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范文)

时间:2019-05-13 00: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范文)》。

第一篇: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拟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的有关知识,()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3、“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25、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1、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12、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1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16、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18、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10分)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0分)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5分)

4、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8分)

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8分)

6、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10分)

7、《数学课程标准》特殊地提出“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9加几”或“圆的熟悉”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14分)

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学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 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10分)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分)

12、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13、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1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图对你的启示。(15分)B A:书本提供的知识

A B B:教师本人提供的知识

A C C: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C

15、小王乘出租车从A站出发到D站,途中要经过B、C两站(各站点之间距离相等)。到达B站时,又有小张、小李搭车。到C站时,小张下车办事。小王和小李一起到D站下车。三人车费共付54元。问三人各应付多少元车费?(15分)联系现实,你认为这道题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结合教育理论谈一谈对这一事例的理解。

16、举例说明,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性?(10分)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作出了哪些必要的升、降调整?(10分)

19、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10分)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15分)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22、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百以内退位减法”(24—6)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20分)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20分)

24、请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20分)

(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10)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猜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88年 92年 96年 2000年 5 16 16 28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15分)

2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

2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29、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3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葫芦岛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一级培训

第三模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③ 2.② 3.② 4.③ 5.① 6.② 7.① 8.③

9.② 10.② 11.D 12.B 13.D 14.B 15.D

(二)、多项选择

1.A C D 2.A B C 3.A B C 4.A B C D 5.A B C 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基础性)(态度)、(价值观)3.(具体化)。4.(内容学习)“(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窄)、(旧)(浅)、(宽)、(新)

8.(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数据)(随机现象)

10.(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11.(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12.(组织者)、(引导者)

13.(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15.(方程与不等式)、(函数)16.(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有价值)(良好)18.(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19.(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0.(外形)(大小)(位置关系)21.(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3.(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24.(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25. 客观世界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26.(整理)、(描述)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9.(知识)(生活经验)30.(全面)(持续)(和谐)

五、简答题

1.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5.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

体的“标高”。

6.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答:(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0.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1.答: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2.答: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3.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4.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5.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6.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7.答:“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8.答: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9.答: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答: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论述题

1.(一)坚持“一个为本”(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的(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2.1、(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3.(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4.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答: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②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 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③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

⑤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略

⑦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⑧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6.答: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7.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4分、意图4分)

8.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②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③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9.①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留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10.答:“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11.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答应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13.分析要点: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

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14.要点: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第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15.(分析要点: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

16.答: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拟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17.答: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殊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18.答: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19.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20.要求: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要点: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2.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8分、意图2分)23.答:体现算法多样化.24.要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要点: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6.答题思路: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27.提要: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书本之外的出色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8.要点: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要点:整洁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相违反。30.要点: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2、《标准》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拟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的有关知识,()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3、“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25、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1、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12、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1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16、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18、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10分)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0分)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5分)

4、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8分)

5、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8分)

6、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10分)

7、《数学课程标准》特殊地提出“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9加几”或“圆的熟悉”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14分)

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老师在教学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 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10分)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分)

12、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13、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1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图对你的启示。(15分)B A:书本提供的知识

A B B:教师本人提供的知识

A C C: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C

15、小王乘出租车从A站出发到D站,途中要经过B、C两站(各站点之间距离相等)。到达B站时,又有小张、小李搭车。到C站时,小张下车办事。小王和小李一起到D站下车。三人车费共付54元。问三人各应付多少元车费?(15分)联系现实,你认为这道题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结合教育理论谈一谈对这一事例的理解。

16、举例说明,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性?(10分)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作出了哪些必要的升、降调整?(10分)

19、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10分)20、教学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15分)

2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22、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百以内退位减法”(24—6)为例,写出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教学环节及意图)。(20分)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学片断设计。(20分)

24、请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20分)

(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试分析下面案例: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10)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猜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88年 92年 96年 2000年 5 16 16 28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15分)

2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

2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29、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3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15分)葫芦岛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一级培训

第三模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③ 2.② 3.② 4.③ 5.① 6.② 7.① 8.③

9.② 10.② 11.D 12.B 13.D 14.B 15.D

(二)、多项选择

1.A C D 2.A B C 3.A B C 4.A B C D 5.A B C 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基础性)(态度)、(价值观)3.(具体化)。4.(内容学习)“(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窄)、(旧)(浅)、(宽)、(新)

8.(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数据)(随机现象)

10.(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11.(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12.(组织者)、(引导者)

13.(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15.(方程与不等式)、(函数)16.(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有价值)(良好)18.(认知发展水平)(知识经验)19.(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0.(外形)(大小)(位置关系)21.(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3.(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24.(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25. 客观世界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26.(整理)、(描述)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9.(知识)(生活经验)30.(全面)(持续)(和谐)

五、简答题

1.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

体的“标高”。

6.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答:(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10.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1.答: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2.答: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3.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 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4.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5.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6.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7.答:“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8.答: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9.答: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答: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论述题

1.(一)坚持“一个为本”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的(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2.1、(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3.(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4.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答: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②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 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③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标准

⑤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略

⑦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⑧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6.答: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7.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4分、意图4分)

8.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②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③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9.①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来。

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留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点到为止。

10.答:“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11.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答应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13.分析要点: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

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14.要点: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第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15.(分析要点: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

16.答: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拟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17.答: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殊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18.答: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19.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标准的层次性,是指“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标准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标准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标准及时地吸收。

20.要求: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要点: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2.教学目标(4分)

教学重点(2分)

教学环节及意图(环节8分、意图2分)23.答:体现算法多样化.24.要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要点: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6.答题思路: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27.提要: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书本之外的出色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8.要点: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要点:整洁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相违反。30.要点: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语文三新复习题

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

9、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2、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发展的主题

一、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四、简答。(20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测试卷二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 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

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第二篇: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写话)、(习作)

9、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 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四、简答。(20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测试卷二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2)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 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一、情景创设:

与一定的学习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因此,教师有效地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语文第四册中有一篇〈〈苏州园林〉〉,上课再怎么细致地讲苏州园林地特点、方位、景物。因为离学生太远,他们也会表现得昏昏欲睡。

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切的亲身体会之感,我找同事借了几张去苏州园林时带来的光盘,两节课放完,图文并茂,讲解与之配合,课堂上时时传出“真美呀!”的感叹声,连我都留恋其中。到讲课文时学生们把各景点的特点,方位已经背下来了。

只是再强调一下每段的中心意思即可,而且学生表现出来兴趣和记忆力都很强。

如果老师怕费时间按照常规去讲课,学生没有兴趣,对课文印象不深且缺乏必要的了解,学完课文也不能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还影响他们对以后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信息资源提供:

目前网上信息多而又多,教师要加以选择、提取、引导学生学习,以便更好的消化书本知识。讲授《中国石拱桥》时,我充分运用了网络,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第一步:

赵州桥和卢拱桥将〈〈中国石拱桥〉〉一课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有关的学习资料和 要解决的问题,以教学主页的形式提前发布到学校教育网站上,提前在计算机机房准备好,学生进入教师主页,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如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课文为什么选赵州桥和卢拱桥为例?为什么先写赵州桥后写卢沟桥?

赵州桥和卢拱桥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二步: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进行面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围绕本课核心知识“< 拓展知识>

三、合作学习的组织:

教学的交往,不仅包括“师生”交往,还包括“生生”间的交往合作。

合作学习的实施要以教学中缺失之处进行补充和改进,使合作学习既能

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又能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增强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这对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例如:我在教韩愈的短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时,我把全班学生就近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韩愈对于董邵南去河北求发展

到底是怎样的看法?找出依据。”要求小组内先统一意见,找出依据。

我又根据学生们的意见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反方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说:

“董邵南怀抱利器、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所以我认为韩愈支持董生游河北,并且他还说„吾知其必有合‟。”有的同学说:“这只是表面意思,课文笔锋一转说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未必有合‟。”还有的同学说:“作者要求董生做的两件事 也说明作者不赞成去河北。第一件事:替作者凭吊燕国名将乐毅之墓。

我看课外书上说,乐毅逃亡到赵国后,仍念念不忘燕国,作者想让他学习乐毅不忘祖国。第二件事:委托他去看那里还有没有象高渐离这样的隐士,并规劝他们入朝效忠。既然„感慨悲歌之士‟应当到朝廷来,董生还有什么理由离开长安到燕赵去?”

有的同学说:“当时社会背景是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韩愈一向维护朝廷统治,视藩镇为叛逆,因而他不会赞同董邵南去。”……学生们的讨论热烈而有序,我把各自的依据用板书写在黑板上。最后,同学们自己达到了统一,认为韩愈的本意是不愿意董生去河北,主张留下来为朝廷效力。学生们因为讨论而兴奋,因为合作而自觉查找资料,因为得到别人认可而自豪。

四、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学生的自身生活或经验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

我在教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说:“狼给我们的印象是可怕的,除此以外,我们还了解有关狼的什么知识呢?今天我们就来对狼这一动物作个小小的研究。请说说你所熟知的故事或者成语、谚语。”(同学们互相交流并讨论)。

我又问:“同学们能否从刚才交流有关狼的故事、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

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贪婪、凶残、狡猾……)“对于这种动物,人们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惧怕、厌恶、憎恨……)通过研讨探究,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大概印象,继续讲课文就容易多了。

五、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我在教《挖荠菜》时,我把作者因为偷吃地主家的玉米被管家追赶,丢掉鞋子而不敢回家时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挖荠菜时的景物描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朗读,问:“你们朗读是发现了什么?”一位同学说:“我发现这是一组景物对比,但是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进行这么细致的景物描写?”

其他学生们纷纷发言,经过商讨最后总结作者在不敢回家时运用景物描写

是想衬托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情,挖荠菜时进行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

愉快、轻松、惬意的心情,两相对比为了说明挖荠菜的美好。我又接着布置一个任务: “根据你们总结也就是说景物描写可衬托人物的心情,你们进行一次仿写,要求:用景物衬托人物的心情。”同学们兴趣很高,交流时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有的用清风、细雨、和煦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摇摆的柳枝、地里的稻香等等

表现心情的愉悦,用阴暗的天,暴风雨、被晒得无力摇摆的柳枝,歪七扭八的不规范字 等等表现心情的烦闷。经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极大的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

六、启迪智慧:

智慧的形成就是学生不断“动脑筋”的内化的结果。语文教材的一篇篇文章,其中都蕴藏着作者做人和作文的智慧,是一座座宝藏,而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都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发掘编者和作者的智慧,最终唤醒、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头脑中智慧的星星之火。

一位教师执教《伤仲永》,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围绕“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你有什么看法?”开放性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发言的角度之多和观点之新让教师感到惊喜。有的同学从自己角度考虑,认为自己天赋不错,但还要后天努力。

还有的学生批判方仲永的父亲认为他目光短浅,惟利是图。

而一位同学的发言引起教师的关注,他说:“我认为在方仲永的变化中,作者王安石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余闻之也久‟

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作者王安石对于方仲永的情况非常了解,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关心方仲永,也没有劝阻他的父亲,就这样看着一个天才少年消失了,所以我认为这其中也有王安石的责任。”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勤于思考,并号召同学们来评议这一观点。学生有的反驳,有的支持。经过一番讨论,集中问题是:王安石为什么没有去帮助方仲永?大家陷入沉思。最后,有一位同学找出了答案:王安石生于1021年,而《伤仲永》一文说的“明道中”即1032-1033年,仲永十二三岁,也就是说王安石见到仲永时,他自己也只有十二三岁,又如何去教育、指导方仲永呢?同学们豁然开朗。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并发展了自己的学习智慧。

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围绕对“人”的需要和对“学习”的重新认识展开的。

以上几方面都是围绕着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和促进自主学习而提出的。

他们互相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高度重视,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3、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5、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左右的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7、努力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个环节甚至每个问题都瞄准()。

18、凡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教师先背;凡要学生(),教师首先做,凡要学生(),教师先做,凡要学生(),教师首先写下水文。

19、“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指导(),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教师只作(),最后让学生当堂()。

20、本学年课堂教学要求上要突出()环节、()环节、()环节。

21、现阶段推广洋思经验要和()相结合。

(以上5个小题出自洋思经验读本和文件)

22、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多个环节都离不开(生活)。

23、课堂上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相互渗透的特点难以实现的原因,一是(),二是()。()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思路。

24、读了案例十四“老师不好”,对你的启发是()。

25、读了案例三《坐井观天》,你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

26、全面的语文素养包含()、()和()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含文化品位、()、()和思想修养。

(以上五个小题出自《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填空(新课标基础知识)(29分)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4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新课标及洋思理论:(30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的形成与发展。

2、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_________和_________,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阅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形式。

6、教案是教师执教的基础,应在充分进行集体研讨,把握

要求,深刻领会

的基础上编写。每篇教案应包括、、、、、、、、等内容。

4、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的重要环节。要改变教学中过于重视的倾向,引导学生、、,形成 的学习态度,形成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师

和学生的转变。

5、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的课堂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促进学生

、富有个性地学习。

6、洋思课堂教学的模式是

,在这个模式下进行的三段五环教学,三段指

、、五环指

、、、、。

7、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以、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评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8、洋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在、、、。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小学语文是一种_表情达意_____和_很强的思想性_____的基础工具。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三字经_____、《百家姓》和__千字文____。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_生活实践_____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_联系发展_____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_2500_____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_日常读写_____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_基础知识_____、识字工具和_识字方法_____,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__读写训练____,而且要抓_听说训练_____。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__反馈____、激励和_调节_____的功能。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_平时考查 _____和_ 考试_____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_分析教材的能力_____、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_语言表达的能力____。

10.继续教育具有_延续性____、连续性、针对性、_多样性______、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符合时代的需要

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A.综合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ACDE)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ABCD)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四、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道统一”

2.集中识字

3.阅读能力

4.口头作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

(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

(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

(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1)内容要全面

(2)标准要全面

(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4)收集信息要全面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

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表情达意

具有很强思想性

2.《三字经》

《千字文》

3.生活实践

联系发展

4.2500

日常读写

5.基础知识

识字方法

6.读写训练

听说训练

7.反馈

调节

8.平时考察

考试

9.分析教材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

10.延续性

多样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B

2.A

3.D

4.C

5.B

6.D

7.B

8.D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

1.ABCDE

2.ADE

3.ACDE

4.ABCD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

(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

(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

(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1)内容要全面

(2)标准要全面

(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4)收集信息要全面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

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三)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

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

答: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一、填空 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B)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C)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6、“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3、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5、小学阶段要认识()左右的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

16、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等方面的表现。(以上16各小题出自语文课程标准)

17、努力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个环节甚至每个问题都瞄准()。

18、凡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教师先背;凡要学生(),教师首先做,凡要学生(),教师先做,凡要学生(),教师首先写下水文。

19、“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指导(),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教师只作(),最后让学生当堂()。

20、本学年课堂教学要求上要突出()环节、()环节、()环节。

21、现阶段推广洋思经验()相结合。

和(以上5个小题出自洋思经验读本和文件)

22、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的外延是相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多个环节都离不开()。

23、课堂上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相互渗透的特点难以实现的原因,一是(),二是()。()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思路。

24、读了案例十四“老师不好”,对你的启发是()。

25、读了案例三《坐井观天》,你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

26、全面的语文素养包含()、()和()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含文化品位、()、()和思想修养。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7,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学用结合.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各科教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4,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19,课标实施建议中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和交融式.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一、新课标及洋思理论:(30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_________和_________,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阅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形式。

6、教案是教师执教的基础,应在充分进行集体研讨,把握

要求,深刻领会

的基础上编写。每篇教案应包括、、、、、、、、等内容。

4、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的重要环节。要改变教学中过于重视的倾向,引导学生、、,形成 的学习态度,形成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师

和学生的转变。

5、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的课堂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促进学生

、富有个性地学习。

6、洋思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在这个模式下进行的三段五环教学,三段指、、五环指、、、、。

7、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以

、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评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8、洋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在、、、。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1.小学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 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二、单选

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A.张志公B.吕淑湘C.叶圣陶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多选

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A.符合时代的需要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A.综合性B.多样性C.连续性 D.阶段性E.实践性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ACDE)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ABCD)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四、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文道统一” 2.集中识字 3.阅读能力 4.口头作文

五、简答题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1)内容要全面(2)标准要全面(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4)收集信息要全面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3、《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4、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5、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6、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五篇: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语文新课标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

5.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阶段目标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其中1—4题全做,5—7题为任教第一学段的教师做,8—10题为任教第二学段的教师做,11—13题为任教第三学段的教师做。)(21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锻炼。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5、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默读的要求是(B)

A、初步学会B、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C、有一定的速度D、养成习惯

7、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识字的要求改为(B)

A、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B、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个左右会写。

C、累积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D、累积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

9、第二学段对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其中对标点的学习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C)

A、句号、逗号B、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C、冒号、引号D、感叹号、省略号

10、新课标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四项目标,以下哪一条是不确切的(C)

A、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 人商讨。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C、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D、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B、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C、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D、能写议论性的文章。

三、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新课标的感受。(9分)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顺应教改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提高自身结构和素养。

五、简略写出自己所教年段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30分)

一、填空题。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9—2010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的话,写(想象中的)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风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篇)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顿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文(60篇)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4、((2))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四、简答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 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五、论述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下载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试题与答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共5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 )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3、......

    小学数学最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5篇)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试题 一、 填空题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 )、( )、( )、。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之间、......

    最新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考试试题

    最新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考试试题一、填空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5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 )学习,在( )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名姓 江山国际学校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

    宜城市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宜城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一句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将整句话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襄樊是一颗......

    保康县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保康县201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既使太阳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