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古诗词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学习古诗词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
余丹
众所周知,经过千百年沉淀,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语言,都很有好处,它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因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能力与素质的得到发展与提高。那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古诗词教学,本人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一、激发兴趣,主动探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探究。教师可置景、明理或介绍诗人作诗的时代背景,诗篇的现实意义等方式,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汲取古诗词的营养,探索古诗词的真谛。如教学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可如下导入:“同学们,难道你不想知道因王之涣曾作《等鹳雀楼》而著名的鹳雀楼吗?它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的城西黄河岸边,楼高三层,前望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朝时期的一个登临圣地,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精美的作品。好,咱们马上读诗,置身于鹳雀楼上,居高临下,登高望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诗的热情。又如教学《忆江南》时,“同学们,你到过江南吗?你看到过江南春天的美景吗?江南的什么特征让诗人这么留恋,难以忘怀······不用问别人,你读了这首诗就知道了。这不,诗人给我们送来了江南的美景······”设置悬念,立刻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平时还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课前吟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赛诗会等,让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浓浓的兴趣.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自主探究。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古诗词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领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把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放在首位,不要直接传授朗读的技巧,而是用巧妙点拨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或从图景悟文,或借助文字想像诗中画面,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首先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形成整体诗境。然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情感。“题为《晓出净慈城寺送林子方》诗中没有敘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极度赞美西湖美景,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放宽思维,畅所欲言,在深入挖掘诗意后,我指导学生朗读,再配以音乐,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如此一来,诗境毕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惊叹,赞美而又略带一丝淡淡的离愁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再引导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把这首诗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你会怎么读?”这样让学生换位赏读,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有声有色,从而达到身临其境,深悟诗情,与诗人杨万里产生情感共鸣的功效,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和美的教育。
三、赏析古诗,用教材教,相机拓展。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韵律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进行拓展。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在学生理解了本诗的意境后,抓住李白诗词中大多采用的“夸张”、“比喻”等手法进行拓展。“‘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生回答:“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师:“‘疑是银河落九天。’因为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生:“李白的《静夜思》中也有‘疑’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古朗月行》中也有‘疑’字,‘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教师讲述:“这种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歌特有的风格,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样“用教材教”,既让学生对李白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又培养了学生吟诵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小学生感悟世理,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想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物学科,跟现实生活联系得比较密切。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就会不断地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难题,他们都会不断地问为什么。这时,老师应当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例如,2008年政府出台了“限塑令”之后,有些商家就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塑料袋,并称它们是合格的产品,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当我们学习了八年级的生物之后,我们也可以作为一个小“法官”,来验证商家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在讲授这个课题时,我会按照以下的思路来进行: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为什么要出台“限塑令”?是因为现行的塑料袋无法被分解,使垃圾成堆,从而影响了环境。那商家称其新型塑料袋符合环保要求,也就是说它是能够被分解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够验证他的塑料袋能够被分解呢?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那么,我们就看新型塑料袋能否被细菌和真菌分解。第二,设计实验方案。为了更好地得出结论,做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变量是新型的塑料袋,对照组的变量是现行的塑料袋。第三,明确了变量后,那么我们就要控制两组实验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完全相同。例如,要在同一地点采等量的肥沃土壤,要浇等量的蒸馏水,并且两组的塑料袋要同样大小,同样重量,做观察记录的时候要同时间等等。最后,对照两组的实验结果。如果新型塑料袋被分解,那么,说明商家的说法是真实的;如果新型塑料袋没有被分解,说明商家的说法是假的。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因为这个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做到,那么就要求学生课后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完成后,还要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上课的时候多列举一些具体的,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事例,并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学习生物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老师上课时能够尽量做到多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肯定会大大地提高。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品甸中心小学李贵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的获得有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领略探究后的体验,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
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充分体现教学的趣味性,创造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教学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互动互助,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亲自进行过程体验,亲自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价值。
二、通过思维、观察、操作,形成自主探究的深刻体验。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现力。
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其实,将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如《丑小鸭》一课,仅仅依靠文字,学生很难理解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丑小鸭、小鸟等角色,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教师再抓住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时机,让学生想象丑小鸭的内心世界。这样,生动的情境就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一下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说”、“做”,形成自主探究的深刻体验。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能够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以“点名说、自主说、分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如教学《草原》一课,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凉抹”,体会到小丘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描述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样的柔美,特别是羊群在小丘下活动,真像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学生们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
极的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想像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请用比喻句描述。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欲望,能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这样学生在自己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机会。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操作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对自主探究形成深刻地体验。
三、提供体验机会,享受探究乐趣。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他再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和力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造成功的条件,想方设法使其探究成功。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差异,这在低年级就已经显现出来。一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快,另一些学生智力发展较迟缓,如果经常“一刀切”,后进生几乎尝试不到成功的乐趣,甚至会失去探究的信心和勇气,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针对差异,精心设计,分类指导。课堂上,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简单的习题让后进生板演,答对了,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对优等生要鼓励他们求异创新,培养创造思维火花。另外,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还来自于教师的评
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有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莫大鼓励。因此,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表扬鼓舞,要正视学生之间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
四、合作交流,深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来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在合作交流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记下学习结果)、“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修正小组同学的错误,讲解正确答案)、“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讨论时的声音控制、提问和应答时的礼貌)等,最后要求每一组设计组名、组标,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竟争夺标”的氛围。
五、学教结合,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归纳,还要允许学生质疑,同时,教师还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类指导,及时进行点拨,耐心细致引导,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合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需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领悟,从而培养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英语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英语能力
白山市第25中学张慧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就必须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英语。
一、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刻板、严肃的表情很难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总是让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更别说自主地去学习了。但是,在如今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地去学习就应该从自身开始改变。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自己的见解,才能让学生做到“敢说、敢问、敢想”。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自从我将微笑带进课堂后,学生既学习到了知识,也对教师产生了好感。这样,会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是轻松、快乐的。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而愿意学习,不喜欢教师而不愿意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每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回答与众不同而得到教师的表扬,成为学生们羡慕的对象。那么,我们为何不在课堂上多说一些这样的话来激励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呢?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是一件很难的事,也很容易让学生对新的语言产生厌烦。因此,我们应该创设出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乐于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实物、幻灯片、录音机、和多媒体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生活,从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扮演教师、医生、父母、朋友、警察等角色来模拟现实情境生活。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锻炼,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渴望学习更多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通过这些动感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从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有趣多样的游戏
小学生好动时他们的天性,一节课45分钟要让他们坐住、注意力集中时很难做到的。因此,在课堂上必须穿插一些活跃课堂气氛的游戏,让学生放松一下。特别是新学期刚开始时,学生们都不能很快地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时就更需要利用一些游戏贯穿其中,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慢慢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游戏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要反复的做一些类似的游戏,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要多想一些灵活多样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三、提供实践空间,巩固学习成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我个人认为,这个“实践”应该包括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阅读实践就是引导学生获取间接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而生活实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的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的空间。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发展的教学环境,创建和谐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