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时间:2019-05-13 00: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摘要: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就是学生、文本、作者间组成的多重对话的一种教学模式。对话理论是新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任务,是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要重视创设阅读情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倡导个性化阅读;巧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空间,增强阅读兴趣。

关键词:对话理论 探究学习自主 合作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形成对话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内对话阅读文本的同时,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语文文本组织学生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技巧。同时,把阅读引向课外,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对话阅读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话阅读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对话阅读才能顺利实施。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内、课外阅读,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指导阅读方法,保证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奠定阅读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和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强烈动机。简言之,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一文化背景就是“阅读情境”。阅读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见过或体验过的情境叫间接情境,指导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体资源,或查找相关资料来创设。如《南京大屠杀》的阅读教学。为了创设间接情境,在课前,笔者搜集整理了文本相关背景材料,为学生阅读文本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材料(课本有推荐网址),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背景。课堂上,教师在介绍背景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悟这一历史,然后转入学生对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有了这段间接情境的感知,与文本对话便能顺利地进入状态。

直接阅读情境是指学生学习中产生的与学习主题一致的真实体验。从文本到现实,是学生阅读的情感升华。直接情境的创设具有启发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如《南京大屠杀》的教学,学生根据间接阅读情境阅读文本后,笔者组织了小组交流活动,有意识地创设直接情境——要求学生复述报道的典型事件,感悟这一历史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创伤。然后让学生谈谈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从个人到国家,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通过直接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投入到与作者的对话中,阅读效果明显增强。从阅读反馈的信息看,学生满怀义愤!此时,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往理性的角度思考:富民强国,奋发图强„„

二、组织探究学习,通过对话,形成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正是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对教材有深入理解的同时,也会提出分析批判意见,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例如教授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在总结课文时,笔者提出“对于作者安贫乐道、高级傲岸的思想情趣,你作如何评价?”。问题一出,学生便有多元化观点——追求名利不为过。他们认为古人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名利、修养都应该兼顾,只要合理合法!笔者借势引导学生:“名利、修

养相冲突的时候怎办?”结果同学均认为应该注重修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达到了与作者对话的境界,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又如教学古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经过讨论,学生普遍认为该立券:文章主旨强调的是“诚实守信”,而今是法制社会,人们交往中更重法理。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对话阅读主体地位,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

三、巧用网络资源,增强阅读兴趣,积累丰富的对话的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和阅读教学的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阅读的时空限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今,知识拥有量已经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社会更看重的是学生索取知识、探寻知识的能力。对文本阅读,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让它提供大量与文本阅读的相关信息,为学生奠定阅读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提供广阔的阅读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对话阅读的兴趣。

总之,实践阅读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4 ⒉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核心理念例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第二篇: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对话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实践背景

我校从1988年开始涉足整体改革研究以来,到上世纪末,已经过了三轮研究。1988年——1993年,我们以“愉快、合作·成功”为基本思路,以学制和教材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了长达五年的“一条龙”整体改革实验;1993年,在前一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标,以“主动发展教育”为主题,开始了第二轮研究。研究以“思品教育系列化”、“课堂学习积极化”、“课外活动多彩化”、“班级管理民主化”为子课题,本着“整体着眼、分类推进”的理念,深化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1997年,我们又接受了由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和天津教科院主持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实践模式研究”的任务,确立我校的子课题为“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经过两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至此,第二轮研究告一段落;1999年,我校又紧密结合时代的要求,开始了第三阶段的研究,确立研究的主题为“创新教育”。

新千开始,我校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委员会“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课题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子课题研究。我们将“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优化”这两个主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我校第三轮研究的新思路。即以创新教育为主题的优质课堂教学过程研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经专家评课的提示和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发现我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和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探究学习、思维创新和开放生成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与当代社会倡导的对话精神非常吻合。因此,我们将我校第三轮研究的主题确定为“以对话教学为主题,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努力实现在对话中优化,在合作中创新。由此,我们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以创新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优化也由此而变得具有操作性。

在新一轮研究中,我们之所以选择课堂教学过程作为研究的着力点,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耗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活动。它占据了教师和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师生生命发展的重要活动。而且,从广义上讲,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上课的几十分钟,师生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构成了师生生命的主体活动,对参与者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其次,从我校十几年的研究与改革历程来看,一直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无论是先期的“一条龙整体改革”,还是后续的“主动发展”,都是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展开的,为保持研究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我们仍然划定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环节作为我校跨世纪的新一轮研究的主题。

二、关于课堂教学最优化与对话教学的已有研究及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我们的研究实质上是通过对话教学来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在我们的课题中,首先有两个关键需要明确,即“课堂教学最优化”和“对话教学”。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以便借鉴和创新。

关于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从国外到国内都有很多。最为著名的是前苏联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研究。他认为“所谓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所规定的标准。”他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的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最佳,二是时间消耗最少。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吸引借鉴其成果,开展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诸多研究。如:九十年代初山东济宁市“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就是一个区域性借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范例,他们从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出发,从全市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着眼,改革不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济宁市特色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模式,突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优化。在此后,“最优化”也一直被人们作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常用名词,但究竟怎样的教学才是最优化的教学?结论异彩纷呈。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关于什么是“优化”的标准和如何实现“优化”的策略都在悄悄发生着变革。如果说,过去所指称的“教学效果优化”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知识获得情况来衡量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所谈及的“教学效果优化”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说过去为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所采用措施是教师尽可能地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再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以试卷的形式返还给老师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样的一个“优化”,不同的时代理应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我们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更新和丰富“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涵,使它与时俱进。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还发现,从目前来看,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大多数是理性的探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钟启泉的“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它们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教学规范向对话教学转变的理念。但较少实践运用方面的研究,缺乏对实践具有指导性的研究成果,致使对话教学被局限在理念的范畴;而且,在理论上,人们对话教学的内涵的界定有宽有窄,有的将其视为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有的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和原则。由于这个范畴的理解各异,致使人们对对话教学内容的认识模糊不清,也使得教育工作者在将对话教学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过程中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指导。

对话教学的成果是对话时代对话精神的呼唤,通过对话教学促进教学优化更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我们应该在借鉴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对话教学实践运作,以对话教学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以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教学结果的优化。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的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

 初步构建通知对话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通过研究,我们力图初步构建对话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包括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实施及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索对话教学的实践操作。

 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最优化,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通过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各要素及其组合形态,实现教学过程的“低耗、高效、优质”,通过对话教学,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学会生存与生活,学会感受与体验,学会宽容与合作,学会思考与探究,学会学习与研究,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健全的人格,综合的知识,创新的能力,快乐地、充实地、美好地度过小学生活;通过对话教学,强化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小学生活;通过对话教学,强化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快乐地、充实地、美好地度过教学生涯。总之,使师生同时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快乐地生活的品质,拥有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望和能力,具有宽容合作的精神和对社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责任感,拥有创新的人格,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的途径,而且成为教师和学生共享美好生活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地师生个体生命价值的提升作用。

 开创我校科研作的新局面。

我们认为,优质的教育主要应通过优化学校的整体工作 达成,但多年来从事整体改革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学校整体研究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依托和突破口,我们找准的这个突破口就是课堂教学的优化;而课堂教学优化效果也只能在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发展的环境中才能凸显。所以,我们在研究之初就确定了主导性研究和支持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优化为主导,自主自律的思品教育和多样化的兴趣活动为支持研究,形成主导研究与支持性研究相结合的学校科研新格局,从整体上推进学校的全面工作。(限五篇幅,该结题报告只谈我们的主导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认为,要使教学过程完成上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彻底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各要素的表现和组合形态。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教育活动的要素有三类,其一为主体要素,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教育活动中人的要素;其二为教育内容,它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其三为进入教育活动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包括活动场所和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它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在所有的要素中,两个主体要素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活动成效的决定因素,而教育内容要素则在教与学两种不同的活动中分别与两个主体要素结合,构成复合体,成为另一个主体认识的对象。由此看来,优化教学过程要解决的矛盾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它所要解决的矛盾中既包括人与人的矛盾,也包括人与物的矛盾,高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

 改变师生关系,解决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矛盾。在传 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之间是传授与接受的“授受”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发生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主要是一种理性化的认知关系,缺乏主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学生这个主体来看,它在传统教学中更被视为一个“主体群”,即把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与这个“主体群”的关系,而不是与构成这个群的个性化主体的关系。同时,“主体群”内部缺乏应的张力与亲和力,他们地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是尴尬的,他们身在一个群体中,却总是孤独地面对距离他们很远的教师,距离及近的同伴却视而不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缺少必要的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主体要素的相互割裂状态。我们的研究首先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而改变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要素在传统教学中的割裂状态。

 改变教学过程中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解决人与物 的矛盾。多年的传统教学将教育内容狭义化地理解为教材,又将教材狭义化地理解为知识,致使师生之间联系的物的媒介范围缩小化,教师就知识教知识,学生就课本学课本,教学呈现出一种直线式的结构。邓教师——教师——学生。这样,教学离师生的生活实际愈来愈远,导致教学过程中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割缝。我们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对教育内容内涵的更高层面的理解,促使课堂教学中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联系形成立体网络,解决传统教学中直线式结构的弊端。系统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系统中各要素的联合会产生 1+1>2的功能,而各要素的割裂一定会产生1+1<2的结果。由于传统教学中各要素的割裂导致教学过程不能产生最佳效益。因此,我们研究的着力点就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机联系。为此,我们将课堂研究内容定位于十二个字:“情境情感——探究交流——联系运用”,其主旨就是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要素割裂现象,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理性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对对话教学的内涵、原则、操作模式及对话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作了理性上的思考和实践中的探讨,初步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在对话中优化,在合作中创新”的教学过程框架。

对话教学的理性思考

任何一个教改实践都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成为盲目的实践。我们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对“对话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力图使我们的实践能力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有着不同层次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对话是一种纯语言学现象,意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会谈,这是人与人的口头语言的交汇;从另一个层次上讲,对话还可以发生在人与文本之间,它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对话可以跨越时空,令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中国人可以与外国人对话;进入信息时代,对话已演变为人机对话,襄括了“人”“人”对话与“人”“文”对话,人类进入了对话的时代。对话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而成为“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沟通的原则。由此可见,发生在教学领域的对话也应该是以对话为原则的。

据此,我们把对话教学界定为:狭义上看,对话教学是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活动。从广义上看,对话教学应该是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目标,以对话精神为原则,合理协调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特征,开发师生创造潜能,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对照其狭义和广义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前者仅仅将对话作为一种手段,而后者给予对话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它已将对话作为了一种精神和原则,更注重教学过程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形式,毫先疑问,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只要是在对话理念支配下的教学都可以看作是对话教学。实际上,从狭义认识到广义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我们实践探讨过程的真正再现,是大家的认识和理念逐步深化的过程。

二、对话教学的特征

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的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它在总体精神上摆脱了传统教学过程的弊端,体现出其崭新的教学风格和与特征。

 对话教学法是民主、平等的教学。传统教学中,教师 是知识的拥有者,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这就必然导致了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教学中的一言堂,导致师生关系成为简单的“授受“关系。而对话教学是以对话精神为原则的教学,无论是否以对话方式呈现,它都必然建立在对话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双方共同的利益基础上。从美学的角度看,对话的“价值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是把学生看作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有着丰富人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看作一个只是比自己晚几年步入知识领域的“后知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双方在对话中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意味着精神的敝开和彼此的接纳,相互造就,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永远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姿态。”所以,“教育中的对话是对民主精神的一种宣扬,是对民主能力的一种培养”。 对话教学是合作、互动的教学。传统教学中,学生是 以“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进入学习过程的。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是一个沟通过程,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它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沟通是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沟通,合作是在多边互动中的合作。有了民主平等的交流与沟通,随之而来的就是多边的合作与互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主体存在着多种关系,从其关系的类型上说,包括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从其关系的层次上,可以包括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等,这样复杂多变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课堂人际交往立体网络,也就构成了多边的立体的合作和互动关系。合作和互动所依从的基点,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平等,另一方面应该是人与人的关异,平等是构成合作与互动关系的必要条件,而差异是合作和互动产生效果的必要条件。正国为师生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和生活经验,才使得教学主体之间发生着个性的互补,经验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从而达到交流中的融合,碰撞中的发展,互补中的完善。“真正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相互回应的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 对话教学是探究、创新的教学。传统教学中,学生只 需接受教师传递给他的现成的知识,他们的思维处于辐合状态,只要把教师传授的新知识吸纳到自己头脑中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学生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自己建构认知结构;习贯于重复,不习惯于创新;习惯于用脑子记,而不习惯于动手做。而教师只想传授给学生固定不变的知识,习惯于唯一,不习惯于变化;习惯于牵着学习的鼻子,不习惯于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的结果只是造成学生和教师思维的封闭和僵化。而对话教学则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使学生从被动受问者变为主动发问者,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只有自主的探究,才有思维的创新,只有思维的创新,才有思想的差异,只有思想的差异,才有碰撞的火花,只有碰撞的火花,对话教学的课堂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华。

 对话教学是开放、生成的教学。传统教学的课堂中,各教育要素及其关系是割裂的、封闭的,教师面对的是孤立的教材和孤立的学生,学生面对的是封闭的教材和高高在上的教师,学生获得信息的唯一来源是教师,教师给予学生的所有信息是教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极其封闭的课堂生态。而在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内容是开放的,所有围绕主题的内容都是对话教学的资源;对话的对象是开放,每一个课堂中的主体都可以与其他主体或客体发生口头的或文本的对话;对话的信息来源是开放的,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他人都可以成为有效信息的来源;对话的时间是开放,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是对话教学的伸延;对话教学的评价是开放的,它不会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正国为对话教学的这种开放性,造就了对话教学的“生成个性”,由于对话教学的时空和信息量的延伸,使得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增强,这种不可预知性一方面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新奇,另一方面,又使得教师越来越难以以不变的思维模式应对多样的课堂环境。新问题不断出现,新思想不断迸发,师生在涌动着生命之泉的课堂中共同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

三、对话教学的原则

如果我们把对话教学看作是一个大教育过程,我们有理由在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关注课堂之外的诸多环节和因素,为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在本质上体现对话教学的精神实质,我们总结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 知情相融的原则。完整的生命是知情的统一体,布鲁 姆把认知和情感比喻为主生的两架梯子,它们相互补充,引导人走向生命的颠峰,情感的存在,使人的生命变得更有活力,更光彩夺目。良好的认知状态总是与良好的情感状态相联系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已经成为心理学界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同时应该认识到,情感不仅是认知发展的手段,也是人自身生命发展的重要领域。对话教学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理智和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教学双方不仅要实现知识信息打互传递与融合,而且要实现情感信息的相互传递与融合。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涌动着激情与灵感,弥漫着人情味儿的教学。所以,对话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理性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对话教学活动必需通过学生的情感活动促进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良好的认知关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发良好的情感体验。

 知能统一的原则。关注知识轻视能力已成为传统教学 难以自拨的陷阱,面对“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学中知识传递的功能已不是教学的唯一功能。新的教学功能理论认为,教学的首要功能已非传授知识,而是一种社会过程,在这个社会过程中,不仅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的情感;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最终获得,而且要注重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体验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形成。在对话教学中,要通过对话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能够对呈出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综合,以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统一于对话教学的完整过程中。

 回归生活的原则。“教学即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视师 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二者应该是一个共同体,不应存在任何割裂。对话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应结合实际生活、教学结果应运用于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源头活水,最终流入生活大海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充分显示知识的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为生命的发展服务。

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对话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大 教育过程,要实现课堂上的师生沟通、合作与对话,必须要求师生在课外做大量的积累工作,只有丰厚的信息积累,才可能有充分的思考与质疑。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只是完整的对话教学最集中的体现,是课内外积累的凝练,其深厚的底蕴远非四十分钟能够涵盖。所以,对话教学应重视课内及课外各种形式的对话,它既要注重师生的言语对话,又要注重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既要注重人人对话,又要注重人机对话;既要注重课堂对话,又要注重课外对话;既要注重对话的手段,又要重视对话的实质,以实现全方位的对话。

 分层共进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 体,对话教学中的民主平等的精神,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在面对不同潜质的学生时,应该给他们相同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对话中来,努力克服传统教育中追求整齐划一的弊端,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对话氛围和条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空中共同进步。

第三篇: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探讨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丰富多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尤为重要。初中语文课中,文中借助生动而细腻的语言、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深邃而博大的哲理浸润着学生的心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积极性;体验式;自主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是指教师通过最小化的前期投入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一种新时代课堂,而且其已逐渐成为当代初中教师完善教学方案的关键要素。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条件

不容否认,优质教学课堂构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在为之努力中。那么何为优质教学课堂,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保驾护航。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当然初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而又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注重创新意识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因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是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和生本原则,着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是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再次是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最后是转变角色,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创建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加强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效课堂中,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而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快乐可言,这种情况下,高效学习只能是奢望。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营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励人为之奋斗,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之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开展,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从而营造了一种活跃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心去领会课文的内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地去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积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类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章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老师所选择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情感的升华。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教师可提出讨论的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积极地讨论,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合理开展。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优质课堂所具备的条件;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合理开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

语文个性化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师生教和学的共同活动。个性化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就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新意的教育原则,它包含学生与教材两方面内容。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比如说,初中阶段要强调真情实感,高中阶段则要强调真知灼见。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让学生各有所获、各有所得。

其次,教师要吃透教学内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以写作教学为例,如果在起始年级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统一安排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教师必须解决好依班定调和依人定调的矛盾,对教学进度、教学重点,甚至对具体的作文题目都要进行调整或补充。就个性化教学而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必须处理好“适应”与“引导”二者的关系,即既要认同并适应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和独到见解,又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启发,千万不能抓住了一些人,而放掉了一批人。

二、学生自主,师生互动

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核心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正如“新课标”上所指出的:“语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放飞心灵,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须的条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语文教学二十韵》)。学生在领悟的过程中要做到了自觉、自由、自为,正是个性化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紧密合作。自主探究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合作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手段和补充。在教学中,师生合作有利于双方心灵的沟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发扬。总之,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尽可能地实现师生互动,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突出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弘扬人文,关注生活

“文学是人学。”人是精神和情感的主体,文学作品可以唤醒人的心灵,能改变社会、人生。因此,语文教学回归文学本性,弘扬人文,关注人生,也是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很强,尤其是在新教材中有不少讴歌大自然的作品。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体会其中的景和情,感受不到自然的美,感悟不出自然界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哲理。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去品味自然,把人与自然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自然升华到人化的自然,使他们在大自然的灵山秀水中洗去尘世的浮华、滋润纯洁的心灵、体会生命的真谛。例如,在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夕阳西下的宁静和谐的气氛中,去感受那特有的自由和快乐;读到朱自清的《春》、《绿》等写景散文时,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作者心中热爱春天以及春天般的博大胸怀……总之,无论是至清至纯的“关关雎鸠”,还是气度恢弘的大唐之音,甚至是力透纸背的鲁迅作品,我们在教学中都要让学生为之动情,获取美感。品赏万物如此,关注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从哲学层面讲,语文就是一种生活。强调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就是从个性化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中有鲜花和掌声、爱情和幸福,也有荆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尤其是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不仅是培养学生精神的需要,而且是塑造学生性格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注意孔乙己、润土等人物,也要让学生注意鲁迅先生满腔热忱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目的,更要让学生关注当今社会自己身边的那些打工者、下岗者等弱势群体,为学生塑造自己的人格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尽管有些内容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文道统一,分析作品时不回避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与思索,那么孔子的德政、孟子的仁政、庄子的天人合一、屈原的“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杜甫的“穷年忧黎元”的执著、范仲淹的“先忧后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就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并不断催化出善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来。

四、多元评价,鼓励质疑

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评价要与语文的性质和教学的目标相一致,要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获得取向相结合。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产生成长感觉的过程,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是多元的、开放的,而不是终结性的检测手段。评价的方式很多,有自我评估、同学互评、师生共评,有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有教师命题、学生命题、师生共同命题进行检测等。但是,不管什么方式,评价时教师都不能放任自流,游离于学生之外,不能轻易下结论、干扰学生思维。否则,学生就不愿说出心里话,个性就得不到张扬。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允许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真正体现“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

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在评价“至人”、思考人性的过程中,获取到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宝贵的精神食粮,为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不正是语文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所期盼的吗?

第五篇:个性化作文教学论文

弘扬个性,放飞思想

---新课改下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思考

文章摘要:个性化的时代需要个性化的人,同样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以我之笔抒我之心”,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

在新课标理念的碰撞下,大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的写作指导一直处于薄弱地位,很多时候,普遍存在淡化过程,注重结果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学校,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写作要求,就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作文来,或者讲一些空泛抽象的类似“明确主题,突出中心,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等的条文,就要求学生进行作文。结果下来,多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好似“雾里看花”,面对写作要求和题目,只能是模糊点头,最终敷衍了事,甚至东抄西凑,马虎应付。学生由此缺少写作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对作文“望而生畏”,出现讨厌写作文或头痛上作文课的现象。个性化的时代需要个性化的人,同样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所谓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写作行为。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新模式的教学实践,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写作相遇时的原始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其实,语文教师如果能在作文教学方面仔细探讨存在的问题,立足生活,多角度、多方位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利用无限广阔的生活与教学资源,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堂,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亲近作文,喜欢作文。下面是我在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浅薄之见,仅与同行商榷。

一、教师指导应具有个性化

恩格斯曾把人的个性比喻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宇宙万物之灵的“灵”之所在。学生作文的个性生成很大程度上以老师的个性教学为前提,没有个性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地道的语文教学。所谓教学个性是指教师在长

期的教学探索中将教学规律和个性特点熔铸一炉,体现出独特的和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风格。倡导教学个性,目的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自我个性,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只有个性化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新课标在写作上强调:“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由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时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改革,摒弃那种传统的以教师的授意、出题、订框结构、输送素材到学生的“语言组装”写成一篇作文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立和创新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努力培养和维护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第三,要鼓励学生说真话,以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为题材写成的文章,新颖独特,富有个性,才是最有价值的文章。

教师个性化的指导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为确保学生写出思想健康、个性鲜明的作文来,教师个性化作文指导应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广泛阅读是语文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由之路。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新课标规定的中学生必读书,扩大学生知识面,夯实人文底蕴,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保证个性化作文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具体做法可以:

1、利用每周的阅读课以及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有计划地推荐书目,组织学生阅读,做笔记、扎记、评论,以求每阅必有得。

2、每天布置背诵、理解一首古典诗词,看电视新闻,阅读一篇报刊杂志的美文,写一篇练笔的回家作业

3、不定期地开展读书读报和作文竞赛,检查阅读效果。二是要加强作文章法的训练指导。文无定法,但有章法,传统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性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规矩”,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作,你就得遵循这种体制。一篇文章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收尾,所谓“起、承、转、合”,虽无统一标准,但是,要准确地明白地叙说,状写客观事物,表述情感,只有教师将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才可以提倡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一、学生表达富有个性化

初中作文教学要遵循写作的一般规律,注意作文起承转合的行文格式、通顺规范的语言以及必要的表现方法外,应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之笔抒我之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除了教

师个性化指导外,关键还在于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从拟题、选材、文体、立意构思到语言的运用,都可闪现学生个性化的亮点。

1、拟题力求新颖独特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有一个灵活的题目,有利于扩展写作的思路,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在实施个性化作文的训练中,可以给命题立下两条原则:一要立足现实世界,放眼未来世界,力求新颖、独特。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多角度思维。

学生自拟题目时,不要千篇一律,如以“贫困”为话题的作文,不是《贫困》就是《说贫困》。而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有针对性地去拟题。譬如《穷且益坚》、《我贫困,我美丽》、《贫困是首歌》、《感谢清贫》、《青山在,何以贫》、《最贫是无志》等富有个性的题目多好。拟题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有个性,可巧借一些方法。如引用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修辞法《搬“文山”会“填海”》,符号法《拼搏+谋略=成功》,标点法《减负!减负?》,反常法《以胖为荣》等。其实文题的个性化已经为作文的个性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要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自始至终要贯穿在作文过程中。

2、选材要独辟蹊径

个性化的选材使文章充实而有生命力。个性化的选材就要独辟蹊径,力求新颖,变换思维角度,拓展思维空间,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围绕话题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首先要放弃题目字面上的本意,挖掘其新意。如妈妈生日到了,以《特殊的生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同学会想到一般的蛋糕、鲜花、巧克力等礼物,不能突出“特殊”,有的同学写“打扫整理房间”,“陪妈妈看电影、聊天”等写得生动就不落俗套。又如写《桥》或《考试》之类,最好跟人生联系起来,可以写友谊之桥,心灵之桥,行为的考试,品德的考试。

3、构思力求推陈出新

“文成于思”,构思是学生把习作素材在头脑中进行条理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思维定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大胆求异,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个性化的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可以体现在设置悬念,巧置误会。先抑后扬,情节陡转。细节凸现,线索交替。物观世界,借物喻理。起句不凡,结句出韵。题记导入,尾声拓展。标题串线,镜头组合等,这些粗看起来较难,实际并不难,只要认真学好课本里的范文,再加上自己作文时有意尝试和琢磨,一定能行。“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文章再给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则更令读者拍案叫绝。如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他的小说有很大的特点,就是文章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构思可谓新颖别致,有个性。

4、语言力求体现独特

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与每一个鲜活的写作个体相对应的,浸透着写作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活泼的生命色素的语言,是书写纯真心灵、抒发真挚情感的语言,语言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要使语言出采、作文生色的方法有许多,写作语言个性化常见的策略有:如巧用修辞、渗透哲理、运用叠音词、骈散结合、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引用名言警句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现独特性。如有些学生个性幽默,那么他的文章可以幽默风趣些,有的学生喜欢用优美的词句,那么就可以生动形象些,有的学生喜欢用平实的语言,也无妨,可以朴实见长。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他喜欢哪一类语言,在写作上多学习那一类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技巧,尽量朝自己喜欢的方面发展,充分施展自己的语言个性。

三、作文评价体现个性化

作文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对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影响,个性化的作文评价,能发现甚至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进而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作文更有信心。新课标关于作文个性评价上提到:“不仅要注意考察学习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保持传统的“面批、互评、针对评改、师生共评、个别评改、综合评改”外,作文批改应改变教师一改到底,一切包办代替的老方法,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张志公先生说“应当养成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的修改需老师的指导。可以进行如下修改尝试:一是指导自改。每次作文草稿完成后,指导学生反复自改,从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反复琢磨,字斟句酌,精心修改。二是教师作示范性修改。教师浏览全班作文,选择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心批改,点评,作为修改的范例印发给学生。再作批改的方法指导。然后四人一组互批互改,改后全班推荐两至三篇在班上交流,由学生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写好作文后记。还可设计一些有特色的评改方式。譬如制订好评分标准。材料真实(15分),有创新(15分),条理清楚(20分),有重点(20分),语句通顺(20分),书写工整(10

分)。让学生把评分标准工整地抄在作文的后面。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根据

学生的作文情况逐个进行打分。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文后,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作文得失一目了然,便于修改。

个性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自由,是对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表述真情,弘扬个性。冰心曾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让我们带着心灵的笑语和眼泪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和写作吧,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火热的激情。“清水出芙蓉,一枝独秀耳。”让学生作文真正注入活水源头,使学生作文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特长的舞台。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实践阅读教学对话理论 倡导个性化阅读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北峰山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福州北峰中学 吴知光 [摘要] 目前山区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应用之我见瑞昌市乐园学校梁霞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学多媒体教学技术设备日益普及,即使是笔者所......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从素质教育到新课程改革到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教改用不同的理念和方式影响着我们,每每接触到新的理念,都会给教师提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语言文字的规范在教学中的作用上蔡县邵店二中尼奎内容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是人们准确的传递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