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

时间:2019-05-13 00:1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

一、人文素养方面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景仰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

二、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方面

1、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

三、语文能力方面

1、识字写字能力

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阅读能力

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习作能力

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口语交际能力

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对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有哪些主要的观点?结合自己语文学习或语文教学时间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3、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含哪些方面?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涵义

1、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从小学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2、国家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从浅层次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民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从深层原因看,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二、现行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

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

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

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概述

一、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注意语文课程的思想教育。

2、重视写字教学。

3、重视说话练习。

4、阅读、写话的要求比较偏重联系的形式,对质量要求比较笼统。

二、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学科的目的任务。

2、强调语言规律的学习。

3、比较注重文学因素的教学。

4、正式提出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儿童听、说、读、写的能力。

5、写字教学的地位开始削弱。

三、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明确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

2、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即落实“双基”。

3、淡化了汉语知识教学的要求。

4、明确反对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

四、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全面、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3、重视语文的基础训练。

4、强调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5、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要求比较高是这部大纲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五、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明确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在教学要求的编制上比原大纲更加具体明确。

3、适当降低识字教学难度。

4、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提出,并且强调“学习语言和发展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六、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1、重视学生的一般发展。

2、对语文训练方面的要求作了较大调整。

3、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4、总结并推出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

第三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念就是指导思想,是从教育实践中提炼出來的,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基本观念、理性认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四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实施建议

1.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的、分级分层的集合体。(1)时限层面—多级系列,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总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2)要素层面—多元结构,基本构成: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情意教育目标、审美教育目标。

2.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总目标: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世纪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介绍,其中小学阶段目标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是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次序排列表述的,有以下特点:纵向的整体性、横向的协调性、三维的交融性。

一、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度目标)

第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第二是“过程、方法”的目标。第三是“知识、能力”的目标。

二、语文课程的分学段目标

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2、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1、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语文的综合性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再次是学习方式的综合。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2、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思考与练习:

1、与历年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2、比较本章介绍的建国后6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你认为这些文件中哪些教学理念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并就其中的一点或几点陈述自己的看法。

3、建国后历次大纲对小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教学要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发展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谈谈你对语文素养内涵的认识。

5、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唯独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一、语文教材的功能

1、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2、语文教材是教师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3、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二、语文教材编写要求(要展开)

1、鲜明的时代性

2、丰富的文化内涵

3、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4、突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5、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概述

一、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二、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

三、建国后的小学语文教材

1、选文上注意入选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2、注意课文载体的丰富多样

3、以阅读材料为主体,将识字、写字教材,听话、说话、作文教材合而为一。

4、教材结构体系渐趋合理

5、作文教材设计逐步完善

6、教材练习系统设计逐步完善

第三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介绍(综合应用:分析一套自己熟悉的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凭借,是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

语文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补充教材、课外阅读教材、各类语文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光盘等。狭义的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

构成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素: 课文系统

又称范文系统。这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选文标准或原则所选取的课文系列。该系统在语文教学中起示范例子、信息传递和凭借的作用。导学系统

又称助读系统或提示系统,是对学习的要求、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是对作者的介绍、对疑难问题的解释(注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作业系统

这是教材为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目标,有计划地提供的各种思考和练习。作业系统中一般有四种类型:(1)以消化理解有关知识为目的的理解性作业。(2)以背诵记忆有关知识为目的的记忆性作业。(3)以训练运用有关知识为目的的应用性作业。(4)以深入思考有关知识为目的的研究性作业。知识系统

这是语文教材提供的语文基础知识系统。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知识、文体知识、语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功能

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师生教学语文的凭借

教育功能: 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素材

发展功能: 语文教材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平台 范例功能: 语文教材是学生表达思想、运用语言、训练语言的范例

小学语文教材的类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3、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4、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5、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1、以主题的形式组合单元的教学内容

2、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主动识字

3、扩大阅读量,强调课文朗读和整体感知

4、设计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

5、编排“金钥匙”系列

三、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1、新。首先是教育理念新,其次是内容上“新”

2、实: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作了落实。

3、简。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的明确集中

4、美:色彩美;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

四、熟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重点)

第四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关于课程资源

概念: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语文教科书是小学语文教材资源的核心。

二、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其次,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第三,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第四,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思考与练习:

1、语文教材有哪些方面的功能?教学中如何发挥好教材的功能?

2、与建国后人教社出版的七套教材相比较,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编写理念或呈现方式上有什么新的突破?

3、分析一套自己所熟悉的语文教材的特点,谈谈你最欣赏这套教材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

4、举具体的例子说明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第四章 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理论的概说(略)

一、发展的概说

比较科学而全面的发展概念应该包括三个特征:

1、全面性。发展是身心全面的变化。

2、整体性。发展是身体、心理每一个方面在整体结构上出现的变化。

3、积极性。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积极变化,不是衰退消亡的变化。对教育发展性有两种极端的看法: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除了这两种极端的看法外,还有几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看法。

1、皮亚杰的观点。

2、维果茨基的观点。

3、赞可夫的观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小学语文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概说

二、小学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可以从培养智力的五个组成因素入手。

1、观察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

2、记忆力

3、想象力

4、思维力

5、注意力

三、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节 语文学习与情感态度的培育

一、情感态度概述

二、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的培育

(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1、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感受汉语的语言美

3、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美

5、在习作练习中创造美

(三)提高道德情操修养

1、爱国主义情感

2、高尚的理想情操

3、健全的道德伦理

第四节

语文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形成(重点)

一、学习习惯概说

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5种特征:

1、自然性。

2、稳定性

3、习得性

4、两重性

5、差异性

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形成必须具备下列要素:

1、严格规范

2、身体力行

3、毫无例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应该培养以下几种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

2、勤动笔的习惯。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课外读书读报的习惯。

三、语文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2、点滴抓起,逐步积累。

3、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4、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第五节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习特点:实践性、真实性、持续性、反复性、渐变性、整体性、文化性、思维性。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含义:

2、自主学习的特点: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

3、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基础(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支柱(4)教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是保证。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含义

2、合作学习特征:互动性、目标性、合作性、情境性。

3、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四、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的含义:广义:泛指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狭义:从语文科学领域或社会生活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互动性、过程性、超越性。

3、实施策略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

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应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

再次,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重点)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语文教学设计指的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作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分类

根据课程的内容维度,语文教学设计可分为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两个方面。

根据时间维度,语文教学设计可分为短程教学设计和长程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程度,语文教学设计可分为忠实执行类、相互调适类和参与创造类。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

1、能突出教学双方的主体地位

2、能增强语文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3、能提高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遵循“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

2、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的设计特点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良好设计的实现提供保证

第二节 学期和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目标

(二)学期教学实践

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体系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知目标

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2、情感目标

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个性等五个层次。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即谁能完成所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习者。

2、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行为动词来加以描述。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

4、行为结果,指行为产生的结果,如能理解3000个词语。

五、确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表述要清晰、具体,并有一定的层次。

2、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也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确立情意目标。

第四节 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

一、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

2、理解性问题

3、分析性问题

4、归纳性问题

5、演绎性问题

6、评价性问题

7、创造性问题

二、问点的选择

1、围绕关键点的质疑

2、围绕疑难点质疑

3、围绕矛盾点质疑

4、围绕兴趣点质疑

5、围绕空白点质疑

6、围绕延伸点质疑

7、围绕迁移点质疑

三、问法的设计

1、选择恰当时机,注意提问的针对性。

2、2、确定合适的量和度,注意提问的科学性。

3、3、适当使用逆问、曲问,提高提问的艺术性。第五节 课堂板书的设计

一、板书的类型

1、线条式板书

2、纲要式板书

3、表格式板书

4、图示式板书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1、准确概括原则。

2、精密计划原则。

3、因文制宜原则。

4、生动形象原则。

5、书写规范原则。

三、板书设计的方法

1、从促进理解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板书

2、从辅助运用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板书

第六节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

一、课堂练习的类型

按照语言运用的不同,可将课堂练习划分为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按照练习的复杂程度,可将课堂练习划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按照练习目的的不同,可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运用性练习。

二、练习设计的方法

1、从语文基础知识入手,设计多层次的练习

2、从语文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入手,设计综合性的练习

3、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设计发展性的练习

4、从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入手,设计可供选择的弹性练习思考与练习:

1、请分析《山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

课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物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诗。

2、结合实例谈谈如何选择问点。

3、从现有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设计一份板书。

4、从现有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设计一套课堂练习题。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第一节 讲授法及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一、讲授法

二、优势及劣势

三、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准确性、形象性、情感性、精炼性、趣味性。

四、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

化讲为问、化讲为演、化讲为练、化讲为画等 第二节 导入的艺术

一、导入的作用

二、导入的类型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

2010年12月修订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际,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绪论

第一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

一、课程与课程论

二、教学与教学论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第三节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一、“教授法”阶段

二、“教学法”阶段

三、“教材教法”阶段

四、“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

五、“教学论”阶段

六、“教育学”阶段

七、“课程与教学论”阶段 本章重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一章 语文课程性质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含义

一、“语文”概念辨析

二、语文课程的内涵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特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

一、人的发展价值

二、提升素养的价值

三、文化传承的价值

四、审美陶冶的价值 本章重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第二章 语文课程目标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一、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简述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析

第三节 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一、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二、高中语文必修课课程目标简析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简析 本章重点: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素养

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

一、20世纪前期的国文国语课程标准

二、20世纪后期的语文教学大纲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外**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比较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

三、比较中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本章重点:

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

第四章 语文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语文课程内容概述

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

四、教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成

第二节 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

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

三、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本章重点:

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第五章 语文教材的编制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

一、语文教材的内涵

二、语文教材的功能

第二节 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

一、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

三、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一、分编型语文教材

二、合编型语文教材 本章重点:

语文教材的类型 语文教材的价值

第六章 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 第一节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

一、基本情况

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

第二节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

一、基本情况

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

第三节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

一、人教版

二、语文版

三、苏教版

四、粤教版

五、鲁人版

六、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 本章重点:

中小学语文新教科书的价值追求

第七章 语文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语文课程资源概述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

第二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

四、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

第三节 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一、语文地方课程

二、语文校本课程 本章重点: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八章 识字写字教学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内容

第二节 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历史发展

二、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

三、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四、写字教学策略

五、书法教学策略 本章重点: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第九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

二、阅读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节 阅读教学方法

一、朗读

二、默读

三、讲述

四、问答

五、讨论

六、提要

七、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

第三节 阅读教学过程

一、探究阅读教学过程的意义

二、阅读教学过程模式的历史发展

三、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

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几对辩证关系 本章重点:

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

第十章 写作教学 第一节 写作教学的目标

一、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

二、写作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写作教学的原则

二、写作教学的一般方法

三、供料式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方法

第三节 写作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选材

三、立意

四、谋篇布局

五、批改

六、讲评 本章重点:

写作教学目标 写作教学过程和方法

第十一章 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表述

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一、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二、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

三、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

四、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

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本章重点: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和方法

第十二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目标

二、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其目标

第二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 第三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本章重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第十三章 语文教学评价 第一节 语文教学评价概述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体系

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

第二节 语文学习评价

一、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

二、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

三、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

第三节 语文教师评价

一、语文教师评价的原则

二、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四、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

第四节 语文考试

一、考试类型

二、语文考试的题型

三、语文试卷编制 本章重点:

语文教师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

第十四章 语文学习心理

第一节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第二节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

一、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

第三节 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三、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 本章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第十五章 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

第一节 语文学习方式

一、学习方式的一般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节 语文学习方法

一、语文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和系统

三、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三节 语文学习习惯

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

二、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思考与练习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十六章 课外语文学习第一节 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

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二节 课外语文学习的特点

一、实践性

二、自主性

三、综合性

四、开放性

第三节 课外语文学习指导

一、课外阅读指导

二、课外写作指导

三、课外口语交际指导

四、课外综合性学习指导 本章重点:

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关系 课外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第十七章 语文教师 第一节 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

二、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五、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

三、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

四、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

第三节 说课与评课

一、说课

二、评课

第四节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 本章重点:

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十八章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语文课程

一、远古至西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五代时期

六、宋元时期

七、明代

八、清代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语文教材

一、蒙学教材

二、经学教材

三、文选教材

四、诗选教材

五、作文教材

第三节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

一、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

二、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

第四节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

一、孔子

二、孟子

三、荀子

四、韩愈

五、胡瑗

六、朱熹

七、王守仁

八、曾国藩

第五节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

一、《学记》

二、《颜氏家训》

三、《朱子读书法》

四、《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五、《家塾教学法》

六、《教童子法》 本章重点: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问题和弊端

第十九章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语文课程

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

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课程

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课程

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课程

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课程

六、21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语文教材

一、清末民初的语文教材

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

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教材

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教材

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教材

六、21世纪初的语文新课程教材

第三节 中国现代语文教学

一、清末民初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法时期

二、“五四”前后学习欧美教学方法时期

三、20世纪30至40年代“精读”、“略读”时期

四、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时期

五、20世纪60年代“精讲”、“多练”时期

六、“文革”以后多元探索时期

七、21世纪初新课程语文教学

第四节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

一、蔡元培

二、夏丏尊

三、叶圣陶

四、朱自清

五、吕叔湘

六、张志公

第五节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

一、《新著国语教学法》

二、《中学国文教学概要》

三、《中学国文教学法》

四、《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

五、《美日苏语文教学》

六、《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

七、《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八、《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

九、《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 本章重点: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对当今语文课改的启示

教材:

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教学参考书:

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钱梦龙著《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徐林祥主编《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2015年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1、试卷满分:150分

2、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试题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案例分析题

4、论述题

5、教学设计

三、主要参考书

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四、考查内容

(一)语文课程涵义、特点与价值

1、掌握“语文”和“语文课程”的概念与内涵

2、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及不同层面的阐释

3、了解新课程四个方面的核心价值

(二)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1、掌握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2、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其与语文课程的关系。

3、掌握不同学段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4、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概念、历史沿革和内容结构

5、理解语文课程内容的内涵,掌握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以及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三)语文教材

1、掌握“语文教材”的含义和主要功能

2、了解新课程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其构成要素

3、掌握语文不同版本语文教材选文的特点与结构特点

(四)语文课程资源

1、了解语文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2、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途径,基本模式

3、能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语文学习心理、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

1、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学习理论。

2、熟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和语文学习的关系。

3、能分析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4、理解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的内涵,并能有自己的理解

(六)阅读教学

1、掌握阅读,阅读教学,阅读策略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2、了解阅读目标的内涵,并能结合案例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3、了解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在阅读教学过程的运用

4、掌握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的意义、模式的发展并能运用到语文课例中

5、能运用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评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写作教学

1、掌握和理解新课标作文和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2、了解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并能对写作教学目标进行学理分析

3、掌握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并能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4、了解写作教学一般流程,并能运用新课程理念对写作教学课例进行评析。

(八)语文教师

1、理解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2、知道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3、掌握说课与评课的基本方法并能具体运用到校本教研中。

4、了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基本路径。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选择

1.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申引为有组织是知识体系。

2.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发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3.中国古代《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4.在西方教育学文献中,最早实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他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提出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7.近代以来,文化和社会飞速变迁,信息量剧增,常常强烈的要求教学改革,而要使教学出现质的飞跃,则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改革。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9.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0.中国古代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11.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上都有明显反应,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1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4.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来说,“载道”是中国古代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15.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来说,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工具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一切学科的基本属性。工具性是科学主义的,其中核心目的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是实现人的完整性。

18.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反战的基础。1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阅读目标在情感态度方面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1.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22.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即意味着双方是互相平等的,承认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23.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24.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5.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真正的理解是特定语境中的理解。

26.阅读方法:按有无声分,阅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按读的程度分,有精读、略读和浏览等。

27.阅读的基本出发点是使学生:会读和读懂 28.说明文从内容上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两类

名词解释: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是教学科目及她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教学: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显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整体把握:是指就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方法来说,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方法是把读物当作一个整体单位在阅读力图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它重视综合,因为语文内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的不易解析性。它重视预感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针对课程和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语文课程的优选和重构原则: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强他们语文时间的机会。要创设语文时间的环境,设计多种形式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

讲授法:又称点评法、串讲法、讲解法、讲演法、阅读法等。是教师通过预言(主要是口头语言),想学生系统得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既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种为确定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获取和处理有关证据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和语文教师工作评价。

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地、复杂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

阅读教学的理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三个主体:学生、教师、文本 2 对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文学作品 3 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

简答:

1.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教学即教授 教学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2.教学论的派别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主张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的建设者。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一反应”之间连结的加强。

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非指导性教学。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孔子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就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君子。所以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方法:因材施教。

内容:可以依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即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来教育学生。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教材:《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 4.古代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知道思想的,儒家思想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古代课程与教学忽视知识教育的弊端

我国有起源很早很发达的文字学、训诂学知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宜于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5.新时期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内部活跃

东西方教育思想碰撞激烈 众多的教育教学搞个实验层出不穷

6.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整体把握”的特点和作用? 综合性强,有利于全面把握读物,对读物进行创造性的探讨 具有跳跃性,有利于克服无效阅读的弊端,减少处理冗余信息材料的时间

直接快速,有利于培养语感能力,形成快读、多读、认真读的良好读书习惯

缺陷:无法把握各个侧面、部分、层次之间的联系。7.语文名称的歧义有哪些? 语文即语言文字 语文即语言文学 语文即语言文章 语文即语言文化

8.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 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9.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10.语文教材的概念?

泛指概念。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

特制概念。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制概念。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11.语文教材的功能? 德智启迪 语文历练 语文积累 知识扩展

12.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实践活动系统 助读系统

13.阅读的本质作用:

于都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14.评价作品时应注意什么?

实事求是的陶都,评价要有分寸,要有根有据,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故意贬抑。

评价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作具体分析,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架空评价。见人见智,不能强求一致。15课前谈话:

作用:是想学生明确交代单元、课文或可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方法:开门见山、承前启后、问以致思、逸闻趣事 1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整体性 开放性 实践性 自主性 生成性

第五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2010年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属于什么范畴?其学科性质、基本特点及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属于课程论研究范畴,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的学科

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语言教学现象和规律

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或层面?

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表现三个层面:环境性的、活动性的、关系性的。

语文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教和学、教和学什么、怎样教和学、什么人来教

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沿革和名称变易?

什么是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规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内容: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教师、学生、语文内容、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学科的独立设科和语文名称的变易?

单独设科: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王寅学制”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名称变易P32

语文教材百年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教材及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教材:“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

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

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联系日常生活

激发儿童的兴趣

2、阅读教学

A、熟读,精思,博览

B、评点发

3、写作教学

A、注重基本功训练

B、多读多写多改

C、作文从模仿入手

D、先放后手

古代语文教材及教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10、近代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

特点:语文教育宗旨的转变

文道关系的变化

语文教授法研究的兴起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11、现代语文教育主要内容及方法

内容:

1、国统区语文教育,以读写为主要内容“三民主义”

2、根据地语文教育,注重文学作品及普及文的教学

3、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方法:重视语文训练,注重读写结合,倡导启发式教学

12、简析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在赫尔巴特看来,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有一条明显的思维主线,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教师运用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使学生通过专心达到“明了”与“联想”,通过审思达到“系统”和“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13、简析杜威主要教育思想及设计教学法

教学思想:“做中学”

14、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了解几个主要阶段的内容)

15、简析凯洛夫“五段教学法”。“红领巾教学法”

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红领巾教学法:

1、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A、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B、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题等。C、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难点分析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协作特点。

“红领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其了人们向苏联学习、实行语言文学分科教学的热情。但是也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16、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四遍八步读书法”,李吉林“情境教学法”,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于漪“情感教学法”,潘凤湘“语文教读法”,宁鸿彬“卡片辅助教学法”。

17、语文的涵义?语文学科的性质(基本特性、其他性质)、任务?

语文:以背景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任务:提高语文素养

18、什么是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制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

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隔日规格和质量要求。

19、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20、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21、语文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

22、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3、语文素养

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2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5、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回顾。(主要是旧中国的)

26、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特点?

27、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28、我国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

29、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2、实践性和综合性相结合3、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4、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性相结合的原则

30、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

33、语文教师工作的特性?

一、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科学性

1、正确对待共性关系(a、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b、知识、能力、智力的关系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e、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2、慎重处理个性关系(、问道关系b、听说读写的关系c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关系d、课内与课外语文教学的关系)

3、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常规性(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评析)

34、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35、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6、语文学科的知识包括哪些知识?

37、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板书或演示设计、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

39、课堂教学结构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结构:阅读指导、质疑设问、释难解惑、总结提高、巩固深化、向外迁移 基本特征:整体性、序列性、节奏性、训练性、控制性

40、开头的设计的主要方法?

故事法、情境导入法、设疑提问法、借用影视法、利用图画、谜语法、用民俗风情、格言导入法、介绍式。比较法、解题式、从争论的焦点出发、悬念式

41、提问的主要类型?

记忆型提问、了解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评析提问

42、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应有周密的计划

2、必须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思维价值

3、要面向全体学生

4、应当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受阻时”要配以辅导型提问

6、不同德课型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提问

7、提问结束,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

8、要鼓励学生提问

43、练习设计的主要类型?

1、记诵为主的练习

2、消化知识为主的练习

3、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

4、评价性练习(人物、结构、意义等)

44、什么是评课及怎样评课。

评课:就是指参与听课的人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有关理论,对其所听的一节(或几节)课给予评议,对组成该节课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做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反馈,进而改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

怎样评课:

(一)评“教师的教”

1、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

2、评教材的处理(对教材的理解、发挥程度、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等)、评教学程度(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且有独创性,层次分明,脉络4清晰,多样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5、看课程结构安排(结构严谨,自然,效率高,时间安排合理)

6、教法运用

7、评教师基本功(看板书、看教态、看语言、看操作)

8、评学法指导(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合理,学法指导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9、双边关系

10、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

11、教学效果

45、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型、教具、课时、教学课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46、什么是说课及怎样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怎样说课: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3、说方法、学法——介绍选择用的方法与手段

4、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5、说板书

6、说对教学计划的预评估

47、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形式。

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写作方法、景物描写、知识讲解、训练要求

概括性、系统性、形象性、启发性、新颖性、条理性

主要形式:提要求、回目式、列表式、线索式、对比式、图画式、意境造型、曲线式 我把今天冉老师后补的复习材料说一下

1、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应变能力包括哪些?

2、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

3、语文教学论的体制之源()

4、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分别是什么?

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5、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有哪些作用?

6、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7、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是语文教材主体的是()

8、()是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是学科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建立学科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9、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0、语文教学论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它的学科特点是()、()、()。

11、语文学科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

下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 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指导 一、填空、 选择(单项)、 简答 (占50%) : 1 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的功能各是什么? 2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当代教育学所作的定义) 3 教育史上曾经......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精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 一 通过古今中外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概念以及其结构的理解 当今,国内对课程普遍认同的定义是: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 西城小学李行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由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专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l世纪......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1.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语文科自1904年单独设科。 3.我国古代课程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