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

时间:2019-05-13 00:0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

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 唐小华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深入研究并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实践证明,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强化朗读、引导阅读想象等方法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教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想象 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对策 1.强化朗读阅读

顾名思义,阅读就是看和读,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出声音来。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入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2.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了应有的阅读效果。3.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急当代教学之所急、叩问有效课堂教学的试金石。通过强化朗读、探究阅读与阅读悟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喜爱阅读,在阅读中增长才干,培养语文素质。参考文献

[1]徐学福 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03)。[2]毛爱华 张兴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3]范佳佳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24)。

[4]黄碧玉 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与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第三篇: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之感想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之感想

教学的效益是教学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本人本来是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但是我在2005年参加工作之后,一直担任学校的生物教学工作,在五年多的生物学教学中,从不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熟识,从熟识到计划的实施有效教学,并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借此专升本的机会,下面就对我本人的一些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的看法和想法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评述。

一、知识系统化策略

知识组织的好坏,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与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知识组织是不一样的。后进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和孤立的,而优等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和系统的,知识按层次排列,而且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一个层次网络化系统,即所谓“知识系统化”,在学生提取知识时,会准确而有效。

那么,如何使知识系统化呢?在这几年的生物学教学中,我通常是将关于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内或椭圆内,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它是一种将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形化表示的技术,便于学生思考、表达。由于生物学的知识点比较零碎,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多,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生物课有效教学的一种好方法。例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教学时,学生对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知不很明确,我给学生提供一串名词:细胞核、细胞、DNA、染色体、基因,让学生区分概念范围的大小,和学生共同绘制概念图(见图1),明确概念。又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光合作用”等内容涉及的概念多,知识点比较零碎,在授课中通过绘制概念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多层面的理解和记忆,也是生物课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好方法。

二、突破学科限制策略

选择教学方法时不必拘于学科限制,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不仅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从而优化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现有效教学。例:借用物理学实验说明生物学问题。“眼和视觉”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光线经眼球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像及近视、远视原理等知识点。于是,我利用物理学科所用的光学仪器和实验用具仪对这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实验演示的教学设计。

但是我们是一所偏远山区的独立初中,还不能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感性的认识,从而不能有效的化解教学的难点。

三、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策略 操作是一种手、脑等器官的协调活动,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尽苛能多地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在“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节教学中,关于“肺的容积到底有多大?”的问题,我告诉学生,直接测出肺的容积比较难,不过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手段进行大致测量。我提供了圆气球、软尺、细绳等,并提示:①如果用C代表圆气球的周长,则圆气球的体积=C3/6π2。②如果周长以cm为单位,则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正好是毫升。请动手测量并计算出自己的肺的容积。我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分组讨论确定测量的方法:先深吸气,然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气体吹进圆气球内,接着用软尺量出气球的周长(注意测量),代人圆气球的体积公式,经过计算,就可以得到肺的大致容积。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对自己肺的容积大小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师指导下经过统计还能计算出全班同学肺的容积的平均值。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类似的还有:学习细菌和真菌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培养霉菌、酵母菌;探究鼠妇、蚯蚓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学生用矿泉水瓶灌注水来感知人内体总血量等。

四、利用科学史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策略

实现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高参与为前提,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高参与的有效策略。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家不畏艰难、奋勇探索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恰当运用科学史教学,开发科学史的多维教育价值,不仅能展示科学发展过程,还能把科学巨匠独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利于实现有效教学。同时科学史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科学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例如,“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利用有科学家图文资料的课件“血液循环之谜?

在“历史长河悠悠,智慧闪光熠熠”的科学史叙述中,就把学生带人那充满曲折的探索之旅中去,唤起了心理共鸣,使学生情绪高涨,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轻松地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有效教学。

五、利用成语、诗词、谚语、俗语策略

成语、诗词、谚语、俗语是脍炙人口的精炼语言,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哲理和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诗词等,挖掘语言丰富的内涵,既可以突出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又可以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也满足了学生对美的欣赏需求,引发愉悦的学习心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生物的变异时,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连母十个样”的俗语来教学;讲条件反射时,用“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讲生态平衡能量金字塔时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说明;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哈密瓜果格外甜是因为哈密白天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的有机物多,昼夜温差大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的结果;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来讲食物链;用“金蝉脱壳”,“作茧自缚”来说明昆虫发育过程中蜕皮和化蛹阶段;用“狡兔三窟”来说明野兔的生活习性;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来讲明蒸腾拉力的作用;又如,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植物生命的周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这些做法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抓住了学生心理,维持了学习热情,奏响了课堂思维共鸣曲,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四篇:浅谈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开展素质教育改革的语文教学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以及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诵读,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精选的古诗词为例,探究如何有效开展诗词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文化是一??民族最为独特的烙印,古诗词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代表之一,从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璀璨文化的一角,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因此,我们有必要创新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品质。

一、创情境,激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古诗词的教学首要的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兴趣出发,让其自然而然的认识到古诗词语言的优美,传递诗人感情的真挚,让学生从心里爱上古诗,并能主动了解与学习古诗。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因为古诗的字词往往言简意赅,学生难以体会到短短数语中描绘的意境,逐渐产生困惑之感,因此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从图像、声音、影视多角度去创设古诗意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古诗词之美,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小学生大多从未离开家人以及家乡,难以体会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境,因此笔者在网上特地寻找了影视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让学生从声音的凄凉,以及专业朗读人员的诵读声中逐渐体会,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最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读诗词,明诗意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是体会诗词意境与情感的必要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吟诵古诗来提升教学效果。

1.课前自读,感悟古诗

课前要求学生独自阅读古诗词,解决字词读音以及释义难关,而且要对作者的背景资料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大环境中感悟与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向,形成对诗词的初步印象。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首先学生需要对诗人李白的背景所有了解,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及诗词创作背景是李白秋游桃花潭会有人汪伦,这些背景知识的课前了解对学生理解诗词内涵有极大的帮助。

2.课上朗读,交流体会

朗读并不是机械化的,而应该从朗读中表现出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鼓励学生对诗词内涵展开讨论讨论,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通过“头脑风暴”让每个人各抒己见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借此来触发学生对诗词的新体验。例如,在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忽”字如果能够体会出作者李白的那种听到送别歌声的惊喜心情,学生在朗读到“忽”字时自然加重声音。

3.品读理解,记忆强化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寥寥数语中表达的内涵往往需要我们反复诵读和品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细读、反复读,而且要读的清晰,读的有感情,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地步,此时说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依然到家了,而且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让枯燥的古诗词记忆工作变得生动与活泼,才会变得容易。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面对诗人思乡之愁绪,教师通过自己低沉的朗读让学生从声音中体会情感,然后自己再独自品读其中的意蕴,在深刻理解的同时逐渐完成记忆积累的工作。

三、赏意境,强记忆

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就在于描绘了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意境,因此学习古诗词的核心所在就在于能够体会诗词意境之美,而且古诗词的遗忘是必然的,能够留住在人心就是诗词描绘的现实意境。例如,当人们看到春风吹拂柳条时,人们常常会想到《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因此要从解读古诗词的现实意境出发,让学生在朗读与记忆古诗词时与现实的情境相对应,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画面,这同时也在锻炼了学生的古诗词的迁移运用能力,让知识“活”起来。

四、重拓展,增知识

哲学上讲质量互变规律:“量变的积累才能引起质变”,要想让学生在古诗词上面有长足的进步,实现质的飞跃,那么仅仅学习书本上的古诗词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度地拓展书本知识,在同一类型的古诗词对比学习中深度理解课本古诗词,而且积累了古文知识,有助于对其他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泊船瓜洲》一诗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描绘“明月”的古诗,感悟不同作者笔下的月亮,体会同一个月亮能表达的丰富情感,例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明月”是思乡之情的象征,欧阳修在《生查子》一诗中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表达男女之间月下相会的朦胧爱情,在诗词的拓展中让学生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在日益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古诗词教学得到了更为重视的地位,为从小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从兴趣培养到知识拓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2(7)

【2】贺淑琴.浅谈增加小学古诗词教学吸引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11)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98

更新时间:2012-6-5

【字体:小 大】

小学数学内容可划分为概念部分、计算部分和应用部分三大块,那么如何充分地教好这三部分知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在计算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即三个注重教学策略,这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的反映,它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判断推理,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概念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题和应用题的教学。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概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小学生只习惯于记住背熟概念,缺乏深刻地理解,因而产生了小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不良后果;一些小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稍作变化便不知对错。比如:“分数根据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可分为哪几类?”许多学生回答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种。”实际上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不能算作一种分法。同时,小学生复习概念时,不善于将一个概念和其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因而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比如:小学生对于“扩大了”与“扩大到”、“中点”与“终点”等概念经常在作业或考试中混淆。加之小学生学习概念时,容易受负迁移的影响,缺乏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概念上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比如:小学生由“5比3多2,3比5少 2”,错误地得出:“甲数比乙数多10%,那么乙数比甲数少10%。”的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概念教学中要创设学习情景,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自我归纳、自我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辨别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分辨能力呢?

1、重视过程、大胆创新。在概念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的概念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活动来体验和把握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要敢于创新,创设情景,想法设法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掌握来龙去脉。

例如:分数除法法则的教学,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入手,列出:a÷b=a/b=(a×1)/b=a×1/b(b不能为0),即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2、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由于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必须应用一定的学具和教具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应用时容易掌握。

3、分析对比,加强分辨。一些概念只是一两字之差,但本质完全不同,学生常常混淆,因此,在教学这些概念时,必须将它们加以比较与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要看到它们内在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本质的区别。

例如:数位和位数的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可以通过举例加以区别,理解两个不同的概念。

4、联想举例、类比算理。一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作业中时常出错。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实例,加以对比,从而类比算理,提高正确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a-b-c=a-(b+c)这一简便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小明第一次借了小亮8元,第二次借了小亮2元,现在小明有13元钱。让学生想一想,小明还钱的方式有几种?结果怎样?也就是小明可以一次一次地还钱与一次性还钱,小明剩余的钱数不变,即: 13-8-2 =13-(8+2)。

5、应用变式、深化概念。教学中如果就概念讲概念,不进行适当的变式,就会使学生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和关键,不能灵活应用。因此,在练习设计中,要充分重视“变式”题的设计。

例如:教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判断练习:

(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比圆锥体的体积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比圆柱体体积少2/3。

6、分析错例,提早预防。一些容易出错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错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错误原因,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例如:半圆的周长,学生很容易错误地认为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图示,区别二者异同。

7、辨证思维。灵活应用。在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明白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不能一成不变,使学生生搬硬套。

例如: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一般情况是先通分,然后相加减。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不必通分,采用分拆的方法进行解决。

8、题组训练,及时巩固。教学中,把容易出错的概念编成题组进行对比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例如:学完数的整除这一单元后,可以让学生说说下面各组概念的异同,这样不仅复习了概念,而且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及辨别。

(1)、整除和除尽;

(2)、偶数与奇数,质数与合数;

(3)、质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二、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

(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可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2、培养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1)、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2)、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一丝不苟、全面考虑。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一丝不苟的品质。通过对作业书写的要求,使学生养成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

(3)、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应用题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是:“就题论题”,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具体的解法教学上,造成了学生套公式、抠类型、生搬硬套、思路单一。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1、注重一个“路”字,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应用题教学要重点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常规的整数、分数、几何形体的应用题解题思路以外,还要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启发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思考方法。

(1)、类比思路。类比就是由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理方法。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非常熟知的事理来类比应用题,就会是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找到解题方法。

(2)、联想思路。联想就是由一事物引起对其它事物或概念的想象。一般分为两种方式:正面联想,如由要做的题目联想到以前已经做过的和这道题目相类似的旧题目及其解法等;反面联想,如由乘积联想到分解质因数,由“合”联想到“分”等。学生在作业中做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断联想的过程。

(3)、假设思路。假设就是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或某种现象成立,所得的结果往往与题中的对应已知条件不符,从而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加以适当的调整,消除差异,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思考方法在解答条件较少与两个或多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尤为常用;有时应用假设法也可以使难题变易或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

(4)、转化思路。转化就是把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变换成容易解答的条件或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一般多用于转化条件。比如:一些难以解答的比例应用题。可以让学生把比转化为分数,然后可以按照分数的思路来进行解答。

(5)、直观思路。就是借助图表或实验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图表助解,就是解题时,先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或适当的表格,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间的关系,很快找到解题方法;另一种是实验操作,就是通过实验、操作、示范的方法寻找解题窍门。

(6)、逆向思路。也称反向思路,是由后往前倒着想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几何形体的面积或体积计算中,时常会出现已知面积或体积求其它条件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从正面难以入手的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想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7)、对应思路。对应简单地说就是量率之间的照应。在倍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经常运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量寻率,一种是由率寻量。教学中要重视对应的思想的渗透,要强调单位量的对应率,一般都看作是“1”,特别要引导学生重视单位“1”这个率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8)、定量思路。就是抓住题目中的一个不变量来寻找解题思路的一种思考方法。有时可以利用总数不变;有时可以利用一个部分数不变;还有时利用差值不变进行思考。

(9)、代数思路。运用字母或记号代替数字进行思考,即用方程解题的思路称为代数思路。一些逆向性应用题,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方程解,以提高小学生的应变能力。

(10)、多向思路。多向思路就是从多角度,多方向,应用多种知识进行思考,综合各种思路的一种思考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扩展思路,提高灵活思维能力。

2、突出一个“变”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1)、例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教学例题时,要善于 引导学生变换题目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一题多变,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透彻地掌握和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思路。

(2)、习题训练中进行多题一解。习题训练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全面思考,总结出一般的方法和解题规律,达到一法解多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沟通相关知识,学会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进行一题多解。

3、力争一个“巧”字,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能力。应用题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会解、多解,最后力争达到巧解,即寻求最佳的解题思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大胆探索,突破思维常规,巧解应用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比如:经常让学生解题后想一想,看看能不能简化解题步骤,进行巧解,久而久之,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愿望,使其敢想敢创,提高探索、创新的能力。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之初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 王小锋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书分析了数......

    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最终版)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对于孩子来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没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贪玩好动的小学生是很难培养起捧卷阅读的兴趣的。如何营造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是课题研究首要解决......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

    谈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精选合集)

    谈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摘要: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探索......

    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五篇模版)

    新课程教学行动策略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以后,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实际的发展。实现有效教......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5篇)

    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小学数学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研修项目培训作业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毕汉丽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元马小学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祖......

    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策略初探[模版]

    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策略初探 闽侯实验小学谢招敏 当前,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毕业班教师煞费苦心,准毕业生们疲于应对,作文成绩总难以提高。面对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