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模块;五策略;六环节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72―02
“四模块五策略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称456模式)是我校在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生成地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两年来,已在学校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四模块
四模块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四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即学、思、议、练。
1.“学”,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自主学习在先,合作学习在后;学生学习在先,教师讲解点拨在后。学生自主学习依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指导,明确内容、方法、要求、时间,进行生本互动。合作学习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当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或学习意见不统一、学生的认识模糊时、知识需要拓展时,教师应及时讲解,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思”即思考。思考贯穿学习的始终。课堂上的积极认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看书,静心思考,对知识形成表象认识;对存在的疑惑,通过兵教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讨论、争辩、讲解、点拨是一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对知识整理归纳,提升内化,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在当堂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作业,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升华。
3.“议”即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议”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和积极主动的“思”的基础上。课堂讨论有利于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思维的碰撞与新的观点的生成,也有利于个体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加以更正。“议”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学习指导中提出的问题,更正检测练习中的错误。在“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能倾听其他同伴的意见,并对同伴的观点质疑、辩论。议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练”即巩固练习。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练习是对新知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有目的、有针对性、巧妙又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习过程优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目标。练习时,要突出课堂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并促进对内容的理解。练习的形式不拘于写,而是演、评、画、游戏、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五策略
五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五种教学策略,包括目标导学、问题引学、生本自学、合作互学和训练巩学。
1.目标导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根据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运用目标导学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目标导学”为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2.问题引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式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提出的能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
3.生本自学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再通过解决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疑惑、无法解决的共性、个性问题,进行反馈交流,完成自学。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听录音、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4.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的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就有了合作的内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更正,学懂的学生教不懂的学生),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
5.训练巩学即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练习包括课堂检测和课堂作业。课堂检测是在生本自学后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的练习题。课堂作业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留足时间,学生当堂完成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学”、“思”、“议”,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遇到的学习困难,也在师生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当堂达到学习目标。针对知识目标,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及时掌握;针对能力目标,要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情况下巩固练习,形成技巧;针对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感悟,达到升华。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六环节
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其操作程序一般分为“目标导入”、“学习指导”、“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讨论总结”和“完成作业”等6个教学环节。
1.目标导入。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简洁、明晰或富有趣味的语言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入,板写课题。然后出示学习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指导。目标导入后,教师马上出示学习指导。小学高年级常用屏幕出示,小学低年级可由教师口述。学习指导一定要具体,要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3.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是学生根据学习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完成学习指导中的要求或思考题。(1)在学生自学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钻进书本自学知识。一般不允许学生边看书边讨论。教师不能板书、不能东张西望,以眼神扫视全班,督促学生认真自学,保证自学实效性。(2)学生自学时间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内容简单,学习时间可缩短;内容较多或难度较大,可延长学习时间。低年级一次自学时间不宜过长。
4.检测反馈。教师可采用提问、听写、朗读、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1)语文、英语学科一般以朗读、听写、对话操练为主,数学学科以书面练习、板演为主。(2)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3)检测时,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或更换学生,以免影响教学时间。(4)教师及时搜集学生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归类,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一环节有效点拨做好准备。
5.讨论总结。指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 “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由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完成作业。即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以上六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切不可生搬硬套、模式化。
编辑:郭裕嘉
第二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构建1234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方案》
芹池中学数学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在我校组织的几次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同问题:
1、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2、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
3、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
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1对“1234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1.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研本课题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新湖中学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三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各学科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4、各科组教师到文汇中学、松岗中学课堂观摩学习。
5、组织赴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置移动黑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新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四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德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
5、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杜郎口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6、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
1、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5、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科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莒县二中刘敬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教学面临着转变观念、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此外许多名校都有许多名师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科研课题,通过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科研我们很难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用科研带动教育教学的正确思想。新的教育形势促使我们即将迈入一个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高耗低效。这是经历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之后依然存在的严峻现实。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挖掘潜力,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确实需要思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鉴于目前的这种情况,我们根据日照市教科研提出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指导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实施的一些具有真实内容的做法,总结出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于2010年确立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经过4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领导小组向课题全体成员作开题报告,请大家研究讨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设计了“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在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至此,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这种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进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
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
我校确立的“学-导-练”教学模式,一方面体现了上述几种模式的共性,但另一方面又有我校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与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教育科研的引领和牵动作用,使老师们在明确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前提下,通过一套简练又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流程,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推动我校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不断增强面对教育发展的能力。
将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起符合我校实际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科研课题确定后,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对此课题进行督导,而且我校对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金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准备,同时还对课题研究所必备的教育教学设备有一个周密的安排,总之我校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这项课题。课题的完成有利于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会学生会学习。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学生的发展”。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三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各学科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
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各学科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9、各学科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八、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个案分析法等。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1年2月——2012年9月,共分为五个具体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4、各科组教师到文汇中学、松岗中学课堂观摩学习。
5、组织赴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
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置移动黑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新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四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德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
5、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杜郎口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6、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
1、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科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班主任、课题组教师到外地中学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此外,研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具体实施到个人。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十二、参考文献
[1]赵连根.从“有效教学”的“瓶颈”问题出发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66;
[5]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6]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45;
[7]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8]张刘祥,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四篇:重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重点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京山一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意义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素质教育要通过教育改革来实现;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这一认识在艰难曲折的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逐步得到广大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2009年秋,《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正式施行,我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万名新生,同时进入高中新课改。新课改带来了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引起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课堂教学方式有了一定改变,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一些改观。课堂上初步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然而在体验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给师生带来的心灵震撼,分享课堂内外师生平等交流的喜悦的同时,更多教师则是感受到了新课程在实践层面上与理论的矛盾和困惑。如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与发言的人数、次数多了,但讨论的肤浅,发言的不到位,课堂重形式轻实质等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但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节次也多了。另外由于与新课改配套的高考方案迟迟没有公布,部分老师对现在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新高考是否一致感觉不踏实,对新课改持观望态度,不肯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改革。基于这种现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尽早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基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变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正是我们确定课题内容的原因之所在。(2)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高效课堂的构建有赖于教师的有效教学。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首次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随后很多学校或个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四川省龙马潭区特兴镇中心学校进行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也曾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在线研讨。
高效课堂的研究历史,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动“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山东省瑞发学校研究后总结出了《高效课堂六大特征》。此外,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小学蔡国仁先生撰写的《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叶枫先生撰写的《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辛兆刚先生撰写的《优质高效课堂的特征》、李炳亭团队编著的《高效课堂22条》,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文对国外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从她的文章,我们了解到国外从
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但对高效课堂却少有提及,也没有系统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立足提高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高效课堂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打造,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探究有效教学方式的帮助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活动,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课堂评价的可测性或量化; 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高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业务能力得以增强,教科研品味得以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各学科的高效课堂。(2)建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高效课堂的科学评价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的原则。把理论观点具体化为行动的准则,同时又指导具体的操作方法。⑵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实验教师依据自己实际开展研究的项目,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需,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成员进行课题论证,集中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⑶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的原则。教师不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存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深刻要求,教育不仅要实现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也必须实现教师的成长和成功。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保障,是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协调发展理应遵循的逻辑内涵。⑷以点带面、整体推进。⑸评价考核跟进,骨干引领与评比激励相结合,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班集体”、“学习小组”、“学科组”等团队)。
⑹反思性原则。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实验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实验走向,调整思路。
⑺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应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使之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希望通过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教改经验,深入分析反思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起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进而逐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⑴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⑵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⑶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⑷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等。
⑸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充分体现行动研究理念,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为辅;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过程研究与形式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主课题下的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深入课堂,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层体验与感悟,开展讲课、观课、评课活动,通过专题座谈、教研组座谈,不断探索高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3)组织学科组外地观摩学习成功学校课改经验,反思我校研究行为,完善教学模式。(4)实施读书工程,组织教师开展深度阅读,组织读书大赛,举办读书论坛,征集读书随笔等活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为实现教师“决胜课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5)定期阶段性总结。我们要发挥好两个作用:
①发挥好校本教研研究会员、学科组长的骨干示范作用;
②发挥好评价考核的导向引领作用:通过评价考核机制的修订与实施,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善于研究,分析反思、交流,推动我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型课堂建设的顺利开展及课堂效益的极大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
(1)2009年10月由黄山花校长牵头,由我校的教科室、教务处和各学科主任(校本教研研究会成员)组成课题组,申报《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的子课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做了大量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等。
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了有关理论学习:并多次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0年5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1)系统整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和模式。(2)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进行总结,完成课题报告。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4)举行结题论证会。
(5)推广经专家评估认定好的做法和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一中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形成高效课堂的评价模式。
(3)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师论文、案例集;各学科的高效课堂展示课录象;(4)学生的成绩数据;
(5)打造一批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6)课题的研究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课题研究得到市、县教科所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得到学校师生的全力合作,保证本课题的财力、人力,这些都为研究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组织保障
1、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泽新
成员:谷开林
黄山花
黎作祥
袁云金
苏东陈金龙
2、研究小组:
组
长:黄剑博
副 组长:丁爱民
邹见凡
幸姚陈睿胡雪蕾 成员:(各学科主任、备课组长)
周汝松王继红常诗艳熊德华唐科雄
李宗德许桂国刘
勇李
华曾德鸿
杨保明黄德春贾珍贵黎仕华肖慧敏
丁宜斌王才泽蔡峥嵘刘
芳许
钰
龙维建代志丰汪家林余良春周瑞
黄征平刘之峰严大奎郑
平曾令超
游信武喻琼霞王应平吴双平周辉
申红波廖志刚曹启凤顾明祥王楚芳
陈丽芬刘
昕 曾
铮
3、专家指导小组
周兴寿王清卫 左昌伦 周志科
涂学昌
罗来成 龚怀忠
(2)制度保障
1.教科研力量雄厚:近三年连续被评为“荆门市教育科研名学校”。
2.制度及设施保障:我校有专门的教科室——主要负责校本教研、开展各种课题等。在时间安排上,我校各学科组每周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并且各年级学科组每周还要进行至少两次的教研活动,充分保证了各学科组每周的教研时间。在资料设备方法,我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先进图书馆,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及教师电子备课室等。还有独立的电教中心。大大方便了教师、学生查找资料,各种学习资料及电脑设备为教师的日常备课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也为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学校逐步建立起一套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行之有效的评估督导体系和激励机制。(3)资金保障:
我校拟拨款贰万元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经费。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
第五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专题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要求还尚有差距。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教学效率。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根据南安市教育局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文件及材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力争用1—2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以南安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文件及材料为指导,以霞美镇中心学校教研室的要求为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理清教学改革思路,突出教学改革重点,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领导,组织课题小组研究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实践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由课题小组研究机构组成的实施小组,领导、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开展。
主要负责人:郑玉虹
主要成员:吕秀明 黄锦阳
五、活动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2、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高质量的反思材料,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高效课堂”的内驱力。
1、充分研读教材
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2、优化教学设计
基本要求: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
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探索集体备课模式。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未实现“班班通”的班级,教师备课不使用电子教案。本学期先在五年级组尝试集体备课模式,其他年级组仍使用备课本备课和教材批注。学校力争逐渐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
3、构建高效课堂
基本要求: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一学每人至少一节研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
4、优化作业设计
基本要求: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5、提高辅导效率。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
主要措施: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6、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基本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讲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主要措施:规范学生学习常规,强化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制定学生学习常规,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活动引领,科研保障
1.以“高效课堂”研究为主题,写一篇学习心得。
2.开展、参与高效课堂专题讨论。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交流”等内容开展专题讨论。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真正实现高效轻负的课堂蓄足力量。
3.开展高效课堂校际交流。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学联谊,努力探索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
4、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围绕以下实施步骤和要求,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上下联动,扎实推进,确保每个阶段重点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
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我校实践研究活动按照如下四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
第一步:以教材研读为主。
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主要措施:学校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的同时,要通过骨干示范、教研组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同课异构、教材教法能手评选、竞赛课、“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各教研组建立起长效的教研工作制度。
第二步:以教学设计为主。
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我校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和定期集体备课。
主要措施:学校要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分年级,按学科,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资源共享、个人实践、个人修改、课后反思、整理汇编、形成资源),根据知识点,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一篇课文都可以按“预习——点拨——巩固”的模式进行研备,针对我校是农村小学及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采取“备预习课或复习课即备学生的学案,学案应该写出预习时要达到的目的,重难点,借助的工具书或学习的方法,教师根据知识点列出预习要求或提纲,要求和提纲后教师要注意留白,设计能通过预习后能完成的习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或根据自己设计的学案预设学生学习后会出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备写点拨式教案,也就是讲授课,讲授课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有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有导入,内容点拨要以学生自学不会的知识为主,以难以讲清的内容为主,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内容为主,以探究性的内容为主。教师适时小结,小结知识点,小结重难点,小结学生的闪光点,可给学生激励性的话语。板书设计要清晰明了。课后反思要深刻,改进措施要科学合理。
巩固课,可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有梯度的练习题。习题要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技能方面的训练,有课文内容及知识点的回顾,可设计拓展性的练习。要精选习题,减少数量,注重质量。要防止演变为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教师无效劳动。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高效课堂呼唤教学环节的简约:导入自然、不拖泥带水;授课线索清晰、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疏密得宜;课堂训练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具有典型性;小结简洁明了、精妙收笔。
高效课堂呼唤教学内容的简约:教师的讲授突出主干,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浑然天成。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步步升华。
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语言和教学方式的简约:语言简练、语句流畅;突出重点、紧扣目标;精讲点拨、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使课堂教学目标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共鸣中顺利达成。
其次学校要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教务处要通过加强过程性的备课检查、指导和服务,为教师有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及时推荐名师备课案例,组织教学设计竞赛、课件制作(说教材)和开展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等措施,促进全校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第三步: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
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充分研究学生,要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使教学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要树立三维目标整合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三是创新教与学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五是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形成自觉审视、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不断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寻找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主要措施:学校要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学科高效课堂达标和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的高效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活动和微型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学校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组织高效课堂专题研究活动;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组织部分教师和兄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努力构建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配套的目标考核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措施,引领实践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四步:以优化作业设计为主。
基本要求:本阶段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各学科要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
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全体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为我镇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