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我校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王广容
摘要:对于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我的理解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讲解、准确娴熟的技能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较多的技术要领,掌握最多的技术动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而课堂教学是多样性的,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高效组织学生学习与锻炼。其特点就是这种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体现,要求我们有效利用和把握体育课各个环节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认真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不断创新知识、与时俱进,才能创设高效率课堂。
关键词:校本教材;新课标;体育高效课堂;细节;反思
前言:
现在我校有36个班,5名体育教师,以学校“崇文尚雅,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为指导,开发出独具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以“德育、体育、校风、学风”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课间培养学生柔刚相融的儒雅精神与高贵气质,从而落实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考核的要求,并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的法律法规以及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参阅《学校体育
学》、《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全书》、《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中国体育报》等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期刊、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为制定校本教材和各年级特色的课程提供理论指导。为科组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提供核心目标,为我校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核心目标。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校如何在实践中研究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1、有效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研究,明确体育高效课堂的实质
1﹒1走出传统教学观念,构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新理念
走出传统教学观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更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通过每星期五下午的集体备课和科研,以及根据我们学校实际状况,经过反复论证,并多次有关专家、领导进行指导,而且已对这方面工作进行长达一年多的尝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故预想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符合我校实际,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加快我校体育高效课堂的实行。
1﹒2提高教学目标意识,科学高效地选编教材
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活动
能力,它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标志。体育教材是我们在体育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精选组织的身体活动的内容,它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活动的材料,上好一节体育课的中心在于教材内容,因此,教师要科学选编教材,应在大纲指导下,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所创新,使学生对教材感兴趣,乐于接受,又能使学生学到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有益于陶冶情操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我校把跳绳作为校本教材。一二年级以跳短绳为主,以并脚跳、车轮跳、速度跳等作为教学内容;三四年级以跳短绳结合中绳为主,在熟练掌握一二年级跳短绳的基础上,加入多种跳短绳的交叉跳、并合跳、双飞跳等等的花样,跳中绳要求以一字绳为主;五六年级以跳短绳的各种花样结合学生本人创新的动作为教材,五年级以中绳的“十字跳绳”为主,六年级以“跳网绳”为主。教材上规定的一些单个教材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创新性地编成联合动作,增加一定的练习难度,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1﹒3备好教材,“先备人,再备课”
我校体育科组坚持有备课才能上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备好课就要了解场地器材,深入学生了解实际情况,还要研究教材,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体育课堂效率低,和体育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或根本不备课有极大关系,以至造成常规体育课学生懒散的现象,体育课变成了放羊课、课外活动课。创造高效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构造高效体育课堂的必由之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针对不同年级和其不同的体育知识面以及身体素质,选好教材,有效的备好每一节课。
如:一二年级的跳短绳技术教学中,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这样学生很被动,能力差的学习动作难度大,学不好又怕同学耻笑,一来二往就产生了厌学的思想。能力强的学生,本身素质就很好,我们又
要他去反复练习,时间一长也会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特点和能力组成兴趣小组,教师提供不同技术动作的学习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讨论,自学自练,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启发,点拨学生,创建高效体育课堂。
2、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效地管理好课堂,上好课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行管理课堂。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学生的体育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个体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这样学生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切忌:学生才是课的主人翁,学生是课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体育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管理,这样学生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1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
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有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生也不例外。在体育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进行选择性活动,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能够主动地、愉快的学习。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了体育知识和技
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兴趣是学生对新事物愿意积极学习的最佳动力,通过实践证明,浅层次的兴趣学生产生的快消失得也快。如:我校邱旭凯老师的公开课——海岛之旅-投掷 水平二,第一次教学生的时候,邱老师只是平常的教学模式,学生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情景导入。但是,第二次邱老师用了情景导入——海岛之旅,学生学习兴趣好涨,教师授课时每个环节衔接完美。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对一项体育运动产生深层次的兴趣后,这项体育项目既有可能成为其今后的终身体育项目,并且从中会得到到极大的乐趣。2﹒2学生才是课的主人翁,学生是课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体育高效课堂
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愉快、主动、高效的学习景象的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好好把握教学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的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用积极肯定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训练、指点练习方法,控制调整学生练习活动。以情导教、以行助学给学生以启发,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练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形成有利的教学环境。如:一二年级跳短绳,重复的动作会让学生最枯燥,但是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创新,这时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及时在旁指导,学生轻松的学会了跳短绳的并脚跳、车轮跳、开并跳、双飞跳等等,学生从中得到的乐趣将会是持久的,学生将会终身受益。进而促进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有序快速发展。
3、体育教师要善于反思
体育教师有了对新课标的深切理解,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了初步制定校本教材的能力,备好课,上好课,但是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善于反思,及时反思。反思是一个认知自我优劣、及时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有效工具。及时对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取优补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上充满信心,促进体育高效课堂教学。3﹒1每一节课后的迅速反思
体育教师在每一节体育后的短短10分钟的反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经验。我校体育科组的每个老师都深有体会。课后立刻在备课本上自我点评本节课的优劣,对已较差的和不解的环节给以重点标记,有待课余和教研时研究解决。如果在上下两节课同是上一个级部,而不同班的时侯,迅速反思的效果显著。如:第三节,跳短绳套路一二节、一(3)班,下课后,我立刻反思:总体各个环节效果较好,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提不起来。反复看过备课,才发现重复的动作会让学生最枯燥。记住这个缺点后,上第四节课的时间快到了。第四节是与一(3)同一级部的一(5)班,教学内容:跳短绳套路一二节,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先激励学生自主创新,这时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像力,教师及时在旁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速了,而且高效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3﹒2科组坚持每天课余以及每星期两节课的集体备课的反思
科组每天集体课余反思,主要是围绕科组内某位老师提出当天上课时遇到有碍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研究、讨论。时间定在中午或下午第三节课后。每个星期五下午的集体备课,主要是围绕这个星期我校进行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时所遇到的难点,进行反思。第一是解决所讨论的疑难,定出更好的教学方法;第二是通过这个星期的实践对校本教材进行改进。反思就是提升,为提高我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得到了保证。
4、结论
我校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是对传统常规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科组里五名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和实践;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只有改变观念,以科学的态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为目标。以在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技能和身体有效地得到锻炼,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超常收获,超常提升,实现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校现阶段实践的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研究。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
[2]杨贵仁:《21世纪学校体育工作全书》,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3]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4]王义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6月。[5]朱慕菊 《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来开展训练,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重视技能传授、忽视综合发展等问题,再加上小学生身体还没有完成发育容易出现伤病,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进行了探讨,以期获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而体育教育在这其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经验,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身体的训练和成绩的达标,忽视培养学生的品德,致使学生的容易形成孤独的性格。在此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要进行深入思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融合起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也不具有独立性和拼搏精神。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育人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教学之中,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如,在课堂训练开始前,笔者会讲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难点及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队列训练中,笔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严守纪律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其在队列行进中达到动作准确的标准;在场地器材摆放的过程中,笔者会讲述这些器材的使用原理,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养护教学器材和场地,从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笔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在长大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
二、进行趣味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们的动作是否标准,导致传统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会使其很容易出现伤病,最终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当依据强度适宜、难度适中的原则开展科学训练,改造一些训练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拓展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形成拼搏、顽强的运动作风,使其在面对困难的环境时能够战胜困难,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要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努力把技术动作做的标准,避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伤病,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如,在上课前,笔者会带领先到场地的学生打扫和检查训练场地,排除里面的安全隐患,使他们树立安全观念,同时会向其灌输安全第一的意识,指导他们学会急救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流程。在“30米跑”的教学中,笔者还会设计一些跟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训练,像采取变换跑的方式,让学生采用各种姿势的起跑、折返跑、障碍跑、S线跑等方式,这显著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其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玩耍、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笔者还会纠正学生在训练中容易出现伤病的错误姿势,减少他们出现伤病的概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树立了安全意识,又学会了如何避免伤病,还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三、开展团体活动,提高协同意识
现代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家庭独生子女,缺乏和同龄人的互相交流。升入小学后,家长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培养学生的性格,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一方面符合新课改的改革精神,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其性格都较为开朗、活泼,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很强的社会成员意识。而体育活动在培养小学生团队意识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活动是培养其协同意识的主战场。
如,笔者在体育课上设计了“托起明天”的这一趣味活动:大球两个、一组5名学生按身高分别托住大球。笔者发令后,学生托住大球迅速向前奔跑,中途球不得落地,以最后一人最先通过终点者为胜。还有就是“推动火箭”这一活动,每个小组有12人,协商分工,有的扶住“火箭”,有的推动滑板,有的准备在循环往返地搬运轨道开路和铺路,以火箭尾部最先到达终点为准。同时,学生们在上体育课前也会亲手编制一些趣味项目——“跳圈接力”“巧射足球”等,共同创建体育游戏,将趣味性、游戏性和运动性结合在一起,动作易于学习,还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笔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其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四、开展人文教育,灌输体育精神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身体的同时,还具有塑造他们完整人格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同时还应当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心理“减压阀”的作用。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小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排解内心的焦虑、抑郁,精力充沛,有利于成长为一名心智健全的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穿插讲述一些伟大体育运动员的故事,使其在困难时能够靠自己的意志来克服,进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如,在小学运动会中,有的学生参加中长跑比赛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跌跌撞撞跑到终点,有的学生会因为很难坚持下来想放弃,这时候,笔者和班级的其他同学会在赛道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克服掉自己内心的气馁的想法,发扬拼搏精神,越过身体的“极点”,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同时,笔者还会为小学生讲述一些奥运故事: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奋力苦战、连扳三局,最终以3:1获得女排奥运会冠军,重回世界之巅。那一刻,不管是现场的女排队员还是国内的老百姓,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养成遇到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影响着未成年的小学生,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关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目前,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技能,但是缺乏高水平的人文素质,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学校应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其教学思路,使他们积极地创新训练方法,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学校要及时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动态,尽可能掌握每位教师的详细情况,从细节入手感化他们,使其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工作,留住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广大教师也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与同行教师开展交流丰富自己的眼界,查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锐意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可以以技能比武大赛和公开课为契机,邀请其他单位的教师来开展交流合作,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感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总之,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农垦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研究课题的引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又要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使其能够成长为一名拥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吕时珍.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3)
[2].陈敏.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13)
[3].吕小标.论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26)
第三篇: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罗旧中学:曹亚林
摘 要: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理念亦应是人的教育,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价值所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本文通过对以往教学的反思,逐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一些实践探究,目的在于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端正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以此来推动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改变,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反思、构建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深入人心,过去那种单纯的讲义式“教案”已不能再适应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及弊端
以某个项目的单元教学为例: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教师宣布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初步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结束单元。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我认为教师工作同样如此,“教而不思则滞,思而不教则退”,及时全面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亦如此。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并且是在室外进行的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常常是一些状态出现后,我们才可知道其内在的原因,所以体育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教学反思。那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
教学目标是指挥教师教学行为的核心,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把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定得太高,希望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诸多方面都能有很大收获,所以定目标时,各个学习领域面面俱到,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往往受兴趣、身体素质、生理状况等因素影响,对某些技能、素质的学习效果不是太理想,那一节课下来,目标达成度就很低,那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目标,在其他平行班级的教学中要作出合理调整,要有所侧重点。如八年级篮球教学中,某节课,教师安排的内容是行进间运球和低手上篮,在第一个班级教学后,发现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不好,低手上篮更是一般,目标达成度很低,那在下面的教学中要把运动技能目标进行调整,可以考虑将低手上篮就淡化处理,在以后教学中另作安排。
二、反思教材选择的难度是否适中
体育新课标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给体育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利,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更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难度的大小对教学效果有着根本的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难度大小是受很多因素而影响的,如年龄、性别、爱好、体育基础、天气等。平行班级的学生对同一教材的完成情况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同样教材的难度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如果不通过实践,是很难确定教材的难度的,当教师完成平行班其中之一的班级教学任务时,及时对所授教学内容难度反思时,可以有助于下面教学的完成,提高教学实用性。
三、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1、主要的教法和学练过程设计是否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一节体育课要很流畅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其教法和学练过程设计要合理而且紧凑,影响体育教学环节合理性的因素很多,如时间安排、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队伍的调动、教学辅助手段的安排、学生学习方式的安排等,每节课下来,教师要根据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来调整教学环节,调整后的教学环节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任教的平行班级有几个,每班学生情况有所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及掌握程度都不同,那作为教师在第一个班级授课后,要根据将要任教的班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环节,让学生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能最大化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些教学辅助手段不一定要在所有班级都实施,每个练习的次数和负荷在平行班级中不一定都要相同。
队形运用是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有很强的技巧性。有效简洁的队伍调动能提高课堂练习密度,重复无效的队伍调动则浪费很多练习时间,而且会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在备课时,对队伍的调动是理论上的设计,学生能否配合好,速度控制的适宜程度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教师授课下来,对队伍调动要反思,合理简便的保留,不合理甚至发生碰撞或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改进,如,在投掷教学过程中,队列的安排和调动那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类项目教学存在队伍调动路线长、时间长等因素,如学生的投掷能力,投掷习惯(左右手)等对队伍的调动有很大影响,而且班与班之间差异也很大,在一个班级实践下来,如还有不合理的那还要继续反思修改,直到最完美的调动为止。场地器材的布置是体育课的基本内容之一,场地器材的布置与使用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学校在同一个时间往往不止一个班在上体育课,体育课教师在备课时,有可能对其他教师所需场地器材不是很清楚,每节课下来,体育教师要反思自己本节课场地器材的使用情况,如:和其他班级有无冲突、对其他班级有无影响、场地器材的利用率是否高、器材的数量是否够等等,体育课的器材搬进搬出易损耗且麻烦,要让器材在一节体育课中利用率得到最大化,甚至可以一材多用,体育课中教师想不到的,学生可能想到,学生的许多奇思妙想往往会对教师有启发作用,教师发现后在课后要加以修改引用到其他班级的教学中去,让场地器材的布置与使用成为体育课的一个亮点。
2、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符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期,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和意志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过程中的表现也不一致,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现代学生的个性大都很鲜明,如果考虑不周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教师在授完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表现要重新梳理一遍,对不合理的安排要及时修改和调整,如男生对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喜欢程度大点,而女生则反之。
3、运动负荷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
运动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体育锻炼只有不断对学生进行生理上的各种适度刺激,才有可能引起“超量恢复”,才会促进学生的各项机能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没有运动量的体育课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至体育新课标实施以来,有很多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有误,认为体育课重视形式,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课堂看似热热闹闹,花里胡哨,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心跳没加速过几次,没流多少汗,这样的课对身体素质提高能有多大作用可想而知。现在体育课运动负荷达不到一定指标,就不能算是节好课。但对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要因班因人而已,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要避免“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下”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每授完一个班级,都要对该班学生在课堂身体素质中的表现反思一下,素质练习的难易度如何,学生是否能承受,有没有特殊学生的个例等等,积累这些相关知识便于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运动负荷的大小,同时对不同班级的安排要个别处理,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在下一个班级授课中,检验运动负荷的适宜程度,反复检验,找出最佳运动负荷价值阈,最大可能的让学生都能获得身体素质提高。
四、教学评价是否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科学的评价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都有待于本时的点点滴滴,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态度,都有待于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动机,以及在经历过一些体育练习及活动之后的体验和感觉。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对体育学科的需要。刺激是引发需要动机的外在条件,即诱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价。一个学生如果在体育练习和活动中和结束后,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听不到一句激励赞赏话语,缺少了同伴之间的合作,那他会对体育失去信心,导致兴趣大减,处于冷淡状态,失去了一切动力,导致恶性循环。但同样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平行班级中学生的个性是各有特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过分的表扬和赏识评价是一种形式,长期如此可能会让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一些偏差,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五、反思失败缘由,记录精彩瞬间和教训
每节课的教学,都有成功之处,也有不理想之处,哪怕是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班级中教学其教学过程和效果也会不同。教学中的失误有很多,如在备课时准备十分钟学会的动作,结果学生二十分钟还没会,传授给学生的保护帮助手法学生不会用,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练习容易造成学生的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反思改进,以便在下节课中能及时纠正,优化其教学手段。教师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氛围下、不同的人群前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机智,精彩的课堂语言、幽默到位的肢体语言、简洁有效的教辅手段、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合理准确的时间安排等都是该课的亮点所在,教师在课后要能立即做好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这些精彩的瞬间,让他们更能有效的指导今后的工作。
反思是种意识,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学反思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6-10-26
第四篇: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体 育 高 效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探 讨
杨晓勇 根据新课标下中学体育课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进阶思考,与研究探讨,我要讲的是课前准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再到课后的总结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举实例以孙华东教师这节体育课为例”因为体育的基本结构分为三点:
1、准备部分;
2、基本部分;
3、结束部分;
在教学中利用文章提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能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什么这么说呢?课堂时间、目标、达到有效,才能高效。有效性提高了才能高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体育教学中身体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体育课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体育课如何实施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而言的。它属于有效教学范畴,很好讲授有效教学所不具有的指向的准确性。高效课堂应是于课堂通过教学改变,实现低耗高效,找到这个点,才能撬开并破解诸多体育课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的问题。
二、对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认识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施有效性学习的过程。体育教学是有效,达到高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的教学生,学生是否努力的学,是否增进健康增长知识,增强技能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教师教和学生学,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获得的结果。
三、对提高中学体育课堂高校教学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 1.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中学体育分三个水平段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刘亚琴老师这节课是教材“田径---弯道跑”中的九年级的复习课。
这节课选的教材很好,能够结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使学生学习有兴趣,乐于接受,同时学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例如教材中,准备部分做体操,激发兴趣,还达到热身目的,是教材前基本部分,加上音乐快乐十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官、听觉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从有效中进步达到高效。所以说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每节是否高效的成败。反之,单调乏味的教材,例如队列、长跑,学生感到乏味,有腻烦心里,如果教学中教学模式利用木棒、几何图形、跑、游戏丛林追速形式进行,而不是跑圈、队列、并队、分队、交叉等形式,都能达到好的效果,学生既能锻炼,又能掌握技能,这就是高效、有效的教学课堂。2.合理教学目标
目标统领内容,发发展有效教学,达到高效课堂。例如:一节课做的过于简单,目标定的过于低,学生感觉没有味道,无法达到激励效果,过高标准达不到,刘老师这节课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技巧,会做,能学习就行,分解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即从感官等方面锻炼身体体育意识。3.合理利用场地回材
如何利用狭中场地进行教学,怎样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一物多用,这个很有必要。例如:让学生紧紧围绕在自己的视线里,合理调动队形,运用场地,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高效课堂,在于教师怎样合理驾驭课堂,非常关键。
(二)驾于课堂
驾于课堂是关键,能力的体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的能力,他本身素质一定要强,首先
1、准备
2、基本能力
3、本身知识技能 1课堂有序
有序的组织。例如开始部分,体委整队,教师要求学生5秒内整齐到位,静齐快,集合原地踏步的利用口号1、2、3、4使学生注意力由口号出现而集中。
2、课堂有味
有味指体育课堂和学生课外自由到需要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活动区别开来,体育教学不是简单体质健康教育,每一堂课要有传授运动知识的技能的过程,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例本节课教师讲的不多,指导,纠正,学生练习比较多,从练中得到知识,技能得到乐趣,空部是我校本教材,终身体育意识,就是到老了还能锻炼。3课堂有趣
有趣是指选择的内容和方法有趣和活泼,中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游戏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游戏练习法,通过练习增强学生投掷能力。是练习法中的一种投准练习,分组竞赛激发学生兴趣,练习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实践、循环练习、重复练习、交换练习。这些练习法。很好结合教师课堂上有效高效的教学,从而达到最高教学效果,有趣的教学,还反应出教育者的语言,教师要用爽朗、干爽、干脆、铿锵有力、亲切感人、充满活力、语言的感染、激励学生、吸引学生有名人说过,高校教师讲一节课,一定要重过语言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提高教学高效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一个课堂和谐保障,教师起指引作用,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有所不同,肢体魅力、语言魅力、情感把学生引入课堂。从开始部分,教师进入角色把学生引入课堂,到基本部分,传授知识技能,游戏、互动到结束,全程教师要有评价表扬、批评、点拨、鼓励、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有激情。例如跳箱垫上危险系数大的项目,学生不敢做,害怕,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的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高,体育本身就有竞争性,如何更好发挥体育活动竞争性,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高效率的课堂就显露出来了,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促进教学高效性,例如本节投掷练习,先分组练习,后各组练习竞赛,过程紧凑,课堂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五、实践与教学是提高教学高效的燃料剂
体育教学中忌“纸上谈兵”教师大多数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技能,提高高校课堂,先集中讲是教不会学生体育技能特例见一些特殊项目。
六、练习与思考是更进一步推动教学高效的有效动力
练而不思,练习很盲目,利用学生爱模仿特点教学中加入仿声,仿物练习,不仅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对知识,技术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例如本节,教师用一个木盒和一个球来讲前滚翻的团身,学生一看便知,自然而然,就知怎么做。培养学生运动中思考,积极动脑,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七、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坚强后盾
反思促进教师进步,每节课的回顾意义上反省、探索解决教育教学在问题,为今后提高教学课堂实效性有很大的作用
1、感动之处 好的地方例学生能力提高
2、不是之处 没有失误、没到位、不细致
3、学生创新 号的方法,游戏中
4、教学灵感 突然间发现闪光点
5、教学困惑问题 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句话,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第五篇:“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四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模块;五策略;六环节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072―02
“四模块五策略六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简称456模式)是我校在学习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生成地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两年来,已在学校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四模块
四模块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四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即学、思、议、练。
1.“学”,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自主学习在先,合作学习在后;学生学习在先,教师讲解点拨在后。学生自主学习依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指导,明确内容、方法、要求、时间,进行生本互动。合作学习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当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或学习意见不统一、学生的认识模糊时、知识需要拓展时,教师应及时讲解,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思”即思考。思考贯穿学习的始终。课堂上的积极认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看书,静心思考,对知识形成表象认识;对存在的疑惑,通过兵教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讨论、争辩、讲解、点拨是一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对知识整理归纳,提升内化,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在当堂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作业,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升华。
3.“议”即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议”建立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和积极主动的“思”的基础上。课堂讨论有利于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思维的碰撞与新的观点的生成,也有利于个体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加以更正。“议”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学习指导中提出的问题,更正检测练习中的错误。在“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能倾听其他同伴的意见,并对同伴的观点质疑、辩论。议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练”即巩固练习。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练习是对新知的延伸和继续,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有目的、有针对性、巧妙又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学习过程优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目标。练习时,要突出课堂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并促进对内容的理解。练习的形式不拘于写,而是演、评、画、游戏、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五策略
五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五种教学策略,包括目标导学、问题引学、生本自学、合作互学和训练巩学。
1.目标导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根据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运用目标导学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以“目标导学”为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2.问题引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学习方式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式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提出的能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
3.生本自学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再通过解决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疑惑、无法解决的共性、个性问题,进行反馈交流,完成自学。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听录音、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4.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的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就有了合作的内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更正,学懂的学生教不懂的学生),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
5.训练巩学即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课堂练习包括课堂检测和课堂作业。课堂检测是在生本自学后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的练习题。课堂作业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留足时间,学生当堂完成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学”、“思”、“议”,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遇到的学习困难,也在师生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及时消化教学内容,当堂达到学习目标。针对知识目标,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及时掌握;针对能力目标,要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情况下巩固练习,形成技巧;针对情感目标,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感悟,达到升华。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六环节
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其操作程序一般分为“目标导入”、“学习指导”、“自主学习”、“检测反馈”、“讨论总结”和“完成作业”等6个教学环节。
1.目标导入。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简洁、明晰或富有趣味的语言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入,板写课题。然后出示学习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指导。目标导入后,教师马上出示学习指导。小学高年级常用屏幕出示,小学低年级可由教师口述。学习指导一定要具体,要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3.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是学生根据学习指导,认真地阅读课本、思考或动手操作,完成学习指导中的要求或思考题。(1)在学生自学时,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静下心来,钻进书本自学知识。一般不允许学生边看书边讨论。教师不能板书、不能东张西望,以眼神扫视全班,督促学生认真自学,保证自学实效性。(2)学生自学时间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内容简单,学习时间可缩短;内容较多或难度较大,可延长学习时间。低年级一次自学时间不宜过长。
4.检测反馈。教师可采用提问、听写、朗读、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1)语文、英语学科一般以朗读、听写、对话操练为主,数学学科以书面练习、板演为主。(2)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3)检测时,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或更换学生,以免影响教学时间。(4)教师及时搜集学生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归类,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一环节有效点拨做好准备。
5.讨论总结。指教师根据检测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 “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由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完成作业。即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以上六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教师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教师的“教”应该是在学生学了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切不可生搬硬套、模式化。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