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比导师制好》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3 00:3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比导师制好》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比导师制好》名词解释》。

第一篇:《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比导师制好》名词解释

导生制:又叫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是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曾在英国和美国流行数十年, 在英、美两国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作出过重大贡献。

其组织形式如下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 然后由这些学生做“ 导生” , 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 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 是教师的助手。由于导生的帮助, 教师教学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了, 从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这种制度在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下, 在教育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大学城的校址大都选在市郊, 而专任教师居住地一般位于市区, 这样受交通方式的制约,教师一般就成了一种随班车而来, 坐车而去的“侯鸟”。这种侯鸟式的教学方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即无法保证师生之间拥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实施导生制则可以弥补导师制之不足。

此外, 导生制在大学城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导生是理想教育的启蒙者、专业发展的指导者、生活方面的咨询服务者。导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帮助老师进行教学的助手, 他们还在思想启蒙、专业导航和生活指南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因而也就具有了大学城特色。我们一年来的实践证明,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导生制的作用, 会给大学管理、学风建设等各方面带来可喜的进步。

导生制成败之关键在于导生选拔。我们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根据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从中选拔出思想进步、学习优秀、有工作阅历和工作热情、生活严谨、沟通能力较强、乐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做导生。在导生踏上岗位之前, 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每位导生明确职责, 树立责任意识和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同时要让导生意识到, 导生岗位是锻炼能力的良好舞台, 在这个平台上有助干他们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交际和沟通能力。

导生制建设之实践——在把导生定位为思想教育的启蒙者、专业发展的指导者、生活方面的咨询服务者思想的指引下, 在导生制建设方面主要从思想启蒙、学业指导和生活咨询等几个方面展开, 当然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互相联系, 彼此渗透的。

随着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对学生发展和教学管理而言, 网上选课是一个必然选择。完善的学分制和网上选课制给予学生较广的课程选择范围、学习的自由选择权利,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权利享有和义务承担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所以在极大的自主权利的支配下,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对级新生而言是一个新难题。如果通过他们的自我摸索, 无疑部分同学要为此付出几门功课不及格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指导就是必要的。

导生对新生进行“考试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考前复习方法、考试纪律等注意事项”的指导,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和感受谈到奖学金评定等情况。导生的这种言传身教形式也许比老师的空头说教来得具体, 更贴近学生生活。

针对新生刚进校, 对周围环境不熟悉, 对大学充满憧憬同时又伴随着迷茫的情况下, 导生的出现滋润了新生迷茫的心田。辅导员老师在入学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安全教育、入学的心理和人际关系适应、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差异、校纪校规讲解等的情况下, 导生带领着新生出现在教室、图书馆、机房, 告知附近交通情况, 介绍生活特点, 他们的讲解化解了学生心中的困惑, 同时也赢得了新生家长的肯定。

导生出色完成了自身任务, 充分发挥了理论优势和榜样作用思想上注重对新生启蒙, 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学习上, 发挥学业方面的优势, 对新生选课、平时学习进行指导和督促生活上能够为新生提供充分的咨询, 担当了咨询服务者的角色。针对本学期导生制课题进行情况,我们通过跟踪研究、调查问卷和及时访谈的形式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

根据同学反馈, 导生认为大一同学缺乏主动性, 另外还有的导生认为由于时空的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导生制的顺利实施,还有导生认为导生制的相关宣传不够, 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新生也希望导生能够在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更进一步。这表明应该给导生必要的指导和行动的灵活性, 在坚持原则和适当灵活性的前提下, 他们才可能创遭性地主动开展工作。

明确“导生”该做什么、如何去做, 是顺利推行“导生制”的前提条件。

学习生活指导职能。初入大学, 新生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对未来满怀憧憬与梦想, 他们会以昂扬的斗志和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同时也会对新的环境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感到茫然无助、不知所措。在新生最迷茫的时候,“导生”通过介绍学校概况、讲解课程设置、传授生活经验、化解寝室矛盾、交流学习方法、分析就业形势等, 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尽快养成好习惯, 引导他们立足现实、放眼长远、明确目标, 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自强的健康心态, 使他们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思想状况日趋稳定、同学关系更加融洽, 大大加快了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进程。

管理服务职能。“导生”不仅是教育者、指导者, 同时也要发挥管理者、服务者的职能。一是宣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经常开展课堂出勤、晚间归寝、公寓卫生检查, 协助学校做好新生日常管理。二是加强班集体和班干部队伍建设, 引导并促进优良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使新生班级尽快走上自主发展的良性轨道。三是经常开展寝室维修、医疗援助、扶贫济困、心理咨询等工作, 通过自己的点滴付出和辛苦努力解决新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实际问题, 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以上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新生思想有方向、学习有动力、生活有保障, 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机制,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信息沟通职能。“导生”是联系学校与新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其重要的工作职能之一是做好信息沟通和上传下达, 这是“导生制”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定期召开班会、班委会, 及时传达学校要求, 讨论班级问题, 提出处理意见。二是定期找新生和辅导员老师谈话, 深入了解情况, 如实反映问题,及时沟通信息。三是定期开展“导生”工作座谈会或研讨会, 师生共同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提出工作设想、修订工作目标。四是以“导生”为中介建立起友好班级、共建班级, 互相联合开展文艺活动、体育比赛、趣味游戏、学习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 真正发挥“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的传统优势, 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三、推行“导生制”的重要意义(一)改善了新生工作效果

与以往的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导生制”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第一,“导生”与新生年龄接近, 兴趣爱好与关注的热点问题类似, 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比较一致, 不存在什么代沟, 彼此有共同语言, 更容易进行交流;第二, 新生对辅导员普遍存在畏惧和排斥心理, 他们有问题往往不愿意主动交流, 这非常不利于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生信息, 而“ 导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 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 和新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容易被学生接受;第三,“导生”曾有过与新生相同的经历, 面临过与新生相同的问题, 由“导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现身说法, 可以使新生在大学初期的适应阶段少走许多弯路, 更有说服力;第四,“导生”的榜样作用会对新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品质优秀、能力突出的他们会成为新生效仿的对象, 有助于激发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几年的实践证明,“导生制”的推行使新生入学后能更快地融入全新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大大加快了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进程, 使新生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二)拓宽了学生素质教育途径 推行“导生制”不仅新生受益,“导生”本身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首先, 为了在新生中树立威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导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们会自觉加强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力争在各方面成为新生的榜样和表率, 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识更加强烈。其次, 开展新生工作为“导生”提供了更多锻炼机会, 创造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的机遇和平台,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能在工作中得到全面培养和充分展示。再次, 为了做好新生工作,“导生”必须站在管理者的高度考虑新生成长和班级发展的实际, 并结合这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工作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努力探索解决途径, 在此过程中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统揽全局的意识和观念得以增强。综上, 推行“导生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和拔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创新了学生教育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革, 新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 各高校办学层次不断增加、招生规模迅速膨胀, 学生工作队伍师资不足的问题日益显著。同时, 专职辅导员工作内容纷繁复杂, 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建设、招生与就业指导、班集体建设与管理、公寓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综合测评、学籍管理、奖励处分、特困生工作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又要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教学管理、安全保卫和后勤服务等工作, 容易出现漏洞和死角。此外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日渐增多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以及长年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新生入学时自立能力不强、心理素质较差、集体观念淡漠等问题已经日益普遍,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大力推行“导生制”, 由“导生”协助学校对新生进行教育管理, 有助于延长工作手臂、缓解学校负担, 使新生工作更加深入细致、扎实有效,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开辟了学生工作的新思路, 创新并发展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

“导生制”是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保证其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 以加强“导生”队伍建设为基础, 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保障。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导生制”本身存在的先天不足, 坚持其与“导师制”、“ 班主任制”等教育管理模式配合运用, 互相支持, 互为补充, 这样才能在高校新生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绩。

(一)实行导生制是学校实际情况的要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不无道理。一年级大学生刚入学校,如同一名游客到了向往已久的旅游景点,或许在到达景点前,他已翻阅了此景点的内容介绍,但他要真正揭开此景点的“庐山真面目”,导游的详细介绍,无疑最为重要。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亦是如此,在他们进入校园还对“景点”一片茫然时,“导”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二)导生制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按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条件,自我教育则是社会教育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而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社会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国家、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把教育方法当作管理手段,于是教育的过程便成为单纯由教师说教的过程。面向21 世纪,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我们教育方法就要创造条件培养人、发展人,在实施过程中,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成为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导生制恰是来源于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一管理结构的确定,保证学生自律水平的提高。在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实现教育手段的无为而治。在社会变革时期,市场经济逐步成熟,人力资源的储备力度加大,人力资源竞争更加激烈,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急需别人的关怀,疏导、引导和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而实行导生制,导生和新生联系方便,基本上达到同吃、同住、同学习、同交流,在这方面具在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且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在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义务、道德、意志、耐挫等方面,大学生的滞后度高,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弱。低龄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乃至适应社会要求,需要有一个好的引导机制和实实在在的引导人。

导生制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与传统教育相比有明显改进:在教育关系上,导生与被导生是平等主体;在教育手段上,启发、诱导更深入,更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感受度上,榜样就在身边,更贴切大学生实际;在教育效果上,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的要求,既重教育的内涵(校内、课堂内),又重教育的外延(校外、课堂外);导生和被导生个性、潜能得到了弘扬。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简称本导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管理的同时,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把本科教育从批量化培养转变为个性化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与研究生导师制不同,本科生导师侧重于解决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对专业产生兴趣,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问题,从根本上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而研究生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

教师思想观念上存在问题、学生主动性不高。导师不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其工作仅限于课堂授课,而对学生如何选课、如何学习则缺乏关心;一些高校教授、专家本身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研究生指导工作,有些还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因而造成对本科生的指导不够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到本导制的有效运转。另外,学生虽然对导师制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对其具体的实质性内容还缺乏必要了解,主动与导师联系的意识相对淡薄。有的学生十分被动,不能主动与导师联系;有些学生只是图个新鲜,两天热度,实施效果受到直接影响。所以,导师与学生的主动与自觉,相互配合是导师制取的良好效果的保证。

导师不能“量体裁衣”正确评估学生的水平。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归根结底需要通过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事科研的过程中逐步进行。本导制的开展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然而,实施过程中,常出现教师给学生安排的选题超出其所学知识领域或要求过高的情况,往往造成学生思想压力过大而打退堂鼓。由于导师面对的是本科生,实施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课题,也要耐心引导,训练学生从具有一定难度的科研课题中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并培养其自信心。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指导他们学会自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确定对比方案,分析数据。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提出研究课题的思路等。

导师制之所以能发挥较好的育人功能,其核心在于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师”的传统地位和作用。唐朝著名的思想家韩愈将教师的职责界定为“传道、授业、解惑”[4]67,不仅具体指明了教师所承担的重任,也更加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依赖于教师。而导师制强调了教师的作用,部分弥补了现代教育体制弱化教师功能的弊端,故能发挥出较好的育人功效。

导师制目前的发展却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众多高校和众多教育人均已认识到导师制有着巨大作用,有的甚至认为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比研究生阶段更重要,因而很多高校均在积极提倡本科生导师制。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设了“承包责任制”式的导师团队,由导师团队全面负责所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笔者所在学校也在近年来向全校推广导师制;另一方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又有着很多困难,突出的困难来自三点:一是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因为目前高校的生师比本来就大,遴选导师的条件又相对较高,导致导师数量奇缺;二是经费问题。很多高校没有本科生导师制的经费预算。如此以来,各二级学院施行本科生导师制,要么动员教师义务担纲导师工作,要么自筹经费解决导师制运行中的必要费用。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管理部门和教师从事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及激励机制远未完善,怎样让导师全身心投入到导师工作中去?怎样检测和评价导师工作的成效等等,均是横亘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道坎,阻挠着导师制的继续进行或深入开展。

导师制的定位不明确

各院系导师制的运行情况差异很大,一些院系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有较大促进,但从工作内容上讲,同“两课”、辅导员工作相重叠,有时甚至形成冲突。一些院系的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管理,由于扩招后导师数量远远不够,还吸收了高年级学生参加,在学生生活管理方面起到较大作用,但导师的作用发挥有限,对专业学习的指导相去尚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其一,导师制职责确定不清晰;其二,个别教师“导”得盲目,其根源在于导师对工作职责和内容不了解,对“导什么、怎么导”认识模糊;其三,各院系缺乏对导师的培训。

师生比严重偏低

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这样才利于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学生也才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各专业,做出合适选择。而我国高校师生比普遍严重偏低,导致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在美国常春藤盟校中,斯坦福师生比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 6,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均为1:9。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校都视质量为生命,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然而,目前全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为1:17,实际上,某些学校的热门专业师生比更低,都超过1:20。作为导师要与学生直面接触,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责任感和爱心,是很难真正胜任的。因此,在师生比本来就低的情况下,又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导师,合格导师资源的稀缺是可想而知的。

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过程。牛津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说,“最好的学生就是能教给我一些东西的学生。”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由于学生和导师在新的管理模__________式下仍然存在师道尊严、师教生学的传统观念,使得导师制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互动意识淡漠,学生更习惯于洗耳恭听,老师更习惯于谆谆教诲,妨碍导师制推行。如果学生只被动地听,老师也只能一味地重复性灌输,从学生那里汲取不到新的灵感或挑战,天长日久,老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激励措施不足在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有关考核办法的规定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对于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相对地进行评估,有时可能有失公允。同时,也存在激励措施不足问题,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做本科生导师的报酬偏低,义务工作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只能是精神鼓励。以燕山大学为例,目前尚无明确的本科生导师制考核方案及办法,更没有导师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指标和奖励办法,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导师积极性的持续发挥。

大一新生:

独生子女大学生增加

实行:

第二篇: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平阴县孔村中学

邮政编码:250403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导生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案的制定、学生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导生导学”“成果共享”、课堂检测四个方面介绍了导生制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这都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而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提高。为此教学中我们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在导生制的引领下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学案——不再是教师的专利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制定一个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自己制定学案绰绰有余。可是有时我却发现自己挖空心思,查阅各类资料,精心编写的学案学生们却并不领情,他们似乎对学案上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因此学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现在我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对于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都认真探讨,精心设计。同时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预习”“体验达标”“巩固提升”的每一环节都集思广义,选择最优,力求每一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讨论后的初稿各任课教师再与所教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导生,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特点再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案。这样因为有了学生参与,内容体系更适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生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习也更高效了。

二、预习——不再只是空谈

以前总会听到老师们生气地唠叨,“学生一点也不听话,让他们预习,有许

多学生都不预习。”“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乎许多老师跟着埋怨。现在你可听不到埋怨声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们几乎全都做到了预习,为什么呢?首先有了学案的引领,学生有章可循,预习不再是漫无目的;其次有各组总导生地监督、敦促,个别懒学生想偷懒都不行;再次课上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导生,展示自己,若不预习,一怕丢自己的脸,二怕影响本组荣誉。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叶圣陶有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有了自主预习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从各种信息渠道查阅信息,作出解释,这样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课的前几天我先发下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的同学在家自己做,有的学生或小组干脆带到学校课余时间做实验,做观察记录。这样等到学本课时,学生因为亲手做了,亲身体验了,再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不必讲学生几乎人人都会。再说“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几乎每人都能脱离教材把整个过程完完整整地叙述下来。以前认为的难点。“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学生在课前实验中都已观察并做观察记录,教师稍作点拨,学生便可牢记于心。这样,预习不再是空谈,而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三、生教生——不再只是梦想

华盛顿大学有条宣传用语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以前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可讲后却发现,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那时总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现在明白,不是学生不认真听,只是听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那教师还有必要喊破喉咙地讲吗?更何况,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更渴望把自己的预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们在“导生导学”和“成果共享”中,也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自我。在“导生导学”中,学生共同交流质疑,互相解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当导生,为其有疑惑的同学解疑,学生也愿意在平等的氛围中听取同学的讲解。如果组里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

请教其他组,由组内合作变为组间合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导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导生指导。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注意力专注于此,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再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两个层面的交流,大多数疑难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以自行解决。课堂上学生不必拘泥于座次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请教和指导的对象,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剖析自我和表现自我。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于是在“成果共享”中,我们也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他们不再只是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板演,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课前分配还是课上抽签,只要分到任务,小组成员都投入极大的热忱讨论,力求把分配到的任务用最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如在学《鸟的生殖与发育》时,有个小组抽到了讲解鸟的求偶。他们组中两个同学扮演雄鸟,一个同学扮演雌鸟。两雄鸟使出浑身解数,比外表的漂亮,比歌喉的嘹亮,比舞姿的优美,以获取雌鸟的青睐,而雌鸟却迟迟不表达。通过他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鸟类求偶行为的多样性及意义。这样不仅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此法完成。除此之外,有的通过列表对比,有的通过挂图、生物标本、模型。没有挂图,他们就动手自己画;有的直接绘声绘色地讲解。总之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原本认为枯燥的学习变为一种享受。在参与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记得班里有个叫高丽丽的同学。刚教她时,上课让她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她竟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我以为她口吃,就让她去黑板写,她竟抖抖缩缩,大汗淋漓一个字也没写上来,很长时间我没敢再叫她。最近我惊奇地发现她课上开始抢答问题了,而且能对答如流,不仅如此,更可喜地是她还当导生,上讲台板演,不但语言流畅,表情也自然了。且不说她的成绩变化如何,但说她的这一转变就足已让我们兴奋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什么事都由学生做了,老师干什么呢?蔡澄清先生认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

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因此教师的点拨不在多而在于精。于是我们课前精心组织与小组导生商讨分板块汇报交流。课堂交流中既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自己也要认真倾听,把学生讲错的地方及时纠正,把遗漏的重要知识做必要地补充,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完整。此外教师还要就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热情,活跃气氛。

四、检测——不再让学生畏惧

洋思中学的“当堂检测”,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当堂课知识的落实情况。我们的体验达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后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巩固学习效果,重点是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想不全的,想不深的。我们会采用随堂检测评出优胜组或“小组对对碰”、“小组对抗”等形式把紧张乏味的检测变成了竞赛,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检测不再让学生望而生畏。

总之,我力求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不仅基础知识学得牢固,更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车工实训教学中实施导生制的探索

车工实训教学中实施导生制的探索

收稿日期:2014-04-09

作者简介:汤桂海(1979-),男,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控专业教学。(广东清远/511510)摘要:本文结合普通车床实训课的特点叙述了“导生制”在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导生制在车工实训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操作要领,并指出了实施导生制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车工;实训教学;导生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127-02车工是使用车床进行切削加工的工种,按照技术要求加工各种回转表面,如内、外圆柱面,圆锥面,成形回转表面及端面,螺纹面,内圆表面等,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它的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较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加工质量。车工在机械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由于扩招,职校招生人数较多,车工实训的人数也多,而教师人数相对较少,针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如何在帮助、引导后进生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发展有潜力的优秀学生的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在车工实训教学中探讨和尝试“导生制”的现场教学与管理模式,改变过去的“四个一”(即教师一人讲解,一人示范,一人巡回指导,一人检验评定)模式,对优化实习课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这里所说“导生制”就是教师+“导生”帮带教学。下面就在车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导生制进行探讨。

一、课前要着力备好导生对象

1.导生的选拔

在车工实训教学中,导生的角色就是任课教师的左右臂,导生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辅助教学,传授车工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保障安全,维持纪律,为同学服务。因此,教师要留心平时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摸底,物色出5~6名技能高、行为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导生,并随着教学的进展,不断发现有潜力的新导生苗子,交替充实导生队伍的力量。当导生一旦确定后,教师要对其提出要求,明确目的和任务,并给导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导生不仅能率先掌握好知识技能,还能学会教师授课的思路和方法。

导生要能很好地为同组同学进行操作示范和指导,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标准的操作姿势;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导生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组内进行教授;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导生要能很好地管理、组织、评价自己组内的同学;有较强的责任心。

2.对导生有计划地先教育

由于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操作需要教师在车床上边操作、边讲解,不可能在班上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因此,要让“导生”在全体学生实训时能对学生起到“导”的作用,必须要提前对“导生”进行培训、实践,让“导生”首先做到能单独完成实训任务。

导生来源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大家一样紧张忙碌,所以对导生的教育要有计划、超前、深入。首先,让导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导生,清楚自己的职责。导生要做到为同学热情服务,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实训时间。当然,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导生也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情,不但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更好地锻炼自己,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其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明确告诉导生,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对“导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向“导生”传输一些必要的“教”的技巧和方法。

3.选好导生后,进行合理分组

导生选几名,分几组,要根据各个班级的人数和实训车床数量而定,一个小组一般5~10人为宜。在确定每组的组员时,要考虑如下几点:一要考虑性格特点,要让每一组都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二要考虑动手能力,每组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尽量均衡。三要考虑学习程度,要将各个层次的学生比较均衡地分配到每个组。

二、课堂要发挥导生帮教作用

在车工实训课教学的四个环节中“讲解――示范――巡回指导――检验评定”,教师除让导生全程参与外,应把导生的作用重点放在学生分组练习、定组指导上。特别在车床操作的基本动作的教学上,尤为突出。因为分组练习、巡回指导是实训课的主体环节,更是教师教学组织工作的难点。每组学生5~10人,可配一名导生独立工作,在组内进行详细的,可监督高的重复示范,面对面地指导,手把手地帮教,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完成小组评定等工作。这时教师可环顾全面动向,有重点地巡回指导,处理突发事件。这样,课堂练习的内容通过“点”(导生),快速地辐射到“面”(组内同学)上,组内学生间的热烈讨论,身心放开,掌握规范操作的速率和矫正防范的效度得到改观,最后的场地整洁,器材整理,操作记录也在导生的安排下很好地完成。导生由此锻练了组织能力,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提高,教师也由此走出了那种“单兵指导、应接不暇、忙乱辛苦”的怪圈子。

三、把好总结评价关

完成实训任务后,可将学生组织起来,由各组导生带领组员自己小结、自我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类、讲评,指出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能力,又深化了对车床加工技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导生及其他学生都体会到从设计到加工,到最后做出产品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实训的积极性。

四、课后及时与导生联系

根据车工实训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和遗缺的地方,布置给导生必要的课外辅导帮教任务,指定具体内容和具体对象,安排固定时间让导生对掉队的同学进行补课和帮教,教师随时在场检查课外帮教效果。

对导生本人要不断采取激励措施,如安排导生参加各类竞赛,参与多种兴趣小组,总结帮教成果等,不断推动导生向一专多能目标发展。

五、实施导生制的几点意义

1.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一体化教学中,由一名教师来全面负责四五十名学生的教学,学生分成几个组,上课时教师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教学效果因此也大打折扣。但借助导生,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2.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导生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小组教学,它对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对话能力、竞争意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有助于在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导生而言,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得到锻炼,表达能力也得以增强。

3.提高教学安全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必然要通过实际动手来训练技能,要使用各种工量具、各种设备,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学生不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就有可能出安全事故。在传统方法下,教师一个人要看管四五十名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导生可以很好地督促组内学生按规程操作,并及时发现违规情况加以制止,避免事故发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安全性。

?实习实训?车工实训教学中实施导生制的探索

六、在实施导生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贯穿了车工实训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明确任务阶段,在于本次任务的主要知识点的应用、掌握。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同时,教师要全面巡视指导,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教师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对任务的全面总结,实现经验共享。

2.教师要加强对导生的管理

通过教师的培训以及在教授其他同学技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导生都认为自己的技能水平、管理组织能力、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相对于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积累了很多实训操作的经验。但导生毕竟还只是学生,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葛小兵.“导生制”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5(7):38-39.[2]刘玉文.“导生制”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7(8):51-52.[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陈春阳

第四篇:关于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建议

关于在大一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通知

各学院:

为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社团活动和专业学习当中,进而积极主动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并有效地实施自己的大学生涯发展计划,为将来顺利步入职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根据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意见,决定在2011级新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具体要求如下:

一、辅导主题:走进新生活——大学生活初步规划

二、辅导形式:团体辅导

三、辅导对象:2011级新生(具体人数由各学院自行编排确定;建议团体成员人数50人左右)

三、辅导目标:尽快认识新同学,熟悉新环境,建立班级团队意识,初步规划大学生活

四、辅导时间:3-4课时(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组织;建议在宽敞的多媒体教室进行)

五、辅导教师:各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人数较多师资紧缺的院系可联系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研室协调解决)

六、辅导内容:(略)

几点说明:

1、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研室承担对各学院辅导教师的培训及督导工作。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内容另行通知。

2、大学新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结束后各学院需要形成总结报告并提交大学生职业规划教研室存档。(辅导教师需提交文字教案——纸质及电子版各一份)

招 生 就 业 处

2011年9月

第五篇: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喜迎中秋

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喜迎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人团圆的传统佳节,也是大一新生迎来的第一个节日。为了了却父母的千里忧,消减大一新生的思乡情,激发大家热爱“**院”的热情,汉教专业2013班倡议在全校大一新生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共迎佳节,共叙友情,共话团圆。

一、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重温家庭亲情。汇报一下开学以来的学习、生活、军训情况,和父母唠唠家常,谈谈家事,说说心里话。

二、给亲人发一张照片,感受家乡乡情。以学校风景为背景,照一张生活照、军训照,通过手机、网络等载体发给关心自己的家乡亲人,让他们阅睹“**院”的美景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放心。

三、给昔日同学寄一份邮件,留住同学友情。给在其它大学的昔日同学发一份节日问候邮件,与他们共勉。

四、给老师一声问候,勿忘师恩师情。佳节答谢昔日老师的教育之恩,谈谈上大学的感受。祝福班级主任、辅导员和各位代课教师节日快乐,祝愿“**院”欣欣向荣。

五、给在校同学相互发一份祝福短信,传递“广外”温情。集体“吃”电子短信这份月饼,感受“**院”大家庭的温暖。

六、和班级同学一起赏月,抒发节日团圆情。邀请在校的同学,两两结对,三五成群,晚上一起走出校舍,走进大自然中来,抬头望月,与同学谈谈开学以来的亲身感受,许下自己在“广外”美好的心愿,畅谈梦想,共享千里蝉娟美景。

201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班全体学生2013年9月19日

下载《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比导师制好》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大一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比导师制好》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大一入学新生中推行6S宿舍管理的几点体会

    在大一入学新生中推行6S宿舍管理的几点体会 ——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王素珍) 摘要:刚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无论从6S概念内涵,还是从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