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农村青年教师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
随着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学校管理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特别是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教学和管理二十多年,强烈地感受到,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的生存环境比城镇教师恶劣得多,精神状态比城镇教师压抑得多,心理健康水平也远不及城镇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中学青年教师队伍曾一度出现人心浮动、外流严重的态势。近年来,随着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职业竞争的日益激化,这种现象虽有所缓解,但是农村教师队伍表面上出现的这种相对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农村青年教师心理需要的压抑和自我意识的萎缩为代价的,他们虽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中有说不尽的委屈和无奈。
第一,远大理想和不利环境之间的矛盾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是近十几年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他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成长,眼界开阔,思维灵活,有个性,讲现实,自我中心,追求较高水平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他们毕业时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如“出国热”“经商热”“从政热”的影响,最终无可奈何地当了中学教师,也曾向往能在教育岗位上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一旦被分配到农村中学,他们心里就凉了一大截:地方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校舍陈旧,办学条件简陋,根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住的大多是潮湿拥挤的平房,连毕业时带的一大堆书也无处可放,有位女青年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就受到一群老鼠的骚扰,一夜无法入睡。“鸟择木而栖,人择地而居”,不能“安居”怎能“乐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有些学校领导对此熟视无睹,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学校面貌。这样一来,青年教师五彩缤纷的梦化成了肥皂泡,“教书匠”“门庭冷落鞍马稀”的境况更使昔日“天之骄子”不堪忍受。因而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失落感和委屈感就笼罩在他们的心头。
第二,沉闷的学校生活与变革的社会形势的鲜明对比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形势是日新月异,不少城镇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是一日千里,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仍处于传统落后的封闭状态。在这里,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办得好坏的惟一标准,平均分优秀率仍然是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惟一标准,教学与师生生活严重脱节,大多数乡镇中学仍然靠苦教苦学、死抓硬压来提高或保持升学率。教师和学生一样,犹如一群大大小小的“包身工”,一年到头生活在一潭死水里,机械、枯燥、重复,缺乏生机,也很难有创造的热情和激情。再则,农村教师本来工作负担就重,青年教师更是挑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大梁,承担着会考中考的重任,那种压力之大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又是学校里收入最低微的阶层:大部分青年教师还是初级职称,加班加点一般并无报酬,工作辛苦却囊中羞涩。况且,城镇学校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可以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繁荣和欢乐,可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落后,远远无法满足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这对于活泼好动、血气方刚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难以忍受,他们在超负荷运作和高强度压力下身心得不到放松和调节,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疲惫状态,早早失去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某乡校四位青年女教师,带了半年毕业班,一个个全都患了咽喉炎,并伴有经常性的腰酸背疼。一次省督导组到某农村重点中学视察,专家们无不感慨地说:“这里的青年教师怎么都像小老头,未老先衰?”临走前专家们心疼地嘱咐校长要想想办法,让青年教师轻松起来,年轻起来,说得青年教师们直想流泪。
第三,青年人思维活跃、要求革新的倾向与僵化的学校管理方式之间的冲突。
从客观环境条件来看,农村中学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可是农村教育也需要教师。为了留住青年教师,不少农村中学领导别无他法,只能在教师管理上动用压、卡、训、调的简单粗暴方式,即以权压人,以政策卡人,不服气则训斥,不听话则调往条件更差的山区学校去。农村青年教师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愤懑、缺乏安全感的内心躁动之中,既无法愉快安心地工作,也难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其忍辱负重,噤若寒蝉,敢怒不敢言地熬下去,还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纷纷自找门路,另谋高就。某山区乡校,近十几年毕业分配来的大专毕业生没有一个留下。
农村青年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主力军,农村青年教师的这种生存条件和精神状态若不彻底改变,可以断言,农村基础教育难以真正高质量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更是难以为继。如何改变?
宏观着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使农村的大环境彻底改观,使农村青年教师即使在偏远山区也能呼吸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中观着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该为农村教育奔走呼号,为农村青年教师奔走呼号,呼吁当地政府和全社会都来支持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育,投资农村教育,都来关注农村青年教师,善待农村青年教师,对农村青年教师实行令人动心的优惠政策,大幅度改善农村青年教师的生存条件和工作条件。
微观着眼,学校内部应该想方设法为农村青年教师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让农村青年教师在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也能够健康、幸福、快乐地工作着和生活着,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作为农村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第一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对第二条往往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对第三条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学校领导,都应该有一颗仁慈之心、恻隐之心,真正把农村青年教师的生存环境问题放在心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去努力。
1.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
青年教师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新知识新思想较多,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较浓,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尊重和赏识。农村青年教师本来就已身处逆境,如果学校领导还要机械地套用物质生产部门“管、卡、压”的那一套来对他们进行简单、粗暴、非人性化的管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抵触和反感,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心情,久而久之,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倘若学校领导能够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爱护他们,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依靠对象和服务对象,他们就会觉得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就能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壮烈情怀,就会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学校的荣辱兴衰联系起来,心甘情愿、心情舒畅地为学校发展而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兴旺而努力工作。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教师为本的理念,从青年教师的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实行弹性的、人性化的、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对青年教师多关心,少冷淡;多表扬,少训斥;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不人道;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青年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
不少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同教师对自己职业和工作意义的认识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理想和信念教育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新世纪的青年教师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如果用以前的那种“假、大、空”说教,将是隔靴搔痒、苍白无力的。职业理想教育的切入口在哪里?一是利用地缘关系进行教育。农村中学青年教师多数来自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人、亲友也在农村,他们对农村还是有感情的。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地缘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农家子弟,自己对农村教育事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用老一辈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归国、背井离乡,毕生从事乡村教育、献身平民教育的高尚情操作为榜样,激励青年教师,激发他们神圣的使命感,培养他们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青春的热情和信念。三是提高职业境界。职业境界不同,工作态度就不同,工作心情也不同,工作效果更不同。要帮助青年教师摒弃平庸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树立对年轻一代终生幸福负责的道德境界,努力追求为全人类的事业而努力的天地境界,不仅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一个谋生的饭碗,而且当成一项伟大崇高的事业来追求。那么,尽管农村中学条件不尽人意,尽管农村教师工作繁重劳累,他们大多也能做到安贫乐道,愉快工作。3.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助青年教师走向成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和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分子往往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占优势,青年教师尤其如此。因此,对于农村青年教师来说,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贫乏是一种不良刺激,而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成长的机会则是更为严重的负性事件。农村的贫穷落后使他们长期闭目塞听,纵然有千里马之才也只能被关在破烂的“马厩”里经年累月地拉磨,直到老死病死。知识分子最大的悲哀是怀才不遇,最大的荣幸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学校领导懂得了这一点,再穷再困难,也要创造条件挤出抠出一部分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开开眼界,把专家请进来开展校本培训,帮助教师不断地自我充电、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校领导还应该想方设法为教师搭建各种各样的专业发展舞台,让青年教师时不时地上台亮亮相,展示一下各自的才能,扶着、拉着、推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对于一些德才兼备的可用可造之才,应该及时地把他们提拔吸收到学校领导班子中来,让他们做学校的当家人,而不是局外人。明智的校长应该让“小池塘里”的“鲤鱼”也能“跳龙门”,让小村庄里的“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让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如果这样,农村山区青年教师再苦再累也会觉得还有希望在前头,就能保持青年人旺盛的朝气和蓬勃的生机。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应对挫折的能力。
不管学校领导如何努力改变外界条件,青年教师还是有可能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时如果他们自己具备心理自我调节的意识,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及时进行自我放松、自我缓解、自我调适,自行解决情绪困扰,就能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既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像抓学历合格率那样来抓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既可以通过自学、自省、自悟的方法,也可以请专家到学校来作专题讲座,还可以组织教师一起学习讨论以解决共同情绪问题,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缓解压力。
对农村青年教师来说,心理压力在所难免,精神疲劳也会常常光顾,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陶冶和放松教师的身心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的作用,开展一些师生联谊文体活动;也可以让青年教师走出校园,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与村民同乐;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山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踏青、野炊、短途旅游,这既不用花费什么经费,又能达到放松身心、养精蓄锐之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 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谈一谈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
本学期我所带领的是七年级的新生,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间找他们聊天。如开学初,我为他们介绍学校的历史,校园的风光,课室的教学设施等等,让大家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二、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如新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不适应,我给他们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告诉他们一定能行。
三、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如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在校服上乱涂乱写,我找该女生到走廊谈心,经了解是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位男生,所以才在校服上表露心声,并且她说心里很烦恼。此时我教育她,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还告诉她早恋的弊端,她答应我,会断了不该有的念头,并把校服上的字迹清理干净,以后好好学习。
除了做好以上几点工作的同时,我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另外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如在元旦合唱比赛期间,我和学生共同挑选歌曲,利用自习课共同练歌,与排演节目的同学商量如何把节目做得更精彩。这样,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如在他们入校后的每一次学校安排的大清洁活动,我都与学生一起努力完成,每次我都加入都学生队伍中,担当起表率的作用。通过这样的举动,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整个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教育有规律,但无定法。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三篇: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和谐氛围,开创工作新局面
吴志刚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特殊群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其极端重要性。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继续关心党和人民的事业,受到全社会广泛称赞。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保护党和国家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根本保证。老干部工作意义重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要落实好党的老干部政策。我们要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抓好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要切实做到思想上关心老干部,定期走访慰问老干部,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和思想沟通,坚持正面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做老干部的贴心人;要切实做到生活上照顾老干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离休干部各项经费保障机制,使老同志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必须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同时,要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下一代上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要通过校党委和全校的共同努力,把我校离退休干部工作做得更好。
学校现有离退休人员11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5%,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老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以全新的观念、务实的举措、灵活的机制,力争全新做了一些工作。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校党委提出的营造和谐电大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开创工作新局面。下面结合我从事的具体工作谈谈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一、明理念,倾真情,夯实和谐基础。离退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个群体是“包袱”还是财富?对他们是嫌弃还是关爱?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干工作的走向。在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上,我们要以尊老、敬老、爱老为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从多方面着手,倾注真情。我们要经常用老同志过去的业绩进行引导,使大家认识到,离退休老同志无论是在革命战
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我们要把老同志当作可信赖、可依靠、值得敬仰的人。在政治上多关心他们,在生活多照顾他们,使离退休老同志真正感受到,“人已走,茶未凉”,感受到党组和全体在职同志的真情关爱。营造这种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为老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好的基础。
二、察民心,办实事,构建和谐群体。老同志退下来后,普遍有“无限风光人已老”之慨,担心政治上、生活上厚此薄彼。我们要摸准了老同志的所思、所困、所求,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实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首先从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入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规定必须长期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形势及大事通报制度、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参加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参观考察制度和健康检查制度。生活待遇上,坚持和完善离休干部经费保障制度、离退休人员享受的福利待遇。定期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他们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生病住院的同志,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融入他们的心田。其次,每年都要为老同志办几件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举办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完善活动场所设施,把老同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体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温暖,彼此之间更加融洽,平等相待,和睦相处,逐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老干群体,为老干工作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提供力量源泉。
三、讲民主,作贡献,实现和谐互动。老干工作千头万绪,具体问题多,矛盾集中而且容易突发,管理起来难度较大。我觉做好老干工作,光靠老干办几个人是难以奏效的,一定要发挥离退休老同志自我管理的作用,发挥他们威信高、经验丰富而又比较超脱的优势,实现老干工作人员与老同志的和谐互动。吸收老领导和老同志代表参与管理,作为反映民声、联系互动的纽带,决定重大事项,及时通报老干工作情况。涉及老干切身利益的事,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我们要经常与老同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充分调动老同志参与老干工作的积极性,为做好工作借力扬帆,排忧解难。
不管老干工作困难有多大,只要坚持民主管理、自我管理,就能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我认为,做为一名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一是要心系老同志,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博得他们的信任,一切从服务于他们出发;二是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无私奉献,做老同志的贴心人,要把他们当做自己长辈、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把真情和温暖送到他们手里;三是要有一颗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和谐互动,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电大,靠的是我们共同的努力,勤奋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必须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同时,要鼓励和支持老同志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下一代上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要通过校党委和全校的共同努力,把我校离退休干部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加强民主管理_营造和谐氛围范文
加强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顺德市支行工会经验发言材料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人行顺德支行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顺德支行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支行党组的领导下,坚持围绕支行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连续几年被顺德区直属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
一、发挥工会维权职能,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切身利益。
加强建设,全面完善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几年来,顺德支行工会始终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维护职工权利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每四年一次进行工会换届选举,或因应工会工委、女工委、经审委委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进行补选,不断优化支行工会干部的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水平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高支行工会组织力量;二是根据区直属工委统一部署,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会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促进支行工会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不断加强会员会籍管理,积极发动、吸收新员工成为会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坚持工会经费审核制度,按规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并对全年各项工会活动以及各项慰问活动编列详细计划以及预算,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为全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扎实的经费保障。
开展各类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法制教育,支行工会积极开展对干部职工广泛的法律法纪教育,特别是相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教育。针对近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支行工会按照区直属工会的要求,在行内广泛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贯彻,促进支行上下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为单位和干部职工的利益。二是积极配合党建、人事等部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支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项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各项业务工作培训,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并在全行范围内树立先进典型,对获得上级行、地方政府或支行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支行及时进行奖励和宣传,全面促进了干部职工勤奋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加强民主管理,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
促进民主管理,维护广大干部职工主人翁地位。顺德支行工会组织严格执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管理及会员大会,会前,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将工作报告、改革方案、提案处理报告等提前公告,同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征集群众提案,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各类提案逐条进行研究答复,确定处理意见和承办部门以及办结时间,切实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中碰到的各类困难,并以此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支行工作管理,将支行的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广大干部职工审议,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听取审议权、评议监督权和维护权。
促进行务公开,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一是工会组织的决策参与权,按照支行相关制度规定,支行工会主席由支行党组成员担任,参与支行各项重大会议以及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有力地保证了工会组织在支行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二是办事过程的公开,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有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办事程序等进行了明确,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支行职工真正参与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三是决策结果的公开,支行各项工作部署、决策、执行情况均通过会议纪要、公告等形式及时传送到各股室,并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利用板报、办公自动化、内联网网站、信息报道等形式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职工及时掌握支行的工作部署,切实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
三,充分营造“家”的温馨,构建和谐活力支行。
做好服务,充分营造家的温馨。一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支行工作实际,开展月度安全卫生大检查活动,针对干部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要求和问题,及时提交支行党组进行研究决定。2004年以来,通过此种方式,支行大楼进行了多项基建工程,并根据干部职工的提案,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完善了办公环境,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二是坚持做好每年1次的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体检的组织工作,每年都为干部职工量身定做一套体检方案,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不定期邀请保健专家到支行进行保健讲座,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保健意识以及医疗卫生知识。三是为干部职工购买省总工会“职工医疗保障互助计划”,为女职工购买“女职工安康互助基金”,增强职工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四是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女职工组织,进一步保障女职工的“四期”保护得到落实。
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的职工体育活动,组织职工到“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或比赛,同时,每天全面开放“职工之家”文体活动室和阅览室,让职工自行参与台球、乒乓球、健身、棋牌或阅读体育报刊、杂志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劳逸结合,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集体归属感,也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精心组织全行性大型活动,在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前后,支行工会都精心组织策划大型庆祝活动,全行员工在各项活动中自然融为一体,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职工身体素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在坚持文体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的同时,支行工会努力实现工会文体活动的多样化,如开展“拖拉机”、“锄大地”比赛,组织职工与职工在学子女的体育竞赛以及迎奥运系列活动等,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支行的整体凝聚力。
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一是支行党组和工会尊重关心职工,真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建立座谈会、沟通会以及行长接待日等制度,全面倾听群众意见,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并及时向支行党组反映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支行党组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为支行党组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实施送温暖工程,做好扶贫帮困、生病慰问、生日祝贺等福利工作,组织好重大节日期间的送温暖活动以及复退伍军人慰问、独生子女慰问、经警慰问等活动。三是注重宏观维护,对支行落实两法一规、社会保险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医疗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案的制定,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有效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工会的职能定位。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有其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新《工会法》打破了四项职能平列的传统格局,突出了维护职能,体现了新时期工会工作重点,从工会职能的定位上真正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工会强调的维护,是既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又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教育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通过维护,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各种形式,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
二、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在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工会法》的时候,不但要关心职工的个人利益,真心实意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考虑如何保障和维护集体的整体利益。只有把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给职工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维权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党政和工会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既要宣传和维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又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基层工会必须坚持与党组保持良好的沟通,透彻地理解党组意图发动、组织职工贯彻落实支行党组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支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也赢得了党政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得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支行工会每周至少1次的文体活动需要不少费用,尽管行政经费紧张,依然每年挤出一笔费用,保障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
四、进一步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会要做好维权工作,首先必须要完善自身建设,否则,维护职工权益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让工会干部深入掌握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方法和程序,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工会干部提高职工法律素质,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五、提高民主管理大会的职工提案质量。一是在“案”字下工夫,提案不同于提意见,需要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提高提案内容的层次,不能只着眼于职工福利、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要引导职工多从业务工作、建章立制、长远发展、职工整体利益等层面出谋划策,多提前瞻性、创造性建议。要通过提高职工提案质量,提升支行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落实和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六、把行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要进一步规范行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明确公开责任人,完善行务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出现避重就轻甚或不公开、假公开现象。
七、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的兴趣爱好,组织更多形式的、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二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工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层次。三是加强对各项活动的组织管理,尽量节省活动经费。
加强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顺德市支行工会经验发言材料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人行顺德支行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顺德支行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支行党组的领导下,坚持围绕支行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连续几年被顺德区直属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
一、发挥工会维权职能,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切身利益。
加强建设,全面完善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几年来,顺德支行工会始终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维护职工权利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每四年一次进行工会换届选举,或因应工会工委、女工委、经审委委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进行补选,不断优化支行工会干部的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水平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高支行工会组织力量;二是根据区直属工委统一部署,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会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促进支行工会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不断加强会员会籍管理,积极发动、吸收新员工成为会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坚持工会经费审核制度,按规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并对全年各项工会活动以及各项慰问活动编列详细计划以及预算,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为全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扎实的经费保障。开展各类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法制教育,支行工会积极开展对干部职工广泛的法律法纪教育,特别是相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教育。针对近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支行工会按照区直属工会的要求,在行内广泛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贯彻,促进支行上下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为单位和干部职工的利益。二是积极配合党建、人事等部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支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项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各项业务工作培训,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并在全行范围内树立先进典型,对获得上级行、地方政府或支行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支行及时进行奖励和宣传,全面促进了干部职工勤奋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加强民主管理,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
促进民主管理,维护广大干部职工主人翁地位。顺德支行工会组织严格执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管理及会员大会,会前,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将工作报告、改革方案、提案处理报告等提前公告,同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征集群众提案,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各类提案逐条进行研究答复,确定处理意见和承办部门以及办结时间,切实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中碰到的各类困难,并以此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支行工作管理,将支行的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广大干部职工审议,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听取审议权、评议监督权和维护权。
促进行务公开,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一是工会组织的决策参与权,按照支行相关制度规定,支行工会主席由支行党组成员担任,参与支行各项重大会议以及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有力地保证了工会组织在支行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二是办事过程的公开,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有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办事程序等进行了明确,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支行职工真正参与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三是决策结果的公开,支行各项工作部署、决策、执行情况均通过会议纪要、公告等形式及时传送到各股室,并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利用板报、办公自动化、内联网网站、信息报道等形式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职工及时掌握支行的工作部署,切实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
三,充分营造“家”的温馨,构建和谐活力支行。
做好服务,充分营造家的温馨。一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支行工作实际,开展月度安全卫生大检查活动,针对干部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要求和问题,及时提交支行党组进行研究决定。2004年以来,通过此种方式,支行大楼进行了多项基建工程,并根据干部职工的提案,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完善了办公环境,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二是坚持做好每年1次的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体检的组织工作,每年都为干部职工量身定做一套体检方案,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不定期邀请保健专家到支行进行保健讲座,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保健意识以及医疗卫生知识。三是为干部职工购买省总工会“职工医疗保障互助计划”,为女职工购买“女职工安康互助基金”,增强职工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四是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女职工组织,进一步保障女职工的“四期”保护得到落实。
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的职工体育活动,组织职工到“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或比赛,同时,每天全面开放“职工之家”文体活动室和阅览室,让职工自行参与台球、乒乓球、健身、棋牌或阅读体育报刊、杂志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劳逸结合,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集体归属感,也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精心组织全行性大型活动,在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前后,支行工会都精心组织策划大型庆祝活动,全行员工在各项活动中自然融为一体,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职工身体素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在坚持文体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的同时,支行工会努力实现工会文体活动的多样化,如开展“拖拉机”、“锄大地”比赛,组织职工与职工在学子女的体育竞赛以及迎奥运系列活动等,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支行的整体凝聚力。
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一是支行党组和工会尊重关心职工,真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建立座谈会、沟通会以及行长接待日等制度,全面倾听群众意见,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并及时向支行党组反映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支行党组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为支行党组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实施送温暖工程,做好扶贫帮困、生病慰问、生日祝贺等福利工作,组织好重大节日期间的送温暖活动以及复退伍军人慰问、独生子女慰问、经警慰问等活动。三是注重宏观维护,对支行落实两法一规、社会保险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医疗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案的制定,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有效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工会的职能定位。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有其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新《工会法》打破了四项职能平列的传统格局,突出了维护职能,体现了新时期工会工作重点,从工会职能的定位上真正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工会强调的维护,是既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又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教育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通过维护,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各种形式,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
二、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在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工会法》的时候,不但要关心职工的个人利益,真心实意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考虑如何保障和维护集体的整体利益。只有把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给职工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维权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党政和工会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既要宣传和维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又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基层工会必须坚持与党组保持良好的沟通,透彻地理解党组意图发动、组织职工贯彻落实支行党组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支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也赢得了党政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得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支行工会每周至少1次的文体活动需要不少费用,尽管行政经费紧张,依然每年挤出一笔费用,保障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
四、进一步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会要做好维权工作,首先必须要完善自身建设,否则,维护职工权益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让工会干部深入掌握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方法和程序,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工会干部提高职工法律素质,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五、提高民主管理大会的职工提案质量。一是在“案”字下工夫,提案不同于提意见,需要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提高提案内容的层次,不能只着眼于职工福利、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要引导职工多从业务工作、建章立制、长远发展、职工整体利益等层面出谋划策,多提前瞻性、创造性建议。要通过提高职工提案质量,提升支行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落实和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六、把行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要进一步规范行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明确公开责任人,完善行务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出现避重就轻甚或不公开、假公开现象。
七、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的兴趣爱好,组织更多形式的、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二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工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层次。三是加强对各项活动的组织管理,尽量节省活动经费。
第五篇: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班主任工作效果却并不一样,有的工作效果好,有的工作效果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们决不能忽视,那就是班主任所营造的健康的心理氛围。
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引导学生争做主人。(3)协调班级群体关系。(4)形成班级正确舆论。(5)培养、发展优良班风。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呢
1.情感迁移,形成氛围
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情从何来?一是通过师爱这种高尚的情感,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三是教师认真体会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相容,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四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五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心理相容,培育氛围
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们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浓的氛围。如何相容?
一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因此,班主任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二是班干部与学生的心理相容。班干部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应教育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护短、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他们与同学心理相容。
三是班级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班级同学心理越相容,团结得越紧密。班主任首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
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
再次,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互相轻视,更不能学人之短。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加同学间的心理相容性。
3.正确评价,保护氛围
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评价学生,以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科学对待第一印象。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品德表现和学业,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全面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防止走入“先入为主”的心理误区。
二是抛开定型观念。班主任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看到某种事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有的学生常受表扬,但犯了错误教师不应护短,也要进行批评教育。有的学生常被批评,但做了好事有了进步,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给予积极评价。
三是防止“落差效应”。我们不能因为优秀生犯一两次错误而对他降低信任度,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差距太大,而忽视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丧失激励后进生的良好机会。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个体,这样才能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
4.促膝谈心,巩固氛围
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氛围也不是稳定不变的。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才能巩固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以心换心。班主任应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班主任工作一片真心,遭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这样,健康的心理氛围会更加健康。
二是以情动心。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所以首先要诚心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学生的顾虑,解除学生拘束感,使师生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其次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再次要集中注意力,双方视线要经常交流,表示出对所谈内容的关心。
三是以理疏心。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用理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其明辨是非,以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从而巩固健康的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