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00: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第一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欧阳帆

摘要:

有效性,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益。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了更多、更高的知识和能力。音乐基础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所占课时相对较少,然而育人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 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性

自高中新课改以来,音乐鉴赏成为高中学生必修模块,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可见,音乐鉴赏课对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音乐鉴赏教材内容容量大而课时仍显不足,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的必要教研课题。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体会。

一、充分关注学生情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它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有效教学的“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关注学情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脱离学生的基础水平而进行的教学设计,必定会造成教师教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局面。因此根据学情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尤为重要。第二个层面,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变化多样。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整体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二、深入探索研究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挖掘一定要充分到位,只有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理清思路,选择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整合筛选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预设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预设解决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在学习欣赏电影音乐时,有关电影音乐的知识点繁多,在45分钟内,是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发展历史还是其其特点和性质?是了解电影音乐的分类还是音乐和画面关系?笔者在研究教学内容时曾陷入两难的境地。最终在全面探索了电影音乐知识之后,选择了引领学生探讨电影音乐的作用为学习重点,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领略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电影音乐、享受电影音乐奠定基础。

三、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重要的手段就是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一)善于恰当的利用教学资源

与音乐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繁多,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其演唱或演奏版本多样,效果各异。例如山西民歌《刨洋芋》,有原生态女声独唱、同声齐唱、女生无伴奏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的,同时也有音频版和视频版之分。在课堂上利用哪种类型哪个版本呢?那就还是要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师所预想的目的来决定取舍了。比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个材料了解什么?想引发他们哪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想让学生思考民歌的起源,利用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女声独唱”《刨洋芋》最合适。如果让学生探索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把三首素材相同、演唱形式不同、艺术表现手段各异的《刨洋芋》对比聆听就再合适不过了。三个演唱版本的歌曲内容相同,都来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原生态女声演唱版演唱生活化,没有较多的艺术加工;童声演唱版已初现民歌流传后专业艺术加工的端倪,而女声无伴奏合唱版无论从演唱技巧方面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堪称艺术精品。三个演唱版本艺术形式对比鲜明,民歌传承与发展的特点显而易见。

(二)师生互动获得新知,让课堂“活”起来

在教学环节中结合教学重点精心设计“穿针引线”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围绕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语言精练提示到位,问题精确直指学习重点,所用音频视频材料能让学生搜索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学生们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空间了。

笔者曾深入研究了小调的流传与发展之后发现,我国许多省份都盛产小调,例如:《对花》每个地区都独秀一枝;《绣荷包》每个地区都独具特色;《十杯酒》同出孟姜女调,却是南有南腔、北有北调。随着研究的深入,小调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让人震撼。在深入研究了七个流传广泛的小调之后,笔者选择了孟姜女调作为本课探究的重点,原因是孟姜女调的音乐特征最为显著,比较适合笔者学校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孟姜女调在东北辽宁的变体《送情郎》与江苏的《孟姜女》在地域上相差千里,却依然拥有相同的典型音乐特征,小调流传之广不言而喻。同时《送情郎》拥有典型的东北民歌特点,与江南音乐风格的《孟姜女》进行对比,地方风情也就显而易见。一课时内让学生观察探讨出小调传承中的共性与差异,这组材料具有耗时短、见效快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再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最后总结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探讨的过程中去鉴赏小调的地方风情。

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言:“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首先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其次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问题的价值和讨论的深度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形式和技巧的问题。”

(三)及时有效的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也尤为重要。及时到位的积极评价,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生成性课堂的创设。教师应该意识到,一句充满爱心与赞许的话语,也许会改变学生一生对待音乐的态度,即用积极的心态去感知音乐。当我们点燃一个学生的思想火花,这火花也许能够燃烧出一片灿烂的精神世界。

四、勤于教学反思给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动力。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个“催化剂”。教师一定要对于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反省与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否有效?有没有无效环节?如果是有效的还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方法?力求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保留之前的优点,规避出现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对与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必会在不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过程中收获到无尽的乐趣。

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教育评论,2006(6)

第二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 林改峰

一、课程要求: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音乐鉴赏课也存在这一特点。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参与原则: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情感性原则: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3、愉悦原则: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这一特征,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1、怎样欣赏音乐

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 1、民歌的概念、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

教学难点:各地民歌风格的辨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器乐作品的分类、历史和代表作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及理论:、古琴音乐、民族器乐:北方锣鼓、江南丝竹、近现代中国作品:交响乐,民族乐队作品

教学重点:区别传统器乐与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在审美及形态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审美的理念建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教学要求:认识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地位,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聆听京剧的唱腔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1、2、3、4、京剧 梅兰芳

老三杰 四大名旦 南梆子 四平调 教学重点:聆听京剧唱段,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腔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京剧的学唱模仿,重视表现其中的韵味。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 大自然 和谐 和平

教学要求:欣赏有代表性的亚非代表性歌曲,感受体验亚非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呼麦 鼓舞 克隆中

2、萨朗吉

马林巴 教学重点:

知道亚非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初步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中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走音乐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约德尔唱法

2、《风笛》

3、探戈

教学重点:认识欧洲 拉丁美洲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箫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曲和探戈音乐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

巴赫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巴洛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乐》的音乐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巴洛克音乐

2、复调音乐

3、主调音乐

4、巴赫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辨、体验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贝多芬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和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贝多芬

2、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音乐特点

3、《第九交响曲》

4、奏鸣曲

教学重点: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教学要求: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和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艺术歌曲

2、声乐套曲

标题音乐

民族乐派

3、舒伯特 肖邦

柏辽兹 李斯特

4、鳟鱼 魔王

教学重点:理解和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之流派风格的内涵。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我的祖国》

2、《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3、《芬兰颂》

4、斯美塔那

5、民族乐派

6、交响诗

教学重点:介绍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斯美塔那和西贝柳斯。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教学要求: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德彪西

2、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从感性上接触、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新趋向

教学要求: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调性音乐

2、无调音乐

3、十二音音乐

4、现代主义音乐

教学重点:多种音乐形式的对比和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教学要求: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爵士乐

2、南部之子

3、迪克西兰爵士乐

4、自由爵士乐

教学重点:爵士音乐的特点和爵士乐队使用的乐器。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教学要求: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古琴

2、广陵散

3、流水

4、编钟

教学重点:了解伯牙、学琴、知音的故事,中国十大古曲。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教学要求:认识和理解歌曲所放映的时代思想。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体操 兵操

2、黄河

3、祖国歌

教学重点:理解学堂乐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 冼星海

教学要求:认识音乐家的基础上,知道这些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金蛇狂舞

2、毕业歌

3、黄河大合唱

4、聂耳 冼星海

教学重点:知道聂耳和冼星海在中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

教学要求: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谁不说俺家乡好

2、祝酒歌

教学重点:中国新歌剧与传统戏曲的区别。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八单元——中州梨园 豫剧

教学要求:感受豫剧音乐内涵与情感。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常香玉

2、豫剧

3、流水板

4、二八板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豫剧的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

第十九单元——走向新世纪 教学要求:联系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学生应掌握的概念和理论:

1、乔羽

2、刘炽

3、《走进新时代》

教学重点: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体验——表现,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的新时代。课时安排:1课时

五、音乐欣赏教学的要点和方法:

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灵活多样的设计音乐鉴赏课的课型;

3、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六、考核

(一)、考核形式:欣赏著名乐曲,写听后感;

(二)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第三篇:高中音乐鉴赏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平山中学

陈姬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和《祝酒歌》。2,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列举几篇读过的毛泽东诗词,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2,播放《忆秦娥·娄山关》的朗诵,请学生讲讲“娄山关”战役的简单过程,教师补充说明:此战虽成功,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3,全体师生齐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毛泽东诗词,让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4,欣赏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女声独唱。简单介绍作曲家陆祖龙先生。

问:诗词的结构?旋律上采用了我国哪些音乐素材?

5,教师补充说明: “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的音调、三连音的号角声与连续附点马蹄声阵阵响起,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的战斗场景之中。上片描写的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下片描写的是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6,对比欣赏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合唱版本。

问:同一作品的独唱与合唱不同演唱形式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回答:独唱表现的较为细腻、清晰;而合唱的表现气势、音色丰满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歌曲不同演唱形式的听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7,在十六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讲到了艺术歌曲,它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特点是歌词常用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伴奏不只是作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回顾歌曲《魔王》,教师弹奏前奏部分,让学生了解艺术歌曲的伴奏音乐在歌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问:判断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体裁(艺术歌曲)。

8,新中国建立后,一种通俗易懂、易传唱的群众歌曲也大量地出现。如《歌唱祖国》(教师弹伴奏,学生哼唱第一部分),这种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的《祝酒歌》。9,听赏歌曲《祝酒歌》。

简单介绍曲作家——施光南,并列举他的部分作品。如《希望的田野上》等。问:歌曲的音乐情绪?从歌词中寻找当时创作歌曲的社会背景(粉碎“四人帮”)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从歌曲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歌曲的能力。10,学生学唱《祝酒歌》的部分段落。

11,小结:今天我们各欣赏了一首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但从歌曲的本身来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歌曲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12,布置作业:完成“拓展与探究”第五题。13,下课。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初探

古语有言“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少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①,我们期许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到好处,“吐纳之际有清泉潺潺,挥洒之间有风云奔走”②,课堂上教师闲庭信步,学生从容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

然而可悲的是,长期以来,我们苦心孤诣地追求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教学成了例行公事;每节课我们孜孜追求的教学流程的标准化、模式化使得学生远离了课堂,失掉了个性。

先看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公开教学——比较鉴赏《蜀相》与《书愤》

教学目标 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走进作者,了解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

教学步骤

1、复习了解两首诗歌主要思想内容。

2、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3、深入探究了解成因。

教学结果 课堂沉闷,学生发言人数较少,学生参与性不高。

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案例二:公开教学——苏东坡词鉴赏

教学目标 在学习掌握《定**》的基础上,比较苏轼遭贬后同一时期的作品,深入探究思想成因,做到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教学步骤

1、深入学习《定**》,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复习巩固遭贬后同一时期作品。

3、深入探究诗人思想,走进苏轼,了解苏轼。

教学结果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落实了教学目标,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两堂公开课都是讲诗歌,其步骤也基本相似,可是教学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

在教学第一步时,案例一中课前我自认为学生对这两首诗歌已经掌握了解,教学是直接提问“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何异同?”,如此大的问题,一开始就吓到了学生,这样就造成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和我出现了距离。教学案例二时,由于我拿不准学生究竟掌握到了哪种程度,课前我让学生先查阅了相关资料,看了他们写的对诗歌的了解,所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中对了解《定**》的问题提了三个:诗中写了一见什么事?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如此简单的提问,学生反映活跃,也和我真正的融入了课堂。总结起来是,案例一中我把学生想得过高,并没有真正走近学生,课前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案例二中问题从学生入手,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从学生出发,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身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乐学、会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在《语文新课程》一书中指出:学生在诗歌教学中(引用课标)

在我看来,根据学生诗歌阅读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认知性阅读

学生要获取丰硕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通过阅读的积累。在阅读的时候,无论是长篇的文学作品还是短小的记叙文,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经由形象思维跃然纸上,让读者不仅会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形象图像,而且这种形象图像会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头脑中的形象活起来,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形象。为下次阅读其它文学作品储备了逼真的原型形象的信息。如杜甫《登高》中对秋天的描写:“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杜甫的这首对于秋景的描述堪称经典,学生再遇到类似描述时,在脑海中就能想到类似的画面,为下次阅读鉴赏奠定基础。

2、理解性阅读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调动了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触器官,感受到了赏心悦目的景物、悦耳动听的声音、沁人心脾的芬芳、香脆可口的佳肴和益智感人的思想。读出了文中之文、景中之景、象中之象和境中之境,领悟到了文字中蕴含的鲜明感情和深刻思想,这时候,抽象的文字里融入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意志和审美倾向,含蓄的文字变得通俗了,简练的文字变得充实了。这样,文本的内容变得清晰、具体而真切,学生和作者在物象、情感及意念上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亲切交流,也许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许是一种情感的抚慰。无论怎样,对读者来说,是一次阅历丰富的过程,经验积淀的过程。如同样写《秋思》,张籍和刘禹锡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为思念亲人,一为诗情满怀,让学生理解了秋天在悲凉、萧瑟之外的异味。

3、评价性阅读

阅读和写作一样,是学生通过艺术形象来把握和体验观察的思维活动。青年评论家南帆说过:“作家的意义在于率领读者对置身的日常环境进行美实突围。”阅读不是学生个性的锁链,也不是对学生个性的禁锢,更不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在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继续深入地进行评价,鉴赏形象,体味风情,表达情感,流露思想,洞察世相。这样,学生将客观的文字变成了主观的思想或情感,在形式上外化成了一些可见可感的符号,学会了使用知识和欣赏知识,学生思维得到了发展。如读过《孔雀东南飞》,学生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社会中家长制度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就能正确看待“刘兰芝遭遣”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对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创造性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关心的不是我自己怎么看问题,我自己怎样想问题,而是老师怎样看问题,老师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在心理上,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老师的答案,而不是向老师的答案提出挑战。而文本教育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威特海默认为,思维是以顿悟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是对问题的顿悟,并获得新的前所未有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他强调了对事物内在关系的顿悟,对创造主体本身的知识和经验缺乏考虑。而斯坦伯格认为创造性思维与人的智商是单向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理论的提出为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尝试、运作和实施过程中提供了指导和借鉴。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其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写出了梦游天姥所见之景。欣赏诗歌时就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思维,自由地想象,释放情感,张扬个性,达到与诗人心灵的契合,这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特有的阅读独创性。

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在我看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方面:

1、扎实备课,落实备课内容。

要重视预设。有效地处理教材,重视预设,是衡量一堂课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对所讲内容熟烂于心,对所讲诗歌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切不可因循守旧、一成不变,一味从头到尾分析讲解。其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更是重中之重。

2、重视预设,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3、关注学生,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便于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教师自身储备。

教师要有“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的理念。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充实自己,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中的不断积累可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可贵资源。

二、课堂教学方面:

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诗歌阅读课堂一般分下面三个阶段:

(一)、“寻声暗问弹者谁?”

教师要利用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堂教学开始的5-10分钟时间,了解学生。他们在我们设定的目标中,掌握了哪些,哪些是我们要重点讲的,那些是我们何以少讲的,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重点突破,一开始的教学就找抓住学生的心,这样为了学生的课堂就能全面展开。这一投石问路,即全面关注了学生,又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苏)我听过一位老师讲陶渊明的《饮酒》,他的开场非常精彩,教师在读诗的时候感情把握上故意读错,就让学生去评价,结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能指出老师的问题,同时还讲出了原因,可贵的是学生的分析出乎我们的意料。看来陶渊明的思想可以少讲了,这个程度已经超出了八年级一般孩子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调整教学,以适应课堂中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

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与学生相互质疑,提出一些与他们知识水平接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既能解决一些,又不能完全解决,做到适当的拔高,这一阶段教师要让让学生在质疑中有想学的动力。使学生感到激动,“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发生,可我却怎么没有认真思考过他呢?”(苏)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尽最大努力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必要的阶梯和跳板。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善于提出一个提纲挈领性的问题,就能很好地理清教学的思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目标得以高效率的完成。

1、提问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语文诗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紧扣教学内容,必须蕴涵一定的难度(诗歌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形象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其次,要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等)。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会失去兴趣;问题过难,学生会有种畏惧感,甚至失去信心。因此提问一定要难易适中。比如,还是在讲陶渊明《饮酒》,当学生对教师诗歌朗读应经评价的非常到位时,如果教师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问学生,“他的这种情感在诗中哪能表现出来呀?”这样学生就觉得没什么意思,无法激发起他们学生的兴趣。但如果教师问道,“诗人的这种情感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就有了动了了。由此可见,问些蕴涵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学生所受到的启发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越高。

2、提问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好的提问往往表现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逐级向上。“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同:悦”)以解。”(《礼记学记》)教师发问,也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实际心理,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意图,抓住关键之处相机诱导。我在案例二中的那三个提问,就是让学生一步步走进苏轼,走进苏轼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了解苏轼,解读苏轼。

3、用对比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对比提问,使学生从对比中加以比较,在不同之处加以分析,然后再综合、判断、推理,进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入认识事物、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很好的培养思维深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对鲁迅散文《藤野先生》的教学中,不但要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要深入到课文的思想内涵中去,我就试着提出这样的问题:其一,这篇文章写了两条线索(明线,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如果我们只写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请同学们想想,这样的主题与原文主题的区别。其二,改后对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形象有无影响?从这两个对比提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要解答得完满和恰当,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这个对比提问,恰好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经过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改后文章的主旨不如原文更能体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学生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的精神。原文中鲁迅厌恶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观看电影后弃医从文等,这些事件更能突出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对藤野先生是反面衬托,在仙台帮助鲁迅先生的日本学生是对藤野先生的正面衬托,由此可见,原文更能突出人物形象和主旨。通过对比,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达到对文章深刻理解,从而培养了他们深入思维的优良品质。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把握教学机制,做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师生共同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告诉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很重要,而这一阶段我把它叫做教师的点拨成为关键所在。有时我们回教学生回答一些个别的、零碎的小问题,可这样往往打断了学生思考的思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那样“我就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是每个学生在听我讲解时,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从意识的仓库里把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而如果在意识的仓库里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个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死了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

这三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一个点拨者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搭建好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的桥梁。既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又要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真正还课堂与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此外,教学中教师对诗歌教学还可以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专题漫谈

“专题漫谈”是一种灵活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多种视角确立不同的专题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古诗词及时加以整理归类,引导他们对同一题材或主题的诗篇进行整体感悟理解,使他们对诗篇有更深更广的理解,进而上升到文化、生命的层面。今年夏天不可的时候,由于面对的是高三的学生,所以就对课本上涉及到的诗歌分专题为学生讲解分析。比如从诗人的视角我对课本中的诗篇进行了整合,分为“李白篇”、“杜甫篇”、“苏轼篇”、“辛弃疾篇”、“李清照篇”等等,在讲解中我不但分析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诗篇,更主要的是对诗人让学生有了全面的认识。苏轼的达观、李白的洒脱、杜甫的悲悯、辛弃疾的悲壮让学生都能深刻的体会并理解。这种“专题漫谈”的形式,不但使学生有效复习,还便于学生深入探究,活跃思维。

(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比照对比

比照对比的教学模式,包括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照,不同诗人诗作的对比,不同诗篇整体的对比,不同诗篇局部的对比,诗与文的对比等等。这也是我在假期补课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同登岳阳楼,李白与杜甫的感受就不尽相同。通过比照对比,发现心静不同,境遇不同,根本是两人性格不同,对比过后学生对这两位诗人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课堂评价方面:

诗歌教学过程是艺术的再现和创造性过程,教师每一节诗歌教学课都应是如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应大胆改革,注重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尝试、思考,在智慧的互相撞击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

课堂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检测,对所讲知识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诗歌教学的检测我通常会让学生进行思维体操的锻炼。让他们或评价这首诗,或评价这位诗人,或就所学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基本上学生每此学完诗歌后,都会梳理自己的思维,这也就他们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实践证明,抛弃约束和包办,提倡民主的教学,在诗歌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维方式,耐心倾听和热情接受他们的观点,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在诗歌欣赏中,才能洞察出别人没有理解到的句意,联想到别人没有领会到的意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恰当的评价,机智得将学生引入创造性的教学轨道。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贯穿在我们所教的每堂语文课上,更应贯穿在我们教学的思想中。它不但关注知识,而且更崇尚智慧,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动每一位学生的心弦,让她们在大语文的氛围中感受语文,教师身心舒畅,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总结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总结

(一)关于音乐鉴赏课的思考:

1、首先高中学生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经历,还有十六岁的阅历,“鉴赏”更多的是理性学习,和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进一步学习,通过比较、对照、知识的联系、评价,进行自我的判断。“鉴”字古时是一面镜子,对照,有别于欣赏。

2、重在心理感受与联想,重在内心参与。

(二)什么是音乐?

音乐是一种音响,是人类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聆听她的形式美。人类通用的“第二种语言”,是非语义性的、非具象性的、情感的、心灵感受的。二种音乐情感不同的:激越的与悲哀的。

(三)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

1、音乐的基本语汇 音乐要素、音乐语言

2、物理的思维方式可以判断音高、音长、音强、音色,这些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形成了音乐的形式要素。

3、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

4、用这种语言表达人类情感

(四)、音乐鉴赏学习的主要内容

1、记住主题(大多数是旋律)

2、听出主题的变化:音色的变化等

3、听出体裁、结构:体裁、曲式

4、学会用音乐的术语描述、解释音乐主题:比如说说感想;引导学生用音乐术语来描绘,如速度加快,情绪高涨,情感更加细腻

5、感知音乐风格(主题的特点、要素的使用):地域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作曲家作品风格,南北地域风格;长调与短调;

6、作品产生的背景:可让学生课后完成,让一二个学生轮流完成。滚动向下的旋律,《1812年序曲》,老柴的作品。人们虔诚祈求和平,同样的旋律会长生不同的效果。

有个老师讲民歌,从旋律的流淌来讲,《小白菜》课例,从下行的音调,进一步分析歌唱着的状态分析,从《白毛女》分析,让学生分析以小白菜作为素材,下行的音调,有悲凉的情绪。

(四)、探寻从源头开始

《孟姜女哭长城》——河南民歌:学生一听原生态的民歌,原汁原味,采编后的版本,听出起承转合的旋律走向。你能听出起承转合的音乐逻辑吗? 创作歌曲《孟姜女》

宋祖英的版本听民歌的旋律,试着体会原有旋律的新发展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让学生寻找哪些歌曲里有民歌的素材,原生态是最民族的,学生应做民歌的传承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下载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总结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首先高中学生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经历,还有十六岁的阅历,“鉴赏”更多的是理性学习,和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进一步学习,通过比较、对照、知识的联系、评价,进行......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28-01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形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本站推荐]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上学期 音乐鉴赏科 ***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鉴赏音乐以聆听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效实施音乐鉴赏教......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总结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 锡林浩特六中艺术教研室音乐组 王一石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教学,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高中......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思考和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思考和探索 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东八里小学 王丽 摘要:音乐课堂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确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

    高中音乐鉴赏测试题

    高中音乐鉴赏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 A. 二胡独奏曲 B.琵琶协奏曲 C.交响曲2、俄国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