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下学期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2013年下学期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自2012年春季新学期起,我校开始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酝酿与探索。构建了“生本课堂”的结构模式。拟定生本课堂”的核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观,形成了“五步三查”课堂流程,搭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创建了“导学案”这一有效学习载体。课堂环节、学习小组、导学案成为我校“一三六”高效课堂三大抓手。
至今我们已经有了具有旭升特色的“一三六”模式,形成了。“一”是一个中心,课堂要以“学习能力”为中心,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乐学、会学、创学;“三”指的是我们课堂的三大特点——师生快乐、操作灵活、扎实有效;“六”是指课堂完整的六个环节——学习目标、学前反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在线检测。
实行“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活动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我们的课堂就是一种“生本”教育,核心理念就是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特别是自主导学环节与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领要求尚有差距。为解决“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要领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高效课堂向纵深发展,即由模式的探索转向内涵的提升,实现高效、减负、育人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2013年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为先导,以常规管理为保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巩固创强成果为基点,严谨、务实、创新因校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潜能,建立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简单的教材更新,更是涉及教育理念、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旨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突破。总体目标:
1、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群体的优良学风,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焕发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2、着眼发展,不断完善学校课改实施管理机制,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
3、在课程结构方面,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充分开掘校本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方面,全体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改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化。
4、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学校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管理的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育和管理人才。
5、加强学科整合,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依托素质教育基地和科技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课堂+实践”的教育教学模式,将课堂向社会延伸,让知识在实践中闪光。
6、优化课堂教学,追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力求以重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来杜尽“题目生”,以务实高效的课堂学习来消除“学困生”。
7、开发校本教研,加强课题研究。语文教研组做好市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带领课题组和学生完成好相关的调查,以收集更多的实用性资料;数学教研组一方面要加强对进步学生的动手操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研究,引领老师们尽快进进到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良好状态之中。步骤与措施
1、步骤:
第一阶段:(2011.09——2012.03)酝酿筹备阶段
主要总结前些年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建立新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进行新的可行性分析,制订出新的课改方案与实施规划。
第二阶段:(2012.09——2013..12)方案实施与不断研究阶段 构建新课程体系下的我校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新课程的教学常规、进行学习方式、教育评价、教师培训等机制。继续开展校本课程的治理与开发的实验研究。根据《方案》中既定目标、实施内容进行实验、调查、测试、记录、交流,形成初步的课改成果。
第三阶段:(2014.03——2014.12)总结完善与推广阶段 总结学校新课程实验的成败得失,提出课程改革后续实验工作的规划,汇总并编辑成册。
2、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以培训促新课程的实施。
首先,学校将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进行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
其次,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名师联动、专家引路、教师研讨的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求通过自身行为的转变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再次,我们将致力于教学治理制度的改革与重建。从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治理、评价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与观念更新、行为转变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2)加强课题研究,以教学科研促课改的提升。
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导向,深进课题研究,打一场攻坚战。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研组做好市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和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的工作,收集更多的实用性资料,同时,将该课题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数学教研组一方面要加强对进步学生的动手操纵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研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进行适应新课程教材的指导,引领他们尽快进进到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良好状态之中。
(3)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以课程开发促课改的实施。一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纳进校本课程的编制范围,使之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一脉相承。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开展“五大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可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三是与学校的兴趣小组的开展相结合。结合兴趣小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四是与学校的发展及师生的成长相结合。学校与师生的成长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与方向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成长能够突显学校的办学方向,使得学校课程更加鲜活、亮丽。
(4)、改革评价制度,以机制建设促课改的实施。
一是重视评价的导向性。从制度层面改革评价体制、分配体制,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全体教师的留意力引导到新课程的实施上来。在实施过程中确保学校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和正确的引导性。二是重视评价的情感性。从情感层面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在理解信任、使用发展之中促进新课程的开展。三是重视评价的发展性,让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四是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促进课改的实施。实施内容:
一、立足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态反映教学状况,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念。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1、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加强对课程实验工作的全面指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不走过场,务求实效,认真学习和落实《课程标准》。
2、优化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坚持正确的导向,务实制订教研计划,真抓实干,杜绝于表面的形式。每周开展一次以年级为单位教研活动,结合在课改过程出现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真正转变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狠抓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课活动,激励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随堂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举行新课程观摩课教学汇报活动。
(3)发挥“蓝青工程”作用,师徒随堂听课指导。(4)举行校优质课评比。
(5)举办英语口语比赛、朗读比赛、语、数竞赛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我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要充分重视这些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险,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要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制度。
三、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要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课改教师做好阶段性评价。
四、课改的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机构
成立“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同志任副组长,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充分发挥教导处在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指导和服务作用。教研组要直接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二)保障措施
1、改革教师考核办法,体现激励先进,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在新课程启动和实验阶段,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派课改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把新课程教研工作纳入目标任务考评。鼓励、支持广大教师 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对成绩突出者,在评优晋职方面优先考虑。
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电脑教室,体操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的建设,为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校内外环境。
3、加强对课程改革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教导处要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导处对一线实验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示范作用。本学年,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改实验,形成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
4、教研组要落实责任,及时发现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课改之初,各学科成立学科课改中心研究组,由各学科骨干和学校骨干为成员,集中解决学科课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发现和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引领全校学科课改实验。并发现和打造课改骨干教师,提升档次,推进名师工程。往后工作重心
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完善导学案,着重在“导”上下功夫;在自主导学环节,特别是导学环节中的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环节上有新的突破;内涵上,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一轮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课改在我校展开已有时日,新课改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工作者的生活,通过实践。我们在实施课改中老师们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现就存在的突出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观念转变不够到位
部分课改教师没有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没有树立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协商者、话筒的传递着,角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但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组织合作学习目的的理解和对组织合作学习的调控,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缺少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改变“教材中心”的旧式,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存在演出“教案剧”的现象;多数教师仍按预定的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知识。
2、“课标”意识不强
不少课改教师对心课程要求的质量意识比较模糊,没有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六个改变”和“六点要求”。特别是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为课改就可以淡化双基,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使注意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但由子目标模糊和組织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结果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质上教学效益低下;要么就纯粹按旧的模式,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教师和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要实现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转变,要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学当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要求与个人经验相联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教学。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潜意识里依然还存在着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讲台意识”仍旧严重。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体验未被充分激活,教师关注的对象仍然是少数学生,学生的学习还较多地体现为外在的“注入”;教学过程仍然遵循教材内容为线索,而不是按照学生已有体验基础上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
4、更多地停留子对现有“评价”手段的埋怨,汶有对揼究与发展作更多的深入的思考
更多的课改教师往往仍被现有的评价方式所東缚,总停留子无边的埋怨中,对课改所要求的评价要达 到“三个有利子”〈有利子学生的发展、有利子教师的提高、有利子课程的进步)认识模糊,等、靠思想严 重;“问题惠识、成杲意识”还比较薄弱,还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栺导下对教学的揼究与发展作更多的深 入的思考。
5、课改教师的反思蕙识、合作蕙识及成长意识不强
表现在教学工作中,课改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很少从理论的角度去恩考;仍然习愤子“自给 自足”,缺乏与入合作、交流、共莩成杲的意识;在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方面也很少作深 入细致的思考,从而妨碍了自身水平的提高。
二、存在的困惑及思考 I、如何激活课堂教学
课改教师在接受了课改新理念进入教学实践之初,往往对如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枝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缺乏深入思考,对“同时”一词的含义和实际橾作技巧难以把握,往往在如何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上感到乏 力。实际上,在新的课改教材中,以结论性知识方式呈现的学习材料的比例明显降低,学习材料中“探究性材料”和“问题性材料”大量出现。教师也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姓、主动性的统一。只有充分利用阅读材料、课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注意联系师生的共同体验,准确把握教学时机,调动多样化的教学艺术,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与态度,给学生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对话、沟通、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改变 课堂的死板与单调,也才能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
2、怎样公乎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公平评价学生,才能使学生对学科充满兴趣,对教师充满期盼心理,才能提髙课堂教学的效益。而部分课改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评价的尺度,要么对学生的回答不臵可否。为此,不少教师感到困惑。
新的课改强调“评价要有利子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尤其重要,教师就应该做到让毎个学生在课堂上均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绝不能不臵可否,更不能粗暴否定,而应该多用诸如“你这样说就好了”、“你再加上……就全面了”、“你能否不说……”、"你不可以这样说吗”、“建议你再想想”、“若你能联系自身的体验来因答那就更好了”等等激励语言委婉地与学生交流。让毎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样就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 对发言突出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予以强调性的表扬,以此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杲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作客观、公正的评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恩雒能力,而旦能 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自我,更客观地评价自我。这样做还有利子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评价自我和接受他入评价的能力,从而能有针对性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
3、如何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课改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要求“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但在课改实施中,不少教师在如何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上感到茫然。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对“过于”一词的理解浮于表面。其实,课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没有生机的“满堂灌”的状况,而不是要对接受学习作全盘否定。当然,探究性学习也不能走极端。否则,势必使教学流子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内容。只有做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全面整合,才可以说是真正走进了课改。课改强调要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中,老师们按预定设计的方案组织活动,可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安排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太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种是在组织交流中,以小组方式探究费时较多,还会有部分学生的思维被小组定位体现不出独立性。由此,不少教师感到举步维艰。而这个问题一经细究,我们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出在一课前的教学设计,在给学生预留的展现他们的不同见解和他们的创造性时间和空间的设计上,要包括对学生独立的、分组的活动的安排设计,还要预先考虑可能出现的新情况的预设决方案。在时间的分配上,要舍得放手留足留够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同时,在组织小组活动中,要做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搭配,要落实组员的角色并定期替换,尽可能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要使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效益得以充分体现,就必须考虑整个课堂教学的优化。只有当我们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走进课堂,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课改也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引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形式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手段组合所构成的教学结构。部分课改教师在实践探索中对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感到模糊,其实,课改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细化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1)目标的多元化。即要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2)目标的开放姓。即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糸,使学习内容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具有可选择牲。(3)目标的层次牲。即教学目标应符合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让所有学生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祧子”,因为只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才能提高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要求、课程内容特点的需要结合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课程、课改最优化。
第二篇:新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智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
3.明确小组分工,发挥组长的火车头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倾听、提问、争辩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4.评价小结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小组的整体发展。
(三)评价机制
1.评价要从学生的听、说、思、辩、讲、评、做入手,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小组协作、课内外及家庭作业的完成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2.实行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在校情况进行回顾,并填写反思记录。
3.发挥好小组评价总结作用,每组每周要进行小结评价,每位组员客观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性互评、师评。同时与作业评价、个别辅导评价相结合。
5.家长参与评价。坚持家校联系,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劳动、品行进行评价。
三、方法与措施
1.备好导学案,客观,适用,坚持课后反思。
2.积极参加研训,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教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3.加强业务学习,从教育类书刊杂志、网络媒体中了解课改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协助班主任做好小组建设工作。科学划分小组,组织各小组制定组名、口号,进行小组分工,定期进行组长培训。
5.配合班主任,开好班会、家长会,齐心协力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
6.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高质高效课堂发展。
7.加强学生读写姿势、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杨树湾乡初级中学2013年12月
第三篇:新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的探讨,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着重教与学这个环节,体现着素质教育宗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我的感想很多。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的领导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一堂课怎么上完全由老师根据课程的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实施。这里教师的角色不单纯是授课更主要的是领导。你担负着这堂课的能否达到目的的成败。
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是事实。但老师时刻以领导的身份掌控课堂,以教学的课堂目标为主线应对这些。每个教师的知识容量不容置疑,但完成教学目标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具备知识的同时,要有一定的好召力,让课堂的目光跟随你,如何做到这点哪?这需要教学过程的不断研究与探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把授课与管理融为一体,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逗号就是管理,管理中的条例强调、行为矫正渗透着知识的传播。这样课堂的主线始终在你设定的范围内,其效果一定满意。其实这样授课学生老师都轻松,但老师要领好课堂这条路需要更多的励练。今天的我们曾经也是学生,好的课堂与糟糕的课堂我们都见过,但究其原因能说与教师没关系吗?不,关系很大。他是教师工作所体现的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中华民族崇尚道德、崇尚教育的体现。
二、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但具体实施需要每一位教师用每一节课来砌筑我们这个“教育大厦”
学有章法、教无常法,但目标只有一个——上好每一堂课。从知识体系上分,个门课有个门的特点,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共性。我认为授课方法以什么为主?什么方法好?以什么为依据哪?要以对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而论。哪种方法能完成任务,那种方法任务完成的更好就用那种。全篇一律、一刀切效果未必好。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折射出学生对你授课的欣赏能力。课堂的气氛、课堂的到课率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教学多样化的变革会给我们课堂带来新的局面,对稳定、巩固到课率不失为一个新思路。改革与开放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并不意味着无序,它必须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逐步有序的实现。
三、日常管理与课堂教学
日常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日常管理的一部分。是日常管理的具体体现。二者互为展现互为充实。谈到管理题目可能大了些,课堂与课间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但都突出一个“理”字,即程序、规则、规章、法则等。这就是目标。各大院校都有各自的日常管理条例与方法,就我们学院而言,应把学生的业余活动安排纳入日常管理程序。使学生会、团支部等团体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构造的主题首先要取悦于年轻人,但更主要的是围绕教育的主题,引导学生乐学,营造以学为荣的气氛。我们有了这样的气场空间,它会产生很强的引力。让他们感到集体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未来----。这就是正能量。这难道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不是一个推动吗?那么到课率乃至留生率还用我们担心吗?当然,活动的内容具体的要使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投入、脚踏实地带动引导学生们去实施。这样做教师辛苦,直接参与的教师最辛苦。因为一个显有成效的团体活动,他的酝酿、组织、编排与实施是需要一个月、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课堂教学与管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时强硬的与管理挂钩未免太机械些,但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切入点与管理相容。这是大好机会,教中有管,管中助学。早些年首师院的李燕杰老师做了关于青年人的学习、爱情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报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后张海迪的以“人生”为主题的报告给青年人指明了方向。我们是否在马哲、毛概等著作的学习中,更多的渗透年轻人的人生的探讨、斗志的激发的题材哪?不要忽视这个过程,她是具有很大的号召力的。想当年建设兵团开赴北大荒(1955、8、14王震向毛提报告,1956、6、29开赴);各行各业支援大三线(1964-1976);现代大学生支边建设及西部大开发等等,那个不是先做动员号召哪?号召动员是积极的、是正向解读。而煽动、忽悠具有欺骗的含义,这是我们所要剔除的。我们要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吹响巩固、发展我们院校的号角。让社会知道我们院校有未来,我们的学生有未来。
另外我们学院是否能够开拓与社会相关的较高级别的资格证书的培训。搞出独立资质、搞出品牌。不光给我们在校与离校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还能服务于社会,提高我们的知名度,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使我们学院的教育前景更加美好。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12年初,大安市教育局下发了《大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从2012年起,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我市中小学全面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依据通知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其他优秀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科学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环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材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有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引导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室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上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和学习习惯。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一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四、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的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体逐渐丧失,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和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只关注书而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教师的备课重点就停留在教师如何讲解上,教案就是知识结构框架和教师的简要讲解过程,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况——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不到训练,能力得不到培养。
4、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以及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动搞的比较好的教研组,所研究的也仍是浅层次的教什么。而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结果只能是教师满堂灌——教的苦,学生被动学——学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师教得巧,学生学得乐。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1、探索尝试“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新的模式有八个环节:
(1)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3)指导学生自学;(出事学习提纲)(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5)检测自学效果;(小组展示成果,师生交流)(6)教师精讲点播;(解决学生困惑问题)(7)课堂巩固训练;(精心设计习题)(8)教学小结提升;(师生共同总结)
在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灵活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切勿生搬硬套。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用而用。
3、教学过程:预习、展示、反馈(1)预习环节:
预习的主要任务:
1、确立学习目标
2、明确重难点3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预习的主要形式:1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2教师指导点播
预习的主要方法:A、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点;B、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导学案;C、有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D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E、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F、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G、教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H、教师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2)展示环节:
展示的主要任务:
1、展示交流预习的初步成果。
2、巩固深化学习目标。
3、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的主要形式:
1、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板演讲解。展示的主要方法:
1、设定情景,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
2、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
3、展示中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4、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质疑、评价。
(3)反馈环节: 反馈的主要任务:
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2、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3、对学困生进行查漏补缺。
4、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反馈的主要形式:
1、课堂练习。
2、试卷测试。
3、辅导答疑。
4、互学互教
反馈的主要方法:
1、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2、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教互学、生生互动、分层练习等手段进行组织。
3、知识拓展。对优等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六、课堂教学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按照大安市教育局文件通知的精神要求,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2年3月1日至7月15日,宣传发动,探索尝试阶段。
(二)第二阶段:2012年8月15日至2013年1月15日,示范引领,全面推行阶段。
(三)第三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总结提高,规范管理阶段。
(四)第四阶段: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开拓创新,形成特色阶段。
七、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先后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使广大教师明确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自觉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所以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条件下,自觉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为此,学校号召广大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反思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怎样进行改进,确定初具体的改进措施,实施攻坚作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
3、示范引领: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每学期要围绕课改组织开展校级主题教研活动,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活动,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承担。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学校还要面对全体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各教研组也要围绕课改,确立课题,力争人人都上研讨课,并广泛开展导师带徒弟活动。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4、保障机制:
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每个课堂并取得实效,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组织 组长:高国辉
副组长:杨子彬
马春英
成员:王庆岩 金耀光
各教研组长
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并督促实施。(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集体反思等,由教研组长负责。集体备课核心是研究新教材;集体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每个月举行一次大教研,学校教导处负责。每学期举行一次课堂教学竞赛。学校要对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对教研组长的考核已组织能力为主,过程看活动纪实材料,结果看教研效果。对各教师的考核以撰写备课提纲为主,一看数量、二看质量。对教研组的考核以督导检查为主,每月搞一次抽查督导,每学期搞一次检查评比。对开展活动认真的教研组,学校予以表彰;对于成果显著地,、学校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3)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在学校“三阶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各教研组要分析本学科特征,分清教学的不同课型(如新授课、语文的阅读课和作文课、试卷讲评课、复习小结课、练习课、实验课„„),研究一定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程序、时间分配、师生活动等),既留给学生学习空间,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研讨活动既要有研讨课,又要在评课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一致意见和相对成熟的模式,然后全组统一实行。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难以估计到的。它和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素质,后勤保障,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不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决。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艰苦探索,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来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注:方案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小学部重点在三四五年级尝试,中学部重点在七八年级尝试。
新艾里蒙古族乡学校 2012、3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xxxxxx高级中学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改革教材,冲破传统教材的束缚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大面积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并真正成为一种模式固化下来,必须有教材做支持。目前职教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一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确实强人所难;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多,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学生中“学了也白学”的想法普遍存在。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 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求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而且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在教学改革上应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大胆砍掉不必要的课程或弱化某些课程,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课程最终体现在教材上,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难度适中性。有的专业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中介绍的有的内容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知识技术。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内容整合,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根据校实训课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开发实训设施。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达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将组织专业骨干编撰学校各大专业实训校本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将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 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因为职业活动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领域,教材不可能涵盖这么多信息。有的优秀教师一堂课的内容需要占用2G的硬盘,这么丰富的内容显然是无法全部体现在教材中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能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丰富多彩,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项目中建构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在教材建设上大力推进电脑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多样化教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
学生就是一个“产品”,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产品”(技能人才)。学习是一个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教学内容可分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模块,学生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送入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综合实习和技能锻炼。毕业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达 到企业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模块学习,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
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
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训课改革
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三、采用多种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采用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 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环境上,克服单纯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际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课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一是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一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是分组学习,明确分工;四是交流讨论,教师点拨。五是成果展示(实际操作),分层教学;六是反馈检测,总结拓展。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课堂是自主和开放的。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一块黑板,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4至6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至8名学生。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主要以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模式为主,突出教中做,做中学的特点,规范操作程序和标准,与企业用人接轨,和生产一线接轨。课堂教学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阵地,也是检验实验成果的一个主要窗口。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自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实验中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只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才是新课堂教育实验所需要的。
2.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靠老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工作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专业教学软件展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理解学习,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电学课程变得生动而丰富。
同时可以依托校园网研制开发辅助老师教学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建立专业网络教学的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平台。利用电脑网络平台为专业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3.采取导师制教学手段培养专业顶尖的技能人才
对学业突出的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由一个专业指导老师带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开设项目课题研究与开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4.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专业课程应更多地开展实训课教学,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 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2).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大多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3)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实训室、数字仿真教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5.分层次教学,定向培养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据调查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操作员;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员、多媒体作品及图形创意设计制作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同时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计算机信息的学习。
四、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学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计算机电子汽车等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五、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就像根指挥棒,可以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难有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做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不进行教学改革,他的课至少也是合格的课,而花了很多精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做支持,他们的劳动很可能不能获得学校制度上的认可。因此,要使职业学校真正贯彻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起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2.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内容 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评价,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应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导致了教学表演、表面作秀等现象,在教学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课堂教学,美其名曰是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课堂非常热闹,实质上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收获。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就业导向的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可能看上去很安静,节奏也很慢,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2).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重视过程管理、淡化结果评价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考核方式,广泛采用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高案例分析报告,特别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
在以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整合和教学内容改革之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我们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笔试、结论式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项目为主、学科为辅”;“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的新的评价方式。
“技能为主,理论为辅”——即以职业技能的考核为主,专业知识 理论考试为辅。根据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即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因此,评价职业教育活动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掌握的好坏。所以我们应该将岗位技能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来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在技能考核中,我们既可以采取集中操作方式,也可以采取个别面对面的操作方式。在理论知识考核中,我们不仅可以采用笔试方式,而且可以采用结合实践操作同时进行面谈交流方式。根据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原理,在技能考核中,我们将以方法训练为主,操作内容为辅。通过不同的操作内容,逐步、逐渐、反复地开展和推进某一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使这项技能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心灵手巧。
“项目为主,学科为辅”——即以专业知识的岗位应用能力考核为主,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考试为辅。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知识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服务的。通过以“项目为主,科学为辅”的评价方式,可以切实推动我们淡化“专业的学科性”和“学科的本位性”教学,促使我们在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且积极有效地整合到与之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上。我们将通过“项目”考核来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项目”的考核,我们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单一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甚至还可以考查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认知建构原理和能力是知识内化的表现,在项目考核中,我们应该以“过程为主,局部结果为辅”。通过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引领学生感悟,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即用可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用期待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在成长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每个阶段性的职业技能为新的起点,结合其身心发展和认知建构水平的提高,通过鼓励和激励手段,促使他们的技能出现新的组合,或者在原有组合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努力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达到自我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1.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假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 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却天天喊提高水平、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知名度是不现实的,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与外界交流。对于老师,要定期去外校学习、观摩,去企业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的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不但在校内比赛,还与其他的学校比赛,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差距,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教 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变革的必要性本质上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为工作任务储备知识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对职业知识及其学习性质的研究结论表明,后者是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整合优化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并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来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xxxxxxxxxx高级中学 教务处 201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