我们的学生写了几个学期,炒陈饭的做法只能让学生生厌。我想六年级学生要呈现的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思想,文字的条理更强,“矛盾的冲突”也应更引人入胜。因为他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一个这样的老师》后,会领悟到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的一波三折会多么有趣。前面在分析教材时提到了本册习作练笔注重经常化、实用性和时效性,如果仅靠每两周一篇习作,要想有效提高水平谈何容易。所以,文本教学中捕捉练笔契机,教给方法,指导练习的意识要纳入课文的备课安排中,成为重要的部分。比如学习《吾腰千钱》就训练学生自己找词,看看应该抓住哪些词语来展开,扩写故事。又比如学习“告别童年”单元时,引导拓展回忆,指导写临别赠言。教师还要教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读给别人听,冷处理等适合儿童的感性的方法来修改习作。利用综合活动的自评、互评,单元小结以及佳作推荐等形式,教给学生把握标准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6.本学期鉴于毕业升学需要,一部分学生忙于应付择校筛选,导致浮躁情绪产生和蔓延。最后两个月更要加大阅读力度,用竞赛等形式把儿童经典阅读,国学诗词诵读串起来,充实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单元要点分析 乐趣
一、本单元《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是精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
总之,热爱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本单元综合活动是举办兴趣活动的展示。
二、《爸爸带我去爬树》课文开门见山,详细描写两次爬山的经历,情感轨迹由向往到猜测,由紧张到舒畅,带动读者与作者一同亲历一次亲近自然的快乐之旅。
三、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为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作品,笔调清新,富有艺术魅力。对这些内容的体会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想象品味诗情画意。
四、本单元精读课文《养花》语言平实,读来波澜不惊,估计学生初读时兴趣不大。所以教学难点在于对养花乐趣的理解。
五、在综合活动后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本文篇幅很长,作者以女性娴静的笔触,表现博爱境界。
第二单元 遗迹
一、本单元以“遗迹”为线索,串连长对联《长城赞》、叙事文《索桥的故事》、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报告文学作品《白鹤梁的沉浮》以及说明文《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前三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为拓展阅读,综合活动的任务是考察名胜古迹,撰写考察报告,召开报告会。
《长城赞》是一幅对联,在查找资料,交流信息的班级氛围中领会词句内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于让学生读明白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思考上下联为什么这样对。
二、《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作者对“更好、更美”的东西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
三、顾工的现代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结合时代背景,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
四、后面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篇幅长,内容简明。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中,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运用学过的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自读感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作学习。
第三单元 英雄
一、第三单元《英雄》有五篇课文,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有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的事迹;有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有为人类健康事业呕心沥血的白衣天使;有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有现代英雄的平凡人生,既包容了中外,又跨越了古今。
二、《你,浪花的一滴水》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三、《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精讲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四、《白衣天使》也是一篇精讲课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五、《苏武牧羊》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苏武的资料,借助史书、音像材料进一步了解苏武牧羊的来龙去脉,使这段历史了然于胸。
六、《南沙卫士》课文通过对南沙卫士驻守中遭受的种种困难的详细介绍,再现了南沙战士艰苦的生活画面。歌颂了他们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精神及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七、本单元的主题活动是办“英雄”的小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知道了英雄既指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也指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
第四单元 生命
一、本单元以 “生命”为主题,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野草》一课应该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写作背景,知道本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写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赞颂了能屈能伸、不畏艰险、坚韧无比的“长期抗战”的力。
三、《人生礼赞》这首诗用充满激情的笔调,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在生命的航程中,努力珍惜和把握现在,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四、《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单独教学,重点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五、《生命的奏鸣曲》是说明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出了生命的组成部分及意义,建议做阅读练习,略读(快速搜索信息),列出小标题。列小标题可以采用找关键词或中心句的形式概括出来。进行仿写练习。
六、综合活动“感悟生命”是学习课文后的延伸,它有助于启发我们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生命有关的现象,并主动参与到了解这些现象的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再次近距离的认识生命,从中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单元 冲突
一、第五单元《冲突》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课文《寓言二则》《小抄写员》《大自然的秘密》《我看见了大海》和《甘罗十二为使臣》,文体多样,有中国的戏剧、寓言,有外国的小说、散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多是写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围绕“主人公是怎样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视遇到的各种冲突。
二、本单元课程安排可以按教材上的课文顺序进行。先教学《矛与盾》,学习“矛盾”一词,理解“矛盾”就是“冲突”,在学生心中树立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观念。
三、《小抄写员》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所描写的叙利奥被父亲误解责怪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充分地展现出叙利奥年少懂事,富有家庭责任感。
四、《大自然的秘密》这篇文章,题目既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学生,引起极大的探索欲望和阅读兴趣,所以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五、《我看见了大海》是一篇自述性记叙文,篇幅不长。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六、《甘罗十二为使臣》是一个舞**幕剧本。涉及历史,要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对甘罗这个历史人物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甘罗年少有为,才识过人的形象。
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生活处处都存在着矛盾冲突。综合活动就是让学生回忆、整理、归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讨论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并力求在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
科学的精神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它大概包括追求真理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知识、承认科学是双刃剑„„理性、客观、怀疑、创新„„与科学精神相对的是形形色色的迷信、主观、情绪化„„
本单元以“科学的精神”为主题,选编了五篇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这五篇课文所写的人物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钦佩,让人感动。
二、《当代神农氏》是一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课文为什么以“当代神农氏”为题?因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人类粮食缺乏的问题,他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一巨大的历史贡献可与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对农业的功绩相提并论,所以被称为“当代神农氏”。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
三、《一个这样的老师》这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本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讲述了在一节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
四、《詹天佑》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资料。
五、《床头上的标签》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文章为了揭示李比希在科学上的辛勤跋涉和成熟的过程,主要介绍李比希的两件经历。两件事一成一败,前因后果,让学生理解到了“床头上的标签”在文中的线索作用,这样选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饱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成功。
六、《综合活动》班级读书会要搞。可以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等。
第七单元 珍惜
一、本单元以“珍惜”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主要从祖国方面,朋友方面,城市标志等方面选编课文。《可爱的中国》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要为祖国的光明未来而奋斗;《古诗两首》启示我们珍惜友情;《城市的标志》提醒我们珍惜城市的绿色,维持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吾腰千钱》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贪恋钱财,否则下场可悲;《爷爷的毡靴》则向我们展示了爷爷朴素而永恒的爱心。
二、《可爱的中国》一课政治性强,适合单独教学。由于所写年代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甚远,建议在课前让学生先了解作者方志敏的生平,走进写作背景,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有一定的铺垫后再深入课文学习。
三、《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一个豪迈,一个细腻,要对比着学习。同是七言绝句,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珍重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是描述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前一首侧重“我”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而后一首则侧重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四、《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的树木,珍惜每个城市的个性)《爷爷的毡靴》(珍惜熟悉的物品)《吾腰千钱》(珍惜生命)三篇课文与对应的综合活动——确定公益广告的主题相结合。(学完这三篇课文后,你认为哪方面值得你珍惜,就着手写哪方面。)
五、《城市的标识》一课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失去了独有的个性。
六、《爷爷的毡靴》是通过讲述毡靴的曲折命运来反映人物的,要抓住描写精彩的细节学习。
七、《吾腰千钱》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
八、综合活动内容与公益广告有关。在活动前应先让学生区分广告与公益广告,并提前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收集些公益广告,交流这些公益广告的主题、意图是什么?在充分了解了公益广告后,再让学生分工合作或独立设计公益广告,在活动中老师还应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语言繁琐、表达不清、语句不美、没有感染力等问题及时指出,特别要注意有的学生容易写的很平淡,如“请爱惜小草”“小草也有生命啊”,所以学生写完后要反复评价,再写,再评价,选出优秀的作品。一定要学生搜肠刮肚地找最优美的话,自己觉得美了才行,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提倡什么,赞成什么,特别珍惜什么,主题要突出、醒目,要吸引人(才能起到宣传的作用),要简洁,思维要活泼。按这样的标准进行修改,选出最精彩的,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整个活动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去做,要多写。针对此项活动还可进行练笔:如我看公益广告、创编公益广告的体验。
第八单元 告别童年
一、本单元收录了《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童年的朋友》这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往事的眷恋。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主题。课文可重新排列顺序:回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展望《我们上路了》。
二、《学步》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它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儿子学步时的情景。文章从看到儿子蹒跚学步,联想到学步只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希望孩子脚踏实地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顺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间流露出父辈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
三、《万岁,母校》这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及所叙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四、《我们上路了》这是一首叙述性诗歌。它以“我们”的口吻,描绘了“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童年的朋友》本文主要表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不断憧憬,同时又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六、《综合活动》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做。让她们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六一班
叶晓娟
一、总体把握
本册教材加强整合性,兼顾小学和中学课本的衔接。不再着眼于个别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中的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推进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其实,在上一册教材中对此我们已经有了了解。
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以供师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安排,特别是“我的视角”“小资料”“日积月累”等提示性、引导性教学资料对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尽力发挥他们的最大效应。鉴于本期是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的过渡期,而且学生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所以勤练笔必不可少。
习作练笔与阅读、综合性学习一定要紧密配合。练笔的提法注重的是习作练习形式的多样化、经常化,片断化,内容的真实性、充实性、实用性。比如三单元学生学习课文《可爱的中国》时,想象方志敏写作时的心理活动,体会革命志士热爱祖国的情感;学完《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后,与同学交流自己跟好朋友分别的经历,学会珍惜友情;读了《城市的标识》后,写自己家乡的标识,启发学生用心去爱那城市中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的馈赠。拓展阅读古文《吾腰千钱》时,想象落水者在河中的情景以及他的想法,引导学生自悟生命的宝贵。综合活动中,让学生们设计公益广告,以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心。由此可见,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练笔交叉并行,相互渗透。
二、本期教学活动建议
总的宗旨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着眼,整合教材内容,拓宽训练的形式和范围,积极行动,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浏览整册教材,我们会发现课文数量增多了,文体形式丰富了,篇幅加长了,内容也加深了。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对文本不要做“肢解”,要特别重视师生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阅读教学关键是
“把阅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启发他们的想象。课堂上教师不可讲得太多,挤占学生吟咏揣摩的时间。执教具体建议如下:
1.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没有阅读,教师就不能进入教学指导。学生的自读应当以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心得体会、提纲笔记或预习作业等形式显示出来。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边阅读边品味的习惯,通过多次个性化阅读后的收获来丰富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为教师的课堂点拨、师生互动做好铺垫。
2.课堂交流要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从第二个学段就开始培养了,但是通过几年预习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关注文字、捕捉信息的能力水准在班级中差异较大。营造宽松的班级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个体动情入理地阅读,是缩小这种差距的最佳办法。本册教材出现的名家名篇较以前明显增多,文章中显现出作者的思想深刻、情感真挚、文采飞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小资料”的信息,“我的视角”的意见来围绕文本发掘文字和内容的可关注点。要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独立阅读的信心,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这种展示不仅包括学生质疑的交流,还包含他们自主阅读后的发现与欣赏的交流。
3.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叶圣陶先生曾说:“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拨,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政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所以教师应选择点拨的时机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引领作用。这种选择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力,取决于对学生现状和需求的洞察力。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即将毕业,把已有的知识能力编织成经纬网络,引导总结经验,横向纵向联系,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4.语文学习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指望在课堂上挖深讲透,一步到位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而且讨论与点拨无法代替学生的“读”,熟读成诵依然是积累内化的重要手段。所以,精彩语段要反复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多次回读体会,自己喜欢的段落要赏读抄写。本册出现的古诗文内容轻浅易懂,难在意境的感悟和韵律美的体会。所以,不可从古代汉语学科知识着手,仅仅围绕一对一直译进行教学,要加强吟咏,除了为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而必须讲解的词语外,词句教学重在理解,对字词的理解不能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
5.习作练笔是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一定要培养呵护学生“我要写”的情感驱动力,教师要致力于营造轻松的练笔氛围,创设实践体验的条件,帮助学生充实习作素材,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抒发表述。在学习了“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一系列的写作知识后,力求让这些知识“精要有用”,避免用“套路”训练学生写套话。比方说同样是《一件---------的
事》,我们的学生写了几个学期,炒陈饭的做法只能让学生生厌。我想六年级学生要呈现的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思想,文字的条理更强,“矛盾的冲突”也应更引人入胜。因为他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一个这样的老师》后,会领悟到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戏剧性的一波三折会多么有趣。前面在分析教材时提到了本册习作练笔注重经常化、实用性和时效性,如果仅靠每两周一篇习作,要想有效提高水平谈何容易。所以,文本教学中捕捉练笔契机,教给方法,指导练习的意识要纳入课文的备课安排中,成为重要的部分。比如学习《吾腰千钱》就训练学生自己找词,看看应该抓住哪些词语来展开,扩写故事。又比如学习“告别童年”单元时,引导拓展回忆,指导写临别赠言。教师还要教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读给别人听,冷处理等适合儿童的感性的方法来修改习作。利用综合活动的自评、互评,单元小结以及佳作推荐等形式,教给学生把握标准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品。
6.本学期鉴于毕业升学需要,一部分学生忙于应付择校筛选,导致浮躁情绪产生和蔓延。最后两个月更要加大阅读力度,用竞赛等形式把儿童经典阅读,国学诗词诵读串起来,充实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 乐趣
一、本单元《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是精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
总之,热爱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本单元综合活动是举办兴趣活动的展示。
二、《爸爸带我去爬树》课文开门见山,详细描写两次爬山的经历,情感轨迹由向往到猜测,由紧张到舒畅,带动读者与作者一同亲历一次亲近自然的快乐之旅。
三、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为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作品,笔调清新,富有艺术魅力。对这些内容的体会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想象品味诗情画意。
四、本单元精读课文《养花》语言平实,读来波澜不惊,估计学生初读时兴趣不大。所以教学难点在于对养花乐趣的理解。
五、在综合活动后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本文篇幅很长,作者以女性娴静的笔触,表现博爱境界。
第二单元 遗迹
一、本单元以“遗迹”为线索,串连长对联《长城赞》、叙事文《索桥的故事》、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报告文学作品《白鹤梁的沉浮》以及说明文《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
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前三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为拓展阅读,综合活动的任务是考察名胜古迹,撰写考察报告,召开报告会。
《长城赞》是一幅对联,在查找资料,交流信息的班级氛围中领会词句内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于让学生读明白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长城,思考上下联为什么这样对。
二、《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作者对“更好、更美”的东西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
三、顾工的现代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结合时代背景,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
四、后面两篇拓展阅读课文篇幅长,内容简明。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中,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运用学过的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自读感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合作学习。
第三单元 珍惜
一、本单元以“珍惜”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主要从祖国方面,朋友方面,城市标志等方面选编课文。《可爱的中国》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要为祖国的光明未来而奋斗;《古诗两首》启示我们珍惜友情;《城市的标志》提醒我们珍惜城市的绿色,维持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吾腰千钱》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贪恋钱财,否则下场可悲;《爷爷的毡靴》则向我们展示了爷爷朴素而永恒的爱心。
二、《可爱的中国》一课政治性强,适合单独教学。由于所写年代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甚远,建议在课前让学生先了解作者方志敏的生平,走进写作背景,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有一定的铺垫后再深入课文学习。
三、《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一个豪迈,一个细腻,要对比着学习。同是七言绝句,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珍重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是描述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前一首侧重“我”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而后一首则侧重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
四、《城市的标识》(珍惜城市的树木,珍惜每个城市的个性)《爷爷的毡靴》(珍惜熟悉的物品)《吾腰千钱》(珍惜生命)三篇课文与对应的综合活动——确定公益广告的主题相结合。(学完这三篇课文后,你认为哪方面值得你珍惜,就着手写哪方面。)
五、《城市的标识》一课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失去了独有的个性。
六、《爷爷的毡靴》是通过讲述毡靴的曲折命运来反映人物的,要抓住描写精彩的细节学习。
七、《吾腰千钱》是“珍惜”主题单元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
八、综合活动内容与公益广告有关。在活动前应先让学生区分广告与公益广告,并提前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收集些公益广告,交流这些公益广告的主题、意图是什么?在充分了解了公益广告后,再让学生分工合作或独立设计公益广告,在活动中老师还应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对存在的语言繁琐、表达不清、语句不美、没有感染力等问题及时指出,特别要注意有的学生容易写的很平淡,如“请爱惜小草”“小草也有生命啊”,所以学生写完后要反复评价,再写,再评价,选出优秀的作品。一定要学生搜肠刮肚地找最优美的话,自己觉得美了才行,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要提倡什么,赞成什么,特别珍惜什么,主题要突出、醒目,要吸引人(才能起到宣传的作用),要简洁,思维要活泼。按这样的标准进行修改,选出最精彩的,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所以整个活动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去做,要多写。针对此项活动还可进行练笔:如我看公益广告、创编公益广告的体验。
第四单元 生命
一、本单元以 “生命”为主题,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野草》一课应该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写作背景,知道本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写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赞颂了能屈能伸、不畏艰险、坚韧无比的“长期抗战”的力。
三、《人生礼赞》这首诗用充满激情的笔调,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在生命的航程中,努力珍惜和把握现在,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四、《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单独教学,重点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五、《生命的奏鸣曲》是说明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出了生命的组成部分及意义,建议做阅读练习,略读(快速搜索信息),列出小标题。列小标题可以采用找关键词或中心句的形式概括出来。进行仿写练习。
六、综合活动“感悟生命”是学习课文后的延伸,它有助于启发我们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生命有关的现象,并主动参与到了解这些现象的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再次近距离的认识生命,从中得到新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单元 冲突
一、第五单元《冲突》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课文《寓言二则》《小抄写员》《大自然的秘密》《我看见了大海》和《甘罗十二为使臣》,文体多样,有中国的戏剧、寓言,有外国的小说、散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多是写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围绕“主人公是怎样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视遇到的各种冲突。
二、本单元课程安排可以按教材上的课文顺序进行。先教学《矛与盾》,学习“矛盾”一词,理解“矛盾”就是“冲突”,在学生心中树立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观念。
三、《小抄写员》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所描写的叙利奥被父亲误解责怪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充分地展现出叙利奥年少懂事,富有家庭责任感。
四、《大自然的秘密》这篇文章,题目既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学生,引起极大的探索欲望和阅读兴趣,所以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五、《我看见了大海》是一篇自述性记叙文,篇幅不长。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通过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六、《甘罗十二为使臣》是一个舞台独幕剧本。涉及历史,要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对甘罗这个历史人物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甘罗年少有为,才识过人的形象。
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生活处处都存在着矛盾冲突。综合活动就是让学生回忆、整理、归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讨论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并力求在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 英雄
一、第六单元《英雄》有五篇课文,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有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的事迹;有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有为人类健康事业呕
心沥血的白衣天使;有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有现代英雄的平凡人生,既包容了中外,又跨越了古今。
二、《你,浪花的一滴水》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三、《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精讲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四、《白衣天使》也是一篇精讲课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五、《苏武牧羊》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苏武的资料,借助史书、音像材料进一步了解苏武牧羊的来龙去脉,使这段历史了然于胸。
六、《南沙卫士》课文通过对南沙卫士驻守中遭受的种种困难的详细介绍,再现了南沙战士艰苦的生活画面。歌颂了他们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精神及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七、本单元的主题活动是办“英雄”的小报。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知道了英雄既指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也指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
第七单元 科学的精神
一、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它大概包括追求真理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知识、承认科学是双刃剑……理性、客观、怀疑、创新……与科学精神相对的是形形色色的迷信、主观、情绪化……
本单元以“科学的精神”为主题,选编了五篇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这五篇课文所写的人物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钦佩,让人感动。
二、《当代神农氏》是一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课文为什么以“当代神农氏”为题?因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人类粮食缺乏的问题,他的成功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一巨大的历史贡献可与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对农业的功绩相提并论,所以被称为“当代神农氏”。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
三、《一个这样的老师》这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本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讲述了在一节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
四、《詹天佑》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课前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资料。
五、《床头上的标签》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文章为了揭示李比希在科学上的辛勤跋涉和成熟的过程,主要介绍李比希的两件经历。两件事一成一败,前因后果,让学生理解到了“床头上的标签”在文中的线索作用,这样选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饱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成功。
六、《综合活动》班级读书会要搞。可以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等。
第八单元 告别童年
一、本单元收录了《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童年的朋友》这几篇文章都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体现了成长中对美好往事的眷恋。这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告别童年走向成熟的主题。课文可重新排列顺序:回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展望《我们上路了》。
二、《学步》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它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儿子学步时的情景。文章从看到儿子蹒跚学步,联想到学步只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希望孩子脚踏实地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顺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间流露出父辈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
三、《万岁,母校》这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及所叙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四、《我们上路了》这是一首叙述性诗歌。它以“我们”的口吻,描绘了“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童年的朋友》本文主要表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不断憧憬,同时又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六、《综合活动》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做。让她们都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材分析
六一班
李晓飞
一、教材基本结构及编排意图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为了能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复习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为进入初中阶段做好准备,在本册教材的编排上编者做了一些变动,主要是删减了两个单元的内容,由以前的每册六个单元减为本册的四个单元;由原来的两个阶段复习(期中和期末)改为两个对小学所有教学内容的总体复习单元。
二、教材特点
1.新的教学内容少。
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由原来的六个单元缩减为四个,教师可以用半个学期(八周)的时间完成新授单元的教学,然后用四至六节课对这四个单元进行复习巩固。复习巩固课可以与听、说、读、写的评价一起进行,如:用归类的形式说出比较级的词,然后用这些词描述老师,同学,亲戚或家长,最后把描述的内容写下来;复习过去式可以变换一下形式,如:采用学生喜欢的卡通画给出一些动词过去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参照所提供的词编写一个简单的故事。建议阶段复习完成后再进入最后的总复习。1.语言点较为集中。
本册教材的四个新授单元集中呈现了两个方面的语言点:Unit 1 是比较级,Unit 3和Unit 4 是过去式。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但仍不适合采用讲解语法的方式来教,建议将语言点的教学渗透在各种交际活动和任务型活动之中进行。这样,才能降低难度,学生才会记得牢,用得好。另外,在教 Unit 2B 部分的Feeling 时,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六个面具,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面具来回答这样的提问:“How do you feel?” 或“How are you?”。3.复现率高、连贯性强。
教材里大量复现了学生已经学过的词汇和语言,比如Uint 1的词汇,形容词的原形都在五年级上册学习过;注重单元与单元内容之间的连贯衔接,比如Uint 3谈论的是自己或他人在过去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如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第4单元紧接着谈论的是询问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哪里?既巩固了过去时的用法,又复习了上册刚刚学过的有关交通方式的短语。
1、注重语言的实用性。
本册书就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感情,周末和假期旅游活动等话题展开简短对话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教材的实践性比较强,为学生设计了大量运用语言的任务型活动,使学习语言和有意义的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三、本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够就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感情,周末和假期旅游活动等话题展开简短对话并完成相应任务。
2.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六十一个短语和单词,七组句型和四个单句;
复习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
四、单元内容介绍 Title Topic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height, length, weight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 illness, feeling Unit 3 Last weekend weekend activities Unit 4 My holiday outdoor activities Unit 5 Let's take a trip!general revision Unit 6 A farewell party general revision
五、教材的重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有关疾病情感的词汇与话题、以及动词的过去式的用法。
教材的难点是过去式的用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钟、日历、年历等教具给学生提供使用过去时的语境。比如老师可以找出上一年的台历,一边随意翻阅一边说出学生去年做过的一些事,这样将语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各部分教法建议 1.词汇教学建议
六年级下册的词汇教学方法建议教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例1:Unit One A 部分比较级的词汇: 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做一个听听做做的活动,复习一些已学过的形容词: tall,short,strong,old,young。
T: Tall,tall,tall,make yourself tall.(学生踮起脚尖。)T:Short,short,short,make yourself short.(学生蹲下。)T:Strong,strong,strong,make yourself strong.(学生做表现强壮的动作。)T:Old, old, old, make yourself old.(学生做拄拐的动作。)T:Young,young,young,make yourself young.(学生做小孩天真的表情。)教师走进学生中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身高、年龄等的比较呈现新词 taller,shorter,stronger,older,younger,并将五个新词分别写在其相应的形容词原形旁边,引导学生对两组词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得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tall
taller
short
shorter
strong
stronger
old
older
young
younger 在学生得出规律之后,教师只需讲解一下发音的要领,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速记。这样的方式一举多得,省时高效,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与自信心,体现了探究精神和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时间浓缩以后,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各种交际活动,灵活运用语言,并落实到书写的活动中。例2:Unit Three A 部分:学习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
这部分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关键性的时间短语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然后向学生介绍一些自己平时周末做的一些活动和上个周末做的活动,如:
I usually clean the bedroom on the weekend.Last weekend I cleaned the bedroom.I usually visit my grandparents on the weekend.Last weekend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与教学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类似,教师分别把动词原形(词组)和相应的过去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规律。on the weekend last weekend clean the bedroom cleaned the bedroom visit my grandparents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watch TV watched TV wash clothes washed clothes play football played football 学生找出规律后,教师略加指导,示范“-ed”的发音,然后规定一段时间让学生利用发音规律拼读,巧记单词。教学动词的不规则变化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如:Unit Three B 部分的新授内容是: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read a book,这些动词词组的原形学生都很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关键词 went 是哪个词的过去式。
学生不难理解 went 是动词 go 的过去式,然后教师设置第二个任务:让学生用went组成新的短语,以下短语供参考:
went to school / went to bed / went to the zoo / went to the science museum / went to the cinema / went to the bookstore /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五个新词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强调 read 过去式的发音即可。第四单元基本都是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教师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 Unit Four A 部分中的词组 took pictures,sang and danced,ate good food,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猜猜它们是哪些词组的过去式。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不断地讲,而是教师应该设计发展学生思维的,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思考。2.对话教学建议
Let's talk 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重点句型,要求能够听、说、读、写,并灵活运用到对话中。本册教材虽然新授单元少,但语言点较集中,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处理好不同语言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1)
功能结构,同时兼顾。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景十分重要,因为在自然的语境中所说的语言才能体现出它的功能。如:Unit One 教学“How tall are you?”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卷尺,教学“How heavy are you?”时,可以准备一个体重称,创设自然真实的情境,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相应的情景中,学生能在已学过的“How old are you?”的基础上很快掌握“How tall are you? How heavy are you?”,但是对于“You're shorter than me.I'm thinner than you.”这种新的句型结构,光靠设置的情景不足以使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并举一反三运用,建议教师增加一些练习活动。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交流:I'm taller than you.(用红笔板书关键词than。)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出 than 的意思,学生回答出来后就可以展开灵活的替换操练了。T: I'm taller than you.S: I'm shorter than you.T:(板书shorter。)Can you say more sentences? S1: I'm younger than you.S2: I'm stronger than you.S3: I'm smaller than you.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把板书补充为: I'm taller than you.shorter
younger
stronger
smaller
接下来,便可以进行同伴或小组活动了,因为此时学生对句型已经完全理解,对于句型结构也十分熟悉了。好的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发挥,接受能力最慢的学生也能看看黑板上句型的结构,表达简单的内容了。这样的启发式的教学突出重点,由易及难,能真正让每名学生都能掌握重点语言点。现在许多的英语课上,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么一设置情景就展开小组活动,让大家说,结果是练了几名好的学生,很多学生在一旁看,开不了口;要么就进行枯燥的没有会话语境的机械朗读,直至学生能够脱口而出,结果是学生学到的不是有用的语言而是死板的句型,碰到真实的情况当然就很难表达。所以,要使学生真正“内化”语言,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符合情景正确表达,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功能与结构同时兼顾的活动。
2)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对话部分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一课时,而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达到听、说、读、写主句型,能在恰当的情景中运用对话。所以,一节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应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但是,在课堂上,很多的活动都是听和说,很少看到写的活动。其实,教科书上和练习册上设计了很多针对教学目标的写的练习,教师可以直接操作或自己设计一些学生能写的富有趣味的,有挑战性活动。
例:Unit Three B 部分主句型是 Did you...? Yes, I did./ No,I didn't.大多数教师都会设计让学生采访朋友或小组成员的活动,如果教师将采访后的结果再做进一步要求,让学生写出采访中的两至三组问题及回答,则可以充分体现本部分的教学目标,如: A: Did you watch TV? B: Yes, I did.A: 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B: No.I didn't.A: Did you clean your room? B: No,I didn't.写的任务也可以结合富有挑战性的评价进行,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确率的评比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强,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还能形成团结互助的风气。如果教师坚持设计课上达到写的活动,学生的书写能力(书写速度和正确率)必然会得到提高。
3.阅读部分的教学建议
小学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增加一些输入量,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他们进入初中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主张教师包揽一切,像教词汇、句型那样面面俱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建议教师让学生们自己根据上下文猜意,理解;让他们根据教材所给出的任务寻找信息,划出一些有用的词语等。以上这些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启发与指导,比如:怎么让学生忽略一些生词寻找出关键词句,怎么在书上做各种标记,怎么根据上下文猜意,怎么推测结果等等。当学生获得了这些学习策略,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2)独立与合作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等于什么都得让学生独立操作,有些难度较高的阅读篇章可以让同桌或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如:Unit One B 部分(第9页)Sperm Whale(抹香鲸)和 Killer Whale(虎鲸)的阅读内容难度较高,单独阅读困难会很大,都靠老师教时间也不允许,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词汇表看图和资料,指出关键词的意思: length: 长度 weight: 重量 skill: 技能
在学生对两种鲸鱼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布置各小组合作阅读,指导学生在书上做出适当的标记,划出不理解的词,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问。教师巡视,对各小组的阅读方式和能力及时做出评价。最后,全班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阅读更有成效。与独立阅读相比,这种合作性的阅读,学生的收获会更大,而且兴趣更浓。
3)略读与细读的关系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十分有限,因为他们的语言量小。教师对阅读方式的指导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与信心。建议教师对一篇阅读材料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任务,先设置最简单的,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就可以找到答案,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在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从粗略阅读逐步进展到精细阅读,直至读懂、读透全文,最后他们的感觉是凭自己的能力也找到答案。学生对于富有成就感的阅读,兴趣就不会留于表面、浅层,而是内在,可持续发展的!如 Unit Three B(第33页)部分的阅读内容比较难,教师可以集中解决关键词,让学生带着回答问题的任务去阅读,最后完整地读两遍,再去完成两个练习题。任务1:出示提示词板,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目的是让学生集中认识一批新的动词的过去式。
学生猜测连线游戏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师设计的巧妙学习新词的过程。任务2:从文章的第一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略读)。How did Mike go to Zhang Peng's home? What did Mike do at Zhang Peng's home? 任务3:从文章的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略读)。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任务4: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略读)。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任务5:阅读全文(细读),完成书上给句子排序的练习。Number the sentences.()I went to the park.()I flew kites.()I went to Mike's home.()The dog jumped into the lake.()He swam to the kite.()The kite flew into the lake.()He returned the kite to me.任务6:阅读全文(细读),完成书上的填空题。Fill in the blanks.(1)I
to Mike's home.(2)I by bike.(3)I was very grateful to the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请求帮助。通过略读与细读相结合,学生就能透彻理解全文,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成就感和自信心!4.语音教学建议
1)在复习单元音的基础上进行双元音的认读。
本册教材中呈现的新的国际音标是八个双元音,建议教师在复习单元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读出双元音,体现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如:教师利用音标卡片启发学生拼读板书形式: /e/ ,/i/ /ɑ/ /ei/ /ɑu/ 2)设计音形联系的操练。
教是为了不教。从终身学习的眼光看,学好语音是为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打好语音、语调、语感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将所学音标与所涉及的单词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记住规律,运用规律记忆新词。如教学音标/ei/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词./ei/ name game face lake same cake make rain rainbow train day may today 学生根据以上规律可以读出 base,sale,main,tail,way,pay 等等新单词,培养了听音知形、见形知音的能力。而不用去死记硬背,而且这种能力对于阅读与表达也有很大作用,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5.总复习教学建议
组织好最后两个单元的总复习,对于完成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全面梳理和巩固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复习课达到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制定复习方案。
复习方案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复习的质量,因此,在复习之前教师要舍得花时间针对学生的现有状况做出全面考查分析,然后制订出较详细的复习方案。整个复习过程约六周的时间,每个复习单元建议在三周内完成,也可以先集中安排复习字母和词汇,然后再有序地安排重点语言点的复习。2)精讲多练,培养综合能力。
在复习课上,教师的讲解应精炼,结合平时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设计练习,应
体现面积广、密度高、速度快的原则,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练习,方式可以口笔头结合,遵循灵活、趣味的原则,避免把复习课上成枯燥乏味的练习课。3)重视字母的复习,打好基础的基础。
在总复习中,依然要重视字母的复习。许多学生的拼写、认读不流利,书写速度跟不上都是因为字母学得不扎实造成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抽一定的时间扎实地进行字母的复习和检测,对于后面词汇和语言复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字母的复习可以安排在各种趣味的活动中进行,如时间允许,应做到26个英文字母听、说、读、写人人过关。
4)巧战词汇关,消灭“拦路虎”。
词汇的复习不宜过于集中,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疲劳烦躁。建议教师可采用模拟军事游戏,打歼灭仗的游戏复习词汇。告诉学生他们每天有“消灭敌人”或“挖掘地雷”的任务,看谁第一个报请全部歼灭的战功。词汇复习也可以渗透在复习语言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复习,如: ● 趣味游戏──限时速记 ● 预设任务──分类聚集 ● 复习课文──语音串记 ● 整合语言──造句记忆 5)语言点复习建议
两个综合复习单元也有明确的主题:旅行和告别晚会。这两个单元围绕两个主题,根据故事线的发展,呈现一系列丰富的情景和充满真实交际意义的任务型活动。
Recycle 1 围绕 Mike 一家人去昆明旅行的故事线展开。复习了六年级上册 be going to 的结构、上册的方位词及问路的语言点、和本册书中的一般过去时等。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扩展性的语言,如Listen and write 部分的登机通知,Good to know部分介绍的机场常见设施及标志,这些都扩展了学生的语言和知识面。Recycle 2 以师生举行英语欢送会为主要话题展开,分别设计了聚会前、聚会中、聚会后的一系列情景对话和任务型活动,形式包括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游戏和任务。本单元主要复习巩固了“can /can't”的用法,be going to 结构,there be 结构和电话用语,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等功能结构和语法现象。
同字母和单词的复习一样,每节复习课教师都应该设计相应的句型评价活动,对学生基本句型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使总复习更为扎实、有效。
总之,编者之所以缩减六年级最后一册书中的新授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是为了给师生更多的时间梳理和复习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我以为教师们应在开学初认真研读手边最实用而权威的《教师用书》,总体把握好教材特点、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最后能有效地利用总复习阶段的时间,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尽量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进入初中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第四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简析
西 闫 乡 第 一 小 学
叶 晓 娟
把握教材 给力课堂
各位老师:
大家好,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有多深,就能带学生走多远!”最好的教学方法就在文本中,就在对教材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中,没有对文本的透彻研读,再好的教法也会苍白无力。因此我交流的题目是“把握教材 给力课堂”。
我的研读流程是:教材编排——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教材中需注意的问题——教学建议
一、教材编排情况:
本册教材继续了上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标。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形式编写,共8个专题:分别是“乐趣” “遗迹” “英雄” “生命” “冲突” “科学精神” “珍惜”和“告别童年”。各单元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情景,便于我们借“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单元之间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序”,每单元的内容没有“帮、扶、放”的前后序列,弹性空间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单元的选文借助单元主题创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从小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问题、基本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每单元分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单元小结四个部分。每篇主体课文安排了小资料、课后问题、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留白,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这四个提示性、引导性的资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发挥它们的最大效应。
二、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教学目标共有11 条,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点:
1、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
3、切实推进《语文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目标实现。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两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1、依据“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2、注意落实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教材对课文进行了严格筛选,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3、重视 “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设置了热爱生活“乐趣”专题、中华文化“遗迹”专题,热爱科学的“科学精神”专题,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告别童年”。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了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七年级上册有“感悟人生”的单元,本册设置了“乐趣”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身、生活、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在兴趣、目标方面有一定基础,到初中学习相关单元就不会有太大落差。
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点)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过度,使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要求会写123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除了指导,还要留写字时间,强调写好字和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勤查字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3.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具备了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中要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方法,自己学习、探究。
《金色的鱼钩》课后题 “读完课文后说说你认为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哪些句子中?”从找句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作文教学方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其中题目和作文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让课外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和作文要多样化都很重要。接下来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
(1)、让题目和作文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结合,让学生学会观察、摄取、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如“乐趣”单元,在学生作文时,我从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着手,在诱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工夫,设法了解学生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出的命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容易下笔。
(2)、作文教学,除了帮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他们写作规范和技巧,还必须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我们出的作文题应考虑到孩子们的情趣。
(3)、我们要想办法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感受、创造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社会,开凿作文的源泉。比如“遗迹”单元作文时,我就带领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的杨震祠参观,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观察,对那些平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入的认识,作文起来容易下笔。
(4)、《语文课标》指出:“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写作。”我们应从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使作文形式多样化,训练有实效。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形式:
A、演、讲、写相结合。
作文课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求写。如“科学精神”单元作文,我让学生先把自己看到的科学实验,边演示,边向同学讲解,讲好了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情有意。这样的训练体现了“人人能体验,个个有的说”的原则。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感受,能激发写作灵感,字里行间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
B、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新课标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学习珍惜单元中《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时,让学生懂得友情是永远值得珍惜的。六年级学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离别,此时让学生回忆和朋友间建立的友情,面对离别该如何珍惜。学生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会生活的意义,理解“珍惜”的含义。
C、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口头语言是基础,说、写不应分家,口头作文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D、自改自评与互改互评相结合。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修改与评估活动中,评改过程中,学生充当了教师角色,无形中增强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写作能力。
五、本期教学活动建议
总的宗旨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着眼,整合教材内容,拓宽训练的形式和范围,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实用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要重视师生感知、感受、感悟情感的介入。具体教学应从这5方面体现:
1、课堂上自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自读应当以摘录笔记,心得体会,预习作业等形式显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边阅读边品味的习惯,为老师的课堂点拨,师生互动做好铺垫。
2、课堂交流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个体主动性地阅读,缩小交流少的差距,充分利用教材中 “小资料”、“我的视角”等资源激发学生主动独立阅读的信心,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3、活跃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选择点拨的时机和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引领作用,灵活机动地把握教材,让课堂活跃、生动起来。
4、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熟读成诵依然是积累内化的重要手段。本册的古诗文教学,难在意境的感悟和韵律美的体会,不能仅靠一对一直译教学,要加强吟咏,词句教学的理解,不能脱离整体感知去死记硬背。
5、习作练笔是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一定要培养呵护学生“我要写”的情感驱动力,营造轻松的练笔氛围,创设实践体验的条件,帮助学生充实习作素材,启发他们观察思考,抒发表述。如学习《吾腰千钱》时训练学生自己找词,看该抓住哪些词来展开、扩写故事。学习“告别童年”单元时,引导学生写临别赠言。
我在一次次的研读教材中,成熟了自己的想法;在一次次的研读课标中,慢慢充实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坚定着自己对这门课程的信念。这个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深入其境,方知其味的道理!领悟到北师大教材的真正魅力!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来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情,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创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情景,接近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索、感受、体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抓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桃花心木”之形
1、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有句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读了这句话总在想,为什么把树和人放在一起说呢?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生谈体会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写树的散文,它不但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出示课题:桃花心木)一起读读课题。
2、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介绍:这就是桃花心木。
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 了解桃花心木。
3、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呢? 速读课文,请画出有关的词句。(出示句子:桃花心木„„树林)再读一读这句话, 感受它的高、直、美。(自由练, 指名读。)【设计意图】:学生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并与课文紧紧相连,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种树”之奇
(一)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了解“种树”,体会作者感受
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谜团。
1、谜团一:“奇怪的是…” 奇怪的是什么?
2、谜团二:“越来越奇怪” 对什么越来越奇怪?
3、谜团三:“更奇怪的是” 更奇怪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3~7自然段,体会作者一疑未结,又生多疑的疑惑重重的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沿着“我”心理感受的变化这条线索,即:“奇怪——更奇怪——越来越奇怪”,带着一个又一个谜团来阅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这样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5、抓住“起先”、“后来”、“忍不住”等关键词语,读出作者的思考,体会作者渴望找到答案矛盾的心理。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生疑。让学生抓住作者心中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三、精读细品, 感悟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
(生: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
这种感受实在难以忍受,终于,作者再也忍不住了,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问:(学生接读:“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用上“像放连珠炮一样;一股脑儿”再进行接读练习,把所有的疑问一气说出来,释放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疑惑情绪。
2、默读课文12、13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想想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作比较?
课件出示: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1)什么是“百年”?
(2)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而你又要面对些什么?
课件出示: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会。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为感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做好铺垫。
3、分角色问读课文11—13自然段及相关语段,加深感悟。问:种桃花心木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问:我明白了,原来你这样做,原因是——
【设计意图】安排分角色问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走进文本,师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真正达到阅读的理想境界。
四、悟情明理, 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 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1、读这段话,看看你有没有新的感受?(1)说说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2)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2、教师引导归纳:
这是令“我”顿悟的一番话,使“我”由“奇怪”而恍然大悟;这是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我”体会到种树人的用心良苦;这是意味深长的一番话,使“我”想到:这仅仅是在说树的生长吗?不!种树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这是使“我”深受感动的一番话,我会这样说——(生齐读第14自然段)【设计意图】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并且让学生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文字的内蕴进行碰撞,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五、总结谈话,等待深层次品味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桃花心木——一种特别的树,种树者——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人,但他们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下节课让我们再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六、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奇怪种树人——无规律、量不定
(树)(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