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美术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 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教学建议:
1、习惯养成。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就会影响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从初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刚入学时就要让学生养成带课本,带美术学具的好习惯,并及时表扬他们,对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上课表现或美术作品十分突出的同学也可得到小礼物,特别是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表扬,所以这种方法有很好的效果。
2、赏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富有鲜活性格特征的生命个体, 我们要实施生命教育,要学会宽容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当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时,老师要鼓励学生:你这样画可以,你画的不错,你的想法真好,你的色彩运用的真好,你可以把你的作品展示在班上的小画廊……,教师多点激励的话语,学生对自己就更有信心。教师多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予以鼓励,学生就会更优秀。
3、新颖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特别是设计应用课时,老师要带些漂亮新颖的教具,以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在课堂上还要注重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制作方法,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十分高涨。下课后,他们每人手中都有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体验学习的成功,会很开心。
4、创新教法。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我们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试想,如果教师的教法平淡无奇或长期千篇一律,又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和学习激情,我们要重视教法和学法的设计,要重视教学反思和二次备课。
5、因材施教。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快乐,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6、持久兴趣。教师要通过长期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太难,因为学生年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的关注一件即使经过艰苦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学习任务,太复杂的教学过程,都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愉快和轻松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
房隆强
第二篇: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作为一位多年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本人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情感来感染和激发学生,紧抓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教学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使师生能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现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教师的职责已经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轨道上来。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认真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使自
己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教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用有效、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利用音像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想象、思索,进入情境。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旋律,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沉浸在对美的享受中,不仅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更增添了欣赏的美。“润物细无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生成。例如,欣赏蒋兆和的《流民图》时,我播放了闵慧芬的《江河水》。那如泣如诉的辛酸曲调,把学生带入那苦难的岁月。看着画中在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的中国难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的情景„„。再品味那沉重的压弦显示的江水呜咽的声浪,难道不是人们对日本侵略者血泪控诉吗?这种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融合,让学生产生“如见其面”“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音乐里激动人心的情感,往往升华为永远飘扬在人们眼前的境界。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受到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然后让学生谈认识,讲体会,在声和色的交融中,把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引向深入。感受就更加深刻,情感上受到感染,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受到陶冶。此种情景适合大部分美术课程的教学。
(二)、利用环境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环境是学生学习美术,心理发展的客观条件,对其心理和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因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优美且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环境,力求“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满足更多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欲望,我在美术教室内布置展示学生各类作品,美术课尽量在美术教室上,美术课学习什么内容,美术教室展示的就是与之相关的知识和大量的学生作品,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环境,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又让学生处于“耳濡目染,不学而能”的艺术氛围中。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内心的主动求知,主动求发展的欲望。此种手法在任何美术课业中或多或少进行应用,非常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科特色。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工具,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要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技术,为学习学科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服务。否则,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无从谈起。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正是这次课改的支撑和归结。
(一)、利用制作辅助工具之策略
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目的。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材图片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太小,在欣赏时视觉效果较差。
而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展示全图,又能制作局部放大移动欣赏,大大增加其互动性,这招能广泛应用到美术欣赏课中来。例如,欣赏达·芬奇油画《最后的晚餐》时,很难看清十二门徒的表情和动作,而通过Authorware制作局部的放大镜效果,就能清楚地观赏到细微之处和动作,最为重要的是能利用放大镜的移动来设计互动探究环节,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活动一:对照画面,寻找耶稣和犹大;活动二:分析为什么犹大的形象让人厌恶?(阴暗的脸,鹰钩鼻子的相貌,向后躲闪的动作,紧紧地抓着钱袋的手);活动三:根据他们不同性格和动作寻找十二门徒。
(二)、利用网络之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互联网的出现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教师应积极将网络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活动的模式,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内化美术教育教学内容,获取更多更新的美术信息,欣赏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开阔视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开展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教师建立“博客”,将好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传到博客上,从多方面展示学生的才能,也可以引入到课堂上进行评价,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
展。在博客上还可以随时发布教学通知、作业布置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教学信息;随时书写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志分类可以分类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方便对信息和资源的查找和利用;信息共享允许他人浏览、下载和引用,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会吸引其他教师和学生来访问博客,实现信息和资源更为广泛的共享。教师可以与他人进行信息与思想的交流,可以讨论、回复、收集,不断吸收,不断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件,是要经过广大师生共同努力,长期摸索、探究与完善的实践过程。拙文是本人对自己教学实践的一些不成熟思考。本人衷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为我们这些在一线任教的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我们开阔视野,少走弯路,不断自我提升,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多的成绩。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我们常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高质量,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还是要看课堂40分钟的效率和质量。《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三条明确要求要“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单位时间内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加”了,做好了这对“加减法”,素质教育才算真正落实。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反思两点:其一,“实效性”如何界定?通过学习,我认为“实效性”指的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脱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将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实效性。
其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就是要“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实事就是”。以语文教学为例,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要“实”,指的是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鲜明、具体、实在;阅读过程要“实”,指的是教学中解决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要“实”,指的是指的是语言要素要落实,字、词、句段的理解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解决。能力训练要“实”,指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落实。要知道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出来的。教师情感要“实”,要纯真、朴实,没有丝毫的虚情假义、装模装样。教师言行要“实”,要恰到其分,恰到好处,没有半点的娇揉造作、弄虚作假。
“课堂展示”活动是有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我们展示的是“原生态的课”,而不是“做秀”的课。“课堂展示”活动对于讲课的教师来讲是一次历练,也是大家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是大家共同研讨的,是集体的智慧。对听课老师来讲则是一次观摩学习,启发思考的过程,也是促进交流研讨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手段,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好处。一直以来,王校长多次提到要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我想,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海绵吸水的精神,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不分时间,不顾面子,不怕献丑,虚心向他人学习,积极地、无私地参与到研究中去。每个人的学习劲头足了,教研组活动落实了,高效了,建设“学习型”校园才有了保证。
素质教育改革给了我们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实验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肥沃的改革土壤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画卷!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几年来,学校围绕课程改革做了许多工作。每学期的教学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撰写、教学评优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减少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使教师的“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我们感到目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是困扰我们提高质量的主要原因。在此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我们能把此问题解决的好一些,教学质量相信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那么,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呢?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我这样说,可能有些老师不服气:“我们每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都有呀,有的还就是按教学参考书写的,怎么不行?”不错,老师们是写了,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忘了你的教学目标,随意性比较大。常常混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差别。目的是你要达到的地方,是终极点,目标则是这中间的一个一个的站点。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我们有些老师的教学目标叙写用在那节课都行,可谓“放之四海皆真理”。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我在听课中曾有意识的统计过4位老师课堂提问的情况。一堂课,最多提问11次,重复问题 3个,真正有思考力度的问题(即“必须经过仔细推理得出”)共6个,人均1.5个;“需要通过回忆得到答案”的问题共6个;共提问学生43人次,其中“提问后请自愿回答的人”30人次(却都集中在两三个学生身上),“请不自愿回答的人”13人次。可见思考的力度与广度都不够。老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关注学生是否会了、掌握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更少关注,不提问,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原本生动的课堂只是少数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显得冷清。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地点思维力度。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如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层次性;如何在课堂中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6、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归纳老师们成功课堂的经验,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学生应该参与什么?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的内容,制定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乐意去做自己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认同性上。这种认同,就是教师把预想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并通过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
其次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倍至。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可是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舞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肤浅,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因为学生活动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须动脑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讲作者及主要人物、词语的注音、解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深入性,没有展现参与的实质意义,只是被动地应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就必须剥离表层的虚幻,去刻意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与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
最后是结果评价上的接受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评定,以利于下一步调整改进。评价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明晰优劣、正误和得失;二是能够激励鼓舞学生,使之再接再厉。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可和接受这种评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各种活动的失败,评价才会成为下一步活动的动力和标尺,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出现异议或反感,就会消弱其参与的积极性,给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因此,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四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程黎明
音乐老师要教学的班级通常有很多,学生数也多,每班的课时数又少,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是放松的课,加之音乐课本身气氛活泼,又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学生就更放松了。许多音乐老师觉得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老师,我就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谈谈看法,供大家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
音乐课堂务必建立以下几个教学常规,并注重落实。
1、学生进教室的常规。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乐器,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一边聆听音乐一边等待着老师上课。
2、聆听音乐的常规。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3、歌唱的常规。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
4、表演的常规。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老师要提出表演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5、乐器练习的常规。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和学习兴趣,应大力提倡乐器进课堂,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会随意拿出乐器乱吹,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同一地方,练习时才能拿出来,演奏时要注意姿势正确,结束时及时整理好乐器。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现音乐美感
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都有机会得到奖励。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奖励,往往老师对他的肯定会让他改变很多,甚至成为老师组织教学的好帮手。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心里装着音乐,装着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不断学习,用新的教学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相信,崭新的音乐课堂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也会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
2、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是否乐于参与;
3、教学设计是否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在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穿上美丽的裙子,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形象表现得非常直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坚持以音乐为本,以审美为核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把音乐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来看待。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歌曲、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同时在表演、创编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着音乐的节拍、情绪来表演,不能脱离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四、采用激励措施,多与学生交朋友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幼稚、天真、好动、可爱,采用“小金星”这一招,非常管用。采用激励措施,要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奖励,这样才能发挥他的作用,我给三种不同颜色的“小金星”分别取了“智慧小金星”、“进步小金星”、“乖乖小金星”三个名字。“智慧小金星”是奖给最聪明,回答问题最好,学得最快的小朋友的;“进步小金星”是奖给虽有缺点,但能改正,进步大的小朋友的;“乖乖小金星”是奖给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的小朋友的。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学得更有信心。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薛 萍
2010年1月10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薛 萍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基本包括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训课三大模块。从课时量上计算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这些任务基本上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所以说,课堂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们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方法及习惯等,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充分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上好课的基础是备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做到:
1.备教材:(分粗备、一般备、详备)对所教课程的思想性、知识结构、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难点要基本掌握(粗备);其次,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及重、难点的掌握(一般备);再次,对于每课时的具体授课内容要(详备),即弄清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与关键,掌握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与完善。还要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科学的、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往届学生之间的差异。
3.备方法:教学方法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与成败,因此,合理的选取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又分为①讲述法②讲解法③讲演④讲读法。在讲授 中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设疑问难,通过教具、问题情境、表情姿势、音调音速提高课堂授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达到艺术性讲授的水平。
(2)谈话法(问题法)是教师根据内容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它有四个基本环节发问、候答、叫答、理答。(3)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其特点是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5)演示法:通过直观教具,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6)参观法:校外观察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
(7)实验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知识的方法。(8)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艺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是根据授课内容、学生基础、学校条件、自身的知识技能储备而定。
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如任务驱动法、模块教学法等,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且无定法、贵在得法。
4.备时间:依据授课内容、重点、难点划分课时内的时间,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5.准备材料:挂图、教具、课件等。
6.板书设计:要体现较完善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简练。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和“五大原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1.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①课的引入: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情景引入、复习引入、案例引入、任务描述等。引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状态是否活跃。
②.课的讲授:把握内容正确、严密、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且凝炼;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气氛活跃。
③小结:学生归纳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巩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⑤布置作业:量要合理,具有针对性。(上机课的作业、实训报告的书写问题。)
2.课堂教学的五大原则。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 性进行育人。)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③因材施教的原则;(个体差异,有的放矢。)④循序渐进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⑤直观性原则;(实物、图像、实验、影像资料等。)
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发展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核心。
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的作用: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促进经济发展;塑造学生心灵;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工作能力: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行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思想教育、组织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3.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自我反思、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日知其所亡,博学而笃志;探循教育规律,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