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实验
对“有效教学”实验的实践反思
“有效教学”与过去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相比,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体现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操作流程。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课程理念为中心,彰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更为难得的是:教师的“教”也得到了多角度的完善和提升,教研的内涵更为丰富。“教”与“学”的课堂地位变化,对实验教师是挑战、又是提升专业水平的机遇。
“有效教学”能凸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 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认真学习“有效教学” 理论体系,扎实实践过程,努力体现其先进性、优越性和创新性,使 学为主体得到真正实现;老师的教也能够得到多角度的完善和提高,三单预设和学案设计大有文章可作。教师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对自身专业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会如下: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大胆,又要在掌控之中。即让“风筝” 在蓝天上翱翔,尽情领略大自然旖旎风光,又紧握长线自若收缩,真 正体现有效教学的优越性。
从有效课堂组织机构来看,学习助理、学科长、学习小组长进行职责、职能培训,学习助理与学科组、小组长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小组的学习与交流讨论才能得到充分扎实的贯彻。如:尝试让学生助理
主持学生整个课堂学习经过,放开让学科长组织完成学习内容,“预设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学习助理、学科长、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实现“问题”探究,在问题展示中增强自信力、自我展示欲、自我求知欲。教师看似一言不发,而在课堂巡查中始终关注、了解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状况,掌握展示中的“长” 与“短”,并做出准确、中肯的评价、,在补充总结中拓展。教师的作用在于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激励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三单”设计注重语文知识的阶梯性、能力训练性,通过层层推的课堂环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多角度贯彻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语文思想观。
“三单”实际是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为实现学生自学、交流、探究而预设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明白课文仅仅是例子,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语文素养熏陶、树立语文学习观、提高语文能力才是核心。不是为了理解课文、或掌握课文内容而教学,一课一得是关键。因次,预设的问题必须实现知识的层次性、阶梯性,由易而难、由课内而课外,由知识而能力,有情感价值观而语文视野的延伸、扩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摸清学生底子,预设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抽象、概括、摸棱两可、有歧义的问题。总而言之,你所预设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具体的段落词句,能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与探究找到相对完整的答案,以增强自信心,达到阅读理解的训练!如果教师不研习课文,不掌握学生
实际学习水平,随意从资料上搬运“问题”,结果只能是以“教”代“学”,低效耗时。套用有效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用传统教学内涵,岂不别扭!
三.一案设计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
有效教学实验一案设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甚至有具体环节中时间规定。但从“问题”入手,如果每节课、每篇课文都如此流程,岂不陷入“完美”之境地!而“完美”本身就是问题,就是呆板的机械程式。细究你会发现,他并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也不符合学习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按部就班、或生搬硬套,就是注重了形式而丢失了内涵!形式为内涵这一目的服务。多流行的歌曲、多优美的旋律,如果反复或无穷次重复也会令人厌烦,何况,听者也不可能停留在同一种心情或心态中去感受!因此,变化中找动情点,变化中寻激发点,变化中励启智点,才是有效教学之本!环节不墨守程式,因课文内容而定;时间不受环节制约、因学习进程而缩延;评价不受程式所限、因学生情感而动。问题不拘于预设,也不一定要学生冥思苦想完成!能激励自学、能从例文中获知增智,能从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关键之所在。
另外,“有效教学”注重问题探究,一堂课、一篇课文,如果全是教师预设,学生全在研究探讨完成预设,也只是有效教学实践的低层次低阶段。通过低层次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这一层次训练中获得了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何不尝试就一篇课文,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来生成问题呢?比如:一个单元老师预设了四篇课文的三单,让学生生成一篇课文的问题设计,然后小组交换三单来讨论答案,以此来评价问题水平高低,岂不是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学贵质疑”,学而生疑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含金量。
“有效教学”实验一般是让学生预习、自读几遍课文(即整体感知)后,完成导读单并生成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质疑”。我觉得这一做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读几遍课文,就能质疑,那“学习”不是太简单了吗?课文太容易学了吧!老师还有教的必要吗?很多大学问家读书质疑,也是在理解、熟知书中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的。作为“问题”研究为主线的有效教学,如果让学生草率提出“问题”,那么,学生会提出多少“有水平”的问题?为完成任务而硬“生成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有很大的敷衍性,岂不失去了有效教学的本意。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预设的知识层次清晰的问题,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长书面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老师参与交流,岂不是更好。
四.从教学反思中推进、提升学习质量,从优化教学流程中激发、挖掘学习潜能,从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中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有效教学”以问题牵引为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充分突显“学”为主体,达到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的目的。“三单”
“学案”是“有效”实现之本。所以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科学设计“三单”和“学案”,“有效性”才能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体现。不仅如此,及时反思“学案”实践落实情况:反思“三单”完成状况;反思学生课堂学习激情情景。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对学习助理和学科长辅导。经常性的与学生交流谈心、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老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从思想观念上、情感体验上、思维激发上等多方面感悟“有效教学”的优越性。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专业精神,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自主,获得专业发展。不仅如此,师生对已经经历的过程进行回顾、思考、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有效教学”中,坚持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写心得反思,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对学生学会质疑有很大的激励性。
教学反思以教学创新为起点,对已有的教学经验做批判性的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方法,积极思考、研究新的策略,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验的研究水平。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引导学生说感受、谈方法、析收获,是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观念、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的“长”与“短”。从已收获的方法论、思维习惯论、行为落实论等方面,在挖潜力,在上台阶,以实现爱学、会学、能学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的作用就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智力与语言的关系,应明确语文教学的作用。一句话,语
文教学要与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德育教育,与人的品格培养等均有重要的关系。所以,作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站在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特质高度,深入学习韩立福教授创立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的相关理论,准确把握核心,在实践中反思、提高,不断探索,努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有效教学实验推广大会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16日上午,在xx学校听了三节语文有效教学观摩课并聆听了参会教师的精辟独到的点评。下午五所学校(xx高级中学、xx实验学校、xx市第二中学、xx市第二十七小学和洋浦第一小学)的领导作了有效教学经验的交流报告,海南省培训院副院长吴益总结了实施有效教学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详细地剖析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一天的观摩学习活动让我的教学视野得到拓宽,带着深刻的思考满载而归。
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与实践使有效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为实现自主、合作与探究式课堂而作着一系列改革,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深刻领会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存在依然很普遍。会后,结合当前语文有效教学的现状,我对在本次学习中的个人思考稍作总结: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得。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授语文知识、沟通学生感情、开发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个性,真正做到将文本知识与内涵有时效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
二、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适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水准的语文课堂教学靠的不是教师花哨的教学形式和高超的教学手段,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和表现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增进师生交流环节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环节,还可以及时地鼓励学生,促进和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教师都要真正发挥主导和调控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的实现,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这样才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同时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思考,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做准备。教师要为课后拓展练习的设计多做探究和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一门需要用心钻研的艺术。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功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教师引导有方,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配合有度,才能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充满愉悦和享受的知识盛宴。
【有效教学实验推广大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读《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
2.《有效教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3.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例文
4.学习《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5.有效教学——小学听课心得体会
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7.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论文
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浅谈论文
9.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
第三篇: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学 石芳 223953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对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建构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采取一定的辅助教学途径,实现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关键词: 化学实验 建构主义 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和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关于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和体系是具体实施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和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
建构主义是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核心人物的教学思想流派。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其次,对于知识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是原有经验的转变,而不是新的信息接收。念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导入的方法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变革。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前概念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发现活动进行家庭实验。就需要从实验的前期准备入手,向同学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并要求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归纳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发现问题,动手做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那么CO2是否溶于水,而且如果可以溶入的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师首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通过举例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日常生活中,CO2溶于水的具体实例。比如可口可乐汽水中含有大量的CO2,那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完成的呢?同学们可能会有所疑惑,这时教师通过简单提示,就可以把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楚。教师把汽水封盖打开,大量的CO2会迅速逸出,请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同学们就会得出答案,是利用气压的方法把CO2溶于液体之中的。教师可以把剩下的实验探索工作交给同学们,请他们自己思考如何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利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模拟实验。将收集到的CO2存入到一次性注射器中,然后注入到盛有水的封闭容器中,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与已有的前概念进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知识内容之间的无法包容的矛盾。认知冲突会导致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打破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就是引发学习兴趣的动机和推动力。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冲突可以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冲突是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和条件。也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要求。引导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新的思考,主动积极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熟练实验的操作步骤,尝试进行结果分析。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经验分享,也可以对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这样可以引发认知冲突,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优化,使得知识体系更为有条理也更完善。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引发认知冲突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利用这个规律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然后通过思考和分析,引发认知结构的变化,最后实现认知结构的优化。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关键在于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存在不足或者错误,然后在外界和内部的推动下形成完善和优化认知结构的意识,形成预期的认知目标,才能实现认知结构的转变。教
师作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行指引。首先,问题导入——设置问题情境;其次,建构概念——创设判断条件;再次,问题解决——形成最近发展区,获得独立概念和结果;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获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许多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和尝试。例如在进行下面的实验时,就可以进行尝试。
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氧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
在介绍上面的问题后,继续向同学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先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然后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和规律。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另外,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介绍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
(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
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建构性探究实验教学的辅助教学途径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实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获取、筛选、接收、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论建构主义教材观.陈月茹.教育发展研究.2007 29(12)[2]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究.孙小兰.成功(教育版).2009(1)[3]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改革初探.任晓丽.科学咨询.2009(10)[4]中学化学学习情景的创设技巧.舒红群.教育学术月刊.2009(7)
第四篇:英语有效教学实验方案1
英语有效教学实验方案
——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 玉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言之一。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对英语教育的关注、家长对英语教学的期望是其它学科远不可比拟的。因为英语已被视为新世纪人才的必备基本素质之一,且许多国家都将其摆在了突出的地位。可见,作为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因此,重视、加强、改进英语教学则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极力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改变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
纵观目前的一些中学英语课堂,一问一答的“师问生答”教学模式还是课堂活动进行的主要教学形式,而学生则是被动地配合教师做出一些应答,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学习的兴趣也大打折扣。课时有限,班级人数较多,语言交际任务难以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好多老师也许会这么抱怨。大班化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利教学的弊端,教师难于顾及到每个学生个体,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程度好的学生在班级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现象,而程度差一些的学生则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参与会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可能会使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兴趣。“小组活动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此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居于以上背景,经过反复的、理性的思考及充分的论证,英语组决定对《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小组活动(group work)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数人一组,就教师要求的主题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互相合作的小组中,各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并需要投入学习,不能依赖別人,因为小组的成败取决于各组员的工作成效。小组合作能集各人之专长,令工作更有效率,并能让学生学习与人相处的应有技巧,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耐。
(二)研究的目标
1. 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运用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创造力和生存与发展能力,学习语言交际,积累和巩固英语知识,培养学生机灵应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相互影响中自主学习。
2.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全面了解、掌握并运用好“活动化教学方法”,使之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3. 探索“活动型”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所谓英语活动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等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研究关注点:
1.不同分组方式的探索;
2.有效小组活动的实施;
3.小组活动后反馈方式的探索。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调查及经验总结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
1.了解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进行调研;了解课题组实证研究教师的操作情况,学生在活动化语言教学实施以后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以便及时调整,使实验计划得以更好实施。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阶段小结和评价,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使课题着实有效地开展。
2.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通过校内与校外的开课观摩、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汇报表演等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总结获取经验,理论进一步升华、完善,更好地指导活动教学工作。
(五)研究对象
全校八年级、九年级学生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
3——5月,小组活动背景资料查询,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6——8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9——12月,课堂实践探索不同分组方式,有效小组活动的实施步骤,小组活动后不同反馈方式。
2009年1月,整理课堂实践资料,总结第一阶段实践成果。
(二)第二阶段(2009年2月—2010年1月)
围绕2009年实验重点展开实验研究。完成大量的实验研究,推广有效教学。
1.启动课题研究,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研究;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定期举行交流课活动,成员间相互听课;及时反思,做经验总结。
2.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进行适当调整研究计划。
(三)第三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0月)
围绕2010年实验重点展开实验研究。本阶段重点是对前两年实验经验和成果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化、制度化。
1.探索出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第四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总结研究经验,撰写工作总结。
2.征集论文、课例、教学优质课影像材料。
3.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第五篇: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电白县实验中学 有效教学标准
一、教学设计体现“三化”
1、主干知识提纲化:目标明确,主干知识清晰,以提纲形式向学生展示学习任务,以提纲形式作总结,教学围绕提纲展开。
2、难点内容问题化
(1)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能够真正的引发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考,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
(3)
(1)设计课堂问题适宜、科学、要有重点,要有层次和启发性。问题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习题要有典型性与联系性。使学生学后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3、重点内容习题化 深化与提高,能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水平,及时总结规律。
(2)习题要有趣味性与层次性。练习题设计要有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
二、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三动”: 动脑、动口、动手
1、师生和谐,气氛活跃,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2、师生问答、生生讨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读背等环节,学生积极动脑动口。
3、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动手,或动手写(做作业,做练习),或动手演(表演活动),或动手做(做实验等)。
三、教学时间安排体现三个“三分之一”
根据教师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学生自悟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老师对重点难点教学内容讲授点拨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复习消化课堂内容时间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