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学习体会
深入学习,转变观念,科学发展,服务社会 ——教育思想观念学习讨论的体会与思考
教育科学系 冀先礼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国家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我们只知道这项工作很重要,但对评估的方针和目的、对高职高专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并没有清晰、深刻地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和教学效果。学校评建工作启动以来,根据学校的和评建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对有关评建知识和高职高专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学习了周济部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的讲话;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周大恂教授的专题报告,在学习的基础上,系里组织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大家对我们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对怎样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有了科学地理解。我们认为:学校要发展,必须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理念正确,坚持科学发展观,不能盲目地求大攀高;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必须服务社会、适应市场需要。应当:
1、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高峰期的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到高职高专教育,为学生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含义:第一,教学服务。我们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搞好教学服务,广大教师和行政办公人员必须树立两个“零距离”思想,即: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实现在校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争取无缝对接。第二,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服务重点要做好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跟踪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的责任不能仅仅是把学生送出校门就行,应该是“扶上马,送一程”。
2、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的目的是突出技能训练,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为此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三个转变(即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不断增强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办学思想的转变,即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和方向。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有四层含义:第一,人才定位的问题,即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怎么培养的问题。第三,找准高职高专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定位。第四,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找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即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优势专业倾斜,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争取把我校建设成一所具有先进水平的品牌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的有影响的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校来讲,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建设一批实训基地,精心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形成学校的亮点。具体到我系,即教育科学系,我们要争取把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成全校的特色项目,把“心理咨询技术”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建设成全校的精品课程。
3、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
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在当前形势下,就是要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学校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找准就业市场的需求。要做好市场调研,加强市场预测,积极与用人单位配合。第二,要按照就业需求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课程、配备什么师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集成教育教学资源,办出特色,办出优势。
二、以服务为宗旨,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转型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峰期,这种国情对高等教育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新要求。从教育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无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考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及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市所在地均设置有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密切了高职高专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到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如何在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从新的起点、新的高度去跃登新的台阶,是一个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经济和高职高专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细致全面的考虑和重要抉择。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决定召开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十分及时,完全正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首先是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的态势。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
以服务为宗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应当注意“两个加强”,即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就会赢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信任,也会加快学校自身的发展。
第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总之,高职教育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一定能够办出特色,不断发展。
焦作师专教育科学系:冀先礼 2008.3.18.
第二篇: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对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读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叶老的观点。所编入的文章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其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在1941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45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为探索中国的现代教育之路鞠躬尽瘁。《陶行知教育名篇》实为我们教师的巨大财富,我读后受益匪浅。
下面我结合叶老的观点来谈谈在现在如何当好教师。
首先,不能做下列类型的教师。
1、翻译型教师。这类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上课的工作是“把纸面文句翻译成口头语言。”结果是语文教师没上好语文课,其他学科都象是上语文课。
2、天花乱坠型教师。这类教师“喜欢发挥,可是发挥不一定集中在所讲的那篇文章”。只要抓住某一内容,就天南地北,任意发挥。学生倒也听得很有滋味,但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满堂灌型教师。这类教师全然不顾学生感受,只顾着自己讲一堂课。他们把学生当成“瓶子”,把知识往里装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了。
4、应试型教师。这类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喜欢搞“题海战术”。全然不顾学生的经验和思想,让学生辛辛苦苦的练习,最大的目标定在应付将来的入学考试。正同从前十年窗下,应付科举考试,“最大的目标在应考时候能做得成几篇适合考官胃口的文章一模一样。”
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远不止此,如批改作业时自以为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总想着怎样“制服”学生,让学生“吃瘪”;或是采用“无为而治”的“策略”,眼开眼闭,放任不管,任他们搞得天翻地覆等等。
令人担忧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行为在一些教师的工作中依然存在!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革教学方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其次,说说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
1、重在“身教”。叶老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言教”,但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口说深切得多”。“当然,‘言教’还是有用,还是需要的,”但是,“教育者如果光要求受教育者这样那样,自己却不去实践,这怎么行呢?”受教育者会怀疑,“原来你光是嘴上说说的,并不打算去实践的。你说的是不是由衷之言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照你说的去做呢?”这样一来,“随你怎么翻来覆去唠叨,再也进不了受教育者的耳朵,更不必说深到心坎了”。“唯有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不但像平常说的‘说得到做得到’,而且要做得到才说,情形就大不相同。那时候学生非常信服,愿意照着教师的话积极地实行。”
由此可见,“‘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是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一定不做。”
叶老的观点给新时期的教师以这样的启示:新课程要求学生探究,我们应当先去探究;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我们应当先去研究;只有亲身体验,我们的教学才最有说服力,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2、认识学生。所谓认识学生,不光是“学生的状貌、性情、家庭情况之类。”教师所要认识的是学生“将来做什么样的人,”“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将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他们在这里头将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认识是根本,是源头。”
所以,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认清楚教体育,语文,史地,理化……跟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有什么关系,该怎样教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教的是某一门功课,为的是针对着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
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而定的培养目标,为的是培养适应“学习型社会”,“合作型社会”的劳动者。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发展着的社会,认清当前和未来的形势,深刻领会新课程所提出的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任何“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帮助学生为学。“教育”这个词,“‘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么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怕多费学生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
“我不但把我的一点儿东西给与他们,还要诱导他们帮助他们得到他们的一点儿”。“若有人问这叫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为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要
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为终身继续教育奠定基础。那么,确立“帮助学生为学”的观念,提高“帮助学生为学”的能力,当然是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了。
第三、称职的好教师的标准
1、目的明确,思想端正,对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叶老一贯反对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将目标在应付将来的入学考试,”结果是象过去科举时代一样,“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而不能培养善于用所学知识“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叶老在《我呼吁》,《还要呼吁》,《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等文章中强烈批评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他指出:“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能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在毕业班,不能只抓少数‘尖子’,放弃大多数学生。”否则,“简直没有一点儿教育的气味了”。“教师必须兼顾全班,使全班学生均有进益,此是天经地义。”
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未来劳动者的素质都能提高,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目标。如果劳动者素质都到了一定的高度,“工人农民的绝大部分甚至全体工人农民都成为知识分子”,“就没有单把某一群人称为知识分子的必要了。这样的境界是值得咱们向往的,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都必须极大的提高。所以我想,这样的境界应该是咱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目标。”
2、重视体验,勤于实践,独立思考,对教学有独特见解。教师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自己就得有看书读书写东西的好习惯。”“教师出身于学生”,“只教而不作,能派上用场的不就是学生时代得来的一点儿甘苦吗?老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这点儿甘苦保得住永不褪色吗?”教师如果“下水”,能亲身体验学习,对教学内容就会非常熟练,非常敏感,“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习,研究学法,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叶老对依赖别的教师,依赖现成教案,依赖集体备课的教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只靠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原则可以共同商量,怎样适当地应用原则还是靠自己。”“所以靠拿来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钻研。”
可见,教学个性化是好教师的标志之一,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
3、不断改进教法,探索教学规律,善教,善导。叶老一贯反对一讲一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他指出: “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这一十六年得消磨在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课上!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想到一十六年的枯坐听讲,替他们难受极了,甚至想起了消极的念头:何必受教育呢?”
叶老竭力主张学生为本的教学,提倡采用启发,诱导,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学自得。他强调:“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2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发,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地讲说,学生默默地聆受”。“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就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应该受到不少启发:教师要积极钻研、探索各种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下功夫:这也是对一名合格教师提出的要求。
4、对学生负责。叶老认为对学生负责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前提。他指出:“讨论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也是枉然。”“我们觉得负责的教师真是太少了。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这应该由老师负责,老师没有用种种办法养成学生认真的习惯。”
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好教师,就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不仅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还要敢于承担责任,把学生的错误归结为自己教学的失职。
当然,好教师还要重视自己在政治、业务等方面的进修和提高。“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教师进修提高的方式,可以是从书本上学,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学,还可以在实践中学,从学生那里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才能适应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七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叶圣陶先生身体力行,躬行实践,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学习叶老的精神,学习叶老的教育思想,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育家的优良传统,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创新,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对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读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叶老的观点。所编入的文章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其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在1941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45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为探索中国的现代教育之路鞠躬尽瘁。《陶行知教育名篇》实为我们教师的巨大财富,我读后受益匪浅。
下面我结合叶老的观点来谈谈在现在如何当好教师。
首先,不能做下列类型的教师。
1、翻译型教师。这类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上课的工作是“把纸面文句翻译成口头语言。”结果是语文教师没上好语文课,其他学科都象是上语文课。
2、天花乱坠型教师。这类教师“喜欢发挥,可是发挥不一定集中在所讲的那篇文章”。只要抓住某一内容,就天南地北,任意发挥。学生倒也听得很有滋味,但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满堂灌型教师。这类教师全然不顾学生感受,只顾着自己讲一堂课。他们把学生当成“瓶子”,把知识往里装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了。
4、应试型教师。这类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喜欢搞“题海战术”。全然不顾学生的经验和思想,让学生辛辛苦苦的练习,最大的目标定在应付将来的入学考试。正同从前十年窗下,应付科举考试,“最大的目标在应考时候能做得成几篇适合考官胃口的文章一模一样。”
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远不止此,如批改作业时自以为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总想着怎样“制服”学生,让学生“吃瘪”;或是采用“无为而治”的“策略”,眼开眼闭,放任不管,任他们搞得天翻地覆等等。
令人担忧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行为在一些教师的工作中依然存在!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革教学方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其次,说说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
1、重在“身教”。叶老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言教”,但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口说深切得多”。“当然,‘言教’还是有用,还是需要的,”但是,“教育者如果光要求受教育者这样那样,自己却不去实践,这怎么行呢?”受教育者会怀疑,“原来你光是嘴上说说的,并不打算去实践的。你说的是不是由衷之言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照你说的去做呢?”这样一来,“随你怎么翻来覆去唠叨,再也进不了受教育者的耳朵,更不必说深到心坎了”。“唯有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不但像平常说的‘说得到做得到’,而且要做得到才说,情形就大不相同。那时候学生非常信服,愿意照着教师的话积极地实行。”
由此可见,“‘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是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一定不做。”
叶老的观点给新时期的教师以这样的启示:新课程要求学生探究,我们应当先去探究;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我们应当先去研究;只有亲身体验,我们的教学才最有说服力,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2、认识学生。所谓认识学生,不光是“学生的状貌、性情、家庭情况之类。”教师所要认识的是学生“将来做什么样的人,”“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将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他们在这里头将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认识是根本,是源头。”
所以,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认清楚教体育,语文,史地,理化……跟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有什么关系,该怎样教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教的是某一门功课,为的是针对着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
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而定的培养目标,为的是培养适应“学习型社会”,“合作型社会”的劳动者。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发展着的社会,认清当前和未来的形势,深刻领会新课程所提出的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任何“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帮助学生为学。“教育”这个词,“‘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么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怕多费学生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
“我不但把我的一点儿东西给与他们,还要诱导他们帮助他们得到他们的一点儿”。“若有人问这叫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为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要
第四篇:创新教育就要创新观念
创新教育就要创新观念
李植任
俗语说得好:观念决定于实践。我们昌江的教育之所以落后,说白了就是观念的落后。多年累计的这种教学教育观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想真的把我们昌江的教育教学上一个台阶,不管是管教育的,还是管教学的,要想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洗脑”、“富脑”。针对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旧教育观念,我认为它应该是某些领导层的人采取强硬的措施就能办得到的,而是应该有目的地引导教师们观注现实,研究新情况,多学习,探索实践,便于更新旧观念,实行新的教育观念。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观念的转变呢?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就必须要明确教育的发展方向。另外我们还要能够走得出去,请得进来,县政府或县教育局要多让一些有事业心、有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创新经验,组织讨论等(而不是什么领导来做这样的工作)。让大家都能够形成一个这样的共识,昌江的教育教学还不能上一个台阶吗!
转变哪些观念呢?把学习知识变成开发的智力。如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一节公开课后,基本素质可能很好,但是教学结构和方法不一定就很好,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我们常说教改、教改,可改了这么长的时间,经验也不少,也有所成就,但回过想想还是在实践中是老一套,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出去得太少了,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变化和精彩。我们分析一下就会清楚地知道:教育观念出了问题。该出去不能出去,而不该出去却常常出去。教育观念是一种很理性的东西,它来源于实践却又在实践中起能动的指导作用,它是人才、质量、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观的一个整体化结合,这些相互密切联系的观念才能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高层次的理论认识和指导思想。因此要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教学,首先是领导层要明白,我们教师也要明白。
怎么样实施呢?我认为就是要给教师们营建一个新的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在工作中是工作压力大、思想压力大、社会压力大等等,如果我们的教育领导层还不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情境的话,而是还要在某些方面再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强硬措施,不但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教师的热情也没有了,精力也没有了,又怎么能安心地搞教育教学!教师也是人,也需要活动,也需要舒适的生活,一点活动的空闲都没有了(这里指的是大多数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精力有限啊!年轻教师还没什么。所以创新环境的营建,创新条件的营建等等都是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有利的因素和广扩的能源,是我们昌江教育教学中不可缺乏的有效资源。
第五篇: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者:安秀霞 发布时间: 16/1/2011 PM 11:12:25 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参考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坚持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本思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教育领域竞争愈来愈明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管理和学校品牌等都是校际之间竞争的筹码。要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意识。我校有办学规模小,硬件不足,生源相对较差等先天不足。我们要在名校云集的教育大区始终保持在前列是没有决对优势的。要继续保持并有所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新确立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逐步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为此,我校把学习教育理论,写学习笔记,谈心得体会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评。
二、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全过程,向改革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材在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在改革,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几十年来的知识层面和旧的教法上,显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出局的。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走改革创新的路子。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娱乐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创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语文课前五分钟讲演、英语对话等行之有效的教法,对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1)、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必然措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中,加大管理力度,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作到管理到人,服务到人,事事有人管理,管而有效。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回应,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保证教学各环节政令畅通,有序、有责、科学、高效。改终吉管理为过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细化教师考核条例,并纳入对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量化考核中,与先进教研组和年级组的评选以及年终奖励挂钩。作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目前,在我校已基本行成一种竞争上岗、爱岗敬业、校荣我荣的新风尚,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在发展改变。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因此,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的优劣,必须体现在学生的掌握情况上,即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方法、行成能力的评价功能。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笔试、口试、操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证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细心组织各科(包括体、音、美、荣、信息、实验操作等)的考试、登分、记录、统计、分析、反馈等,全面评价教师和学生,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已将评价功能的研究列为新的科研课题,组织部分教师进行实验。
(2)、抓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向教科研要质量
向教科研要质量,靠教科研上台阶,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水平,研究探讨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考试动态,即时准确地收集各种教育信息,与同行及兄弟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子,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于高中会考与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高中会考的优秀率基本上就是高考的一本上线率,会考的合格率基本上就是高考的上就是高考的上线率,抓好基础,全面发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的根本出路,单纯的应试教育,只学高考科目,严重偏科是没有出路的。这是我校近年业高中会考和高考成绩逐年提高的成功经验。该项研究获西安市会考办优秀论文二等奖,获陕西省考试中心优秀论文三等奖。
加强课程标准、教材改革和教法更新的研究是教科研的重中之重。探索性、开放型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要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变为由学生互相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为适应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为更好的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我校有五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义务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的教改实验;有三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科研项目“研究性学习”的教法研究,为适应2002级新高一课程改革的教学作好准备。始终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挖掘教材,研究考题,特别是对高考、中考的命题思想和方法的研究是我校的教师的一大特点。他们不仅研究考题的解法、思路和技巧,同时还研究考题的出处,以及与教材中例题、习题的联系。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考题来源于教材,但又不同于教材中的习题,使学生感到“切入容易深入难”,似曾见过,能下笔作,但又深入不下去,得高分难,针对这一点,在处理习题和上复习课时,我们从课本习题入手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作到基本功扎实,对所学知识能运用自如,提高学生得高分的机率。因此,我校在生源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能够考出高分的学生就成为必然。在2001年学生赵静英语871分,居外语类全省第二,碑林区第一。学生钟珊数学810分,居外语类碑林区第二,我校数学单科有三人居外语类碑林区前五名。(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育技术要质量
我们积极的倡导、鼓励、支持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附助教学,把老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制课件,使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提高。
三、坚持面向全体、着眼中间、抓差扶优、分类推进的方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抓两头带中间,是我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生源问题,面对好、中、差不同的学生要教同一本书,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分类推进,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分层次指导和区别要求的方法,按学生程度布置作业。实行学因生转化责任制,将其纳入考核评估内容。对学困生采取底起点、小步走、多帮助、勤表扬,提问优先,批改作业做先等作法,在有些年级和学科收到一定效果。每届都有一些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调教而步入了大学,甚至有些进入了重点院校。
(1)、注重情感投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心爱护学生,向情感要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推选创新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只有学生爱学,才能学好这门课。关心和后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基础,是学因生转化的诱发条件。教师期望的眼神、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都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活学困生上进的动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学校生活的情趣,将是终生难忘的。
(2)、注得学习方法指导,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向自主学习要质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从学生一入学就制定出三年的规划和目标以及分期实施细责,预计到学生分化的时间、内容、形式以及预防措施。例如,起始年级学生入学头两个月应先抓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要先学会做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的学习状态,作好进一步学习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上应抓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教材衔接以及学生的基础,教给学生本学科的特点,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方法、要领以及本学科习中的障碍、阻力等,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该学科如何才能学好,如何回避学习中的障碍与阻力,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情绪,使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运用自如。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学不得法、轻视基础重繁难题的解法以及缺乏进一步学习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境地。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已在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效果。我校有多篇论文在陕西省学习方法指导研讨会上交流,并获一、二等奖,我校被评为学习方法指导先进学校。
(3)、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挖掘个人创造潜力的教育。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做到有的放矢,从严要求,训练学生的忍耐性,形成顽强毅力;巧设试题“陷阱”,使学生从挫折和失败中摸索走出困境的途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强化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该项实验成果在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研讨会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探索性、开放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为此,我们将力争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由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将会创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