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问题引导’教学设计与校本“同课异构”活动的几点思考
初中化学‘问题引导’教学设计与校本“同课异构”活动的几点思考
道真县大路中学
李泉中
我校于2009年6月申请立项的县级校本课题《聚焦课例研究,注重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我作为学校课题组的一员,同时也承担了子课题《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的探究于实践》。县教研室和镇中心校以及学校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实施计划。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发现反思,总结提升,现已顺利结束。现就对《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的探究于实践》这一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1、课题申报和开题
大路中学于2009年1月申报了“聚焦课例研究、注重学科‘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课题研究,2009年5月道真自治县教育局下发(道教办通〔2009〕14号)文件,正式对该课题立项,2009年6月3日我们随即在学校举行了本课题的开题仪式。相应的学校的子课题“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初探”也得到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立项批复。
2、课题培训工作
2009年6月3日开题时,课题组负责人胡军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聚焦课例研究、注学科‘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的培训。自己除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外,积极参加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课题培训。
3、课题研究中期工作
在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每学期主动承担了教研组开展的课例研究课,认真备课、上课,课后悉心吸取集体研讨的意见,对上课进行认真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例研究中一方面交流在课题研究中的收获心得,一方面探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每学期都进行总结。
(二)课题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本课题组的研究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研究工作开展有序,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课堂教学活动的利弊和局限性。
本课题首先制定了研究计划,实施方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结合新课程培训活动,平时利用一切机会,观摩课堂教学和研讨。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研讨会等活动。
达成目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研究案例。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案例。
(三)成果的代表作
《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初探》获省教科所论文二等奖;《“问题引导”课型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获省教科所论文评选三等奖;《初中化学“问题引导”中的问题设置及引导》市教育局论文一等奖。《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发表于《新课程导学》2009.11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进一步探索化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指明了方向。《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重新思考。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为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构建了“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总结结论—反思创新。这种模式着眼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化学思想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空间逐渐扩大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获得自主提问,创新反思的能力。
苏联心理学家马秋斯金的研究认为,思维起始于问题,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活动。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从而对数学问题进行拓展,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问题就成为化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针对当前初三学生问题意识普遍缺失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问题——引导”课型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有效策 略,“问题引导”课型,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那么怎样才能体现它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价值?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问题引导模式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每节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问题引导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不能游离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作为化学课本身,承受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一个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引导”课型,应当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2、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更是越来越低。新课学改倡导的探究性习也是学生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课程的的特有功能,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摆在广大初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开展“问题引导”课型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概念的界定
(1)情境:字典中解释是情景,境地。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在本课题中,情指情感,境指外部教学环境与师生内部心理活动的综合叠加,情境就是作用于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兴趣反应的学习环境。
(2)情境教学: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情境教学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3)引导:字典中解释为领路、带领的意思,在课题中指学生再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 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以引导和点拨。
2、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使学生产生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3)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感情倾向都与其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一个民主、和谐,适宜学习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探索与实践中学化学“问题引导”课型中形成以“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思考、内化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实施九年级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师生素质都得到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和引导。
3、具体内容为:(1)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中问题情景创设的种类、特征、要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的教学语言艺术,引导时机的把握。
(2)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的研究目标和内涵。以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理论:“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探索的情景,组织学生自己探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性,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此目标下构建起符合具体教学形态的情感、能力、知识三维目标体系,从而使内容体系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其内涵包括:
A、教学目标问题化:就是指把教学目标以问题的形式揉和在教学过程中。
B、教学内容问题化:就是指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成不同的问题情景,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C、教学方式引导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景的探究,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D、教学过程引导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索,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以适时、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五)研究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实验法:在自然状态下选定实验对象,开展实验研究,并在实验研究中,与非实验对象作纵向、横向比较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理念知道下,进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反思创新,总结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根据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除上述外,本课题研究还要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搞清楚中学化学“问题引导”课 型在探究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课型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帮助作用等。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还要注意观察对象的各种变化,要用科学理论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因果分析,以便作出客观真实地评价。
(六)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9年5月)
1、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收集相关教育理论。
3、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2年3月)
1、策略研究: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实施调查研究,不断进行观摩研讨,努力实现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行为转变,形成规范。
2、收集研究案例: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等形式,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三)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
1、收集有关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3、完成与初中化学“问题引导”课型探究与实践的相关过程资料及经典案例的整理。
(七)研究成果及成效
1、自身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教学理论得到进一步更新,实践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每节课都是以问题引导的形式走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使学生在探究、合作、愉悦的氛围里学习,乐此不疲。教师的课堂语言鲜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了有效课堂。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变为自 主学习,他们积极主动,兴致勃勃,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设置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们在“做中学”、“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的学习氛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他们感受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人文情怀。
3、通过研究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课例。这些课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地促进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积累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可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问、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 可进行适当的点拨、诱导,使学生自已把问题弄懂弄通,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对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由于初中化学课只有一年的时间,刚开始用这一课型进行课题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不是很适应;当逐渐适应了后,初中化学课也快要结束了。
2、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加强;问题情景的创设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
3、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引导时机需要更好的把握,教学语言艺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时打断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又使得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导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这些存在问题是我们今后实践中必须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伴随新一轮课改实验的深化发展,以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更进一步的完善,为全面实现课程改 革,培养学生的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九)下一步打算
结合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进一步以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学习与同伴互动将,每次研究的典型课进行认真梳理形成课例报告,不断提升课例研究的水平,为打造真实而有效的课堂而不断努力。
第二篇:同课异构活动设计
中班数学:礼物(分类)
城关镇中心幼儿园
凡金芳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中班幼儿基本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形状,也能区分大小,但是要让他们以此为标准来快速分类有一定难度。此次活动我以“帮白雪公主整理礼物”游戏贯穿始终,即小矮人准备在白雪公主过生日时送她礼物,但是礼物需要邮寄必须整理,但是小矮人要筹备舞会太忙了,因此想请小朋友来帮他们分类整理,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总结分类标准,热爱数学游戏,体验操作的乐趣,在生活中养成收纳整理好习惯,从而培养幼儿耐心细心品格。活动目标:
1.体验动手乐趣,养成收纳整理好习惯; 2.通过操作,学会按一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3.喜欢数学活动,乐于参加数学游戏。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学会按一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活动难点:
在生活中逐渐养成收纳整理的好习惯。活动材料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形状,会区分物品大小。物质准备:
1.礼物盒7个; 2.小矮人头饰7个;
3.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卡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互相问好。
师:后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她的好朋友小矮人给她准备了漂亮的礼物,但是礼物需要寄到公主手里,可是小矮人要忙着筹备舞会,他们没有时间整理,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幼:愿意。
(七名幼儿化妆成小矮人,拿着漂亮的礼物盒)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按照颜色不同进行分类整理。
2.幼儿按照形状不同进行分类整理。
3.幼儿按照大小不同进行分类整理。
4.幼儿将分类好的礼物按照要求放到礼物盒里。5.小矮人来取走礼物。
三、结束部分
教师奖励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幼儿。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礼物》,因此我以“帮白雪公主整理礼物”游戏贯穿始终。因为选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每位幼儿都有一份操作材料,所以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每人都能动手。我的活动环节也很紧凑。但是这次活动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故事情节需要细化,老师的话语过多;第二,在幼儿分类整理之前可以先让幼儿自己探索分类方式,而不是完全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来,禁锢了幼儿的思想;第三,在给幼儿说指令之前教师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譬如可以探索按照颜色、形状,最后按照大小分类整理,这样给幼儿直观上和生活经验上指导是对的,因为按照大小只能分成两份;第四,幼儿自己一人操作显得活动很单调,可以加上小组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乐趣。总之,我认为还需要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认识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组
同课异构
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50.51.52页内容以及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吗,感受数学与沈国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
1、随意分。“请拿出自己的圆片代表这六个竹笋分一份。学生自由分”
(1)交流分法。
(2)老师概括分法。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理解平均分(1)尝试平均分
A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问题,“平均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猫分了竹笋,他们这样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子你能提个问题吗? “你会这样分么?”
B 学生拿出来自己的12个 圆片代表桃子分一份 C 交流分的方法。
D 归纳方法:“尽管我们刚才分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平均分。(2)体验平均分。
A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四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 B 学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 C 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第52—53的1、2题(2)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12人排队每个排有6人,可以排成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几人?
四、概括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从而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班级里没有象别的班级出现的可喜之处。,此处的设计线条比较粗,所以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出彩的地方。
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师顺时归纳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主题的导入让本节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接下来的环节是尝试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在这两个环节里,我充分让学生摆了说,说了摆,从而明白这两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动手操作中,孩子们充分感知,理解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
本节课节奏略显慢了些,不够紧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我略显得拘谨。教学语言依然不够精练,教学设计的理念不够突出,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教案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裕丰园小学 童彩红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电脑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具准备:小棒。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电脑课件出示图:
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师: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 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师:是呀,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 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
找出数学信息:小林:收集26个塑料瓶
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
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2)集体交流反馈。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 生:23+6=29(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
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 示。
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
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
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
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26-4=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
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
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4、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课件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2)学生同桌摆小棒。(3)独立列式。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42+6=48(只)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笑笑比淘气多6,也就是比42多6,所以就是42+6
2、练一练第2题。(1)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这句话怎样理解? 生1:也就是说笑笑班没有淘气班捐的多。生2:应该比淘气班少12本。(2)独立列式计算。
3、比比谁算得快(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看图提教学问题。投影出示图。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组交流。(2)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应用题,说说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作业。
1、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2、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五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资料 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中卫九小 孙守福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练习十八第7、8、9、10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把下面各数改成百分数:
0.02= 1.5= 1.004= 8=
(说说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1)课件出示: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5,春蕾小学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独立列式解答。)
(2)、出示例2: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蕾小学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3)过渡: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是一样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课题研究资料 教学设计
少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二、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1)自主列式计算。
(2)百分数不能直接参与计算,可以把百分数转化成什么数来计算?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并写出两种转化的计算过程。
2.小组合作,解惑答疑: 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是什么?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又是什么? 3.展示互动,点拨释疑:(1)小组展示交流两种解法及转化方法。
(2)总结建模: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方法: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直接写成小数。(概括为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去掉百分号。)百分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再直接用分数乘法计算。(强调,其实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3)完成书中例1的省略号,总结快速转化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第3题(熟练百分数化为分数,小数的方法。)(根据及格率的意义求及格人数)
2、练习十八的第7、8题.(利用数轴和表格熟练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3、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是原价的85%,现价是多少元? 4、4、某商贩今日购进水果36千克,卖出去了60%,还剩下多少千克水果没有卖出?(先求剩下的百分率,再求剩下的水果重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要注意百分数不能直接参与计算,要先把百分数化为分数和小数再进行计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的第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