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

时间:2019-05-13 00:2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

第一篇: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

段旭亮①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06级研究生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体育与健康》实施以来,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 体育教师;新课标;体育教学;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Strategy from P.E teacher of Primary School in Taiyuan City

Duan Xuli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survey method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on the city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conducted a survey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sports and health”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develop in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mun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New Curriculum;Sports teachers;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Social adaptability 1引言

社会适应,作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适应状态良好,就容易在社会生存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改变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反之不完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则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社会适应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宁与稳定,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中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01-2002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设立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试验区,正式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归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认知、态度、行为就决定着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实现的成败。为了顺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本文从社会适应要从娃娃抓起的立场出发,从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进入,运用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对太原市小学一线工作着的体育教师的调查,了解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探求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哪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什么评价手段,了解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环境情况;探求在执行“新课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① 作者简介:段旭亮(1976-)男,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教育部门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培养体育教学人才,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和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丰富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理论,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教学论、学校体育学、社会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利用清华同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镜像、百度等,以“社会适应”、“体育”、“健康”、“体育新课标”为关键词,搜索了2001年—2008年的相关文献两百余篇,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2.2.2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10区(县、市)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由于10个区的小学学生人数各不相同,教育局人事部门只按学生人数以12:1比例派送代课老师,在不足100人的小学里体育课只能由班主任等代课老师兼职,在全市1000多所小学中只有不到400所的小学里可以安排专职的体育教师,经过走访的一些无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发现这些小学的体育课大部分只停留在班主任领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组织学生跑步,做些简单游戏,因此本文主要只针对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太原市10区(县、市)中抽取了25所体育教师的小学,并对25所小学中的139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139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34份,有效率为96.4%。2.2.3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万柏林实验二小、公园路小学、太原师范三附小、桃南小学、娄烦实验一小等学校,对学校的教导处、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教研室主任进行了访谈,了解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及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自由交谈与讨论,并作了书面记录,所有访谈都进行了事后书面整理与分析。2.2.4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采用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确保研究结果客观、准确。2.2.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太原市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情况

学生社会适应情况的优劣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情况的角度进行调查,在134名被调查的小学体育教师中有9.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好或非常好,有1.5%的教师认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不好,有近58.2%的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有30.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好,调查显示太原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不是很满意。笔者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经过随机访谈一些体育教师,他们认为,当前社会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少年儿童在一种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疼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孩子养成了固执、任性等不好的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或不会与人沟通等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不良,打架、孤僻、不合群、不愿意同学做游戏,惟我独尊;体育道德不好,随意踩踏体育教学设施,不按照体育规则进行游戏,不愿与同学分享体育设施,缺乏和同学合作完成体育项目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表现不良。

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主要通过自学获取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知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很少,对于体育新课标中把社会适应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目标来培养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把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独立领域目标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大多以自学为主,参加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相关培训的教师不多,而且从调查来看培训的效果不好。在134份问卷中只有2份问卷的回答前后相符,其它的问卷在选择自己所任教年级与要达到的小学阶段三个水平领域目标要求时都有出入,不准确率达到98.5%,这说明对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程度方面,被调查教师表现比较差,不能准确选出自己任教年级的目标要求内容。

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分析

3.3.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对于太原市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反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社会适应内容,常常会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不好把握,在教学中穿插于游戏或比赛活动更容易一些,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有意的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培养的效果,没有必要非得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3.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内容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手段,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小学阶段的分析,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应为基本体操类、田径类、技巧体操类、小球类和球类、武术类、对抗和角力类、韵律活动与简易舞蹈类、游戏类八个部分。有9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的基本技能与游戏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游戏以其独特的合作要求、游戏规则、比赛竞争等不同特点为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创设各种各样的合理条件,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多数教师认为纯技术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不利,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机会比较少,不易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3.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现状

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中有66.4%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有33.6%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进行过评价,这些数据表明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时以评语的方法居多占84.3%,采用的评价形式以学生互评为主,占84.3%。

《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中指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应尽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系统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成长记录袋应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完成,在被调查的134名体育教师中有85.1%的人没有为学生建立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只有14.9%的教师选择“有”,但是否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完成,是否经常进行整理、完善,访谈中一些教师表示,这一工作很难执行下去,主要是由于平时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一个教师要负责一百到二百名学生,甚至于更多,真正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在校时间有限,除了课堂的45分钟,体育教师很少能与学生接触,就不要说真实有效的建立学生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了。3.3.4太原市小学关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的现状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因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潜在而有力的影响。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学习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和教学设施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这里调查的主要是学校对于体育教师实施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重视程度。一个学校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学校形成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风气便会在整个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心里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4.1.2太原市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态度积极,但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不准确;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困惑。

4.1.3教育培训部门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培训不足,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要求的掌握现状不佳。

4.1.4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会适应的设计不足,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1.5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普遍认为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竞赛、情景教学等方法比单纯的技术讲解、动作分析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具体执行时针对性、目的性不强。

4.1.6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多以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为主,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评价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评价工作比较滞后,甚至没有。4.1.7领导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4.2建议

4.2.1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课标”中社会适应问题制定具体培养内容细则,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适应培训力度。

4.2.2建议学校制订各种相应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案,定时考查、评价社会适应的培养效果。

4.2.3体育教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制定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计划,关注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4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选择有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4.2.5要注重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6建议太原市小学生家长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2] 刘一民,王桂欣.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4):23-26.[3] 赵超君.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6:33-34.[4] 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2006(1):54-55.[5] 宣凤霞.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2004,26(3):7-8.[6]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5(7): 74-83.[7]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54.[9] 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2-23.[10]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52-63.[11] 王天苗,范德鑫.智障学生学校适应能力之探讨[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1998,16:98-99.[12] 季浏.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3:29-31.[13] 杨忠伟,卢元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33-36.[14] 张洪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29(2):81-86.[15] 邹世霞.体育新课标下社会适应目标的细化[J].体育教学, 2006,4:10.[16] 邵伟德.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与启示[J].体育教学, 2005,4:48-49.[17]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 于素梅,吴洁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0]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0.[21] 教育部制订.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30.[22] 季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4] 王丽霞.河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第二篇: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研究

段旭亮①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06级研究生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体育与健康》实施以来,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师;新课标;体育教学;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Strategy fromP.E teacher of

Primary School in Taiyuan City

DuanXuli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survey method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on the city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status of the community conducted a survey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sports and health”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ty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develop in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mun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New Curriculum;Sports teachers;Physical Education;Primary;Social adaptability

1引言

社会适应,作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构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适应状态良好,就容易在社会生存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完成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改变生存环境,促进社会发展;反之不完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则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社会适应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安宁与稳定,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小学、初中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01-2002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设立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试验区,正式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归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对“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的认知、态度、行为就决定着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实现的成败。为了顺应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本文从社会适应要从娃娃抓起的立场出发,从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进入,运用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对太原市小学一线工作着的体育教师的调查,了解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探求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哪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什么评价手段,了解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环境情况;探求在执行“新课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① 作者简介:段旭亮(1976-)男,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教育部门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培养体

育教学人才,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和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丰富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理论,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

考。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教学论、学校体育学、社会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同时利

用清华同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镜像、百度等,以“社会适

应”、“体育”、“健康”、“体育新课标”为关键词,搜索了2001年—2008年的相关文献两百余篇,并对上述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

2.2.2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10区(县、市)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由于10个区的小学学生

人数各不相同,教育局人事部门只按学生人数以12:1比例派送代课老师,在不足100人的小

学里体育课只能由班主任等代课老师兼职,在全市1000多所小学中只有不到400所的小学里可

以安排专职的体育教师,经过走访的一些无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发现这些小学的体育课大部分

只停留在班主任领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组织学生跑步,做些简单游戏,因此本文主

要只针对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小学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太原市10

区(县、市)中抽取了25所体育教师的小学,并对25所小学中的139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

问卷调查。回收139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34份,有效率为96.4%。

2.2.3访谈法

笔者走访了万柏林实验二小、公园路小学、太原师范三附小、桃南小学、娄烦实验一小等

学校,对学校的教导处、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教研室主任进行了访谈,了解小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的现状、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及培养现状和问题进行了

自由交谈与讨论,并作了书面记录,所有访谈都进行了事后书面整理与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采用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确保研究

结果客观、准确。

2.2.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太原市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情况

学生社会适应情况的优劣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本研究从体育教师对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情况的角度进行调查,在134名被调查的小学体育教师中有9.7%的教师认为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好或非常好,有1.5%的教师认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不好,有近58.2%的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有30.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好,调查显示太原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不是很满意。笔者在发放调查问卷时经过随机

访谈一些体育教师,他们认为,当前社会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家庭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少年

儿童在一种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疼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孩子养成了固执、任性等不好的习惯,大部分小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或不会与人沟通等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不良,打架、孤僻、不合群、不愿意同学做游戏,惟我独尊;体育道德不好,随意踩踏体育教学设施,不按照体育规则进行游戏,不愿与同学分享体育设施,缺乏和同学合作完成体育项目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整体表现不良。

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态度和程度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主要通过自学获取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知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很少,对于体育新课标中把社会适应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目标来培养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持肯定态度,认为把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独立领域目标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体育教师对新课标

中社会适应目标的掌握途径大多以自学为主,参加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相关培训的教师不多,而且从调查来看培训的效果不好。在134份问卷中只有2份问卷的回答前后相符,其它的问卷

在选择自己所任教年级与要达到的小学阶段三个水平领域目标要求时都有出入,不准确率达到

98.5%,这说明对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程度方面,被调查教师表现比较差,不能准确选

出自己任教年级的目标要求内容。

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分析

3.3.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对于太原市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

会适应领域目标的设计情况,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反映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社会适应内容,常常会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不好把握,在教学中穿插于游戏或比赛活动更容易一些,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有意的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培养的效果,没有必要非得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

3.3.2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内容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手段,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通过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小学阶段的分析,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应为基本体操类、田径类、技巧体操类、小球类和球类、武术类、对抗和角力类、韵律活动与简易舞蹈类、游戏类八个部

分。有9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中将体育的基本技能与游戏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游戏以其独特的合作要求、游戏规则、比赛竞争等不同特点为社会适应能力

发展创设各种各样的合理条件,有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多数教师认为纯技术的教学方法对培

养学生的社会适应不利,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机会比较少,不易于培养

学生全面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3.3.3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现状

体育教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问题,改进

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中有66.4%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有33.6%的人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进行过评价,这些数据表

明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还是比较重视的。在对学生进行社

会适应能力评价时以评语的方法居多占84.3%,采用的评价形式以学生互评为主,占84.3%。

《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中指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应尽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系统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成长记录

袋应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长共同完成,在被调查的134名体育教师中有85.1%的人没有为

学生建立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只有14.9%的教师选择“有”,但是否由学生、教师、同伴及家

长共同完成,是否经常进行整理、完善,访谈中一些教师表示,这一工作很难执行下去,主要

是由于平时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一个教师要负责一百到二百名学生,甚至于更多,真正执行

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在校时间有限,除了课堂的45分钟,体育教师很少能与学生接触,就

不要说真实有效的建立学生社会适应成长记录袋了。

3.3.4太原市小学关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的现状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因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

学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潜在而有力的影响。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

境主要指学校学习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

会适应能力,学校的学习活动的场所和教学设施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前面的研究可以看出

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比较重视的,我们这里调查的主要是学校

对于体育教师实施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重视程度。一个学校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学校形成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风气便会在整

个学生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心里影响作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4.1.2太原市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态度积极,但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掌握

不准确;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困惑。

4.1.3教育培训部门对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培训不足,小学体育教师对社会适应目标要求的掌握

现状不佳。

4.1.4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中有关社会适应的设计不足,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

养。

4.1.5太原市小学体育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普遍认为体育教学中运用游

戏、竞赛、情景教学等方法比单纯的技术讲解、动作分析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在具体执行时针对性、目的性不强。

4.1.6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多以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为主,体育教师对社会

适应评价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评价工作比较滞后,甚至没有。

4.1.7领导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4.2建议

4.2.1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新课标”中社会适应问题制定具体培养内容细则,加大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适应培训力度。

4.2.2建议学校制订各种相应的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案,定时考查、评价社会适应的培养

效果。

4.2.3体育教师应该端正工作态度,制定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计划,关注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4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选择有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发挥教

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4.2.5要注重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2.6建议太原市小学生家长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2] 刘一民,王桂欣.健康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4):23-26.[3] 赵超君.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2,6:33-34.[4] 吴键.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与核心目标[J].体育教学,2006(1):54-55.[5] 宣凤霞.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2004,26(3):7-8.[6]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5(7): 74-83.[7]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54.[9] 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22-23.[10] 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52-63.[11] 王天苗,范德鑫.智障学生学校适应能力之探讨[J].特殊教育研究学刊,1998,16:98-99.[12] 季浏.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2,3:29-31.[13] 杨忠伟,卢元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33-36.[14] 张洪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29(2):81-86.[15] 邹世霞.体育新课标下社会适应目标的细化[J].体育教学, 2006,4:10.[16] 邵伟德.美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与启示[J].体育教学,2005,4:48-49.[17]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8]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 于素梅,吴洁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0]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0.[21] 教育部制订.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8-30.[22] 季浏.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4] 王丽霞.河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第三篇: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案例分析

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案例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

一、小学生学校环境适应不良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能否很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能否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带来的压力,对其正常健康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通过一名小学生的案例对学校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学校环境适应不良的案例

黄愉是某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家中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父母对他非常宠爱,极少批评他。可是,黄愉的父母发现,他自上小学以后,话越来越少,而且吃东西也不如以前。从前那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有时无故乱发脾气,有时早上起来,就嘟囔着不愿去学校。父亲有些担心,就去学校向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说不出为什么,只是觉得他似乎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与同学们的交往也较少;一天到晚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爱回答问题。父亲问他为什么不积极发言,他说怕回答不正确,挨老师批评。

(二)学校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

黄愉同学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学校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一般在一年级及转校的小学生身上较为多见。产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情感上对父母过分依赖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里对他们过多的溺爱和娇惯,形成了他们对父母强烈的依恋。当他们离开父母进入小学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不安,想在教师那儿寻求依赖,而老师不像父母一样围绕自己转,而是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所以,他们就想逃避这种陌生的环境,回到从前快乐的时光,躲在父母的保护下,便产生不愿意去学校的情绪。2.心理承受力较低

有些小学生,在家里父母事事顺着他们,很少批评,养成了小学生听不进批评的毛病,这样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低。而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过程中,老师会时常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或者表扬或者批评。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力低,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勇气去面对,就采取逃避的态度。上例中的黄愉就是这样,在家中听惯了表扬,到了学校,因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想要避免产生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不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干脆不愿去学校。3.对学校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小学,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幼儿园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处理要比幼儿园时复杂得多。有的小学生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和同学们的交往不是很融洽,再加上得不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所以产生对新环境适应困难。

(三)教育指导措施

教师首先应该找出学生适应不良的原因,并根据其具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改变这种适应不良现象。1.指导小学生的交往

学生的学校适应不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交往状况不佳引起的。首先,教师应该主动地关心像黄愉这样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喜爱。其次,老师要指导他们与同学多接触、交往,通过各种活动,如游戏、小组活动、自我介绍等,增加他们与同学的相互了解。再次,教会他们交往的技巧,如在与同学交往中要有礼貌,懂得谦让,关心他人等。另外,有意识要求班中的同学主动地与他们交流,关心、帮助他们。

2.培养热爱学校的情感

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融洽,有同学老师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学生就会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的集体活动,如大扫除、爱护我们的校园等活动,使他们懂得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爱护公物,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健康向上的积极情感,对学校、对班级集体就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学校的热爱自然增加。同时要注意与父母的沟通,使父母配合学校的教育,改变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方式,不过分溺爱,培养其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父母的过分情感依赖。3.增强心理承受力

小学生面对挫折和批评的心理承受力差,有时也会影响他们的学校适应,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力。教师的教育要以表扬为主,适当施以批评,但是要注意

批评的技巧和言词,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批评的目的是教育他们,而不是打击。要关注他们对批评的情感反应,给予必要的指导。要他们懂得任何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人都受过表扬和批评,端正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受到表扬时,要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受到批评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改进。要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误,找到原因后如何避免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对批评的心理承受力和对自我的认识。

总之,对于小学新生,有时会出现像黄愉这样的适应障碍,教师和家长应针对这些小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适当的措施,从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

二、小学生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案例分析

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规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责。尤其是对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学会自我控制,遵守集体的规范,是小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规范,形成遵守纪律和规则的行为习惯,关系到小学生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发展。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校规范不适应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案例

李卫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过问李卫在学校的表现。最近,老师与他们联系,告诉李卫在校的情况,李卫常常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捣乱,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等,并且调皮、任性,在情绪上经常表现出烦

躁不安,攻击性行为多,经常和同学吵架。

(二)学校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

经过调查与分析,李卫实际上是对学校纪律与规范适应不良。这种情况,不仅在新生中而且在中高年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产生这种规范适应不良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小学生由于良好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因此,遵守学校规范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有的学生缺少纪律和规范的意识,对学校规范和学习要求不屑一顾,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放任自流;有的学生也想遵守纪律,但是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上例中的李卫,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学校的规范,因而对学校的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

2.不理解遵守纪律与规范的意义

有些学生对遵守学校规范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学校的纪律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只是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想要摆脱这种被束缚的感觉。所以,当面对学校的规范和要求时,有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违反学校规范,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上例中李卫的情况就是如此。

(三)指导教育措施

学生出现了对学校的行为规范不适应,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认清其行为规范适应不良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小学生遵守学校行为规范的保证,不良的意志品质常常导致无法适应学校的纪律要求。因此,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

2.以情诱导,严格要求

小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范的能力比较低,单纯硬性地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在提出行为规范要求的时候激发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小学生愿意接受、愿意遵守。例如,要求大家按时上课,就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有人迟到,会影响老师的讲课和大家的听讲,还会让老师担心;只有看到全部同学都在教室,老师才能安心讲课。这样要求的方式,使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3.从小事抓起,形成遵守纪律规范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形成对学校规范的适应,教师应当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通过小事来培养小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如果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上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当这些小事逐渐演变为习惯,要加以改变就十分困难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些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明了其利弊,震动学生的心灵,明白小事不小,使他们对教师的要求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和培养,可以使小学生适应学校规范要求,成为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案例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的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问题,甚至存在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心理、情感与行为的社会化发展,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生的交往障碍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案例

三年级学生杨江,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这导致杨江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二)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

杨江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影响

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就杨江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不良的情绪和自控力的影响

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上例中,杨江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3.交往技能的缺乏

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三)教育指导措施

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

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交往冲突的例子,引导小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们不仅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的作用,而是同学和伙伴之间的双向互动。2.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

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小学生更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即通过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同时,指导他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3.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

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首先,增加与同学的交往频率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建立友谊。而交往频率的增加,是增加接触、了解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教育学生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

第三,要讲究褒贬的方式。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

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第四,要学会聆听。耐心、虚心、会心的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身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对于小学生经常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教师和家长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从情感、意志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着手培养,同时训练他们掌握适当的交往技巧,使之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创造一种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近几年来,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体育安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求。本文旨在从体育教师六大安全教育能力和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以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而安全则是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必要前提。加大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安全素质,能积极有效地减少学校体育事故的发生,提高增强学生体质的安全保障能力,这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学校体育安全及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现状

(一)学校体育安全的现状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经常发生,大多都是因为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对安全问题没有足够重视,致使学校体育工作出现了一些疏漏。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素质教育推广实施还不够,应试教育为主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中小学尤为严重,过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安全素质,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差。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高校一般会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安全教育,但真正落于实处、注重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效果的高校很少,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流于形式的高校却很多,大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也基本上是出于应付,没有实实在在达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二)学校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现状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除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建设方面和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一个软件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关键所在。目前,学校体育教师存在素质参差不齐,职前职后培养未成一体化,缺乏系统的培训,整体安全教育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组织与管理能力不强,责任心还存在缺失等问题。

二、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

(一)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意识的防范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师除教授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外,还肩负着各项学生安全教育活动与安全监督的责任。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能把体育安全知识融入到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体育教师为数不多,故导致学生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强。体育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是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增强防范能力。

(二)体育教师的体育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

体育教师体育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主要包括重大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和一般安全问题的识别能力两大方面。怎样识别学校开展的学生体育工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风险问题,是对安全隐患或风险问题进行评估的基础。重大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而导致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身体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甚至死亡等。鉴定时,鉴定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规定,保守案件秘密,按有关规定操作,应依据人体损伤时的伤情及其损伤的后果或者结局,全面分析,综合评定。[2]一般安全问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者短暂的功能障碍。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如:骨折、休克、关节脱位等。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或者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司法机关聘请或者委托的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三)体育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体育安全知识、技能的讲解能力和组织演示能力,且有意识地将体育安全知识融于日常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安全知识,有效拓宽体育安全知识的渠道。体育教师具备很强的讲解能力,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效果。体育教师安全知识的讲解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体育安全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许多体育安全事故、问题的典型案例和应对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问题等多方面来有效提高。另外,学校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应对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提高对各类安全情况的辨别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规避学校安全风险,增强处理和解决各种体育安全问题的能力,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演练时,主要涉及有设计、组织、讲解和讨论等环节,体育教师须具有相应的演示能力。要使体育教师掌握这些能力,需通过全面、系统的专门培训方能使体育老师的能力得到全面有效提高。

(四)体育安全理论的把握能力

强化学校体育运动的有关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实施过程中,运动风险时刻存在,体育安全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二是场馆、器材、服装准备或保护不当,师生、学生间冲突,校内、外突发事件;三是显性可控的和隐性难控的。作为一名学校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体育安全理论知识,掌握好生命教育理论和运动安全理论,具备良好的体育安全理论把握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把握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更好地把生命安全教学与常规体育运动中的各项动作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中进行,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方式来锻炼和培养在危险情况下自护自救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素质,提升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技能,这也是解决学生自身存在安全困惑的重要举措。

(五)体育安全方法的掌握能力

学校体育教师掌握好教育方法,并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常见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活动组织方法、课堂管理方法、语言表达方法、知识组织和传授方法、人际交往方法、教学研究方法以及教学反思、监控和改进方法。为使广大体育教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好教育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须全面系统地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如开办专题培训班、举行教学竞赛活动和实施传、帮、带等。规避方法的体育安全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素质,体育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立足体育课堂,经常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伤害事故的后果和严重性,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安全素养,自觉形成防范事故的主动性和警觉性,树立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规避风险。

(六)体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

体育教师除掌握丰富的体育安全知识外,还应具备处理学生体育安全问题的能力,针对所发生的体育安全问题能做到科学合理应对,及时妥善处理,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体育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主要分为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和一般安全事故的处理两种。体育教师在处理学生体育安全问题时,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尤其在处理学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更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置于第一位,然后再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重大安全事故处理一般步骤为:首先是防止或阻止次生伤害。第二步,分两种情况对待:第一种情况即联系120、110等,对不能送医院者要保持现场空气流畅,等待救护车—汇报学校领导、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保持和伤者谈话沟通;第二种情况即联系120、110等,能送医院者主动送医院—汇报学校领导、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最后是护送去医院,课堂后续安排。一般安全事故处理一般步骤为:防止或阻止次生伤害—送学校医务室作简单处理(送学校医务室作简单处理、课堂后续安排)—联系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课堂后续安排。

三、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体育教师的群体结构特点,应从树立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更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等方面拓展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体育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与教育教学热情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的教师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待学生真诚,富有热情、爱心和关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具有勇于开拓的顽强意志,这是培养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

(二)创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观念

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学生的特点和体育安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实施上认真践行,把学校体育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对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检验,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因此,评价体系应注重体育教师安全教育成效的权重、导向,形成人人树“健康第一”的思想,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四)加强体育教师培训

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拓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融合好体育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培训,健全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培训内容,改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与手段,提升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华.建筑安全生产多媒体辅助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2]郭斌.多个标准的附录(使用说明)适用及冲突解决原则[Z].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

第五篇:关于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为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论: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趋向健康化、兴趣化和民主化。通过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如果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改善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有效措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体育教师更好地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带头人,如何围绕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建设新的体育课程,成为当今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理念创新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进行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更加健康化、兴趣化和民主化。

(一)教学健康化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培养教学健康化的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内容健康化,不过分追求技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促进其心理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努力营造健康的教学环境,教学态度要端正、师生关系要融洽、体育教学器材配置要合理等等。此外,还要培养合理恰当的体育教学行为,表现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行为。不体罚、不侮辱、嘲笑学生,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强度,运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帮助与保护,个体行为表现有鲜明个性,又能根据体育教学环境做出调整,为青少年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恰当。

(二)教学兴趣化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兴趣化是激发和保持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动力。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兴趣化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运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技术讲解生动形象、教学用语简洁幽默、场地器材组合多变、体育信息多向交流等方面的特征。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民主化

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每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均等,每个人都可以有发展自身的适应性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给更多的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每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教学民主化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增加个性化教学形式,实行开放性教学,包括讲解、示范队形非固定化、教师非固定化、增设选修课等。在教学管理与决策上,体育教师要尽量听取学生的意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和决策等等。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提高与学生交流与互动能力

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师生在规定了主题,以教材为中介的活动过程。交流与互动能力的创新更深层地反映了体育教师在这种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体育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不难看出体育教师开始由主要表演者向组织者、促进者发生转变,教学活动更倾向于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体育教学因其特有的活动性质在交往、互动上显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参与、合作、对话等方面。体育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体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养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等。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创新是指体育教师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对课程资源再次发现与利用。长期以来,由于体育教学大纲对全国所有的学校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几乎成了体育教学大纲的忠实执行者。教师也无需开发课程资源,只要按部就班就行。在以往上体育课,我们经常听到“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教学时数是……”。无论教学内容是否学生喜爱,无论“前摆时手一般一超过身体中线和下颌水平位置(跑步的摆臂姿势)”,这样的教学要求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起到多大意义,我们体育教师多半是依葫芦画瓢。在教学设备和地理环境方面,我们也经常听到“我们学校体育设施太差,没有标准的田径场,没有好的设备……”、“我们学校所处地理环境不好”。精良的设备,适宜的环境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成长不会因为体育设备和环境的不适宜而停顿不前。因此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开发出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资源。

(三)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单元的安排或一节课的教学构思和组织。我国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好坏重点就是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各部分是否有利于完成基本部分中按大纲规定的学习任务。长期的单一模式一方面使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显得疲软无力。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学生上体育课主要是想通过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释放身心能量,调节紧张情绪,获得愉快体验。因此,设计出有利于吸收学生积极参与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程序是新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体育基础,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任何形式的体育教学都是为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设计。因此分析多样化动机:分析学生体育基础,掌握学生身体素质、体质、运动技能等等情况,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安排、有的放矢。二是分析教材。首先要明确选择和运用该教材的目的,分析其特点,包括教材的难易程度、运动负荷的大小,影响身体的部位及教育因素等,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教材的难点、要领和要求。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前二项的基础上,体育教师以生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认真思考、反复推敲,有的放矢地制定本次课的教学模式。

(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研究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方法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中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目标和内容确定后,体育教学方法就成了主要问题,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能力也就成了体育教师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迎合中小学体育课程新标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的创新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方法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捷径。二是突出学习者的中心位的研究与运用应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特点。三是突出体育教学方法功能的多元化。以往体育教学方法的作用主要集中于认知或传授功能,而新教学方法体系则应体现出教学方法的认知、协同、能力培养、情感发展、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功能。

下载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师培养小学生社会适应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利州区大力推进生本教育的同时,各校也积极响应,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生本教育在班级管理......

    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范文大全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藤县和平镇石桥小学【内容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为有用人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论文

    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人说,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半。成人都知道,美好的童年......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体育教师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身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比如家庭矛盾、同事之间的矛盾、工作中的冲突、师生间的......

    体育教师师德论文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以前形容从事体育行业的人的。现在的体育教师如果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怎么能跟的上这个时代的节奏呢!现在的体育教育工作的特......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课程名称、《前言》部分、目标部分、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一系列的变化,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学习中心编号: 学习中心名称: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教育学 层次专升本 指导老师 日期 0......

    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