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预、导、疑、悟、练、结”六步教学法模式
“预、导、疑、悟、练、结”六步教学法模式
北山路小学语文组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 “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三转变” 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即 学生先学;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
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结合我校中段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我们小学语文中段课堂教学中构建“预、导、疑、悟、练、结”即“预习——导入——质疑——感悟——练习——自结”六步教学法,并将进行初步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做法:
一、预(即预习)
为了收到好的预习效果,我们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方法步骤,即四步预习法:“读——查——学——赏”
(一)读
1、读课题,通过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可针对课题提问。
2、第一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第二遍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文告诉我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
4、第三遍读课文,给课文加批注,把课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勾出,把自己有所体会的地方适当加上批注。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带到学校跟老师同学交流。
(二)查
查资料,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
(三)学
自学生字新词
1、查阅字典、词典,读准生字字音,口头组词、扩词。
2、用各种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理解要掌握词语,口头说说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选一些词语口头造句。
(四)赏
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精彩的句子或段落。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课堂预习的检查力度。同时,逐渐探索当堂预习的好方法。
二、导(即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予就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及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激趣法、咏诗诵词法、悬念导入法。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我们将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导入新课后,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疑(即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预习,在“质疑”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基础目标的掌握情况、对文本的兴趣点和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马上进行梳理归纳,粗浅简单的问题及时解决,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重点问题则板书到黑板上,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又是语文重点的问题,教师可提出来,一并放到“感悟”一环中去理解。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兴趣点、疑点展开自主探究性,以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所以,这是关乎整节课成败的重要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悟(即感悟)
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学、全班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这一环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五、练(即练习)
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课堂练习是保证和检测学生知识获取率的有效途径。每节课学生即时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练习可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象数学课那样改掉“课课动口不动手”这一教学习惯。因此,我们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重难点,练习形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练习生字新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基础字词通过听写、形近字组词等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当堂检测。将问题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避免课后再出现错误,让学生将当堂所学重难点落到实处,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2、写体会。当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只成为一种形式时或一些同学思想已开小差时,可以发挥写的作用,让每个同学将自己心中的答案写在纸上,这样可以使那些游离课堂之外的同学重新回到课堂;使那些问题考虑不成熟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使那些胆怯的同学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重燃自信;使那些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引起老师的注意,适时地进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写的训练真正地解决问题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3、摘抄。小学课本中的课文,许多都是文情并茂的名家之作,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积累学生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
4、仿写。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或是续写等。要求仿照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六、结(即自结)
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主要收获等,再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较差,需要我们逐步培养、逐步展开。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设计并提出适应具体授课情境的方法。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第二篇:“情境导练式”英语“六步”教学模式
“情境导练式”英语“六步”教学模式
操作步骤及说明
(讨论稿)
【注:今年四月,由于特殊的原因,校长让我直接抓英语教学。没教过英语的我一边学习,一边研究,根据我校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多年来语文教学的经验,形成了这个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正在讨论中,恳请朋友的们批评指正,晨露在此躬谢朋友们不吝赐教!
】
情境导入—形象呈现—模仿操练—情景练习—综合运用—验收反馈
一、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3至5分钟)
目的: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状态,并带领学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达到精神饱满,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做法:
1.精神饱满的师生问候(略)
2.恰如其分的提问
问题会产生悬念效果,提出问题,能让学生的脑子先动起来,对于这堂课有一定心理准备。提问形式可多样,可利用照片、图片或实物以直观的方式进行,问题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话题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如:天气、食物、问候、班级情况等。
通过提问可以激活孩子们的英语思维。小学生英语教学每周的时间不多,间隔长,每次学习的内容可能回到家里就忘了,回到教室,有了英语环境,他们就又能想起来,这是许多学生及家长们共同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所以每次课前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3.直观形象地吸引
形象直观、突出,对学生会有吸引力,如在教人体五官及其他各个部位的单词时,教师可事先画好一幅小丑或巨人画,也可直接在黑板上画,再一边问一边把单词写在各个部位,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自然地引入新课。
4.旋律明快的歌曲
让学生唱或说唱一两首容易上口的、旋律明快节奏感强的歌曲,然后宣布上课(如关玲和史宇老师的课就常用这种方法)。
5.简短有趣的游戏
从心理学角度看,游戏符合孩子心理发育特点,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游戏给语言学习带来快乐,也使儿童得到放松,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英语教学课堂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内容与新课密切相关。
6.设计精致的测验
可以是上节课学习的单词句型测验、或者是对话测试等等。
二、知识的形象呈现—认知、感知(参考时间
5分钟)
知识的呈现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感知的阶段,新的知识信息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激活了长时记忆,建构起新的语言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实物、图片、画、卡片、体态语言、动作、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认知单词、短语、对话,在视觉感知实物或图片的同时,听觉感知词、词语、对话的音调、结构、语句。教师用直观的手法展示新知识,学生也直观地感知新的语言材料并从中获得操作的模式,这是活动的定向阶段,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从中了解活动的内容,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如:关玲老师在教学:“Do you like cats?”时,教师可拿实物问学生,同时把该句型书写于黑板上,或出示事先写好的卡片,然后教学生回答:Yes,I like cats./No,I don´t like cats.之后可让学生拿着实物去问其他同学。
三、模仿—机械操练(参考时间
5分钟)
模仿练习是在知识呈现的基础上,在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认知、感知的基础上,将外部物质活动进行内化,通过大量的机械模仿练习,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运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
比如学生对“Do you like cats? Yes,I like cats./No,I don´t like cats.”进行模仿练习之后,就会形成这样的条件化知识:听到Do you like cats?则说Yes,I like cats.反之则说:No,I don´t like cats.学生先跟着教师重复,再听录音重复。例如小学生英语中有一部分属 Let's sing;学唱歌曲,还有说唱,旋律简单、易记、易答,主要是让学生模仿、记忆语言材料,Let's do(做一做)部分,该部分主要把该课的句型和主要词汇融入到说唱的一些句型中。简单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有助于学生学习、记忆主要的新的语言材料。这样,不好记忆的、枯燥的内容也能记住了。模仿练习的组织形式可多样化:可用(1)双向式练习:同座或前后、左右两人操练。(2)小组式练习: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交替练习。(3)纵向式练习:按座位向后连锁式练习。(4)横向式练习:按座位横向连锁式练习。
(5)大组式练习:按纵向分成两个大组,问答式练习。也可分成男生组,女生组或自由组合成两个组练习。
不同形式交替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新鲜感、好奇心,但教师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其次,教师要起好组织,监控作用。另外,练习材料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可用课文、录音内容,也可自己准备练习材料。最后,练习时还须注意因人而异,对程度好的学生,可多安排一些内容,对程度差的学生,要适当提供帮助。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须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
四、情景练习(参考时间
5分钟)
以上练习属机械模仿练习,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模仿练习后,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替换练习和转换练习。
1.替换练习
借助设置的情景给学生进行替换,不再是机械式练习,内容是限定的,但情景可帮助学生摆脱控制,灵活运用语言结构进行操练。替换练习须围绕一定的语言设计,也可利用教材内容。教师须尽量采用直观的手段,如图片、照片或简笔画,让学生据以做替换练习;教师可以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可从词、词语到句子三种形式的替换。
2.转换练习
转换句子的结构,如肯定句变否定句,陈述句变疑问句,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等,这些变化可能涉及人称、时态的变化,做转换练习时,教师须提前做好准备,尽量采用各种手段,以确保这些机械、枯燥的操练变得生动,使学生不易失去兴趣。教师可直接用语言表示提示,也可以用动作手势、实物、图画等手段给学生提示,要尽量降低练习难度,每次只进行一种转换练习。
五、综合运用(参考时间
10分钟)
1.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5分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综合运用是在替换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控制,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把单项的语言技能提高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一步跨度大,练得好更能达到活用的水平。要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须借助情境、图表、实物等直观手段。
如教师拿着 一个单词卡片,要求学生以此展开对话,很多学生都能说出很多句型。
教师还可以用各种主题、图画或实物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把 Animal(动物)、Number:(数字)、Color:(颜色)、Food(食物)等词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抽,抽到哪一类,自己选一个同伴,就此进行对话。教师也可以拿着一实物和学生进行对话。
2.书面练习(三年级以上必须达到10分钟,一二年级3至5分钟,练习就要反馈,反馈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听说训练为主,但中间必须穿插学生的读写训练,如补充问答、填空、听写、造句、描写图画、朗读课文及带有画的小短文、做字谜游戏等,游戏可使枯燥的语言学习与机械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同时在上述五个阶段过程中,应动静交替进行。在进行了一些动的活动如说、说唱、模仿练习、操练之后,应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写、听一听、画一画、勾一勾等。这样,能使小学生不会对每一个环节的单一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感到疲劳而失去兴趣,反而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有新鲜感,更能集中注意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自然衔接,节奏适中,从情境导入—形象呈现—模仿操练—情景练习—综合运用这五步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能得到训练,形成陈述性知识向智力技能转化,达到自动化。通过练习,增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的主体,在操练与练习运用中,学生对基本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程度,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就更增加学习信心和兴趣。
六、验收反馈(3至5分钟)
1.基础知识验收,看学生本节课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必做必批,还要分析原因写进课堂教学反思里。)
2.适当变换考核方式,也是为了强化新授知识。
应用“情境导练式”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模式是初稿,每个环节的时间课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控,但是要把握住两个原则:
(1)导入时间必须控制在五分钟之内;因为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课堂前二十分钟,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最佳时间利用到新授内容上。(2)书面练习时间总和必须保证。
2.根据我校学生已经具备的英语能力和差异设计教学活动
学生开始学习英语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常常被忽视或低估,我校学生的现状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智力优势和学习水平,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参与,不断进步。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资源,采取一帮一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一定要把不会的孩子教会)。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课堂活动必须有主题,且应明确、有效、有趣,具有参与性。知识的传授应以一定的载体为基础。
2.培养小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学习是积极的认知发展过程,应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成为语言和思维的积极探索者。孩子们心理负担轻,好奇心强,敢于冒险,愿意成为一些任务的实践者。应注意创设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会语言的意思。
3.要特别注重基础教学准确与扎实
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知识就是字母、单词和基本句型。到了高年级还要学习音标和一些简单篇章。教学英语单词的时候,要特别注重交给学生发音要领,适当教给记忆方法。例如:教学单词:room:时,除了模仿发音以外,还要告诉孩子:oo在一起发【U∶】的音,并且要长一些,看老师的口型,听老师发音,然后示范,示范之后要大面积训练和反复纠正发音,指导每一个孩子发准为止。
在教学句型时,要结合语文和英语的区别,向学生渗透语法及构句规律,既教知识也要渗透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板书一定要规范,给学生以榜样的引领
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像关玲这样写板书,要求所学的新单词要现场范写在四线三格中,示范书写,让学生随机练习并全面反馈学生书写情况,及时予以评价和纠正。重点句型也要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书写要规范美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写在板书的正中间。板书要清晰,重点突出。
5.课堂一切练习必须围绕目标展开,并且落到实处
由于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英语练习的多样性,但是,任何形式的练习都是为全体学生掌握所需知识服务的,教师一定要注意练习的有效性,每一项练习都要落到实处,练习的面要广,要通过反复纠正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目标,如果时间不够用宁可减少练习方式也要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步目标。还要注意:
(1)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给不会的孩子更多的机会;
(2)鼓励有困难或胆小的孩子反复了练习直到练会为止;
(3)练习有趣且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
(4)注意评价语言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5)注意对学生的纠错方式。多用“如果……就更好。并且针对错误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准确掌握为止,(6)设计有梯度的练习,对于程度好的学生,任务量适当加重;
(7)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要严格要求。
6.根据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常态课基础教具必须有:录音机、DVD、图片、生词卡片或者投影,提倡制作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英语组现在11名教师使用一台电脑,做课件不方便,建议学校给英语组再配一台电脑,争取让每一名英语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相关措施及要求:
1.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紧紧抓住每周的一次晨读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有计划地安排适量练习作业,采取巡视辅导的方式,班主人负责组织,科代表带领同学练习英语教师安排的内容。我们把晨读辅导列为小课,英语教师必须在七点四十分之前到岗,如果不按时到岗辅导视为缺课。无论英语老师是否到岗,班主任都要及时组织英语晨读,禁止做其他事情,并且确保时间。由于艳丽是班主任,我负责检查英语晨读并做记录,检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巡查,二是调查班主任英语教师上岗情况。
2.实行英语教学“三清”制度,一是堂堂清,每节课结束都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适当验收题,当堂测试,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要求每一名学生准备两个英语本,一个是作业本,一个是堂清本。
根据英语教师教五个以上班级的实际情况,作业本可以当堂批改,批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示范激励批改,可以同桌互批,可以利用学科组长检查等等,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调控,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有一个底线就是:保证每一个孩子的作业写规范、写正确、写日期。我检查作业不检查你批改的次数,检查学生写作业的作业的次数和作业的正确率修改情况,书写情况。教师可以略批或者分期分批地批改,重点批改。检查的方式是艳丽每月例行常规检查,我保证每月抽查一次每位教师的批改,抽查方法是把你教班级学生的作业全拿来,我自己抽。
堂清是必须批改的,我和艳丽每周都要抽查一次堂清批改情况。
二清是“基础清”是指单词考级和英语基础知识过关,教师出适量的测试题进行过关考试,及时批改,每月的1至5日日是抽查上月“基础清”卷纸的时间。
三是“单元请”教师要按照教学进度上课,前后不要差两课,按时进行单元考试,及时批改和及时讲解,让学生修改,然后及时上报成绩,成绩表和单元卷直接上报到我办公室。我检查批改和修改情况。
3.英语学科既然和语文数学一样有期末检测,就应该列入评选优秀班级之列,提请学校把英语成绩列入评选三好班级中。包括各班英语晨读的组织情况,恳请每一位班主任都关注英语教学,关注英语书的准备,给我们的英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我在这里代表英语组全体教师向你们的表示诚挚的谢意。
4.学校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保证一次单词过关,一次质量检测。英语组要组织英语角,为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创造条件。
5.英语教师要像语文数学教师一样对待作业和测验,对待质量检测,要及时与班主任及家长沟通,要用英语学习评价表,掌控学生英语学习状态,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把英语学科的评价加入到班级整体评价之中,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成绩。
6.由于每个英语教师教五个班,批改和辅导极大,为了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我设想在英语组率先尝试备课改革,简化备课程序,实施有效备课。原则激励扎实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让这样的教师率先实施备课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确认质量不受影响再全面铺开。
对备课检查也是定期月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
我们对英语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验收、教研和接受任务等教学行为给予考核评价,并在组内及时总结评价结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怕吃苦,扎实肯干,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会不断提升,我们会对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诠释
“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诠释
(注:模式原名为:自主预学、合作探究、反思提升)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自创办以来吮吸着通州高中丰厚文化底蕴、一流育人环境、科学管理理念的甘露茁壮成长。学校南迁以来,育才人秉承独立创业的精神,走内涵发展之路,依据新的办学形式及多年积淀的初中办学经验,在借鉴、继承通州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预学、导学、悟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
1.深化课程改革:提升理念的必然之路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力度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课程改革运动,涉及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内容及教材等多个方面的变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范式的根本转换。为了使新课程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得到真正的体现,一方面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另一方面要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2.应对“五严规定”:尊重规律的显然之路
2009年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中的“五严” 要求有利于加快构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五严”背景下,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规范作息时间,减少课时总量,控制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然而,减负并不意味着可以减少教育的责任、可以降低教育教学的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求有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一所学校都必须积极探索“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学校而言,“五严”的实质就是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以往教学中耗时间、拼体力、搞题海的做法。3.走向“均衡教育”:义务教育的实然之路
教育部不久前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前一些学校由于少数优秀而遮蔽了多数平庸,部分好课的精彩遮蔽了整体课堂效益低下的现实。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我校甚至整个地区的办学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4.建设“特色学校”:“责任文化”的应然之路
学校的本质特征应该是文化育人。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完善统一。学校间的竞争不是压垮对手,而是指向发展自我,沉淀自我的文化含量,提升自我的文化品味,成就自己的文化特点,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和优秀人才。因此,学校是非功利的,甚至是超越功利的。育才中学在南迁之后的发展之路上,始终以构建“责任文化”为契机,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建立机制,以“责任”引领有效教学,以“责任”促进有效学习,以“责任”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不是从外部输入到人的心灵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这一观点认为,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的知识建构活动;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刺激个体反思,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模式中的“预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导学”要求教师用有效的“导”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特别强调在情景中让学生合作讨论,动态生成。整体上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2.最近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强调了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他认为儿童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三类:(1)学生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2)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3)介于两者之间,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各类问题。模式中强调“预学”,让学生首先解决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形成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基础。“导学”要在全面了解学生预学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创造性地设计课堂,用精彩有效的导入吸引学生主动获取所学新知,以期促进师生的自能发展;“导学”中情景化问题的解决正是将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置于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环境中完成的,把握了学生的最佳教学区,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
3.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向儿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亲自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存在较大差异,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优势,结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模式中提出“悟学”的命题,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及能力模型。同时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反思过程中,可以寻找“课堂更优化”的策略,以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4.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思想认识、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思维的心脏。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沿着“问题”去展开思维的翅膀。模式中的“导学”,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尤其要关注生活问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致力于师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问题引领学生探讨和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往往通过预设多个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二、“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和谐的课堂系统内,教师对学生自我能动的科学指导,学生主体充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最终实现师生双方共同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师生、生生双方交流协作,同质互激,异质互补,各展其能,共同发展。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教案预设→学案预学→疑难导学→问题探究→课堂训练→反思领悟
(一)预学
预学首先是教师的预学。“教师预学”不仅要“读懂教材”、“读懂课标”,更关键的是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的文本导读等。教师在“读学生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自我期盼,为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即“以学定教”。
我们特别关注教师的“协作预学”,即“集体备课”。我校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由预先确定的主备人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自己所备的教学内容,对照本校学生的实际,合理预设教学案。而后备课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讨论教学案,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质疑、解难、整体突破”的良好备课氛围。近年来我们实施了电子备课及教学案一体化方案,一备的内容(经过集体讨论)应分课时备课(并标明授课时间);教案中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要定位准确;教学环节与过程要科学合理;要有课堂小结(知识要点和概括);要有课堂训练布置(安排与授课内容同步的练习,练习中应注明分层要求);提倡有教学后记(课堂教学的成功体会与改进措施),教学案形式可根据学科特点多样化。电子教学案必须提前3天上传学校资源网。我们的二次备课必须提供纸质的备课笔记,要依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教师的教学风格重新设计并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特别在教学导入部分要有特色,要始终坚持为学生的“学”服务;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必须提出分层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必须在二次备课笔记中体现出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便于下一次设计练习再次巩固)。
其次是学生的“预学”。即学生根据“教师预学”后形成的“预学案”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特别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独立“预学”的能力,我们提倡“引领式预学”,即:学生主体预学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给予明确指导,提出“预学”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新授课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明确重点难点,激发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疑问,确保他们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带着目标学习,保证他们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师在初期可以邀请家长、学生小老师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完成“预学”的任务,到最终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完全“自主预学”的习惯。长期坚持预学的学生,善于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和比较归类等,能比较快地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本质。钱三强教授说过:“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自主预学是自己能动的独立的接触新知、自主阅读、自我思考,这种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旦形成,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受益一生。预学的物质载体是“学案”,其设计应该包括: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资料收集的具体要求、文本预学导读关键词、初想问题检测、预学疑难提问留白等。学案设计的着眼点:“眼前有课本,心中有学生,学法即教法”,用学生的思维去设计,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预学阶段的一般操作流程为 教师设计学案→学生完成学案→生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答疑
由此可见,“预学”不同于传统的“预习”:第一,对象不同。预学包括教师预学与学生预学,预习仅仅是学生预习。第二,抓手不同。预学的抓手是学案,而预习则没有标准和明确的抓手。第三,评价不同。预学的结果要展示并进行学生互评或教师点评,而预习结果一般只有教师评价。
有效进行“预学”的注意事项:
1.预学是自主的行为,但不是放任的行为,预学成功需要一定的目标驱动。教师首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教学案的情景设计,创造浓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预学目标的难度可以小一点,利于学生能够达成目标,产生成就感,有足够的信心继续完成下一个目标。
2.“学案”设计要有开放性,即“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学科特点、课型特点以及师生特点有所变化。预学的开放设计包括形式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和空间上的开放等。形式上的开放是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可以有不同形式设计。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多有文本预学、资料搜集、问题初想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则应有实验器材准备和实验须知等。内容上的开放是指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在学习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如:物理、数学要预学相关定理、学科思想、方法等;语文的阅读教学则应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与作品的时代背景等。空间上的开放是指预学可以安排在课前完成,如学生的课外时间难以安排,也可以安排在“前课”进行。
3.预学展示本身就是一种鼓舞,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表达自我的劳动所得,有利于克服自卑,培养自信。预学中的一般问题让学生互评,利于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利于学习小组的建设,增强团队精神;重要的问题由老师点评,点评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预学习惯奠定基础。4.预学案的编写要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教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教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科学地设计问题引起探索,适时引线搭桥帮助探索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二)导学
“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导学。传统知识传授型视阈下的教学容易导致教师教学的相对积极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消极,老师“抱着”、“搀着”甚至“赶着”学生走,培养的是“勤”教师和“懒”学生,并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思想,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结合不仅仅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解惑的具体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她的基本定义是:自主学习并求得恰当指导,学在导前、导学结合。“学”即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即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的作用,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一是学有“投入”。一节课中,学生实际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称为投入时间。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每个学生的投入时间,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效率。首先学生应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课堂上学生要用主人的身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要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科学安排好课堂上每一个学习时段,做到充分预习后,带着问题去上课,专心致志,调动自己全部的学习器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有“产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即产出(收获)。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学习有效的核心指标。每节课后学生应该感觉得到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高效课堂里的学生要学的扎实,学的灵活,记得住,能运用,更要借助课内学习,打通终身学习的通道,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三是学有“双赢”。学生的学习合作能产生“双赢”的效果。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要跟课本合作,走进课本又能从课本中跳出;与同学合作,共同研讨学习问题,一起解决学习困惑;与老师合作,接受老师的指点帮助又能与老师一起,共同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要把学生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必须建好学生的学习型小组。小组四至六人为宜,要选择一位相对成绩好的、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课堂小组活动就有了组织者,活动也才能有主题、有层次、有小结地开展下去并收到实效。四是学有“体验”。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高效课堂里的学生应该兴高采烈,其乐融融;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他们来说,掌握了好的策略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学起来就轻松,效果佳,就会快乐,就会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不能包办学生开发各自的智能。首先,教师要“导”正“学”的航向。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一切围绕学习,一切为了学习;要让学生开动一切学习器官,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行动。其次,教师要“导”好问题情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问题,通过情境引导,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第三,教师要“导”谐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时,老师的鼓励、幽默是改变学生心情最好的兴奋剂。当学生处于浮躁情绪时,老师的批评提醒就是最好的清醒剂。当预设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没有困难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快节奏;当学习任务过于困难时,老师应该调慢学习节奏,直至困难的解决。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引导,是高效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保证,既不浪费时间、又不影响目标的达成,同时能够调整好学生的精神状态,带着学生进入学习的理想状态。第四,教师要“导”拨情感大门。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情感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情感投入,和谐激情的课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艺术,促成教师能力的飞跃。学生思维闪现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激发教师教学时不可预约的神来之笔。
“导学”探究活动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元素:组织合作小组、创设探究情景、生生研究交流、师生交流评价、生成问题研究等。一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情景导入,引导示标→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点拨引导,质疑解惑 有效进行“导学”的注意事项:
1.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角,教师则起引导和掌控节奏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本质之一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率。新课改的实施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决不意味着不要或者弱化教师的导。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旦被弱化,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乃至有效性将无法得到保障,高效课堂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只有教师合理控制和重新组合教材的容量和难易度,研究学情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把握课堂气氛向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向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一种需求和渴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预定的目标。
2.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优质的导课正是激发学生良好状态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幻灯等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创设新、趣、奇、疑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和学习动机的目的,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使之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要符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同时注意各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课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情境导入时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3.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是每一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的制定有多种方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预学情况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对课堂预习的诊断随堂生成,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也可以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目标既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提纲式的。制定教学目标前必须做好对学生预习效果的诊断,以充分把握好学情,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准确地反映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有层次性,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同时要紧扣“三维目标”,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4.问题是探究的核心。问题探究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知、情、意相互影响,相互碰撞,共同提高的过程。探究的问题来自三个方面。①教师预设。问题设置要注意适度,既要注意“数量”,更要考虑“质量”。对重点、难点的设问要引导多层面、多维度解读,可以变化提问、移位提问、串联提问等。②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课堂质疑设问,引导大家共同讨论,激起思维火花。③课堂生成。课堂生成的问题,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探究需要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问题生成”,使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有利于实现师生共赢。
5.课堂探究强调师生互动,这种互动对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其实质是一种互补。课堂的探究过程,是师生互动互补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探究中的师生互补首先体现在视角互补。教师视角的“预设”与学生视角的“经验”在问题探究中逐步达到“视角融合”,最终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其次表现在知识互补。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带着他们对这个丰富世界的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教师面前的,教师也会从学生的认识中得到许多启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第三表现在精神互补。探究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精神感染源,学生的虚心精神、探索精神、求真精神等也会感染教师,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实现“树与树的互相摇动”。
(三)悟学
“悟学”在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中早有论述,如“教贵引导,学贵领悟”、“学思结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当是师生不断检验教学、反思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预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还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领悟知识。“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悟学”强调后课阶段的反思和领悟,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反映新课程要求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过程。师生双方在“导学”教学环节之后,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前面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思考、总结和提高。首先是学生的“悟学”——对学习活动的领悟。教学由导学阶段推向悟学阶段,实质上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用心去领悟。在悟学阶段,学生通过主动反思力图领悟知识真谛,把握知识精华,完成新旧知识的内化和重组,掌握其原理和规律,通过探究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找到揭开原理、规律的突破口。其次是教师的“悟学”——对教学活动的感悟。教师的“悟学”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回顾、思考的过程, 是对学生学习信息进行检查、归纳和反馈的过程,是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
“悟学”环节的主要措施有阶梯训练、学生自我小结和反思、教学质疑、课外延伸拓展、教师自我教学诊断等。学生的小结和反思安排在“学案”的最后一个板块,明确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问题?我对教学的建议”等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小结。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当然,这一过程视教学的进程可以放在课上,也可以放在课后进行。同时,我们提倡教师主动进行教后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和“教学案”,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是否有效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有效进行了“沟通”和“合作”,是否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等等。教师在悟学阶段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等及时记载下来,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悟学阶段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阶梯练习巩固→延伸拓展迁移→学生小结反思→教师检查反馈→教师教后反思 有效进行“悟学”的注意事项: 1.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悟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师生双方主动、有效的反思,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方面,学生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自己,通过再现课堂基本知识体系和总结知识内在逻辑关系,完成所学知识的个性改造;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以便与同学共同研究或与老师探讨,更好地达成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求知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学案”“留白”处学生的反思信息,从中找出成功与不足,利于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同时还可以具体了解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解惑。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学生对于某一道题解法的疑惑或是新的发现;可以是学生对于知识整理后的心得和感悟;可以是教师对某一教学环节中的自我质疑或收获,等等。
2.重视检查与反馈。要让师生的教学反思落到实处,必须注意检查与反馈。学生的课堂反思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审视自我学习行为,形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诊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学习提供高效的服务。教师只有注重检查,学生才会将“反思”作为重要的“课堂作业”来完成,才会认真反省自己的学习行为,才能慢慢形成习惯。教师在检查过后还有重视交流反馈。在学生的心目中,“反思”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是一个课堂环节,还在于自己对课堂的感知在教师的心中是独特的、受尊重的,自己对教学的具体诉求教师是重视的、能满足的,这样就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价值需要,强化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师生双方在这一过程中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提升。
3.关注差异发展。差异发展是指师生个体获得的提升具有独特性。一方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的提升也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不同于学生,教师的发展提升也有不同的要求。当然,这里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差异发展。无论是对预学的评价还是导学时的点评,都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个体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处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独特价值;同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的阶梯训练,把统一的训练变为不同要求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充分激发各类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都有提升的体验。
三、“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收获和反思
“预学、导学、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尝试。不仅丰富了我校教育教学理念,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在对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实践、反思中,老师们敢于新旧观念的碰撞,充分认识到“预学、导学、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课堂,也是教师的课堂,是从教走向学,从传授到参与,从规训到自主,从注入到探究的课堂。这一模式真正让教师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高度,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情感和态度,把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他们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新模式引领下的课堂,充满着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气氛,包容着生命中的暂时缺陷,也呼唤着潜能的觉醒。学生敢于站起来,面对教师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生敢于质疑老师、质疑课本,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逐步掌握了预习、探究、反思、检测等学习方法。他们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寻找方法,验证想法;他们已习惯乐于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争论、检测,善于与他人协作学习、交流想法、独立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课堂尊重着生命的多样性,彰显着生命的光泽和灵动,真正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这一模式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同时也不乏着陆的措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低年级起始学科由于没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怎样展开“预学”工作?教师如何发挥导学作用,避免边缘化?能否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如何避免学案的习题化、课本化?如何科学建设、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避免假学习、假活动、假探究、假展示等形式主义现象?等等。
一种教学模式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研究总结和反复的实践验证、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效推动着“高效课堂”的打造。但是,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也不可能适合于某一学科的所有教学内容。“预学、导学、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仅仅在一定条件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有效教学手段,显然她不是惟一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据教与学的实际顺势而为,灵活运用,合理取舍,方能真正实现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执笔:姚卫新 张明 王言娟 顾海明)
第四篇:“读疑研导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论文:“读疑研导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
“读疑研导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论文:“读疑研导悟”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
站在“新课程时代”的高速路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新社会思考新世纪召唤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实施新课改的三年中,我们有接受新课程新理念洗礼的喜悦,也有探索符合校情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艰辛。我们困惑过、徘徊过,我们探索着、反思着,我们把每一次收获都当做一个新的起点,坚持不解地耕耘在新课程的田野里。
一、立足校情、探索研究
2007年,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始终保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引领全校教师在新课程的征途上艰苦跋涉。我们从学习借鉴到实践探索,从反思总结到改进完善,努力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并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
2007年10月,结合我校具体的学情和教情,我校迅速建立了新课程改革组织机构,确立了“校长——主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备题组长——教师个人” 六级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机构的健全使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层层落实,职责分明,形成一张畅通无阻的新课程改革管理网络。为我校新课程改革系列举措的实施提供了保
障,为实现新课程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格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从而保证新课程改革工作科学有序、积极有效地展开。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我们定期聘请知名专家、名校名师来我校为教师作新课程专题讲座,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凡外出参加培训、教研、观摩、学习等活动的教师,返校后将学习资料整理后及时向好全体教师汇报,尽可能详细地向教师传递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方面所获得的感受和经验。
我们到教育发达地区去,到课改前沿城市去,到先进样板学校去。我们要求各学科组长带领本学科教师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紧跟国家课程改革的步伐,用最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认真学习新大纲及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新课程时代”的教学模式。
我们一直关注收集全国不同学校关于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的相关信息和最新成果,有选择地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做好积极地准备工作。
三年来,我校以“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公开研讨课”为主要平台,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
“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打造了具有临潼中学特色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二、分类实验、反思改进
“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我们采用分学科实验的方式,稳步实施科学推进。
探究之初,语文学科担当重任,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专题实验与研究。通过说课、授课、评课及师生座谈等等环节的落实,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同课异构”的探究中,我们设计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对比课,在探究中,我们清醒地看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源,就是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一时无法彻底转变,教师总是担心自己讲的少学生就学的少,于是不能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依然做了主体,而这恰恰是新课程要摒弃的,也是新型教学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同案异教”探究中,我们设计了“黑板粉笔”平面课与“电脑鼠标”立体课的比较课,在探究中,我们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带来的鲜活生机,也发现了预设课件限制了学生思考的诸多问题。
在课例研讨中,我们始终把“读 疑 研 导 悟”教学模式与高效课堂的接轨作重点,对于教师来说,建立单纯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日常的具体课堂教学实际才是有效的;只有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做针对性的分析和
引领,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所接受,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
我们把语文学科探索中的一些典型课例、案例,作为探索新课程的“路标”,及时进行公开研讨总结反思与表彰,激励所有学科积极参与到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相继对“读 疑 研 导 悟”教学模式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达成共识,进而在我校推广。
三、全面推进、效果显著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是全新的,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强烈呼唤精彩纷呈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读 疑 研 导 悟”五环立体教学模式应时势而生成而成长。
3.1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的结构。 读——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 明确目标 疑——发现问题 筛选信息 整合归纳 研——探究疑惑 独立思考 互相交流 导——教师引导 循序渐进 培养思维 悟——师生反思 总结规律 举一反三 3.2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的宗旨。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平面结构形式,关注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在具体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科学的学习思维流程,形成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公正的评价
等。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通过“读 疑 研 导 悟”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能充分体现新课程对教师“主导性”的要求,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的被动局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每个环节的立体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
3.3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读 :课前读+课堂读,学生带着目标读,不是盲目乱读,是有目标方向的阅读,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做出不同标识。
疑: 预设问题+生成问题,课前有预设资源 课堂有再生资源。文本成为探究问题的窗口,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编导,好的生成资源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丰富深刻。
研:是五环的中轴,链接整个教学流程。研讨什么?因为学生发现了问题,问题从何而来,从研读文本中产生。学生探究问题,思想共享,资源共享,彼此互相启发,可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因知识积累不足,或经验积淀不够,必然需要教师引导指点,而教师的参与,必然使课堂从“研”走向“导”。
导:既要立足本课堂,还要走出本课堂。既要解决眼前问题,扎扎实实教学生知识与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更新思维的意识。
悟 :会学+学会+乐学。这个环节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学生在本课堂完成了学习目标,悟出了一定的规律,还应该从这里出发,悟出更多的道理。真正的学过程没有终点,使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中永远积极地感悟所有。
“读 疑 研 导 悟”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在课堂实施中始终以学生为根本,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里快乐地做主体,使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而富有立体感。
可以说,传统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是平面的,一张照片就可以反应一个课堂,而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是双方面的,是流动的,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而不是结果本身。
“读 疑 研 导 悟” 五环立体教学模式,源于教学,又指导着教学活动,在历届的“青蓝工程”与“公开研讨课”实践中得以实施,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肯定,也获得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深化新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创新,我们将继续关注收集全国不同学校关于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的相关信息和最新成果,有选择地引入我校教科研行动,在借鉴中推进我校课改速度,不断改进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完善属于临潼中学的特色教学模式。
第五篇:上饶县第三小学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上饶县第三小学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试行)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各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全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上饶县教育局精神,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六步”是指:①情景导入,目标定向;②学案引领,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④启发引导,精讲点拨;⑤系列训练,当堂达标;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三、“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模式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 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情景导入新课后要立即进行目标定向。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目标出示的方式要灵活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认定学习目标。这一环节通过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师一定要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到哪一框。②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④教师在备课设计学案时,一定要下大力气研究学法指导。自学指导一定要到位,能扎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自学。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辅导。
第三步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组汇报本组自学情况,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随机备课。对于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第四步 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即:精讲点拨。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难度较大的难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二是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好学生能解决,其他同学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尖子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这一环节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相机点拨,讲当讲处。教师要讲全讲深讲透,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第五步 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训练拓展应用,巩固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
1、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要“精练”,就是练思维、练方法、练基本功、练能力,练的内容要序列化,练的方式要多样化,练的方法要科学化,训练题要精,数量要少,质量要高。
2、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进行系列训练。可设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必做题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是全班同学必须当堂完成的;选做题有的是为了增加训练的量,有的是为了增加训练的难度,这样可以避免一般学生“吃不了”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当堂训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
3、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一般较简单的训练题学生独立完成,综合性的题目,多数学生不会的或出错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
4、当堂达标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明确正确答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矫正。
5、课堂上一定要留足当堂训练的时间,完成当堂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
6、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当堂系列训练题和当堂达标检测题可以合并。
7、教师的反馈矫正要贯穿始终,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第六步 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该环节是对全班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小结,也可师生一齐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是否学会,并反思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哪些长进。通过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把所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回顾自己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纳入已有的能力体系。对自己的自学过程进行反思,体会自学成功的愉悦,增强自学的信心和能力。
四、“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 通过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价值:
1、模式推广要依附于课堂教学,又服务于课堂教学,使这一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借鉴现有的理论经验指导教学,促进教学,使二者相辅相成的发展与完善。
2、通过开展“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来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开发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享受素质教育。
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模式,来发挥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五、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认真组织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的要求。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和“目标教学”的经验,深入开展“学案导学六步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按“情景导入,目标定向→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启发引导,精讲点拨→系列训练,当堂达标→回扣目标,总结反思”六步实施教学。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①从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立足于“导”来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高效课堂”就要讲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矫正在课堂,完成作业在课堂,所有学习任务基本在课堂解决。要加强“有效课外――预习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②学案导学要体现教学目标管理,教师要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现代教学目标管理要求: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教师是手持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教会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让“亲历探究”取代“讲授深究”。要加强课堂诊断,校分课堂的有效和无效劳动,学生的有效和无效学习,引导教师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备课重学情、重设计;上课重引导、重调控、重评价、重矫正、重生成、重总结升华、重学的效果。课堂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③学案导学要体现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新教法是教师指路学生走路,最先进的教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发挥好主导作用,导思维、方法、规律、能力、创新、兴趣、意志、目标、理想。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永恒目标,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④各科教师要加强“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把如何设计教案、学案,提高学案导学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学案进行“导学”,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内容作为教研的重要课题,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力争拿出成果。
各教研组教师先上研讨课,及时召开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认真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进一步完善各科“学案导学”有效教学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课型达标课”活动。
⑤各校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要按“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有效教学活动要求,个人备课教案学案要分开,集体备课主要抓好单元备课和重点课时备课,在主备人备精备细基础上,充分发挥备课组全体教师作用,进行修改完善,设计出更有效的教案、学案,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六、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做法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学案导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的原则:⑴自主性: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⑵启发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⑶层次性: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根据以上原则,对各科的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一般的要求:首先,学案应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同时学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五,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校别,要注意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老师不仅要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这样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案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存在着不同,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可体现出学科的特点。
学习目标不能“假、大、空”,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识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感悟层次要准确。教师确定目标要做到胸中有课标、目中有学生。
将本单元或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或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导思”是学案的主要的功能,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课堂上无效的或低效的设问很多。有效的课堂是由有效的设问开始的,如何设问便成了编写学案的难点。学生的有效思维是由一个能触及他们求知欲望的问题开始的,而这样问题的设计最需要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智慧。
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学案编写要有提前量。备课组长在安排学案编写时,应根据组内老师情况,新老搭配分组、教学优势分章节编写。学校教导处严格把关、审核,严禁把未加选择的网上下载资料或练习册资料、习题照抄复印;组长和编写者要考虑习题的难度与梯度以及难易的顺序,可适当加入课本内容;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应有一定数量的学案原题。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⑴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⑵依据课标,开阔眼界;⑶重视学法,培养能力;⑷面向全体,层次多样;⑸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七、“学案”使用的基本要求
学案教学就是把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根据老师事先编制好的学案,让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深入理解和认识本板块要学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实验或某个活动,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在经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补充与矫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使全体学生掌握该板块的内容。①“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要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学案模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不可更改的,不是不可超越的,它只能是一种基本遵循的方案,使用时应提倡科学求实,反对机械、僵化。我们要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在基本模式下“百花齐放”。允许教师即时生成,灵活多样,在学案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课堂。比如,新课的引入,研讨题的确定和使用,练习题使用的时机、数量,学案与其他教学辅助手段的结合等,这些都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的地方。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及学案内容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学案不等于教案,使用学案上课,教师还需精心备课。教师备课应结合学案,围绕学案,做适当的增补,重点思考怎样达成学案上的目标,怎样把学案上体现的知识、技能训练等方面自然流畅、合理地呈现出来,还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来缩小差距,减少个人失误。③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案”,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上课前,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㈣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㈤师生都要做好课后反思,建立学案反馈评价体系。下课后,学生要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教师也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内容,及时整理学案使用中的体会,填写教后记(或教学心得),力争使下一节教学更加高效和优化。并且,教师还应该把“学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在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交流,定期形成反馈意见,为学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㈥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时段、不同课型适时调整,以适合教学实际需要。
八、“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实施
1、使用范围:暂时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推行;其他年级和科目可逐步施行。
2、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⑴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⑵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业务领导(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教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3、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二要研究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实施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九、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实行的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学设计的每一项要求,强化学生职责,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预习要充分,交流要透彻,学案作业完成要彻底。
2、教师必须做到一课一案,学案前发。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来完成学案的学习,帮助学生对学案进行整理,学案编号保存,复习利用等。
3、一定能够坚持少讲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交流在口头,落实在笔头。
4、注意对基础薄弱学生的鼓励与辅导,特别是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信心,取得成绩。
十、可能出现的问题
估计改变旧得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意味着打破旧有的习惯,建立一套新的机制,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问题,期间难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充分的估计。如,班级人员较多,小组调控难度较大;教师个别辅导和对差生的关注上可能没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保证;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理论,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出现失误,甚至影响学生成绩;学生预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等等。总之,这一模式给学生明确了预习要求,利用了学生闲散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条件和机会;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唤起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做到了有备而学,学生又能在完全参与、积极表现中,获取新知,张扬个性;使人人当组长,个个是老师的梦想成为现实,使学生在成就感中获得成就。这一模式的应用也定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得应有成绩。上饶县第三小学 2010年5月
上饶县第三小学学案 课题
课型
总课时
课时
第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备注
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下节课预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