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课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自主性 交互式集成信息 效果反馈 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把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1)增强学生的自主性;(2)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3)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4)实现全员参与,适时效果反馈;(5)德育教育方面,谈谈初中物理课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也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初中物理也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初中物理内容较多、较为抽象而学时相对较少。不仅需要记忆大量概念、定义、原理、公式、实验操作,还要深刻理解物理基本原理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因此,许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甚至对物理课产生厌烦情绪。
新课程理念把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景。使学生的“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积极去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原来,一些实验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只能凭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来讲述。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学生听起来抽象,理解起来很吃力。还有些演示实验,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大部分实验,由于器材的局限,只能使少数的同学看清楚,后面的同学就开小差了。如果轮流观察,又容易造成秩序混乱,老师顾此失彼,这种局面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有时人为因素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课堂秩序不好控制。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了多媒体的帮助,避免了这种“尴尬”。例如,在讲到小孔成像这个内容时,如果仅仅用文字叙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小孔成像的过程,便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又如,光学、电磁实验,还有热机部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老师更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学生听的很认真,也不觉得枯燥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它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概念。激发了学习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精力,与教师形成互动。例如,讲内能的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我利用课件,展示了一些大工厂、交通中利用热机的情景,配有机器的噪声。不用过多的讲述,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四、实现全员参与,适时效果反馈
作为教师,都希望尽可能的多传授知识,希望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传统教学中,由于形式单一,老师的关注面有限,出现“精英”教育的局面。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大有改观。老师可以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使所有学生受到老师关注,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增加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适当适时地让学生观看一些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片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的教育。如讲热机时,展示火箭的发射、神七飞天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观看内能的利用来增强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地把知识融于其中,胜似滔滔不绝地说教。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加快了教学节奏,适应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当代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比如,有些突发事件,必须要老师亲自处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互理解,等等。还有对一些公式的推导,其推导过程还是以教师边推导、边书写、边分析为宜,这样更有利于边讲解、边引导、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式推导的思路,更能弄懂公式的来龙去脉,真正把握好、应用好这些公式。我们要合理地选择好多媒体教学内容,真正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社会的一分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这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的。许多知识还需要他们亲自动手才能领会。在教学实践中,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我会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从而获得直观的真实感受,如电学实验。
多媒体课件内容要符合客观事实,不仅要求多媒体课件的文本、图形等内容无原则性错误和科学性错误,而且同时也要求模拟实验要遵循物理规律、要符合客观事实,模拟实验的仿真度要尽可能的高。如果课件内容不符合于客观事实,那么就会误导学生,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这对教学是极其不利的。
总之,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使二者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二篇:怎么教好初中物理课
怎么教好初中物理课
-------培养学生主体性
杨万满
【内容摘要】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是物理教学改革和创新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开展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性
综观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满堂灌”、“机械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为一些教师所推崇,过分强调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体的倾向性问题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仍一定程度地存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还有现实的影响。从历史上来分析,传统的师道尊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师本思想在人们脑子里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从现实情况分析,“升学率”仍是当今社会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而“讲授式”教学及题海战术,在提高学生应试水平上仍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倍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因此,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能力,对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性特别强,所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其优势,针对具体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可最大限度地实施主体性教学。在初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主体性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更好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关心。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只是担当的角色不同而已。教师担负着启发、诱导、扶助、传播知识的作用;学生是物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主要的方法与途径如下: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主观需要时,才会对所学内容产生直接兴趣,形成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要以物理表象为基础,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体验,其次要重视激发思想感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强化第一印象,上好序言课。
2、重视课题引入、创设物理情境。
3、把握好教学内容是发展兴趣的关键。
4、通过不断设疑求思发展学习兴趣。
5、重视学习成果的反馈,激励学生进步。
6、激发学科情感,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浮力》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演示如下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浮在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
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新课。此时学生兴趣盎然,急待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展开探究。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主体性发挥,是主体性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用实验来解决问题争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可以实验探究课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在上《蒸发》这节课,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三个实验。实验一: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上各滴一滴酒精,给其中一块玻璃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后,并注意保持两滴酒精面积相同,在保证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哪滴酒精蒸发快,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实验二: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上各轻轻滴一滴酒精,轻轻晃动其中一块玻璃板,使酒精面积扩大,在保证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实验三:用滴管分别往两块玻璃上各滴一滴酒精,并使两块玻璃板保持一定距离,用物理课本轻轻扇动其中一滴酒精,在保证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引导学生
得出结论: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经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探索者和受益者,使学生自主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应用多媒体可以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教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前景。一方面,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参与;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有效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互动,提高互动频率和扩展教学信息的交流通道,促进物理教学活动向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既继承了传统物理教学的精髓---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又突出了学习主体的能动参与,强调教学合一及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这样,主体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必然地促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向学生学习成果转化,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型
如何上好预习课
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注重学生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能不断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一、明确预习目标,培养能力
教学都是有目标的,预习也不例外,预习目标是预习的前提。预习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同时,预习目标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规律,它至少要体现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预习后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心理准备、思维准备,存在的问题及想要探究的问题;三是有利于对学生的预习评价。制定预习目标和要求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学内容的不同,预习目标要求就不同。例如,在预习电路的组装时,教师要确定的基本预习目标是:1知道串、并联电路及其特点。2.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二、设计预习内容,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要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如学习《声音是什么》这节时,提到了“回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要理解回声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做一次实验:在自己的家里喊几声能不能产生回声?找一间未经装修的空房喊几声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资料,了解北京天坛的三音石是怎么回事,再对照物理课本仔细想想回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预习比课堂上精美的课件演示效果来得直观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预习检查,培养能力
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到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也可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
息,及时指出学生预习时的错误之处,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指导预习方法,培养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对重点内容划线,圈点,让学生摘抄在预习本上。如概念课着重预习意义、定义、公式,单位、计算等;找出关键字句的含义与作用。例如,“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关键词是“垂直”与“物体表面上”,因为它描述了压力的特征。预习有没有效果,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产生质疑,同时要想办法让学生说出疑问的产生过程。而这一方法的指引或累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注重回归书本,培养能力
通过预习设计,教师必须将学生引进课本,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与课本对话,明晰上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一些概念和规律建构的过程;明确自己的疑与惑,进而进一步明确听课的重点及想要搞清的问题。课本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一个载体,高效互动的课堂需要学生与教师在课前有更多的准备。教师设计预习题时,一定要借助课本资源,进行一系列的,有思考度的阅读、观察、实验的安排,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课本中,让课本真正成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成为学生培养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重视收集资料,培养能力
收集资料是物理学习联系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方式。课前教师让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有助于课堂上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在学习“声现象”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收集环保方面治理噪声污染的资料;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之前,教师可让学生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白气”形成的现象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室学习或上网搜信息时,应注意搜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总之,教师只有明确预习对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觉预习,主动求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上好展示课
一、教师组织上课后,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一:把知识点通过提问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回顾。
方法二:学生根据需要展示的题目,提取知识点。
方法三: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说出自己认为的学习目标。
二、布置展示的任务和准备要求。
1、由老师或课代表把需要展示的内容布置下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准备。
2、准备要求:
(1)认真准备,明确讲解什么、怎样讲解以及如何进行点评。
(2)点评要点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易错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中肯而有激励性的点评。
(3)要有相应的提问。
(4)对于不认真听课的要给予关注,可以通过眼睛示意和直接点名的方式。
三、由老师或课代表提出展示的要求。
1、语言要流畅,不能有口头用语,不能重复,在讲解过程中思路要清晰,要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还要进行相应的提问。
2、在他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仔细体会,可以随时进行质疑。
四、分组展示注意事项。
1、学生展示自己的任务,采取的形式有: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实物展示、绘图、边板书边讲解、拓展、点评、恰当的过渡。
2、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明确用到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
3、不同的组展示时要善于利用过渡语。
比如:xx组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基础知识,现在看我们能否灵活运用,接下来看一组问题。
4、展示小组的主持人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点评。
比如:xx同学分析问题很透彻,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5、展示小组对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
比如:(1)对问题进行变式处理。二胡发出的音调不同是由于()
A.弦的振幅不同B.弦振动的快慢不同
C.二胡与听者的距离不同D.与以上的因素都有关
变式:本题若改成听一首乐曲,由此确定为二胡演奏的,依据是什么?
(2)复习用到的基础知识,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6、小组展示完,要有所交待。
比如:我们组的任务就讲解到此,请下一组接着展示。
五、课代表进行小结
1、对展示的内容,以提问的形式抽查。
2、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宣布结束本节课。
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借助板书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章节复习课,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学年复习课,总复习课,不同的层次要有不同的梯度,逐步加深,逐步全面。
课堂教学流程:
查漏补缺→系统建构→题组练习→当堂检测,迁移运用。
1、查漏补缺
每位学生依据课本,梳理基础知识,解析易错、易混点,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查漏补缺。
2、系统建构
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对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寻求他人帮助;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在小组内部展示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归纳概括,形成本小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交流时教师静观全局,随时指导,发现真问题,为针对性的讲解奠定基础。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结构向全班展示,供其他小组借鉴、补充、完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主干知识,明确逻辑关系,形成整体框架,做到点面结合,使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3、题组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针对本章重点、难点,结合热点,设计典型例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讨论完成。选择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到黑板解答不同例题。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各小组解答的不同例题进行正确评价。解析答题的方法,探寻解题的规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当堂检测,迁移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欠缺,围绕可能出错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训练题目,供随堂训练之用。创设真正的考试氛围,要求独立自主、限定时间完成。检测完后,不同学习小组交换批改。最后,教师点评、归纳、小结,并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能力。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模式
一、诊断补偿:
实验前针对学生实验所需的关键知识或技能,设置一组简要问答或计算问题,进行诊断补偿,检查学习新课的知识前提,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达到湿故而知新,其形式可采用问卷练习,小黑板练习或课前提问。
二、展示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依据,是大纲作用于教材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在教师熟悉大纲,驾驭教材的前提下,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准确、清楚、具体、可操作,将制定好的教学目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或刻印在纸上明晰地展示给学生,可在实验前展示,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视实验内容特点而定,出示做到适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有的放失。
三、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讲解、演示)这是学生动手实验前的重要一环,是动手操作的理论性指导,可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教师点拨、强调重点,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可通过边讲解边演示实验的办法,也可先重点讲解,再做演示实验的办法,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步骤,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为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检查仪器:
这也是实验前必要的一步,学让对照实物认识仪器的用途、结构、规格(测量范围,允许极限、最小刻度等)及使用注意事项,再根据实验原理选排好仪器,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为实际操作做了准备。
五、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重点,教师要强调学生必须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依照实验步骤认认真真组装、调试、实验、观察、记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发现学生实验中发生故障时并指导学生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如发现学生在实验中有创见性时,要及时肯定加以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六、归纳结论,归整仪器:
先由两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其它小组有异议的再提出来,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加以科学处理,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概括、找出规律,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或探索性实验结论,后指导学生整理仪器,放回原包装内,摆放整齐,归整仪器也是实验操作完毕的必要一步,也是培养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一环。
七、巩固小结:(检查达标情况)
巩固小结是对实验内容的升华和对教学目标的深化,实验后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课的内容,使其纳入系统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易于学生巩固掌握,或由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教师再系统点拨归纳,使整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做形成性测试题,教师根据反馈采取补救措施,及时矫正。
八、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初中学生来说,实验报告不易写的太复杂,简单一些就可以,实验报告一般包活以下几个步骤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实验结论。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改初探
初中物理课改初探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到核心位置,这是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前人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命运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历史责任就落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肩上。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妨碍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和体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物理知识的“教”和“学”放到一个新的“三维坐标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物理教师只有具备“四会”即“会说、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实施教育改革
(一)、走进新课程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课程的实施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能力创新与提升的活动。
1.自觉贯彻新课程标准
多年物理教学行为和习惯使我们摆脱不了原来物理教学大纲对我们多年的影响,因为旧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是硬性的,它严格规定了知识点及各知识点的准确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和超纲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而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内容的规定则比较广泛,很多情况下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创造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同时由以往重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使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有了新的“航标”,更加坚定了我们投入课改的信心。
2.自觉适应新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编者在新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做出决定,所以人教版教材顺序做了一些调整,如把“电学”放在了八年级,而“力学”放在了九年级。新教材一些章节把老教材一章的内容捏合成一节,而对电阻的串并联,二力的合成,电荷,静电等问题,新教材却没有体现,这些变化都体现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却让我们老师觉得非常不适应,到底怎么教呀?老教材中有的内容而新教材没有体现的是否还要给学生加进去,如不加进去,学生做题是否顺利,考试会不会考?另外,新教材课后习题过少,社会调查、网上搜集、布置作业感觉困难等。现在看来我们老师对教材的这些不适应,主要来自于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钻研的不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充分理解了新教材编者的意图和变化。
3.自觉使用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领域中。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或现成的课件,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虚拟的实验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互动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为愉快教育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4.自觉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的现代化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作为多媒体,它对于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增强时代意识,认真把握“教育现代化”这一理念,让我们的教育步入“数字化”的天地。
5.自觉尝试教学的新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做游戏”、“听音乐”等各种活动,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展示物理课堂的“多彩”,而是传授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同时我们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1)物理课上做游戏(如“双耳效应”)
(2)物理课上听音乐(声现象、声音传播)
(3)物理课上学成语(如“震耳欲聋!”)
(4)物理课上学画画(如“颜色”)
(5)物理课上学数学(“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每次上物理课,同学们总是喜形于色,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是构建了多彩的物理课堂,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新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围绕着学生的发展目标而设计和确定的。无论如何,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示个性力量的时间和平台。实施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实现行为习惯的转变
1。接收式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式教学的影响,课改以前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式地接受,对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从不探究和质疑。这样,久而久之给学生养成不愿大胆思考问题的习惯,严重地扼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经过近几年的教育实践和新课程的理念的更新,在教学中自觉应用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引发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发生了质的转变。两年来,我们三个一线物理教师不断研究、探索在每节课上先设计一个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先让学生猜想、假设、分析、实验、归纳、概括、交流、结论、评估。改变过去“一言堂”,:“填鸭式”的被动局面,真正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相互学习、敢于批评、争论不休的良好学习氛围。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主动接受知识,而且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为班级学生思想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2.促使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经历自主探索活动,通过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1)自主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2)能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去吸收、改造。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3)创造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它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例如大胆、勇敢、自主性、自我认可等等,即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和创造性的人。
1)“问题互动”式的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回答)。接着,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问题。例如,对于初中物理“奥斯特的发现”一课,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即通电导体的磁场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计通电螺线管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2)“讨论互动”式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重新分配上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例如,对于初中物理“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节,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各组谈谈如何测?以及所需器材、公式和在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课堂交流时,学生纷纷发言,从思路到器材,从公式(P=UI)到方法,还有的学生大胆分析了先算出电流做的功,然后利用时间计算(P=W/t),甚至有些学生提出小灯泡电功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行不行?等问题。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优化扩展,真正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3.在情景中教学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今天上课为什么这样安静呀!“老师你昨天留给我们的问题:硬币怎样越过三八线?我们急切需要知道答案”,嗷!我说怎么这样安静。当我成功地把硬币吹过三八线时,教室里一下沸腾了。由于物理中的情景教学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后来,上课迟到的没有了,课前乱跑的没有了,课前嗡嗡声没有了,只有鸦雀无声地等待老师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催化剂。
四.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教师地位的变化
作为新课改的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教师的地位不应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居上”,而走到学生中间去,不断指导、帮助,与每一个小组“对话”,不断听取学生“回音”及信息,常常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身边,问题“躲一边”。教师上课的地位变了,“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也活了。从而扎实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师角色的变化
要把这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指导物理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外,还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系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角色更新。(1)观念角色的更新。①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善于实验操作,有的善于小制作、小创造,有的善于调查研究,有的善于资料查阅,有的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归纳总结„„这就要求教师把施教的光芒辐射到全体学生,并努力培养他们独特的才能和志趣,从而塑造学生的创造个性。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只有教师把新的教育理念带进物理课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也只有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才能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2)能力角色的更新。①大胆变革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整体性原则变革处理好教材,将有关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应用,改变孤立地、单一地处理教学内容的现象。②富有艺术性的指导能力。教师不能仅将现成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证明,而应改变教学程序,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在创新教育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甚至是误区,教师应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维持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真正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帮助学生疏通思想、理清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完成知识的内化。(3)方法角色的更新。①不断改进教法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却很少顾及怎样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依然处于消极的、被动的。②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贯穿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我们指导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和调整。让学生记“错题集”,让学生写学习方法总结,可以定期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正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我们就是这样经过不断的反思,矫正,使我们课改沿着一个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我们倡导教师加强自身反思学习的同时,更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合作不局限于本校,要走出校门合作。学习“洋思中学”先进理念,谈感受、谈思路,从而启发全体教师更向新课改迈进。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善于反思的老师,善于学习的老师在课改中角色转变都很快。
3.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改善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初三总复习,教师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主要采取尊重学生不歧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困生”。其中有一个“学困生”感叹地说:“其它课上我都睡觉,只有物理课我特别有兴趣,这与物理老师尊重我们,帮助我们复习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为了突出第一轮夯实基础,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A、B两个组。分为A、B组的好处是好帮中、良促良、师帮辅、抓差生;教师灵活调控A组给10分钟时间默记本章的主要内容,B组给5分钟剩余5分钟可小声讨论做试卷。然后默写重点知识10个,每一个为10分测评当堂记入平时成绩册。这样做的好处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也体现了态度、过程、能力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设计A、B不同层次典型练习题展开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股好帮中、良促良、差有师,勇于奋进、努力拼搏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感到平等、民主、和谐
有不被抛弃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使教学全面开花,可多结丰硕之果。同时,也使师生情、同学情油然而生!
4.语言的魅力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的语言有没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关键。教学中我们的李老师以学者的风范感染学生,用长者的心态对待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处理问题。对待优等生从不纵容和藐视他们,对待学困生也从不歧视和讽刺挖苦他们。因为他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精心地去渲染,去呵护,他们才能真正把老师看作“父母”或“人类的塑造者”。
经过课改,我们的教学行为、语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的轻松了,老师教的快乐了,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用我们一位老教师的话说,就是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又会碰撞出不同的新问题,沉寂了多年的这颗疲惫心脏又找到了兴奋,激动,心动的感觉。老师激动了,学生兴奋了,学生激动了,老师兴奋了,真的是以情激情,不再是以往的复制复制再复制。课改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课改之路更坚实,取得更大的提高和收获。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
论文提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数学带入了各行各业。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和发展等的途径。在此,本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教学方式 积极性 效果
随着多媒体CAI技术在教学中的越来越多的应用与课件技术的日臻熟练,我们说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电子黑板”的概念了,它以强大的功能,大量的信息及生动直观的影像和快捷的连接方式和超越时空的变幻,已经越来越受教师的欢迎,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论文并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几何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取而代之以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就其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所谓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情景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 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索,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使学生更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体系。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书是很难体现出情景创设中的悬疑性、惊诧性和疑虑效果,也就是说不可能产生强烈的轰动效果和视觉反差,不能给学生留下难忘印象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的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使创设的情景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几何概念,更接近实际,更能体现几何概念的实用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计算机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第二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三幅图案: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