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湖南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李婷
[摘 要] 信息时代,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实际课例探讨了它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提倡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
[正 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和当今社会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作为新型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大量课例来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课例一: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多媒体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例二:在《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上网浏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网上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人们称它为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在欧洲,人们称它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通过二十世纪对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书进行的研究,人们发现早在毕达哥拉斯以前一千多年,古代巴比伦人就已经知道这个定理。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提高学习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借助多媒体教学,往往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
二、运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例一: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的图象与原来的图象的关系说清楚,进而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而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让图象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
课例二: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若靠学生动手画二次函数的图象,至少需画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抛物线,且很难总结出一般规律,在教学中我利用几何画板的强大计算功能和逻辑作图功能把静态的抛物线,变为可以随意改变系数a、b、c的动态图形,通过变化a、b、c的数值,在屏幕上展示出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让学生明白二次函数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三个数值的不同而不同。这样的处理结果让学生首先就能很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图像,对学习它的性质很有帮助。
课例三:在教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当两圆的位置关系相交时,两半径和圆心距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不能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两圆从相离到相交的整个过程,从而从整个过程中可以形象地看到两半径和圆心距之间的关系,理解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很好地总结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三、运用多媒体可把抽象转化为直观,优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教授,不但晦涩难懂而且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效果也不好。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些抽象的概念马上会变得直观、生动,获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好很多。
课例一: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电教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
课例二: 如“直线、线段、射线”这三个概念,教师可设计能动能静的课件,让学生主动,形象地获取知识。先将一条弯曲的橡皮筋映在屏幕上,然后拉紧,以曲衬直,强调直线是“直的”接着把拉直的橡皮筋又向外延长,显示“延伸”的动态过程,一直拉到屏幕显示不出来为止,以说明直线是“无限长”的,进而使学生获得“直线无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的认识。教学射线时,可将一端拉直,一端不动,使学生获得“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伸”的认识。而教学“线段”时,则只将弯曲的橡皮筋拉直,则不能延伸的演示,这样,学生将易混的静止的概念,通过媒体形象静中求动的演示,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了。
四、减缓思辨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尤其是七年级几何知识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不能用严谨、科学的推理讲解清楚,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因此,有些知识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相反,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减缓或降低思辨难度,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和容易。
课例一: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等内容时,要让学生完全得到11种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还是很有困难的。运用课件演示同时结合学习自己做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利用多媒体表现的直观、深刻性强,可重复展示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可以自己将11种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画出来,还能辨识得出那些展开图可以得到正方体,哪些得不到,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
五、使练习多样化,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反馈、矫正。
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想做、乐学的学习情感,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加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直观化。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二者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使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进行操作,寻求大量网上资料和资源提供给学生,而且需要更高的数学专业修养和系统知识水平,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不但要懂得教法及教育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问题。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应用多媒体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多媒体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单毕竟取代不了教师的地位。教学中,不要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违背了课堂教学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和认知规律,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这就违背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计算机尽管是当今高科技产品,但它毕竟是机器不是人,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工作,如不能代替人类对话、思维,多媒体数学教学不能代替教师所有的数学教学,它毕竟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结合进行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形成“强强联合”之势,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目前,多媒体只是教学的工具,还不是学生学习的武器,如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工具,才是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中,若学生是被动的学习,那么多媒体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运用多媒体作为数学的辅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灵活性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这样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与学》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 2009.3。
2、《有效教学》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1
3、《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刘芳、孔凡哲
4、《新课标-多媒体课件与课程事例典型案例》缪亮
第二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首先得益于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三机一幕还未普及的时候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的是更吸引人的网络教学。现在我国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是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把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以及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投影仪、录音机等先进教学仪器的引入,曾经给课堂带来了生气,但仍因其不能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极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且正显示出它无以伦比的优势。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所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熟悉厘米、用厘米量》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非凡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假如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爱好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柞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注重听讲时间短,持久性差,对学生的直接爱好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假如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兴奋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非凡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奇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用的最多就是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能制作出形象、色彩鲜明、声色结合的背景,并且教师在制作时有较大的随意性,可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把握不好,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定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非凡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楚。
僻如“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把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把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王娟和张明分别在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单一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靠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练习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僻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一个CAI课件:在漂亮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蜜……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重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在学生爱好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重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演示形象生动的画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利用计算计辅助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在教学《四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时,在计算机上出示0、1、2、3、4、5、9这几个可以在屏幕上可以随意移动的数,然后,我出一个数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数,使它们组成老师刚才的数。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纵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所以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得到了充分培养。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多样的教学形式又经常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操作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题,如有一次在学完《千米的熟悉》后,我就布置学生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结果有学生告诉我,教科书上说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有的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还有的车速度更快。在学习《24小时计时法》前,我布置学生观察在哪儿看过24小时计时法,学生告诉我他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中心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大风车》节目是18:00开始,有的甚至将它们列成时间表等等,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僻如在教学《角的熟悉》时,学生最轻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熟悉,我们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熟悉》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判定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定;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定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定。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定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重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非凡是CAI课件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引起教育技术的第四次革命。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以及突出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无论科学技术以何其迅猛的速度发展,只要“人类教师”更好地控制设计,操作使用“电脑教师”,“人类教师”的地位将永远不会被取代,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
驻马店市第二十七小学
黄丹
摘 要: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多媒体和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 : 多媒体;语言环境;主动学习;个人差异
多媒体教学是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和教学过程的规律而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方法,它通过形声媒体、软件的运用和调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单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传授书本知识过程中把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训、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自身价值取向。通过近几年的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我想就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谈一点体会。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较为简单,生硬的黑板和粉笔往往使教学活动也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认知及接受效果不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设备将多种教学媒体集中于一体,由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灵活机动地运用相关的媒体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样化的音频及视频文件,使教学活动更加附有乐趣,在教学中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奋点得到多方面的刺激。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概括一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学习活动是一种在情感参与下理智的思维活动,理智的思维活动是与情感体验相伴而行的。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由此产生的情感色彩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在多媒体教学中,同学们通过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视觉和听觉功同时发挥作用这也是消化吸收知识的最佳选择。因此,枯燥的英文在精彩的视频和悦耳的音乐的伴随下,让人更加容易接受。这也就是很多同学可以津津乐道于一部英文原声电影,而对单纯的英文文字材料感到枯燥无味的道理所在。
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极大的增加课堂容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单词、短语、例句往往需要通过老师板书来向学生进行教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宝贵的课堂时间是无法得以高效率利用的。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老师使用的课件是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而无需现场“加工”,这样由鼠标的轻点代替了粉笔的“飞舞”,其效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在现阶段,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多媒体环境下制作的课件界面友好,操作简洁,这都节省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尤其是对于英语这种需要大量板书的科目,其时间利用率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大,知识容量的扩充。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了解更丰富的知识,课堂的4O分钟在这里得到了有效地运用和延伸。
三、多媒体的运用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及难点的教授完全是由教师通过个人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完成的,由于受到方式简单化的制约,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无法得到保证,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其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使抽象、深奥的知识信息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分解了知识信息的复杂度,也缩短了知识信息在学生头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过程,充分的传达了教学意图,突出了教学重点,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可以发挥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的优势。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能够直接面对世界信息大平台,收集所需的学习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内容是:新的一代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当今的一个共识是:一个个体在新世纪中发展的水平越来越取决于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促进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他们从浩瀚无边的信息网络中正确适当的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网络相关教学内容信息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比如在学习“Audrey Hepburn”(奥黛丽•赫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Audrey Hepburn的所有资料,包括其生平、风格和性格、从事过的职业、演过的电影、在时尚界的影响等等。学生以多种方式来呈现查到的资料,比如用Audrey Hepburn的生平资料制作成履历表;把她演过的电影的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并由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等。每组学生各有任务,在查找资料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英文网站地址,让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自行搜索出所需信息。学生在新奇感、好奇心以及成就感的驱使下,一般都能够愉快地在团体协作的情况下去查找相关资料。而后,要求学生用英文来演示查找到的信息。这个演示过程,使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同学老师的肯定下,成就感和自豪感得到极大的满足,鼓励他/她投入到新的英语学习中。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克服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畏惧羞涩心理,一举多得。
五、多媒体网络的应用可以提供英文学习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通过答疑进行合作学习。众多的学生喜欢网上聊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这个教学平台,迎合学生喜欢网上聊天的心态,引导进入健康的英语聊天室,使用英语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在聊天室进行英文交流,可以有纯文本和语音形式。教师针对文本交流和语音交流,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定期进入桌指定的英语聊天室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用英文聊天,并复制自己参与聊天的几个版面的内容,提交到教师的电子信箱.作为一项口语作业。这能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提供了对学生来讲乐趣多多的使用英文的机会。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英语聊天室中面对陌生的听众,用语音就某个话题直接发言,这既锻炼了英语口语,也能逐渐克服学生说英语的害羞畏惧情绪。多媒体网络还有诸多的可用于英语教学的功能,比如能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除课堂以外,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和教师进行交流,提交作业,提出问题等。教师和学生在论坛上可以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开辟在线答疑的栏目,收集学生常见的问题,归纳给出建议。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的资料库.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学习。作为大学英语教改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的使用,有着不可估量的潜能。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进,这种教学方式的潜力将更好地被挖掘出来。在英语教学方面,它所创造的真实语言环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自主进行积极学习。这是目前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高校应该创造环境来帮助推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真正转换观念,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成为当下素质教育的受益者。
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还是有着很多优势的,因此,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大力地推动多媒体教学。但是我们也必须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作用有个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说,多媒体也不是万能的,并且在运用中也会存在着某些问题:
1、新颖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固然可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其本身所体现的教学内容,不知不觉把精神愉悦当作课堂最终目的,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
2、多媒体的不适当应用会使教师失去了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简单的演示者与被演示者之间的关系。
3、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较之传统的教学设备要增加很多,盲目的使用多媒体只能使其功效代价不成比例,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
4、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情感的互动性也并不理想。
5、各校硬件环境可能跟不上,制作课件需要教师跨专业地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过于丰富复杂的网络有可能使学生迷失方向,沉迷其中,所需要的强大的网管服务有可能跟不上等等。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及手段,我们应当在适时、必要时才使用它。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适当应用多媒体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媒体设备是为丰富教学手段而存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是一种媒介作用,不能把多媒体当成万能的工具,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在教学实践当中,有的教师把用多媒体设备演示的课件变成了一本新的课本,一切内容都由电脑演示完成,一旦多媒体设备出现问题,课堂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多媒体的运用也是讲究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说使用了就一定能改善课堂教学,用的越多越好,还应该考虑应该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如何合理的使用。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活动似乎减少了,而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消失。教师既然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就应该成为课堂的主导。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技术压缩了教师的课堂表述空间的时候,如何控制教学过程,合理的表述自己,处处体现主导作用,成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真正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授课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3)教学内容要紧抓教学重点,避免随意性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可以把学生被感知的对象更加直观的陈列出来,运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多媒体的展示过程中,有些音频或者视频资料会或多或少地偏离教学目标。例如,在英语教学中,一些背景知识介绍会大量地使用音视频资料,某些课文讲解会用到相关的新闻剪辑、音乐资料、演讲录音等等。当然适当地引入这些素材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加选择的引入就会冲淡教学主题,使授课偏离教学目标。由此,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紧抓教学重点,避免随意性内容。
(4)课件需要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运用了多种媒介来展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其通过声音,图像的配合使用,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丰富课件。如果教师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录入,无非是把往日的黑板板书变成了电子版的文档投放,这就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初衷背道而驰;如果教师的课件制作缺乏艺术性,随意添加音视频文件,也会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是老师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精心制作,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对多媒体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合理的使用。既要看到它的长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全面服务于教学;又要看清其弱点,合理适度的运用,而不能神话多媒体技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它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扬长补短,各尽所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毛宝利 陈仓区李家崖小学 6295396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步入人们的生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甚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飞跃。教育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开始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的运用。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也是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不会应用电脑是21世纪的新文盲,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基本功。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必将会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于是,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分心状态转化为兴奋、集中状态,随即对下面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 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这就需要在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导入新课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设障立疑,利用故事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活跃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可启迪立体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小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这三个基本图形,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成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想象、讨论的时间后,让学生观看课件加以验证。这样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再如,在学完立体图形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一个长 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的旋转体是什么,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解答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多媒体课件便发挥它的优势,通过Flash动画演示,显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 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 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作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这样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时候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而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对长方体进行一排,再一层的分割再聚合,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的画面联系起来,就能使学生准确、快速地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再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圆柱体的底面,把它的侧面展示,这时形成一条线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长,再慢慢地立起来,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就是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独立、进取的品质和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个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怕说不好而丢面子,学生的冒险精神被自我扼杀,刚点燃的创新火花被自己熄灭的现象。因此,除了采用分层次教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只在终端机前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借助信息传输网络及时地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困难。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他同学听不见,因此,怕说不好丢面子的同学的个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尊重和保护,同时,学有余力或有独创见解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有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以和教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其“图、文、声、像”及富感染力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相信,只要我们数学老师努力去尝试、去开发、去研究并把它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我们可以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数学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必会有更大的收获。数学课堂教学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第五篇: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遵义县三岔镇中学
何从波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正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广泛地应用起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已在不少课堂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学校在本学期安装了班班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对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我有如下的感触:
1、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这恰恰也是数学的死穴。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运用多媒体讲“线段、射线、直线”时,先飞入了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闪闪发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线段停下时打出字幕:线段。几秒钟后,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没有端点的这一端在慢慢延伸,这时字幕变成“射线”。又过了几秒钟,射线的端点消失,线的两端同时在延伸,这时字幕变成“直线”。最后,三种线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以此简单明了的画面,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直观的动画,通俗易懂,一下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靠单一的“听”要强得多。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比起在传统课堂上运用单一的讲授式要有效得多。“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多媒体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互动性加强了,交流就多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2、多媒体的介入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使我们花很多时间在板书或抽象概念的叙述上,特别是画比较复杂的图形,花的时间就更多。抽象概念的解释更是要“废话”许久。例如我在讲“点与线的位置关系”时,就运用了多媒体,在动画中先出现了一条直线,然后飞入一点落线上,这一点落到线上后闪着光,提醒了学生这个点所在的位置,然后打出字幕:点在直线上。不久,闪光点消失,又飞入了许多点,这些点都落在除直线上的其它地方,字幕也变成了:点在直线外。这样,很快地让学生明白:“点在直线上”是指在这一条线上,而不是指这条直线的上方;与“点在直线上”相对的是“点在直线外”而不是“点在直线下”。这一知识点如果在传统课堂上讲解,虽然画图不复杂,但在语言叙述上花的时间会较多。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3、多媒体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恰恰是很多学生致命的弱点。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成现实生活的场景,这比起三番五次地用语言向学生解释要有效得多。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首先出示了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点的器物的图片(如起重机的起重臂,电线塔,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管的支架,卫星天线支架等等),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三角形结构),再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通过比较,再联系三角形的特点,很自然地就把“三角形”和“稳定性”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了。然后我让学生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在“玩乐”中就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当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在运用过程中一味依赖多媒体,将会得不偿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把握好 “度”:
节省时间,效率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之一。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度,因为大量使用事先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这就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这就会适得其反。不但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使学生怀疑多媒体的可用性。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在讲证明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下把整个证明过程显示出来,而应该将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打出,这样既体现了证明题步骤的严密性,又使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一下拿出全部过程,会把学生搞得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找准“切入点”: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而应用的,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目标,只是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时的直观材料、教学方法对教学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因此,我们要找准切入的点,该用则用,适用即用,而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因为课件的准备会花去很多时间,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不如不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知识点,我认为上手工制作课比用多媒体来演示要好。我在上这一节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随后又让他们沿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这时我才开始讲“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收到的效果很不错。(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差,如果照本宣科,效果肯定不佳,但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积极性却非常高。)反过来,如果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三两下就演示完了,学生的印象肯定没有自己搞制作深刻,效果当然也就不好。所以,要不要运用多媒体,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课堂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追求于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也不能因噎废食,怕麻烦,怕没有效果而不用。只要我们找准了切入点,适用则用,该用就用,就能让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就能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七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姜连龙、张旭东、范玉忠主编:《新教材完全解读-数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版。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艾森克著/高定国、肖晓云译 :《认知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版。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马复、章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初中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