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王玉霞(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王玉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王玉霞》。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王玉霞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

王玉霞

我执教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已经十三年了,随着实验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新课程在生活化的渗透方面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现将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是从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我在敘学《我爱䈑家》时,我先让学生介纍自己名字所隐吪的寓意。学生的兴趣马上就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嬗。在介绍胪己和听刪人犄介绍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爦母家人審自己的娌望和爱。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爱住我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另外,我还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

二、巧用时政,变“小课堂为大社会”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要求,是实现“小课堂大社会”。利用时政进行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利用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金晶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在黑板上写下金晶的名字,给学生讲述当时藏独分子令人愤怒的行径和金晶令人感动的表现,金晶用自己残缺的身躯护住了奥运火炬,大声对藏独分子怒斥:“火炬在我手中,谁也抢不走”。当我说完这句话时,我问学生:作为火炬手金晶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而保护火炬?学生自然想到了责任的话题,另外,我还让学生结合社会现象评论:在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还存在哪些不负责任的现象,通过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明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

三、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品德科的宗旨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就要求老师多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体验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教学。起初学生不适应,我便不断采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体验知识,现在学生已经踊跃参加。例如在教学《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与老师不能沟通的地方,甚至矛盾的地方,然后谈论解决方法,再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动中深化了解知识。就这样,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宣泄的过程,行为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特别可信的。

四、将生活实践贯彻到底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必须设置生活实践题目,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内化知识,并经过长期训练让这些好的行为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固定在他们的人生中。例如在教学《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应该怎样孝敬父母。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次外出、回家都要跟父母说一声,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件家务活,每周与父母谈一次心,并要求家长做好记录,每周一次反馈给我,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另外,我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一些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生活经验。

另外,以现代教学技术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行之有效地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还原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方便。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与生活画卷,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与思维空间,对学习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个代表”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了共产党员抗雪灾、“5·12”抗震救灾的影片,学生无不动容,学生有的甚至留下了眼泪,对“三个代表”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

山东省肥城市桃园中学 郭 霞

我执教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已经十三年了,随着实验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新课程在生活化的渗透方面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觉悟。现将我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是从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我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所隐含的寓意。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的介绍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和爱。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爱住我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教学活动。另外,我还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

二、巧用时政,变“小课堂为大社会”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要求,是实现“小课堂大社会”。利用时政进行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我利用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金晶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在黑板上写下金晶的名字,给学生讲述当时藏独分子令人愤怒的行径和金晶令人感动的表现,金晶用自己残缺的身躯护住了奥运火炬,大声对藏独分子怒斥:“火炬在我手中,谁也抢不走”。当我说完这句话时,我问学生:作为火炬手金晶为什么不顾个人安危而保护火炬?学生自然想到了责任的话题,另外,我还让学生结合社会现象评论:在社会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负责任的表现,还存在哪些不负责任的现象,通过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明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

三、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品德科的宗旨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对知识充分体验,感悟,运用。这就要求老师多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学习意识,强化体验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教学。起初学生不适应,我便不断采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体验知识,现在学生已经踊跃参加。例如在教学《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与老师不能沟通的地方,甚至矛盾的地方,然后谈论解决方法,再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动中深化了解知识。就这样,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宣泄的过程,行为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特别可信的。

四、将生活实践贯彻到底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师必须设置生活实践题目,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内化知识,并经过长期训练让这些好的行为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固定在他们的人生中。例如在教学《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学生在课堂上明确了应该怎样孝敬父母。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次外出、回家都要跟父母说一声,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件家务活,每周与父母谈一次心,并要求家长做好记录,每周一次反馈给我,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另外,我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一些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生活技能与生活经验。

另外,以现代教学技术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行之有效地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还原学生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方便。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与生活画卷,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与思维空间,对学习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个代表”这一内容时,我展示了共产党员抗雪灾、“5·12”抗震救灾的影片,学生无不动容,学生有的甚至留下了眼泪,对“三个代表”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三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陆玉英

摘要: 教育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资源,思想品德课是一种开放性教学,可塑性空间很大,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目前成为教育的潮流。教师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领航人,学生通过观察,感悟丰富的社会生活,掌握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生活化

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带来了“课程生活化”的教育新理念,让更多的思想品

德老师认识到授课应该以生活为构建基础。教育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分别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视野区别点在于,前者站在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后者则站在教育的角度看生活,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所以,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和交流人类宝贵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生活化教学在国外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正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潮流。看看我们的教材以及我们历年的中考试题内容,生活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源于生活的教育,最后用于生活,创造出无穷智慧的教育才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教育。所以,思想品德课如果脱离生活,那将是枯燥呆板,毫无气息的,作为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师,怎么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一、树立师生交往新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职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通过学生信任的桥梁,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热爱学生,要求教师有高度责任感,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既看到优秀学生的长处,也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相信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教师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学会容纳那些有缺点,容易犯错误的孩子,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感悟和学生交往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平易近人,和学生共同研讨,实践,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观点和见解,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环节,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个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人际基础!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领航人

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教学活动的资源。

思想品德课是一种开放性教学,可塑性空间很大,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是我们广大师生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要做领航人,尽可能把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用生活内容去和书本知识点结合起来,用生活去点缀课堂教学,用书本知识指导现实生活,使生活实践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书本知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例如:人本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有一课内容是“师生交往新观念”,教师授课目的是让学生摈弃师生交往旧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回忆过去师生交往的故事,可以从幼儿园谈起,也可以是小学的师生交往,也可以是初中的事,选择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师生交往实例,填写书本一张关于学生角色素描对师生交往影响的表格,然后让学生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谈谈心得体会,总结出学生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如何建立的,教师从而达到授课目的。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要生活化,联系学生生活。

纵观广西十几个市的中考试题内容,体现了试题源于生活的规律,比如南宁市的中考题目已经逐步生活化,一般情况下,思想品德科目的题型分为几种,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让学生用书本知识“精挑细选,走进生活”;第二大题“明辨是非,走进生活”;第三大题“学知明理,快乐生活”;第四大题“实践探究,创新生活”,要求学生紧扣题意,结合自身的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究。试题都体现生活化,所以教师要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技能,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教学目标要生活化,即不仅是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素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比如:七年级课本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份,源于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的实践,在家做家务,在学

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深刻理解“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掌握自立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基础。

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活化,从而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有一种亲和感,感觉到自己虽然不经常走出校门,也懂得天下事,感觉到自己是社会一分子,学会用各种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体验和感悟社会的机会,使他们逐渐丰富社会经验,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如:七年级下册课本“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立”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那些行为是自立的,那些则是依赖别人的表现,教师还可以制作一张表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填空,根据生活实例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把自己的种种表现排列出来,并且做出说明,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懂得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式生活化即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通过观察,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掌握书本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不让学生所学与时代脱节。比如:九年级课本第四课第二节“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授课前,周末让学生出去搞社会小调查,到周围的村,街上了解人口和环境的基本概况,做好记录,等到上课了,每一个人就小调查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和点拨,学生就懂得了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严峻。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势在必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以前满堂灌的效率高,学生也比较积极参与。

三、教师还要把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在传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书本知识则是静态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时政教育是指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及有关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教育,这是独立于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联系的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纵观近年来的全国中考试题,处处留有时政热点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痕迹,比如南宁市2008年中考题的第四大题“实践探究,创新生活”就和当时的时政热点“限塑令”紧密结合;2009年的中考题很多题目就是“感悟辉煌成就,喜迎六十华诞”,和祖国60周年大庆相关,还直面金融危机。2010年的中考题目则是体现了反腐倡廉,维护民族团结,校园安全问题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如果思想品德老师不把时政热点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学生不可能考得好的成绩,也不可能主动去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的学生只会变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庸才!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这位教育家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但是要与时俱进,并且要为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服务!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不仅仅靠教师传授,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要立足于生活,特别是要面对学生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掌握的技能为基础,发掘科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街亭镇中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以科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缤纷情感》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我的中国心》,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亲子之情,爱国之情,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与他人、社会等之间发生的情感故事,并画出自己的“亲情数”。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此时学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产生联想,产生灵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容易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要达到上述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样以《缤纷情感》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培养高尚情感,如何去培养高尚情感”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培养高尚情感的重要意义。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邓稼先、见义勇为青年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自己和他人对祖国的各种感受和情感。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礼貌的力量》教学中,设置了两个直观的生活情景,一是在公共汽车上,一位中学生坐在“老弱残疾专座”上,旁边站着一位老人。二是一学生拿着一份调查问卷表向一位老人做调查:老头,填个调查表好吗?老人头也不回地走了。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得出了礼貌待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对人不礼貌,就会得到他人的厌恶,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 校园风景线》教学中,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可以组织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在《跨越陌生》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自制名片活动,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每位同学当面双手送给自己最想相识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这些过程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认识,特别可信。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为例,可以,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或身边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上网的后果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正确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第五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知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一是挖掘、整合生活素材,引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新教材体系在编写上以生活为主线,增加了生活实际和时代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和时效性,通俗易懂,内容形象生动。课程知识生活化,客观上,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然而,生活是经常变化、发展的,有些教材内容中的生活事例,离学生现在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如果教学中,不适当加以改变、整合,不仅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在讲《合理消费》时,结合实际,以学生的手机为例,应该怎样消费。学生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有些平时不怎么爱开口的学生也要求自己说一说。在课堂教学时,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事例,更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更易理解教材的理论观点。

二是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课程内容要在知识、思想上、心理上与学生的经验储备、个性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因而,只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才有利于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利于学生道德内化,帮助学生化知为行。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筛选生活事例,不注意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材料;而用成年人的生活来取代学生的生活,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有效的生活体验,也难以使课程知识内化。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五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本节的知识点拨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同学们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的事例,学生能看得见,有亲切感,且接近了其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生活。

三是创设多元、个性化的生活情境。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彩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课程内容回归学生多元化的生活中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定格学校内这一狭隘的范围。通过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能促使学生学习进步、努力发展,还能促使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完善,兴趣多样;能在多元化生活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办事。如果教学内容创设的生活情境局限,或割裂和肢解学生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生活,这既难于使学生学习生活有滋有味,兴趣素然,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发动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农村、市场等进行调查、访问、拓展视野,定期邀请专家作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生活,开拓了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课程内容要有个性化。我们的生活不仅呈现日益多样还凸出个性化发展。因而,创设的生活场景和形式应丰富多彩,针对每个班的情况,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教学生活事例不能雷同化,单一化,娱乐化,故事化等,它可以采用各种各样呈现个性化的形式。在材料应用方式上多姿多彩,在材料内容选择上多种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如学生生活中的某一侧面,便于课堂中运用,教师总是采用这种生活情景;某一教师选择了一则好的材料或事例,其他教师也纷纷采用这种形式。一种形式、一种活动,一旦形成模式就易僵化,成为一种固定不变的道路,从而失去生机和活力。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生活背景,从而模拟生活,再现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有本校特色的生活素材来替换和改造教学内容,将书本知识还原为生活背景,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下载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王玉霞(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体会王玉霞(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源自中考备战当我看了新教材《思想品德》的内容后,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唐栋华 初中《思想品德》,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具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引导初中生感悟人生的意义、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生......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摘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之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学习材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 一、选题:(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学的专家对课程改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回顾与反思。这些研究几......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5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体现 宿豫区王官集初中高于芹 【摘要】:回归生活是我国这次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初中学生特定的成长特点要求教学要贴近生活,而思想品......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初探(王岚)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境教学初探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多姿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王淑芬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现在,思品教材的可读性强,知识点较少,还增加了一些漫画和相关图片,教材以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门课。因此,我们备课组对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