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保证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
一、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
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使学生形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演示实验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教师以自己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使人无可挑剔,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若教师操作不当或错误,对学生影响极大,特别是某些小的操作,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有时就是这些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或者酿成事故,同时也给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标。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若操作时,将点燃的细铁丝一下就插到集气瓶底部,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使大部分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会出现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是不成功的。要做到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进行精心准备,既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切不可草率从事。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感觉新奇、刺激强的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同时,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设计三种方案:①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②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②最佳,因为方案①反应的速度太剧烈,不宜控制和收集气体;方案③反应一下,马上停止,不再产生气体;而方案②的反应速度适中,比较容易控制,有利于气体收集。这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更能发探功效,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这两点性质不难理解,但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有利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又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补充把剩余的还在继续燃烧的硫插入水中让其熄灭,以免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真正做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才能使实验教学发挥培养科学素养和能力的作用。组织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如实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随时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详细说明这样操作的道理,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讲解错误操作的后果。注意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涉及安全问题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根据现在条件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小实验、小制作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的另一重要途径。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考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学生未等到周未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了,他们从实验室中领取氢氧化钠固体,用废旧的不锈钢饭盒代替烧杯,用小木棍代替玻璃棒,用废旧的牙刷代替试管刷,在校园小树林里找到枯树枝作燃料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因氢氧化钠溶液过稀或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失败,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叶脉书签”,并在同学中展示实验成果,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学会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切实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以及态度、方法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二篇: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学 石芳 223953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采取一定的辅助教学途径,实现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关键词: 化学实验 建构主义 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和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关于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是具体实施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和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
建构主义是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核心人物的教学思想流派。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其次,对于知识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是原有经验的转变,而不是新的信息接收。念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导入的方法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变革。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前概念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发现活动进行家庭实验。就需要从实验的前期准备入手,向同学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要求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归纳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发现问题,动手做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那么CO2是否溶于水,而且如果可以溶入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师首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举例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日常生活中,CO2溶于水的具体实例。比如可口可乐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那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这时教师通过简单提示,就可以把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楚。教师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CO2会迅速逸出,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同学们就会得出答案,是利用气压的方法把CO2溶于液体之中的。教师可以把剩下的实验探索工作交给同学们,请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模拟实验。将收集到的CO2存入到一次性注射器中,然后注入到盛有水的封闭容器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与已有的前概念进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知识内容之间的无法包容的矛盾。认知冲突会导致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打破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就是引发学习兴趣的动机和推动力。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冲突可以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也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要求。引导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新的思考,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熟练实验的操作步骤,尝试进行结果分析。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经验分享,也可以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样可以引发认知冲突,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优化,使得知识体系更为有条理也更完善。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认知冲突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利用这个规律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然后通过思考和分析,引发认知结构的变化,最后实现认知结构的优化。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
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首先,问题导入——设置问题情境;其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再次,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进行下面的实验时,就可以进行尝试。
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另外,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介绍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
(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
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建构性探究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途径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获取、筛选、接收、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论建构主义教材观.陈月茹.教育发展研究.2007 29(12)[2]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孙小兰.成功(教育版).2009(1)[3]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改革初探.任晓丽.科学咨询.2009(10)[4]中学化学学习情景的创设技巧.舒红群.教育学术月刊.2009(7)
第三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 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
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第四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
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上教版第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
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更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演示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竞争激励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设疑引导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4)实施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实施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动力。新课程要求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和心理感受。
第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发展和创新。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含义:(1)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设计开放式和多样式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创新。因为开放的教学可使学生从多向的解题策略,多维的问题答案,多元的条件设置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生发出新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生命体得到发展。
第三、展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经验中感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第四、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现问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反对那种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的所谓“合作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做好课后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贯通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2.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3.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四、围绕实验探究,使课堂的氛围更融洽
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
1、开足实验
新教材中初中演示实验共有 80个左右(当然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也不大折扣的开出来),除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条件限制改为播放视频外,我都做了。除此之外,根据授课需要我还补充了某些实验。比如为了讲明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就用新制的熟石灰配成溶液,盛放在密闭的试管中,底部加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的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又变为澄清。效果出奇的好!再比如为了弥补因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遗憾,我补充做了用氢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我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2、做好实验
怎样将精心准备的实验做好也是有讲究的。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我有时会叫后面的学生凑经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公开课时一般都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不要只做个观众,我经常会让一两个同学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其余同学参与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共同探究的目的。同样实验课我也是认真备课,课前和实验员老师共同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开始后一直巡视检查、耐心指导、及时答疑,较好地起到了新课改所赋予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实验贯穿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