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0:2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09年04月15日 15:31:39 来源:普兰店市元台镇中心小学【字体:大 中 小】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有效性研究方面并不多,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要质量,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收效不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考察,发现、反思并及时调控老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在增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的同时,逐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营造学校特有的教育文化。达到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这一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起源于上个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由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而提出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更多地转向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性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思想,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由台湾扩展到大陆)。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专家们的关注,引领我们要直面教学现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且集中在中学层面,小学层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

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联系: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一样,其目的都是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重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区别:本课题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实际,针对各学科特点,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informal)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

课题名称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努力铸造汤小有效教学特色。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研究两个研究。①、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②、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

七、研究步骤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2008.9—2009.1)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2、实施阶段:(2009.3—2010.7)

A、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B、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C、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D、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E、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F、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G、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阶段:(2010.9—2010.12)A、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

D、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八、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实践与探索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各种资料的信息,让课题研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效课堂教学的情况,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依据。

九、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有效教学主要看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进步和提高。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是指教师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同时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是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用反思来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十、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本课题设立课题组——子课题——教师的课题研究网络,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组由教导处的负责人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起组成,负责对本课题的确立以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本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顺利展开,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我们倡导教研组即课题组的研究方式,各子课题由热心科研并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骨干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

各子课题及具体分工如下:各学校、教研组及骨干教师根据总课题设立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有专门负责人。

时间保障:学校在课题研究的三年中,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卢士祚

副组长:姜振海

成员:侯玉娥 陶盛礼 于彩云 姜平王冲 赵延淑 高淑美

姜礼成 王忠和 邹春媛 刘大为 张成钢 各学科教研组长

第二篇:《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代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处于世纪之初,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更为严俊的可能是道德危机的挑战。当前,素质教育全国展开,落实德育首要地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素质培养。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就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民族的地位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教育系着社会的转型,科技的高速发展,民族复兴之大任。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对我们产生重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新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将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市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德育是核心”。为了保证核心地位的确立,必须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开创新局面。这种新局面不是从形式上、内容上的花样翻新,而是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来入手的。德育实效性的高低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德育科研。

我校1995-1997年期间,部分班级就德育的实效性方面进行过实验性尝试,首次编印《沙河中学学生手册》,形成了学生德育目标量化考核方案。在此基础上,1997年秋季,全校性开展德育目标量化考核试验,学生德育目标和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特别是1998年2月针对探索德育实效性修订了《沙河中学学生手册》,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有所突破,组织多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有丰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经验的书记、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等,组成德育科研小组。1998年5月19日确立《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通过全校学生和部分兄弟学校部分班级学生的调查,分年级探讨德育实效性研究,着重从起始年级开始,选初2000级1班(好班)和高2000级2班(差班)对比,2000级1班(好班)和高2000级3班(差班)对比,在四个班级分别着重进行“道德品质培养”、“行为习惯训练”、“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素质辅导”。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实验,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考虑社会对思想道德的要求的层次结构,恰当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从点滴开始,重实际效果,真正打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但由于人员变动(有的主研人员退休、调动)等原因,一直没有正常开展研究。现经天城教研室同意,继续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理论思考

(一)社会实践与拓宽德育途径

社会实践这一德育途径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学生接受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这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组织社会实践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严密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让社会实践扎实、有效的发挥其德育功能。

(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德育内容

近几年,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却是比较薄弱的。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中生是自我教育。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发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及学生品德发展、年龄特征选择基本的、系统的内容进行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发展性的德育。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消费观念、权利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怎样选择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是取得实效的保证,学校应在选择内容时既要依据纲要,又要切合学生品德实际,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因为学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阵地,是传播现代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殿堂,学校德育理应加强对学生三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把握人生的方向。

(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增强师生双向沟通,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德育的原则,德育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初、高中学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不同,对德育的需求也不一样。而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师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采取合理措施,促其质变或飞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如高中阶段是学生由幼稚状态发展为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因此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目前高中教育往往是高考硬目标冲击德育软任务,使学生对学校德育效果的评价明显低,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证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需要相对应时,就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

(四)学生主体参与德育方式

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学生们喜欢自己搞的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内容和方式;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式的教育。而我们的德育,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主,没能考虑到学生的主体需要。尽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实并不到位,人们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仅限于智育,还没有包括道德发展的主体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使得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育,是“等待加工的产品”。这样的德育学生怎能乐意接受呢?其实成人的成熟与经验,只能具有辅导与指导性,但绝不能代替儿童来做决定,学生有自己的道德选择和接受道德的权利。因此,要取得实效,首先应解决的根本不是方法、内容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这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校德育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有实效。

(五)努力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提高教师德育素质,是搞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保证。面对德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揭示其规律,寻找新方案,就非常需要教师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既要勇于实践,又要积极参与科研,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德育实效。心理诊断与辅导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研究内容

德育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但任何教育研究离不开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研究,离不开对操作过程的研究,更离不开对未来适应性的研究。这些都是研究确保德育实效性的最重要的研究。

(一)、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品德的完善、人格的升华。所以,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德育应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但是,以往的德育工作,由于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较强调学生是教育对象的一面,而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作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没有主动参与的需求,久而久之,势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未来社会的发展靠有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去实现。因此,我们主张把德育活动过程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求得一种主动的发展,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当然,主体作用发挥对象,不应仅仅是那些学生干部或重点中学的学生,而应是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取得最大的实效。

(二)、研究教师,不断加强师德建设

抓好学生的德育必须先抓好师德。我们感到:学生的德育要载体,而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教师的人格。德育的最大效果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因为其中教育的痕迹最少,学生最易接受,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以校为本,研究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学校德育途径

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使学校德育工作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科学化的轨道。我们认为,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要坚持以校为本,重要视探讨研究每所学校德育的个性和特色,学校德育工作的共性存在于一个个具体的个性之中,只有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学校德育工作的自主权,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从这个意义看,德育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哲学观的转变。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以校为本制订整体规划必须以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校所在社区实际为出发点,遵循青少年身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性别差异,构建不同的德育网络体系,力求使整体规划具有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操作,注重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

德育贵在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校德育工作不应是运动式的,也不能只满足于搞几项大型的活动,更不应该只是形式上、内容上的新花样。德育工作要讲求实效,而德育工作的实效来自于操作的优化。从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操作方案,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在课题组各主研和参研人员制订初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并设计评价指标和问卷调查的题目。准备实验课。

(二).实施阶段:

1、问卷调查(前测):2000年9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访谈对象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测试后进行统计检验。

2、实施方案确立:2000年10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确立方案。

3、实验实施阶段:2000年11月到2002年12月,时间二年(两个学年)。实验对象选:沙河中学高2003级和初2003级。

4、问卷调查(后测):2002年9月进行,并进行统计检验。

(三).总结阶段:2002年9月到12月据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分析、[1][2]下一页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我们常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高质量,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还是要看课堂40分钟的效率和质量。《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三条明确要求要“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加”了,做好了这对“加减法”,素质教育才算真正落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反思两点:其一,“实效性”如何界定?通过学习,我认为“实效性”指的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将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实效性。

其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就是要“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实事就是”。以语文教学为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实”,指的是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鲜明、具体、实在;阅读过程要“实”,指的是教学中解决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实”,指的是指的是语言要素要落实,字、词、句段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决。能力训练要“实”,指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落实。要知道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教师情感要“实”,要纯真、朴实,没有丝毫的虚情假义、装模装样。教师言行要“实”,要恰到其分,恰到好处,没有半点的娇揉造作、弄虚作假。

“课堂展示”活动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我们展示的是“原生态的课”,而不是“做秀”的课。“课堂展示”活动对于讲课的教师来讲是一次历练,也是大家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是大家共同研讨的,是集体的智慧。对听课老师来讲则是一次观摩学习,启发思考的过程,也是促进交流研讨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好处。一直以来,王校长多次提到要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我想,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海绵吸水的精神,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不分时间,不顾面子,不怕献丑,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地、无私地参与到研究中去。每个人的学习劲头足了,教研组活动落实了,高效了,建设“学习型”校园才有了保证。

素质教育改革给了我们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实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肥沃的改革土壤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几年来,学校围绕课程改革做了许多工作。每学期的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评优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减少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使教师的“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是困扰我们提高质量的主要原因。在此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我们能把此问题解决的好一些,教学质量相信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那么,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呢?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我这样说,可能有些老师不服气:“我们每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都有呀,有的还就是按教学参考书写的,怎么不行?”不错,老师们是写了,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你的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常常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别。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那节课都行,可谓“放之四海皆真理”。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我在听课中曾有意识的统计过4位老师课堂提问的情况。一堂课,最多提问11次,重复问题 3个,真正有思考力度的问题(即“必须经过仔细推理得出”)共6个,人均1.5个;“需要通过回忆得到答案”的问题共6个;共提问学生43人次,其中“提问后请自愿回答的人”30人次(却都集中在两三个学生身上),“请不自愿回答的人”13人次。可见思考的力度与广度都不够。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地点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归纳老师们成功课堂的经验,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应该参与什么?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的内容,制定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乐意去做自己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认同性上。这种认同,就是教师把预想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并通过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

其次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倍至。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可是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舞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肤浅,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因为学生活动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须动脑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讲作者及主要人物、词语的注音、解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深入性,没有展现参与的实质意义,只是被动地应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就必须剥离表层的虚幻,去刻意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与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

最后是结果评价上的接受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评定,以利于下一步调整改进。评价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明晰优劣、正误和得失;二是能够激励鼓舞学生,使之再接再厉。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可和接受这种评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各种活动的失败,评价才会成为下一步活动的动力和标尺,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出现异议或反感,就会消弱其参与的积极性,给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因此,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究小结

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 黄福九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提高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主要研究目标。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以及忽视现代教学设计方法的引领,课堂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借助于 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只有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设计才会符合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取得的成效:

1.教学设计和学案设计体现:为学生”学”而设计,创造了多种形式,体现了个性化。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环节安排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

3.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积极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三大学习方式不再流于形式,起到了实效性。

4.重视探究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有了深刻的体验。从学生的元认知入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突显了教学实效性。存在不足:

教学普遍存在着阻碍课堂实效性的问题。1.仍然强调教学的预设性,抓不住教学的生成性。

学生还是顺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学习,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之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顺畅完成,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师不能抓住生成问题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2.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如何将新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参与度关注较少。“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因素。3.学生学习因没有明确任务而缺乏目的性

教学中,在新授前做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训练,学生不明白教师的用意,不清楚这些指令和零碎行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指向不够明确,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4.提出的问题太大或太小,缺乏序列性。

如课堂上直接可以回答的问题,就是太小、太碎的情形。只有对问题有效分解,学生通过对问题序列的层层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扶到放,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实效性。

思考与总结:

1.更新设计理念,创设“以问题为中心”有效教学模式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情境,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化。出一个中心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完整任务。一堂课可以 成问题序列,层层推进,通过序列问题的解答最终解决复杂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有效教学方法。①具有任务特点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②解决可分解成问题序列的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备课,调整备课策略

在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备课的基本精神就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所备的课要具有时代意义,操作性要强。备课时教师头脑中要有“与学生对话”、“与教师自己对话”、“与同事对话”、“与新理念对话”、“与教参对话”的意识,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备课时要采取多种策略:开放性策略、预设性策略、反思性策略等。

3.与课改同成长,加速自我成长

课改已进入反思阶段,我们的教师对我们的教学要进行深度的反思,建议教师与课标进行再次对话,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再提高。由课改初期对课标肤浅的认识到几年的实践应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还处在横向的交流阶段,缺少真正理论与实践的纵向引领,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增加知识储备量,与课改同成长。

2017年6月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理化生微组 2011.01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实践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做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道德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等。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取得的成效:

1、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名学习者。

与学生共学习,共同提升,收获学习的快乐。使自己和学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共同体。

2、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关注过程,关注学习状态。要关注每节课有多少学生在和你一起学习,有多少学生在专心听课,有多少学生学习收获较大;学生的学习是否很积极踊跃,思维是否具有深刻性,是否在认真思考,思考的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

存在的不足: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相辅

相成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课堂上以小组对抗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2、抓好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和课堂气氛的营造都是为了更好的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让大家都参与,使大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3、追求生活化的活动设计。学生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最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活动,力图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

4、及时反馈评价。对于学生他们的点滴成绩我们光给予口头表扬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了,在学生们的书本和作业本上印上“笑脸”的标志,是对孩子成绩最好的认可。期中测试时,将每位学生的笑脸做统计,并记录到他们的平时成绩中。得到的笑脸多与少无所谓,重在孩子能乐于参与学习,这是最好的结果。反思与总结:

1.更新设计理念,创设“以问题为中心”有效教学模式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情境,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化。出一个中心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完整任务。一堂课可以 成问题序列,层层推进,通过序列问题的解答最终解决复杂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有效教学方法。①具有任务特点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②解决可分解成问题序列的问题,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备课

在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备课的基本精神就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所备的课要具有时代意义,操作性要强。备课时教师头脑中要有“与学生对话”、“与教师自己对话”、“与同事对话”、“与新理念对话”、“与教参对话”的意识,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备课时要采取多种策略:开放性策略、预设性策略、反思性策略等。

3.与课改同成长

课改已进入反思阶段,我们的教师对我们的教学要进行深度的反思,建议教师与课标进行再次对话,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再提高。由课改初期对课标肤浅的认识到几年的实践应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还处在横向的交流阶段,缺少真正理论与实践的纵向引领,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增加知识储备量,与课改同成长。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理化生微组 2011.07

“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随着课堂改革的的不断推进,新课堂要求老师学会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不再是主宰着而是作为主持人。这意味着老师讲授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这与现在教师们感觉要教授的知识面增加了、题目越来越活了、要探究的内容增多了、而时间却总太少了相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已经逐渐成为是否能成功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和记。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辛苦,学生记得枯燥无味。这种课堂不是说教师没有努力上课,学生没有认真听课,但很多教师都发现辛苦上完一节课下来,学生懂得、记得的知识很少。甚至出现只有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而一部分学生则无心听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且能学到知识。

一、现行课堂存在问题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虽然在备课时都写下了三维目标,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常常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别。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哪节课都行,可谓“放之四海皆真理”。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有效性对策

1、明确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上课教师还不能明确要教学那些教学内容是不可能上好这节课的。因此,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首先要自己明确这节课要教什么?因此我想在课堂教学之初,一定要吃透教材,深入地研究学习教材和教学用书,这样才能明确我们这节课要教什么?

2、准确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明确好教学内容,然后就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灵魂,所以确定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教学目标过大;二是防止教学目标过小。过大,则会贪多嚼不烂,不能深入。过小,则会浪费时间,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识到教材只是一个工具,好用不好用主要是要看我们使用者如何用?会不会用?因此,在每单元教学时要结合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准确、恰当的分解教学内容,使每个教学目标都恰当的落实在每节课中。这就应验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明确好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目标,然后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教的问题。在平时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同一个问题,不同人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4、了解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学习知识,就像垒墙,上一层必须由下一层支撑。如果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是不可能上好一节课的。同样在听全国著名数学家吴正宪老师上

5、丰富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最主要的方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简练、准确、幽默等将会为课堂增添更多的精彩。面对小学生如果课堂教学中啰里啰唆,教师说很多吸引力不强的话。学生还不知道老师说的什么?学生就会慢慢的厌倦疲惫。幽默是一种催化剂,是课堂教学的一根强心针。

6、高超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足够的威信。在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知道上课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次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吸引力。如果在课堂教学设计之初,就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问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设计一步步的来。最后就是教师是否具有及时组织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课堂实效性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和老师之间应该重新构造新型课堂模型。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也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2、教学注重“过程”,同样也要注重“结果”。

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突出学生的“主体”,也要教师的“主导”。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

4、追求“民主”、“开放”,离不开“秩序”、“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但教学的“民主”、“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总之,我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做到:”在转换师生角色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变革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转变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通过努力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理化生微组 2012.01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总结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校也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研究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提高了师生素质及课堂教学质量。

一、正确把握“实效课堂”的本质

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改变。纵观我们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多了,相互交流多了,表现展示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仔细琢磨我们的课堂,总感觉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的情感并没有真正调动出来,“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的仅是极少数学生;从学生作业的反馈看,知识掌握不过关的大有人在,学生的能力也让人担忧。这些问题的暴露,我们在思考:学生在课堂40分钟里,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 首先,为让了深刻认识实效课堂的本质及重要性,学校领导及中层管理者带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会新课改精神,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把握课堂教学的内涵。

其次,学校利用例会、集中学习、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反复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再对比名师、专家的课堂教学,在分析中提高认识。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专著等,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从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谈起》,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明确了实效课堂的本质,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好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

二、实践探寻“实效课堂”的途径

1、引导教师个人加强实践研究,利用每一节教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将教学点滴融入教学后记、教学心得中。

2、以教研组为龙头,扎实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看课说课活动,收集教学信息,解决教学疑难;推出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学思想、学方法、学策略,进行说课上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3、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坚持听推门课、随堂课,和教师共同研究课堂教学的真谛,指导一线教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通过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显著的变化,形式化的无效的活动少了,教学有了一定的深度、广度,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三、“实效课堂”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

(一)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教师首先就得成为这样的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教育、爱学生,能饱含激情地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教师要有组织、表达、思维等多方面能力,能游忍有余地驾驭课堂,引领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技艺,让教学充满快乐与情趣,洋溢着智慧与灵性,教与学都是幸福的;教师还要有适应教学需要的知识储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广泛的兴趣爱好„„

(二)要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应该抓住影响课堂实效性的几个关键因素。

1、准确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所以确定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防止教学目标过大或过小。过大,则会贪多嚼不烂,不能深入。过小,则会浪费时间,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一次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和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平时听课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同一个问题,不同人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里的关键就是,每个人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不同。

3、用心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语言对情境的创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导情,激活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还要锤练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4、、了解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学习知识,就像垒墙,上一层必须由下一层支撑。如果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是不可能上好一节课的。

5、丰富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最主要的方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简练、准确、幽默等将会为课堂增添更多的精彩。面对学生如果课堂教学语言啰唆、吸引力不强的话,学生就会慢慢的厌倦疲惫。幽默是一种催化剂,是课堂教学的一根强心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慢慢的挑逗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为课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精彩。

6、高超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忘我”的讲解,而学生却“自由自在”。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足够的威信。任何学生在“玩”之前,都会先试探性“活动”,发现老师不闻不问,才逐渐大胆起来。因此在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知道上课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次,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缺乏吸引力。如果在课堂教学设计之初,就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问题。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会跟着教师的设计一步步的来。最后,教师是否具有及时组织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很多教师不断地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或自己讲解重要内容的机会,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并对学生进行“倾听”教育。我想这样一来,慢慢的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每位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挖掘,不断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上好每一节课。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从提高教师素质,抓住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进行研究,让老师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总结

理化生微组 2011.01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课题研究总结

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实践证明探索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理化生微教研组在一学期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收获,现将我们的做法做一简要的总结:

1、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2、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

4、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效能的检测纬度上,它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是否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

5、改革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为此,我们不妨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关的探索。

6、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否定声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让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他的对学习的成功感,尊重、维护他在课堂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

„„

以上只是我们组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在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上的一点小小的收获,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 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总结

理化生微组 2011.07

“提高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总结

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收获颇多,现将一阶段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开展的工作:

1、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各年级组的课题研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活动中要求个人钻研与集思广益相结合,积极探讨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背景、教学方法等,探索创新教学的新举措。

3、加强过程管理,并责任到人。把研究的主要内容落实到每个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堂教学落到实处,作好个案跟踪分析:为了提高实验的实效性,在每个年级中选取3——4个典型合作学习小组,作好详细的个案跟踪分析,从中概括出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及时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手记。

5、定期组织课题组经验交流,开展好教研组工作例会,集思广益,资料共享,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会,一方面相互沟通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方向,从而使课题向纵深方向发展。

6、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教师密切关注学生,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反馈,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师捕捉现状信息,灵活驾驭课堂,积极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收获:

(一)、明确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

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且组内组织了三次集中理论培训,同时,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相关理论书籍积极在实际中运用验证,提高了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

另外,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和阶段性考试成绩的质量分析向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对提高成绩的重要性。目前,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和实验对象对课堂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不断的调整分组情况,学习合作小组的构成日趋合理,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三)、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小组合作还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分工:领导者、记录者、联络者、检查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增进角色的互赖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关注每个学生的有效参与。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借合作的机会闲聊的现象。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没有了实效。

2、学生会经常出现自主合作学习一时受阻的现象。

在今后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点拨,使课堂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3、仍存有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而使得师生间合作学习效果较差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真正放下“架子”所导致的这种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到“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真正的做到教学法相长,共同提高。

“全力提高课堂时效性”课题研究总结

理化生微组 2012.01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化研究与实验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从“小问题”入手,制订研究计划,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寻求规律,提炼出科学、操作性强的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参研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反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效果入手,寻找自己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选择一个切口小、针对性强、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参研教师紧扣课题研究工作要求,认真实施研究计划。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不断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途径,形成有效的理论策略。

① 加强理论学习,做好摘抄、摘录和收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眼光”。

② 按照“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循环式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注重对过程、结果的分析,寻求规律,提炼形成理论策略,撰写出鲜活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形式、手段、方法,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及“教学有效性”这一特点。

③ 发挥群体的力量,全体课题组成员经常观摩、评课、研讨,群策群力,提出意见,确保研究实践在深度、效度上有明显的推进。

3、拓展研究的渠道,定期举办好各种类型的讲座,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引导课题组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题研究。

4、形成本课题相对稳定的管理方式(1)双碑小学课题研究“六个一”制度:

①每期至少读一本和自己研究专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及时写下读书笔记;

②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每月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③每学期在进修学院——教育科研——双碑小学课题专栏中,至少进行一次交流跟帖;

④每学期撰写一篇和自己研究的专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

⑤每学期写一份课题阶段小结; ⑥每学期上一节专题展示课;(2)双碑小学课题研究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提供专项经费对教师进行考核奖励:每学期认认真真、实事求是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以上“六个一”的教师,期末奖励200元;另外,期末还将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课题管理手册》进行评审,评为“优秀”的教师将再获得100元奖励。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区小学科研工作例会。

2、召开课题组主研人员会议,制定学校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指导教师“如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

4、组织教师制定本期研究计划。三月份

1、请校外专家作讲座。

2、部分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语文、数学、体育赛课相结合)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语文、数学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家长开放周活动相结合)

3、主研人员课题交流会。五月份

1、课题理论学习。

2、艺术、科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六月份

1、课题组工作总结、表彰。

2、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金平一小教科室

2008-2-20

下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东西湾初中 梁海涛 2014.3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程黎明 音乐老师要教学的班级通常有很多,学生数也多,每班的课时数又少,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是放松的课,加之音乐课本身气氛活泼,又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学生......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薛 萍2010年1月10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薛 萍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基本包括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训课三大模块。从课时量上计算基础课、......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教材内容的处理 1、领会课标,认真备课。 上课之前,首先通读本课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课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七年级英语组2010.12.8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全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虑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令很多名人志士费尽......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学习。一节课取得好的效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知识的传授、能......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