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剖析

时间:2019-05-13 00:5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剖析》。

第一篇: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剖析

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一个难点,也是绝大多数学校必须面对的教学中的一个真实的问题。

校本教研就是要充分激发学校教师的智慧潜能,在学校里,解决自己学校中的这些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2012年3月5日,和风中学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一次作文教学的专题教研活动,开课三节,课后进行了专题研讨,全县语文教研组长观摩了这次活动。活动不仅引发了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思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校本教研的很好案例。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和凤中学语文教学校本教研案例

【参加人员】和中全体语文教师;兄弟学校教研组长及部分教师 【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 【活动地点】和中小会议室 【主持人】刘雪花 【记录人】刘雪花 【活动过程】

刘雪花(任教初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请大家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看法。刘星辉(任教初三):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一直对作文教学充满困惑,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我对作文教学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要重视对学生的审题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切题意识。初中生写作文最易犯的错误就是离题、偏题和切题牵强。对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习作讲清这三类错误的概念,并针对不同的作文题型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二要重视对学生习作的积累,特别是失误习作和优秀习作的积累。我认为学生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及时的收集学生习作中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并从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进行归类,教师再据此选定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

三要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坚持做到少写多修改。有人说:“写十篇作文不如修改好一篇作文”,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才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方法的选择既要结合具体的习作情况,更要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

许欢(任教初一):

这一届初一学生作文基础很薄弱,学生连最起码的分段、题目等要求都不能完成,作文内容乱写,即文不对题,无话可说,一件事反复写,或者有抄袭作文书的现象等,建议在初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文提纲的习惯,或许会改善这类现象。

杨联(任教初二):

前面我刚好上了几节作文课,发现学生存在这样几点不足。词汇量不丰富;表达意识不强烈,只会用一些大白话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原原本本地说出来,缺少自己的思维;不善挖掘生活中独特的美,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思考。

为此,我将通过以下方法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让学生加强阅读,丰富阅读积累;二是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更多的让学生自我表达的情境,如课前演讲、规范学生答题时的语言表达等;三是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说自己的话,不要说空话、套话、大话、假话;四是建立三年写作计划,每学期写作计划,努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体系。

刘珍花(任教初一):

我觉得目前我校初一学生的写作现状确实是令人担忧的。学生不会寻觅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写作内容单调陈旧;书面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阅读积累更是少得可怜。我们不妨从这样几点考虑。

一、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写随笔,多议论生活时事,对生活多一些思考。

二、鼓励、指导、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我的做法是,定期或结合课文教学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篇目,如开学初我向学生推荐了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学生很喜欢,很快就读完了,还写了读后感。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要求学生完成《名人传》中《贝多芬传》的阅读,快的学生三天就读完了,然后完成了全书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适当摘抄写读后感,给予时间朗读背诵其经典摘抄,批改朗读优秀的读后感,学生的阅读意识渐渐增强,逐步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三、多批改讲评学生习作,提高书面表达的意识,通过背诵经典模仿写作等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过程快不得,虚不得,我们做实事。何启顺(任教初三):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很苦恼,但静心一想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们学生的作文基本功比较差,起点也不是很高,阅读量较少。其次我们的学生写作态度较差,有大部分学生视写作为一种精神负担。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其次好作文评优,使学生获得自信。当然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作文一定会为学生喜爱和接受。

潘维维(任教初二):

我在作文教学时,发现学生缺乏内容,表达能力也很欠缺,有时所写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表现中心。为了改变现状,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并在积累中学会分析,能有效地运用语言加以表达。另外,我将写作和生活、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和阅读赏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后年丰(任教初一):

现在我们再谈初中作文教学的这种“不作为”和“瞎作为”现象,说到底是他们没有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这一点教研室黄指导曾经反复强调过)现在我们农村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让学生学会“怎么写”的问题上。从我们本次作文研讨的方向来看,是非常正确的。像我们初一的孩子,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看,就应该从模仿写作入手,让他们在经典课文的感染下,从中吸取营养成份。有的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有的模仿文章的语言特点:如一些课文中的语言表达精彩的方法:运用合理的修辞手法、恰当运用关联词、长短句相结合、对句的使用、、整齐的句式、成语的准确运用……这样他们的模仿就不会是机械的模仿,也不可能是照搬照抄。到了初二,就可以让学生在怎样叙述、怎样抒情等方面做文章,到初三就该让学生如何对作文进行升格训练。如果我们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象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并形成一个序列的话。我相信:孩子的佳作不断涌现将不会是空中楼阁。

周国彬(任教初三):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落实在“真”和“实”两个字上。“真”是指作文内容应该是真人真事,不虚构,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表面形式。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生活,写出生活气息。“实”就是采用细致描写,细腻叙述,让学生明确写作就如旅游,不能走马观花,而要时常停下来驻足观赏,这样的作文才有层次,有波折。总而言之,“真”是前提,“实”是保障,“求真务实”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不二法门。

黄德顺(任教初三):

我认为目前我们初三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二是一味记流水账。第一个问题表现为选材不妥。要么写曾经写过的陈旧的事,要么胡编乱造。这都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不知道身边一些细小的事情,同样可以打动人。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小事,一旦有令人感动的事及时写下来,积累素材。第二个问题是中心不明,重点不突出。不少学生只是一味将事情从头到尾写下来,不分主次,更没有自己的感受或情感,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总之,作文选材要真实,组材要有序,重点要突出,且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关注、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

刘雪花(任教初二):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感触很深,想总结这样几点与大家共勉。希望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和帮助。

首先想引用南京市十三中曹勇军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自己得把作文当回事”,即在作文教学中,应从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做起,重视作文,尤其要重视批改和讲评;其次是在选择范文时,大家的、符合教学的、学生熟悉的文段固然可以选,但对于学生来说,那毕竟是“大家”的,很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写作的“容易”,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热情,还得从学生中来,哪怕是很好的一个句子一个词,都可以给学生满足感、荣誉感,让所有学生都感觉到每次的作文要求是“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第三,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作文教学计划,大到三年,小到每节课,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其语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创办的和中文学社网上“荷语”博客(http://heyu123.blog.163.com/)在和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等级如今已上升到6位,点击率高达三千多人次,看留言、评论可以得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荷语”的成长。作为我们,既是创办者又是参与者,一定要很好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感悟中不断提高。

案例一

让我脸红了三次的课

物理教师

郑 丽

[情境描述]因为全校组织法制讲座,同学门在操场上被晒了两个小时之后,便是我的这次物理课。授课的内容是“力的作用效果”的总结。走进教室,我发现同学们非常疲倦,睡意都写在脸上,于是我决定让同学们先睡十分钟,八分钟过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叫醒了他们——我真的很急,我害怕完不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同学们感恩似的努力睁大眼睛听我讲课,我讲得很匆忙,同学们听得很累。我的授课内容讲到一半时,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又倒下了,自以为讲课还生动,又还能体贴尊重学生的我禁不住有些恼羞成怒了!我把我的讲义揉成一团,狠狠的摔在讲桌上,一下子,教室里什么声音都没了,教室里的空气跟我脸上的表情一样,都被冻结了。就这一会儿,我看到同学们一脸愧疚的样子,我后悔了。我明白,真正该愧疚的应该是我!我深深的明白,一个好老师是不应当怪罪和斥责他的学生的。我镇定了一下情绪,让脸上法官一样的表情解冻……我举起被我揉成一团的讲义,松开手,让它自由落下,然后有些语无伦次地说:“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现在,我把时间交给你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一张纸设计出与本次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方案,并且边做边解释,就……就像我刚才一样……”说着,我不禁有些脸红,“狡猾”而又有些机敏的学生或许发现了我的尴尬,发出许多善意的笑声。

随着一部分同学先动手,教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一些,过一会儿就更热闹了,有的同学把纸按在桌面上移动,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的同学把纸对折撕碎,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有的同学先把纸捏成团,再扔出去,说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又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拿着纸在嘴边吹的;有把纸抛向空中,让它自由落下的;还有让纸落下的时候突然接住的……教室里一下成了“玩杂耍”的舞台,同学们边做边解释,并让我记录。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居然把我本次课需要讲解的内容都“杂耍”一般的完成了。我愉快的笑了,不禁又有些脸红。

下课铃响了,我宣布下课,科代表忽然走上讲台,要我等一等,我很意外,我看到大多数同学跟我一样惊讶,只是和科代表坐一块儿的几个同学在望着我诡秘的笑。科代表在讲台上站定,把我揉成一团的讲义仔细的铺开、整平,然后对同学们说:“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在科代表把讲义放回我的讲义夹时,我微笑着说“谢谢!”然后,又有一些脸红。

[反思一得]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行,但我认为值得。如果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长期坚持这样一种探索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思路,以兴趣为动力,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来为我的教学服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创新式的人才。相信“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不再是一句空话!

我们细细解读这一案例,不难发现蕴含在该案例中的许多真谛。

(一)案例成为折射教师思想光辉的太阳

上个案例故事的背后,是教师思想的真实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均可在此案例中解读出来。

(二)案例成为震撼教师心灵的惊雷

典型案例,能让教师心灵为之震撼并使之觉醒。上个案例,教师摔讲义之举,学生惊恐之神;教师尴尬之样,学生善意之笑;教师愉快之容,学生快乐之学,无不让教师心灵为之撼动,“三次脸红”实际上就是教师在三次震撼中升华。

(三)案例成为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

好的案例不仅给自己以思考,更重要的是给别人以思考,甚至是哲理性思考,它成为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上个案例启迪自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也启迪众人哪样的教师最可爱,哪样的课堂最鲜活,哪样的机敏最智慧。

(四)案例成为提升教师的绿色通道

一个优秀的案例,既能让教师在反思中获得启迪又能在启迪中快迅提升。教师在捕捉这一案例中得到了快速成长,既和学生做朋友,平等和谐友善相处,又和学生愉快合作。“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将成为指导自己今后教学过程的最好理论,教师成长也不是一句空话。

三、引导教师把握案例研究的基本要求

案例二

“差生”不差

语文教师

向丽琼

[情境描述]上课铃响,我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和一些同学课间胡乱画的小人时,眉毛便拧在一起,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一片寂静。老师见无人应答,就又问了一遍。忽然,一矮个男孩跑上去,迅速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搬了一把椅子,蹬上去擦。这时我发话了:“同学们,瞧见了吧,这是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的宝贵的时间……”。底下一片骚动,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句:“今天他不值日!”一个学习拔尖的女同学慢腾腾地站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老师的脸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矮个男孩擦完黑板,默默地回到座位。

[自我剖析]以前,我们总喜欢以分取人,以为学习好的各方面都好,学习成绩差的各方面都差。这是一种畸形的人才观。其实,许多成绩拔尖的学生却可能自私、高傲、小心眼,而所谓的“差生”却可能大方、积极、办事认真。教师要改变那种狭隘的落后的人才观和教育评价观,树立现代教育观,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以学生为本位,关注所有学生。这一事件让我震撼,让我觉醒。

解读上个案例我们可知案例的两个最基本要求:

(一)以“真实”服人

案例首先是记录真相,是对某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正是发生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极有意义的事件,才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原生态。教师紧拧的眉毛,生气的发问,习惯的定性,明白真相后的变色,尴尬的咳声,用一系列的细节,展示了叙事的生动可信。

(二)以“典型”启人

所有的案例都是对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对事件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也就是说,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就是叙述的事件所反映的必须要有意义,能以小见大,能从正反两方面给人以启迪,能成为教师快速提升的绿色通道。

差生”一个长久的话题,一个众多教师在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总是以异样的目光将其归入“另类”,其身上的闪光点总会被人忽视。这一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以分取人往往导致不能公平客观的对待学生,“差生”不差,需要教师评价学生的观念重新定位。

四、引动教师创造案例研究多种形式

(一)引动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用心捕捉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教师只要积极有效的研究教学实践就有足够的案例。那些能够导致教师震撼和觉醒的教学故事,生活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用心将教学生活中的感动、震动记载下来,并诉诸笔端。

1、引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捕捉。

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是生长典型案例的温床,也正是因为它“日常”,所以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学真谛与“秘密”的故事最容易被人忽视。在日常教学中捕捉案例是一个“厚积”过程,主要依靠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求班主任写育人日记,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就是学校有意识的引动全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去发现、去捕捉、去积累。

2、引动教师在专题研讨中捕捉

专题性案例是基于教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的教师合作小组,集体参与研究。

①围绕校本课题进行捕捉。

校本课题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大内容,我们在校本课题的研究中,把案例与之紧密结合起来。如七年级语文组确立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校本教研专题,主要从“分析现状,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制定方案;围绕课题,实施教学;说课议课,教师互动”四个方面展开,他们探索出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以现场观摩和光盘记录形式向全州推介,专题案例表述发表在《鄂西教研》2004年12期。

我校语文课题组在进行由全国中语会立项的重点课题《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时,也是把案例作为重头戏,仅收集汇编的就有50多篇,有10篇获国家级奖励。

②抓住校本言论进行捕捉。

刚进入课改时,许多教师头脑中的那根“筋”转不过弯来,高呼“改什么改,还不是这么教!”我们抓住这一言论,进行以“还是不是这么教?”进行案例剖析,以专栏形式让全员教师参与讨论,大多数教师认为:高呼的背后是自负,自负的背后是落后。在论辩中,有个初三教师还是不服气,晚上借了一本七年级的教科书研读,第二天,他真心的说道:“还真的不知怎么教了!”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在专栏上进一步剖析,“还是这么教”是自负,是落后,“不知怎么教”却是进步了!他虽然对新的还比较茫然,但起码认识到过去的那一套已落伍了,只要再进一步,不就是“柳暗花明”“该这么教了!”这一专题案例研讨的作用在于:它通过教育言论情境的捕捉与讨论促进人们对课程改革意义的理解。

③立足现场进行捕捉。

立足教学现场,寻找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全员参与多维交流,在主动参与和平等对话中,通过反思、互助、交流、沟通、引领、启迪等多种形式,达到全员教师共同提升的目的。通过多次实践,我们摸索出了较完整的这一研究形式,主要为:教学展示====反思评议(主持引领,说课反思,分组评议,寻找焦点)====对话辩论(形成辩题,分组切磋,对话辩论,专业引领,执教感悟,主持总结)。该形式把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多维交流,教师间的智慧碰撞和教师渴望参与的激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2005年3月29日,学校将这一案例研究过程,为“恩施州校本研究培训暨校本教研研讨会”作了现场展示,获得了较高评价,其“立足现场寻问题,平等对话同提升”平等对话式活动案例,发表于《鄂西教研》2005年第4期。

3、引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捕捉

教师的教学生命在课堂。教师也只有立足课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课堂就应该成为教师能动的捕捉案例的沃土。

①在合作中进行课例剖析。

以案例研究课例,抓住了教师的兴奋点。因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凭借课堂教学来实现教书育人这一伟大使命的。它主要是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它的目的是以课促改,主要包括一个课例,二轮反思,三次研讨,反思和研讨是课例剖析的核心。其基本流程为:原行为(个性设计,实施教学,自我反思,合作研讨)====新设计(再次设计,合作研讨)====新行为(实施教学,自我反思,合作研讨,生成案例)。

2004年12月28日,在恩施市校本教研培训会上,我校八年级语文组为大会作了课例剖析最后一个环节“新行为”现场展示,并以光盘的形式将“原行为”、“新设计”做了专题介绍,获得与会者高度评价,撰写的“在反思中升华,在互助中成长”课例剖析案例在全市推广。

②在过程中捕捉感悟最深的教学片断。

很多课都会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精彩或遗憾的片断。我们把这些片断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反思。

案例三

课堂上的幽默

英语教师

向海蓉

[故事叙述]八年级一节英语课上,学的是汉语名字和英语名字的不同。本来,这是枯燥的一节课,但为了把课上得生动些,我便以班上同学的名字作为例子,讲了许多,学生也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很愿意学,后来的任务是我要求同学给书上一个外国朋友取一个中国名字,全班同学积极发言,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给他起的名字是“廖福”,一听,全班同学轰堂大笑,因为“廖福”同我们的方言“尿壶”相似,这一笑,让这位同学面红耳赤,他解释说,廖是他的姓,福是希望他幸福,然而就是这一笑,让他们记住了许多语法知识,看着他们灿烂的笑脸,我真想说:“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反思自评]我和我的同学们相携走过了三年,然后他们带着收获地喜悦,走进了新的学校,我却仍然在我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然而,我却没有半点的遗憾,因为在这三年里,我用新的理念,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虽然我也失去了很多,但“上帝关上一扇窗时,又打开了一扇窗。”我坚信,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象这一类案例的精彩镜头在教学中时时发生,那是教学生活中的浪花,那是学生稚嫩心灵的摆渡,那是师生激情碰撞的场面,记述下来,再加以分析,无疑给人的启发是巨大的。

③在课堂实录中捕捉完整过程。

课堂实录案例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在记录中摘取感受最深之处进行评点分析、反思。它犹如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本让当事人和合作者共同体验其中的曲折波澜,感动也罢,震撼也罢,遗憾也罢,都可得到提升自我,启迪别人的目的。如刘艳老师获国家级二等奖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语文活动课实录案例,王贤明老师获省一等奖“捕捉父母精彩的瞬间”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和黄宇老师发表在《鄂西教研》2005年第4期上的“采蒲台的苇”阅读教学案例,都完整的实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评议、反思也颇为深刻。

(二)引动教师在捕捉中进行深入分析

对相关事件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寻找理论的支持,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这实际上就是对捕捉的事实进行反思。案例给我们留下什么?这是案例研究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如果说捕捉的事实是皮,那么蕴藏在皮下的肉就是案例研究的“核”了。

1、多角度解读

案例四

“质疑”的启示

生物教师

胡 玮

[故事叙述]我上生物“尿的形成”一节内容时,点明最后一个知识点“泌尿系统的卫生”后提问:“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思考,在过去的生活与学习中有哪些提法欠科学?”学生通过讨论,有一名学生答:“‘饭前便后应洗手’不完整”,我追问:“为什么?”学生道:“通过学习我认为便前更应洗手,这样才能保证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另一学生补充到:“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得泌尿疾病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不注意个人卫生造成的,他们上厕所前有不洗手的坏习惯。”我没想到学生全答得这么好!

另一次是一位同学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的质疑,我问:“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什么?”同学们很快答到:“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是一直以来不容质疑的理由。第二步是将叶片遮光处理后光照,这时一位男孩举起手来说道:“老师,不是这样的,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天竺葵不一定将淀粉运走耗尽,我实验过,有的运走耗尽了,有的没有。所以,在进行第二步前应对同一植株上的叶片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我没实验过,十年来的生物教学中,我也是认为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可以运走耗尽天竺葵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所以我没有及时判定该同学的正误,但我表扬了他的探索精神,事后我们就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成立了探究小组,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不同的个体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耗尽叶片内的淀粉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是实验中的误差,还是个体生理差异,则有待进一步实验。

学生质疑给我的启示:

其一,从教学技巧上分析,在学生圆满解答问题情境中,“再生一问”将是发生奇迹的起点,这一点教师往往容易忽视。

其二,开发学生大脑中创造潜能在教学中一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和空间,二要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其三,教法与学法是互动的关系,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师不唯书的独立个性,鼓励他们勇于科学地挑战传统,挑战课本,敢于质疑,而学生的好学法又能提醒教师转化为好的教法,只有这样,学科才会进步,科学才会有新的发展。

2、交互式讨论

交互式讨论主要围绕专题性案例展开,设计、合作、互助、反思、引领是其最主要方式,是一个人作样众人受益之举。如八年级语文组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这一专题研讨中,针对课堂教学创设的专题研讨流程为:中心发言人引领——执教者说课反思——教师学生评课议课——专业引领——执教人感悟——中心发言人总结归纳。

在这一流程中教师们获得相互间的真正经验,取长补短,获得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正如该组在其案例编写时所记:这是全组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过程,在本次专题研讨中,教师首先接受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检验了自身的教学行为,拷问了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技艺。

3、开放式探究

开放式探究,主要是立足现场,以敏锐的目光和严谨的思辨去审视、探究“事实真相”背后的道理,提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说没有理。”但在众说纷纭中,通过辩论,去伪存真。

①运用课例剖析进行开放式探究。

如八年级语文组针对该组教师余志鸿执教《游子吟》这一课不断进行合作互助,反思剖析,其教学由粗糙到细腻,由单调到生动,最后以尽乎完美的结果呈现给全市校本教研培训会。在第一次教学过后,反思让人震撼:课堂中,我感觉到我正在无耻的挥霍学生的时间,正在肆意蹂躏学生的求知欲……

在这一节课上,我只看到了自己,而忽略了我的“上帝”——学生,所以,这次我失败了!……

教师的合作探究让人感动:课堂中学生并没有“活”起来,这是因为教师总在担心学生“越轨”,甚至于有时候眼看学生就要进入角色了,教师又把他狠狠地拽了回来。这是对学生的漠视,也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余志鸿老师也正是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中清醒过来,再次设计教学,结果呈现异为精彩。

②立足现场进行开放式探究。

立足现场,发现真相,原汁原味,不加修饰,不肆吹捧,进行深入剖析,不仅对提供课例的教师是极大的促进,更是对参与者极大的提升。如我校在“恩施州校本教研暨校本研究培训”会上所展示的“立足现场寻问题,平等对话同提升”这一案例研讨中,跨年级多学科、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其目的是通过原汁原味的课例作为“众矢之的”,发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反思、互助、交流、沟通、引领、启迪等多种形式,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应该说这一开放式探究活动,效益是显著的,它“唤醒”了全员教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在积极互动中构建了平等对话课堂文化;让执教者在实践体验中涅槃。

咸丰教研室老师撰文《必须规范校本教研行为》从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研究的过程态度三方面质疑,正好证明这是开放式探究,从多角度解读,不众口一辞,不莫衷一是,不成一言堂。平等、民主、多维、争论,正是校本教研中应大力倡导的行为方式。我们由衷的感谢咸丰教研室教师的异议之声!

4、多层面反思

案例五

我被“请”出了教室

语文教师

龙佑胜

[情境再现]2003年10月18日,这一天,我将永难忘怀。因为正是这一天,我被学生“请”出了教室。

那是一节“多彩夕会”课,按照学校校本课程的要求,这一节课将由学生自己自行主宰课堂(包括课堂内容、课堂步骤乃至纪律)。

按照惯例,上课铃一响,我便信步迈入教室。正在主持节目的彭莉和谭云霄见状,急忙迎上前来,当着众多同学的面,小心翼翼地对我说:“龙老师,您出来一下,我们代表同学们有话对您说。”我疑惑起来,“究竟想干什么?”于是我跟在他们后面出了教室。“龙老师,这节课同学们不想让您呆在教室里面。”“什么?你再说一遍。”当时,我陡然提高了音量,语音明显有些颤抖。“哎呀,龙老师,您莫发火,是这样的,今晚我们同学都想说一说心里话,把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意见用这种公开的方式解决一下,但又怕您听到,大家就放不开,不敢说,当然,我们一定不会干令您生气的事。”“是吗?”我表示怀疑,但语气明显有所变化。面对两个孩子那种急切而又渴盼的眼神,我终于还是强忍住心中的怒火,放下了老师的尊严,极不情愿地点了点头。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曾几次躲在门后窥视,可孩子们大多讲的是某某同学身上有怎样的毛病,应怎样去改正;某某同学对谁有意见,是因为什么事处理不当引起的……天哪,这完全就是一节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帮助的夕会课。看到孩子们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我顿时思绪万千,为我先前的想法和“偷窥”的行为而汗颜。

[感悟启迪]这是我第一次被学生从教室“请”了出来。试想,当时要是我不能放下老师的尊严,坚持己见,其结果不定会令孩子们有多失望。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学生的所作所为与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埋怨、责怪学生。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学生太远。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妈妈带着五岁小宝宝逛商场。商场很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孩子却突然拽着妈妈的衣服,一个劲儿说害怕,哭闹着要回家。妈妈很奇怪,蹲下身来,想抱起孩子,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使孩子害怕的东西了——腿,那一条条大人的腿不停地从孩子眼前晃过,孩子眼里全是腿,难怪他会那么不安。于是,妈妈连忙带着孩子回家。

我想,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也许她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害怕什么;如果这位妈妈不蹲下来,她永远不会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有着如此的不同。老师之于学生也是这样。“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你和学生一般高,就容易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

在此,我想说,教师,请放下架子,放下所谓的尊严,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该案例除教师自身从“放下教师的尊严,拉近学生的距离”、“蹲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两方面进行反思外,我们还可以从“师生的平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秘密”、“学生的权利”等层面进行反思。一个好的案例,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它有时甚至会带来一次革命。“请老师出课堂”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课改实验中发生了,证明师生关系、教师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五、引发教师积极参与案例研究的激情

四年来,我们通过学习案例、捕捉案例、分析案例、应用案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们通过案例评比、案例集锦、案例研讨、案例奖励等多种形式引发了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热情,教师们时时用思辨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我们每学期的教研成果奖励中,案例占三分之一,每年我们将案例汇编成集。近三年来,有40多篇案例获省级以上奖励,发表案例11篇。

案例研究已成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一道风景,它正在以多种方式揭示教育理论的真谛,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教师的行动方式。案例属于你的,也属于我的,更属于我们大家教学生活中的一串串动人的音符,让我们去拨动它,弹奏出一首首欢乐之曲吧!

注:“六本书”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师职业道德构建与修养》《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第二篇: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点体会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许多文本上都有解答。根据我摸索的经验,关键在于:“起好头,走稳路,落实处”。

“起好头”指从每节课开始,就给学生提出“会观察、善质疑、爱练笔”的要求,并从观察一件小事、提出一个问题、写下一篇随笔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走稳路”指教师要处理好阅读课和写作课的关系,平时就在写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上不断下工夫。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并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符合心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以上几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三、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1、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

作文要求一定的实践性,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历练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能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读万卷书”。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这也是积累的重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下笔成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决不当旁观者,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多积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用心发现才会有所收获。教师可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引导学生通过看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拓展视野;让学生读报、剪报,留心社会,观察生活。

也可以让学生讲故事或者是笑话,自我介绍等开展知识竞赛猜谜语举办诗歌朗诵表演课本剧小品相声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积累素材。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3、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

写作也是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把文章装扮的花枝招展引人注目。我仍然喜欢在教学时,分析到写作技巧,然后要求学生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例如教授《散步》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按照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写一段话,如有的学生完成的很好,抓住了父亲一次不经意的回头写出了浓浓的爱意。学习《口技》文章介绍口技人的本领和听众的反应采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就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写一个感人的情节。

4、培养读书兴趣,勤写生活日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经历,所以只能从古今中外的书籍中间接获得经验。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对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有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如果把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日记上来,把写日记这一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这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那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更有助于锻炼出一个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的作文水平,彻底改变同学畏惧作文的想法,而转变为会写、能写、乐写。

中学作文不是教“写什么”,而是教“怎么写”,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目标,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很多很多,我想,对于每个同学来说,又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持之以恒地锻炼,那么,成功一定属于你的!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六门小学

韩 劲

【内容摘要】: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仿文”;激发兴趣;阅读练笔;作文评改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1

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

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们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有的投稿几十次,甚至几百次才能发表。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是从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来的。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胡万春投稿第二百零一次才得以发表《在〈文汇报〉上》,虽然仅37个字,可他当时真是欣喜万分,因为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以此为动力勤耕不辍,终于成为一代名家。我国著名工人作家胡万春原来识字不多,后刻苦学习,投稿第201次,才在 《文汇报》上发表了第一篇37 个字的短文,但他从此笔耕不辍,终成一代名家。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 写好作文的信心。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 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上海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兼教育家)说过自己成长中的十件小事。他儿时因 出身不好,受歧视,自己也很自卑。一次在校园里遇见老校长,他恭敬地行礼,老校长细细打量他,含笑说: “你就是某某班的×××吧!你的作文我看过,写

得很好,你以后好好写,会有出息的。”老校长的话让他兴奋不已。他想,在一千多学生中,老校长能认出我……,他看过我的作文又记住我,可见我的作文不一般…… 这样一想,他不自卑了,写作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章越写越好,日后果成一名作家。可见,写作兴趣 一旦大增,“我要写”的欲望便可历久不衰了。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 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我不断用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

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1、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如:我们给学生介绍了《人民日报》一则题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的消息。报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表达了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具备承办条件,理想将会变成现实……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千千万万个企业、机关、学校、商店、乡村纷

纷以各种形式表达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爱和向往,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万人签名横幅,以及大量热情的来信、来电、捐款等纷至踏来。一位身患癌症的老教授,在弥留之际,专门嘱咐家人把著作稿费捐给奥申委,表达他强烈希望申办成功的遗愿。一位职工特意将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李申奥。一位盲人为申办奥运每月捐款,并要坚持捐到2008年。这些事例举不胜举,感人肺腑。可以说,在中国一个空前的奥林匹克热潮已经形成,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奥林匹克旗帜将覆盖在拥有十二亿人口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于学生获得了令人激动的信息,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不少学生写出了作文:《万人签名盼奥运》、《一位盲人的期盼》、《普通的人,伟大的心》、《李申奥—特殊意义的名字》、《魂系奥运—弥留之际的爱国情》……可见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成文。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鲁迅《致赖少麟信》)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

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1、师评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面批。对于成批

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叶圣陶作文论(J)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辨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读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明等。(参考:山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更何况中学生。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决不是把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时引导和指点。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3、互评互改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①、同桌互改互评。②、四人小组讨论后由四人小组组长执笔评改。③、两队同桌前后互改互评,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④、全班前后桌大循环式评改,由两人一起执笔评改。⑤、7-8人的小组再讨论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组长(各组中的最优秀的班干部担任)一人执笔评改。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给的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4、因材施评教师作为最高评判者,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第四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范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临夏市一中

闫长涛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反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同志分享交流。

一、让学生从模仿中习作。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我常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熟能生巧。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来认同学生初步简单的模仿成长过程。在正确的引导下促使其有模仿到创作的飞跃,而不是简单地撕掉重写。

二、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运用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赵教授举例说,上海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说过自己成长中的十件小事。他儿时因 出身不好,受歧视,自己也很自卑。一次在校园里遇见老校长,他恭敬地行礼,老校长细细打量他,含笑说: “你就是某某班的×××吧!你的作文我看过,写得很好,你以后好好写,会有出息的。”老校长的话让他兴 奋不已。他想,在一千多学生中,老校长能认出我,他看过我的作文又记住我,可见我的作文不一般。这样一想,他不自卑了,写作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章越写越好,日后果成一名作家。可见,写作兴趣 一旦大增,“我要写”的欲望便可历久不衰了。我基本是通过办手抄报、墙报、范读本班学生优秀习作,在班 上讲评好的习作,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我在日常中引用讲述这些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写到“树根弯弯,像阿爷胡乱乱纠缠的胡子一样”,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以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既然能写活一句,也一定会写活全篇,从此该生便对写作有了浓厚兴趣,建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懂得欣赏和不挑剔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良好心态,只有

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关注,有些工作开展起来真的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三、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关键。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我个人认为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往往是为了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计划性,每个备课小组集中拟定统一的作文题目,因而作文题目往往陈旧没有吸引力。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题目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初一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等,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少年老成”的味道。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题目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有的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 美在何处》等题目。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会逐渐提高。一句话好奇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才会去探究并尝试着写出彩。

四、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 :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这是很多同行在读写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每周入馆”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成文。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只有督促学生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周记。从刚接一个班开始就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慢慢来。“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的确在大量的习作练习下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个结果。但也出现了大量应付交差性的作文,因此如何去掌握习作练习的度也将是以后工作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措施祝贺霞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作文,然而,在生活中学生极怕写作文,把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对这一顺口溜抱有同感。这表明,作文,对广大同学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件可怕的事。但怕归怕,写还得写。因为语文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以上几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

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写日记、周记可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3、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

下载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剖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剖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内容摘要】: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应该......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写好作文重在养成好习惯 天门市实验初级中学 唐伏秀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写作方面,主要指不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

    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语文的课堂追求为:课型定位要灵清;组织形式要灵活;文本解读要灵透;语言学用要灵动;学情应变要灵敏;规律把握要灵便。 经典文本适合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对待。经......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文讲评探究 讲评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讲评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讲评要以表扬为主,青......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师生头疼的教学内容。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

    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二0一0—二0一一学年度上学期)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