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1:4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题目)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教学改进”的深入推进,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很多教育人士不断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解放学习生产力”等口号。培养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多学课外知识、社会知识,追求更好的素质教育,成为“课改”的显著问题。体育课上,要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由管理者转向启发引导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习能力的促进者。运用各种资源,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成为每位教师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时效性 有效的施教

一、前言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参与者——教师,该如何站好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呢?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挑战教师对传统知识体系的习惯,挑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坚持;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创新改革的机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很明确,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什么是课堂实效性呢?课堂实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把相对困难的练习进行多样、简单的变化,殊途同归,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的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方法

以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等方法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做研究。

2.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

2.2.1访问法

通过与学生谈心的方式,向他们了解在体育课上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

三、结果与分析

3.1体育学科“二期课改”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精神。《新课标》提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较大限度的掌握和接受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并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的四项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而体育的实际教学又强调身体运动与思维的结合。教学中,科学合理配置和发掘这些资源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关键和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的课题。

3.2教育学家的理论与他们的实践。

教育家张璐提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就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率,能以较小的教学投入产出较大的教学效果;有效益,实现教学活动的价值,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胡斌彬指出: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要变单项的信息交流为综合信息交流。在教学作风上强调民主,教师的角色由权威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理想的课堂教学程序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兴趣——探索——发现——归纳——运用”的过程。

湖南师大雷志灶教授为提高教学效率,在研究了教学的“四大要素”后指出: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又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又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事关效率,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水准。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没有好的效果。例如,操场上经常几个班挤在一起同时上课,被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教师间、师生间、学生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定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至此,他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六个方面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所以他的考虑是树立整体观点,下决心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 2 体效率和效益,保证体育教学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常言道:“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综合上述各家的理论,我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自觉、自如的运用各种策略和资源,有效的施教,不断的激励,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最终成为自己的技能。

3.3本人在实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的实践与案例。3.3.1研究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以学习知识来提升能力。

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是以身体运动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基础状况,事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预判,形成具体清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体育学习中应从知识的学习逐步过度到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通过学习知识来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跑、跳、投等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健康发展。民间体育活动跳长绳的难点是跳进跳出的时机把握以及较好的弹跳力和节奏感,通过练习,同学们发展了灵活性、协调性和腿部力量。

3.3.2以学生的识记、理解等水平和现有的基础为依据,把握教学的度。

记得以前在教有人扶持手倒立时,效果特别差,一节课只教会两个(按次速度推算,这一个教材就要教20课时!)。

后来了解到他们没学过靠墙手倒立,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技能储备。体育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是以身体运动感知为主,同时反映学生的识记、理解等水平程度,它受身体素质和认知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这个度决定着选择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快慢等。教学过程中,难易要适当,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反应,调整教学的速度和节奏。避免学生因速度节奏太慢而失去学习兴趣或因速度节奏太快放弃学习。

3.3.3在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量的前提下,将练习的量控制好。

把握体育课教学量的大小,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分析,随时调控。每次课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量,首先应以保证不影响教学重点的练习时间为原则,然后可根据需要课前设计、增加和补充知识、能力、非智力、德育渗透等方面的信息量。

男同学特别喜欢踢足球。有一回我教大家用脚内侧传球,又是讲解模仿,又是1、2米的短传,又是7、8米的长传。整节课都是一个教材,没注意休息和变换内容,练到后来,很多人开始偷懒或自顾自的玩起了内、外脚背传球、头球(其实都在瞎踢)。整节课下来,虽然同学们练了很长时间,但几乎没几个人的动做是正确实用的。

后来我学习和领悟到:运动量是衡量学生身体接受运动锻炼的客观标准,它与教师的知识信息输出和学生身体承载运动的能力有关。课中必须合理分配学生的体能,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练习内容和形式,避免不必要的体能浪费。保证学生在充分的身体活动和合理的运动量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完成重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练习。

3.3.4遵循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程序。

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这一对教学关系在实际操作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不可拔苗助长,强行灌输。一是遵循人的认知程序:即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所学体育项目的各种知识,对这一运动技能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通过实践活动,一步步的练习掌握。二是体育课的教学结构程序:任何类型的体育课其结构基本相同而稳定(模仿,分散练习,纠正错误,复习提高),各部分由分阶段的若干教学环节组成,须依据教学实际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灵活合理的变化和调整。

3.3.5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绪、情境和情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要素,三者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情绪和情感是随着情境的产生而发展变化的,情绪则直接影响情感反应。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把这三点控制调节好。首先创设一个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其次注意好练习小组的组合;还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有一次,我上二年级的快速跑教材,比了两次都是第二组被远远的落在最后,一些同学开始气馁,情绪低落,不想再比了。我马上调整了组员,使得各组实力平均,并用关爱的话语激励:“大家都很努力,有的同学想获胜,只是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让我们看看谁能用最大的努力换回胜利!”这样每个人都跃跃欲试,继续保持着对胜利的渴望。整节课下来,同学们始终斗志昂扬,精神满满。

我们在组织比赛时,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与热情。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中中”挑战,“弱弱”追逐,“让距跑”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3.3.6细心观察,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体育教学的方法,很多人的观念就是教师用什么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法。而实际教学方法是由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构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授、训练、调动、演示、评价等形式,都可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来实现,而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有效的教法,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

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时,先进行从高处向低处滚翻的诱导练习;在后滚翻的教学中,4 光模仿老师的动作,效率很低,有时两节课都没几人能学会,要进行分步骤的教学,用一节课练习垫上后滚动,这个动作学好后滚翻就轻而一举了。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法,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教法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易受其能力及同伴的影响,常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教师应及时的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示、调节和纠正。教和学必须密切联系,两个方面的方法,即要相互渗透,又要相互检测。

3.3.7肯定努力,承认差异性,积极评价,激发潜能。

体育动动技能的优劣与学生先天的体质有密切关系,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未免有失公允,会造成一些肥胖和矮小的学生因成绩与评分标准相差太大而逐渐失去锻炼的兴趣。如教学中让肥胖学生示范技巧动作;让矮个学生示范跳起摸高;让协调性不好的学生示范韵律操等都会有意无意地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使这些学生逐渐惧怕体育课,逃避体育课,讨厌体育课。正确的做法是:区别对待那些特殊体质的学生,引导他们对自身有客观和积极的认识,大力肯定他们为取得进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同时在评价时适当降低要求。

3.3.8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我们在举办校运动会时,通常有校长讲话,广播里一直放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或表扬某某同学破了校记录等,这些都有助于运动员超水平的发挥,增强体育活动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效率有了一些可喜的提升,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我认为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4.1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选择重点进行探索,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那就会使学生的探索迷失方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抓住教学的要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也是非常需要的。

4.2落实双基和拓展创新的关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开拓创新,但也不能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为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开拓和创新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我在教学低年级掷海绵球教材时,要求学生学习完肩上挥臂的动作后再创编投掷小游戏,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4.3合作研讨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新课程非常注重合作探索,课堂教学的组织常用两人合作、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形式,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何来独创精神。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就必须辩证地看待,冷静地思考,科学地把握以上几组关系,否则将在教学当中只留于问题的表面与形式,而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身为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二期课改”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上课时,既要有把握全局的战略眼光,又要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能对症下药。这样就一定能提高实效,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参考书目:

5.1《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09-10,第二版,5.2《教育创新研究》,上海市七宝中学,第五期,《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李蓉。

5.3《上海体育科研》,2008年24卷第三期。

5.4《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曲宗湖,杨文轩。5.5《论体育教学系统》,体育学刊,1996-1,崔伟。

第二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回顾几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门学科教师的职责。严格地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有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注意力集中、锻炼活跃、记忆深刻,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然而,根据调查、了解,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很多体育课堂存在着低效率的情况。下面,仅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谈谈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课堂锻炼时间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一、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而“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具体而言,低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教师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目标空洞、泛滥,形如一盘散沙,不切合实际;教学内容安排随意,设置过多,没有主要内容,重点不突出。有的课堂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2、在教学形式上,所谓的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背后,透露出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被动式地进行“讨论”,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更重要的是淡化了体育的本质——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锻炼,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的教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有“温度”无“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华而不实,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3、在教学理念上,课堂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

4、在教学态度上,依然存在严重的“放羊式”教学现象……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关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质量和效率筑起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如何着手呢?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有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热点,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练习,这些都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要多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运动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亲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1)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2)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3)体育锻炼小组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5、问题的设置要有效

问题的设置既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又要灵活,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无效提问的发生。

6、抓好双基、适度训练

抓住运动技能的本质教学是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增强体质,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技能必须形成。时刻应该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了体育素养。

7、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

(2)语言要简洁。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教学理念与艺术——把握前提,增添动力,点面结合1、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只要发现不守纪律的现象,应及时有效地制止,课后及时批评教育,避免养成不良风气。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互管理的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锻炼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运动,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学生欣赏体育赛事转播,在校内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上课时更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行动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

3、点面结合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允许存在差异,不搞一刀切,要努力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体育教育。人先天的体质差异并不大,对待差生首先让他们看到与同龄之间的差距,帮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学习的方法,教育他们加强锻炼,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也挺“棒”,克服自卑心理,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对于优生,告诉他们不骄不躁,不满足于现状,引导他们寻找追赶的目标,使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一步让他们理解认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总之,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李家小学

2010年

第三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关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质量和效率筑起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如何着手呢?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有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热点,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练习,这些都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要多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教学目标有效性的最基本要求是:(1)教学目标要正确。老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挖掘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2)目标设置要恰当。老师不仅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运动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亲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1)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2)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3)体育锻炼小组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5、问题的设置要有效

问题的设置既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又要灵活,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无效提问的发生。例如:一个学生练习武术时有突出的表现,老师请他上台展示,完毕,老师就提问了——“同学们,这个同学表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扬他一下呀?”“想。”“那咱们就来表扬表扬他吧。”然后再是学生整整齐齐,拖长声调的“×××,你真棒”,这样,表扬一次学生就浪费掉了多少时间啊!

6、抓好双基、适度训练

抓住运动技能的本质教学是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增强体质,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技能必须形成。时刻应该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了体育素养。

7、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

(2)语言要简洁。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在侧手翻教学前,老师为了激发兴趣,就忍不住展开了:“你们会翻跟头吗?”学生兴致来了,已经会的学生纷纷嚷着想要展示自己翻跟头的本领呢。师再接着说道:“是啊,尤其是一走到那些草坪上,我们呀,就忍不住去翻上几个跟头吧?其实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翻跟头的,一次要翻几十个呢;我们小的时候可供锻炼的方式并不多,翻跟斗就成了主要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侧手翻和翻跟斗相比,只是技术要求更高、有规范的技术要求而已。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练练,好不好?”学生回答“好!”这时,课堂气氛好像是挺热闹的,但仔细一想,这是否引发的太过头了?!这谈何有效呢!

第四篇: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参与者——教师,该如何站好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呢?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挑战教师对传统知识体系的习惯,挑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坚持;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创新改革的机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很明确,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什么是课堂实效性呢?课堂实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把相对困难的练习进行多样、简单的变化,殊途同归,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的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操作方案

通过完善的计划和方案,增加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具备新颖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内容搭配,科学的练习方法,严谨的组织教法,鲜明的个人特点。如:快速跑、耐久跑等教材,在制定这类教材单元计划时,可根据教学次数安排, 推算出平时练习的总次数,以及每次跑占单项评分的具体分值,制订学生能力分组表格,把学生每次练习的情况,按态度练习表现记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体育课堂上同学之间又有参与又有竞争的联系氛围,保证只要学生平时练习态度好,表现突出,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或比较好的等级,这种设计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达到体育课堂上人人受益,人人喜欢的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

1、通过暗示让学生阳光起来。

体育课堂不仅需要学生行为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运动场上拥有阳光般的笑容是每个体育教师最大的心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暗示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去领会教师的意图,完成教学任务,让运动场充满阳光的感觉,例如:当学生出色的完成一个教学动作,教师可以微笑着向学生点头示意,或者伸出大拇指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再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划出及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的标志线,采用不同颜色的小旗来区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自己要努力的目标,再比如:在韵律操教学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练习,一边也告诉学生每个动作要达到的练习目的,并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拥有健美的身体,良好的体态,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你的出类拔萃,通过这些暗示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进取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把体育教材想象成学生喜欢的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如,原地怕运球,再练习的时候,为了防止学生低头看球,采用教师使用手势变化,让学生边看手势变化边排球。这样学生因手势变化从而不用去看球了,而求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体育课心理兴趣阶段逐渐转化到体育课生理兴趣阶段,既学会了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技术,又对篮球产生了兴趣。

总之,把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上来,使人人都从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颖的教学方法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导员,“不要站在学生前面牵着跑,而应该站在边上放手让学生跑”。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火花可以绽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投掷小沙包”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沙包上系上彩带,投掷时就出现了一道“彩虹”,这样既能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生也来当老师。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异性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要反对“教条化”“机械化”的教学,想方设法充分展示体育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新的一面。课堂教学不要完全局限于教材,如学习跳绳时,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的甚至不要教就会了,有的则教了好几遍都不会,这时,我就让跳的好的学生教不会跳的学生,另外自己再创造新的跳绳方法,有向后跳的,有交叉跳的,还有把两根绳子连在一起跳长绳的等五花八门,而跳的不太好的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加油,讨论跳的多的技巧,看谁跳的好,作为教师重点指导不会跳的,整个课堂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各种各样的跳绳姿势,增强了他们对跳绳的兴趣,调动其对跳绳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的从体育中找到乐趣,真正爱上体育。

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

孙宏智

新课程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参与者——教师,该如何站好教学课堂这一主阵地呢?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挑战教师对传统知识体系的习惯,挑战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坚持;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创新改革的机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中不适当的思想,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指导方向很明确,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什么是课堂实效性呢?课堂实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把相对困难的练习进行多样、简单的变化,殊途同归,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的完成,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的能力,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制定完善的计划和操作方案

通过完善的计划和方案,增加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具备新颖的教学设计,合理的内容搭配,科学的练习方法,严谨的组织教法,鲜明的个人特点。如:快速跑、耐久跑等教材,在制定这类教材单元计划时,可根据教学次数安排, 推算出平时练习的总次数,以及每次跑占单项评分的具体分值,制订学生能力分组表格,把学生每次练习的情况,按态度练习表现记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保证体育课堂上同学之间又有参与又有竞争的联系氛围,保证只要学生平时练习态度好,表现突出,就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或比较好的等级,这种设计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达到体育课堂上人人受益,人人喜欢的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

1、通过暗示让学生阳光起来。

体育课堂不仅需要学生行为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运动场上拥有阳光般的笑容是每个体育教师最大的心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暗示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去领会教师的意图,完成教学任务,让运动场充满阳光的感觉,例如:当学生出色的完成一个教学动作,教师可以微笑着向学生点头示意,或者伸出大拇指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再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划出及格、良好、优秀等不同的标志线,采用不同颜色的小旗来区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到自己要努力的目标,再比如:在韵律操教学中,教师一边带领学生练习,一边也告诉学生每个动作要达到的练习目的,并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练习就一定能够拥有健美的身体,良好的体态,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你的出类拔萃,通过这些暗示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进取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把体育教材想象成学生喜欢的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如,篮球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教师将篮球架设成一个大老虎,篮球比做食物,学生做三步上篮时将食物(篮球)投入它的嘴里,如果学生跑二步投篮将喂不饱老虎,如果跑四步将被老虎吃掉,只有跑三步才能喂到老虎且将老虎喂饱,这样学生因喂老虎对学习产生兴趣,从体育课心理兴趣阶段逐渐转化到体育课生理兴趣阶段,既学会了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技术,又对篮球产生了兴趣。

总之,把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上来,使人人都从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颖的教学方法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导员,“不要站在学生前面牵着跑,而应该站在边上放手让学生跑”。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火花可以绽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宰,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如:在“投掷小沙包”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沙包上系上彩带,投掷时就出现了一道“彩虹”,这样既能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生也来当老师。

体育课堂教学的特异性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要反对“教条化”“机械化”的教学,想方设法充分展示体育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新的一面。课堂教学不要完全局限于教材,如学习跳绳时,有的学生一学就会,有的甚至不要教就会了,有的则教了好几遍都不会,这时,我就让跳的好的学生教不会跳的学生,另外自己再创造新的跳绳方法,有向后跳的,有交叉跳的,还有把两根绳子连在一起跳长绳的等五花八门,而跳的不太好的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加油,讨论跳的多的技巧,看谁跳的好,作为教师重点指导不会跳的,整个课堂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各种各样的跳绳姿势,增强了他们对跳绳的兴趣,调动其对跳绳的积极性。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成员之间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问题。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习”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如此来割裂教学双方,因而形成了学生主体名存实亡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主体进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学习脱离学习目标时,给予引导;主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主体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症结时,给予疏导。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就能真正地体现出现代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积极的教育思想,成为主体的助手,成为一个教学活动中的服务者。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速度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教师既可以起咨询作用,又可以起辅导作用,在这样的课上,可以说学生是有了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积极的课堂环境,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上。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以前我们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如有一个学生在做山羊分腿腾越时,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我们会说,“动作质量不高,腿明显弯曲,腾空动作不明显,没有达到及格标准。”但是今天我们会这样说:“某同学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优美了。”这样学生是否更容易接受?同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常常倾听学生发表的不同观点,能够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缺陷,利用学生中一些有特长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发表的观点如果能得到教师采纳,自己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学生那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课堂安全感会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学习。

总之,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多样化、游戏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的从体育中找到乐趣,真正爱上体育。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来开展训练,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重视技能传授、忽视综合发展等问题,再加上小学生身体还没有完成发育容易出现伤病,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进行了探讨,以期获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而体育教育在这其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经验,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时代要求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过于注重身体的训练和成绩的达标,忽视培养学生的品德,致使学生的容易形成孤独的性格。在此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要进行深入思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融合起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也不具有独立性和拼搏精神。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育人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教学之中,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如,在课堂训练开始前,笔者会讲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难点及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队列训练中,笔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严守纪律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其在队列行进中达到动作准确的标准;在场地器材摆放的过程中,笔者会讲述这些器材的使用原理,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养护教学器材和场地,从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笔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在长大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

二、进行趣味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们的动作是否标准,导致传统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会使其很容易出现伤病,最终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当依据强度适宜、难度适中的原则开展科学训练,改造一些训练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拓展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形成拼搏、顽强的运动作风,使其在面对困难的环境时能够战胜困难,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要积极地配合体育教师,努力把技术动作做的标准,避免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伤病,提高身体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

如,在上课前,笔者会带领先到场地的学生打扫和检查训练场地,排除里面的安全隐患,使他们树立安全观念,同时会向其灌输安全第一的意识,指导他们学会急救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流程。在“30米跑”的教学中,笔者还会设计一些跟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训练,像采取变换跑的方式,让学生采用各种姿势的起跑、折返跑、障碍跑、S线跑等方式,这显著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其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玩耍、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笔者还会纠正学生在训练中容易出现伤病的错误姿势,减少他们出现伤病的概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树立了安全意识,又学会了如何避免伤病,还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三、开展团体活动,提高协同意识

现代的孩子们大多都是家庭独生子女,缺乏和同龄人的互相交流。升入小学后,家长比较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培养学生的性格,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团队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一方面符合新课改的改革精神,另一方面也能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学生,其性格都较为开朗、活泼,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很强的社会成员意识。而体育活动在培养小学生团队意识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体育活动是培养其协同意识的主战场。

如,笔者在体育课上设计了“托起明天”的这一趣味活动:大球两个、一组5名学生按身高分别托住大球。笔者发令后,学生托住大球迅速向前奔跑,中途球不得落地,以最后一人最先通过终点者为胜。还有就是“推动火箭”这一活动,每个小组有12人,协商分工,有的扶住“火箭”,有的推动滑板,有的准备在循环往返地搬运轨道开路和铺路,以火箭尾部最先到达终点为准。同时,学生们在上体育课前也会亲手编制一些趣味项目——“跳圈接力”“巧射足球”等,共同创建体育游戏,将趣味性、游戏性和运动性结合在一起,动作易于学习,还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笔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其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

四、开展人文教育,灌输体育精神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身体的同时,还具有塑造他们完整人格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在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同时还应当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心理“减压阀”的作用。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小学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排解内心的焦虑、抑郁,精力充沛,有利于成长为一名心智健全的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穿插讲述一些伟大体育运动员的故事,使其在困难时能够靠自己的意志来克服,进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如,在小学运动会中,有的学生参加中长跑比赛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跌跌撞撞跑到终点,有的学生会因为很难坚持下来想放弃,这时候,笔者和班级的其他同学会在赛道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克服掉自己内心的气馁的想法,发扬拼搏精神,越过身体的“极点”,达到最终的目的地。同时,笔者还会为小学生讲述一些奥运故事: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奋力苦战、连扳三局,最终以3:1获得女排奥运会冠军,重回世界之巅。那一刻,不管是现场的女排队员还是国内的老百姓,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养成遇到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影响着未成年的小学生,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也关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目前,一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技能,但是缺乏高水平的人文素质,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学校应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其教学思路,使他们积极地创新训练方法,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学校要及时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动态,尽可能掌握每位教师的详细情况,从细节入手感化他们,使其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工作,留住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广大教师也应当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与同行教师开展交流丰富自己的眼界,查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锐意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可以以技能比武大赛和公开课为契机,邀请其他单位的教师来开展交流合作,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感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总之,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农垦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研究课题的引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又要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使其能够成长为一名拥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吕时珍.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3)

[2].陈敏.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13)

[3].吕小标.论体育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26)

下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5篇可选)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究小结 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 黄福九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提高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是小学英语的主要学习场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已成为目前大力倡导的学科主题。所谓课堂教学实效性: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尽......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改下,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充满个性化而且使自己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学任务和质量,改变一味的追求......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东西湾初中 梁海涛 2014.3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09年04月15日 15:31:39 来源:普兰店市元台镇中心小学【字体:大 中 小】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程黎明 音乐老师要教学的班级通常有很多,学生数也多,每班的课时数又少,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是放松的课,加之音乐课本身气氛活泼,又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