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5篇]

时间:2019-05-13 00: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情感因素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它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动力,有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的作用;其信号功能即通过表情实现的交际功能,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其正确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必须靠真挚的情感去体验。

首先,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依赖于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但情感又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例如,对一种事物的喜爱,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认识它、了解它;相反,如果我们讨厌一种事物,就可能不去理睬它,甚至就在眼皮底下也视而不见。

其次,饱含情感地认识事物,能使事物也染上感情色彩。而带上感情色彩的事物,往往更容易被我们认识和接受。例如:在险滩处处、重峦叠嶂的三峡间行船本是件辛苦、惊险的事,可是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由于李白当时是途中遇赦,满怀喜悦,所以全诗充满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欢乐气氛。又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古井》一文,作者由于喜爱古井,而觉得乡亲们取水经过家门前时,“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这样,原本抽象、呆板的事物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最后,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般。而许许多多的文章都是在作者激情如注的情况下诞生的。例如选入小学课本第十册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被称为唐朝著名爱国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当时由于“安史之乱”,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作为因战而流离失所的诗人,渴望祖国统一,返回故里的心情是非同一般的,当听到“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祖国得于统一的消息,欢喜欲狂,于是挥笔写下了这流传千古、饱含激情的好诗。可见,情感对文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情感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生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关教学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辅导学生写一篇介绍暑假生活的作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一些事,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暑假生活里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往往就有一种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小故事讲出来。当然,事情一旦叙述清楚,再动笔把它写下不来,就不再困难。

二、引导实践,培养学生的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实践,认识生活,才能为作文解决源头问题。例如写一个劳动场面的作文,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能对劳动的艰辛有所认识,对劳动成果的甘甜有所体验,对劳动快乐有所感受,文章的内容才比较真实、充分,而且有真情实感。如果平常没有参加劳动,只能三言两语写自我服务劳动,或者从有限的几次卫生大扫除中去搜肠刮肚,就写不出饱含激情的好作文。作文同生活的关系是密切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克服作文教学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病,把各种实践活动引入作文中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搞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活动等,从而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培养学生作文的情感。

三、教师带头写好“下水”文,熏陶学生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下水文”。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从中不难看出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教师爱好作文,文章写得情趣盎然,鞭辟入里,学生也会情动而辞发,逐步写好作文。

四、肯定成绩,深化学生的情感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就需要。小学儿童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成就范围内。在作文过程中,肯定学生成绩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对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情鼓励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个性培养原则。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应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深层地喜欢上写作文。

由此可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作文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做到了这一点,就能体会到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鱼山镇关山小学)

第二篇: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通读感知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教师从所学课文的题目入手,展示课题,引导学生去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第十册《桥》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说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围绕桥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桥仅仅是那座木桥吗?学生情趣盎然,急于去读课文,想解开自己心中的疑团。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一遍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教师要进行示范辅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二、细读感悟

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悟”包括两层意思,既要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悟语言的表现形式。

细读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征。

1、读思结合

边读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促思。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反复读书,引导品词、析句,联系段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语言表达之微妙,“读了又思,思了又读”才能入情入境。如《桥》一课,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边读边思考,然后在全班交流,谈一谈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交流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评价,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所以读得入情入境。达到大纲所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

议,就是讨论和交流;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议的过程中要重视读的作用,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让学生再读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以便更好地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如《桥》一课,课文中有两个“吼”字,让学生反复读两处“吼”,议一议“吼”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汇报,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第一个“学生读出生气,读出批评,读出命令,读出威严,读出不容争辩,等等。第二个“吼”字应该读出老汉对儿子的“爱”,读出他的急。让学生理解后在读中感悟,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读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3、读练结合

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各种训练都要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只读不练,学生学得不扎实,体现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学生拿起笔来写,比较读、对比读、都是感悟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的训练。比如《桥》一课,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让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我感受到学生兴趣盎然,语言在生成,能力在增长,连平时很难动笔动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写,读练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有所提高。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让学生读懂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兴趣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充分阐明了现行教育的主体。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当今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那么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太传统。在教学中就应该随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兴趣教学”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兴趣教学”的特征:在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上,强调愉快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愉快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发展;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强调在需要层次上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关系问题上,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这三个有机方面,前者是兴趣教学的目标之一;中者是兴趣教学操作上的支撑点;后者则是兴趣教学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实施兴趣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师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是体现和实现“兴趣教学”的关键。

(一)教师的“善教”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乐学的前提,“善教”应该在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上下功夫。

1、善于学习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方法。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形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认真贯彻国家教育的有关文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只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端正,观念不断更新,学生才可以享受“兴趣教学”;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博学多思,求实创新。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那么教师也应该全面发展,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过渡;那么教师也应该有创新意识,教学有新意;思想要超前,方法要创新;我们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那么教师就应该具备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新的操作应用技能。只有教师本身的知识不断更新才可以真正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

2、善钻教材

善钻教材是指教师掌握了钻研教材的规律,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力求做到师生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统一,知识与能力统一,认识的构建与情感教学的统一。要做到这些就要找准学习目标进行导向,找到可供创设的情景进行整体感知。透析课文内容结构,上下文关系,将课文分层,从而引导学生分层操练。进行精讲点拔,整体巩固,质疑解难,反馈调控;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会学”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3、善研教法

善研教法是为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要力求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那么教师既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研究学生是从认识规律去达到教师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意志、情感的目的;研究自己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教学中扬长补短,在钻研教材,吸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带有个人特色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有各种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是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最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他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行之有效。其次,还有“表演教学法”等等。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善教”的结果。学生的学习之乐,是“兴趣教学”课堂追求的乐学效果。

其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叙述,在课堂上,从学生的反应,课堂的气氛就足以体现。我任教一年级语文,在一年级的教学上我采用的是“游戏教学法”。如:我在教学“g、k、h”时。在教具制作上,准备了小鸭子、小蝌蚪的卡片。在做游戏时,能让每个同学都得到一张卡片作为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让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提起兴趣。当然,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就应该因人而异,找出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而不是根据他当前的表现进行批评;我们学校门前有条小河,在教学“h”时就带领学生到河边去感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又较低年级学生大一些,他们应该懂得刻苦学习,因而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上,“兴趣教学”的味道就淡了一些。那么,是不是提倡“刻苦精神”就不用进行“兴趣教学”了呢?不是的,其实,“兴趣教学”与“刻苦学习”是相一致的。它是行为态度的反映。

因此,引导学生以苦为乐,让学生在乐中学。兴趣教学是就教育目标提出和实现而言,而刻苦学习是就教育的过程或目标的实现方式途径而言,两者是统一的,学生所付出的辛苦越多,获得目标实现时就会越快乐。兴趣教学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情感教学。

一、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刑场上的婚礼》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看一段举行婚礼的录像,再看一场刑场毙人的录像。然后他动情地说:“刑场是宣告生命结束的地方,而婚礼是象征新生命诞生的的活动。本来这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讲到这里,这位老师的语调越发慷慨激昂:“然而,共产党员周文雍、陈铁军烈士,把刑场当作举行婚礼的天堂!这是一种气吞山河的伟大创举!这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的壮举!更是一种亘古未有的壮举!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刚强不屈!更体现了共产党员坚持正义、藐视敌人的浩然正气!”这样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无疑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

当然,在语文课堂上,只有一个富有深情的导语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方有可能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而或喜或怒,或哀或愤,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是语文课堂上,要注意通过教师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当然,无论是导语设计还是语言艺术,教师的倾情投入即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感受。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深钻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教师自己首先要能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情不动则辞难发。纵然言于声也非出于心,不是伪饰,就是矫情。正如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所说:“要使学生真正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

二、语文课堂上情感教学的“情”要以“理”为根基,只有符合作品所固有的“情感韵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情感”,才能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情溢其外而理持其中主要应根据作品本身的风格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来掌握。

(一)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风格和文体特点来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里洋溢的“情”与课文的情感韵味相统一。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手段;无论是朗读,还是分析都应该一切以文本为中心。

从文章风格而言:同样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与《荷塘月色》在情感上所表达的基调有区别,一个是对梅雨潭绿忘情的眷恋,一个是在月夜里那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教师朗诵时就不能基于一样的感情基调。前者需要轻快而深情的朗读,后者只能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朗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只能是单个的朗读,而决不能像朗读《风景谈》或《土地》那样一个组或是整个班的齐声朗读。

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因而教学中教师在紧紧抓住都是语言艺术这个共性的同时,还必须根据其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它们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不能采用一个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原因是它们的风格与文体特征不一。

因而,语文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的风格与文体特征,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而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知识信息的传递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在应用文、诗歌欣赏、基础知识检测等教学内容上,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课堂上举止言行,眉宇间神情变化都要能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教学情感。发乎外以煽情,聚于内以合理。

第三篇:开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精选)

开启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应该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一细致到数据的重要改革,切中了语文教学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我们应充分体现“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将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我是如何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

一、读什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则“不少于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如此“海量”的课外阅读总量,落实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指导得当,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笔者认为,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

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淘气包马小跳》、《小布头历险记》能畅销全国了。我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之前,往往会先给孩子们诵读书中的精彩片段,当我看到那一双双瞪得滚圆的眼睛时,这本书便列入其中了。

2、课外读物要能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

时尚图书如同一柄双刃剑,既可能因为它的低劣质量导致孩子心理的扭曲,也可能会为儿童撑开一方想象的天空,只要教师把好关,时尚读物也可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英国女士J·K·罗琳的四本厚厚的《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睛的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应该看到,大多数时尚图书是有其充分的流行因素的,这些流行因素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我觉得教师可以积极地亲身体验这种时尚,并且积极的引领这种时尚,我就曾经为学生读过《哈利·波特》的精彩片段,并和孩子们交流感受,孩子们所表现出的空前热情及发表的精彩见解是我在语文课上所远未见到的。

3、选择适合孩子的经典名著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可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见得仅仅是中国的《唐诗

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悲惨世界》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那的故事》、《木偶奇遇记》、《大林和小林》以及安徒生、格林童话,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经典。

二、怎样读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去读书,这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出现的现象。这些方法本来无可厚非,但须是读者心之所至,自然而为。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的方式。

1、放宽孩子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在选择上可以由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开列书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放宽孩子的阅读方式,除了让他们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各个学段都有明确数量规定。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

2、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时常作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还往往把课外阅读单单视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单单视作提高写

作水平的途径。这样以来,学生为完成任务去读书,个人的兴趣被扼杀,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

笔者认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倡作摘抄、写读后感,但不能强求。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宁可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能让孩子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要写读后感成为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

3、放松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习惯,一周内无论功课再忙,都紧出点时间来为孩子们有感情地诵读一篇精彩的文章,并在大课间拿本书到教室里看。不知什么时候,当我再捧着书走进教室时,看到的是一群低头阅读的小脑袋了。学生们那充满渴望的翻书声,是我听过的最美的声音。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不经意间往往便能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三、多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大有好处。

为了让学生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进一步提高读书质量,我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舞台。

低年级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

台赛,中、高年级则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擂台赛的形式一方面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擂台赛也能反应出学生平时的阅读量、理解力、记忆力等。因此,竞赛的形式容易使学生间相互找到差距,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班级内部还定期组织读书发布会。会上,或是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或是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绍课外阅读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有学生在发布会上带来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来谈体会。发布会也是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的大好时机。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开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四、创环境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学校为每个班级订制了统一的图书柜,我便在班级内设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并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图书;我还和搭班的老师协商好,每天下午两节课后拿出了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周五,我都去学校图书室为学生们借书,尽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创设最佳的读书氛围。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应该说,现在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很重视的,也舍得在教育上投资。可是他们往往急功近利,不是买辅导类的书,就是买作文类的书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许多家长都反映,他们的孩子不爱看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既

浪费了精力,又浪费了金钱。我便耐心地指导他们,从培养兴趣入手,多买一些故事类、知识类书籍,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书店一起挑选,选择一本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还请有经验的家长谈体会,使家长们有的放矢地去选择。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丰富其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张开双翼,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我们应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优化课外阅读的环境,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第四篇:朗读,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朗读,语文教学的金钥匙

记得去年听过一节观摩课,是一位小学特级老师讲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落叶》,对我印象特别深刻。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在读。先是学生初读,学生相互评价,着重于纠正字音,指出朗读中的问题,接着老师范读,然后学生比赛读。针对一个有特色的句子,学生大声读,看谁读得有味道,有感情。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相当深刻。有些从二年级学生口中说出的句子,令我们这些成年人都为之叹服。

曾几何时,我们对于语言课堂上的阅读训练,忽视了,淡化了。许多语文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口若悬河的天地,将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将语言的学法与数理化的学习方法归为一类,除了让学生课堂上听以外就是在课堂上苦思冥想地做习题。各种教辅书、练习册堆积成山,题海战术打得热火朝天。问及原因,则日:“中高考又不考朗读,读得再好,有什么用?再者,读太浪费时间。”就这样,一些千挑万选才进入教材的优秀篇目,如《背影》、《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被试题肢解得七零八落,一些题目偏、难、怪,让学生无法做答,题型的翻新更是让人目不假接,学生不能自主地学习,对语言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何谈兴趣?所以,近年来的语言教学中丢弃了诵读的优势,进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不是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生长自己的知识。新课标在语言教学方面,强调将学习、生活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强调让学生身心受益。另外,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读熟、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可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同时也可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的口语得到提高。

语文之所以要诵读,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汉语本是一种语言,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才能实现识字及理解语义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领悟词义的褒贬、文章的抑扬、语言的顿挫、句式的优美及作者笔尖流淌的涓涓真情,从而达到增知识,受教育的目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只一味地要学知识,学语言基础知识,学写作方法,那么就忽略了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说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及读者头脑中再创造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再者,从从阅读的本质来讲,阅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吏在于学生心智的开掘,人格的完善。因此,阅读活动就不仅仅是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还是学生创造自己生命的过程。

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抓好“读”这一重要环节呢?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起以“读“为本的理念。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老师只须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必要时给学生范读。好的范读,可以提高学生读的水平,胜过多遍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教导学生专心读,用心读。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学生的读也要提高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表情达意。对于教师对读的教学也要提高要求:训练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语感,熏陶美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在阅读中即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人文素养,终生受益。

让我们发扬中国语文传统的朗读方法,把握朗读这把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大门吧,这将使你的语文教学成功在即!

【关闭窗口】

上一篇: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下一篇:没有了

■■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第五篇: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小学语文专委会

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利用教材资源、注重阅读训练

万州区响水中心小学 易兴燕

【内容摘要】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写之无情,千篇一律等问题成了他们学习语文最大的障碍。有的教师就要求学生买作文书,背作文等“应试作文”的呆板方法就应运而生,作文教学失去了实效的本色。这是舍近求远的做法,其实语文教科书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科学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指导,利用教材资源、注重阅读积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何乐而不为?

【关键词】教材资源 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 素材 技巧 讲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作文常常言之无物,写之无情,千篇一律等问题,成了他们学习语文最大的障碍。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买作文书,背作文等“应试作文”的呆板方法就应运而生,作文教学失去了实效的本色。这是舍近求远,其实语文教科书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科学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指导。利用教材资源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何乐而不为?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语文教师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从语文教材资源中,为孩子们开发丰富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努力探索语文教材资源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积累素材,除了从生活中、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之外,我们也可以从教材中积累。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很多需要掌握的词语,或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如:《秋天的雨》课后第三题: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下来,你抄了哪些?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中“金”、“玉”良言可为我们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总之,教材是写作素材的宝库,从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当为妙招。我特别注意将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正如贝尔纳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要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我让学生仿照这两个句子说: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如课文《风筝》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如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段: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如课文《赵州桥》第二、三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奶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②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啊!

(4)概括与具体结构段:是指段里的两层意思表明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后概括写,如《盘古开天地》中的第四段,这一段话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先概括地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着具体地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三年级一共安排了几次作文训练,每次都有把“内容写具体”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要求,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结构段,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断,再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翠岛》《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里有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小摄影师》《爬天都峰》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4.引导变写。变是灵活运用已积累的词语、句式、文段、文章,几种修辞句式,有效地知识迁移,变换表达,孩子们不会感到无话可写,而是童真童趣如涓涓细流跃然纸上。变呆板于生动,变陌生为熟悉,以“我手写我心”尽情地表达。变换表达——有效知识迁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这种修辞手法后,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5.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仿写、缩写、改写等练习。现今教材编排的非常科学,有很多名家名篇,经典文章,读后回味无穷。运用好教材,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灵活、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仿照教材范文指导习作。仿是孩子们习作的基础,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仿再创。仿的过程是孩子们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从仿中会收获习作的春天。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采用排比句式来写的,请你仿写一段: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接着让学生仿写。另外《小摄影师》可让学生续写,《望庐山瀑布》可让学生改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学习了《翠鸟》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抓住动物外形、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等来写;低年级仿写阅读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写句子:如,有的„„有的„„有的„„、学会了„„学会了„„学会了„„、一边„„一边„„、„„像„„只要老师们认真去挖掘教材中习作内容,处处有内容,有范例,有特点,有创意。学生的习作,潜移默化熏陶,思绪会飞扬、情感会激活。

三、利用语文教材当范文,讲评作文,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常规的作文评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单纯地将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分类评说,似乎老师的一字之言就是“真谛”,而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就把此过程当成了教师所作的“报告”,如临“意识流”。我在作文讲评时,就是把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文章当范文,与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和不足与“大师”的作品“PK”。这有个好处,就是把教材资源二次回收再利用,以此为鉴,可让学生有与大师同行之感,也可以从中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例如,在评讲写童话故事时,我就把课文《陶罐和铁罐》中对话拿出来,与学生的作文相比,让学生找异同,评价优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此外,在讲授课文时,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课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教材解读中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有榜样,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把语文教材资源用于作文教学是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课本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是积累材料的宝库,是传授章法的“例子”,是揣摩写作的标本,是生活的桥梁,是激发思维的触媒。我相信“以本为本”,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坚持阅读与写作,坚持积累与训练的结合,课本资源一定能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这也就是小学作文入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王芳 《作文教学宜分文体进行训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02期)

3、《从小学语文教材资源开发的角度谈作文教学》

下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金钥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把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 (朝代)著名 家, 家,家。2、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共 篇,五大部分:、 、 、 、。二、语音 涉夏佣辍鹄闾适 度数 将 罾 谏间 篝 恚 笞 宁铚三、......

    金钥匙小学美术教案

    第七课金钥匙教学目标:1、通过对拼剪纸的方法剪出钥匙若干,并用剪好的钥匙拼贴在纸上并进行添画。2、体验设计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钥匙的对......

    学好语文的八把金钥匙)

    学好语文的八把金钥匙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询问怎样学好语文?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家不妨试一试。 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

    学好语文,送你8把金钥匙

    国旗下讲话:学好语文,送你8把金钥匙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好语文,给你八把金钥匙》.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对怎样......

    打开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词穷。而三年级的习作训......

    打开语文教学奥秘大门的金钥匙——朗读

    打开语文教学奥秘大门的金钥匙——朗读 常国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朗读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把书面语有声化,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谈【摘要】一个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语文综合素养高低的重要体现,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在语文学科写作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而随......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单位: 姓名:敖文凤 摘要:作文体现了小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素养,然而在正真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会在写作方面遇到种种问题,如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害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