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有效教学课改实验总结
语文有效教学课改实验总结
我县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校教务处的领导下,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两年来,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探索。
一、走近新课程
1、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观念。
首先,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的新课改全员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其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材教法,要求各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交流讨论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学习心得。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语文组教师对新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感到振奋,清醒的认识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观念的矛盾;认识到新的教材与教师旧有知识体系的矛盾;认识到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彻底转变了思想,接受新课标,领会其精神。
2、健全机制,加强科组建设。
(1)成立课改带头小组,确保新课改工作的有效运行。
面对新课程的全新挑战,语文组成立了新课程研究带头小组,由语文组长任组长,由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任组员。小组除负责统筹、组织语文科的新课改工作外,原则上每月集中一次,对在课改过程中的成效、存在问题、面临的困难进行总结、交流、研讨。带头小组在校教务处支持下,对本校语文课改工作实行全程监控,并针对教师们在课改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教师们进行教学示范,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对课改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实施新课程工作的有效运行。
(2)依靠团队合作,稳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对我校全体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工作,迎接新挑战,我们充分发挥队合作精神,坚持“点面结合、全员参与”的工作策略。我们以带头小组为龙头,发挥他们的核心、示范作用,要求他们不但要先行一步,带头实践,形成示范效应,而且要与一至两位教师结对子,确保全员参与的质量。在研究期间,我们更多的是倡导发挥语文组的群体力量,对研究中相对集中的问题集体商议解决,从而稳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实施新课程
1、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我校语文教研组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加强横向联系,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是教师拓宽眼界、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为此,语文科组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新海实验中学、灌南实验中学、灌南中学外国语学校等校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研组要求出外听课的教师在听课后要撰写好听课心得,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上好移植课。通过听课和实践,教师们的教学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立足校本,加强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实施课改,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的主渠道,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两年来,语文科组在学校的领导和组织下,深入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为提高活动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语文组在开展基本功大赛活动时,按“制订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反思总结”步骤开展。而且在制订方案时把教学设计、上课、说课、评课列为评比内容,并制订出评分细则。经过三年来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横向学习,拓宽眼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听评结合,讲求实效——总结反思,表彰先进”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上、听、说、评、思的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教师进行角色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b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c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d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反思新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语文教育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互相切磋,加深认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教师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教学教研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业务能力。同时,教师新的理念、活的方法作用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思维更为活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均是课改的受益者。
但是,在获得教学效益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校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养成性的学习习惯仍然制约着我们去实施课改。
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在长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懒散、厌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虽然教材的设计上就有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素材和意向,但在我们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不会的根源还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一种学习的动机和方法上,在这三年的工作中,我们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尝试,但总体效果不明显。
2、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此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两年的新课程实践工作,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经历了一种严峻的考验。两年来。我们在学习中改变、在实践中反思、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飞跃„„回首两年来走过的艰辛和快乐,我们深感欣慰。我们十中语文教研组人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程改革尽绵薄之力。
第二篇:课改实验总结
课改总结
孟
亚
东
2011.1.课改实验总结
本学期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区教研室和学校正确领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坚决实施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课改”的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促进教研组教师的群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工作中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学校物理教学科研工作的新特色,扎扎实实开展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教研活动。一学期以来,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全体成员发扬协作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学期以来,我们围绕课堂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反思。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参与课题研究活动,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课改研究,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认真搞好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是我组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新教师,除听他们讲课并指导和交流外,都分别与不同形式去给他们上好示范课。
2、强化目标管理。各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各年级物理的教学目标。各位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研组活动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益。本学期,按照学校和教务处的工作布置,利用每周三下午三、四节课进
行物理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学物理教学大纲,重点落实好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同一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认真执行学校教学计划,交流教学心得,解决疑难问题,收集有关教育教学信息。
4、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各年级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如八、九年级都成立物理竞赛班,并对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辅导,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5、构建学科学习的自主平台。信息技术应更多的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去自主的学习,物理教研组在不断完善校圆网的基础上,建立物理学科档案,包括试卷,论文,课件等送上校资源库,进行信息充实,已成为教师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更大的平台。
6、加强课题研究。认真组织理化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注重收集过程性资料,争取明年课题结题。
姓
名:孟亚东工作单位:清徐县柳杜乡初级中学课改实验总结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教
学
反
思
姓
名:孟亚东
工作单位:清徐县柳杜乡初级中学
教改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教
改
论
文
姓
名:孟亚东工作单位:清徐县柳杜乡初级中学
第三篇:小学课改实验总结
小学课改实验总结
近年来,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广大教师极大的教育教学热情,教育观念的转变己初见端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下面是我校课改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课改的成绩和特点
1、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我校成立了由普校长为组长,有教导主任杨主任、学科组长参加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我校十分重视课改实验工作的开展,对本次课改精神的理解比较到位,经常与教师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帮助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思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课改热情,为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培训工作比较扎实。
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培训,使老师在理论上夯实基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分批分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让教师亲身感受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校积极组织相关学科的老师参加各类课改培训,并做好登记工作。为适应课改的需要成立了本校培训小组,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我校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为了提高课改实验水平,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验,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每学期开展常态课的教学活动,大力提倡教师上研究公开课,教学观摩课,听课、评课活动在全校各个科组全面展开,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实践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面积开设活动课程。
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设校本课程。
5、课改成果丰硕。
(1)一批教师在课改实践中成长。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课改实验教师不仅在各级教学活动中推出示范课,而且在各种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2)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我校广大教师通过课改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步提高。
(3)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不同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取不同方法,全面
而灵活地作出综合分析,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反思与建议
1、转变观念的问题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的内容,还有少数老师对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教学、教研和评价工作中,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回头路,特别是年纪较大的老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较深,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变,这些都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特别是通过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研究方式。
2、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较弱。
没有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看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缺乏经验,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3、课程改革需要教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的模索是不够的,需要教科研机构在理论上给予支持。把理论研究与课改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的作用。
第四篇:实验小学课改专题总结
实验小学课改专题总结
伴随着全区新课程建设的稳步前行,我校在课改方面做了积极主动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新课程建设工作的进程,进一步提升改革的质量,优化改革的成果,现将近期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实施 1.措施与成绩
(1)认真执行课程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精神,全力执行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要求上好所有规定的课程,不允许不上、改上、少上。落实课程方案实行量化管理,有事请假或临时调课必须到教研中心填写调课单,否则以空堂论处,违规情况实行通报并纳入教师个人量化。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各级课程进行有效的补充,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着手对“七巧板”这一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确定全体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主体,每周一节课进行实践研究,并选择性的组建了七巧板兴趣小组。目前这一课程正稳步前行,在前期刚刚结束的全区七巧板比赛中,我校派出的9位小选手有7人荣获一等奖。当然,对这一课程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我们将坚守这一阵地,并努力追求教育实效。此外,承借体艺2+1的活动,我们还补充了声乐、舞蹈、儿童画、跳绳、踢毽子等特色课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2.不足与困惑
(1)校本课程还没有形成序列性。如何在教师繁重的工作现状下,提高他们实施校本课程的热情,有待思考。
(2)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不够开阔。如何利用学校周边的人力、物力,开
发属于我校的特色课程,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实践摸索。
3.整改措施
集思广益,进一步开发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可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让学校、家庭、社会真正成为教育的共同体。
二、减负增效工作 1.措施与成绩
(1)本学期,我们在作业量的监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首先通过全体教师会和语数英三科教师达成共识,严格以省市教育部门对家庭作业量的要求为上限,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对家庭作业的有关要求,尝试推行了一二年级的“不背书包回家”活动和三至六年级的周三“无作业日”活动。教研中心不定期对学生的家庭作业量进行问卷调查或口头调研,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课堂作业种类多、任务重的情况,我们鼓励学科教研员充分调研一线教师的想法,认真论证各类作业设置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对作业种类和数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有效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提高了各类作业的实效性。
(2)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改氛围,本学期,我们努力从教师个人业务的常规工作中寻找可以减负的点,例如备课的形式,尽管实行的电子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们的备课负担,但是每个教师重复的备,甚至复制粘贴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究其原因,备课的实效性还是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尝试电子备课加书头备课的形式,同年级同学科分工合作完成一套电子稿的备课,然后每位教师在课本上进行个性化二次备课,避免了电子备课带不到课堂去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备课的实用性。同时,对于部分老教师进行了个人业务的“大松绑”,出台了相关要求细则,一方面保证了教学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有效保护了他们立足一线奉献一线的热情。
2.不足与困惑
(1)部分教师面对繁重的作业,渴望减少又不敢减少,原因是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质量。
(2)部分教师的家庭作业量还是比较大,认知不是很到位。3.整改措施
(1)继续加大对课改教师业务的优惠力度,为他们的课堂改革真正减负,让他们轻松上阵。
(2)继续严控作业量,确保学生的读书和练字的时间和心情。
三、高效课堂建设 1.措施与成绩
本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工作重点,我校继续构建智慧型课堂。以“用文化提升品位”为改革原则,继续以“多维互动”理念为指导,在自能高效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积极研究,大胆尝试,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思想及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高效+个性”的课堂教学文化。
为此我校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了自主研究、校本培训、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结对培养、团队协作等校本研究活动,发挥我校的团队优势,共同提升我校课堂教学整体水平;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了师徒同上一节课、个性课堂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录相课研讨、互听互评课等系列活动,努力构建起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三是积极为教师搭建各种平台,通过数字化教学教研网络等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展示自己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案例交流,可以点评他们的博文,也可以点评自己的设计,突出自己的思想,采纳他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思路。
各村小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如河北小学开展了自能高效课堂教学自查整改活动,从而找准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老教师刘秋玲的品生课,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受到各极领导的好评。孙建荣老师的语文课,教师轻松驾驭课堂,互动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老屯小学张秀春老师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运用熟练,整合教学效果好,教态自然大方,深受师
生的好评。
2.不足与困惑
(1)本学期,实验教师的改革工作做的不够精细,可能是因为思想懈怠所致,如何保持住改革研究的劲头,需要我们管理者高度重视、认真思考。
(2)各科在推进课堂改革中,新的思想和经验提升的缓慢,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还需要再提高。
3.整改措施
(1)给实验教师提供更宽松的研究氛围,提供更充足的研究条件,解除他们课堂改革的后顾之忧。
(2)课堂改革虽然追求“个性”,但是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需要教研员、教学管理者全力跟进,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四、校本教研 1.措施与成绩
深入贯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若干意见》,以区教研室为统领,以教研中心为实体,教研组全员参与,全程跟进,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点,剖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问题教研的方式方法,建立问题教研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问题教研”的研究力度,切实提高“问题教研”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基础建设,关注教研组的发展,打造教研组的特色教研活动。学校努力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教研中心统领好教研组,协调安排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总结等,有效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本学期,各学科教研员结合自己分管的学科工作,认真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极大的推进了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如语文学科开展了课改年级校级交流研讨、毕业班教师专题培训、复习研讨会、课改年级专题调度会等近二十次教研活动;数学学科开展了师徒结对展示课、复习研讨会、徐银课堂教学推
介会、走进名师专题研讨会等十三次教研活动;英语学科举行了骨干教师课堂展示、学生能力素养比赛、周永梅老师个性课堂展示等十五次教研活动;品生品社学科举行了品德与社会讲课比赛,品生品社走进名师教研活动、品生品社学科教材教法考试、综实讲课比赛、课堂教学达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课和制作教学研讨等活动。各村小也以教研中心、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记录、有总结,序列性强,档案材料整理规范有序。
2.不足与困惑
(1)教研活动的序列性还不清晰。很多教研活动还有随机性,缺少研究的强烈目标性。
(2)教研组的研究热情还不够,研究职能发挥的不到位。3.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问题教研”的实效性,坚持“小问题”研究,确保研究主题的细致化、草根化。
(2)进一步发挥教研组的研究职能,学科教研员做好指导和引领,充分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五、作业教学改革 1.措施与成绩
根据区教育局作业改革实施意见,突出个性化作业设计,教研中心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由教研员牵头,按学科组织教师进行了调研,广泛征求了作业改革的意见,出台了“第六实验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意见”,创新作业设置、批阅、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配合周公开课活动,我们继续倡导个性化作业改革。由各学科教研员根据学科特点取舍课堂作业种类和数量,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改革需要设置个性化特色作业。目前,这一改革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果,前不久,全区作业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们提供的参观现场和工作汇报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校各村小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大了作业改革的力度,创新作业的内容、形式、批阅等,形成了自己的亮点。如本部成立了作业改革课题研究小组,并在市级立项,组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分层设置作业、教师试做作业等,达到了作业少、质量高的效果,老屯小学、朱张桥小学开展了优秀作业展评活动,包括学生作业本的保护、作业内容,作业书写、作业评价等方面,数学学科作业的评价尝试添加激励性评价语言(如同作文评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不足与困惑
(1)作业改革成效不够显著,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不小的阻力,教师繁重的日常工作和疲于应对的心态是问题的关键。
(2)作业改革还停留在表面上,思路不够清晰。3.整改措施
(1)作业改革需要“减压前行”,教师减负了,才会更有心情和精力去尝试改革和创新。
(2)继续寻求作业改革的突破口,尽快提升作业改革的进程,提炼出作业改革的经验。
以上是我校在课改工作中的一些尝试,取得的成绩还不够凸显,存在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整改。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走出课改的一片新天地。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课改总结
六年级语文教学课改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六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炮手》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这些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看到这篇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自己的感想是:
、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现在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可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创新”“活动”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达到感悟和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