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总结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经典诵读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学校根据灵璧县教育局、中心校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市局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依据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开展活动。本期,我们为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征订了由教育局联合编写的《国学经典》课本,虽然国家只给单册学生配套了相应的教材,但是,我们双册的学生由教师将低、中、高年段的教材进行了组合,发给了每一个学生,保障学生有本可读,有书可念。同时,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
三、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20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活动推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四年级以《论语》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五年级是以强国为主题,让孩子们走进爱国英雄,树立强国之心,爱国之情。六年级整合了《弟子规》、《论语》和《明贤集》经典语段,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本期,我校各个年级又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内容偏多,难度太大,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没有到位。教师在使用上,感觉自由度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太大,目标不好掌握。
二、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三、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经典诵读总结
韦集寄宿小学 2016年5月
第二篇: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宏伟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五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课堂上书声琅琅,全校每名同学都能将《弟子规》《千字文》熟读成诵。
我们还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在备课时,我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国学堂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根据各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一年级选取了配套教材中的精短语段,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了铅笔书法比赛;三年级也是以国学配套教材为蓝本,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四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经典伴我行”的比赛活动;五年级是以《千字文》为蓝本,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另外,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国学手抄报的制作活动,在全校进行展出。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宏伟小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第三篇: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学校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彭州市教育局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组员。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市局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依据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开展活动。本期,我们为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征订了由川师大、市教科所、教育局联合编写的《国学经典》课本,虽然国家只给单册学生配套了相应的教材,但是,我们双册的学生由教师将低、中、高年段的教材进行了组合,发给了每一个学生,保障学生有本可读,有书可念。同时,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
三、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活动推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10年春季开展了“诵经典、庆六一”的校园艺术节,每个年级把孩子平时的诵读积累,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分别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三年级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四年级以《论语》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五年级是以强国为主题,让孩子们走进爱国英雄,树立强国之心,爱国之情。六年级整合了《弟子规》、《论语》和《明贤集》经典语段,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本期,我校各个年级又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一年级选取了配套教材中的精短语段,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了铅笔书法比赛;三年级也是以国学配套教材为蓝本,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四年级以《论语》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经典伴我行”的比赛活动;五年级是以《成都市国学诵读读本》为蓝本,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六年级开展了《诵千古美文,扬中华传统》的诵读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小学阶段共有三本,每本适用两个年级,内容偏少,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还没有到位。教师在使用上,感觉自由度大,目标不好掌握。
二、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平。怎样通过培训,通过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的水平,是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质量的关键。
三、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第四篇:“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倡议书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倡议
书
各位同仁、同学: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生命智慧的最高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坚实根基,是中华民族屡经劫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纽带。作为高职院校应该自觉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在网络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铺天盖地的信息,让我们视野开阔、畅达便捷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视听饱胀,心浮气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唯有读书可以开阔胸襟,观古达今,观人知己;唯有读书能养志安神,尊贵个人,养浩然之正气!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谨向广大师生提出倡议:
一、学习古圣先贤,诵读国学经典
热爱国学,亲近经典,积极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学习活动,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的学习,还要重视学习宽厚的历史人文知识,做到博古知今,古为今用,坚持交流分享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让“读经典”“诵经典”“品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
二、文明修身处世,践行传统文化 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将经典的精神变为自觉行为,让儒家的经典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扎根,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三、厚德行仁尚和,弘扬国学精神
以“知书明礼,悟道行仁”为主题,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精神,深刻领会国学的精髓,自觉做一名国学精神的践履者和传播者,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济世范俗,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为重振国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中华大地,钟灵毓秀,才志之士,代不乏人,诚望诸位同仁师生,高瞻远瞩,精诚团结,前继往圣,后开来学,各本已立立人之心,行自利利他之事,让国学成为广大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传递美好的感受和思想的启迪,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一生坚实的人文基础。
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进学修身,追求生命智慧,领悟人生真谛,快乐生活,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追求高远的生命宗旨和理念。
xx书院
2016年xx月xx日
第五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汇报表演主持词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汇报表演主持词
开幕词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男:敬爱的各位来宾,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女:国学启迪智慧,经典浸润心灵; 男: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女:“坚持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目标; 男:“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年”是我校的特色基调。女: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把诵读经典纳入办学目标,掀起了诵读热潮;
男:八年的诵读,使我们增长了才智,陶冶了品质。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源远流长的诗文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闪烁的瑰宝。女: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文诗韵。
节目串词
☆《弟子规》,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集中华传统的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它是人们言行的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下面请欣赏3.1班的诵读表演《弟子规》。☆《三字经》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经典,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它朗朗上口,既有历史人物故事,又寓有意义深刻的人生哲理。下面请欣赏4.2班表演的节目《三字经》。
☆《弟子规》具体列述了我们在家、出行、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恪守的规范,它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诵读经典,践行礼仪。下面让我们欣赏3.4班表演的节目《弟子规》
☆《笠翁对韵》沉淀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集中了千锤百炼的名言警句,它形式美,音韵美,是我们学习古诗、研习楹联的启蒙读物。习诵它,学好它,传承中华诗词楹联文化,让我们欣赏6.1班表演的节目《笠翁对韵》、《名联集》。
结束语
(男)《笠翁对韵》的铿锵音韵还在耳边回响(女)《弟子规》的谆谆教诲还在心头回荡(男)最是书香能致远,让经典伴我们一路远行。(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让经典养育我们的灵魂。(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传承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合)“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汇报表演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