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模版)
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 福建案李成龙吴栋梁
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就拿初中教材来讲,修订前说明文不到20篇,修订后增到40篇。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这样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它符合了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清楚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从高初中说明文的内容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蝉》、《眼睛与仿生学》、《语言的演变》、《中国石拱桥》、《死海不死》、《机器人》、《大自然的语言》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说明文教学笔者认为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于是,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四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笔者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笔者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比如笔者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选自《中学生之友》)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从上述四点教法可以看出,它们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初步概括为下列三点: 第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作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第二篇: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2009-02-12 13:15:01)
转载
标签: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语文
学习
杂谈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作用:
一、举例子
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二、分类别
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三、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子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五、作诠解
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六作比较
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七、下定义
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八、画图表
画图表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
九、摹状貌
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十`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第三篇: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怡悦
第四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说明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分类及顺序
2.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以例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说明对象 把握事物特征
(一)说明文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二)明确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事理说明文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理、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把握事物(理)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有三种方法。
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
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事物特征。
3.从内容上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4.注意事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须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细读全文,作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四)概括说明内容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4.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二、理清顺序 把握结构
(一)理清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适用于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适用说明建筑物、实物(实体)的形状、构造特征。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适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及介绍科学原理的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从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个别等。标志词语: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问题: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并谈谈其作用 本文使用________顺序对________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提示: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词语表述)变题: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______到______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
(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分析文章结构,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三、辨识说明方法 分析方法作用
首先应把握每种说明文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综合归纳,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一句(段)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事物的________特点,起到________的作用。
四、评析说明文语言 探究创新型阅读
(一)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其实,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1.评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注意以下词语:
表时间的词语,如:当时、迄今为止、正在、将要、立即…… 表空间的词语,如:有的地方、到处、上方、正中……
表数量的词语,如:多数、绝大部分、全都、少部分、极少数…… 表频率的词语,如:屡次、偶尔、常常、往往…… 表范围的词语,如:整个、都、全、仅仅、只……
表程度的词语,如:极其、挺、比较、几乎、尤其、相当、很、十分、非常、更、最、稍微、略……
表猜测、估计的词语,如:可能、大约、左右、大概、也许、至少﹑据推测…… 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之一﹑一般﹑主要﹑唯
一、只(只要、只有)…… 指代性词语,如:这﹑这些﹑这种﹑这类﹑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 2.问题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表达效果)?(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6)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分析:
①一般先解释该词语的含义。
②说明这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说明事物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③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后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太绝对等)。
④说明“××”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二)开放性问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发散创新方法指导: 1.平时多关注生活、自然、新事物、多收集科技信息。2.平时拓展知识领域。
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4.切记尽量能够表现出文章所介绍事物的特征。
5.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6.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7.启示类、建议类的问题应该合乎情理、符合文章内容,不能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广告标语类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生动性,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五、自主阅读: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丝路“糖史”》 阅读之后自己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回答。
六、小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畅所欲言。
七、课后反思
第五篇: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