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19-05-13 00:0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一篇: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张秀芳

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关键词:渗透,实用性,针对性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如果没有道德之根的滋润,任何人的才华都不可能得到发挥和施展。人才的核心是人而不是才,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他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没有德性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那么他为人类所做下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法则和生存法则。“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教育的铁律。然而,就教师教学角度而言,多数英语教师认为英语课堂德育渗透没有必要,对教材中具有德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甚至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或班主任的工作,英语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足够了。据目前一份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程度的调查表明:在被测试英语教师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的占50%。就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对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意见不一。调查中,63.5%多数学生喜欢课堂穿插一些德育教学,这表明德育在英语课堂渗透的受到一定的欢迎。28.7%的学生不喜欢课堂穿插一些德育教学,认为教师上课应该稳重,逐条逐点解释,课堂不说与课文无关的话。

新课程改革尤其是课堂小组教学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核心,德育素质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那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首先,作为英语教师要明确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明白德育的重要性是高中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

习主席强调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由国际国内新形势决定和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各种腐朽落后,如“贪污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给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显得尤显重要。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青少年犯罪”已呈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据调查,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别只有24.7%和16.4%。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英语教师职业特点是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特征。

英语教师是英语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者,有责任让学生清楚外来文化的利与弊,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发展所用,懂得保护作为中国人的那些自豪感,指导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认清人生正确的努力发展方向,杜绝崇洋媚外。塑造学生健康灵魂,英语教师责任重大。现行的英语教学大纲的特征是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这充分说明,新的形势下,必须

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把德育教育与英语知识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其次、英语老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进德育教育。1.培养良好的学风与品德

学英语更加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要踏踏实实,勤学苦练, 不畏困难, 才能学到知识, 不断进步。学习的进步与良好的学风、品德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树立良好的学风 ,进而培养优秀品德。英语学习需要仔细严谨的作风 ,单词拼写 ,单词的使用 ,标点符号,粗枝大叶是无法学好的。英语学习也需要敏锐思考 ,好学深思 ,深入钻研, 如阅读理解、分析英汉表达差异。学习英语需要勤学多练 ,勇于实践 ,精益求精, 永不自满 ,虚心好学等多种优良品质。

2.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教师是构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英语教师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是让学生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窗口。教师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用教师自己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热爱祖国的激情 ,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感染学生 ,启迪学生, 影响学生。通过自身流利标准的英语口语,优美清晰的字迹, 重难点突出的板书 ,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 ,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化学生。3.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必须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 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 ,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合作、勇敢等一系列民主气氛。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活跃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 ,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感情得到熏陶, 品德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4.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德育过程以课堂教学为渠道, 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其侧重点不同。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语境中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 感受语言。首先,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联系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每单元的warming-up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际。学习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 文明礼貌等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积极乐观,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

再次.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增强德育意识 ,挖掘德育教育潜能。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 ,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必修三Great Women中的主人公Jane Goodall讲述她保护黑猩猩的昌险经历。面对困难时,她表现出冷静,顽强,乐观的态度 ,最后克服险境。高二第2单元making a difference中主人公霍金不为病魔和瘫痪吓倒,以惊人的毅力和信心成为物理界探索宇宙的先锋。这些都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的绝佳题材。最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德育工作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不能脱离教材 ,空洞地说教。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2.进行德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要联系学生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3.进行德育要注意暗示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 ,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 ,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4.进行德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 ,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 ,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喜欢独立思考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进行道德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聪明 ,使受教育者高尚。

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达到了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乳交融的境界,给学生双重收获,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2]周兆祥.素质教育新教案(高一上)[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7.[3]齐欣,赵国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

2015.6

第二篇:浅谈怎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姓名:张建利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邮编:06302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下面就以“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谈点浅见: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辨别是非的教育

体育大纲明确规定:“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们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体育教学固有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时,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严格的执行,使学生养成课堂常规的习惯。随着武术片上映后,社会上掀起一股武术热。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练武强身也无可非议。但是,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的浸蚀,使有的青少年往往把练武做为一种炫耀自己、伤害他人、打架斗殴的资本,这股风也波及到学校,学校武术运动要加强引导,讲清练习武术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

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体育课上进行道德教育是,教师如掌握恰当,能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对抵制精神污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好动不好静,好玩不好学,这部分人虽然人数不算多,但影响面积大,甚至能把一个班风带坏,但这一部分人一般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自然也就与体育教师接触比较多,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在课外的接触与体育活动中,因势利导,言传身教,将道德品质教育寓于日常接触中。

四、利用丰富的游戏,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每个体育游戏都有鲜明的主题,严格的规则,同时也包蕴着诸如热爱集体、助人为乐、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坚强等思想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利用不同的游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通过对个体性的游戏,进行先人后己的教育。小学生好胜心强,总希望在竞赛中显露自己,更由于想急于求胜,一些利己主义的思想回明显暴露出来。如在投弹打靶游戏中,学生总喜欢挑新的、好的器材投掷,而捡时则抢着捡自己最近的,这时教师对那些不挑器材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优良品质。

第二、通过竞技性较强的游戏,进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道德教育。如在组织学生分组接力赛中,甲组跑在前面的同学摔倒了,乙组赶上去的同学连忙把他扶起,两组比赛继续进行,但乙组这个同学回组后受到了同组同学的指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迅速查明原因,态度鲜明的表扬乙组被指责的同学,对其他有关同学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鉴别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发扬风格,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外,在游戏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质教育。诸如:对于游戏规则的态度公正、诚实,教师都应想方设法,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五、通过技术训练,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靠平时不断磨练和有意识地熏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贯穿于走、跑、跳、投、武术、体操等项教学与训练中。首先体育教师要起好表率作用,如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或寒风凛冽的隆冬,教师始终能做到从容、精神饱满地给学生讲解、示范、教学,这对于学生起着无声的优良意志品质的熏陶;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诱导教育,如在跳远联系中,有的学生怕沙土脏了鞋袜,练习不认真,动作不到家,这时教师应指出不正确的姿势不但不能掌握和提高正确的跳远技能,而且还会给腰、腿部带来损伤,并教育学生要克服怕苦、怕累、怕脏等思想,培养自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

六、从课堂常规入手,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有 着不同之处,由于主要在室外活动,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都可能引起学生心理和行动上的不同反映。再则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全班的,也有小组或个人的。教学中有时进行徒手练习,有时使用器械进行练习,由此说明,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学,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了不同哨音的不同动作,上下课的礼节,上课时的服装要求,队列队行的合理调动,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收缴,课堂纪律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文明礼貌,教师要通过严格训练、严格检查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与此同时,教师要对执行常规好班、组或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对违反常规的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使学生在常规的训练和执行中受到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是我们加以重视,悉心探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名:张建利

出生年月:1977年9月 性

别:男

贯: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

位: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职

务:教师

称:小学一级 学

位:无

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手

机:*** Email:zjlgjh@qq.com

第三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 要:德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处理,顺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这是因为德育的内容是较为繁杂且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处理,顺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德育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要想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的品德,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审视自身,从自我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都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与思想、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教师要多对自身的德行、修养进行锻炼和提高,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高贵的人格感染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以自身德育素质的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膜拜的形象,成为学生的德育教材。

二、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爱国情怀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如进行《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朝鲜战场上炮弹横飞的战争场面,随后让学生自己去对课文进行阅读和鉴赏。经过品读,学生都对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他们激情澎湃,内心中涌出一股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随后,我对学生展开了进一步的启发: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这种精神还应该存在吗?我们应该利用什么样的行动去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呢?学生议论纷纷,都把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讲了出来,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也在讨论中得到了增强。

三、利用语文教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渗透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太强的集体观念,也对集体利益不太看重。因此,张秀平(河北省滦县响镇李兴庄中学063701)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摘要: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的是汉字知教师要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的渗透,使他们能够明白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如进行《斑羚飞渡》的教学时,学生都被斑羚那种为了集体利益而自愿赴死的行为所感动,他们明白了为了团队而牺牲的意义所在。随后,我又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现实生活中也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都要为集体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

目前,有些中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他们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罔顾生命,吸毒、轻生的状况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在学习《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时,我就在学习结束后召开了一个主题为“珍爱生命”的班会,教导学生珍惜自己现有的幸福生活,不要盲目攀比,将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虽然人生来都会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浪费生命,要发现生命过程的美好,做任何事都要三思后行。

五、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现象已经成为人们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社会化问题。对此,我利用《喂,出来》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且这些危害会导致哪些不可修复的后果。随后,我指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注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维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绿地和丰富的水源。

六、利用语文教学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

“诚信”对于古往今来的人们来说都是一种立世之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和美德,是我们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人无信而不立”,如果缺乏诚信,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形态可能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甚至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于是,我就利用《信客》的学习契机,努力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信客》中,主人公是一个诚信无私的人,他不仅任劳任怨,还非常的善良、正直,很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在新的时代,诚信仍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高尚品质,中学生肩负着祖国兴旺的责任,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将“行必信,行必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终身奉行这种精神。

七、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理想教育的渗透

在人的前进过程中,有理想才会有奋发向上的目标,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这种动力会为学生带来无尽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当前,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他们的内心十分空虚,也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很迷茫,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时常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庸庸碌碌地过着每一天。为了改变学生的现状,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渗透。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就让学生重点体会贝多芬为了自己热爱的钢琴事业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哪怕条件再困难也无法磨灭他的理想,最终他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钢琴家。在学习中,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受到了良好的理想教育,他们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怎样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编推荐)

怎样在物理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物理教师必读)

怎样在物理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应该是 学校工作的首位。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几方面的教育,它贯 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之中。其中,占据着学校工作的大部份时间的课堂 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一、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 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1.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 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 发智力的主要手段。

物理学科对于完成德育教育任务,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学大纲中 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 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物理教学,学生在学习有关物 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物理 思维等等优良品质的熏陶。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于祖国 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2.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 评价的重要依据

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终要求和评价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 在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品德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都有教育性。物理知识及其发展的本身有 着诸多的德育教育因素,但在教学时却又要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方 法和品德所取舍。课堂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宣扬他的政治思想观点 的阵地,表现他的思想道德水准的场所。中学时期正是从少年走向青年 的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时期。做为物理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促进学生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研究 问题,培养坚毅、顽强、钻研、创造、渴望求知、满腔热情和实事求是 等优良品质,应该成为他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

(二)可能性

1.物理学本身有着德育教育的因素

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不是外加 的,而是其内在所具有的功能。的,而是其内在所具有的功能。

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大至宇宙星

系,小到基本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从实物到场,无不 证实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多种形式的运动及其规律性,从而证实了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论;力的相互作用、电磁的统一、原子中的正负电荷、光的 波和微粒二象性等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物态变化、物体运动的临界状 态的改变、原子核的转变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实例,人们对光 的本性的认识发展等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价值。这些都说明自然 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至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知识的应用、物理实验的进行,也都充满着辩证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方法。

(2)我国科技的发展充满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辉事例。我 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做为现代文明基础的诸 多的发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在短短四十年里走完 欧美资本主义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一些物理分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些成就说明我国有一大批热爱祖国的优秀物理学家和科学技术工作 者。以这些事例教育学生会使学生自豪、自信,并坚定其投身社会主义 建设的奋斗志向。

(3)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典范。物理学家那实事求是的 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刻苦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 取的美德等无数事例和轶事,都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2.物理学提供了进行某些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 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 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 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 念创造了条件。

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释疑,物理规律的应用,物理计算的 巧妙,物理科技的前景,物理故事的阅读,物理学家的轶事,物理教具 的创制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 望。

二、怎样寓德育教育于 物理教学之中

(一)提高物理教师自身的政治思想品德 素质和进行德育教育的自觉性

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人类灵 魂工程师,既教书又育人,应该清除“课内教书,课外育人”、“科任 教书,班任育人”、“传授知识技能靠教学,发展能力靠课外活动,思 想政治教育靠集中突击”、“只管考分高低,其他一概不管”、“做不

做实验一样,会算题就行”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修养,为人师表,人师者必自重。

做实验一样,会算题就行”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修养,为人师表,人师者必自重。

(二)钻研大纲与教材,挖掘 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物理教师要同时深刻理解、掌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德 育大纲》两个大纲中对德育的要求。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在物理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挖掘出教材中德育的内在因素,以便把它转化为课堂教育的 实践。教材中有些是明显的德育内容,更要充分的加以利用。例如:课 文中、插图中、习题中、阅读材料中都提到了哪些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 技发明、成就?哪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哪些不朽的物理著作?哪些可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哪些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哪些可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

(三)要掌握必要的德育教育材料

物理教师应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以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 和大量知识。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视而不见的内容。

1.要系统地学习一些经典著作 如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矛盾论》、《实践论》等。这些书尽管已经学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己教学经 验的积累,再反复地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地学,就必然会有新的体 会。并将使自己的观点、方法逐渐成熟。

2.要学习物理学史,特别是我国物理学发展史

通过学史的学习,将懂得许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是从物理学的 发展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许多物理学发展的事例也不断证明辩证唯物主 义的正确,因而将会更自觉地、更深刻地将物理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结 合起来。通过学史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对全人类的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朽贡献,能更好地了解建国四十年来现代科技的伟 大成就和飞速发展,更加自豪和体会出社会主义优越性。通过学史的学习,知道我国科技发展曾有过一段停顿落后的时期,也知道我国现在还 有差距的方面,从中更能激起责任感和紧迫感。

3.要翻阅报纸、刊物、杂志和传记

从而了解更多的国内外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和轶事,积累生动的 素材,如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对我国物理学科和科技工作有过重大 贡献的专家学者的卓越成就,一定要为广泛宣传我国物理学家而占有大 量的素材。同时,也要适当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成就和他们的 轶事,特别是教材中提到名字的物理学家(包括单位中涉及到的)。要

突出他们的爱国心,坚毅不拔的精神,绝妙思维的方法等。以做为学生 学习的榜样。

(四)把握住物理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的原则

突出他们的爱国心,坚毅不拔的精神,绝妙思维的方法等。以做为学生 学习的榜样。

(四)把握住物理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的原则

1.在教学思想上要贯彻意识性和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意识性就是要求物理教师有意识地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一 方面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收集德育的广泛素 材,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师自己的德育水平,只 有这样才能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去理解教材,进行德育教育。可 行性就是要考虑到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能够接受、乐意接受。学生是 能接受正面教育的,但也存在着逆反心理,弄不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 此在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

2.在教学内容上要贯彻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必须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才能体现出来。智育和 德育的有机统一,是教学的客观规律之一。思想性寓于知识之中,不能 脱离知识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3.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是课堂渗透和课外熏陶相结合

课堂渗透就是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 养,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课堂上不能采 取硬灌的方法,要采取一点一点地渗透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使学 生的头脑得到滋润。慢慢地使其吸收,茁壮成长。渗透就要求真正地把 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这是需要教师下功夫才能做 得好的。除课堂渗透外,物理教师还需用一定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 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达到育人的目的。课外活动 也有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活动生动活泼有趣。它在扩大学生 德育方面的视野,满足一些认识和心理的特殊需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兴趣等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4.在教学结果上要实行动机与实效一致的原则

实效就是要求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要有效果,不要做无用功。有效 果要体现在高效率上,这种高效率是德育和智育同时的高效率。因此,一堂好的德育渗透课,也必然是一堂好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课。

以上几项原则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五)掌握物理教学中进行

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

1.制定德育目标

要整体地、系统地制定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计划和每一章、节的要求。这样将以整体的功能,产生更大的效果。鉴于当前已提出了 《中学物理德育大纲》,它可以做为制定德育目标的根据,这里就不再 赘述。

2.德育渗透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有机、有序、有度。有机。就是在 物理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内容必须是课程内容内在的东西。由于德育包 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究竟在某节课中应该渗透什么教 育,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明显的德育教育内容(即显性的)就明确点出,对于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即隐性的)就不硬性点出。例如:讲“机械 运动”时,就应明确指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而讲“物 体平衡”时,只需说明“平衡是有条件的”,却不用提出“平衡是暂时 的,不平衡是永远的”等。总之,不能强求一律,生硬联系,把物理教 学中渗透德育引向歧途。如果要求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 然是不科学的做法。但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教育则是应该 的。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有机、有序、有度。有机。就是在 物理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内容必须是课程内容内在的东西。由于德育包 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究竟在某节课中应该渗透什么教 育,应从实际出发,对于明显的德育教育内容(即显性的)就明确点出,对于隐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即隐性的)就不硬性点出。例如:讲“机械 运动”时,就应明确指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而讲“物 体平衡”时,只需说明“平衡是有条件的”,却不用提出“平衡是暂时 的,不平衡是永远的”等。总之,不能强求一律,生硬联系,把物理教 学中渗透德育引向歧途。如果要求每节课都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 然是不科学的做法。但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进行德育教育则是应该 的。

有度。就是要求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有适当的限度,要恰到 好处。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 什么程度,绝不要占用更多的时间,话说到就为止,以免引起学生的反 感和逆反心理。

3.德育熏陶

物理教师在课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熏陶,就是要创造情 境和起示范作用。

创造情境。使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课堂内教师要创造一

个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情境。至于爱国主义的素材和物理学 家的许多轶事,除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解外,在课外可以让学生自己 去看,去讲,去写,去研究,去张贴物理墙报、举办物理讲座、报告会,进行物理智力竞赛、组织物理兴趣晚会、参观访问,开展物理小组活动、制作教具,编写物理习题、课外读物、绘制物理挂图等多种丰富形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以达到教育目的。

教师的示范作用。身教胜于言教,无声胜有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表露了教师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志趣、品德和精神面貌。教师 的感情、表情、情绪对学生都会有影响和感染。例如,在讲到祖国成就 时,教师应满腔热情;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应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条 理清楚。

4.德育的效果检验

一堂真正渗透进行德育教育的物理课,必然是学生容易懂、愿意上 的课。因为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及道德品质的教育,必然使 学生精神振奋、思想向上、生动活泼。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 去讲解物理知识,将会促使学生能以更高的效率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方 法,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不断得到发展。这样的课,教师的自我感觉一

定很好,也一定感到是一堂自我提高的课。因此,师生双方都感到满意 和受到教育是德育有实效的体现。

三、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定很好,也一定感到是一堂自我提高的课。因此,师生双方都感到满意 和受到教育是德育有实效的体现。

三、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防止表面化

要正确理解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按教学规律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方法去领着学生研究物理,用无产阶级的立场、情感、态度 去感染学生学习物理。不能只看是不是有政治语句进行说教,那将会导 致表面化,出现“政治口号”、“贴标签”、“穿靴戴帽”等错误倾向。

2.防止片面性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全方位德育教育中的一部份,是全局中 的局部。不然的话,就会导致片面性,出现对物理课堂教学德育要求过 高和求全的倾向,而忽视物理科学的自身规律反而削弱了德育教育效 果。

3.防止一阵风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只是搞一阵,应付局面,也不能时搞 时停。渗透要一点一点地进行,熏陶要逐渐地感染,功到自然成。如果 半途而废,对学生、对教师都没有好处。

怎样分析教材

怎样分析教材

一、分析教材对教学的意义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 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 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 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 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 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 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

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 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的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 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 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 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 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 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 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 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 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 都应该重视这一坏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 方法。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 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 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 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

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 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 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 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 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 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只 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教 学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因而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接受水平、心理特点 和思维规律是分析教材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我们培养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可能,但学生这时的兴趣 一般还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上。初二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物理只有直接 兴趣,他们只满足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开始表现有操作性的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 的活动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但往往忽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在初中物 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注意联系生活现 象,使课本上的物理能变成生活中的物理,这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思维认识过程的特点是,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 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初中后期还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模仿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重视由形 象思维开始,教学需要形象、具体材料的支持,重视展现物理图景,重 视表象的作用。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视 进行因果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情况,其 原因除物理学科自身特点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 中出现了思维上的障碍和某种心理倾向的干扰。物理学以概念、规律为 基础而形成完整的体系,物理学的思考要严格以概念和逻辑关系作依据 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这种逻辑思维的习惯。学 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很容易 养成一种从现象出发,想当然地看问题的习惯。他们常常用事物的现象 代替本质,用外部联系代替内在联系,在现象和本质发生矛盾的时候,相信现象而怀疑物理理论的正确。此外,心理倾向和思维习惯的干扰也 是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如隐蔽因素的忽视或干扰,由于改变 问题的方式造成思维的混乱,习惯思维的定势影响,不善于寻找替换方 案,抓不住关键的中间环节,用数学方法代替物理概念等,都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不重视这些因素的分析,就难于保证取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和思维规律,也是分析教材特别

是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是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所制定的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大纲是 根据教育目标,考虑到学科结构、学生情况而制定的。大纲既是指导教 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 学习和钻研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精神进行教学,才能做好 教学工作。

教学大纲包括两大部分:说明部分;内容纲要部分。说明部分主要 反映大纲的基本精神,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提出了确 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说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要 点。内容纲要部分具体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课题、教学时数、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项目,并对某些课题的要求作了说明或限定。

钻研教学大纲首先要吃透大纲的精神,并能联系教学实际来分析教 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如大纲中明确地提出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 师必须十分明确认识这些目的要求,并以此来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进 行教学。离开总的目的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就失去了依据。大纲中规定 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既是我国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教学 中的规律性的认识,也是针对当前教学提出的,对开展教学改革有实际 指导意义。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不能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的具体问 题,囿于个人经验,抓不住大问题,这就不能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 教学质量。

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教师应当很熟 悉。特别是在几年后做到一个大纲多种教材的情况下,准确掌握大纲的 知识内容更为重要。掌握大纲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 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物理教学目的的要求。

三、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分析教材一般可按全书、各部分教材、章节等层次进行,通常采取 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分析中要注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联系,具体地把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一)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 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分 析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物理现象,初步掌握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了 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初中学生开始学习物理,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我们要把握 住这些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教材分析得全面深入,在教学处理中 才能够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使用现行教材,了解

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教 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 处理各部分教材。有些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讲法如何,不重视了解编 写意图和教材特点,结果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不开阔,教起课 来照本宣科,教材的优点不能发挥,教材的缺点不能弥补,因而教学质 量得不到提高。

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教 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 处理各部分教材。有些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讲法如何,不重视了解编 写意图和教材特点,结果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不开阔,教起课 来照本宣科,教材的优点不能发挥,教材的缺点不能弥补,因而教学质 量得不到提高。

教材体系或教材的知识结构与物理学科体系有所不同,它不仅受学 科体系所制约,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来安排。同一内容和程度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即不同的教材体 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必须清楚地认识教材的体系或知识结构,明 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是怎样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 的,教材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展开的。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才可 能更好地分析各部分教材,才可能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教学 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行初高中教材是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的次序来安 排的,但这并不是中学物理教材唯一可行的体系。特别是初中,由于内 容浅显,较少受学科体系制约,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以考虑不 同的安排。

在教材的结构上,通常有两种组织方法。一种是直线式,即把整个 初高中教材组织成为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教材基本 上不重复。另一种是螺旋式,即教材内容在初高中不同教学阶段逐步扩 大范围,加深程度。现行中学物理教材是按照螺旋式结构编写的,因而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初高中有个反复过程。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这样 做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要注意初高中教材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 不必要的重复。考虑到学生初中毕业后并不都升入高中,有一部分人要 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因而现行初、高中教材各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体系。分析初中教材,既要分析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又要注意初高中 教材的联系,以及小学自然的知识准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初 中教材,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处理。

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是对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定性的研究。只对某些基本的重要的物理定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液体的压强、热平衡 方程、欧姆定律等作适当的定量计算。分析教材,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掌 握教材的深广度。讲深讲透是有条件的,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因而任 意加深教材。这样做,学生不能很好消化,加重了负担,不利于学好知 识。

(三)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 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教材是一节一节编的,课是一堂一堂讲的,因此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往往易于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整体 的把握,这样就难于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于看到各部分知识 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 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 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作用。

掌握了整个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能更好地掌握教 材的要求和发展。为了看清知识的整体结构,常常用结构图表的形式来 表示教材的知识结构。

(四)要分析知识的有关价值

分析教材还要注意对知识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发挥知 识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知识价 值的研究。怎样认识和分析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呢?当前人们的看法虽未 一致,但对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教育功能和能力价值,认识 上却比较统一。因此如何从知识的不同价值来分析教材,应该引起我们 的重视。

如力的概念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论是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在不同特定情况下反映出力的本质特征(物体对物 体的作用)。抓住了力的本质特征就可以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各种具 体力的作用和特点,便于逐步学习各种具体的力如浮力、压力等概念,为整个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而“力”这部分知识内容具有重要的理 论价值。对于这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知识,在教学时不能只看知识本 身,而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及其发展。

再如二力平衡的知识虽然在教材中只是一节,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 发现它有重要的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对 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具有极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后面学到的一些重要 的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有不少关键地方就在于二力平衡的运用。如液体 内部压强的计算、连通器、浮力等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对于具有这样重要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如果能充 分认识到它的作用,在教学中就会不失时机地抓住,并提供学生运用知 识的条件,使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怎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过程,但它需要从充分发挥 每一个具体环节的作用着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特别重 视发掘教材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要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

正确地确定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分析教 材和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要求既是决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目的要求不明确将无法恰当地进行教学。教 学目的不是教师随意主观来确定的,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从 实际出发来确定。其中教材内容又有很大的制约性,脱离开教材内容,就无法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思想 教育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与方法等,都要从对具体章、节教材的分析中来确定和选择。教学目的确定不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教材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因而 具体对教材进行分析是正确的确定教学目的的前提。

正确地确定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分析教 材和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要求既是决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目的要求不明确将无法恰当地进行教学。教 学目的不是教师随意主观来确定的,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从 实际出发来确定。其中教材内容又有很大的制约性,脱离开教材内容,就无法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思想 教育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与方法等,都要从对具体章、节教材的分析中来确定和选择。教学目的确定不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教材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因而 具体对教材进行分析是正确的确定教学目的的前提。

在前三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全面和局部的不同角度把握了教材 的地位和作用,就便于确定教材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主要是由教材 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考虑到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系 统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因此一般地说教材的重点都是基本物理概 念、基本物理规律和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基本实验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 定的。确定教学难点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 析,重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重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难点从知识 的重要性角度看也不一定都是重点。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因而处理方 法也不相同。关于重点和难点,在本文后面将要展开讲解。

(七)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 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决定 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状况和教学条件与手段。对这些因素既要进行具体分析,又要注意各因素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 优化处理。可见只有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可靠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所 在。

四、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

教学的各种目的都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因此教学目的与 教学要求的确定与知识的价值和功能的分析紧密相关。前面我们已经叙 述了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确定教学目 的要求,也就是要明确知识所要发挥的各种具体功能的要求。下面就知 识要求、能力要求、思想教育要求分别加以说明。

(一)知识要求的确定

这里所谈的知识要求,指的是对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要

求。中学物理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重点知识,一类是重要知识,一类是一般知识。对于不同类别的知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

这里所谈的知识要求,指的是对知识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要

求。中学物理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重点知识,一类是重要知识,一类是一般知识。对于不同类别的知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

重要知识有的也要达到掌握的程度。它和重点知识相比存在着程度 上和定量要求上的差别,有的只要求领会或理解。重要知识和重点知识 在教学处理中要统筹安排互相配合。

一般知识具有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或者为重点知识提供 背景的作用。它要求学生了解或知道。一般没有定量要求,也不强调知 识的系统与完整。

划分这三类知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呢?

首先,要考虑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所占的地位。一般来说重点知识 应该是物理学中那些主干的、关系全局性的、有生命力而活跃的知识。从大的方面来看,力、能、场、波等概念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因而由此所派生的概念,如浮力,功和功率等,在具体章节中往往 也处在重要的地位。从某部分教材来看,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往往形成 重点。如力学部分中力的概念、惯性和惯性定律、密度、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定律等就是重点。

其次,要看知识应用的广泛程度。有些物理知识,在整个物理学的 知识体系中虽不处于重要地位,如直流电的知识,但它们有较高的应用 价值,跟日常生活和生产联系很密切。考虑到这类知识对学生毕业后参 加四化建设有较大作用,因此,有时也可以划为重点知识。

第三,要看学生的知识基础。物理教学需要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 水平和准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这一点,物理教学比起其它某些学科更 为突出。因此在确定知识的分类上也要考虑这个因素。如原子物理学在 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属性,深 入学习需要较多的基础知识,中学生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因而中学阶 段无法展开,只能做些简单的定性介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本身是物理 学中的很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初中不可能展开,因而只作初步的介绍。

(二)能力要求的分析

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和促进他们 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要认真地分析教材中知识的能力价值。

所谓知识的能力价值,就是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

促进作用的因素。要分析知识的能力价值,必须首先认识知识的能力价 值的特殊属性。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它凝聚在知识中,因而掌 握了知识,不一定就发挥了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没有一定 的范围,不像知识本身那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知识的能力价值却 是可以发现的,而且它还具有结构性和等级性,即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这个结构往往带有方法论的意义。相同的知识内容,由于不同的结构,其能力价值就不同。这种不同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级别。

促进作用的因素。要分析知识的能力价值,必须首先认识知识的能力价 值的特殊属性。知识的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它凝聚在知识中,因而掌 握了知识,不一定就发挥了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没有一定 的范围,不像知识本身那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知识的能力价值却 是可以发现的,而且它还具有结构性和等级性,即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这个结构往往带有方法论的意义。相同的知识内容,由于不同的结构,其能力价值就不同。这种不同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级别。

(三)思想教育要求

如何通过物理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我们分析教材时的另 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一点首先要提高自觉性,认识到它是物理教学自 身的一项要求,每个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还要掌握进行思想教 育的内容和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思想教 育的重要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和方法来讲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辩证唯物 主义教育主要应该体现在,在教学中渗透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发 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也应该很 好地体现在物理教学中。这种教育应该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反映我们中 华民族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对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增强我 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凡是把科学献给祖国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 是外国人,他们把科学奉献给自己祖国的献身精神都应该成为爱国主义 教育的内容。还要注意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精 神,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 是在初中就能养成这种态度和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一生的事业都

是至关重要的。

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是重点知识以及如何确定重点在前面讲述“知识要求的确定” 时,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多重复。知识是否是重点,是由知识本身和教 学情况双方面来确定的。就知识本身来说,重点知识应该是那些主干的、基本的、有生命力的、应用广泛的知识。就教学情况来说,则需考虑整 个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教学时间是否允许等诸多条 件。

下面着重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对如何确定重点作一点补充。

根据整个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要求,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 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材能力因素的分析也应成为确定重点教材的一个 依据。由于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对这一点往往认识得不够,因而在我 们进行教材分析时就更应加以重视。如电磁感应一章教材是从介绍电磁 感应实验开始的。这个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磁感应的规律 要从这个实验得出,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重要 的作用。学生平时的观察往往是静态的观察,而这个实验是一种动态的 观察,只有导体运动,而且是切割磁力线运动,才能有感生电流。这对 学生认识场的概念很有价值。对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概括得出结 论的思维能力有好处,做好并分析这个实验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不少 教师只把教学重点放在电磁感应规律本身的表达上,对规律中的字句反 复讲练,并不在现察分析实验上下功夫。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 的知识可能不少,但都是静止的孤立的,并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因 而也就不可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分析教材重点时,重视对知识能力价值 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一)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

1.教学过程要以重点知识为中心来展开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浮力这一章可分为两 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阿基米德定律,第二个单元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材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定律,它是全章教材的核心。各节教学活动都应 该围绕这个中心课题来安排。要做好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验,演示前 要交待清楚实验目的,表演时应层次分明,每演示一步都应让学生既有 思想准备,又能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要讨论并纠 正学生对浮力的一些错误看法和糊涂观念。在浮沉条件的教学中要注意 复习、巩固阿基米德定律。这样,阿基米德定律的重要地位自然在全章 中就突出来了。

2.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应用 对于重点内容应该有较高的教学要求。要强调它的应用,并通过运 用知识使学生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学生只是记住所学的知 识,并不等于掌握。必须把概念和规律运用到具体问题上,在解决具体 问题的过程中,来加深理解和掌握概念及规律。只有在反复应用过程中,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具体、丰满起来。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

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具体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学 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使所学的知识 活化,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谓应用,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解计算 题。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有关的知识,用 所学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都是应用。应用的形式要多样化,单纯 地理解为计算,甚至拼凑类型,并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具体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要学 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使所学的知识 活化,最终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所谓应用,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解计算 题。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把所学知识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有关的知识,用 所学知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都是应用。应用的形式要多样化,单纯 地理解为计算,甚至拼凑类型,并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重点内容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

对重点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在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 中,常常要以重点知识作为引起学生思维的引爆点,使学生的积极思维 活动以重点的知识为核心或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 题。如初二讲测量时,长度与质量的测量方法是全章的重点,有的教师 采用下述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铅笔的长度,如测出为

13.1厘米。再让另一个学生测量,并强调要测得准确些,于 是可能测出为

13.13厘米。再让一个同学测量,并要求测得更准确些,测得的结果可能是

13.131厘米。那么三个人谁测得最准呢?让学生们

判断,多数人会认为第三个同学测得最准,因为他们已测到小数点后的 第三位了。这时再让大家分析米尺的最小量程,说明用最小量程为毫米 的米尺来测量,上述测量的小数点后第一位可以准确地读出,小数点后 的第二位就是估计的了,那么第三位同学竟然读出了小数点后的第三 位,显然是乱说的。这样长度测量这个知识点就自然突出了,而且成了 启发式教学的引爆点,同学们的积极思维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要处理好重点教材 与非重点教材的关系

教材分析要明确教材重点,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重点,但这决不是 说课堂教学只能重视重点内容,非重点内容就可有可无了。如果是那样 也就看不出重点教材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课讲得一大片,胡子眉毛一把 抓,听不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当然不好。但如果只讲重点知识,只讲有 限的那些概念与规律,看不到重点知识和其它知识间的关系,把物理知 识讲得很枯燥,很孤立,学生也绝然不会学好物理。突出重点知识可以 带动其它知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全面知识。因此教学中不能平均 使用力量,但又不能轻视其它非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也是学生应掌握 的基础知识,对重点知识有巩固、扩大、加深的作用。因此处理好重点 教材和非重点教材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做到以重点教材为中心,以一定数量的非重点知识做外围,形 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整体,同时体现出知识的不同层次。当今物理新 知识不断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又要求扎扎实实地学好 基础物理知识。因而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知识,就更显得十分重要。

六、难点的形成与突破

(一)形成教学难点的基本原因

1.1.

物理学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一环扣一环 的。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注意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 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 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 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如浮力一章在研究物 体所受的浮力和浮沉时,就需要大量地联系和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基本 概念和分析方法,如密度的概念,重力

G=mg=ρVg,二力平衡和平衡条件,压力和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计算等。学生在计算物体所受的浮力时,常常由于前面某个环节上的准备知识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使浮力 的学习受到了阻碍。因此,在分析教学难点时,不能只注意产生困难的 知识点本身,还要看到准备知识的掌握情况。

2.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迁移原理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正向迁移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 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但思维定势引起的负迁移却干扰对物理概念与 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给物理教学带来困难。如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观念,即认为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个错误观念在学生学习物理以前就已经形成,尽管学物理时再三告诉他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 关,但一碰到具体问题,思维定势仍然在起作用。如认为车子开得快不 容易停下来,开得慢容易停下来,是由于两种情况下车子的惯性大小不 同造成的。他们很难于真正理解惯性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物理公式之前,已经学过大量的数学公式,因而习惯于 用数学公式代替物理概念。如学完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后,问学生这样一 个问题:“一艘轮船停在海面上,船上放下一个悬梯,梯子露在水面上 的长度是

1米,如果海水开始上涨,每分钟上涨

5厘米,10分钟后悬梯

在海面上的长度还有多少?”相当多的学生认为

10分钟后悬梯露在水面 上的长度还有

0.5米。这就是因为不少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

心理倾向,见到数字就想到运算,很少再从物理意义去思考问题。这就 影响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本质的理解,造成一系列的思维障碍和 困难,形成教学的难点。

3.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容易混淆

有一些物理概念,其内涵或外延有某些相近之处,掌握这些概念如 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被表面上某些相似或联系所迷 惑,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致使学生感到掌握这些概念很困难,甚 至有的长期困惑不清,影响到后续课的学习。如全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ρgV,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为

P=ρgh,两个计算式

很相似,容易混淆,而且浮力和液体压强有某种联系(浮力大小等于物 体上下表面所受的液体的压力差),因而造成学习上困难。有的学生常 常用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来计算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而且总是 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浸得越深,受到 的浮力就越大。

4.思维过程复杂而感性认识欠缺

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需要从具体的感性知识入手,但如

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思维过程再稍微复杂一些,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 难。如学生对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很容易理解,但对容器侧壁也受到 液体压强,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容器盖也会受到液体压强,由于缺乏感性 认识就很不理解,因而形成教学上的难点。

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思维过程再稍微复杂一些,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 难。如学生对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很容易理解,但对容器侧壁也受到 液体压强,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容器盖也会受到液体压强,由于缺乏感性 认识就很不理解,因而形成教学上的难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

教学难点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特点造成的,也有的是由 于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还有时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 当人为造成的,而知识本身学起来本没有什么困难。初中学生学习物理 的思维特点是,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即从有代表性的感性 事物入手,归纳出它的本质特征和共性,得出概念和规律。初中物理的 绝大部分的概念和规律都是这样得到的。如果不注意这个特点,同样的 内容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讲解,学生就会感到不好接受。这显然就是由 于教学方法不当而造成了难点。教学要求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要求 过高,也会增加不必要的难点。如浮力的计算,现实教材要求并不高,计算也不复杂。但浮力问题的类型较多,解决方法灵活多变,在分析能 力的要求上有相当的难度,比前面几章是一次较大的飞跃,因而教学要 求一定要得当,一般不宜超过教材的教学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浮力教学中的不少难点是因为要求过高造成的。

(二)突破难点的主要途径

教学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突破教学难点要有针对性,要 根据上述形成难点的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法。

1.注意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教学中的不少难点都带有共性,这说明难点的形成和学生自身的思 维习惯、认知特点有密切关系。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 学中做到既适合学生的认识结构,又改造他们不合理的认识结构,以达 到克服难点以至从根本上减少难点的目的。这是我们突破难点的一条重 要之路。

2.分散知识难点,分解教学要求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总结出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的经验。分 散难点确实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要想做到难点分散,就必 须分解教学要求。对于某些难点,不能企图一次就达到要求,而要有一 个逐步掌握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样会大大减少难点的形成并有利于难点 的克服。如浮力的教学中,除教学要求过高外,要求过急也人为地形成 难点。在解答浮力问题的要求上应该是有层次的。首先应该要求学生会 计算浮力,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然后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要按层次有 计划地一步步地提出要求,并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急于要求学生做大量 的综合题,他们就会感到浮力很难,理不出头绪来,大大增加了学习难 度。注意控制综合的时机,分散难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3.加强物理实验

充分发挥表象的作用。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象和展现物理过

程,常常是学生出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重视物理实验,通过实 验展现物理过程,并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所形成的表象作用,对于形成概

念,认识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的益处,因而也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念,认识和理解物理过程有很大的益处,因而也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北京师范学院乔际平

从我国中学教学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建国以来行之有效的教学经

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这对于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很有意义的。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学物理教师应该 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有人认为启发就要有师生的共同活动,而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就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一来启发式就变为问答 式了,似乎有问答就是启发,没有问答就没有启发。在一些评议课上,常有人以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来判断启发的好坏,这就很容易使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启发 学生的积极思维,不仅要他们“在思维”,还要他们“会思维”。学生 回答问题,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也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因此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凡 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 是启发式教学。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具体做法有待于我们 在教学实践中去创造和总结。

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学生“启而不发”。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还是教师的要求和讲授的内容脱离了 学生的实际。因此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学生只有估计自己能够得到时才 会努力的去跳,标准太高时他根本不会跳。标准太低当然也不可能使学 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一所重点学校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在讲完 单摆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当单摆摆角不大时,什么 力构成使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恢复力呢?(图

3-1)有的学生说是重力

mg 与绳子的张力

T的合力,也有的学生说是重力

mg的分力,各持己见。于

是又有学生说:两种意见只是说法上的不同,前者是从合成角度说的,后者是从分解角度说的,而合成与分解只不过是方法问题,实质是一样 的。教师又问:“既然二者实质一样,那么合成的合力与分解的分力都 应该具有简谐力的特征,是吗?”这样的启发使课堂上的形势发生了变 化,很多学生通过分析转而支持“是重力分力”的正确观点。课堂气氛 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有一位来自普通学校的青年教 师在听课以后,第二天上课时也按老教师的教法同样提出了这个问题,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做出回答,不少学生都说不知道老师问的什么意 思,最后只好由教师讲解,而大部分学生还说听不明白,于是这位青年 教师更加认为启发式能否很好贯彻的关键还是在学生。其实,这堂课之 所以启发的不好,根本原因既不是因为问题没有启发性,也不能说学生 毫无积极性,而是这堂课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脱离了学生 的兴趣和知识水平的实际。在另一所学生水平也不高的普通中学,一位 有经验的教师在“物体平衡”的复习课上,复习了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以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两个人搬一筐重物上楼,是前 面的人省力还是后面人省力?由于问题是从实际中提出来的,学生又有 生活感受,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多数人都说前面的人省力,可没有人 能答出理由。教师又启发学生:两人抬筐的合力最少要等于多少?筐必 须要保持什么状态?于是有的学生回答出来了。教师接着画了一个图(图 3-2),再让大家考虑为什么

F后一定大于

F前呢?这时几乎全班同学都

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经过几番周折最后终于有人分析出后面的力一定 大于前面的力。教师接着又问有没有后面的人比前面人省力的情况呢? 多数人都说不能,但由于学生有了思考的线索,就有人想到了若提筐的 上边,则后面人的力臂变大,他将比前面的人省力(图

3-3)。这堂课

上得很活跃,达到了启发的目的,它使同学们感到既使不上大学,物理 学在生活中也是很有用处的。由此可见,从实际出发进行启发式教学实 在太重要了。

二、启发什么

启发什么?对于中学物理来说,我觉得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启发学 生。

1.启发学生热爱物理、努力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这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尤为重要。比如讲大气压之前就可以给学生做 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把小学生用的木尺放在桌边并伸出一部分,用重物 压住桌上尺子的一端,用力打尺子的另一端,可把尺子打断。如果不用 重物而用一张纸压住桌上的尺子,用手反复把它压平,猛力打尺子另一 端,仍可把尺子打断。这个结果是学生万万没有想到的,必然能引起他 们的兴趣和思考,讲过大气压强,他们会感到豁然开朗。讲完阿基米德 定律以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大的湖里。浮着一 只载人和石头的船,当把船上的石头全部投入湖底以后,湖中水面的高 度会有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会认为水面将升高。但恰恰相反,结论是 水面将降低。这样一些问题就会启发学生去不断的探索物理规律。

2.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思维的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启发式教学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教师向 学生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而后应逐步培养、引导学生善于自己向自己提 出问题,多问些为什么,这样就有可能从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中 不断发现问题养成善于思维的好习惯。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中的 积极思维活动就很容易调动和组织了。例如可以引导他们想:“呵气与 吹气都是空气的流动,为什么呵气时感到热而吹气时却感到冷?”“坐 在行进的汽车上看,为什么感到近处的电线杆向后跑,而远处的树却向 前走呢?”

3.启发学生运用物理概念与规律去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只是引起思考,目的还在于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因此还要 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对于物理问题学生往往只凭生活经验和想当然做出 判断,这是很不好的思维习惯。要逐步培养学生从物理概念与规律出发 来分析物理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如讲过沸腾以后可问学生:一锅烧开的

水里,放一杯冷水,不让开水进入,杯也不触及锅底,问经过一段时间 的烧煮杯中的水能不能开?不少学生认为是可以烧开的。这种判断没有 从沸腾的两个基本条件出发来加以分析,必然发生错误。

水里,放一杯冷水,不让开水进入,杯也不触及锅底,问经过一段时间 的烧煮杯中的水能不能开?不少学生认为是可以烧开的。这种判断没有 从沸腾的两个基本条件出发来加以分析,必然发生错误。

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学生 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的标志是什么呢?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 否聚精会神。二是看情绪,看学生是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争论勇于 表态。三是看意志,看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的表现,如果学生对 较难的选作题都在认真地做,尽管错误很多,也说明学生已经处于较高 度的积极思维状态了。

四、怎样启发

怎样启发思维,很难提出一个具体模式,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实 践中的一些做法可以做为我们的借鉴。

1.用物理实验进行启发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进行物理实验既是学科本身的需

要,也是进行物理教学的需要。通过实验可以把物理现象和过程充分展 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给他们提供思考的基础和依据,这在初中教学中更为重要。如讲热的传递时,可以给学生做个试管煮小 鱼的实验,只见试管中的水已沸腾,但鱼还在游动,学生会对此感到奇 怪,甚至怀疑,课下还要亲自做一做。但做的结果,鱼总是被煮死。一 种情况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直接用火烧试管底端,鱼当然 被煮死;再一种情况是学生观察的比较仔细,看到了鱼是在管中的下部,他也学着教师去烧水的上半部,这样做果然成功了,于是就长时间的烧,让很多人看,结果鱼又死了。这样就不能不引起他们更深入的思考,从 而对热的传递、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等知识领会得更深刻。还可以给 学生演示紧紧的缠在钢板尺上的纸烧不着的实验,都会很好的调动学生 的积极思维。

2.利用某些观念与概念的矛盾进行启发

所谓概念即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是科学可靠的。而在生 活实践中,人们也会形成一些观念。所谓观念即是事物的表象特征、外 部联系,是不一定可靠的。当用错误观念进行判断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发生矛盾的时候必然会引起深入的思考。如回答:桌上放一个上面小、下面大的棱台形薄玻璃容器,(重量可忽略)当没放水时容器底部所受 压力为零(不考虑大气压),当放入

5千克水时容器底部受的压力又是 多大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又是多大呢?学生往往会从生活观念出发认 为容器底部之所以受到压力是由于水造成的,那么水有多重压力就多 大,因此受到的压力是

49牛顿,自然桌面受的压力也是

49牛顿。如果

指出杯底受的压力大于

49牛顿,而桌面受的压力等于

49牛顿时,必然

会使他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3.由浅入深分步要求的进行启发

思维活跃是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因此要一步步有计划的启发才能 逐步达到积极思维的程度。如为了启发学生深入理解牛顿定律可提出这 样一个问题:图

3-4中物重

1000牛顿,人的体重

700牛顿,问当人的 臂力为

400牛顿时能否把重物拉起?一种意见认为不能,因为臂力小于

物体的重量。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因为当人跳起来时可以借助体重 使物体受的拉力大于

1000牛顿。这时可以先问学生:此时人作用在绳上 的力还是

700牛顿吗?学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得出结论:不管怎样,绳上受的力是不会超过人的体重的。再引导学生考虑当人的臂力

F足够

大时能不能把物体拉起来?结论还是不能,否则人就要离开地面。那么 能不能想办法让物体升起而人还不离开地面呢?学生就可能想到人向后 退使绳与地面成一个角度j,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实现的。

4.运用注意规律进行启发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注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注意,一种是无意 注意,而无意注意又可分为有益的无意注意和有害的无意注意。思维是 建立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在启发思维时应该尽可能的将无 意注意特别是有害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有位教师在讲振幅概念 时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将一个大铅球用钢丝悬挂起来,把球拉开一个角 度放在鼻尖前然后放开,让学生观察球的摆动,当球向教师头部摆回来 时学生高喊“躲开”,但教师纹丝不动却安然无恙,球又摆回去了。这 样就使学生对振幅有了很深的印象。

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决不只是这些,以上举出的几种做 法只是想说明在贯彻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有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去认 识,去开拓。

如何运用情感进行教学

江西教育学院张天麟

本讲联系中学物理的教学实际,讨论情感教学的内容和意义,情感 教学的方法,以及情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情感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一)情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客观存在的要素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对学生是热情还是冷漠,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学生对 物理课是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对物理教师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体现 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物理教学过 程(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情感气氛。

教师精神饱满,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实验时能认真完成观察和操作任务,违反课堂纪 律的现象少,整个课堂气氛是和谐、欢乐、严肃、紧张而有秩序的,教 师、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中显示出积极的态度和高涨的情绪,这是 积极的情感气氛。积极的情感气氛,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排

除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除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可以说,“情感”就像物理科学中的“场”一样存在每一节课的始

终,影响着教学认识活动的进行,它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也 是我们不能不重视并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情感教学的内容

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人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

1.道德感

物理教学中的道德感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 学习、劳动的责任感、义务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对老师的尊敬感等。

2.理智感

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 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便是 学生具有自觉探求物理科学的真理,献身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的志 趣。

3.美感

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美的范畴,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 美和科学美等。物理教学中的美感,主要是艺术美和科学美。艺术美体 现在物理教师的语言、体态、操作技巧和板书、板画的运用以及教科书 的设计等方面;物理知识美是科学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和谐(统一、相似、对称)、奇异、简洁是物理科学美的特征。

优秀的教学之所以并不容易,正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 培养,而且是情感的交流、艺术的享受。

本讲着重讨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智感和科学美感问题,它包含如 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及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搞好物理教 学。这是两个侧面,二者相互关联,在下文中不再分别独立论述。

(三)情感教学的意义

1.情感教育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986年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中 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 创造精神;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 纲》再次明确指出初中物理的教育目的共

4条,其中后

2条是: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的同志调查了参加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 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

4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见下表一所示

表一决赛学生感兴趣的4门学科

届取样人数外语数学物理化学 一

6 32 52 13 二 9 29 54 13 三

1 13 45 2 四

13 22 41 11

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中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

映出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的同志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与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兴 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而人 们在浓厚兴趣下所学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爱因斯坦把兴 趣称为“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认为“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 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其理由盖源于此。

3.情感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教学过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学生(认识主体)与教学 内容(认识客体)之间的矛盾,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 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学生的主动参 与。学生的大脑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也不是一架单纯的信号接收机,学生和教师都是有感情的人。学生和教师之间讨论各种概念和各种问 题,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需要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是一个感情问题。德 国物理教育专家拿帝伽尔教授认为,“物理教师成功的关键,除了对专 业内容的深刻领会,应用心理学的能力,还必须考虑情感作用是否在教 学过程中被接受,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适宜敞开思想,藉助物理 学来进行智力和道德的交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 优质教学的重要标准。

二、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激发 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所谓情景是指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 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一个教育和教学 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 听讲的情绪。为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 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把情景作为自觉设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 的自然伴随品。创造情景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所谓情景是指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认识、情感等)和客观环境因 素(时间、空间、设备等)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每一个教育和教学 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 听讲的情绪。为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 情感,这就要求教师把情景作为自觉设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教学过程 的自然伴随品。创造情景常用以下几种方法。用生动的小故事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例如初中讲机械运动,可以先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 飞行员在

2000米高空抓到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顺便提出启发性问题,“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 一颗飞行的子弹呢?”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机械运 动和参照物设下伏笔。

2.用精采的插图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初二物理的序言课是中学物理的第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 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页上就有

4幅插图,“什么力使苹果下落”,“为什么加热水才沸腾”,“平静的水面为什么产生倒影”,“难道真 是雷公电母发怒吗”。这

4幅精采的插图分别代表自然界中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既表述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又把学生的 思维从狭小的课堂引向广阔的、光怪陆离的物理世界,学生由此在教师 的引导下,踏上学习探索物理科学的道路。

3.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精心设计的观察实验活动(包括演示实 验、学生分组实验等)乃是课堂上创设学习物理情景的最有效的手段。如高中力学讲共点力的合成,学生对“1+1≠2”很难理解。不妨让二个 学生拉一条中间挂有一块砖头的绳子,当二人用尽全力绳子也拉不直 时,全班同学都笑了。就在这愉悦的笑声中同学们明白了“1+1≠2”的 道理,教师(或全班同学)再通过用弹簧秤做的定量实验,得出共点力 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4.通过组织参观、讲座、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创设 学习物理的情景

课外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 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 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掌握青少年心理 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对策,就能取得情 感教学的主动权。

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兴 趣较广泛,也容易转移,他们的兴趣往往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具体到 物理学科,即较多地具有直觉兴趣(新奇、好看)和操作兴趣;高中学

生一般处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定型期,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兴趣更 集中,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在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目标 开始有了联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因素中,关于因果关系的兴趣和概 括认识的兴趣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中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但不同年 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还具有不同的心理个性特点,教学 中要有不同的措施。

生一般处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基本定型期,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兴趣更 集中,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在起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兴趣与目标 开始有了联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因素中,关于因果关系的兴趣和概 括认识的兴趣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中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但不同年 级,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还具有不同的心理个性特点,教学 中要有不同的措施。

抓住新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这里所说的新生指初中、高中阶级刚跨入新学年学习物理的学生。古人云“善始即功半”,教师要认真搞好新学年的起始教学,使之有个 良好的开端。

刚升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对物理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虽然他们知 道汽车、飞机、电灯、电视等都与物理有关,但他们并不明确知道,物 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基本问题。序言课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系统 地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步,因此,一开始就要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和浓 厚的兴趣。初中物理教科书在序言课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物理有趣吗? 物理有用吗?学习物理要注意什么?

序言课教学正是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的。

物理有趣吗?——很有趣,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物理有用吗?——大有用,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 和尖端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学习物理要特别注意什么?——注意观察和实验,要有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并通过实际操作教给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往的经验,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学生中会出现优、差二极 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因此,对刚升入初三的学生,要 鼓起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可以告诉他们,初三物理的学习内容和初二 物理的学习内容相对独立,这有二方面的意义。其一,对初二物理成绩 好的学生,意味着初二好初三不一定也好,要续续努力;对初二物理成 绩差的学生,意味着胜负未卜,可以先争取把初三的内容学好,初二的 以后再弥补。高一新生往往是中考的优胜者,特别是在广大乡村,由初中升入高 中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许多学生由乡、镇初中升入区、县级高中,情绪激动,精神振奋。但也有这样的思想情绪,认为初三升学考拼搏了 一阵,高一离高三毕业还早,可以放松一下,再看看高中物理教科书,开始几节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初中接触过、学习过的内容,因 此容易产生松劲麻痹思想。而实际上,高、初中物理存在着较大的台阶,高中物理对抽象思维能力、数理结合能力、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很容易滑坡。因此,教师可以将高、初中物理的 台阶问题明确告诉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同时在教学中注意 降低台阶,采用与初中较接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转化的过 程,以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年级越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愈得到发展。由于长期的文 化沉淀,学生愈有“成人感”,就愈约束自己“稳重点”,上课不爱举 手发言,讨论问题不热烈,甚至点名回答也不愿张口。高年级学生对知 识的系统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内

在联系,揭示中学物理中的哲理性和方法论,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思维训练。

在联系,揭示中学物理中的哲理性和方法论,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 趣和思维训练。

2.针对优生、差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情感

高一下学期,物理成绩会有明显的分化,一般说来,优等生和差生

都是少数。优等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求异思维能力强,敢想、敢问、敢于探索,不满足课堂教学,但也容易骄傲。针对这种情况,要 介绍他们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利用“难题征解”,“物理园地”等形式,让他们发挥“余热”。

成绩差的学生常常有自暴自弃的思想。但年轻人的要强心理、自尊

心又使他们不甘人下。有的嘴上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内心痛苦;有的从其他方面顽强地表现自己,释放潜能,如看录相、学武功,或油头粉面,或在教室里大叫大嚷,引吭高歌,甚至有意和老 师“对着干”。教师要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物理成绩差的原因,采取适 当的措施。如给他们补课辅导,对他们的错误要当场纠正,及时反馈,还可以在课堂上举一些体育、竞技方面的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提一些难易适当的问题,不至于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对象。对成 绩差的学生要注意感情交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健康,乃至 家庭生活,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等形式,发挥各人的爱好特长。

教师还要注意协调优秀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提倡优秀生帮助差

生,鼓励差生向优秀生学习、请教,形成学生之间和睦友爱、团结互助 的情感气氛,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一般说来,女生对动手做实验的兴趣较小,不爱争论,也较少提问,考试成绩不及格还会偷偷哭鼻子,她们性格较内向,情绪较易波动,对 人际关系较敏感。教师一般不宜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某人,也不宜在一 个女同学面前说另一个人的是非,应多作正面引导,多介绍学习方法,少指桑说槐。

(三)研究教材,改革教法,深化学习物理的情感

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利用情感因素完成物理 知识的教学任务,并非要求教师像耍猴子把戏一样博得学生一笑,师生 要情感相融,气氛要生动活泼,但课堂毕竟是传授物理知识的场所。教 师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设计课堂教学的情感“景观”。例如,现行高级中学课本物理“反冲运动及其应用”一节可作如下情感 设计:

下载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在高中英语中渗透德育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王恒

    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兴义市乌沙镇中学 王恒 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新课程改......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澧县码头铺镇中学陈云 摘要: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渑池县城关镇xx学校xxx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专门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范畴,也是各门学科教学必须贯彻落实的教学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刘坤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

    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歌曲《承诺......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范文)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内容提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