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播洒汗水,收获成功
──2011年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回顾与反思
根据市、县关于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安排部署,我校于今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在七、八年级的主学科开展了此项教改实验。一年来,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实践、反思等活动,使我们对这一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一些学科无论从“一案三单”的设计、课堂组织流程,还是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推进这一实验的深入开展,现对一年来我校开展有效教学教改实验工作予以回顾总结。
一、实验开展情况
1、实验范围:
七年级思品、语文、英语、数学;八年级思品、语文、英语、数学、物理。
2、实验管理:
⑴、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实验工作有序开展,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一年来,学校先后制订了《温水中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基本要求》、《导读单、训练拓展单要求》、《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制度》、《有效教学督查、评比制度》、《有效教学集体评比制度》、《电子备课要求及管理办法》、《有效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制度》、《有效教学学生课堂规则》、《有效教学评估细则》等十几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规范。
⑵、学习培训。“理论是行为的先导”,要开展实验必须了解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一年来,我们通过自学、集体学习、交流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是广大大实验教师基本掌握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⑶、三单设计。“一案三单”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工具,其设计研发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年来,七、八年级各学科组制定了具体的集体备课安排,各科任教师基本能按时完成各自备课任务,各学科“一案三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⑷、课堂组织。有效教学实验最大的优点是有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实际操作。一年来,广大实验教师从模仿、套用到较熟练的运用,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教改实验最难搞、最辛苦的一步。许多教师常常为课堂难以组织而烦心;许多教师为没有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而埋怨;许多教师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而担心;还有些教师甚至打退堂鼓。
⑸、课后练习。有效教学视野下,学生的课后学习完成问题训练单、写反思日记、回归复习、创建学科文件夹等。一年来、我们特别重视了对学生问题训练单的批阅,绝大多数教师批阅及时认真、并能对学生的完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
3、实验保障。试验初期学校非常重视对实验的投入,学校给各实验班配备组牌、小黑板、班表等设施,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为正常开展实验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存在问题
1、一些实验教师对开展有效教学实验认识不够,穿新鞋走老路。开展有效教学实验是一个新生事物,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实验教师就是因为稍稍遇到一点问题就止步不前,干什么事情都怕动脑筋,怕出力气,这就直接影响到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这些教师眼中,开展有效教学实验就是设计一个三单,况且,设计三单还在偷懒。
2、一些科目对学生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度、化、写、记、练、思);二是没有保证学生预习的遍数(文科读课本不少于15遍;立刻不少于10遍);三是检查跟不上。因此,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3、一些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按模式流程操作,仍然习惯于满堂灌。有效教学各科有各科的教学模式,课型不同模式亦不同。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组织不力,也缺乏智慧性指导,缺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仍然属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
4、一些实验教师对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发挥不够。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授受式”教学。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发挥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可惜的是在我们的班级里,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几乎是形同虚设。
5、一些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这主要包括对问题导读单完成情况的评价、课堂交展示的评价、课后训练弹完成情况的评价等,由于缺少激励性评价,学生学习缺乏内驱力。
6、一些实验教师不善于教后反思。一堂课完了,哪些环节上得好,哪些环节上得不好,问题出在哪里,作为教师都应该好好想一想,但是,见于咱们教学设计上面的教学反思大多是几句话,而且是不痛不痒的话,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
当然,还有三单设计问题,潜能生培养问题,实验氛围的营造问题等等。
三、进一步深化有效教学教改实验的基本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效教学实验是市、县主抓的一项教研教改实验项目,它符合新课程所强调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深刻理解其内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争做有效教学教改实验的排头兵。
2、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将有效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实验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等等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要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按照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操作,因为这些模式是经过专家研究总结,并经过反复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就是实践运用,就是具体执行。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能慢慢体会到这一实验有点。
3、切实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落实,充分发挥学术助理、学科长、小组长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逐步培养。只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4、不断加强学习研讨、真正解决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把召开教研会当做开展实验教学的一种需要,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教研会,对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真正解决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能把教研会当做一种负担,搞搞形式而已。
5、认真落实有效教学评价考核办法,发挥评价考核的杠杆作用。有效教学实验有别于传统教学,它是由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共同参与的一个共同体,就教学过程的考核而言,考核指标与过去有所不同。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考核中,要用新的教学考核办法来进行考核,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杠杆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当然,有效教学实验在我校尚属于起步阶段,我们与上级的要求以及兄弟学校的实验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做的工作确实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灰心,不能止步,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上级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我们全校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有效教学实验一定会在我校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是我校的教改实验走在全县的前列!
第二篇: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2017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以课题带动教改 促教师专业成长
平定县实验小学 侯帅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本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教改实验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本我参与的课题有省级“十二五”规划指令性课题“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和市级小课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两项课题都已结题,作为课题组中的一员,在课题负责人郝校长和李校长的带领下,我潜心研究课题,认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收获。下面就简单的总结一下本的教改实验工作。
一、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刚参与课题实验研究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我们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我们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题实验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课题实验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同时也很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每次教研课上自己都会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经过教师的评课加以反思,以便以后积累更多的经验。本,在县级上研讨课1次,校级上示范课2次,做县级范围内公开讲座3次。在学校上了多次以课题研究为主的课,虽然没有领导和教师的听课,但自己总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每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在下节课中解决。在每次的课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学生座谈,交流,并把学生的意见加以总结。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自己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还担负着组织年级组活动的任务,但在每周进行的集体教研活动中zh,都进行和全年级教师的交流,并把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法和做法收集、整理、汇总给全组教师看,讲给他们听。听取他们的意见,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步。
二、成长
回顾一年多来的教改实验工作,对它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数学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题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教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三、不足
自己对课题研究有时重视不够,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同行交流、切磋。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诞生。
本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三篇:教研教改二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一晃又是一学期。有效教学的号角依然吹得震耳欲聋,伴着这声音,我小心翼翼地寻着有效教学的方向慢慢行进。下面,针对本学期我的课堂教学,作一简单小结:
一、学生方面
二年级的学生,明显地比一年级学生进步了许许多多,课堂上知道认真听课了,不懂的问题敢于问老师了,勇于探索新知了,也懂得小组合作了;但做小动作的,说悄悄话的,交头接耳的现象却时有发生。面对一双双调皮的眼睛,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首先,我想到的是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头表扬,如:个人表扬:“某某坐得真好”,“某某听得多认真啊,老师都为你高兴”,“某某反应最快,是这节课最聪明的孩子”等。集体表扬:“第一小组同学回答最响亮”,“第二小组同学坐得最端正”等等。类似的表扬语,适时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天生好动,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遇到这样的同学,课下我会单独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课上认真听讲。末了,我总会说上一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课上,每当我发现平时好动的同学有了积极的表现时,就会抓住时机给予肯定,我努力营造一个快乐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孩子喜欢我的数学课。
二、教学方面
本册教材无论是在新授课中,还是在练习题中,都配有大量的情景图。处理好每一个新按授的情景图,每一个练习题的插图,是学生学习新授巩固新知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读图”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由于大多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我就让学生先“读图”两分钟,再根据图编一个小故事。优等生先做示范,把编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学生模仿,同位之间互听互编,层层递进。不到半学期,大多数学生看图编故事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到了下半学期,我就鼓励学生把编的故事试着写下来,并把好的故事读给全班同学听,他们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由于学生读懂了图意,并能编成小故事,根据图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迎刃而解。
感到遗憾的是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学中,对规律的掌握不是很到位。还有估算的教学中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整十的估计上,没有提高到整百、整千的高度上来,这可能在我当时新授教学中没有刻意的去强调有关,又或者与学生对大数的感觉还没有很好的感知。解决问题单元,大部分孩子能够较好地掌握思想方法,但是现在新课标的教学内容,超纲比较严重,对中下学生的理解掌握有较大的问题。总复习中学生的情况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刻含义。
一学期在课堂上的得与失,成与败中匆匆走过。有效教学仍在进行,我的课堂教学仍旧追随着有效教学的行踪缓缓行进。
第四篇:有效教学实验
对“有效教学”实验的实践反思
“有效教学”与过去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相比,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体现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操作流程。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课程理念为中心,彰显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更为难得的是:教师的“教”也得到了多角度的完善和提升,教研的内涵更为丰富。“教”与“学”的课堂地位变化,对实验教师是挑战、又是提升专业水平的机遇。
“有效教学”能凸显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 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基。认真学习“有效教学” 理论体系,扎实实践过程,努力体现其先进性、优越性和创新性,使 学为主体得到真正实现;老师的教也能够得到多角度的完善和提高,三单预设和学案设计大有文章可作。教师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对自身专业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会如下: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大胆,又要在掌控之中。即让“风筝” 在蓝天上翱翔,尽情领略大自然旖旎风光,又紧握长线自若收缩,真 正体现有效教学的优越性。
从有效课堂组织机构来看,学习助理、学科长、学习小组长进行职责、职能培训,学习助理与学科组、小组长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小组的学习与交流讨论才能得到充分扎实的贯彻。如:尝试让学生助理
主持学生整个课堂学习经过,放开让学科长组织完成学习内容,“预设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过程与结果。在老师的支持鼓励下,学习助理、学科长、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实现“问题”探究,在问题展示中增强自信力、自我展示欲、自我求知欲。教师看似一言不发,而在课堂巡查中始终关注、了解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状况,掌握展示中的“长” 与“短”,并做出准确、中肯的评价、,在补充总结中拓展。教师的作用在于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激励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三单”设计注重语文知识的阶梯性、能力训练性,通过层层推的课堂环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多角度贯彻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语文思想观。
“三单”实际是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为实现学生自学、交流、探究而预设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明白课文仅仅是例子,而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语文素养熏陶、树立语文学习观、提高语文能力才是核心。不是为了理解课文、或掌握课文内容而教学,一课一得是关键。因次,预设的问题必须实现知识的层次性、阶梯性,由易而难、由课内而课外,由知识而能力,有情感价值观而语文视野的延伸、扩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摸清学生底子,预设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抽象、概括、摸棱两可、有歧义的问题。总而言之,你所预设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具体的段落词句,能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与探究找到相对完整的答案,以增强自信心,达到阅读理解的训练!如果教师不研习课文,不掌握学生
实际学习水平,随意从资料上搬运“问题”,结果只能是以“教”代“学”,低效耗时。套用有效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应用传统教学内涵,岂不别扭!
三.一案设计有模式而不为模式所限。
有效教学实验一案设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甚至有具体环节中时间规定。但从“问题”入手,如果每节课、每篇课文都如此流程,岂不陷入“完美”之境地!而“完美”本身就是问题,就是呆板的机械程式。细究你会发现,他并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也不符合学习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按部就班、或生搬硬套,就是注重了形式而丢失了内涵!形式为内涵这一目的服务。多流行的歌曲、多优美的旋律,如果反复或无穷次重复也会令人厌烦,何况,听者也不可能停留在同一种心情或心态中去感受!因此,变化中找动情点,变化中寻激发点,变化中励启智点,才是有效教学之本!环节不墨守程式,因课文内容而定;时间不受环节制约、因学习进程而缩延;评价不受程式所限、因学生情感而动。问题不拘于预设,也不一定要学生冥思苦想完成!能激励自学、能从例文中获知增智,能从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才是关键之所在。
另外,“有效教学”注重问题探究,一堂课、一篇课文,如果全是教师预设,学生全在研究探讨完成预设,也只是有效教学实践的低层次低阶段。通过低层次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在这一层次训练中获得了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何不尝试就一篇课文,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来生成问题呢?比如:一个单元老师预设了四篇课文的三单,让学生生成一篇课文的问题设计,然后小组交换三单来讨论答案,以此来评价问题水平高低,岂不是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学贵质疑”,学而生疑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含金量。
“有效教学”实验一般是让学生预习、自读几遍课文(即整体感知)后,完成导读单并生成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质疑”。我觉得这一做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读几遍课文,就能质疑,那“学习”不是太简单了吗?课文太容易学了吧!老师还有教的必要吗?很多大学问家读书质疑,也是在理解、熟知书中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的。作为“问题”研究为主线的有效教学,如果让学生草率提出“问题”,那么,学生会提出多少“有水平”的问题?为完成任务而硬“生成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有很大的敷衍性,岂不失去了有效教学的本意。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预设的知识层次清晰的问题,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长书面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老师参与交流,岂不是更好。
四.从教学反思中推进、提升学习质量,从优化教学流程中激发、挖掘学习潜能,从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中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
“有效教学”以问题牵引为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形式,充分突显“学”为主体,达到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的目的。“三单”
“学案”是“有效”实现之本。所以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科学设计“三单”和“学案”,“有效性”才能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体现。不仅如此,及时反思“学案”实践落实情况:反思“三单”完成状况;反思学生课堂学习激情情景。及时进行二次备课,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对学习助理和学科长辅导。经常性的与学生交流谈心、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写学习心得体会,老师坚持写教学反思。从思想观念上、情感体验上、思维激发上等多方面感悟“有效教学”的优越性。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专业精神,有助于教师实现专业自主,获得专业发展。不仅如此,师生对已经经历的过程进行回顾、思考、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有效教学”中,坚持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写心得反思,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对学生学会质疑有很大的激励性。
教学反思以教学创新为起点,对已有的教学经验做批判性的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方法,积极思考、研究新的策略,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验的研究水平。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引导学生说感受、谈方法、析收获,是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观念、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的“长”与“短”。从已收获的方法论、思维习惯论、行为落实论等方面,在挖潜力,在上台阶,以实现爱学、会学、能学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的作用就是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白智力与语言的关系,应明确语文教学的作用。一句话,语
文教学要与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德育教育,与人的品格培养等均有重要的关系。所以,作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站在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特质高度,深入学习韩立福教授创立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的相关理论,准确把握核心,在实践中反思、提高,不断探索,努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教改实验总结
教改实验总结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教改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的教改工作,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1、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在内容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概念、公式,注重算理和技能训练,表现在问题情境、计算方式、估算等方面的重视。
①重视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与计算,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数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
②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数感可以理解为人们主动地、自学地或自动性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③提倡解题策略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得出结果,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自由思考问题的机会,有更多的探索余地,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认为现代教师在教学时要开展创新,教师创新行为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扭转,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在实行创新必须遵行六项原则:普遍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数学教师的创新行为就要求在教学时突出这个“趣”字,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在上“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居住面积,课上引导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从而引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又如一位教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在导入时创设了“小猴分桃”,“小猴分西瓜”的情境,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生动直观的演示,鲜艳动人的画面,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与书本上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在以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新行为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对“两位数除法笔算”的新授课时可以对教材作如下处理:“整十数笔算,接近整十数,中间数试商,商中间和末尾有零”,各一课时其中穿插适当的练习课加以巩固,这样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充裕的时间。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3.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有一教师在六年级复习近平面知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给学生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最大,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林崇德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概念中的变换叙述方式、多项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填,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中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运用比较,补充练习,拼拆练习,括缩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等各种形式,都是创新思维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了这些形式,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举一反
三、以一贯
十、逆向解题”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4.善于科学的评价学生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谒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达到创新的探索。
总之,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不同而是千姿百态,并随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而发展,有待我们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2013-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